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166U - 雙軸同步式鉸鏈 - Google Patents

雙軸同步式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4166U
TWM614166U TW110204387U TW110204387U TWM614166U TW M614166 U TWM614166 U TW M614166U TW 110204387 U TW110204387 U TW 110204387U TW 110204387 U TW110204387 U TW 110204387U TW M614166 U TWM614166 U TW M6141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base
linkag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4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君翰
曾勇智
Original Assignee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4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416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4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416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軸同步式鉸鏈,包含一基座單元及兩個轉軸單元。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及一設置於基座的保護蓋。基座具有一第一面、兩個凹陷形成於第一面的轉動槽及兩個貫穿形成的轉軸滑槽。轉動槽包括一下部及一上部。保護蓋具有一基壁及兩個凸柱。該等轉軸單元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基座,每一轉軸單元包括一可轉動地穿設於基座的轉軸滑槽的轉軸、一固定地套設於轉軸的第一轉動件、一連接第一轉動件的第二轉動件及一固定地套設於轉軸的樞轉板。第一轉動件具有一本體、一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轉動槽的連動柱。第二轉動件具有一供凸柱容置的樞轉孔及一供連動柱容置的連動孔。

Description

雙軸同步式鉸鏈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鉸鏈,特別是指一種雙軸同步式鉸鏈。
現有的雙軸鉸鏈設置於一可折疊的電子裝置時,電子裝置的兩個機體是分別對應連接雙軸鉸鏈的兩個轉軸單元,而為了避免兩個機體在開闔過程中碰撞,設計上將導致兩個機體在展開狀態時的間距較大,因此尚有改良的空間。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雙軸同步式鉸鏈。
於是,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包含一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及一設置於該基座的保護蓋,該基座具有一第一面、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的轉動槽及兩個貫穿形成的轉軸滑槽,該轉動槽包括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下方的下部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上方的上部,該轉軸滑槽具有一內端及一與該內端相反的外端,該保護蓋卡合該基座的外周面並遮蓋該基座的第一面,並具有一基壁及兩個自該基壁朝該基座延伸的凸柱;及兩個轉軸單元,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單元的該基座,每一轉軸單元包括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轉軸滑槽的轉軸、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的第一轉動件、一連接該第一轉動件的第二轉動件及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的樞轉板,該第一轉動件具有一本體、一穿設該本體並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轉動槽的連動柱,該第二轉動件具有一樞轉孔及一連動孔,該樞轉孔供對應的該凸柱容置,該連動孔供對應的該連動柱容置;其中,該等轉軸單元可在一初始位置及一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在該初始位置時,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下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上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外端,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上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外水平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內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二轉動件的外周面圍繞該樞轉孔的部分形成多個第二輪齒,該等第二轉動件的該等第二輪齒彼此嚙合使得該等第二轉動件能夠同步轉動並藉由該連動柱及該連動孔彼此配合而帶動該等第一轉動件同步轉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二轉動件還具有一連通該連動孔的開口,每一轉動槽的該上部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一端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的第二端,該等轉軸單元還可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展開位置,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上部的第一端且位於該等連動孔內,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可分別經由該等開口離開該等連動孔以與該等第二轉動件分離並移動至該等上部的第二端,達到該第二展開位置,此時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