TWM633279U -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3279U
TWM633279U TW111202637U TW111202637U TWM633279U TW M633279 U TWM633279 U TW M633279U TW 111202637 U TW111202637 U TW 111202637U TW 111202637 U TW111202637 U TW 111202637U TW M633279 U TWM633279 U TW M6332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peed transmission
grounding
flat cable
flexible fl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賢昌
張君瑋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3279U/zh
Priority to CN202220808737.6U priority patent/CN217740812U/zh
Publication of TWM633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32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連接具有複數第一接地開口、複數第三接地開口與複數第一端子的一柔性扁平排線與一印刷電路板。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包含一插頭模組與一插座模組。插頭模組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插頭模組提供一第一接地片。插座模組提供複數殼體接地片。在插頭模組結合插座模組之後,柔性扁平排線的第一接地線透過第一接地片、插頭模組的第一本體與插座模組的第二本體藉由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印刷電路板的接地端。

Description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本創作為連接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於柔性扁平排線的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傳統上,柔性扁平排線的多條導線之間的間距小且密集,且柔性扁平排線的長度常因為使用的場域而有較長的長度。對於高速傳輸而言,訊號除了因為導線的長度延伸而導致訊號容易衰弱之外,導線中的訊號更容易彼此干擾進而導致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或S/N)降低,特別是在高速傳輸時更加地明顯。
現有的技術是透過殼體增加接地面積;然而,其效果仍然有限且無法有效解決柔性扁平排線過長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缺失。
本創作之目的係提供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能夠設置於預先開設有接地開口的柔性扁平排線,藉由連接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與柔性扁平排線,而能夠達到增加柔性扁平排線接地的面積。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除了在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設置有接地片之外,在柔性扁平排線之至少二末端之間也設置有接地片的延伸接地模組。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在插座模組設置殼體接地片,使得插座模組連接插頭模組之後,能夠透過插座模組擴大接地的面積。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在插頭模組、延伸接地模組與插座模組提供接地片,接地片除了可以單獨連接殼體之外,也可以透過共地件連接接地片。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除了透過共地件擴大接地片的接地的面積之外,還可以透過延伸的接觸件接觸柔性扁平排線的接地層。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進一步將柔性扁平排線區分為高速傳輸區、電源正極區與電源負極區,且藉由調整前述各區之第一端子的長度,以改變接觸插座模組之第二端子的時間差,而能夠達到熱插拔的功效。
本創作之目的係根據上述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藉由在二個或多個接地訊號之間傳送傳輸訊號的配置而能夠實現高速傳輸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連接具有複數第一接地開口、複數第三接地開口與複數第一端子的一柔性扁平排線與一印刷電路板。其中,該等第一接地開口與該等第三接地開口顯露柔性扁平排線的一第一接地線與印刷電路板具有一接地端。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包含一插頭模組與一插座模組。插頭模組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插頭模組更包含一第一本體與一第一接地片。第一本體係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一第一插入端與一第一連接端。第一容置空間能容置柔性扁平排線。又,第一本體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三表面位於第一容置空間的二個對應面。第一插入端與第一連接端連通第一容置空間。第一連接端能夠顯露該等第一端子。第一接地片之一端連接第一表面和第一接地片之另一端係為一第一接觸件且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第一接觸件能夠對應該等第一接地開口設置以接觸該等第一接地線。插座模組係設置於印刷電路板。插座模組包含一第二本體、一第四本體、複數第二端子與一第二膠芯。第二本體係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容置第一連接端且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以供電性連接接地端。第四本體,係形成一第四容置空間,第四本體形成複數殼體接地片。該等第二端子係供應連接印刷電路板。第二膠芯係結合第二本體與第四本體。第二膠芯形成複數端子槽,以能夠設置該等殼體接地片與該等第二端子,其中部分的該等第二端子設置在二個該等殼體接地片之間。