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0508U - 摩托車轉向裝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車轉向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0508U
TWM620508U TW110207844U TW110207844U TWM620508U TW M620508 U TWM620508 U TW M620508U TW 110207844 U TW110207844 U TW 110207844U TW 110207844 U TW110207844 U TW 110207844U TW M620508 U TWM620508 U TW M6205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nut
steering
washer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7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育宏
高永福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7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05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0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050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摩托車轉向裝置設置在轉向管與轉向主幹之間,並包含:底座、上蓋、複數個鋼珠、墊圈與兩螺帽,底座與上蓋分別組裝於轉向管與轉向主幹,而底座與上蓋兩者都接觸於複數個鋼珠,使複數個鋼珠位在底座與上蓋之間,進而上蓋透過複數個鋼珠而能相對於底座進行轉動,而墊圈與兩螺帽依序位在上蓋的上方,其中,兩螺帽鎖付於轉向主幹,使螺帽能接觸於墊圈,讓墊圈的表面能接觸於上蓋,進而底座與上蓋兩者能均勻接觸於每一個鋼珠的表面,藉此,上蓋能避免產生偏擺,使每一個鋼珠都會被底座與上蓋抵壓,讓鋼珠能均勻承受壓力,使得摩托車的轉向主幹進行轉動時能更加順暢以減少底座、上蓋與鋼珠之間相互磨損。

Description

摩托車轉向裝置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能讓摩托車的轉向把手相對摩托車車架進行轉動的轉向裝置,特別是一種當轉向把手進行轉動時能避免元件磨耗的轉向裝置。
摩托車是種經由引擎而能進行移動的二輪與三輪車輛,並且,摩托車經由轉向把手而能改變移動方向,藉此,摩托車具有操作容易、方便停放與機動性高的功效,使得摩托車是目前最普及使用的交通工具。
請參閱圖1A與圖1B所示,目前摩托車的一轉向把手30是透過一第一習知轉向裝置10來連接於一車架40的轉向管41,如圖所示,第一習知轉向裝置10主要由一第一底座11、一第一鋼珠組12、一第一上蓋13以及一第一螺帽14所構成,其中,第一底座11安裝於轉向管41,而第一鋼珠組12具有複數個放置於底座的第一鋼珠121,此外,第一上蓋13與第一螺帽14分別依序位在第一底座11的上方,第一上蓋13鎖付於轉向把手30,讓第一上蓋13能接觸複數個第一鋼珠121,而第一螺帽14鎖付於轉向把手30,並且,第一螺帽14接觸於第一上蓋13的表面以防止第一上蓋13鬆脫於轉向把手30。
然而,因為第一習知轉向裝置10的第一上蓋13是鎖付於轉向把手30,使得第一上蓋13會產生偏擺的情況,進而第一上蓋13只會接觸於部分數量的第一鋼珠121,導致每一個第一鋼珠121會承受不同力量大小的壓力而發生第一鋼珠組12受力不均的情況,藉此,當轉向把手30相對於轉向管41進行轉動時,第一底座11、第一鋼珠組12與第一上蓋13三者之間會相互磨損,進而就會減少第一習知轉向裝置10的使用壽命。
請參閱圖2A與圖2B所示,為了防止第一上蓋13產生偏擺的情況而導致第一底座11、第一上蓋13與第一鋼珠組12三者相互磨損,進而目前摩托車的轉向把手30會透過一第二習知轉向裝置20來連接於車架40的轉向管41,如圖所示,第二習知轉向裝置20主要由一第二底座21、一第二鋼珠組22、一第二上蓋23、一第二螺帽24以及一第二輔助螺帽25所構成,其中,第二底座21連接於轉向管41,而第二上蓋23套合於轉向把手30,並且,第二上蓋23位在第二底座21的上側,且第二鋼珠組22具有複數個位在第二底座21與第二上蓋23之間的第二鋼珠221,此外,第二螺帽24與第二輔助螺帽25依序位在第二上蓋23的上方,第二螺帽24鎖付於轉向把手30以讓第二螺帽24抵壓於第二上蓋23,使得第二底座21與第二上蓋23兩者能接觸於第二鋼珠221,而第二輔助螺帽25鎖付於轉向把手30,並且,第二輔助螺帽25接觸於第二螺帽24的表面以防止第二螺帽24鬆脫於轉向把手30。
