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312U -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 Google Patents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312U
TWM630312U TW111203215U TW111203215U TWM630312U TW M630312 U TWM630312 U TW M630312U TW 111203215 U TW111203215 U TW 111203215U TW 111203215 U TW111203215 U TW 111203215U TW M630312 U TWM630312 U TW M63031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air blowing
blowing unit
film peeling
friction bloc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孝宣
Original Assignee
鴻鉑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鉑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鉑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3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312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31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包括一上支架,上支架連接於一機架上,上支架之前端具有一第一偵測器以偵測薄板;上支架之底部具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上摩擦塊,任一上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一弧凸部;上支架之後端連接一第一上吹氣單元,第一上吹氣單元位於後輸送段之上方,藉以朝向第一弧凸部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而一第一驅動件之一端係連接上支架,供上、下移動複數個上摩擦塊,藉此,當一薄板由一前輸送段經由一後輸送段向後輸送時,即能讓複數個上摩擦塊之第一弧凸部分別向下抵壓薄板之上表面,以向上剝離一薄板之上薄膜之前端緣。

Description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尤指一種可將薄膜之前端緣順暢且有效的剝離者。
在印刷電路板的製造過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皆會在基板之上、下表面分別形成光阻層及黏附於光阻層表面之薄膜,在曝光之後,再將薄膜剝離以使光阻層外露,以進行後續之顯影及蝕刻程序。而現有剝膜機剝離薄膜之方式,主要是藉由一前輸送段以輸送上述印刷電路板之類的薄板,使沿著由前朝後的輸送方向移動,薄板經由一阻擋單元之阻擋定位,再經由一組壓花輪在薄膜表面上滾壓之後,即會讓薄板繼續延著一後輸送段向後輸送,並以一組黏輪將前端緣產生皺摺之薄膜逐步剝離。
藉由上述剝膜機結構,確實可以提升剝離薄膜之效率。惟在實際剝離薄膜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基板本身之厚度不大,容易會有彎曲不平的現象,當外徑一致的長直筒形黏輪黏著薄膜時,各個黏著位置之黏著力並不會完全相同,常無法順暢且全面性的讓薄膜逐漸剝離;且由於薄膜之厚度很薄且脆弱,薄膜剝離之後,仍舊會有部份的薄膜脆片黏附於光阻層之表面上,並常由於薄膜脆片之面積太小而無法被偵測到,此種現象將會在整個印刷電路板的製造過程中,讓基板面臨報廢的結果。因此,目前即有利用不同機型以分別進行薄膜之前端緣剝離與後續之薄膜完全剝離者,以經由確實有效之分工,讓施工更專業化,進而提昇薄膜剝離作業之輸出品質。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俾能解決習用剝膜機在薄膜剝離過程中,需要經由一組壓花輪在薄膜表面上滾壓之後,再以一組黏輪將前端緣產生皺摺之薄膜逐步剝離,且由於直筒形黏輪黏著薄膜之各個位置黏著力不同,無法順暢的讓薄膜之前端緣剝離的問題,而能在一機架上設有至少一支架,至少一支架上設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摩擦塊,經由摩擦塊之弧凸部抵壓薄板之表面,同時以吹氣單元吹氣,藉以剝離薄膜前端緣之結構,使薄膜之前端緣能與基板順暢且有效的分離,以利於後續之整體薄膜剝離作業。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係連接於一機架上,機架之前端具有一前輸送段,供輸送一薄板使沿著由前端朝向後端之輸送方向移動,再經由一後輸送段向後輸送,以剝離薄板之一基板上表面之一上薄膜,其主要之技術特點在於: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包括一上支架、複數個上摩擦塊、一第一偵測器、一第一上吹氣單元以及一第一驅動件。其中之上支架係連接於機架上,上支架之前端具有第一偵測器,供偵測薄板;上支架之底部具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上摩擦塊,任一上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一弧凸部,上摩擦塊之底面以第一弧凸部朝向上摩擦塊前端之方向向上延伸;第一上吹氣單元連接於上支架之後端,並位於後輸送段之上方,供以朝向第一弧凸部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 而第一驅動件係連接於機架上,第一驅動件之一端連接上支架,供上、下移動複數個上摩擦塊。