上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下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內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轉動件的該本體外周面的一部份形成多個第一輪齒,該等轉軸單元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該第二展開位置的過程中,該等第一輪齒彼此嚙合使得該等第一轉動件能夠同步轉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基座的表面的第一限位塊,該基座還具有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分別供該等第一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的限位活動槽及兩個分別位於該等限位活動槽的卡抵塊,每一限位活動槽具有一位於該轉軸滑槽的該內端旁的內側部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下方的下側部,該等卡抵塊分別位於該等內側部,當該等轉軸單元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卡抵塊分別擋止該等第一限位塊,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分別朝該等轉軸滑槽的該等外端移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基座的表面且與該第一限位塊間隔的第二限位塊,每一限位活動槽還具有一位於該轉軸滑槽的該外端旁的外側部,每一下側部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二限位端及相對於該第二限位端位於外側的第一限位端,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時,該等第一限位塊位於該等第一限位端,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及該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等第二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該等外側部,該等轉軸單元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展開位置的過程中,該等第二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該等下側部並到達該等第二限位端,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分別朝該等轉軸滑槽的該等外端移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基壁朝向該基座的表面凹陷形成一供該等第二轉動件可活動地容置的轉動配合槽、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轉軸滑槽的轉軸配合槽及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限位活動槽的限位配合槽,該等轉軸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該等轉軸滑槽及該保護蓋的該等轉軸配合槽,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保護蓋的表面且位置對應該第二限位塊的第三限位塊,該第三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限位配合槽。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第一轉動件的該連動柱大致呈圓柱狀並具有一縱切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轉軸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套設於該轉軸且位於該基座及該樞轉板之間的摩擦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基座還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該第二面凹陷形成一供該對摩擦片容置的容置槽,每一摩擦片具有一主體部及至少一連接該主體部的彈性臂部,該彈性臂部形成有一凸點,該基座凹陷形成至少一供該凸點卡入的卡槽。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轉軸具有一固定地穿設該第一轉動件的第一穿設段、一連接該第一穿設段可活動地容置於該轉軸滑槽的活動段、一連接該活動段供該摩擦片套設的套接段及一連接該套接段固定地穿設該樞轉板的第二穿設段。
本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等轉軸單元可在該初始位置及該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該等轉軸連帶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轉動,進而帶動該等第二轉動件樞轉以帶動該等轉軸由該等轉軸滑槽的該等外端移動至該等內端,使得該等轉軸單元帶動的兩個機體之間的距離也能夠對應縮短。
參閱圖1至圖3,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10之一實施例,適用於設置於兩個機體20之間,以共同構成一電子裝置30,該電子裝置30舉例來說可以為例如手機、平板、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折疊式裝置或手持式裝置。本實施例之雙軸同步式鉸鏈10包含一基座單元1及兩個轉軸單元2。
