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7379U - 電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7379U
TWM627379U TW111200144U TW111200144U TWM627379U TW M627379 U TWM627379 U TW M627379U TW 111200144 U TW111200144 U TW 111200144U TW 111200144 U TW111200144 U TW 111200144U TW M627379 U TWM627379 U TW M6273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feet
pair
circuit boar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0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明勇
李子豪
黃俊
Original Assignee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0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7379U/zh
Publication of TWM627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7379U/zh
Priority to CN202223298865.XU priority patent/CN219123520U/zh
Priority to CN202211577413.7A priority patent/CN11640444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適用於電子裝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路板、電連接器以及保護件。電連接器銲接於電路板的側緣。保護件在側緣處套設電連接器且嚙合於電路板,以覆蓋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銲接處。側緣的尺寸大於保護件的尺寸。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件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組件。
一般而言,現今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路模組及組裝於電路模組上之殼體,其中電路模組包括電路板與其上的電連接器及相關電子元件。為了達到保護效果,殼體採扣合式設計以包覆前述的電路板與相關電子元件,並使電連接器外露於殼體,以供外部電連接器進行插接的動作。
但在前述電連接器插拔於外部電連接器,會產生二者間固定端受到插拔力時,其中電路模組結構間的穩定性不足,進而導致電路模組內部的構件容易產生變形或銲接處脫離等容易損壞的缺失,因此前述電連接器組件常應用於纜線電連接器時,正因纜線電連接器的體積較小而不易產生上述缺失。一旦應用於較大電路板或是非固定尺寸、非固定外形的電路板時,除了所述扣合式的殼體不易隨之增加體積之外,也無法隨意變更設計,因而明顯不利於製造工藝與製造成本。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提供電連接器與電路板之間的保護件且不受限於電路板的尺寸或外形。
本新型創作的電連接器組件,適用於電子裝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路板、電連接器以及保護件。電連接器銲接於電路板的側緣。保護件在側緣處套設電連接器且嚙合於電路板,以覆蓋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銲接處。側緣的尺寸大於保護件的尺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保護件是可承受變形加工的金屬板件。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保護件包括部件一、部件二與部件三,部件二連接在部件一與部件三之間,部件二具有開口以供電連接器穿過,部件一與部件三分別相對於部件二彎折而交錯地嚙合於電路板。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件一與部件三分別具有至少一接腳,以嵌入且電性連接電路板的至少一電連接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接腳呈叉式結構,以插入並嵌合於對應的至少一電連接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路板具有彼此相對的表面一與表面二,部件一的至少一接腳經表面一插入電路板,部件三的至少一接腳經表面二插入電路板,以使電路板夾層在部件一與部件三之間。部件一覆蓋表面一的局部,部件三覆蓋表面二的局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件一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以使部件一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上。部件三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以使部件三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上。接腳一的其中之一、接腳二的其中之一與接腳三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接腳一的其中之另一、接腳二的其中之另一與接腳三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接腳三位於接腳一與接腳二之間,且沿著電連接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接腳三錯位於接腳一與接腳二。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連接器沿對接軸向而連接另一電連接器,部件一沿對接軸向的尺寸異於部件三沿對接軸向的尺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件一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以使部件一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上。部件三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以使所述部件三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上。接腳一的其中之一、接腳二的其中之一與接腳三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接腳一的其中之另一、接腳二的其中之另一與接腳三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接腳三位於接腳一與接腳二之間,接腳一、接腳二與接腳三同位於電連接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連接器沿對接軸向而連接另一電連接器,部件一沿對接軸向的尺寸等於部件三沿對接軸向的尺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件二還具有抽引唇部,環繞地抵接於電連接器,且抽引唇部的抽引方向背離部件一與部件三。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件一與部件三各具有凸包,抵接於電連接器面對側緣的表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連接器包括絕緣體、多個端子與金屬殼,端子配置於絕緣體,端子與絕緣體組裝於金屬殼之內,凸包抵接於金屬殼。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具有配置在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位於保護件的範圍之外。