然而,第二習知轉向裝置20是要透過第二螺帽24抵壓於第二上蓋23以讓第二底座21與第二上蓋23兩者能接觸於第二鋼珠221,但是,因為第二螺帽24鎖付於轉向把手30,使得第二螺帽24會產生偏擺的情況,進而第二螺帽24接觸於第二上蓋23的表面積會減少,導致第二螺帽24對第二上蓋23的施力範圍並不均勻,相對每一個第二鋼珠221會承受不同力量大小的壓力而發生第二鋼珠組22受力不均的情況,藉此,當轉向把手30相對於轉向管41進行轉動時,第二底座21、第二鋼珠組22與第二上蓋23三者之間也會相互磨損,進而也會減少第二習知轉向裝置20的使用壽命。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改良轉向裝置的結構組成,讓轉向主幹相對於轉向管進行轉動時,轉向裝置的多個元件能避免相互磨損,相對不僅讓轉向把手能平順地進行轉動,甚至也能延長轉向裝置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創作摩托車轉向裝置設置於一轉向管與一轉向主幹之間,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摩托車轉向裝置主要由一底座、一上蓋、一鋼珠組、一第一螺帽、一第二螺帽、以及一墊圈所構成。
上述底座連接於上述轉向管,上述底座的上方設有複數個鋼珠,而上述上蓋位在上述鋼珠的上方,使得上述複數個鋼珠位在上述底座與上蓋之間,其中,上述第一螺帽鎖付於上述轉向主幹來推壓該上蓋,使得該上蓋能透過上述鋼珠相對於該底座進行轉動,而上述第二螺帽鎖付於上述轉向主幹,讓上述第二螺帽能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
此外,上述墊圈位在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之間,上述墊圈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上述上表面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而上述下表面以面接觸方式接觸於上述上蓋,讓上述上蓋與墊圈之間能密合接觸。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螺帽與第二螺帽之間設有一輔助墊圈,上述輔助墊圈同時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與第二螺帽。
於前述兩實施例中,上述墊圈被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夾固,使得上述墊圈被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兩者接觸而形變以呈現一上述上表面傾斜於上述下表面的形變狀態,其中,上述上表面以面接觸方式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讓上述第一螺帽與墊圈之間能密合接觸,上述第一螺帽對上述墊圈施加的壓力能夠透過上述下表面面接觸上述上蓋而均勻分佈於上述上蓋。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第一螺帽與上蓋之間設有墊圈,當第一螺帽鎖付於轉向主幹時,第一螺帽能接觸於墊圈,使得墊圈的表面能接觸於上蓋,讓上蓋與墊圈之間不會產生間隙,進而第一螺帽對墊圈施加的壓力能夠均勻分佈於上蓋,致使上蓋能牴壓於每一個鋼珠以讓底座與上蓋兩者能均勻接觸於每一個鋼珠的表面,導致轉向主幹進行轉動時能避免底座、上蓋與鋼珠三者相互磨損,相對能延長轉向裝置的使用壽命。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3與圖4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轉向裝置50設置在一車架60與一轉向把手70之間,如圖所示,車架60的前側位置設置有一連接於轉向把手70的轉向管61,而轉向把手70具有一位在轉向管61上方的握把71以及一能穿設於轉向管61內部的轉向主幹72,其中,轉向主幹72設有一連接於握把71的連接段721以及一能穿設於轉向管61內部的穿設段722,而連接段721與穿設段722之間設有一具有外螺紋的螺紋段723。
請參閱圖4與圖5所示,轉向裝置50主要由一底座51、一上蓋52、一鋼珠組53、一墊圈54、一第一螺帽55以及一第二螺帽56所構成,底座51的一部分設為一連接部511以穿設連接於車架60的轉向管61內部,而底座51的剩餘部分設為一位在轉向管61外部的乘載部512,而上蓋52貫穿形成一穿設孔521,穿設孔521能被轉向主幹72的穿設段722穿過,使得上蓋52套設於穿設段722,進而上蓋52位在乘載部512的上方,其中,上蓋52於面向底座51的設有一定位部522。
如圖所示,鋼珠組53具有複數個鋼珠531,而數個鋼珠531都放置於底座51的乘載部512,使得每一個鋼珠531都接觸於乘載部512,並且,複數個鋼珠531以底座51的連接部511為軸心進行環狀排列,其中,複數個鋼珠531設置於乘載部512與上蓋52之間,使上蓋52透過鋼珠組53而能相對於底座51進行轉動,此外,墊圈54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設一上表面541以及一平行於上表面541的下表面542,並且,墊圈54從上表面541貫穿至下表面542以形成一套設孔543,而套設孔543能被轉向主幹72的穿設段722穿過,使得墊圈54套設於穿設段722,於此實施例中,墊圈54是由形變材所構成,並且,讓墊圈54位在上蓋52的上方,使得下表面542以面接觸方式來接觸於上蓋52,讓上蓋52與墊圈54之間能密合接觸。
