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826U -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826U
TWM613826U TW109212956U TW109212956U TWM613826U TW M613826 U TWM613826 U TW M613826U TW 109212956 U TW109212956 U TW 109212956U TW 109212956 U TW109212956 U TW 109212956U TW M613826 U TWM613826 U TW M6138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hannel
sub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2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承翰
高斯崇
游智力
蘇鄭宏
黃俊維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光寶光電(常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光寶光電(常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光寶光電(常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3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826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3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on of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0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 H01L31/108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being of the Schottky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至少一容置殼體、至少一導光單元及以及至少一發光單元。容置殼體具有相應的至少一對側壁及一通道,側壁形成承靠部並定義出一承靠面。導光單元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其設置於容置殼體的通道內,且出光面外露於通道的一端。發光單元與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且可抵接於承靠面。發光單元具有一發光面及外露於容置殼體的通道的另一端的焊接部,發光面朝向容置殼體內部,其所發出的光從導光單元的入光面進入並由導光單元的出光面射出。

Description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本創作涉及一種發光模組,特別是涉及一種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並且可適用於電路板指示器。
電路板指示器(Circuit Board Indicator)可以提供電子裝置各種光線以代表各種運作狀況。電路板指示器包括有LED指示燈及指示燈的固持殼體。
習知技術的電路板指示器的LED指示燈通常是插腳式LED,亦即具有引腳,用以穿過電路板,並且引腳焊接於電路板。然而,由於電子裝置的電路板設置愈來愈多的電子元件,插腳式LED已漸漸不適用。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採用表面貼裝(Surface Mounted Devices,簡稱SMD)式發光單元,而不需要於電路板上形成引腳的插孔。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包括至少一容置殼體、至少一導光單元、以及至少一發光單元。所述容置殼體具有相應的至少一對側壁及一通道,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內側面各形成一承靠部,各所述承靠部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一承靠面。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所述通道中,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外露於所述通道的一端。所述至少一發光單元具有一發光面及一焊接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發光單元與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並可抵接於所述承靠面,而且所述焊接部外露於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發光面朝向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出光面射出。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利用可靈活組裝方式的容置殼體和導光單元,並配合多個表面貼裝式發光單元,以形成多通道導光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包括一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和一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所述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容置殼體、一第一導光單元、一第一發光單元;所述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二容置殼體、一第二導光單元、以及一第二發光單元。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具有相應的一對第一側壁及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和一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相互耦合,其具有一第一發光面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並且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一發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具有一對相應的第二側壁及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容置殼體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相互配合,且相互耦接。