基於上述,電連接器組件在應付電路板大於電連接器,也就是當電連接器銲接在電路板的側緣,且側緣的尺寸大於電連接器的情形時,通過保護件在所述側緣處套設於電連接器,且進一步地嚙合於電路板,據以撐持在電路板上且覆蓋在電連接器與電路板側緣的銲接處,而得以對電路板與電連接器提供保護效果。同時,也因保護件是嚙合至電路板,因此也讓電連接器、電路板與保護件三者之間存在對應的結構連接強度,以使電連接器能穩固地設置於電路板而提高其耐用性。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示意圖。圖2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的電連接器組件。在此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描述。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包括電連接器組件100、電子元件200與外殼300,其中電連接器組件100的大部分與電子元件200容置於外殼300的內部空間,僅電連接器組件100的部分露出外殼300以利於與另一電子裝置(未繪示)的另一電連接器(未繪示)連接。
再者,電子裝置10是指具有附加或擴充效能的電子裝置,即其電子元件200用以提供所述另一電子裝置的附加或擴充效能,而非用於現有技術中體積較小的纜線電連接器。
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100包括電路板120、電連接器110以及保護件130。電連接器110銲接於電路板120的側緣124。保護件130在側緣124處套設電連接器110,且保護件130嚙合於電路板120,以覆蓋電連接器110與電路板120的銲接處。電路板120在側緣124處的尺寸大於保護件130與電連接器110的尺寸。在此,電連接器110適於沿Y軸而相對於所述另一電子裝置的所述另一電連接器進行插拔對接,而電路板120實質上座落於X-Y平面上,即電路板120的表面一S1與表面二S2彼此相對且分別平行於X-Y平面。
正因電路板120的面積大於電連接器110與保護件130,且電子裝置10的外殼300主要在於作為容置這些構件與提供初步的保護效果,其實質上對於電連接器110與電路板120之間的結構連接強度與保護並無太大助益,因此本實施例通過保護件130進一步地覆蓋電連接器110與電路板120,同時保護件130於套設電連接器110後再嚙合於電路板120,因此形成電連接器110、電路板120與保護件130三者之間的結構連結關係,據以提高電連接器組件100的整體結構強度與穩固性。
圖3與圖4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或圖2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爆炸圖。請同時參考圖3與圖4並對照圖1或圖2,在本實施例中,保護件130是可承受變形加工的金屬板件,在將電連接器110銲接至電路板120後,圖3與圖4所示保護件130還須先套接於電連接器110(使電連接器110 穿過保護件130所示位於中央處的開口),再予以彎折後方嵌入電路板120。據此,本實施例的保護件130包括部件一A1、部件二A2與部件三A3,部件二A2連接在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之間,部件二A2具有開口以供電連接器110穿過,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分別相對於部件二A2彎折而交錯地嚙合於電路板120。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分別具有至少一接腳,以嵌入且電性連接電路板120的至少一電連接部。
詳細來說,部件一A1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131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132,以使部件一A1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120上。部件三A3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133,以使部件三A3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120上。接腳一131的其中之一、接腳二132的其中之一與接腳三133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接腳一131的其中之另一、接腳二132的其中之另一與接腳三133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接腳三133位於接腳一131與接腳二132之間,且沿著電連接器110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即Y軸),接腳三133錯位於接腳一131與接腳二132。此即是因部件一A1沿對接軸向(Y軸)的尺寸異於部件三A3沿對接軸向(Y軸)的尺寸,且實際上本實施例的部件一A1沿對接軸向(Y軸)的尺寸是大於部件三A3沿對接軸向(Y軸)的尺寸,進而使這些接腳三133需沿X軸相對於接腳一131與接腳二132存在位移而達到交錯效果。如圖1所示,部件一A1還具有抵接凸部134,其位於接腳一131與接腳二132之間且同沿軸線L1配置,接腳三133則位於軸線L2上,軸線L1與軸線L2分別平行Y軸而彼此不重合。
在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10包括絕緣體111、多個端子113與金屬殼112,端子113配置於絕緣體111,且端子113與絕緣體111組裝於金屬殼112之內,端子113的銲接端用以銲接在電路板120的表面一S1與表面二S2的接墊上,且這些銲接端分別沿軸線L3、L4呈雙排配置,其中軸線L3、L4分別平行X軸而彼此不重合,進而使電連接器110實質上承靠在電路板120的側緣124。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120的電連接部121~123分別對應連接前述接腳一131、接腳二132與接腳三133。電連接部121~123分別具有開孔(hole)與接墊(pad),而接腳一131與接腳三133分別呈叉式(fork)結構,以利插入前述開孔後得以干涉且嵌合於孔壁,之後再加以銲接,即可以銲接材(未繪示)連接起接腳一131、接腳二132與接腳三133以及對應的電連接部121~123,而同時達到接著固定與電性導通的效果。
總的來說,部件一A1的接腳一131、接腳二132經表面一S1插入電路板120,部件三A3的接腳三133經表面二S2插入電路板120,以使電路板120夾層在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之間,同時部件一A1覆蓋表面一S1的局部,部件三A3覆蓋表面二S2的局部,以使電連接器110與電路板120的銲接處皆位於保護件130的覆蓋範圍內。
另外,如圖3與圖4所示,保護件130的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各具有凸包136a、136b,其用以提供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撐持於電路板120上所需的結構強度,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對外力的抵抗效果。
圖5是圖1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視圖。請參考圖5並對照圖1與圖3,本實施例的部件二A2還具有抽引唇部135,環繞地抵接於電連接器110的金屬殼112,且抽引唇部135的抽引方向(朝向正Y軸方向)背離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而達到前述部件二A2套接於電連接器110的狀態,且讓電連接器110的局部抵靠在電路板120的側緣124與部件二A2之間。同時,如圖5所示,部件一A1與部件三A3各具有凸包137,抵接於電連接器110面對側緣124的表面。此舉讓電連接器110也成為防止保護件130從電路板120退出的止擋結構。如圖3所示,保護件130是朝負Y軸方向套接過電連接器110後才進一步彎折而嵌入電路板120,因此藉由前述凸包137與電連接器110的金屬殼112的抵接,據以防止保護件130朝正Y軸方向退出電路板120的可能。