另外,第一螺帽55位在墊圈54的上方,使得第一螺帽55間隔排列於底座51,進而上蓋52、鋼珠531組53與墊圈54三者位在底座51與第一螺帽55之間,其中,第一螺帽55鎖付於轉向主幹72的螺紋段723以讓第一螺帽55能面接觸於墊圈54的上表面541,使得墊圈54與第一螺帽55之間能夠密合接觸,而當第一螺帽55接觸於墊圈54時,上蓋52與第一螺帽55共同夾固於墊圈54,而當墊圈54被第一螺帽55與上蓋52夾固時,上蓋52的定位部522會接觸於每一個鋼珠531以避免每一個鋼珠531隨便相對於底座51進行移動,並且,墊圈54會被上蓋52與第一螺帽55兩者接觸而形變以呈現一上表面541傾斜於下表面542的形變狀態A,進而不僅整個上表面541能面接觸於第一螺帽55,而墊圈54的整個下表面542也能確實面接觸於上蓋52,導致上蓋52、墊圈54與第一螺帽55三者之間能密合接觸而沒有形成間隙,藉此,當第一螺帽55能經由墊圈54而接觸於上蓋52時,第一螺帽55對墊圈54施加的壓力透過下表面542面接觸上蓋52而能夠均勻分佈於上蓋52,讓上蓋52能牴壓於每一個鋼珠531,使得底座51與上蓋52兩者能均勻接觸於每一個鋼珠531的表面,致使轉向把手70進行轉動時能避免底座51、上蓋52與鋼珠531三者相互磨損,相對能延長轉向裝置50的使用壽命。
再者,第二螺帽56位在第一螺帽55的上方,並且,第二螺帽56旋嵌合於轉向主幹72的螺紋段723,使得第二螺帽56能防止第一螺帽55鬆脫於螺紋段723,進而能確保第一螺帽55能持續透過墊圈54而接觸於上蓋52。
請參閱圖6與圖7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轉向裝置50的結構組成,如圖所示,轉向裝置50進一步具有一輔助墊圈57,使得主要由一底座51、一上蓋52、一鋼珠組53、一墊圈54、一第一螺帽55、一第二螺帽56以及輔助墊圈57所構成。
如圖所示,輔助墊圈57位於第一螺帽55與第二螺帽56之間,並且,輔助墊圈57的上下兩側面分別設一面接觸於第一螺帽55的輔助下表面571以及一面接觸於第二螺帽56的的輔助上表面572,並且,輔助墊圈57從輔助下表面571貫穿至輔助上表面572以形成一輔助套設孔573,而輔助套設孔573能被轉向主幹72的螺紋段723穿過,使得輔助墊圈57套設於螺紋段723,於此實施例中,輔助墊圈57是由形變材所構成。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創作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第一習知轉向裝置 11:第一底座 12:第一鋼珠組 121:第一鋼珠 13:第一上蓋 14:第一螺帽 20:第二習知轉向裝置 21:第二底座 22:第二鋼珠組 221:第二鋼珠 23:第二上蓋 24:第二螺帽 25:第二輔助螺帽 30:轉向把手 40:車架 41:轉向管 50:轉向裝置 51:底座 511:連接部 512:乘載部 52:上蓋 521:穿設孔 522:定位部 53:鋼珠組 531:鋼珠 54:墊圈 541:上表面 542:下表面 543:套設孔 55:第一螺帽 56:第二螺帽 57:輔助墊圈 571:輔助下表面 572:輔助上表面 573:輔助套設孔 60:車架 61:轉向管 70:轉向把手 71:握把 72:轉向主幹 721:連接段 722:穿設段 723:螺紋段 A:形變狀態
圖1A為第一習知轉向裝置安裝於轉向把手與轉向管之間的剖視圖; 圖1B為第一習知轉向裝置的分解圖; 圖2A為第二習知轉向裝置安裝於轉向把手與轉向管之間的剖視圖; 圖2B為第二習知轉向裝置的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轉向裝置安裝於轉向把手與轉向管之間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轉向裝置安裝於轉向把手與轉向管之間的剖視圖; 圖5為本創作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轉向裝置的分解圖; 圖6為本創作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轉向裝置安裝於轉向把手與轉向管之間的剖視圖;以及 圖7為本創作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轉向裝置的分解圖。
50:轉向裝置
51:底座
511:連接部
512:乘載部
52:上蓋
53:鋼珠組
531:鋼珠
54:墊圈
55:第一螺帽
56:第二螺帽
60:車架
61:轉向管
70:轉向把手
71:握把
72:轉向主幹
721:連接段
722:穿設段
723:螺紋段

Claims (5)