實施時,上支架之底面具有一第一上延伸部及一第二上延伸部,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貫穿一第一支桿,第一支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上延伸部,第一支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上延伸部;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前端貫穿一第一樞軸,第一樞軸之一端連接第一上延伸部,第一樞軸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上延伸部。
實施時,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具有一穿孔,供貫穿第一支桿,穿孔的內周緣與第一支桿的外周緣之間具有一環形空間,供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相對於第一支桿上、下移動。
實施時,第一上吹氣單元具有一第一上吹氣口,第一上吹氣口位於上支架後端之中間位置。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二上吹氣單元,第二上吹氣單元連接上支架之前端,並位於前輸送段之上方,供以朝向上摩擦塊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二偵測器,第二偵測器位於上支架之後端,供偵測薄板。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下支架、一第一下吹氣單元以及一第二驅動件,下支架連接於機架上,下支架之頂部設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下摩擦塊,下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二弧凸部,下摩擦塊之頂面以第二弧凸部朝向下摩擦塊前端之方向向下延伸;第一下吹氣單元連接下支架之後端,並位於後輸送段之下方,供以朝向第二弧凸部上方之方向吹出空氣;第二驅動件連接於機架上,第二驅動件之一端連接上支架,供上、下移動複數個下摩擦塊。
實施時,下支架之頂面具有一第一下延伸部及一第二下延伸部,複數個下摩擦塊之後端貫穿一第二支桿,第二支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下延伸部,第二支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下延伸部;複數個下摩擦塊之前端貫穿一第二樞軸,第二樞軸之一端連接第一下延伸部,第二樞軸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下延伸部。
實施時,第一下吹氣單元具有一第一下吹氣口,第一下吹氣口位於下支架後端之中間位置。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第二下吹氣單元,第二下吹氣單元連接於下支架之前端,並位於前輸送段之下方,供以朝向下摩擦塊上方之方向吹出空氣。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本創作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主要包括一上支架,上支架連接於一機架上,上支架之前端具有一第一偵測器以偵測薄板;上支架之底部具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上摩擦塊,任一上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一弧凸部;上支架之後端連接一第一上吹氣單元,第一上吹氣單元位於後輸送段之上方,藉以朝向第一弧凸部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而一第一驅動件係連接上支架,供上、下移動複數個上摩擦塊,藉此,當一薄板由一前輸送段經由一後輸送段向後輸送時,即能讓複數個上摩擦塊之第一弧凸部分別向下抵壓基板之上表面,以順暢且有效的將一薄板之一上薄膜之前端緣向上剝離。
請參閱圖1~4所示,其為本創作部分薄膜剝離結構1之較佳實施例,藉以剝離一機架11上之薄板12之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緣。其中,機架11輸入薄板12之一端界定為機架11之前端,輸出薄板12之一端界定為機架11之後端,機架11之前端具有一前輸送段13,機架11之後端具有一後輸送段14,前輸送段13與後輸送段14分別由複數水平間隔排列之滾筒所組成,供輸送薄板12使沿著機架11之前端朝向後端之方向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薄板12較佳是以轉動45度角之方向放置於前輸送段13之複數個滾筒上方,藉以同時剝離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緣與相鄰之另一側邊緣。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1主要包括一上支架2、複數個上摩擦塊3、一第一驅動件4、一下支架5、複數個下摩擦塊6以及一第二驅動件7,其中之上支架2為長方形平板,上支架2底面之長方向一端具有一個向下延伸之長方形板,該長方形板做為第一上延伸部21,上支架2底面之長方向另一端具有另一個向下延伸之長方形板,該另一個長方形板做為第二上延伸部22,第一上延伸部21與第二上延伸部22相互平行。
