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529U -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529U
TWM632529U TW111201096U TW111201096U TWM632529U TW M632529 U TWM632529 U TW M632529U TW 111201096 U TW111201096 U TW 111201096U TW 111201096 U TW111201096 U TW 111201096U TW M632529 U TWM632529 U TW M6325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lexible part
mobile device
support structure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1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本田
Original Assignee
士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士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士覺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1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2529U/zh
Publication of TWM632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52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行動裝置支撐結構,一種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包含複數個非可撓 曲部,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的至少兩個包含磁性;複數個可撓曲部,連接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並使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對於彼此而彎折;以及一基板,該基板的一面設置有耦合部以與一物品以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耦合,其中,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而彎折並使兩個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互對折並完全貼合,其中,每一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至多與另外兩個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相鄰。

Description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本創作係與置物架領域相關,尤其是一種經翻折展開後能夠呈現多種直立狀態,以便使用者放置行動裝置而使行動裝置立起之支撐架。
近年來,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進步,各種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用物品。然而,該些行動裝置經常被使用來作為觀賞影片或是查詢資料或社群網站經營等,其使用時多半需透過手持的方式來觀看或操控,進而衍生出許多不便。
一般而言,當單手拿持行動裝置時,使用者僅能用另一隻手來操控與使用行動裝置,特別像是如:平板電腦等體積較大的行動裝置,這種使用方式相當不方便,且同時使用者之雙手亦因此而受限。因此,若是能夠在使用者在室內使用行動裝置時,利用如:桌子等平面來平放放置該行動裝置,則可讓使用者可空出雙手來使用,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該種行動裝置也僅能平放於桌面,導致使用者不易觀看到螢幕內容,或是以不方便操作的角度來對螢幕進行操作控制,其使用上仍有諸多不便之處而必須改善。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累積從事多年相關行業之豐富經驗,構思並提出一種翻摺式行動裝置支撐結構,以解決現有使用方式的缺失。
本創作揭露一種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包含複數個非可撓曲部,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的至少兩個包含磁性;複數個可撓曲部,連接該複數個非 可撓曲部並使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對於彼此而彎折;以及一基板,該基板的一面設置有耦合部以與一物品以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耦合,該基板與複數個非可撓曲部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而彎折並使兩個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互對折並完全貼合,每一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至多與另外兩個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相鄰。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包含一第一非可撓曲部、一第二非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三非可撓曲部,該第一非可撓曲部可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相貼合,該第二非可撓曲部可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相貼合。
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一端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的一端分別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與該基板連接。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的其中之一與一固定區相連,該固定區與該基板耦合,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的其中之一與該基板連接。該第一非可撓曲部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相戶貼合時,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面積大於該第二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該第二非可撓曲部的面積小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三非可撓曲部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非可撓曲部貼合時,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呈現收納狀態。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基板更包含一收納空間。該基板更包含一止擋部,使一行動裝置可抵靠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止擋部。
1: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10:非可撓曲部
11:第一非可撓曲部
12:第二非可撓曲部
13:第三非可撓曲部
20:可撓曲部
30:基板
32:耦合部
35:收納空間
36:止擋部
40:固定區
圖1,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圖2,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後視圖。
圖3,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彎折後之後立體圖。
圖4,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支撐狀態之立體圖。
圖5,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彎折後之後立體圖。
圖6,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支撐狀態之立體圖。
圖7,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一)。
圖8,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二)。
圖9,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三)。
圖10,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四)。
本創作中所述之非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磁性、魔鬼氈、可拆卸式卡合機制、或可重覆黏貼膠等方式將兩件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並可隨時解除兩件物體的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本創作中所述之永久固定方式是指藉由如:非重覆黏貼膠、縫紉、或釘合等方式使兩件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
本創作中所述之耦合是指透過上述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使兩物體相互固定、連接、接合、或相連。本創作中所述之磁性,包含永久磁性、非永久磁性、或具鐵磁性的特性。
儘管「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該等術語的限制。該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以下所述之「第一…」、可以被解釋為「第二…」或「第三…」而不脫離本文之教示。
請參照圖1~圖3,本創作所揭露的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包含: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以及複數個可撓曲部20。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的至少兩個包含磁性。該複數個可撓曲部20連接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並使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可相對於彼此而彎折(如圖3所示)。本創作所揭露的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還包含一基板30,該基板30的一面設置有耦合部32以與一物品以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耦合,使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固定於一物品,如行動裝置的一面上。該基板30與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連接。本創作的特色在於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可藉由彎折而呈現收納狀態或支撐狀態,其於收納狀態時呈現一長條形。如圖4所示,由於每一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至多與另外兩個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相鄰,且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之間設有該可撓曲部20,因此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20彎折而使兩個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可相互對折並完全貼合。
接下來將以具有三個非可撓曲部10的實施例作為說明,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包含一第一非可撓曲部11、一第二非可撓曲部12、以及一第三非可撓曲部13。在收納狀態中及支撐狀態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可分別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相貼合,如圖1~圖4所示。在收納狀態中及支撐狀態中,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可分別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相貼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設置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的面積大於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以及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的面積小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來達成使兩個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10可相互對折並完全貼合。但本創作不被限制於此實施例。
請參照圖3,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的一端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的一端分別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20與該基板30連接,而形成一迴圈狀。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的一端並非直接與該基板30連接,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20的其中之一與一固定區40相連,該固定區40與該基板30耦合,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20的其中之一與該基板連接30。在依實施例中,該固定區40與該基板30藉由永久性固定方式或非永久性固定方式耦合。
請參照圖4,如先前所述,經彎折後,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相戶貼合,從側視圖來看,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的支撐狀態。而當該第三非可撓曲部13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以及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貼合時,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呈現收納狀態(如圖1及圖2)。在 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以及該第二非可撓曲部12的貼合可藉由磁性產生的磁力而固定。
請參照圖5及6,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基板30除了用於固定於一物品表面外,該基板30的面積可大幅增加以設置一收納空間35。使用者可將卡片狀的物品收納於該收納空間35之中。該基板30上也可包含止擋部36,請參照圖7,行動裝置可抵靠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11以及該止擋部36。
如圖8~10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本創作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可運用在手機;或者使用者可在筆記型電腦的兩個角落設置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1可在翻摺展開後定位固定以形成供放置如:該行動裝置等物品之立體架體狀態,讓使用者可簡易且便利地使用,藉此物品即可依據使用者所需的角度或方向予以放置以觀看或操作,大幅提升使用者的生活便利性。進一步地,本創作可在非使用時對合折疊收納,方便使用及收納攜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1:第一非可撓曲部
12:第二非可撓曲部
13:第三非可撓曲部
20:可撓曲部
30:基板
40:固定區

