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0934U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10934U CN214710934U CN202120912834.5U CN202120912834U CN214710934U CN 214710934 U CN214710934 U CN 214710934U CN 202120912834 U CN202120912834 U CN 202120912834U CN 214710934 U CN214710934 U CN 2147109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rod
- umbrella
- bidirectional screw
- bidirectional
-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中棒(1),上巢(21),下巢(22),伞把(3),转动动力组件(41),下巢拉线(81),外管拉线(82),传动滑轴(5),双向旋丝杆(6),固定于中管(12)内腔的上套管(71),固定于内管(11)内腔的下套管(72);所述双向旋丝杆(6)为中空结构,其一边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另一边外侧壁设有右旋螺牙;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通过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转动;所述下套管(72)和上套管(71)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分别与双向旋丝杆(6)的两边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工作时噪声小,而且更加省力省电,更经久耐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动伞开伞和收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自动开多折伞因为使用携带方便而广受欢迎,通用的自动开多折伞是通过在中棒套件内部设置开伞弹簧件来完成自动开伞的目的,开伞时速度快但是内部弹簧弹开时声音也很响,空弹也容易引起挤压中棒接触面导致中棒受损,而收伞时,操作者要用手部外力按压伞中棒套件,内部长弹簧压缩过程力度很强,造成使用者体验感极差。目前有的电动伞整体用多根拉线来控制中棒各管件的升降,较为耗电,经常出现因没电而无法打开和收拢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噪声小且省力省电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安装在所述外管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中棒外的下巢,与内管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转动动力组件,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上移的下巢拉线以及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外管向上伸展的外管拉线;
还包括:传动滑轴、双向旋丝杆、固定于所述中管内腔的上套管、固定于所述内管内腔的下套管;
所述双向旋丝杆为中空结构,其一边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另一边外侧壁设有右旋螺牙;所述传动滑轴一端与转动动力组件连接、另一端滑动插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内腔,所述转动动力组件通过传动滑轴带动双向旋丝杆转动;所述下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的一边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的另一边螺纹连接。
所述外管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座,该第一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一端连接于中管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第一滑轮座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一滑轮座上。
所述上套管顶部设有第二滑轮座,该第二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并位于所述中管顶部;所述外管拉线一端连接所述双向旋丝杆、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二滑轮座上的滑轮和安装在外管底部的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座上。
所述伞把内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所述转动动力组件包括马达,该伞把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安装在所述外管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中棒外的下巢,与内管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转动动力组件,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上移的下巢拉线;
还包括:传动滑轴、双向旋丝杆、固定于所述外管内腔的上套管、固定于所述内管内腔的下套管;
所述双向旋丝杆为中空结构,其一边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另一边外侧壁设有右旋螺牙;所述传动滑轴一端与转动动力组件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双向旋丝杆内腔,所述转动动力组件通过传动滑轴带动双向旋丝杆转动;所述下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的一边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管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的另一边螺纹连接。
所述外管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轮座,该第三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一端连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三滑轮座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三滑轮座上。
所述第三滑轮座与所述上套管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外管内安装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底部与所述中管相抵。
所述伞把内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所述转动动力组件包括马达,该伞把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采用了双向旋丝杆带动中棒的管件移动,可以达到移动一倍长度时实现中棒管件之间的两倍移动长度,双向旋丝杆转动圈数只需单向旋丝杆的一半,移动距离更短,而且能节省一半的时间,因此更加省电和经久耐用;而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开伞弹簧的结构,工作时噪声要小得多,收伞时无需用力压缩中棒,因而更加省力,具有更佳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实施例一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管和中管上段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中管下段和内管上段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实施例一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收伞时双向旋丝杆、下巢拉线和外管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动力传动结构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外管和中管上段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中棒1、安装在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中棒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转动动力组件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外管13向上伸展的外管拉线82、传动滑轴5、双向旋丝杆6、上套管71以及下套管72。其中,所述中棒1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滑动套接而成,所述上巢21固定在外管13顶部,所述伞把3与内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伞骨10内端与上巢21和下巢22连接,通过下巢22的上下滑动可实现伞骨10的打开或折叠。