複數個上摩擦塊3分別是橡膠或塑膠之類的材料所製造而成,複數個上摩擦塊3在同一水平面上橫向間隔排列,且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排列方向垂直薄板12之輸送方向。任一上摩擦塊3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一弧凸部31,上摩擦塊3之底面以第一弧凸部31朝向上摩擦塊3前端之方向向上延伸,藉以讓上摩擦塊3之底面與薄板12之板面形成前端開放之一銳角。上摩擦塊3之後端具有一穿孔32,上摩擦塊3之前端具有一定位孔33。一軸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上延伸部21,軸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上延伸部22,軸桿連續貫穿複數個上摩擦塊3前端之定位孔33,該軸桿做為第一樞軸34。而一圓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上延伸部21,圓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上延伸部22,圓桿連續貫穿複數個上摩擦塊3後端之穿孔32,藉以在穿孔32的內周緣與圓桿的外周緣之間形成一環形空間321,讓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後端以第一樞軸34為軸心,並相對於圓桿上、下移動,該圓桿做為第一支桿35。
上支架2之前端具有一第一偵測器23,供向下偵測前輸送段13之移動薄板12之位置;上支架2之後端具有一第二偵測器24,供向下偵測前述移動薄板12之位置。上支架2後端之中間位置具有一第一上吹氣單元25,第一上吹氣單元25位於後輸送段14之上方,第一上吹氣單元25之底端具有一第一上吹氣口251,第一上吹氣單元25之頂端連通鼓風機,藉以朝向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中間位置之上摩擦塊3之第一弧凸部31的斜下方向前吹出空氣。上支架2前端之中間位置具有一第二上吹氣單元26,第二上吹氣單元26位於前輸送段13之上方,第二上吹氣單元26之底端具有一第二上吹氣口261,第二上吹氣單元26之頂端連通鼓風機,藉以朝向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中間位置之上摩擦塊3的斜下方向後吹出空氣。
第一驅動件4包括二個活塞組(41,41’),二個活塞組(41,41’)分別連接於機架11上,且二個活塞組(41,41’)之底端分別連接上支架2之長方向兩端,供同時作動以上、下移動上支架2與複數個上摩擦塊3。
下支架5為長方形平板,下支架5對應設置於上支架2之下方,下支架5頂面之長方向一端具有一個向上延伸之長方形板,該長方形板做為第一下延 伸部51,下支架5底面之長方向另一端具有另一個向上延伸之長方形板,該另一個長方形板做為第二下延伸部52,第一下延伸部51與第二下延伸部52相互平行。
複數個下摩擦塊6分別是橡膠或塑膠之類的材料所製造而成,複數個下摩擦塊6反向對應設置於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下方。任一下摩擦塊6之後端頂部具有一第二弧凸部61,下摩擦塊6之頂面以第二弧凸部61朝向下摩擦塊6前端之方向向下延伸,藉以讓下摩擦塊6之頂面與薄板12之板面形成前端開放之一銳角。下摩擦塊6之後端具有一穿孔62,下摩擦塊6之前端具有一定位孔63。一軸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下延伸部51,軸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下延伸部52,軸桿連續貫穿複數個下摩擦塊6前端之定位孔63,該軸桿做為第二樞軸64。而一圓桿之一端連接第一下延伸部51,圓桿之另一端連接第二下延伸部52,圓桿連續貫穿複數個下摩擦塊6後端之穿孔62,藉以在穿孔62的內周緣與圓桿的外周緣之間形成一環形空間621,讓複數個下摩擦塊6之後端以第二樞軸64為軸心,並相對於圓桿上、下移動,該圓桿做為第二支桿65。
下支架5後端之中間位置具有一第一下吹氣單元53,第一下吹氣單元53位於後輸送段14之上方,第一下吹氣單元53之頂端具有一第一下吹氣口531,第一下吹氣單元53之底端連通鼓風機,藉以朝向複數個下摩擦塊6之中間位置之下摩擦塊6之第二弧凸部61的斜上方向前吹出空氣。下支架5前端之中間位置具有一第二下吹氣單元54,第二下吹氣單元54位於前輸送段13之下方,第二下吹氣單元54之頂端具有一第二下吹氣口541,第二下吹氣單元54之底端連通鼓風機,藉以朝向複數個下摩擦塊6之中間位置之下摩擦塊6的斜上方向後吹出空氣。
而第二驅動件7包括二個活塞組(71,71’),二個活塞組(71,71’) 分別連接於機架11上,且二個活塞組(71,71’) 之頂端分別連接下支架5之長方向兩端,供同時作動以上、下移動下支架5與複數個下摩擦塊6。
藉此,如圖5、圖6所示,當薄板12為印刷電路板之類的平板時,薄板12主要包括一基板121,基板121之上表面具有一上薄膜122,基板121之下表面具有一下薄膜123。一薄板12轉動45度角以放置於前輸送段13之複數個滾筒上方,並由前輸送段13朝向後輸送段14向後輸送時,經由第一偵測器23之偵測到薄板12之邊角,即可讓第一驅動件4與第二驅動件7同時作動,讓上支架2向下移動、下支架5向上移動,而可先讓複數個上摩擦塊3之中間位置之上摩擦塊3之第一弧凸部31向下抵壓薄板12之上表面,複數個下摩擦塊6之中間位置之下摩擦塊6之第二弧凸部61向上抵壓薄板12之下表面,同時讓第一上吹氣單元25與第一下吹氣單元53分別吹氣。並在薄板12繼續向後移動時,讓複數個上摩擦塊3與複數個下摩擦塊6逐一抵壓,經由各個第一弧凸部31與上薄膜122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及各個第二弧凸部61與下薄膜123之間的摩擦阻力,以分別剝離上薄膜122與下薄膜123的前端緣與相鄰之另一側邊緣。