參閱圖4至圖6,基座單元1包括一基座11及一設置於該基座11的保護蓋12。該基座11具有一第一面111、一相反於該第一面111的第二面112、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111的轉動槽113、兩個貫穿形成的轉軸滑槽114、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111的限位活動槽115、兩個分別位於該等限位活動槽115的卡抵塊116、一凹陷形成於該第二面112的容置槽117及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二面112且連通該容置槽117位於其上下兩側的卡槽118。每一轉動槽113包括一位於該轉軸滑槽114下方的下部113a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114上方的上部113b。該上部113b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一端113b1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113b1的第二端113b2。每一轉軸滑槽114具有一內端114a及一與該內端114a相反的外端114b。該等轉軸滑槽114的該等內端114a彼此間的距離小於該等外端114b彼此間的距離。每一限位活動槽115具有一位於該轉軸滑槽114的該內端114a旁的內側部115a、一位於該轉軸滑槽114下方的下側部115b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114的該外端114b旁的外側部115c。該下側部115b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二限位端115b2及相對於該第二限位端115b2位於外側的第一限位端115b1。該等卡抵塊116分別位於該等內側部115a,其作用容後再述。
參閱圖4及圖7,該保護蓋卡合該基座11的外周面並遮蓋該基座11的第一面111。該保護蓋12具有一基壁121、一自該基壁121周緣朝該基座11延伸並與該基座11外周面卡合的圍壁122及兩個自該基壁121朝該基座11延伸的凸柱123。該基壁121朝向該基座11的表面凹陷形成一位置大致對應該等轉動槽113的轉動配合槽121a、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轉軸滑槽114的轉軸配合槽121b及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限位活動槽115的限位配合槽121c。其中,該等轉動槽113、該等轉軸滑槽114、該等限位活動槽115、該等凸柱123、該等轉軸配合槽121b及該等限位配合槽121c皆為鏡像設置,以該基座11的垂直中線彼此線對稱。
參閱圖4、圖8及圖9,該等轉軸單元2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單元1的該基座11。每一轉軸單元2包括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11的轉軸滑槽114的轉軸21、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21的第一轉動件22、一連接該第二轉動件23的第二轉動件23、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21的樞轉板25及多個分別套設於該轉軸21且位於該基座11及該樞轉板25之間的摩擦片24。每一轉軸21具有一固定地穿設該第一轉動件22的第一穿設段211、一連接該第一穿設段211可活動地容置於該轉軸滑槽114的活動段212、一連接該活動段212供該摩擦片24套設的套接段213及一連接該套接段213固定地穿設該樞轉板25的第二穿設段214。該第一穿設段211為一具有兩側縱切面的圓柱,藉此穿設於該第一轉動件22而能夠與該第一轉動件22連動地轉動。在本實施例中,該套接段213的直徑大於該第一穿設段211及該第二穿設段214的直徑,但並不以此為限。
每一第一轉動件22具有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21的第一穿設段211的本體221、一穿設該本體221並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轉動槽113的連動柱222、一形成於該本體221面向該基座11的表面鄰近該連動柱222的第一限位塊223、一形成於該本體221面向該基座11的表面且與該第一限位塊223間隔的第二限位塊224及形成於該本體221面向該保護蓋12的表面且位置對應該第二限位塊224的第三限位塊225。該本體221外周面的一部份形成多個第一輪齒221a。每一連動柱222大致呈圓柱狀並具有一縱切面222a。該第一限位塊223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限位活動槽115。該第二限位塊224可活動地容置於該限位活動槽115的下側部115b及外側部115c。該第三限位塊225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限位配合槽121c。
每一第二轉動件23可樞轉地容置於轉動配合槽121a。每一第二轉動件23具有一樞轉孔231、一連動孔232、一連通該連動孔232的開口233及多個形成於外周面圍繞該樞轉孔231的部分的第二輪齒234。該樞轉孔231供對應的該凸柱123容置。該連動孔232供對應的該連動柱222容置。該等第二轉動件23的該等第二輪齒234彼此嚙合使得該等第二轉動件23能夠同步轉動並藉由該連動柱222及該連動孔232彼此配合而帶動該等第一轉動件22同步轉動。
該等轉軸單元2的該等對摩擦片24是容置於該容置槽117內,每一摩擦片24具有一套設於對應的套接段213的主體部241及兩個分別連接該主體部241上下端的彈性臂部242。每一彈性臂部242形成有一凸點242a。該等凸點242a可卡入對應的該等卡槽118,發揮定位該等轉軸單元2的作用。該等對摩擦片24與該等套接段213之間為干涉配合,當該等轉軸21與該等摩擦片24相對轉動時所產生的摩擦力即可提供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10作動時所需的扭力,但產生扭力的方式並不限於此種形式。每一樞轉板25連接對應的該機體20 (見圖1)並固接於該轉軸21的第二穿設段214。在其他實施例中,該保護蓋12能夠省略該等轉軸配合槽121b及該等限位配合槽121c,每一第一轉動件22的第三限位塊225也能夠對應限位配合槽121c而省略,並不以本實施例的態樣為限制。
參閱圖11、圖13及圖15,該等轉軸單元2可在一初始位置(圖13)、一第一展開位置(圖11)及一第二展開位置(圖15)之間移動。該等轉軸單元2轉動時能夠藉由該等樞轉板25連動該等機體20在一收合狀態(見圖2)、一第一展開狀態(見圖1)及一第二展開狀態(圖未示)之間變換。搭配參閱圖2、圖13及圖14,在該初始位置時,該等第一轉動件22的該等連動柱222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113的下部113a,該等第一限位塊223分別位於該等限位活動槽115的下側部115b的第一限位端115b1,該等第二限位塊224分別位於該等外側部115c,該等樞轉板25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21向上延伸,該等轉軸21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114的外端114b,該等第二轉動件23因與該等第一轉動件22的該等連動柱222連動而位於轉動配合槽121a的下側,此時該等機體20位於該收合狀態。當使用者欲使用電子裝置30而需將該等機體20分離展開時,該等轉軸單元2持續轉動而帶動該等第一轉動件22的連動柱222同步向上轉動,藉由該等第二轉動件23是彼此同步轉動,當其中一連動柱222在對應的轉動槽113中由下部113a朝上部113b的第一端113b1移動時,將帶動對應的該第二轉動件23藉由另一第二轉動件23而帶動另一第一轉動件22的連動柱222同步移動至該第一展開位置。且在過程中因為每一轉軸21與該下部113a的距離小於該轉軸21與該上部113b的第一端113b1的距離,該等連動柱222移動的過程中將帶動該等轉軸21朝該等轉軸滑槽114的內端114a移動。