其中,插頭模組結合插座模組,使得柔性扁平排線的第一接地線透過第一接地片、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藉由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印刷電路板的該接地端。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連接具有接地端的印刷電路板,該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包含一柔性扁平排線、一插頭模組與一插座模組。柔性扁平排線更包含複數第一接地開口與 複數第一端子。該等第一接地開口係形成在柔性扁平排線的一側表面。該等第一端子具有一高速傳輸區、一電源正極區與一電源負極區。高速傳輸區位於電源正極區與電源負極區之間。其中,位於高速傳輸區的該等第一端子傳遞訊號的方式是在二個接地訊號之間傳送傳輸訊號。插頭模組係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以顯露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且進一步顯露出具有高速傳輸區、電源正極區與電源負極區的該等第一端子的。其中,位於高速傳輸區的該等第一端子末端與位於電源正極區與電源負極區之至少一者的該等第一端子末端是以非齊平的方式排列。插座模組設置於印刷電路板。其中,插頭模組結合插座模組,使得柔性扁平排線連接至印刷電路板的接地端。
相較於傳統的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本創作的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可以加大原有的柔性扁平排線的接地面積,不僅是在插頭模組或是插座模組增加接地面積,也可以透過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之任一處的延伸接地模組以擴大接地面積。
2、2’、2”:柔性扁平排線
21:缺口
4:印刷電路板
22:第一接地開口
24:第三接地開口
26、26’、26”:第一端子
28:第一接地線
210:接地層
10: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12:插頭模組
122:第一本體
124:第一插入端
126:第一連接端
128、128':第一接地片
1282:第一共地件
1284、1284':第一接觸件
1286:第一插件
1288':第三接觸件
1222:第一上殼體
12222:第一結合件
12224:第一導引件
12226:第一開口
1224:第一下殼體
12242:第三結合件
12244:第三導引件
14:延伸接地模組
142:第三本體
1422:第三上殼體
14222:第三開口
1424:第三下殼體
144:第三插入端
146:第五插入端
148:第三接地片
1482:第三共地件
1484:第三接觸件
1486:第三插件
16:插座模組
162:第二本體
1622:第二結合件
164:第四本體
1642:第四結合件
1644:殼體接地片
1646':第二共地件
166:第二端子
168:第二膠芯
1682:端子槽
16822:訊號端子槽
16824:接地端子槽
1648:殼外接地
SF1:第一表面
SF3:第三表面
SP1:第一容置空間
SP2:第二容置空間
SP3:第三容置空間
SP4:第四容置空間
SSP:遮蔽空間
HAS、HAS’:高速傳輸區
PSA、PSA’:電源正極區
PSC、PSC’:電源負極區
G:接地訊號
S:傳輸訊號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柔性扁平排線之立體示意圖。
圖2(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插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上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2(c)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下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3(a)係說明本創作圖2(a)至圖2(c)之第一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3(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上殼體結合第一接地片的結合示意圖。
圖4(a)係說明本創作之延伸接地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4(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三上殼體結合第三接地片的結合示意圖。
圖5係說明圖1中第一接地片與第三接地片分別地連接柔性扁平排線的示意圖。
圖6(a)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6(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接地片接觸柔性扁平排線的結合示意圖。
圖7係說明圖1中插座模組的爆炸示意圖。
圖8係說明圖1中插座模組的組合立體圖。
圖9(a)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俯視圖。
圖9(b)係說明本創作圖9(a)之插座模組的A-A剖面圖。
圖9(c)係說明本創作圖9(a)之插座模組的B-B剖面圖。
圖10(a)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俯視圖。
圖10(b)係說明本創作之殼體接地片連接第二共地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1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二本體與第四本體透過殼外接地進行殼體接地的剖面示意圖。
圖12係說明本創作之第四本體與第二本體形成遮蔽空間的剖面示意圖。
圖13係說明本創作之插頭模組結合插座模組的連接示意圖。
圖14(a)是說明本創作圖1之另一實施例的柔性扁平排線的立體示意圖。
圖14(b)是說明本創作圖14(a)之柔性扁平排線的俯視圖與局部放大圖。
圖15(a)是說明本創作圖1之另一實施例的柔性扁平排線的立體示意圖。
圖15(b)是說明本創作圖15(a)之柔性扁平排線的俯視圖與局部放大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於本創作中,係使用「一」或「一個」來描述本文所述的單元、元件和組件。此舉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且對本創作之範疇提供一般性的意義。因此,除非很明顯地另指他意,否則此種描述應理解為包括一個、至少一個,且單數也同時包括複數。