還需提及的是,本實施例對於彼此接觸的抽引唇部135與電連接器110的金屬殼112,或是部件一A1的局部表面與金屬殼112的接觸局部,也就是構件之間存在面接觸的地方,還可進一步地施加焊接(welding)工藝,而增加電連接器110與保護件130的結構結合強度。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局部示意圖。圖7以另一視角繪示圖6的電連接器組件。圖8是圖6或圖7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側視圖。請同時參考圖6至圖8,在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連接器410、電路板420與保護件430,保護件430類似於前述實施例而區分為部件一B1、部件二B2與部件三B3,且讓部件二B2套接於電連接器410後進一步地彎折部件一B1與部件三B3,而使部件一B1與部件三B3分別嵌入電路板420,且部件一B1覆蓋表面一S3的局部,部件三B3覆蓋表面二S4的局部。
在本實施例中,部件一B1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431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432,以使部件一B1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420上。部件三B3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433,以使部件三B3呈U形覆蓋於電路板420上。接腳一431的其中之一、接腳二432的其中之一與接腳三433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接腳一431的其中之另一、接腳二432的其中之另一與接腳三433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接腳三433位於接腳一431與接腳二432之間,接腳一431、接腳二432與接腳三433同位於電連接器410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即Y軸)上。部件一B1沿對接軸向的尺寸等於部件三B3沿對接軸向的尺寸。換句話說,如圖6所示,接腳一431、接腳二432與接腳三433同位於軸線L2上,而保護件430的抵接凸部434位於軸線L1上且與軸線L2存在位移,以使抵接凸部434相對於接腳所在的軸線L2存在錯位。此舉相對於與接腳一431、接腳二432與接腳三433對應電性連接的電連接部421、422與423也存在同樣的配置特徵。另,與前述實施例類似地,本實施例的部件一B1也具有凸包436a,而提高部件一B1的結構強度。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電連接器組件在應付電路板大於電連接器,也就是當電連接器銲接在電路板的側緣,且側緣的尺寸大於電連接器的情形時,通過保護件在所述側緣處套設於電連接器,且進一步地嚙合於電路板,據以撐持在電路板上且覆蓋在電連接器與電路板側緣的銲接處,而得以對電路板與電連接器提供保護效果。同時,也因保護件是嚙合至電路板,因此也讓電連接器、電路板與保護件三者之間存在對應的結構連接強度,以使電連接器能穩固地設置於電路板而提高其耐用性。
在此,保護件是可供變形加工與沖壓成型的金屬板件,其包括彼此連接的部件一、部件二與部件三。因此通過部件二套接於電連接器,再以部件一、部件三分別相對於部件二彎折,而使部件一與部件三的接腳得以嵌入電路板,進而分別覆蓋電路板的局部表面,尤其是對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銲接處提供保護,同時部件一與部件三也通過其接腳嵌入電路板所達到的固定效果與撐持效果,無論是在電連接器組件的插拔對接過程,或是有其他外力的施加時,皆能因部件一與部件三的這些結構特徵而提高抵抗能力,進而增加電連接器組件的耐用性。
10:電子裝置 100:電連接器組件 110、410:電連接器 111:絕緣體 112:金屬殼 113:端子 120、420:電路板 121、122、123、421、422、423:電連接部 124:側緣 130、430:保護件 131、431:接腳一 132、432:接腳二 133、433:接腳三 134、434:抵接凸部 135、435:抽引唇部 136a、136b、137、436a:凸包 200:電子元件 300:外殼 A1、B1:部件一 A2、B2:部件二 A3、B3:部件三 L1、L2、L3、L4:軸線 S1、S3:表面一 S2、S4:表面二 X-Y-Z:直角座標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示意圖。 圖2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的電連接器組件。 圖3與圖4分別以不同視角繪示圖1或圖2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爆炸圖。 圖5是圖1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7以另一視角繪示圖6的電連接器組件。 圖8是圖6或圖7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側視圖。
10:電子裝置
100:電連接器組件
110:電連接器
120:電路板
121、122、123:電連接部
124:側緣
130:保護件
131:接腳一
132:接腳二
133:接腳三
134:抵接凸部
135:抽引唇部
136a:凸包
200:電子元件
300:外殼
A1:部件一
A2:部件二
A3:部件三
L1、L2:軸線
S1:表面一
S2:表面二
X-Y-Z:直角座標

Claims (14)

  1.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適用於電子裝置,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包括: 電路板; 電連接器,銲接於所述電路板的側緣;以及 保護件,在所述側緣處套設所述電連接器且嚙合於所述電路板,以覆蓋所述電連接器與所述電路板的銲接處,所述側緣的尺寸大於所述保護件的尺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保護件是可承受變形加工的金屬板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保護件包括部件一、部件二與部件三,所述部件二連接在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之間,所述部件二具有開口以供所述電連接器穿過,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分別相對於所述部件二彎折而交錯地嚙合於所述電路板。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分別具有至少一接腳,以嵌入且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的至少一電連接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至少一接腳呈叉式結構,以插入並嵌合於對應的所述至少一電連接部。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電路板具有彼此相對的表面一與表面二,所述部件一的所述至少一接腳經所述表面一插入所述電路板,所述部件三的所述至少一接腳經所述表面二插入所述電路板,以使所述電路板夾層在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之間,所述部件一覆蓋所述表面一的局部,所述部件三覆蓋所述表面二的局部。