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715U - 鎖扣裝置 - Google Patents

鎖扣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715U
TWM624715U TW110212028U TW110212028U TWM624715U TW M624715 U TWM624715 U TW M624715U TW 110212028 U TW110212028 U TW 110212028U TW 110212028 U TW110212028 U TW 110212028U TW M624715 U TWM624715 U TW M6247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aft
locking
actuating body
pivot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賜
林君翰
張哲維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715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71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鎖扣裝置,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上的作動體、連動架、滑動體 的組合。作動體有一自由端和配合彈性器樞接殼體的樞接端,使作動體形成搖擺運動的作用;作動體的自由端設有兩個懸臂和位在懸臂之間的開口區,所述開口區用以設置操作部。以及,連動架具有樞接在作動體自由端(或操作部)的第一端和連接滑動體的第二端;在人員按壓操作部時,容許作動體而從一閉合位置朝打開位置運動,而帶動連動架和滑動體運動,改善習知結構因配置空間/體積而限制了結構長度/規格,影響操作便利性的情形。

Description

鎖扣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鎖扣裝置的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將操作部設置結合於作動體,來改善習知結構的長度/規格受配置空間限制之技術。
應用鎖扣裝置或其類似裝置安裝在電腦/電子設備、伺服器機箱...等設備的蓋板結構上,提供人員操作電腦/電子設備的開啟/關閉或控制蓋板結構鎖固閉合機箱本體,避免機箱內部零組件或部件外露,或操作蓋板結構打開,讓人員可對機箱內部組件進行配置、維修...等作業,係已屬習知技藝。
例如,US 6174007 B1「ACTUATOR ASSEMBLY」、US 7201407 B2「SLIDING PANEL LATCH」、US 8256737 B2「LEVERAGE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SAME」、CN 110388148 A「閂鎖裝置」、CN 207829660 U「鎖閂及包括鎖閂的外殼組件」(即,台灣第107207996號「護罩閂鎖」)、CN 206685594 U「鎖閂和包括鎖閂的外殼組件」(即,台灣第106215877號「機罩閂鎖」)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這類閂鎖裝置通常包括一殼體、作動把手和滑動板;殼體一端設置有按壓鈕。作動把手有一樞接端配合彈簧,樞接在殼體的另一端;作動把手的另一端樞接連桿,並且使作動把手所述的另一端設有突部,以容許突部嵌入按壓鈕,形成閉鎖狀態。當人員操作按壓鈕而釋放突部時,彈簧推動作動把手打開,帶動滑動板移動、連桿撐起作動把手的型態。
一個有關習知閂鎖裝置的組合型態在結構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是,在殼體固有的長度或規格上,同時配置作動把手和按壓鈕的結構,即必須減短作動把手的長度,相對也影響了作動把手的操作便利性,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閂鎖裝置或其類似機構在結構組合設計和應用方面的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閂鎖裝置或作動把手的結構型態,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形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增加它的應用效果。
我們發覺一個比較理想的閂鎖裝置的結構型態,必須能夠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討論的課題,而應包括下列幾個設計考量:
1.在結構(或殼體)具備相同長度或規格的條件下,作動把手的長度可被儘可能的增加,使其長度大於習知結構的長度,來提高閂鎖裝置(或作動把手)的操作便利性。
2.進一步考量提供一種按壓操作結構可直接結合在作動把手(或作動體)上的結構型態,而能在不影響或減短作動把手的長度的前提下,仍可達到按壓操作結構和作動把手(或作動體)順利運動的作用。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鎖扣裝置,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上的作動體、連動架、滑動體的組合。作動體有一自由端和配合彈性器樞接殼體的樞接端,使作動體形成搖擺運動的作用;作動體的自由端設有兩個懸臂和位在懸臂之間的開口區,所述開口區用以設置操作部。以及,連動架具有樞接在作動體自由端(或操作部)的第一端和連接滑動體的第二端;在人員按壓操作部時,容許作動體而從一閉合位置朝打開位置運動,而帶動連動架和 滑動體運動,改善習知結構因配置空間/體積而限制了結構長度/規格,影響操作便利性的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鎖扣裝置,操作部包括一供操作的按壓端和組合端;組合端樞接連動架的第一端,組合端設置有勾狀結構的定位部。對應所述定位部,滑動體形成有副定位部;在作動體位在關閉位置(或作動體閉合在殼體)時,容許定位部組合副定位部,使作動體扣合在滑動體上,形成固定型態。
