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9527U -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 Google Patents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9527U TWM619527U TW110207629U TW110207629U TWM619527U TW M619527 U TWM619527 U TW M619527U TW 110207629 U TW110207629 U TW 110207629U TW 110207629 U TW110207629 U TW 110207629U TW M619527 U TWM619527 U TW M61952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dissipation
- fin group
- dissipation fin
- pip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heat-pipes together or with other structures, e.g. with base blocks; Heat pipe co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5—Mounting of expansion bo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09—Multiple-component heat spreaders; Multi-component heat-conducting support plates; Multi-component non-closed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散熱組件用以接觸第一以及第二熱源並包含第一散熱鰭片組、第二散熱鰭片組、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側。第一吸熱側較第一散熱側靠近第一熱源。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側。第二吸熱側較第二散熱側靠近第二熱源。第一熱管用以熱接觸第一熱源。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側。第二熱管用以熱接觸第二熱源。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側。
Description
本新型關於一種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特別係關於一種包含鰭片組以及熱管的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一般來說,為了逸散設置於電路板上的處理器產生的大量熱量,電路板上會安裝熱接觸於處理器的散熱組件。此散熱組件包含彼此熱接觸的熱管以及散熱鰭片組。熱管熱接觸於處理器而吸收處理器所產生的熱量,且熱管會再將從處理器吸收的熱量傳遞給散熱鰭片組,進而透過散熱鰭片組有效地將熱量逸散於外。
然而,在傳統的散熱組件中,熱管的相對兩端通常係分別熱接觸於處理器以及散熱鰭片組靠近處理器的一側。並且,相較於熱管而言,散熱鰭片組通常具有較大的熱阻。因此,熱量難以有效地從散熱鰭片組靠近處理器的一側傳遞至散熱鰭片組遠離處理器的一側,這使得散熱鰭片組難以有效地逸散處理器所產生的大量熱量。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散熱組件以及電子組件,以使熱量有效地從散熱鰭片組靠近熱源的一側傳遞至散熱鰭片組遠離熱源的一側,進而使散熱鰭片組能有效地逸散熱源所產生的大量
熱量。
本新型一實施例揭露之散熱組件用以接觸一第一熱源以及一第二熱源並包含一第一散熱鰭片組、一第二散熱鰭片組、一第一熱管以及一第二熱管。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吸熱側以及一第一散熱側。第一吸熱側用以較第一散熱側靠近第一熱源。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二吸熱側以及一第二散熱側。第二吸熱側用以較第二散熱側靠近第二熱源。第一熱管用以熱接觸第一熱源。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第二熱管用以熱接觸第二熱源。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
本新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電子組件包含一電路板、一第一熱源、一第二熱源以及一散熱組件。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設置於電路板。散熱組件包含一第一散熱鰭片組、一第二散熱鰭片組、一第一熱管以及一第二熱管。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吸熱側以及一第一散熱側。第一吸熱側較第一散熱側靠近第一熱源。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二吸熱側以及一第二散熱側。第二吸熱側較第二散熱側靠近第二熱源。第一熱管熱接觸第一熱源。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第二熱管熱接觸第二熱源。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二
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
根據上述實施例揭露之散熱組件以及電子組件,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且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因此,第一熱源產生的大量熱量能透過熱阻較第一散熱鰭片組小的第一熱管有效地從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傳遞到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並且,第二熱源產生的大量熱量也能透過熱阻較第二散熱鰭片組小的第二熱管有效地從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傳遞到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如此一來,第一散熱鰭片組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便能有效地逸散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所產生的大量熱量。
此外,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也能在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之間傳遞熱量。如此一來,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便能共同逸散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發出的熱量,進而提升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整體的散熱效率。
10、10a、10b:電子組件
100:電路板
200:第一熱源
300:第二熱源
400、400a、400b:散熱組件
410、410a、410b:第一散熱鰭片組
411:主體
412:第一散熱鰭片
413:第二散熱鰭片
414:第一吸熱側
415:第一散熱側
420、420a、420b:第二散熱鰭片組
421:第三散熱鰭片
422:第二吸熱側