所述第二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光面和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並且具有一第二出光面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焊接部與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底部大致齊平;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適於安裝在一電路板上,其包括一中空容置殼體、設置於所述中空容置殼體內的一導光模組以及與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相互耦合的一發光模組。所述中空容置殼體具有一第一子殼體和一第二子殼體,所述第一子殼體和所述第二子殼體相互耦合,所述第一子殼體更包括:一分隔結構,其凸設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內側壁,以界定出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及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其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內表面。所述導光模組包括一第一導光單元、一第二導光單元,所述第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中,且被所述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而限位於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和一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中,且被所述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而限位於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光面和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所述發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單元和一第二發光單元,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具有一第一發光面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發光面朝向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發光單元具有一第二發光面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發光面朝向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和所述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和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進入並分別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提供表面貼裝式發光單元以及在容置殼體形成承靠面的技術方案,不需要於電路板上形成引腳的插孔,並且可以確保表面貼裝式發光單元的平整和穩定度,及產品的可靠度。此外,本創作所提供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係採用至少一容置殼體,且其可容置多個導光單元,藉由模組化容置殼體和導光單元,而能靈活組裝形成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至圖6B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00,其包括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及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第一貼裝式發光模組1a包括中空結構的一第一容置殼體11、一第一導光單元12、及一第一發光單元13。第一容置殼體11具有一對相應的第一側壁112,以及由該些側壁所界定出的一第一通道110(參圖3)。第一導光單元12設置於第一容置殼體11內,具體的說,第一導光單元12設置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11的第一通道110內。第一導光單元12具有一第一入光面121和一第一出光面123,其中該第一出光面123外露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第一通道110的一端。第一發光單元13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11相互耦合,其具有一第一發光面130及一第一焊接部132,第一焊接部132與電路板(未繪示於圖式)的結合處背對第一發光面130,而該第一焊接部132的數量和結構可因應需求而設計,在此不贅述。第一發光單元13的第一發光面130朝向第一容置殼體11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第一導光單元12的第一入光面121進入並由第一導光單元11的第一出光面123射出。其中第一焊接部132外露於第一容置殼體11,也就是說,第一焊接部132外露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通道110的另一端,例如外露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底面。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可獨立使用(請參考圖7),或者可平行地連接多個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成為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一階陣列形式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詳見後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主要是與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配合,成為沿著垂直方向堆疊排列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包括中空結構的一第二容置殼體21、一第二導光單元22、一第二發光單元23。第二容置殼體21與第一容置殼體11可相互配合,且相互耦接。第二容置殼體21具有一對相應的第二側壁212,以及由該些側壁所界定出的一第二通道210(參圖3)。第二導光單元22設置於第二容置殼體21內,具體的說,第二導光單元22設置於第二容置殼體21的第二通道210內。