而當第二偵測器24偵測到薄板12之邊角時,即表示部分剝離作業已完成,此時,經由第一驅動件4與第二驅動件7之同時作動,讓上支架2向上移動、下支架5向下移動,同時讓第二上吹氣單元26與第二下吹氣單元54之分別向後吹出空氣,則可讓原先上薄膜122與下薄膜123剝離的部分再平貼於基板121上。
綜上所述,本創作在一機架上設有至少一支架,並在至少一支架上設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摩擦塊,經由第一偵測器之偵測與第一驅動件、第二驅動件之同時作動,讓摩擦塊之弧凸部抵壓薄板之表面,同時以吹氣單元吹氣,即可剝離至少一薄膜之前端緣。而針對彎曲不平的薄板,經由間隔設置之複數個摩擦塊,則可以分別產生掀起薄膜前端緣之力量,讓薄膜之前端緣能夠順暢且有效的完全剝離;而經由第二偵測器之偵測與上、下吹氣單元之分別向後吹出空氣,則可讓原先上薄膜與下薄膜剝離的部分再平貼於基板上,以利於後續之整體薄膜剝離作業。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部分薄膜剝離結構
11:機架
12:薄板
121:基板
122:上薄膜
123:下薄膜
13:前輸送段
14:後輸送段
2:上支架
21:第一上延伸部
22:第二上延伸部
23:第一偵測器
24:第二偵測器
25:第一上吹氣單元
251:第一上吹氣口
26:第二上吹氣單元
261:第二上吹氣口
3:上摩擦塊
31:第一弧凸部
32,62:穿孔
321,621:環形空間
33,63:定位孔
34:第一樞軸
35:第一支桿
4:第一驅動件
41,41’, 71,71’:活塞組
5:下支架
51:第一下延伸部
52:第二下延伸部
53:第一下吹氣單元
531:第一下吹氣口
54:第二下吹氣單元
541:第二下吹氣口
6:下摩擦塊
61:第二弧凸部
64:第二樞軸
65:第二支桿
7:第二驅動件
﹝圖1﹞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安裝於機架上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上支架之立體外觀圖。 ﹝圖3﹞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下支架之立體外觀圖。 ﹝圖4﹞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圖。 ﹝圖5﹞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立體示意圖。
12:薄板
121:基板
122:上薄膜
123:下薄膜
13:前輸送段
14:後輸送段
2:上支架
23:第一偵測器
24:第二偵測器
25:第一上吹氣單元
26:第二上吹氣單元
3:上摩擦塊
31:第一弧凸部
4:第一驅動件
5:下支架
53:第一下吹氣單元
54:第二下吹氣單元
6:下摩擦塊
61:第二弧凸部
7:第二驅動件

Claims (10)

  1. 一種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連接於一機架上,該機架之前端具有一前輸送段,供輸送一薄板使沿著由前端朝向後端之輸送方向移動,再經由一後輸送段向後輸送,以剝離該薄板之一基板上表面之一上薄膜,其特徵在於,該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包括: 一上支架,其前端具有一第一偵測器,供偵測該薄板;該上支架之底部具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上摩擦塊,該上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一弧凸部,該上摩擦塊之底面以該第一弧凸部朝向該上摩擦塊前端之方向向上延伸; 一第一上吹氣單元,其連接於該上支架之後端,並位於該後輸送段之上方,供以朝向該第一弧凸部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以及 一第一驅動件,其連接於該機架上,該第一驅動件之一端連接該上支架,供上、下移動該複數個上摩擦塊。
  2. 如請求項1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中該上支架之底面具有一第一上延伸部及一第二上延伸部,該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貫穿一第一支桿,該第一支桿之一端連接該第一上延伸部,該第一支桿之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上延伸部;該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前端貫穿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之一端連接該第一上延伸部,該第一樞軸之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上延伸部。
  3. 如請求項2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中該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具有一穿孔,供貫穿該第一支桿,該穿孔的內周緣與該第一支桿的外周緣之間具有一環形空間,供該複數個上摩擦塊之後端相對於該第一支桿上、下移動。