423:第二散熱側
430:第一熱管
431:第一蒸發段
432:第一彎曲段
433:第一冷凝段
440:第二熱管
441:第二蒸發段
442:第二彎曲段
443:第二冷凝段
450:第一安裝板
451:第一讓位空間
460:第二安裝板
461:第二讓位空間
G:間隙
D1、D2、D3、D4:延伸方向
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組件之立體圖。
圖2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散熱組件的第一散熱鰭片組、第二散熱鰭片組、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之下視圖。
圖3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根據另一視角的立體圖之局部放大
圖。
圖4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側剖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另一側剖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子組件之立體圖。
圖7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電子組件的散熱組件的第一散熱鰭片組、第二散熱鰭片組、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之下視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新型之實施例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了解本新型之實施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新型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新型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新型之範疇。
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組件之立體圖。圖2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散熱組件的第一散熱鰭片組、第二散熱鰭片組、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之下視圖。圖3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根據另一視角的立體圖之局部放大圖。
於本實施例中,電子組件10包含一電路板100、一第一熱源200、一第二熱源300以及一散熱組件400。第一熱源200以及第二熱源300設置於電路板100,並例如為中央處理器
或是圖形處理器。
於本實施例中,散熱組件400包含一第一散熱鰭片組410、一第二散熱鰭片組420、一第一熱管430、一第二熱管440、二第一安裝板450以及二第二安裝板460。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散熱鰭片組410與第二散熱鰭片組420透過一間隙G彼此相分離。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鰭片組410及第二散熱鰭片組420由不同的製程所製造。舉例來說,第一散熱鰭片組410為透過擠型(extrusion)製程製造的鋁擠型鰭片,且第二散熱鰭片組420為透過沖壓製程製造的扣接式鰭片。
詳細來說,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鰭片組410包含一主體411、多個第一散熱鰭片412以及多個第二散熱鰭片413。主體411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吸熱側414以及一第一散熱側415。第一吸熱側414較第一散熱側415靠近第一熱源200。第一散熱鰭片412以及第二散熱鰭片413分別凸出於主體411中相鄰於第一吸熱側414以及第一散熱側415的相對兩側。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散熱鰭片組420包含依序固定的多個第三散熱鰭片421。第三散熱鰭片421各自具有一第二吸熱側422以及一第二散熱側423。第二吸熱側422較第二散熱側423靠近第二熱源300。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熱管430包含一第一蒸發段431、一第一彎曲段432以及一第一冷凝段433。第一蒸發段431以及
第一冷凝段433彼此相對並透過第一彎曲段432彼此相連。第一蒸發段431熱接觸並貫穿第一散熱鰭片組410的主體411之第一吸熱側414。第一冷凝段433熱接觸並貫穿第二散熱鰭片組420的第三散熱鰭片421的第二散熱側423。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蒸發段431的延伸方向D1不平行於第一冷凝段433的延伸方向D2。具體來說,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蒸發段431的延伸方向D1例如正交於第一冷凝段433的延伸方向D2。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熱管440包含一第二蒸發段441、一第二彎曲段442以及一第二冷凝段443。第二蒸發段441及第二冷凝段443彼此相對並透過第二彎曲段442彼此相連。第二蒸發段441熱接觸並貫穿第二散熱鰭片組420的第三散熱鰭片421的第二吸熱側422。第二冷凝段443熱接觸並貫穿第一散熱鰭片組410的主體411之第一散熱側415。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蒸發段441的延伸方向D3不平行於第二冷凝段443的延伸方向D4。具體來說,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蒸發段441的延伸方向D3正交於第二冷凝段443的延伸方向D4。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一熱管430的第一彎曲段432與第二熱管440的第二彎曲段442彼此相分離而使第一熱管430及第二熱管440的熱傳遞作業不會互相干擾,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熱管的第一彎曲段與第二熱管的第二彎曲段亦可彼此接觸。
請參閱圖4以及圖5,圖4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
側剖示意圖。圖5為圖1中的電子組件的另一側剖示意圖。如圖4所示,二第一安裝板450將第一散熱鰭片組410固定於電路板100而相對第一熱源200固定第一散熱鰭片組410,且二第一安裝板450之間透過一第一讓位空間451彼此相間隔。第一熱源200位於第一讓位空間451中而直接熱接觸第一熱管430的第一蒸發段431,藉以降低第一熱源200與第一蒸發段431之間的熱阻。
如圖5所示,二第二安裝板460將第二散熱鰭片組420固定於電路板100而相對第二熱源300固定第二散熱鰭片組420,且二第二安裝板460之間透過一第二讓位空間461彼此相間隔。第二熱源300位於第二讓位空間461中而直接熱接觸第二熱管440的第二蒸發段441,藉以降低第二熱源300與第二蒸發段441之間的熱阻。
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熱管的第一蒸發段的延伸方向亦可平行於第一熱管的第一冷凝段的延伸方向。並且,第二熱管的第二蒸發段的延伸方向亦可平行於第二熱管的第二冷凝段的延伸方向。
於其他實施例中,散熱組件亦可無需包含第一安裝板450以及第二安裝板460並例如將第一散熱鰭片組及第二散熱鰭片組分別焊接至電路板而分別相對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固定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