第二導光單元22具有一第二入光面221和一第二出光面223,其中該第二出光面223外露於第二容置殼體21的第二通道210的一端。第二發光單元23與第二容置殼體21相互耦合,其具有一第二發光面230及一第二焊接部232,第二焊接部232外露於所述第二容置殼體21,也就是說,第二焊接部232外露於第二容置殼體21的第二通道210的另一端,例如外露於第二容置殼體21的底面。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發光單元23的底面與第一發光單元13的底面大致齊平,具體而言,即第二焊接部232的底面與第一焊接部132的底面大致齊平,以使兩焊接部232、132可平貼於電路板焊墊(未繪示於圖式)且吃錫狀況良好。所述第二發光單元23的所述第二發光面230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殼體21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通過所述第二導光單元22的所述第二入光面221進入並由所述第二導光單元22的所述第二出光面223射出。
本創作的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與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的組成大致相似,各有一容置殼體(11、21)、一導光單元(12、22)、及一發光單元(13、23)。兩者差異在於兩個導光單元(12、22)的形狀、結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此外,兩個容置殼體(11、21)的外形不同而能相互組合,再者,兩個發光單元(13、23)可以是同色或不同色,詳見後續說明。
下面以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舉例說明其內部的結構。第一側壁112的內側面各形成連續狀或非連續狀的第一承靠部113,第一承靠部113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承靠面1130,可供第一發光單元13平穩且準確地抵靠於第一容置殼體11内。換句話說,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一容置殼體11相互耦合且可抵接於第一承靠面1130。第一側壁112的內側面還形成有第一容膠部115,第一容膠部115呈凹陷狀且位於第一承靠面1130與第一側壁112的底緣間,並面對第一發光單元13的側面。第一容膠部115的功用在於容納黏膠(圖略),增加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一容置殼體11的接合力,以使第一發光單元13可較好地黏固於第一容置殼體1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容膠部115係由多個凸條1151所界定,該些凸條1151垂直於第一承靠面1130,以形成多個容膠溝槽。而在其它實施例中,每一凸條1151的寬度由第一承靠面1130朝向第一側壁112的底緣逐漸減小。然而,第一容膠部115的數量、結構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側壁112的底緣突出多個定位凸部1122(見圖2),定位凸部1122的數量可以是至少一個,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定位凸部1122的數量以四個為例,其可便於定位安裝於電路板(未繪示於圖)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的底面不突出於多個定位凸部1122的底面。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因為在其它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122可以省略或以其它定位卡合方式代替。另外,第一容置殼體11的外表面具有卡接部1121和卡合槽1120,卡接部1121或卡合槽1120可用以卡接另一個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參圖6A)的容置殼體的卡合槽或卡接部。具體的說,卡接部1121和卡合槽1120分別為鳩尾凸部和鳩尾凹槽。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卡接部和卡合槽的數量可以是至少一個,卡接部和卡合槽也可以是其他形狀的卡接結構,例如卡接部可以是凸部結構、卡合槽可以是溝槽結構,形狀、結構不拘,只要能達成相互組裝接合的功能即可。
如圖4及圖6B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導光單元12具有一反射面122,反射面122為一斜面,其傾斜於第一導光單元12的入射面121,第一容置殼體11内壁具有一對應的斜面117,第一導光單元12的反射面122抵接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斜面117。第一發光單元13所發出的光線可以進入第一導光單元12的入射面121,並經反射面122反射後再通過出光面123射出。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斜面117可以具有反射功能,但本創作不限制於此。此外,如圖6B所示,其中第一發光單元13的整體厚度T大於或等於承靠面1130至側壁112的底緣的高度H。
其中,第一導光單元12的入光面121和出光面123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透光度。具體的說,第一導光單元12的入光面121可以是全透光或經過霧化處理,而出光面123亦可以是全透光或經過霧化處理。
再者,如圖4所示,第一導光單元12更包含一組裝結構124(或稱為第一組裝結構),而第一容置殼體11相應地配置有一限位結構1124(或稱為第一限位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光單元12的組裝結構與第一容置殼體11的限位結構可為滑軌與滑槽相互配合的方式。具體而言,第一導光單元12的組裝結構124例如是在第一導光單元12的周圍向外延伸突出的滑軌,第一容置殼體11的內側相應地形成有限位結構1124,例如是滑槽,第一導光單元12可由第一容置殼體11的底部向上滑入第一容置殼體11內。組裝結構124可以是緊配地組裝於限位結構1124內,藉此第一導光單元12可以固定於第一容置殼體11內。
第一發光單元13可為至少一單色或多色LED,其中多色LED包含超過一種波長的晶片,所述波長包括可見光、不可見光的波長。換句話說,第一發光單元13的內部可以包含有單一個白色、或紅色、或綠色、或藍色的晶片,以發出單一顏色的光;或者可以同時設有紅色、綠色、以及藍色三個晶片,透過控制可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如圖4及圖5所示,關於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的容置殼體、側壁也具有相似於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的結構。其中第二容置殼體21的一對第二側壁212的內側面各形成連續狀或非連續狀的第二承靠部213,所述第二承靠部213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第二承靠面2130;所述第二發光單元23可平穩地抵接於所述第二承靠面2130。