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双向旋丝杆6为中空结构,其内腔设有贯穿至底面的滑动长孔63,该双向旋丝杆6的下部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61、而上部外侧壁则设有右旋螺牙62。所述传动滑轴5下端与转动动力组件41连接、上端滑动插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6内腔的滑动长孔63中。该传动滑轴5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而所述滑动长孔63的横截面为与传动滑轴5外侧壁匹配的多边形,由此传动滑轴5与双向旋丝杆6之间可以相对垂直滑动但不能相对转动,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就可以通过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转动。
所述上套管71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右旋螺牙62配合的内螺纹并与双向旋丝杆6的上部螺纹连接。所述下套管72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左旋螺牙61配合的内螺纹并与双向旋丝杆6的下部螺纹连接。由此,当转动动力组件41通过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转动时,所述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就会同时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沿相反的方向垂直运动,这样一来,相较于单向的牙丝杆,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就相当于双向旋丝杆6相对于上套管71或下套管72移动距离的两倍,而且所需的时间也只是一半。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上套管71固定于所述中管12内腔,所述下套管72固定于所述内管11内腔,可以采用常见的凸起与缺口配合的结构来实现上套管71与中管12之间、下套管72与内管11之间的固定且无法相对转动。由此双向旋丝杆6转动时可通过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带动中管12和内管11同时沿相反的方向相对垂直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座83,该第一滑轮座83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轮86的凹槽和用于容纳和供拉线固定的槽孔。所述上套管71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轮座84,该第二滑轮座84同时也位于所述中管12顶部的位置,其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轮88的凹槽和供拉线固定的槽孔。所述外管13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通孔132,该通孔132卡扣有一滑轮盖组件131,该滑轮盖组件131内安装有滑轮89。
所述下巢拉线81的一端连接于中管12顶部处设置的第二滑轮座84的槽孔处、另一端依次绕经滑轮86和安装在下巢22处的滑轮87后再向上连接于第一滑轮座83的槽孔处。所述外管拉线8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6顶部设置的槽孔64、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第二滑轮座84上的滑轮88和安装在外管13底部的滑轮89后再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座83的槽孔处。这样绕线利用了联动滑轮组原理,拉线拉动下巢22或外管13时就会很省力。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伞把3包括外部的壳体32和内部的内座33,该内座33处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可以包括马达等,该伞把3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43,用电池来给马达供电。伞把3上还设有按钮31用来控制开收伞。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要开伞时,通过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按压电子控制组件42释放电能驱动转动动力组件41反向转动传动滑轴5,该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反转,使得所述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往远离双向旋丝杆6中部的方向同步移动,从而带动内管11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下移动、中管12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上移动,因为内管11是被固定于伞把3上,其结果是,中管12相对于内管11向上移动了两倍于双向旋丝杆6位移的距离。此过程中,随着双向旋丝杆6顶部与中管23顶部之间的距离拉长,所述外管拉线82通过滑轮88向上拉动外管13底部使得该外管13相对于中管12向上移动,进一步地,随着外管13的上移,所述下巢拉线81通过滑轮87向上拉动下巢22使得伞骨10打开,电子控制组件42自动控制停止释放电能给转动动力组件41,此时伞处于如图1所示的开伞状态。
而要收伞时,再次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按压电子控制组件42释放电能驱动转动动力组件41正向转动传动滑轴5,该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正转,使得所述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往靠近双向旋丝杆6中部的方向同步移动,从而带动内管11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上移动、中管12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下移动,其结果是,中管12相对于内管11向下移动了两倍于双向旋丝杆6位移的距离并折叠套在内管11外。此过程中,随着双向旋丝杆6顶部与中管23顶部之间的距离缩短,外管13失去外管拉线82的拉力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并套在中管12外,进一步地,下巢22也失去下巢拉线81的拉力而在伞骨10的收拢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移,进而通过下巢拉线81向上拉动上套管71进一步加速了外管13与中管12之间的折叠套合,由于外管拉线82一端被固定在第一滑轮座83、另一端被固定在双向旋丝杆6而形成相互的拉力牵制,这样中棒1的各管件就无法伸展开,电子控制组件42自动控制停止释放电能给转动动力组件41,此时伞处于如图4所示的收伞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同样包括:中棒1、安装在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中棒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转动动力组件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传动滑轴5、双向旋丝杆6、上套管71以及下套管72。所述伞把3内也可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套管71是固定于外管13内腔的,而且并不需要设置外管拉线82,也不需要设置第二滑轮座84,相应地,外管13底部也不需要设置滑轮等部件。如图9所示,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轮座85,该第三滑轮座85上安装有滑轮86。所述下巢拉线8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6顶部开设的槽孔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三滑轮座85处的滑轮86和安装在下巢22处的滑轮87后再向上连接于该第三滑轮座85上。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三滑轮座85同时与所述上套管71顶部固定连接。
此外,所述外管13内还安装有压缩弹簧9,该压缩弹簧9顶部与第三滑轮座85相抵、底部与所述中管12相抵,可以防止开伞时中管12回缩至外管13内。
如图8和图9所示,要开伞时,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是分别带动外管13和内管11往远离双向旋丝杆6中部的方向同步移动的,从而将外管13、中管12和内管11伸展开来,压缩弹簧9此时可辅助中管12与外管13之间的伸展,在此过程中,上套管71及外管13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上移动,拉动下巢拉线81通过滑轮87向上拉动下巢22使得伞骨10打开,直至伞处于如图8所示的开伞状态,电子控制组件42自动控制停止释放电能给转动动力组件41。