於本創作中,用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類似用語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物。舉例而言,含有複數要件的一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不僅限於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但卻是該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用語「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請參考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柔性扁平排線之立體示意圖。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10連接具有複數第一接地開口22、複數第三接地開口24與複數第一端子26的一柔性扁平排線2與一印刷電路板4。其中,柔性扁平排線2的各個特徵可以參考圖5所示和印刷電路板4可以參考圖1所示。該等第一接地開口22與該等第三接地開口24顯露柔性扁平排線2的一第一接地線28與印刷電路板4具有一接地端(圖未示)。
回到圖1,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10包含一插頭模組12、一延伸接地模組14與一插座模組16。
插頭模組12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2的末端,於此係以一端為例說明,於其他實施例中,圖1中,柔性扁平排線2未設置插頭模組12也可以連接另一 插頭模組。在本實施例中,插頭模組12係由第一上殼體1222與第一下殼體1224所組成,於其他實施例中,插頭模組12也可以單純有一個殼體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上殼體1222形成第一結合件12222與第一下殼體1224形成第三結合件12242,藉由第一結合件(例如凹槽)結合第三結合件(例如凸塊),以形成第一本體122。
一併參考圖2(a)至圖2(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插頭模組的各元件示意圖。圖2(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插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2(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上殼體的立體示意圖;以及,圖2(c)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下殼體的立體示意圖。同時地,也請一併參考圖3(a)與圖3(b),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插頭模組的其他示意圖。圖3(a)係說明本創作圖2(a)至圖2(c)之第一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和圖3(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上殼體結合第一接地片的結合示意圖。
插頭模組12更包含一第一本體122與一第一接地片128。第一本體122係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SP1、一第一插入端124與一第一連接端126。
第一容置空間SP1能容置柔性扁平排線2。又,第一本體122的一第一表面SF1與一第三表面SF3位於第一容置空間SP1的二個對應面。
第一插入端124與第一連接端126連通第一容置空間SP1。第一連接端126能夠顯露如圖5的該等第一端子26。於此,第一接地片128之一端連接第一表面SF1和第一接地片128之另一端係為一第一接觸件1284且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SP1。又,第一接觸件1284能夠對應該等第一接地開口22設置以接觸該等第一接地線28。在圖3(a)中,第一接地片128除包含有多個第一接觸件1284之外,更包含第一共地件1282,該等第一接觸1284件透過第一共地件連接1282連接,以加大接地面積。又,第一接地片128可以提供複數第一插件1286設置於第一本體122 形成的複數第一開口12226,使得第一接地片128除了可以與第一本體122電性連接之外,還可以將第一接地片128固定在第一本體122,使得該等第一接觸件1284透過第一共地件1282、該等第一插件1286與該等第一開口12226電性連接第一本體122。
一併可以參考圖6(a)與6(b),係說明本創作圖3(a)與3(b)之第一接地片的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6(a)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接地片的立體示意圖和圖6(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一接地片接觸柔性扁平排線的結合示意圖。在圖6(a)與6(b)中,第一接地片128’同樣包含有第一共地件1282,其不同的是第一接地片128’包含有第一接觸件1284’與第三接觸件1288’,第一接觸件1284’可以同時連接二個第一接地線28,而第三接觸件1288’則是可以連接柔性扁平排線2的接地層210。
第一本體122可以在例如第一上殼體1222形成第一導引件12224與在例如第一下殼體1224形成第三導引件12244。其中,第一導引件12224與第三導引件12244係自第一容置空間SP1向外縮減開口的尺寸,漸縮至至少大於或等於柔性扁平排線2的厚度。
於本實施例中,延伸接地模組14係設置於柔性扁平排線2非末端的位置。延伸接地模組14更包含一第三本體142與一第三接地片148。一併參考圖4(a)與圖4(b),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延伸接地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4(a)係說明本創作之延伸接地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和圖4(b)係說明本創作之第三上殼體結合第三接地片的結合示意圖。
第三本體142係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間SP3、一第三插入端144與一第五插入端146。第三容置空間SP3能夠容置柔性扁平排線2。第三插入端144與 第五插入端146連通第三容置空間SP3以能夠讓柔性扁平排線2通過。其中,於此,第三本體142是以第三上殼體1422與第三下殼體1424為例說明。
