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071U - 電動傘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電動傘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4071U
TWM614071U TW110202996U TW110202996U TWM614071U TW M614071 U TWM614071 U TW M614071U TW 110202996 U TW110202996 U TW 110202996U TW 110202996 U TW110202996 U TW 110202996U TW M614071 U TWM614071 U TW M6140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ulley
middle rod
rib
power co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順鋒
Original Assignee
明和洋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和洋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和洋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2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4071U/zh
Publication of TWM614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407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一種電動傘結構改良,包含:一中棒、一把手、一上巢、一下巢及一動力繩,該中棒包含複數管件,該複數管件由內至外依序可滑動地套接,該把手設於該中棒一端,該上巢設於該中棒遠離該把手的一端,該下巢可滑動地套設於該中棒的外側,動力繩係一拉力線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而成,該動力繩繞經複數滾輪,一端固定於該把手,另一端固定於該上巢,該電源線一端與一電池電性連接,該電源線另一端與一馬達電性連接;藉此,俾達可簡化組裝步驟,提升組裝效率,並且開合傘時不虞電源線產生磨損、纏繞、干涉的情形,確保開合傘動作順暢。

Description

電動傘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傘具,尤指一種可自動打開與收合之電動傘結構改良。
按,早期的傘具在使用時,使用者必須一手握住握把,另一手將傘骨往上推至一定位置,使傘布隨傘骨張開,收折時則將傘骨下拉,由於此類的傘具在開合時必須透過雙手動作,若使用者在一手有拿物品或受傷不方便的情形下,即會產生傘具使用之不便,因此,有人便設計出一種在握柄處設有一按扭之傘具,按下該按鈕即可自動將傘具打開,但不具有自動收傘功能,而需雙手並用將傘具收折,使用上仍有不便之處,故近年來有可自動開合傘被設計出。
如中國發明專利公告第CN109303396A號揭示的「開合結構、中棒及傘」,即為一種習知可自動開合傘,其開合結構用於打開或收合傘,所述傘包括中棒、設於中棒端的上巢、及可滑動地套設於中棒另端的下巢,所述開合結構包括設於上巢內的滑輪和第一定滑輪、拉繩、及設於下巢的第二定滑輪,所述滑輪和第一定滑輪間隔設置,且所述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相對設置,所述拉繩穿過中棒、並依次繞過滑輪、第二定滑輪及第一定滑輪,所述開合結構還包括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相嚙合的蝸桿、及電機,所述第一齒輪套設於滑輪的連接桿上,所述電機與蝸桿連接,所述中棒包括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包括設於把手上的按鈕、均設於把手內的電路板、開關及斷電組件,所述開關及斷電組件均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所述按鈕能夠與開關相觸碰,所述按鈕包括開傘按鈕和收傘按鈕,所述控制組件還包括電池、設於電路板上的二端子、彈簧式電線,所述電線的一端穿過中棒與電機連接,所述彈簧式電線的另一端與一端子連接,所述電池與另一端子連接,所述中棒包括外管、至少一中管和內管,所述內管、至少一中管和外管由內至外依次可滑動地套接,所述中棒內還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容納于內管中,所述彈簧式電線和部分拉繩貫穿所述彈簧。使用時,按下所述開傘按鈕,接通電路,使得所述電機正轉,以帶動蝸桿、第一齒輪、滑輪、第二定滑輪及拉繩運動,使得下巢於中棒上沿靠近所述上巢的方向運動,達到開傘的目的;按下所述收傘按鈕,接通電路,使得所述電機反轉,以帶動蝸桿、第一齒輪、滑輪、第二定滑輪及拉繩運動,使得下巢於中棒上沿遠離所述上巢的方向運動,達到收傘的目的。
惟,該習知自動開合傘,其中棒包括由內至外依次可滑動地套接之內管、至少一中管和外管,因而該內管的內部空間有限,要同時於該內部空間穿設彈簧、彈簧式電線及拉繩,具有一定的困難度,以致組裝不易,組裝效率差,製造成本高,並且進行開合傘時,由於彈簧式電線和拉繩係穿設於彈簧內,導致彈簧式電線易在中棒內產生磨損或與彈簧發生纏繞、干涉的情形,造成開合傘動作出現停頓、緩慢或卡住等不順暢的問題,故確有加以改良之必要。
本創作人有鑑於習知自動開合傘具有上述缺點,是以乃思及創作的意念,經多方探討與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後,遂推出本創作。
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動傘結構改良,包含:一中棒,包含複數管件,該複數管件由內至外依序可滑動地套接;一把手,設於該中棒一端,一電池設於該把手內;一上巢,設於該中棒遠離該把手的一端,該上巢內裝設有一馬達及一第二滑輪,該馬達帶動該第二滑輪;一下巢,設於該把手與該上巢之間,並可滑動地套設於該中棒的外側,該下巢設有一第一滑輪;及一動力繩,該動力繩係一拉力線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而成,該拉力繩動力繩繞經該第一滑輪及與該第二滑輪及穿過該中棒,該拉力繩動力繩的該拉力線一端設置固定於該把手,該拉力繩動力繩的該拉力線另一端設置固定於該上巢,該電源線一端與該把手內的電池電性連接,該電源線另一端與該上巢內的該馬達電性連接。
本創作電動傘結構改良之主要目的,在於其動力繩係一拉力線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而成,使得電源線與拉力線結合成一體,而可簡化組裝步驟,便利快速進行組裝,藉以提升組裝效率,降低製造成本。