第二容置殼體21的每一第二側壁212的內側面還形成有一第二容膠部215,第二容膠部215位於第二承靠面2130與第二側壁212的底緣之間,且朝向所述第二發光單元23的側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容膠部215係由多個凸條2151所界定,該些凸條2151垂直於第二承靠面2130,以形成多個容膠溝槽。而在其它實施例中,每一凸條2151的寬度可由第二承靠面2130朝向第二側壁212的底緣逐漸減小。然而,第二容膠部215的數量、結構並不以此為限。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21的外型輪廓可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11外型輪廓相互配合,以接合形成多顆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陣列。也就是說,第一容置殼體21的一第一端面與對應的第二容置殼體21的一第二端面皆設有可相互卡接的至少一卡接部和/或至少一卡合槽,其中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相互鄰接。第一容置殼體21的第一端面可以是頂面或後端面,第二容置殼體21的第二端面可以是相應第一容置殼體21的頂面或後端面的底面或前端面。為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以第二容置殼體21與第一容置殼體11垂直堆疊方式耦接以形成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00為例。如圖1、圖6A所示,所述第二容置殼體21可概呈倒L型結構,第二容置殼體21可卡接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頂面和/或後面。在此須說明的是,僅為方便說明的需要,本實施例僅以第二容置殼體21卡接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後面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如圖1、圖6A所示,第二容置殼體21的下半部前端面設有卡接部2121,用以卡接於第一容置殼體11後端面的卡合槽1120。上述描述的面向是以朝向電路板為底面,背向電路板為頂面,導光單元(12、22)的出光方向為前端面,與出光方向相反的為後端面,依此類推。其他的圖式依圖1及圖6A的角度為準。
如圖4及圖6B所示,本實施例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a,除了與第一導光單元12具相同形狀和結構的第二導光單元22之外,還包括一導光柱24,導光柱24位於第二導光單元22與第二發光單元23之間,所述導光柱24概呈單斜面柱型結構,其中,所述斜面可以具有反射功能。此外,導光柱24具有一轉接入射面241與一轉接出光面242,第二發光單元23的第二發光面230朝向導光柱24的轉接入射面241,轉接出光面242朝向所述第二導光單元22的第二入光面221,所以第二發光單元23所發出的光線可以進入轉接入射面241,並經斜面反射後通過轉接出光面242射出,再經由第二導光單元22出光。在其它實施例中,導光柱24亦可以與第二導光單元22結合成一體,本創作並不限制於此。
再者,如圖4所示,類似於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第二導光單元22的組裝結構224(或稱第二組裝結構)與第二容置殼體21的限位結構(或稱第二限位結構)2124為滑軌與滑槽相互配合的方式。第二導光單元22的組裝結構224例如是在第二導光單元22的周圍向外延伸突出的滑軌,第二容置殼體21的限位結構2124例如是在第二容置殼體21的內側相應地形成的滑槽,第二導光單元22由第二容置殼體21的底部向上滑入第二容置殼體21內。組裝結構224可以是緊配地組裝於限位結構2124內,藉此第二導光單元22可以固定於第二容置殼體21內。
請參閱圖7,本創作也可以單獨應用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作為單顆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a的表面可以省略卡接部、卡合槽。
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6B,以及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還可以沿著橫向組裝形成2x2陣列式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也就是兩個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00以併排方式相互卡接。具體的說,第二容置殼體21的側面設有卡接部2121,用以卡接於另一個第二容置殼體21側面的卡合槽2120,以及第一容置殼體11的側面設有卡接部1121,用以卡接於另一個第一容置殼體11側面的卡合槽1120。
[第二實施例]
如圖9至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00包括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b與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b。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容置殼體21可分成位於下方的第一子容置殼體21n及位於上方的第二子容置殼體21m。其中,上方的第二子容置殼體21m的底面形成一卡接部2121(參見圖10),用以卡接下方的第一子容置殼體21n頂面的卡合槽2120。下方的第一子容置殼體21n具有一直線垂直通道210n,且其前端面形成一卡接部2121,用以卡接於第一容置殼體11後端面的卡合槽1120,兩者可以呈水平排列。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二子容置殼體21m的内壁具有一反射斜面217,用以使第二發光單元23所發出的光可以反射進入第二導光單元22的入光面221。值得注意的是,該反射斜面217還可以塗佈、貼覆高反射率的材料。另外,本實施例也可設有一導光柱24,其中,該導光柱24可以是方柱形的。光線先經過導光柱24,再到反射斜面217,光線經反射後,照向第二導光單元22。而在其它實施例中,該導光柱24也可以是與第一實施例的導光柱具有相同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實施例]
如圖13至圖16所示,本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300包括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1c與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2c,其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還包括一載板18,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先共同固定於載板18上,第一容置殼體11及第二容置殼體21各形成一對位於共同平面上的滑軌118、218,載板18可組裝於該些滑軌118、218中,除了有利於組裝之外,還可提升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組裝的平整性。