  4. 如請求項1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中該第一上吹氣單元具有一第一上吹氣口,該第一上吹氣口位於該上支架後端之中間位置。
  5. 如請求項1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二上吹氣單元,該第二上吹氣單元連接該上支架之前端,並位於該前輸送段之上方,供以朝向該上摩擦塊下方之方向吹出空氣。
  6. 如請求項1項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二偵測器,該第二偵測器位於該上支架之後端,供偵測該薄板。
  7. 如請求項1至6其中任一項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更包括一下支架、一第一下吹氣單元以及一第二驅動件,該下支架連接於該機架上,該下支架之頂部設有複數個間隔並列之下摩擦塊,該下摩擦塊之後端底部具有一第二弧凸部,該下摩擦塊之頂面以該第二弧凸部朝向該下摩擦塊前端之方向向下延伸;該第一下吹氣單元連接該下支架之後端,並位於該後輸送段之下方,供以朝向該第二弧凸部上方之方向吹出空氣;該第二驅動件連接於該機架上,該第二驅動件之一端連接該下支架,供上、下移動該複數個下摩擦塊。
  8. 如請求項7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中該下支架之頂面具有一第一下延伸部及一第二下延伸部,該複數個下摩擦塊之後端貫穿一第二支桿,該第二支桿之一端連接該第一下延伸部,該第二支桿之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下延伸部;該複數個下摩擦塊之前端貫穿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之一端連接該第一下延伸部,該第二樞軸之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下延伸部。
  9. 如請求項7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中該第一下吹氣單元具有一第一下吹氣口,該第一下吹氣口位於該下支架後端之中間位置。
  10. 如請求項7之部分薄膜剝離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二下吹氣單元,該第二下吹氣單元連接於該下支架之前端,並位於該前輸送段之下方,供以朝向該下摩擦塊上方之方向吹出空氣。
TW111203215U 2022-03-30 2022-03-30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TWM630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15U TWM630312U (zh) 2022-03-30 2022-03-30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15U TWM630312U (zh) 2022-03-30 2022-03-30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312U true TWM630312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215U TWM630312U (zh) 2022-03-30 2022-03-30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7987B (zh) Automatic stripping machine and film stripping method thereof
TWM600516U (zh) 薄膜剝離裝置
CN206394169U (zh) 一种高强度eva贴膜
TWM630312U (zh)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TWM630436U (zh) 定位撕膜結構
TWI808702B (zh)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三)
TWM604711U (zh) 可調式薄膜撕離結構
TWM633058U (zh) 薄膜剝離模組(二)
TWI721753B (zh) 吸取薄膜結構
TWM630301U (zh)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二)
KR101588824B1 (ko) 종횡 비율이 상이한 마름모형 엠보싱을 갖는 점착 시트
TWI793004B (zh) 薄膜剝離模組(一)
TWI723926B (zh) 可調式薄膜撕離結構
TWI793005B (zh) 薄膜剝離模組(二)
TWM597552U (zh) 吸取薄膜結構
TWI792989B (zh) 定位撕膜結構
TWI820653B (zh)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一)
TWM632647U (zh) 薄膜剝離模組(一)
TWI828100B (zh) 部分薄膜剝離結構(二)
CN217780328U (zh) 部分薄膜剥离结构
TWM603418U (zh) 撕膜機
TWI653707B (zh) Thin plate support structure
TWI684526B (zh) 薄膜加壓裝置
TWI730583B (zh) 薄膜剝離裝置
TW202204164A (zh) 撕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