10:殼體
11:底壁
12:側壁
13:主端壁
14:副端壁
15:腔室
16:長形孔
17:軸孔
18:缺口
20:作動體
21:自由端
22:樞接端
23:軸接部
24:凹部
25:懸臂
25a:擋部
26:開口區
27、37、87:銷孔
28:凹洞
29:限制部
30:連動架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33:軸接部
35:凹部
36:鎖接孔
38:通孔
39:環凸部
40:滑動體
41:組合部
42:軸孔
43:主端
44:副端
45:副定位部
50:彈性器
51、54:第一段
52、58:第二段
53、56:環部
55:彈簧
60:鎖機構
61:轉體
62:鎖板
63:副限制部
64:基部
65:組接部
66:翼部
70:軸
73:軸柱
77:軸銷
80:操作部
81:按壓端
82:組合端
84:定位部
85:凸臂
86:空區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第1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殼體、作動體、連動架、滑動體和彈性器的結構情形。
第3圖係第1圖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第3圖之一斷面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鎖機構位在閉鎖狀態的結構情形。
第5圖係第4圖之一操作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鎖機構位在開鎖狀態的結構情形。
第6圖係本創作之一平面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操作部的定位部結合滑動體副定位部,使作動體位在閉合位置的結構情形。
第7圖係第6圖之一操作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人員按壓操作部,定位部離開副定位部的結構情形。
第8圖係本創作之一操作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顯示了彈性器驅動作動體朝上方方向或打開位置運動,帶動連動架、滑動體運動的結構情形。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鎖扣裝置包括殼體、作動體、連動架、滑動體的組合,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30、40表示之。殼體10具有底壁11、兩個沿平行殼體10軸線方向延伸的側壁12、連接側壁12而垂直於殼體10軸線方向的主端壁13和副端壁14,而共同界定殼體10具有一開放型態的腔室15,來收容作動體20、連動架30、滑動體40。以及,殼體10的側壁12設有一長形孔16,主端壁13、副端壁14分別形成有一缺口18。
在下列說明中,假設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右邊、左邊、側邊...等,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參考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作動體20成一板體結構,定義有一自由端21和配合彈性器50樞接殼體10的樞接端22,使作動體20形成搖擺運動的作用。
詳細來說,作動體20的樞接端22設有軸接部23和位在軸接部23兩端的凹部24;凹部24提供了一個收容彈性器50的空間。彈性器50選擇一扭力彈簧的型態,具有環部53和連接環部53的第一段51、第二段52。以及,軸接部23組合一軸70,並且使軸70穿合彈性器50的環部53和形成在殼體10側壁12上的軸孔17;使彈性器50第一段51抵靠殼體10的底壁11,第二段52抵靠作動體20(或凹部24),使作動體20形成搖擺運動的型態。
圖中也描繪了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設有兩個(平行)凸出的懸臂25和位在兩懸臂25之間的開口區26。所述懸臂25形成有擋部25a;懸臂25的尾部設有銷孔27。以及,開口區26用以設置操作部80;擋部25a可輔助操作部80組合在作動體20開口區26後,位在正確位置。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按壓端81和組合端82;組合端82設有銷孔87和兩個成平行型態的凸臂85,兩凸臂85之間界定出一空區86。凸臂85尾端形成一勾狀結構的定位部84;以及,組合端82的銷孔87、懸臂25的銷孔27,對應樞接一軸銷77,操作部80形成搖擺運動的型態。
具體來說,操作部80的按壓端81朝向作動體20樞接端22的方向,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樞接上述的連動架30。連動架30定義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一端31收容在操作部80的空區86位置。第一端31設有銷孔37和容納彈簧55的凹部35。以及,彈簧55具有環部56和連接環部56的第一段54、第二段58。
第2、3圖揭示了上述的軸銷77也穿合連動架30第一端31的銷孔37和彈簧55的環部56;並且,使彈簧55的第一段54抵靠在連動架30上,彈簧55的第二段58抵壓操作部80(或組合端82)的型態。