具體而言,載板18具有第一承靠部181及第二承靠部182,分別形成第一容置孔1810及第二容置孔1820以供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容置與承靠。載板18還形成第一容膠部183及第二容膠部185,用以容納黏膠(圖略),以使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黏固於載板18上。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圖17至圖21,第四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400的容置殼體11d具有一第一子殼體11d’和第二子殼體11d”,第一子殼體11d’形成一側開口1100,且第一子殼體11d’內壁具有一分隔結構1125。在本實施例中,分隔結構1125概呈倒L形,其連接於第一側壁112,並隔出第一通道T1和第二通道T2,可分別容納第一導光單元12d與第二導光單元22d。其中,分隔結構1125可以是不透光材質所構成,或者可以是塗佈有一遮光層,以讓通過第一導光單元12d與第二導光單元22d的光線能不受彼此串光或漏光影響而能順利導出。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子殼體11d”可例如是一活動式側蓋,由於本實施例的側開口1100設計是為了有助於安裝第一導光單元12d及第二導光單元22d,而活動式側蓋係作為可動式蓋合於側開口1100之用。活動式側蓋(第二子殼體11d”)可透過滑軌或卡合方式蓋合於第一子殼體11d’。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子殼體11d’形成有一溝槽1102,而第二子殼體11d”可卡接於第一子殼體11d’的溝槽1102以組裝成一容置殼體11d。相似於上述實施例,第一導光單元12d與第二導光單元22d安裝於第一子殼體11d’內,並局部外露於容置殼體11d的前端。配合第一導光單元12d與第二導光單元22d,第一子殼體11d’的前壁111形成第一前開孔1111及第二前開孔1112,分別供第一導光單元12d的第一出光面123與第二導光單元22d的第二出光面223外露。
進一步而言,第一導光單元12d為類長條狀結構,其第一入光面121直接面對第一發光單元13的第一發光面130;第二導光單元22d呈彎折結構,例如概呈倒L型,且其第二入光面221直接面對第二發光單元23的第二發光面230。第一容置殼體11d的一內表面凸設有至少一限位結構1124’(參圖19及圖20)。在此實施例中,限位結構1124’連接於側壁112内表面並朝向側開口1100延伸。第一導光單元12d具有相對應的一組裝結構124’,其朝向第二導光單元22d突出,第二導光單元22d亦具有相對應的一組裝結構224’,其朝向第一導光單元12d突出。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限位結構1124’可為一凸柱,而組裝結構124’、224’各具有一組裝通孔1240、2240,其相疊地套接於限位結構1124’而形成雙通道的導光模組。並且,組裝後的兩導光單元(12d, 22d)的兩側表面大致齊平,也就是說兩者具有相同的厚度。其中,第一導光單元12d的組裝結構124’的厚度大約為第一導光單元(12d)的一半厚度;第二導光單元22d的組裝結構224’的厚度大約為第二導光單元(22d)的一半厚度,所述組裝結構124’和224’彼此錯位套接於限位結構1124’而定位,且使兩導光單元(12d, 22d)的側表面彼此齊平。
另外,如圖20及圖21所示,第一子殼體11d’的底部外表面形成有一朝頂面方向內凹的容置空間S,用以容納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具體而言,第一子殼體11d’的底壁18d相似於上述載板18,底壁18d具有第一承靠部181、第二承靠部182,其分別形成第一容置孔1810及第二容置孔1820以供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容置和承靠。底壁18d還形成第一容膠部183及第二容膠部185,用以容納黏膠(圖略),以使第一發光單元13與第二發光單元23黏固於底壁18d。
再者,本實施例的第二子殼體11d”具有一側蓋本體140、及一對相對應於第一前開孔1111和第二前開孔1112的限位部141、142,用以分別將第一導光單元12d與第二導光單元22d的前端限位於第一子殼體11d’的第一前開孔1111及第二前開孔1112。詳細而言,第一子殼體11d’邊緣沿著側開口1100形成有溝槽1102,且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子殼體11d’最外側邊緣更包括導斜面,讓第二子殼體11d”可容易地卡入溝槽1102内,以蓋合側開口1100,完成組裝的步驟。當第一發光單元13的光線進入第一導光單元12d的第一入光面121之後,被反射面122反射,經過全反射後,再由第一出光面123射出。當第二發光單元23的光線進入第二導光單元22d的第二入光面221之後,經過全反射再由第二出光面223射出。
[第五實施例]
請參考圖22至圖25所示,在此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500,例如雙通道發光模組中,容置殼體11e具有一第一子殼體11e’和第二子殼體11e”,其與第四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固定兩導光單元,以及第一和第二子殼體組裝的方式。在第五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限位結構1124’’ (或稱為第一限位結構)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限位結構1124’’例如為凸肋或凸點,其兩兩分別凸設於第一子殼體11e’的鄰近於頂面的內壁邊緣、以及分隔結構1125的頂面,方便第二導光單元22e組裝,以及可以避免第二導光單元22e從第一子殼體11e’中位移或脫落。同樣地,分隔結構1125的底面亦可以配置有限位結構1124’’(參圖25),其可為至少一個凸肋和/或至少一個凸點,以抵緊第一導光單元12e的頂面。另外,第一導光單元12e的底面亦形成有組裝結構124’’,在本實施例中,該組裝結構124’’例如為第一滑軌,第一子殼體11e’在前壁111與底壁18e之間形成一限位結構1124’’’ (或稱為第二限位結構),例如為前滑槽,而組裝結構124’’可滑動地插入限位結構1124’’’,方便第一導光單元12e組裝於第一子殼體11e’中,以及可以避免第一導光單元12e從第一子殼體11e’中位移或脫落。
本實施例的第二子殼體11e”相似於上一實施例可為一活動式側蓋,其與第一子殼體11e’是利用卡合的方式組裝為一體。具體而言,第一子殼體11e’的前面與後面各形成一前卡合槽1115、及後卡合槽1116,第二子殼體11e”(也就是活動式側蓋)的內側面朝向第一子殼體11e’各突出一前卡勾145及一後卡勾146,可分別卡合於前卡合槽1115與後卡合槽1116,完成組裝的步驟。