搭配參閱圖1、圖11及圖12,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連動柱222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113的上部113b的第一端113b1,該等第一限位塊223分別位於該等內側部115a,該等第二限位塊224分別位於該等外側部115c並準備進入該等下側部115b,該等樞轉板25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21向外水平延伸,該等轉軸21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114的內端114a,此時該等機體20是對應在該第一展開狀態,該等機體20間的角度為180度,且此時該等卡抵塊116能在圖中的左右方向上分別擋止該等第一限位塊223,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22分別朝該等外端114b移動。而且該等對摩擦片24的凸點242a是分別卡入該等卡槽118內,藉此能夠將該等機體20固定於該第一展開狀態。藉由該等連動柱222移動該等轉動槽113的上部113b的第一端113b1時帶動該等轉軸21移動至該等內端114a,使得該等轉軸單元2帶動的兩個機體20之間的距離也能夠對應縮短。該等轉軸單元2能持續轉動使得該等連動柱222分別經由該等開口233離開該等連動孔232以與該等第二轉動件23分離並移動至該等上部113b的第二端113b2,過程中該等第二限位塊224分別進入該等下側部115b,該等第三限位塊225分別進入該等限位配合槽121c對應該等下側部115b的空間,該等第二限位塊224及該等第三限位塊225皆是用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22分別朝該等轉軸滑槽114的該等外端114b移動。需要說明的是,因為該開口233的寬度小於該連動柱222的圓柱直徑,該等連動柱222藉由縱切面222a的設計,使該等連動柱222只能在移動至該等轉動槽113的上部113b的第一端113b1時因縱切面222a切齊開口233,才能夠經由開口233離開該等第二轉動件23,確保該等連動柱222在移動至該第一展開位置前不會與該等第二轉動件23分離。
搭配參閱圖15及圖16,在該第二展開位置時,該等連動柱222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113的上部113b的第二端113b2,該等第二限位塊224分別位於該等下側部115b的第二限位端115b2以擋止該等第一轉動件22持續轉動,該等樞轉板25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21向下延伸,該等轉軸21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114的內端114a,此時該等機體20是對應在該第二展開狀態,該等機體20的正面之間的角度為360度。由上述可知,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10能夠容許該等機體20的開闔角度在0~360度之間,能配合多種使用情境。
綜上所述,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10藉由該等轉軸單元2可在該初始位置及該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該等轉軸21連帶該等第一轉動件22的該等連動柱222轉動,進而帶動該等第二轉動件23樞轉以帶動該等轉軸21由該等轉軸滑槽114的該等外端114b移動至該等內端114a,使得該等轉軸單元2帶動的兩個機體20之間的距離也能夠對應縮短,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雙軸同步式鉸鏈 20:機體 30:電子裝置 1:基座單元 11:基座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轉動槽 113a:下部 113b:上部 113b1:第一端 113b2:第二端 114:轉軸滑槽 114a:內端 114b:外端 115:限位滑動槽 115a:內側部 115b:下側部 115b1:第一限位端 115b2:第二限位端 115c:外側部 116:卡抵塊 117:容置槽 118:卡槽 12:保護蓋 121:基壁 121a:轉動配合槽 121b:轉軸配合槽 121c:限位配合槽 122:圍壁 123:凸柱 2:轉軸單元 21:轉軸 211:第一穿設段 212:活動段 213:套接段 214:第二穿設段 22:第一轉動件 221:本體 221a:第一輪齒 222:連動柱 222a:縱切面 223:第一限位塊 224:第二限位塊 225:第三限位塊 23:第二轉動件 231:樞轉孔 232:連動孔 233:開口 234:第二輪齒 24:摩擦片 241:主體部 242:彈性臂部 242a:凸點 25:樞轉板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雙軸同步式鉸鏈的一實施例設置在兩個機體之間的一立體圖,其中該實施例的兩個轉軸單元在一第一展開位置且該等機體在一第一展開狀態; 圖2是類似圖1的一立體圖,其中該等轉軸單元在一初始位置且該等機體在一收合狀態; 圖3是該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4是該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5是該實施例的一基座單元的一基座的一立體圖; 圖6是該實施例的該基座另一視角的一立體圖; 圖7是該實施例的一基座單元的一保護蓋的一後視圖; 圖8是該實施例的一轉軸單元的一第一轉動件及一第二轉動件的立體圖; 圖9是該實施例的該轉軸單元的該第一轉動件及該第二轉動件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10是該實施例的一俯視圖; 圖11是由圖10的剖線XI-XI得出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該第一展開位置; 圖12是由圖10的剖線XII-XII得出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該第一展開位置; 圖13是類似圖11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 圖14是類似圖12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 圖15是類似圖11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一第二展開位置;及 圖16是類似圖12的一剖視圖,說明該等轉軸單元在該第二展開位置。
10:雙軸同步式鉸鏈
1:基座單元