也就是說,連動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轉動自如型態的樞接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和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連動架30的第二端32設置有一軸接部33,供樞接一軸柱73,使連動架30的第二端32形成轉動自如的型態。以及,軸柱73組合連動架30軸接部33,也樞接滑動體40。
圖中描繪了滑動體40成一板體結構,安裝在殼體10(或腔室15)上,形成可移動的型態。滑動體40定義有一主端43和一副端44;在主端43和副端44之間,設置有一成凸板結構的組合部41和形成在組合部41上的軸孔42。
因此,軸柱73組合連動架30軸接部33和滑動體40的組合部41軸孔42;並且,使軸柱73(兩端)樞接殼體10的長形孔16。在人員按壓操作部80時,容許作動體20而從一閉合位置朝打開位置運動,而帶動連動架30運動,而使軸柱73沿長形孔16移動,帶動滑動體40產生運動;改善習知結構因空間/體積而限制了結構長度/規格,影響操作便利性的情形。
上述的閉合位置是指作動體20收合在殼體10(或腔室15)的位置;打開位置是指作動體20(或自由端21)運動離開殼體10的位置。
對應操作部80的定位部84,滑動體40的副端44設置有副定位部45;在作動體20位在關閉位置(或作動體20閉合在殼體10)時,容許定位部84組合副定位部45,使作動體20扣合在滑動體40上,形成固定型態。
請參考第2、3圖,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以及,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
圖中描繪了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以及,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並且,在鎖機構60安裝於凹洞28後,容許基部64(凸出)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在人員操作轉體61轉動時,藉作動體20的限制部29阻擋副限制部63的機制,用以規範轉體61的轉動角度或轉動範圍。
對應鎖機構60的結構,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容許鎖板62(或翼部66)通過的鎖接孔36。所述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請參閱第4圖,鎖機構60位在閉鎖狀態時,翼部66卡制在鎖接孔36(或環凸部39)上,使作動體20、連動架30和滑動體40閉合固定在殼體10(或腔室15)的型態。
第5圖描繪了人員轉動轉體61,解除鎖板62的翼部66和連動架30鎖接孔36的閉鎖狀態,而形成開鎖狀態的結構情形。
第6圖顯示了操作部80的定位部84結合或扣合在滑動體40副定位部45的型態,而保持作動體20、連動架30和滑動體40閉合在殼體10(或腔室15)的型態。
請參考第7圖,當人員按壓操作部80的按壓端81後,會使操作部80的定位部84離開滑動體40的副定位部45。因此,彈性器50釋放蓄積 的能量,推動作動體20朝打開位置運動,而帶動連動架30運動;例如,第8圖所描繪的情形。
圖中也顯示了作動體20使連動架30的第二端32帶動軸柱73沿長形孔16移動,並且使滑動體40在殼體10的主端壁13(或其缺口18)、副端壁14(或其缺口18)之間運動。
在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當作動體20閉合在殼體10時,滑動體40的主端43有一部份區域凸出殼體10主端壁13的缺口18。在作動體20位在打開位置時,相對帶動滑動體40的副端44(或副定位部45)凸出於殼體10副端壁14的缺口18的型態。
代表性的來說,這鎖扣裝置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優點:
1.該殼體10、作動體20、連動架30、滑動體40和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設置兩懸臂25和開口區26,配裝操作部80;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設置凸臂85、空區86和定位部84,組合連動架30第一端31、凹部35和彈簧55,使彈簧第一段54抵靠連動架30,第二段58抵壓操作部80;連動架30第二端32樞接滑動體40;滑動體40的副端44設置副定位部45,嵌合操作部80的定位部84,來控制作動體20、連動架30等部件閉合於殼體10或容許作動體20帶動連動架30、滑動體40運動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也改變了習知閂鎖裝置的結構或組合關係,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態有別於舊法。
2.特別是,在結構(或殼體10)具備相同長度或規格(或在不影響或減短作動把手的長度)的條件下,操作部80直接結合作動體20的結構型態,相異於習知技藝(作動把手、按壓鈕分別安裝在殼體上佔據不同空間/長度),達到了作動體20的長度可被儘可能的增加,使其長度大於習知結構的長度及按壓 操作結構和作動體20、連動架30、滑動體40順利運動的作用;改善了習知結構因配置空間/體積而限制了結構長度/規格,影響操作便利性的情形。
故,本創作提供了一有效的鎖扣裝置,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殼體
11:底壁
12:側壁
13:主端壁
14:副端壁
15:腔室
16:長形孔
17:軸孔
18:缺口
20:作動體
21:自由端
22:樞接端
23:軸接部
24:凹部
25:懸臂
25a:擋部
26:開口區
27、37、87:銷孔
28:凹洞
29:限制部