[第六實施例]
如圖26所示,本實施例說明本以4x4陣列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600為例。類似於第二實施例,差異在於第二容置殼體21,除了第一子容置殼體21n,進一步可包括第二子容置殼體21x、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第四子容置殼體21z。
第一子容置殼體21n設置於第一階,第一子容置殼體21n内形成一直線垂直通道210n,且可容置第二發光單元23。
第二子容置殼體21x設置於第一子容置殼體21n頂面且定義為第二階,第二子容置殼體21x内形成一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與第一子容置殼體21n的直線垂直通道210n相互連通。
第三子容置殼體21y設置於第二階,與第二子容置殼體21x呈水平耦接且位於第一容置殼體11頂面,其中第三子容置殼體21y内形成一水平通道210y,所述水平通道210y與第二子容置殼體21x的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相互連通,水平通道210y可容置有第二導光單元22,第二導光單元22外露於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的前端面。
其中,第二子容置殼體21x內部形成一傾斜面,其分別面對第一子容置殼體21n的所述直線垂直通道210n及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的水平通道210y。在此實施例中,更可包含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結構的導光柱24穿設於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與直線垂直通道210n内,而第二發光單元23所發出的光線經導光柱24而由第二導光單元22向外照射。
請參圖26,第一階包括三個第一子容置殼體21n接續排列於第一容置殼體11的後方,三個第一子容置殼體21n分別收容第二發光單元23、第三發光單元33及第四發光單元43。
第二階由前往後分別設置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第二子容置殼體21x、及兩個第四子容置殼體21z。第四子容置殼體21z設置於第二階的後方。
所述兩個第四子容置殼體21z設置於第二階的最後面且位於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21x的後方,並位於第一階最後兩個第一子容置殼體21n的頂面。其中,第四子容置殼體21z形成有一直線垂直通道210z,且直線垂直通道210z與第一子容置殼體21n内的直線垂直通道210n相互連通。
第三階依序由前往後包括兩個第三子容置殼體21y、一個第二子容置殼體21x及第四子容置殼體21z。所述兩個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的所述水平通道210y彼此串接且與第二子容置殼體21x的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相互連通,並且最前面的所述第三子容置殼體21y可容納一第三導光單元32。在此實施例中,更可包含一導光柱24a,其穿設於直線垂直通道210n、210z與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内,而其中第三發光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可經導光柱24a而由第三導光單元32向外照射。
第四階依序由前往後包括三個第三子容置殼體21y、及一個第二子容置殼體21x。最前方的第三子容置殼體21y容納一第四導光單元42。在此實施例中,更可包含一導光柱24b,其穿設於直線垂直通道210n、210z與非直線垂直通道210x内,而第四發光單元43所發出的光線可經導光柱24b而由第四導光單元42向外照射。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殼體11、第一子容置殼體21n、第二子容置殼體21x、第三子容置殼體21y、第四子容置殼體21z、以及導光單元(12、22、32、42)和導光柱(24、24a、24b)可以模組化,如此一來,能依設計需求而可靈活組裝形成具有多通道導光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不僅在數量上可以靈活地變化,在外觀上可以是至少一橫列,或至少一縱行,或多行多列,每一行或列的數量還可靈活地調整。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提供表面貼裝式發光單元以及在容置殼體形成承靠面的技術方案,不需要於電路板上形成引腳的插孔,並且可以確保表面貼裝式發光單元的平整和穩定度,及產品的可靠度。此外,本創作所提供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係採用至少一容置殼體,且其可容置多個導光單元,藉由模組化容置殼體和導光單元,而能靈活組裝形成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在外觀上可以是至少一橫列,或至少一縱行,或多行多列,每一行或列的數量還可靈活地變化。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200、300、400、500、600: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1a、1b、1c: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11、11d、11e:第一容置殼體 11d’、11e’:第一子殼體 11d’’、11e”:第二子殼體 110:第一通道 1100:側開口 1102:溝槽 111:前壁 1111:第一前開孔 1112:第二前開孔 1115:前卡合槽 1116:後卡合槽 112:第一側壁 1120:卡合槽 1121:卡接部 1122:定位凸部 1124、1124’ 、1124’’、1124’’’:限位結構 1125:分隔結構 T1:第一通道 T2:第二通道 113:第一承靠部 1130:第一承靠面 115:第一容膠部 1151:凸條 117:斜面 118:滑軌 12、12d、12e:第一導光單元 121:第一入光面 122:反射面 123:第一出光面 124、124’、124’’:組裝結構 1240:組裝通孔 13:第一發光單元 130:第一發光面 132:第一焊接部 140:側蓋本體 141、142:限位部 145:前卡勾 146:後卡勾 18:載板 18d、18e:底壁 181:第一承靠部 1810:第一容置孔 182:第二承靠部 1820:第二容置孔 183:第一容膠部 185:第二容膠部 S:容置空間 T:厚度 H:高度 2a、2b、2c: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21:第二容置殼體 210:第二通道 212:第二側壁 2120:卡合槽 2121:卡接部 2124:限位結構 213:第二承靠部 2130:第二承靠面 215:第二容膠部 2151:凸條 217:反射斜面 218:滑軌 22、22d、22e:第二導光單元 221:第二入光面 223:第二出光面 224、224’:組裝結構 2240:組裝通孔 23:第二發光單元 230:第二發光面 232:第二焊接部 24、24a、24b:導光柱 241:轉接入射面 242:轉接出光面 21n:第一子容置殼體 210n:直線垂直通道 21m、21x:第二子容置殼體 210x:非直線垂直通道 21y:第三子容置殼體 210y:水平通道 21z:第四子容置殼體 210z:直線垂直通道 32:第三導光單元 33:第三發光單元 42:第四導光單元 43:第四發光單元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立體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分解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容置殼體的立體圖。