11:基座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轉動槽
114:轉軸滑槽
115:限位滑動槽
116:卡抵塊
12:保護蓋
121:基壁
122:圍壁
123:凸柱
2:轉軸單元
21:轉軸
211:第一穿設段
212:活動段
213:套接段
214:第二穿設段
22:第一轉動件
221:本體
221a:第一輪齒
222:連動柱
225:第三限位塊
23:第二轉動件
231:樞轉孔
232:連動孔
233:開口
234:第二輪齒
24:摩擦片
241:主體部
242:彈性臂部
242a:凸點
25:樞轉板

Claims (11)

  1. 一種雙軸同步式鉸鏈,包含: 一基座單元,包括一基座及一設置於該基座的保護蓋,該基座具有一第一面、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的轉動槽及兩個貫穿形成的轉軸滑槽,該轉動槽包括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下方的下部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上方的上部,該轉軸滑槽具有一內端及一與該內端相反的外端,該保護蓋卡合該基座的外周面並遮蓋該基座的第一面,並具有一基壁及兩個自該基壁朝該基座延伸的凸柱;及 兩個轉軸單元,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單元的該基座,每一轉軸單元包括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轉軸滑槽的轉軸、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的第一轉動件、一連接該第一轉動件的第二轉動件及一固定地套設於該轉軸的樞轉板,該第一轉動件具有一本體、一穿設該本體並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轉動槽的連動柱,該第二轉動件具有一樞轉孔及一連動孔,該樞轉孔供對應的該凸柱容置,該連動孔供對應的該連動柱容置; 其中,該等轉軸單元可在一初始位置及一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在該初始位置時,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下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上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外端,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上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外水平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內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二轉動件的外周面圍繞該樞轉孔的部分形成多個第二輪齒,該等第二轉動件的該等第二輪齒彼此嚙合使得該等第二轉動件能夠同步轉動並藉由該連動柱及該連動孔彼此配合而帶動該等第一轉動件同步轉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二轉動件還具有一連通該連動孔的開口,每一轉動槽的該上部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一端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的第二端,該等轉軸單元還可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展開位置,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上部的第一端且位於該等連動孔內,該等第一轉動件的該等連動柱可分別經由該等開口離開該等連動孔以與該等第二轉動件分離並移動至該等上部的第二端,達到該第二展開位置,此時該等連動柱分別位於該等轉動槽的上部,該等樞轉板分別相對於該等轉軸向下延伸,該等轉軸分別位於該等轉軸滑槽的內端。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一轉動件的該本體外周面的一部份形成多個第一輪齒,該等轉軸單元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該第二展開位置的過程中,該等第一輪齒彼此嚙合使得該等第一轉動件能夠同步轉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基座的表面的第一限位塊,該基座還具有兩個凹陷形成於該第一面分別供該等第一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的限位活動槽及兩個分別位於該等限位活動槽的卡抵塊,每一限位活動槽具有一位於該轉軸滑槽的該內端旁的內側部及一位於該轉軸滑槽下方的下側部,該等卡抵塊分別位於該等內側部,當該等轉軸單元在該第一展開位置時,該等卡抵塊分別擋止該等第一限位塊,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分別朝該等轉軸滑槽的該等外端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基座的表面且與該第一限位塊間隔的第二限位塊,每一限位活動槽還具有一位於該轉軸滑槽的該外端旁的外側部,每一下側部具有一位於內側的第二限位端及相對於該第二限位端位於外側的第一限位端,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時,該等第一限位塊位於該等第一限位端,該等轉軸單元在該初始位置及該第一展開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該等第二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該等外側部,該等轉軸單元由該第一展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展開位置的過程中,該等第二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該等下側部並到達該等第二限位端,以防止該等第一轉動件分別朝該等轉軸滑槽的該等外端移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該基壁朝向該基座的表面凹陷形成一供該等第二轉動件可活動地容置的轉動配合槽、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轉軸滑槽的轉軸配合槽及兩個位置分別對應該等限位活動槽的限位配合槽,該等轉軸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該基座的該等轉軸滑槽及該保護蓋的該等轉軸配合槽,每一第一轉動件還具有一形成於該本體面向該保護蓋的表面且位置對應該第二限位塊的第三限位塊,該第三限位塊可活動地容置於對應的該限位配合槽。