本創作電動傘結構改良之次一目的,在於其進行開合傘時,由於電源線係包覆結合於拉力線內部,而可避免電源線在中棒內產生磨損或與彈簧發生纏繞、干涉的情形,確保開合傘動作順暢。
以下茲配合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圖式進一步說明如下,以期能使熟悉本創作相關技術之人士,得依本說明書之陳述據以實施。
首先,請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本創作為一種電動傘結構改良,包含:一中棒10、一把手20、一上巢30、一下巢40、一控制單元50、一驅動單元60、一彈簧70、一動力繩80及複數傘骨組件90。
該中棒10包含複數管件,於本實施例該複數管件為一內管11、至少一中管12及一外管13,該內管11、該至少一中管12及該外管13由內至外依序可滑動地套接,該內管11一端內裝設一承抵件111。
該把手20設於該中棒10之內管11裝設該承抵件111的一端。
該上巢30設於該外管13遠離該把手20的一端。
該下巢40設於該把手20與該上巢30之間,並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外管13的外側,該下巢40設有一第一滑輪41。
該控制單元50裝設於該把手20內,該控制單元50包含有一控制按鈕51、一充電口52及一電池53,該控制按鈕51及該充電口52通過一電路板(圖中未示)與該電池53電性連接,該控制按鈕51係露出於該把手20外側。
該驅動單元60裝設於該上巢40內,該驅動單元60包含有一馬達61、一蝸桿62、一第二滑輪63、一齒輪64及一連接桿65,該蝸桿62透過一變速箱(圖中未示)與該馬達61連動,該第二滑輪63與該第一滑輪41相對設置,該第二滑輪63與該齒輪64以該連接桿65穿設連結,該齒輪64與該蝸桿62嚙合,而可由該馬達61透過該蝸桿62、該齒輪64及該連接桿65帶動該第二滑輪63正向或反向轉動。
該彈簧70穿設於該中棒10內,該彈簧70一端設於該內管11與該把手20相接處,並彈抵於該內管11之承抵件111,另一端設於該外管13與該上巢30相接處。
該動力繩80係一拉力線81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82而成,該拉力線81供傳遞兩端的拉伸力,該電源線82供傳遞兩端的電力,該動力繩80繞經第一滑輪41與該第二滑輪63及穿過該中棒10,該動力繩80於該拉力線81一端設置一第一卡固部83,利用該第一卡固部83卡扣固定於該把手20內,該動力繩80於該拉力線81另一端設置一第二卡固部84,利用該第二卡固部84卡扣固定於該上巢30內,組裝時,該動力繩80以該拉力線81一端固定於該把手20,該動力繩80另一端穿過該中棒10內之彈簧70、依序繞過該第二滑輪63及該第一滑輪41,該動力繩80以該拉力線81另一端固定於該上巢30,並且該電源線82一端穿出該拉力線81通過該控制單元50之控制按鈕51與該電池53電性連接,該電源線82另一端穿出該拉力線81與該驅動單元60之馬達61電性連接。
該傘骨組件90包含有一第一傘骨91、一第二傘骨92及一拉簧93,該第一傘骨91的一端連接於該上巢30,該第二傘骨92的一端連接該下巢40,該第二傘骨92的另一端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傘骨91連接,該拉簧93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傘骨91及該第二傘骨92。
進行開傘動作時,如第八圖至第十二圖所示,按壓控制按鈕51接通開傘電路,啟動馬達61輸出正轉動力,而由馬達61帶動蝸桿62、齒輪64及第二滑輪63轉動,進而由第二滑輪63帶動動力繩80運動,使得下巢40於中棒10上沿靠近該上巢30的方向滑動,以使傘骨組件90張開,同時配合彈簧70的彈力,帶動中棒10伸長,達到開傘的目的。
進行收傘動作時,如第十三圖至第十六圖所示,按壓控制按鈕51接通收傘電路,啟動馬達61輸出反轉動力,而由馬達61帶動蝸桿62、齒輪64及第二滑輪63轉動,進而由第二滑輪63帶動動力繩80運動,使得下巢40於中棒10上沿遠離該上巢30的方向滑動,以使傘骨組件90收合,同時帶動中棒10縮短、彈簧70壓縮,達到收傘的目的。
由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本創作電動傘結構改良,其動力繩80係一拉力線81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82而成,使得電源線82與拉力線81結合成一體,而可簡化組裝步驟,同時其進行開合傘時,避免電源線82在中棒10內產生磨損或與彈簧70發生纏繞、干涉的情形,而可確保開合傘動作順暢,減少故障與使用壽命延長。
10:中棒 11:內管 111:承抵件 12:中管 13:外管 20:把手 30:上巢 40:下巢 41:第一滑輪 50:控制單元 51:控制按鈕 52:充電口 53:電池 60:驅動單元 61:馬達 62:蝸桿 63:第二滑輪 64:齒輪 65:連接桿 70:彈簧 80:動力繩 81:拉力線 82:電源線 83:第一卡固部 84:第二卡固部 90:傘骨組件 91:第一傘骨 92:第二傘骨 93:拉簧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驅動單元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之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之另一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A1部分之放大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之開傘動作示意圖一。 第十圖係第九圖A2部分之放大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之開傘動作示意圖二。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A3部分之放大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之收傘動作示意圖一。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A4部分之放大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之收傘動作示意圖二。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A5部分之放大圖。
10:中棒
11:內管
111:承抵件
12:中管
13:外管
20:把手
30:上巢
40:下巢
41:第一滑輪
50:控制單元
51:控制按鈕
52:充電口
53:電池
60:驅動單元
61:馬達
63:第二滑輪
64:齒輪
70:彈簧
80:動力繩
81:拉力線
82:電源線
83:第一卡固部
84:第二卡固部