30:連動架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33:軸接部
35:凹部
36:鎖接孔
38:通孔
39:環凸部
40:滑動體
41:組合部
42:軸孔
43:主端
44:副端
45:副定位部
50:彈性器
51、54:第一段
52、58:第二段
53、56:環部
55:彈簧
60:鎖機構
61:轉體
62:鎖板
63:副限制部
64:基部
65:組接部
66:翼部
70:軸
73:軸柱
77:軸銷
80:操作部
81:按壓端
82:組合端
84:定位部
85:凸臂
86:空區

Claims (14)

  1. 一種鎖扣裝置,包括殼體(10)和安裝在殼體(10)上的作動體(20)、連動架(30)、滑動體(40)的組合; 作動體(20)有一自由端(21)和配合彈性器(50)樞接殼體(10)的樞接端(22),使作動體(20)形成搖擺運動的作用; 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設有兩個懸臂(25)和位在懸臂(25)之間的開口區(26),所述開口區(26)用以設置操作部(80);以及 連動架(30)具有轉動自如的第一端(31)和連接滑動體(40)的第二端(32),第一端(31)樞接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和操作部(80)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人員按壓操作部(80)時,容許作動體(20)從一閉合位置朝一打開位置運動,而帶動連動架(30)和滑動體(40)運動。
  2. 如請求項1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殼體(10)具有底壁(11)、兩個沿平行殼體(10)軸線方向延伸的側壁(12)、連接側壁(12)而垂直於殼體(10)軸線方向的主端壁(13)和副端壁(14),而共同界定殼體(10)具有一開放型態的腔室(15),來收容作動體(20)、連動架(30)、滑動體(40); 殼體(10)的側壁(12)設有一長形孔(16),主端壁(13)、副端壁(14)分別形成有一缺口(18); 作動體(20)成一板體結構,作動體(20)的樞接端(22)設有軸接部(23)和位在軸接部(23)兩端的凹部(24),凹部(24)收容彈性器(50)。
  3. 如請求項2之鎖扣裝置,其中該彈性器(50)選擇一扭力彈簧的型態,具有環部(53)和連接環部(53)的第一段(51)、第二段(52); 軸接部(23)組合一軸(70),並且使軸(70)穿合彈性器(50)的環部(53)和形成在殼體(10)側壁(12)上的軸孔(17),使彈性器(50)第一段(51)抵靠殼體(10)的底壁(11),第二段(52)抵靠作動體(20)的凹部(24); 作動體(20)的懸臂(25)是相互平行的型態;懸臂(25)形成有擋部(25a);懸臂(25)的尾部設有銷孔(27)。
  4.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按壓端(81)和組合端(82); 組合端(82)設有銷孔(87)和兩個凸臂(85),兩凸臂(85)之間界定出一空區(86);凸臂(85)尾端形成一勾狀結構的定位部(84); 組合端(82)、懸臂(25)對應樞接一軸銷(77),使操作部(80)形成搖擺運動的型態; 操作部(80)的按壓端(81)朝向作動體(20)樞接端(22)的方向,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樞接連動架(30); 連動架(30)的第一端(31)收容在操作部(80)的空區(86)位置。
  5. 如請求項4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操作部(80)的兩個凸臂(85)成平行型態; 連動架(30)的第一端(31)設有銷孔(37)和容納彈簧(55)的凹部(35); 彈簧(55)具有環部(56)和連接環部(56)的第一段(54)、第二段(58); 軸銷(77)穿合連動架(30)第一端(31)的銷孔(37)和彈簧(55)的環部(56);並且,使彈簧(55)的第一段(54)抵靠在連動架(30)上,彈簧(55)的第二段(58)抵壓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的型態,使連動架(30)的第一端(31)樞接操作部(80)的組合端(82)和作動體(20)的自由端(21); 連動架(30)的第二端(32)設置有一軸接部(33),供樞接一軸柱(73),使連動架(30)的第二端(32)形成轉動自如的型態;軸柱(73)也樞接滑動體(40)。
  6.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滑動體(40)成一板體結構,定義有一主端(43)和一設有副定位部(45)的副端(44); 在主端(43)和副端(44)之間,設置有一成凸板結構的組合部(41)和形成在組合部(41)上的軸孔(42); 一軸柱(73)組合連動架(30)和滑動體(40)的組合部(41)軸孔(42);並且,使軸柱(73)兩端樞接殼體(10)。
  7. 如請求項4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滑動體(40)成一板體結構,定義有一主端(43)和一設有副定位部(45)的副端(44);以及 在主端(43)和副端(44)之間,設置有一成凸板結構的組合部(41)和形成在組合部(41)上的軸孔(42); 一軸柱(73)組合連動架(30)和滑動體(40)的組合部(41)軸孔(42);並且,使軸柱(73)兩端樞接殼體(10)。
  8. 如請求項5之鎖扣裝置,其中該滑動體(40)成一板體結構,定義有一主端(43)和一設有副定位部(45)的副端(44);以及 在主端(43)和副端(44)之間,設置有一成凸板結構的組合部(41)和形成在組合部(41)上的軸孔(42); 軸柱(73)組合連動架(30)軸接部(33)和滑動體(40)的組合部(41)軸孔(42);並且,使軸柱(73)兩端樞接殼體(10)。