圖6A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組合圖。
圖6B為本創作依圖6A的VIB-VIB線的剖視圖。
圖7為本創作的單顆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9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分解圖。
圖11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組合圖。
圖12為本創作依圖11中XII-XII線的剖視圖。
圖13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14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分解圖。
圖15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組合圖。
圖16為本創作依圖15中XVI-XVI線的剖視圖。
圖17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18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立體圖。
圖19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打開活動式側蓋的立體圖。
圖20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21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分解圖。
圖22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23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另一分解圖。
圖24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組合圖。
圖25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剖視圖。
圖26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剖視圖。
100: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1a: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11:第一容置殼體
110:第一通道
112:第一側壁
1120:卡合槽
1121:卡接部
113:第一承靠部
115:第一容膠部
12:第一導光單元
121:第一入光面
122:反射面
123:第一出光面
13:第一發光單元
130:第一發光面
132:第一焊接部
2a: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21:第二容置殼體
210:第二通道
212:第二側壁
2120:卡合槽
2121:卡接部
22:第二導光單元
221:第二入光面
223:第二出光面
23:第二發光單元
230:第二發光面
232:第二焊接部
24:導光柱

Claims (41)

  1. 一種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 至少一容置殼體,具有相應的至少一對側壁及一通道,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內側面各形成一承靠部,各所述承靠部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一承靠面; 至少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所述通道中,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具有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外露於所述通道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發光單元,所述至少一發光單元具有一發光面及一焊接部,其中,所述至少一發光單元與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並抵接於所述承靠面,而且所述焊接部外露於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發光面朝向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出光面射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容置殼體的每一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內側面還形成有一容膠部,所述容膠部位於所述承靠面與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底緣之間,所述容膠部面對所述發光單元的側面,所述承靠部呈連續狀或非連續狀,所述發光單元的所述發光面與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相對。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容膠部係由多個凸條所界定,所述多個凸條垂直於所述承靠面,每一所述凸條的寬度由所述承靠面朝向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底緣逐漸減小。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每一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底緣突出至少一定位凸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卡接部和/或至少一卡合槽,所述至少一卡接部或至少一卡合槽可用以卡接另一個所述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所述容置殼體的所述至少一卡合槽或所述至少一卡接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卡接部和/或所述至少一卡合槽分別為鳩尾凸部和鳩尾凹槽。