此外,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並不限於由相異的製程所製造,請參閱圖6,圖6為根據
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子組件之立體圖。圖6中的電子組件10a與圖1中的電子組件10之間的差異僅在於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結構。因此以下僅針對上述差異進行說明,電子組件10a的其他特徵應能藉由參閱以上參照圖1至圖5進行之描述來理解。於本實施例中,電子組件10a的散熱組件400a之第一散熱鰭片組410a及第二散熱鰭片組420a由相同的製程所製造並例如皆為鋁擠型鰭片,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亦可相同的製程所製造而皆為扣接式鰭片。
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散熱鰭片組與第二散熱鰭片組並不限於透過間隙彼此分離,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電子組件的散熱組件的第一散熱鰭片組、第二散熱鰭片組、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之下視圖。圖7中的電子組件10b與圖1中的電子組件10之間的差異僅在於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之間的連接關係。因此以下僅針對上述差異進行說明,電子組件10b的其他特徵應能藉由參閱以上參照圖1至圖5進行之描述來理解。於本實施例中,電子組件10b的散熱組件400b之第一散熱鰭片組410b與第二散熱鰭片組420b彼此接觸並例如為一體成型。也就是說,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鰭片組410b與第二散熱鰭片組420b之間沒有存在圖2中的間隙G。
根據上述實施例揭露之散熱組件以及電子組件,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且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
接觸於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因此,第一熱源產生的大量熱量能透過熱阻較第一散熱鰭片組小的第一熱管有效地從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吸熱側傳遞到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散熱側。並且,第二熱源產生的大量熱量也能透過熱阻較第二散熱鰭片組小的第二熱管有效地從第二散熱鰭片組的第二吸熱側傳遞到第一散熱鰭片組的第一散熱側。如此一來,第一散熱鰭片組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便能有效地逸散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所產生的大量熱量。
此外,第一熱管以及第二熱管也能在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之間傳遞熱量。如此一來,第一散熱鰭片組以及第二散熱鰭片組便能共同逸散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發出的熱量,進而提升第一熱源以及第二熱源整體的散熱效率。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組件
100:電路板
200:第一熱源
300:第二熱源
400:散熱組件
410:第一散熱鰭片組
411:主體
412:第一散熱鰭片
413:第二散熱鰭片
414:第一吸熱側
415:第一散熱側
420:第二散熱鰭片組
421:第三散熱鰭片
422:第二吸熱側
423:第二散熱側
430:第一熱管
431:第一蒸發段
432:第一彎曲段
433:第一冷凝段
440:第二熱管
441:第二蒸發段
442:第二彎曲段
443:第二冷凝段
450:第一安裝板
460:第二安裝板
Claims (10)
- 一種散熱組件,用以接觸一第一熱源以及一第二熱源,該散熱組件包含:一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吸熱側以及一第一散熱側,該第一吸熱側用以較該第一散熱側靠近該第一熱源;一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二吸熱側以及一第二散熱側,該第二吸熱側用以較該第二散熱側靠近該第二熱源;一第一熱管,用以熱接觸該第一熱源,該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一吸熱側以及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二散熱側;以及一第二熱管,用以熱接觸該第二熱源,該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二吸熱側以及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一散熱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及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由不同的製程所製造。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包含一主體、多個第一散熱鰭片以及多個第二散熱鰭片,該第一吸熱側以及該第一散熱側位於該主體,該些第一散熱鰭片以及該些第二散熱鰭片分別凸出於該主體中相鄰於該第一吸熱側以及該第一散熱側的相對兩側,該第二散熱鰭片組包含依序固定的多個第三散熱鰭片並具有多個第二吸熱側以及多個第二散熱側,該些第二吸熱側分別位於該些第三散熱鰭片,該些第二散熱側分別位於該些第三散熱鰭片,該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主體之該第一吸熱側以及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些第三散熱鰭片的該些第二散熱側,該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些第三散熱鰭片的該些第二吸熱側以及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主體之該第一散熱側。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熱管包含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蒸發段以及一第一冷凝段,該第一蒸發段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主體之該第一吸熱側,該第一蒸發段用以熱接觸該第一熱源,該第一冷凝段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些第三散熱鰭片的該些第二散熱側,該第一蒸發段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冷凝段的延伸方向,該第二熱管包含彼此相對的一第二蒸發段以及一第二冷凝段,該第二蒸發段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些第三散熱鰭片的該些第二吸熱側,該第二蒸發段用以熱接觸該第二熱源,該第二冷凝段熱接觸並貫穿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主體之該第一散熱側,該第二蒸發段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二冷凝段的延伸方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及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由相同的製程所製造。