第三接地片148之一端連接第三本體142和第三接地片148之另一端係為一第三接觸件1484且設置於第三容置空間SP3。第三接觸件1484能夠對應該等第三接地開口24設置以接觸該等第一接地線28。第三接地片148除具有該等第三接觸件1484之外,更包含第三共地件1482與複數第三插件1486。第三本體142更形成複數第三開口14222。該等第三接觸件1484透過第三共地件1482連接,該等第三插件1446係對應該等第三開口14222設置,結合該等第三插件1486與該等第三開口14222,使得該等第三接觸件1484透過第三共地件1482、該等第三插件1486與該等第三開口14222電性連接。
一併參考圖5,係說明圖1中第一接地片與第三接地片分別地連接柔性扁平排線的示意圖,又圖5更包含局部的放大示意圖,可以從放大的示意圖中清楚的理解到,第一接觸件1284透過第一接地開口22連接第一接地線28。
一併參考圖7,係說明圖1中插座模組的爆炸示意圖。在圖7中,插座模組16係設置於圖1的印刷電路板4的接地端。同時地,也請一併參考圖8,係說明圖1中插座模組的組合立體圖。
插座模組16包含一第二本體162、一第四本體164、複數第二端子166與一第二膠芯168。於一實施例中,一併可以參考圖11,第二本體162與第四本體164可以透過殼外接地1648進行殼體接地。此外,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可以參考圖12,第四本體164與第二本體162之間可以保持一距離,以形成遮蔽空間SSP,以形成金屬屏蔽作用而能夠避免電磁波的干擾。
第二本體162係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SP2,以容置第一連接端126且設置於印刷電路板4以能夠電性連接接地端。第四本體164係形成一第四容置空間SP4。於此,第二本體162更包含第二結合件1622與第四本體164更包含第四結合件1642,藉由結合第二結合件1622與第四結合件1642,使得第二本體162與第四本體164穩固地結合。
一併參考圖9(a)至9(c),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各視角示意圖。圖9(a)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俯視圖;圖9(b)係說明本創作圖9(a)之插座模組的A-A剖面圖;以及,圖9(c)係說明本創作圖9(a)之插座模組的B-B剖面圖。
在第四本體164形成複數殼體接地片1644,其中第四本體164係自外部朝向第二膠芯168內彎折,以形成殼體接地片1644,於此係以U型的殼體接地片1644為例說明。又,第二膠芯168形成複數端子槽1682(包含訊號端子槽16822與接地端子槽16824),以能夠設置該等殼體接地片1644與該等第二端子166。其中,部分的該等第二端子166設置在二個該等殼體接地片1644之間。此外,該等第二端子166係能夠連接印刷電路板4。第二膠芯168係結合第二本體162與第四本體164。
一併參考圖10(a)與10(b),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各視角示意圖。圖10(a)係說明本創作之插座模組的俯視圖和圖10(b)係說明本創作之殼體接地片連接第二共地件的立體示意圖。在圖10(b)中,該等殼體接地片1644透過第二共地件1646’連接該等殼體接地片1644。
因此,插頭模組12結合插座模組16,使得柔性扁平排線2的第一接地線28透過第一接地片128、第一本體122與第二本體162藉由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印刷電路板4的接地端,一併可以參考圖13所示。除本實施例之外,若再加 上延伸接地模組14的部分,則在插頭模組12結合插座模組16之後,柔性扁平排線2的第一接地線28還可以透過第三接地片148與第三本體142進一步連接第一接地片128,128’、第一本體122與第二本體162,進而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印刷電路板4的接地端。
一併可以參考圖14(a)與圖14(b)和圖15(a)與圖15(b),圖14(a)是說明本創作圖1之另一實施例的柔性扁平排線的立體示意圖;圖14(b)是說明本創作圖14(a)之柔性扁平排線的俯視圖與局部放大圖;圖15(a)是說明本創作圖1之另一實施例的柔性扁平排線的立體示意圖;以及,圖15(b)是說明本創作圖15(a)之柔性扁平排線的俯視圖與局部放大圖。
在圖14(a)與圖14(b)中,柔性扁平排線2’的末端設置於插頭組件14,且顯露出第一端子26’。其中,該等第一端子26’具有高速傳輸區HAS、電源正極區PSA與電源負極區PSC。又,高速傳輸區HAS位於電源正極區PSA與電源負極區PSC之間。其中,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傳遞訊號的方式是在二個接地訊號G之間傳送傳輸訊號S,於本實施例中,從局部分大圖可以看到其二個傳輸訊號S的二側邊分別有二個接地訊號G,即是呈現G-G-S-S-G-G-S-S的排列方式。又於其他實施例中,傳輸訊號S與接地訊號G還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進行排列配置,於此不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不與位於電源正極區PSA和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齊平,即是位於高速傳輸區HAS、電源正極區PSA與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指的是圖14(b)的自由端)以非齊平的方式排列。又,於本實施例中,若以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指圖面的水平方向而言)作為基準線,則位 於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相較位於電源正極區PSA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更為接近前述的基準線。因此,在插頭模組16與前述插座模組16結合時,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將會先接觸前述的第二端子166,接著前述的第二端子166接觸位於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到最後才是讓位於電源正極區PSA的該等第一端子26’接觸前述的第二端子166,其可以實現例如熱插拔的功效。