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部件一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以使所述部件一呈U形覆蓋於所述電路板上,所述部件三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以使所述部件三呈U形覆蓋於所述電路板上,所述一對接腳一的其中之一、所述一對接腳二的其中之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三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所述一對接腳一的其中之另一、所述一對接腳二的其中之另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三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所述一對接腳三位於所述一對接腳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二之間,且沿著所述電連接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所述一對接腳三錯位於所述一對接腳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二。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電連接器沿對接軸向而連接另一電連接器,所述部件一沿所述對接軸向的尺寸異於所述部件三沿所述對接軸向的尺寸。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部件一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一與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二,以使所述部件一呈U形覆蓋於所述電路板上,所述部件三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接腳三,以使所述部件三呈U形覆蓋於所述電路板上,所述一對接腳一的其中之一、所述一對接腳二的其中之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三的其中之一位於同一側,所述一對接腳一的其中之另一、所述一對接腳二的其中之另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三的其中之另一位於另一側,所述一對接腳三位於所述一對接腳一與所述一對接腳二之間,所述一對接腳一、所述一對接腳二與所述一對接腳三同位於所述電連接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對接軸向上。
  10.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電連接器沿對接軸向而連接另一電連接器,所述部件一沿所述對接軸向的尺寸等於所述部件三沿所述對接軸向的尺寸。
  11.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部件二還具有抽引唇部,環繞地抵接於所述電連接器,且所述抽引唇部的抽引方向背離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
  12.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部件一與所述部件三各具有凸包,抵接於所述電連接器面對所述側緣的表面。
  13.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體、多個端子與金屬殼,所述多個端子配置於所述絕緣體,所述多個端子與所述絕緣體組裝於所述金屬殼之內,所述凸包抵接於所述金屬殼。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所述電子裝置具有配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位於所述保護件的範圍之外。
    Figure 03_image001
TW111200144U 2022-01-06 2022-01-06 電連接器組件 TWM627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144U TWM627379U (zh) 2022-01-06 2022-01-06 電連接器組件
CN202223298865.XU CN219123520U (zh) 2022-01-06 2022-12-09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211577413.7A CN116404442A (zh) 2022-01-06 2022-12-09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144U TWM627379U (zh) 2022-01-06 2022-01-06 電連接器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7379U true TWM627379U (zh) 2022-05-21

Family

ID=8256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0144U TWM627379U (zh) 2022-01-06 2022-01-06 電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9123520U (zh)
TW (1) TWM62737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442A (zh) 2023-07-07
CN219123520U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6175B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TWI489708B (zh) Multi-pole plug
KR100433704B1 (ko) 접촉 신뢰성을 갖는 커넥터
TW200541176A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CN21170067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276256B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clamping performance
JP2018092780A (ja)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US7891991B2 (en) Contact having soldered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arts
JP5053062B2 (ja) コネクタ
US107974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JP2006127836A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M627379U (zh) 電連接器組件
TW20053299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749671B (zh) 抗損耗傳輸裝置組
JP464153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M549460U (zh) 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及其插座連接器與插頭連接器
TWM584029U (zh) 連接器組件
JP2020202012A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TWM584997U (zh) Usb連接器
JP2018092852A (ja) コネクタ
JP404464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326928B2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5144714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0164282A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