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散熱鰭片組與該第二散熱鰭片組彼此相分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散熱鰭片組與該第二散熱鰭片組彼此接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其中該第一熱管與該第二熱管彼此相分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組件,更包含二第一安裝板以及二第二安裝板,該二第一安裝板用以相對該第一熱源固定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且該二第一安裝板之間透過一第一讓位空間彼此相間隔,該第一熱源用以位於該第一讓位空間中而直接熱接觸該第一熱管,該二第二安裝板用以相對該第二熱源固定該第二散熱鰭片組,且該二第二安裝板之間透過一第二讓位空間彼此相間隔,該第二熱源用以位於該第二讓位空間中而直接熱接觸該第二熱管。
- 一種電子組件,包含:一電路板;一第一熱源以及一第二熱源,設置於該電路板;以及一散熱組件,包含:一第一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吸熱側以及一第一散熱側,該第一吸熱側較該第一散熱側靠近該第一熱源;一第二散熱鰭片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二吸熱側以及一第二散熱側,該第二吸熱側較該第二散熱側靠近該第二熱源;一第一熱管,熱接觸該第一熱源,該第一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一吸熱側以及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二散熱側;以及一第二熱管,熱接觸該第二熱源,該第二熱管的相對兩端分別熱接觸於該第二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二吸熱側以及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該第一散熱側。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7629U TWM619527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
JP2021003489U JP3235001U (ja) | 2021-06-30 | 2021-09-09 | 放熱アセンブリ及び電子アセンブリ |
DE202021105060.8U DE202021105060U1 (de) | 2021-06-30 | 2021-09-20 | Wärmeabführanordnung un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
CN202123446167.5U CN217721808U (zh) | 2021-06-30 | 2021-12-31 | 散热组件及电子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7629U TWM619527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9527U true TWM619527U (zh) | 2021-11-11 |
Family
ID=7850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7629U TWM619527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35001U (zh) |
CN (1) | CN217721808U (zh) |
DE (1) | DE202021105060U1 (zh) |
TW (1) | TWM619527U (zh) |
-
2021
- 2021-06-30 TW TW110207629U patent/TWM619527U/zh unknown
- 2021-09-09 JP JP2021003489U patent/JP3235001U/ja active Active
- 2021-09-20 DE DE202021105060.8U patent/DE202021105060U1/de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23446167.5U patent/CN21772180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21105060U1 (de) | 2022-01-12 |
JP3235001U (ja) | 2021-11-18 |
CN217721808U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20316B2 (en) | Heat sink with heat pipes | |
US7967059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440279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443676B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509996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7548426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 |
US8220527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 |
US8002019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20130206367A1 (en) |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 |
US7870890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 |
CN100499977C (zh) | 散热装置 | |
US20080289799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a heat pipe | |
US20120318481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20080169089A1 (en) | Heat sink assembly | |
TWM619527U (zh) | 散熱組件及電子組件 | |
US20120312509A1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JP2011249496A (ja) |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 |
TWM601332U (zh) | 熱管散熱模組 | |
WO2023145964A1 (ja) |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 |
TWI738462B (zh) | 電腦主機 | |
TWI703919B (zh) | 液冷散熱裝置固定扣具及其液冷散熱模組 | |
TW201813028A (zh) | 散熱裝置 | |
TWM649319U (zh) | 鰭片式散熱器 | |
CN118785651A (zh) | 散热模块 | |
TWI410781B (zh) | 散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