  1. 一種摩托車轉向裝置,設置於一轉向管與一轉向主幹之間,並包含: 一底座,連接於上述轉向管,而上述底座的上方設有複數個鋼珠; 一上蓋,位在上述鋼珠的上方,使得上述複數個鋼珠位在上述底座與上蓋之間; 一第一螺帽,鎖付於上述轉向主幹來接觸上述上蓋,使得該上蓋能透過上述鋼珠相對於該底座進行轉動; 一第二螺帽,鎖付於上述轉向主幹,讓上述第二螺帽能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 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之間設有一墊圈,上述墊圈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上述上表面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而上述下表面以面接觸方式接觸於上述上蓋,讓上述上蓋與墊圈之間能密合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摩托車轉向裝置,其中,上述墊圈被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夾固,使得上述墊圈被上述第一螺帽與上蓋兩者接觸而形變以呈現一上述上表面傾斜於上述下表面的形變狀態。
  3. 如請求項1所述摩托車轉向裝置,其中,上述上表面以面接觸方式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讓上述第一螺帽與墊圈之間能密合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摩托車轉向裝置,其中,上述第一螺帽與第二螺帽之間設有一輔助墊圈,上述輔助墊圈同時接觸於上述第一螺帽與第二螺帽。
  5. 如請求項1所述摩托車轉向裝置,其中,上述第一螺帽對上述墊圈施加的壓力能夠透過上述下表面面接觸上述上蓋而均勻分佈於上述上蓋。
TW110207844U 2021-07-05 2021-07-05 摩托車轉向裝置 TWM620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7844U TWM620508U (zh) 2021-07-05 2021-07-05 摩托車轉向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7844U TWM620508U (zh) 2021-07-05 2021-07-05 摩托車轉向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0508U true TWM620508U (zh) 2021-12-01

Family

ID=8067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7844U TWM620508U (zh) 2021-07-05 2021-07-05 摩托車轉向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0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400182A1 (en) Anti-loosening bolt and nut assembly structure
US5680798A (en) Handlebar stem assembly and fork of a bicycle having expander nut structure
TWM620508U (zh) 摩托車轉向裝置
US6883818B1 (en) Bicycle headset assembly
US6019017A (en) Upper heads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11247748B1 (en) Bicycle pedal
WO2017201821A1 (zh) 一种齿轮杆后拉刀柄
CN207961221U (zh) 一种防松螺母及螺纹连接件
US6332735B1 (en) Bicycle headset assembly with a circular cover having tapered tabs
CN215752835U (zh) 摩托车转向装置
US5573262A (en) Steering bearing assembly for a wheeled vehicle
TWI809419B (zh) 無牙式快拆結構
CN210118335U (zh) 防松螺母
US5813769A (en) Steering bearing assembly for a bicycle
TWI677444B (zh) 具雙彈性圈之腳輪樞軸結構
CN221482367U (zh) 一种压珠螺母
CN201143534Y (zh) 孔口铆边压头
CN210391925U (zh) 一种差速器运输托盘
CN220769905U (zh) 一种新型防松螺丝
WO2017143466A1 (zh) 旋转龙头
US347147A (en) Nut-lock
TWM567214U (zh) Bicycle quick release device
CN213307882U (zh) 一种首饰的开合结构
TWM579596U (zh) Caster pivot structure with double elastic ring
CN217456247U (zh) 一种脚踏板总成、脚踏板快装总成及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