Claims (6)

  1. 一種電動傘結構改良,包含: 一中棒,包含複數管件,該複數管件由內至外依序可滑動地套接; 一把手,設於該中棒一端,一電池設於該把手內; 一上巢,設於該中棒遠離該把手的一端,該上巢內裝設有一馬達及一第二滑輪,該馬達帶動該第二滑輪; 一下巢,設於該把手與該上巢之間,並可滑動地套設於該中棒的外側,該下巢設有一第一滑輪;及 一動力繩,該動力繩係一拉力線內部包覆結合一電源線而成,該動力繩繞經該第一滑輪與該第二滑輪及穿過該中棒,該動力繩的該拉力線一端設置固定於該把手,該動力繩的該拉力線另一端設置固定於該上巢,該電源線一端與該把手內的電池電性連接,該電源線另一端與該上巢內的該馬達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傘結構改良,其中該中棒包含一內管、至少一中管及一外管,該內管一端內裝設一承抵件,該把手設於該內管裝設該承抵件的一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傘結構改良,其中該動力繩於該拉力線一端設置一第一卡固部,利用該第一卡固部卡扣固定於該把手內,該動力繩於該拉力線另一端設置一第二卡固部,利用該第二卡固部卡扣固定於該上巢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傘結構改良,其另包含一控制單元及一驅動單元,該控制單元裝設於該把手內,該控制單元包含有一控制按鈕、一充電口及該電池,該控制按鈕及該充電口通過一電路板與該電池電性連接,該控制按鈕係露出於該把手外側,該驅動單元裝設於該上巢內,該驅動單元包含有一蝸桿、一齒輪、一連接桿、該馬達及該第二滑輪,該蝸桿透過一變速箱與該馬達連動,該第二滑輪與該第一滑輪相對設置,該第二滑輪與該齒輪以該連接桿穿設連結,該齒輪與該蝸桿嚙合,而可由該馬達透過該蝸桿、該齒輪及該連接桿帶動該第二滑輪正向或反向轉動,該動力繩穿過該中棒。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傘結構改良,其另包含一彈簧,該彈簧穿設於該中棒內,該彈簧一端設於該內管與該把手相接處,另一端設於該外管與該上巢相接處,該彈簧供該動力繩穿過。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傘結構改良,其另包含複數傘骨組件,該傘骨組件包含有一第一傘骨、一第二傘骨及一拉簧,該第一傘骨的一端連接於該上巢,該第二傘骨的一端連接該下巢,該第二傘骨的另一端可滑動地與該第一傘骨連接,該拉簧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傘骨及該第二傘骨。
TW110202996U 2021-03-19 2021-03-19 電動傘結構改良 TWM614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996U TWM614071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電動傘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996U TWM614071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電動傘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071U true TWM614071U (zh) 2021-07-01

Family

ID=7791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996U TWM614071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電動傘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4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23204T3 (es) Paraguas de varios pliegues de plegado y desplegado de manera eléctrica
CA2827788C (en) Multi-folded full-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umbrella
US10064465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for umbrella combining automatic and non-automatic modes
CA2872950C (en) Full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straight bone umbrella
CN110881760A (zh) 伞杆装置及其伞杆传动组件以及电动伞
TWM614071U (zh) 電動傘結構改良
CN212488834U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
WO2022042107A1 (zh) 全自动开收伞
CN107997320B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伞
TW201440684A (zh) 電動升降控制傘具結構
WO2020140439A1 (zh) 一种两折中棒的三折电动伞
CN113142768A (zh) 电动伞结构
WO2021189628A1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211747452U (zh) 伞杆装置及其伞杆传动组件以及电动伞
CN214710934U (zh)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CN109043761B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205492856U (zh) 电动开收多折伞
CN214759561U (zh) 电动伞结构
CN109303396B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112932042A (zh)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WO2020042861A1 (zh) 主伞骨、主伞骨驱动杆、主伞骨驱动装置及伞
CN215189749U (zh) 一种电动伞
CN216723474U (zh) 一种基于芯片控制的锂电池动力全自动晴雨伞
TWI556766B (zh) 雨傘(一)
CN212368512U (zh) 全自动开收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