同樣的,在圖15(a)與圖15(b)中,柔性扁平排線2”的末端也設置於插頭組件14,且顯露出第一端子26”。其中,該等第一端子26”也具有高速傳輸區HAS’、電源正極區PSA’與電源負極區PSC’。其各部分的說明如前所述,於此不贅述;然而,本實施例於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若以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指圖面的水平方向而言)作為基準線,則位於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與位於高速傳輸區HAS’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位於同一基準線,而電源正極區PSA’的該等第一端子26’末端與前述的基準線相差一距離。因此,在插頭模組16與前述插座模組16結合時,位於高速傳輸區HAS’與電源負極區PSC’的該等第一端子26’將會先接觸前述的第二端子166,接著才是讓位於電源正極區PSA’的該等第一端子26’接觸前述的第二端子166,其同樣也可以實現例如熱插拔的功效。
又,在本實施例中,柔性扁平排線2,2’還可以在其二側形成缺口21,以供設置於具有止擋塊(圖未示)插頭模組16,以將柔性扁平排線2,2’止擋於插頭模組16。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 舉凡與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扁平柔性導線
12:插頭模組
16:插頭模組

Claims (14)

  1. 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連接具有複數第一接地開口、複數第三接地開口與複數第一端子的柔性扁平排線與印刷電路板,其中該等第一接地開口與該等第三接地開口顯露該柔性扁平排線的第一接地線與該印刷電路板具有接地端,該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包含:插頭模組,係設置於該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該插頭模組包含:第一本體,係形成第一容置空間、第一插入端與第一連接端,該第一容置空間供容置該柔性扁平排線,又該第一本體的第一表面與第三表面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的二個對應面,該第一插入端與該第一連接端連通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連接端供顯露該等第一端子;以及第一接地片,係一端連接該第一表面和另一端係為第一接觸件且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接觸件供對應該等第一接地開口設置以接觸該等第一接地線;插座模組,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該插座模組包含:第二本體,係形成第二容置空間,以容置該第一連接端且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以供電性連接該接地端;第四本體,係形成第四容置空間,該第四本體形成複數殼體接地片;複數第二端子,係供應連接該印刷電路板;以及第二膠芯,係結合該第二本體與該第四本體,該第二膠芯形成複數端子槽,以供設置該等殼體接地片與該等第二端子,其中部分的該等第二端子設置在二個該等殼體接地片之間; 其中該插頭模組結合該插座模組,使得該柔性扁平排線的該第一接地線透過該第一接地片、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的該接地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更包含延伸接地模組係設置於該柔性扁平排線的二末端之間,該延伸接地模組包含:第三本體,係形成第三容置空間、第三插入端與第五插入端,該第三容置空間供容置該柔性扁平排線,該第三插入端與該第五插入端連通該第三容置空間以供該柔性扁平排線通過;以及第三接地片,係一端連接該第三本體和另一端係為第三接觸件且設置於該第三容置空間,該第三接觸件供對應該等第三接地開口設置以接觸該等第一接地線;其中該插頭模組結合該插座模組,使得該柔性扁平排線的該第一接地線透過該第三接地片與該第三本體進一步連接該第一接地片、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進而擴大接地面積而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的該接地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延伸接地模組更包含第三上殼體與第三下殼體,該第三上殼體結合該第三下殼體,以形成該第三容置空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本體形成第一導引件與第三導引件,該第一導引件與該第三導引件係自該第一容置空間向外縮減開口的尺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本體更包含第一上殼體與第一下殼體,該第一上殼體結合該第一下殼體,以形成該第一容置空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上殼體形成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一下殼體形成第三結合件,結合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三結合件,以形成該第一本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接地片除具有該等第一接觸件之外,更包含第一共地件與複數第一插件和該第一本體更形成複數第一開口,該等第一接觸件透過該第一共地件連接,該等第一插件係對應該等第一開口設置,結合該等第一插件與該等第一開口,使得該等第一接觸件透過該第一共地件、該等第一插件與該等第一開口電性連接該第一本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接地片除該等第一接觸件之外,更包含第一共地件與複數第三接觸件,該等第一接觸件透過該第一共地件連接,該第三接觸件自該第一共地件延伸且供接觸該柔性扁平排線的接地層,使得該等第一接觸件透過該第一共地件與該等第一開口電性連接該第一本體和該等第一接觸件也透過該第一共地件與該等第三接觸件電性連接該接地層。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三接地片除具有該等第三接觸件之外,更包含第三共地件與複數第三插件和該第三本體更形成複數第三開口,該等第三接觸件透過該第三共地件連接,該等第三插件係對應該等第三開口設置,結合該等第三插件與該等第三開口,使得該等第三接觸件透過該第三共地件、該等第三插件與該等第三開口電性連接。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四本體係自外部朝向該第二膠芯內彎折,以形成該等殼體接地片。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等殼體接地片更包含第二共地件,係連接該等殼體接地片。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四本體提供殼外接地以供接觸該第二本體,以擴大接地的面積。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四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保持一距離,以形成遮蔽空間。