  9.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以及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 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10. 如請求項4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11. 如請求項5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12. 如請求項6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13. 如請求項7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14. 如請求項8之鎖扣裝置,其中該作動體(20)在自由端(21)和樞接端(22)之間,設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限制部(29)成一突出的板片結構; 凹洞(28)配裝有鎖機構(60);鎖機構(60)包括一收容在凹洞(28)內的轉體(61)和樞接轉體(61)的鎖板(62)的組合;轉體(61)形成有副限制部(63)和成凸軸結構的基部(64);鎖板(62)具有孔狀結構的組接部(65)和連接組接部(65)的翼部(66);基部(64)樞接鎖板(62)的組接部(65); 連動架(30)在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之間,設置有一鎖接孔(36);鎖接孔(36)是在一通孔(38)上配合形成一環凸部(39)構成。
TW110212028U 2021-10-13 2021-10-13 鎖扣裝置 TWM624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028U TWM624715U (zh) 2021-10-13 2021-10-13 鎖扣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028U TWM624715U (zh) 2021-10-13 2021-10-13 鎖扣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715U true TWM624715U (zh) 2022-03-21

Family

ID=8174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028U TWM624715U (zh) 2021-10-13 2021-10-13 鎖扣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47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204B (zh) * 2021-10-13 2022-07-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鎖扣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204B (zh) * 2021-10-13 2022-07-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鎖扣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24715U (zh) 鎖扣裝置
KR101247189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용 리모트 컨트롤러
TWI771204B (zh) 鎖扣裝置
JP4092770B2 (ja)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US11412633B2 (en) Detachable cover module and chassis having the same
KR20140125554A (ko) 래치볼트의 고정구조체
JP3850686B2 (ja) 収納体の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US7066506B2 (en) System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locking of a vehicle door
JP4368565B2 (ja) 錠前の反転ラッチ用ストッパー機構
KR100456582B1 (ko) 컴퓨터
CN217841248U (zh) 锁扣装置
CN115961844A (zh) 锁扣装置
JP4686213B2 (ja) 引き戸の開き装置
TWM654348U (zh) 鎖扣裝置改良結構
US7918487B2 (en) Un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escape door
JP3751179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7703914A (zh) 锁扣装置的改良结构
CN220580780U (zh) 一种电表箱的箱门锁定结构
USRE24443E (en) Sliding door lock
JP3115856B2 (ja) 扉施錠機構のセンターコントローラー
JP7318929B2 (ja) レバー組付構造
JPH0233564Y2 (zh)
JPH0220391Y2 (zh)
JP2001263783A (ja) 換気レジスタ
JPH10238185A (ja) パネルロッ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