而要收伞时,上套管71和下套管72分别带动外管13和内管11往靠近双向旋丝杆6中部的方向同步移动,从而将外管13、中管12和内管11压缩套合地一起,此时,上套管71及外管13相对于双向旋丝杆6向下移动,下巢22也失去下巢拉线81的拉力而在伞骨10的收拢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移,由于下巢拉线81一端被固定在第三滑轮座85、另一端被固定在双向旋丝杆6而形成相互的拉力牵制,这样中棒1的各管件就无法伸展开,电子控制组件42自动控制停止释放电能给转动动力组件41,此时伞处于如图10所示的收伞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1),安装在所述外管(13)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内管(1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转动动力组件(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以及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外管(13)向上伸展的外管拉线(8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动滑轴(5)、双向旋丝杆(6)、固定于所述中管(12)内腔的上套管(71)、固定于所述内管(11)内腔的下套管(72);
所述双向旋丝杆(6)为中空结构,其一边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另一边外侧壁设有右旋螺牙;所述传动滑轴(5)一端与转动动力组件(41)连接、另一端滑动插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6)内腔,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通过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转动;所述下套管(72)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6)的一边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管(71)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6)的另一边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座(83),该第一滑轮座(83)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81)一端连接于中管(12)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第一滑轮座(83)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22)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一滑轮座(8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71)顶部设有第二滑轮座(84),该第二滑轮座(84)上安装有滑轮并位于所述中管(12)顶部;所述外管拉线(82)一端连接所述双向旋丝杆(6)、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二滑轮座(84)上的滑轮和安装在外管(13)底部的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座(8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把(3)内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包括马达,该伞把(3)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
5.一种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1),安装在所述外管(13)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内管(1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转动动力组件(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动滑轴(5)、双向旋丝杆(6)、固定于所述外管(13)内腔的上套管(71)、固定于所述内管(11)内腔的下套管(72);
所述双向旋丝杆(6)为中空结构,其一边外侧壁设有左旋螺牙(61)、另一边外侧壁设有右旋螺牙(62);所述传动滑轴(5)一端与转动动力组件(41)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双向旋丝杆(6)内腔,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通过传动滑轴(5)带动双向旋丝杆(6)转动;所述下套管(72)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6)的一边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管(71)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双向旋丝杆(6)的另一边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轮座(85),该第三滑轮座(85)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81)一端连接于所述双向旋丝杆(6)、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三滑轮座(85)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22)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三滑轮座(8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轮座(85)与所述上套管(71)顶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3)内安装有压缩弹簧(9),该压缩弹簧(9)底部与所述中管(12)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把(3)内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所述转动动力组件(41)包括马达,该伞把(3)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2834.5U CN214710934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2834.5U CN214710934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10934U true CN214710934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1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12834.5U Active CN214710934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109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2042A (zh) * | 2021-04-29 | 2021-06-11 | 巫小彦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12834.5U patent/CN2147109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2042A (zh) * | 2021-04-29 | 2021-06-11 | 巫小彦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8250B (zh) | 太阳能电动遥控遮阳吊伞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710934U (zh)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
EP2728103A2 (en) | Venetian blin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the same | |
CN112932042A (zh) | 电动伞的自动伸缩结构 | |
CN110881760A (zh) | 伞杆装置及其伞杆传动组件以及电动伞 | |
WO2022042107A1 (zh) | 全自动开收伞 | |
CN215125006U (zh) | 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 | |
CN211483232U (zh) | 一种电动开合的遮阳伞 | |
CN201118945Y (zh) | 收放耳机线盒 | |
EP3903625B1 (en) | Tri-folded electric umbrella having double-folded middle rod | |
CN218911650U (zh) | 一种双控式冲水机构 | |
CN202179221U (zh) | 太阳能电动遥控遮阳吊伞 | |
CN201270868Y (zh) | 电动开闭伸缩折伞 | |
CN109998241B (zh) | 一种两折电动伞 | |
CN212036353U (zh) | 电动伞 | |
CN111945969A (zh) | 天幕篷布收放装置、天幕篷及天幕篷的控制方法 | |
WO2020042861A1 (zh) | 主伞骨、主伞骨驱动杆、主伞骨驱动装置及伞 | |
CN214802884U (zh) | 具有离合器装置的电动伞 | |
CN208738065U (zh) | 一种电力绝缘操作杆 | |
CN100560973C (zh) | 一种发动机的起动器固定机构 | |
CN110934393A (zh) | 一种电动开合的遮阳伞 | |
CN109645637A (zh) | 一种具有伸展收缩伞面结构的遮阳伞及其立杆组件 | |
CN215381930U (zh) | 电动雨伞中棒驱动机构及电动雨伞 | |
CN2610717Y (zh) | 多折拉绳自动伞之中棒结构 | |
CN216723468U (zh) | 伞杆装置和电动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