  14. 一種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連接具有接地端的印刷電路板,該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係包含:柔性扁平排線,係包含;複數第一接地開口,係形成在該柔性扁平排線的一側表面;以及複數第一端子,係具有高速傳輸區、電源正極區與電源負極區,該高速傳輸區位於該電源正極區與該電源負極區之間,其中位於該高速傳輸區的該等第一端子傳遞訊號的方式是在二個接地訊號之間傳送傳輸訊號;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頭模組,係設置於該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以顯露該柔性扁平排線的末端,且進一步顯露出具有該高速傳輸區、該電源正極區與該電源負極區的該等第一端子,其中位於該高速傳輸區的該等第一端子末端與位於該電源正極區與該電源負極區之至少一者的該等第一端子末端是以非齊平的方式排列;以及如請求項1所述的插座模組,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 其中該插頭模組結合該插座模組,使得該柔性扁平排線連接至該印刷電路板的該接地端。
TW111202637U 2022-03-16 2022-03-16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TWM633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2637U TWM633279U (zh) 2022-03-16 2022-03-16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CN202220808737.6U CN217740812U (zh) 2022-03-16 2022-04-08 高速传输型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2637U TWM633279U (zh) 2022-03-16 2022-03-16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3279U true TWM63327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81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2637U TWM633279U (zh) 2022-03-16 2022-03-16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0812U (zh)
TW (1) TWM63327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0812U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28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eat-dissipation feauter thereof
US82021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storage device
US7128617B2 (en) Electrical socket assembly and plug connector coupled thereto
US7744418B2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379463B (en)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3163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US638302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US6857912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nternal circuit modules
US108796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79117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unique strain relief means
TW200805818A (en) Boardmount header to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113877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3522857A (ja) 基板同士接続コネクター
TWI739448B (zh) 連接器
US629652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TWI782354B (zh) 板端連接器和連接器組件
TW201803229A (zh) 具有改善串音功能的高頻訊號傳輸連接器
US7128614B1 (en) Electrical adapter with reinforcing member
US11949180B2 (en)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US20190207337A1 (en) Wafer group and signal terminal assembly
US10446964B2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and wafer group
TWM633279U (zh)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TWI812077B (zh) 高速傳輸型連接器組件
TW202218264A (zh) 可抗電磁干擾之電連接器構造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