Claims (11)

  1. 一種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包含:複數個非可撓曲部,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的至少兩個包含磁性;複數個可撓曲部,連接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並使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對於彼此而彎折;以及一基板,該基板的一面設置有耦合部以與一物品以非永久固定方式或永久固定方式耦合,該基板與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連接,其中,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而彎折並使兩個相鄰的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可相互對折並完全貼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包含:一第一非可撓曲部、一第二非可撓曲部、以及一第三非可撓曲部,該第一非可撓曲部可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相貼合,該第二非可撓曲部可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或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相貼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一端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的一端分別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與該基板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的其中之一與一固定區相連,該固定區與該基板耦合,該第三非可撓曲部的一端藉由該複數個可撓曲部的其中之一與該基板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與該第二非可撓曲部相戶貼合時,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形成一三角支撐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一非可撓曲部的面積大於該第二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二非可撓曲部的面積小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三非可撓曲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當該第三非可撓曲部與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第二非可撓曲部貼合時,該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呈現收納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基板更包含一收納空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該基板更包含一止擋部,使一行動裝置可抵靠於該第一非可撓曲部以及該止擋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行動裝置支撐結構,其中,每一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至多與另外兩個該複數個非可撓曲部相鄰。
TW111201096U 2022-01-27 2022-01-27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TWM632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096U TWM632529U (zh) 2022-01-27 2022-01-27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096U TWM632529U (zh) 2022-01-27 2022-01-27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529U true TWM632529U (zh) 2022-10-01

Family

ID=85460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1096U TWM632529U (zh) 2022-01-27 2022-01-27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2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10892A1 (zh) 物品固定结构
TWM627594U (zh) 物品支撐結構
WO2023019989A1 (zh) 置物架
CN211780012U (zh) 翻折式置物架
TWM632529U (zh)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TWM639594U (zh) 行動裝置背蓋及支撐結構
TWM637899U (zh) 行動裝置背蓋支撐結構
CN217463901U (zh) 行动装置支撑结构
WO2023005465A1 (zh) 移动装置展示结构
TWM634340U (zh) 行動裝置保護及支撐結構
CN217714222U (zh) 物品支撑结构
TWM648078U (zh) 具有容置空間的行動裝置支稱結構
CN220337893U (zh) 可折式支撑结构
TWM649935U (zh) 可折式支撐結構
CN219327906U (zh) 可移动设备背盖支撑结构
TWM647691U (zh) 置物支撐結構
CN219960628U (zh) 置物支撑结构
TWM649190U (zh) 置物支撐結構
CN219317987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可移动设备背盖
WO2020248884A1 (zh) 翻折式置物架
CN217463814U (zh) 行动装置保护及支撑结构
TWM644739U (zh) 物品支撐結構
WO2024027497A1 (zh) 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
TWM608763U (zh) 行動裝置支撐結構
TWM634318U (zh) 物品支撐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