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第一轉動件的該連動柱大致呈圓柱狀並具有一縱切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轉軸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套設於該轉軸且位於該基座及該樞轉板之間的摩擦片。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該基座還具有一相反於該第一面的第二面,該第二面凹陷形成一供該對摩擦片容置的容置槽,每一摩擦片具有一主體部及至少一連接該主體部的彈性臂部,該彈性臂部形成有一凸點,該基座凹陷形成至少一供該凸點卡入的卡槽。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雙軸同步式鉸鏈,其中,每一轉軸具有一固定地穿設該第一轉動件的第一穿設段、一連接該第一穿設段可活動地容置於該轉軸滑槽的活動段、一連接該活動段供該摩擦片套設的套接段及一連接該套接段固定地穿設該樞轉板的第二穿設段。
TW110204387U 2021-04-21 2021-04-21 雙軸同步式鉸鏈 TWM614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387U TWM614166U (zh) 2021-04-21 2021-04-21 雙軸同步式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387U TWM614166U (zh) 2021-04-21 2021-04-21 雙軸同步式鉸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166U true TWM614166U (zh) 2021-07-01

Family

ID=7791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4387U TWM614166U (zh) 2021-04-21 2021-04-21 雙軸同步式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416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822B (zh) * 2021-09-02 2022-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67836B (zh) * 2020-12-29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72224B (zh) * 2021-11-10 2022-07-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連桿、雙軸式樞接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827150B (zh) * 2022-07-20 2023-12-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電子設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836B (zh) * 2020-12-29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64822B (zh) * 2021-09-02 2022-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72224B (zh) * 2021-11-10 2022-07-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連桿、雙軸式樞接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827150B (zh) * 2022-07-20 2023-12-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電子設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4166U (zh) 雙軸同步式鉸鏈
TWI748917B (zh) 雙軸同步式鉸鏈
JP5170950B2 (ja) ヒンジ装置
CN103119919B (zh) 开闭装置用盖结构
JP2016164426A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JP4599374B2 (ja)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1048536A (ja) 電子機器
JP2011166742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CN110159651B (zh) 连接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KR20200091740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개폐 힌지모듈
CN102734314A (zh) 铰链装置、开阖装置及可携式机器
JP3163264U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JP2011147099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KR100998942B1 (ko) 휴대형 전자기기 및 이를 위한 슬라이딩/회전 개폐모듈과그 부품
TWM612238U (zh) 雙軸同步式鉸鏈
KR101583451B1 (ko)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KR20220122053A (ko) 슬립형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CN112153832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KR101144136B1 (ko) 와이드 디스플레이부를 갖는 폴더형 휴대단말기
CN115217839A (zh) 双轴同步式铰链
KR101107124B1 (ko)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TW201244612A (en) Sliding cover type apparatus
TWI585329B (zh) Mobile equipment tripod deflection control unit
TW202227728A (zh) 雙軸同步式鉸鏈
KR101074860B1 (ko)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