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卡接部和/或所述至少一卡合槽分別位於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外表面,其中所述至少一卡接部為凸部結構,所述至少一卡合槽為溝槽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導光單元具有一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傾斜於所述導光單元的入射面,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内壁相應具有一斜面,所述導光單元的所述反射面抵接於所述容置殼體的所述斜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的内壁具有一反射斜面,用以使所述至少一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可以反射進入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發光單元的厚度大於或等於所述承靠面至所述至少一對側壁的底緣的高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透光度。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導光單元的所述入光面是全透光或經過霧化處理,而所述出光面是全透光或經過霧化處理。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至少一發光單元可為至少一單色或多色LED,其中多色LED包含超過一種波長的晶片,所述波長包括不可見光的波長。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導光單元更包含一組裝結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容置殼體相應地配置有一限位結構,所述組裝結構與所述限位結構相互配合。
  15. 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 一第一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 一第一容置殼體,具有相應的一對第一側壁及一第一通道; 一第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和一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 以及 一第一發光單元,其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並且具有一第一發光面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一發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 一第二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包括 一第二容置殼體,其具有一對相應的第二側壁及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容置殼體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相互配合,且相互耦接; 一第二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光面和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以及 一第二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相互耦合,並且具有一第二出光面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焊接部與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底部大致齊平;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內部,使其所發出的光可以從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入光面進入並由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以垂直堆疊方式相互耦接。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配合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外型輪廓而連接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頂面與後面,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大致呈倒L型結構。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與所述第一容置殼體以水平方式相互耦接。
  19.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所述一對第一側壁的內側面各形成連續狀或非連續狀的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承靠面,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可抵接於所述第一承靠面; 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所述一對第二側壁的內側面各形成連續狀或非連續狀的第二承靠部,所述第二承靠部共同定義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第二承靠面,所述第二發光單元可抵接於所述第二承靠面。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每一所述一對第一側壁的內側面還形成有一第一容膠部,所述第一容膠部位於所述第一承靠面與所述一對第一側壁的底緣之間,所述第一容膠部面對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的側面; 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每一所述第二側壁的內側面還形成有一第二容膠部,所述第二容膠部位於所述第二承靠面與所述第二側壁的底緣之間,所述第二容膠部面對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側面。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膠部或所述第二容膠部係由多個凸條所界定。
  22.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一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容置殼體的一第二端面設有相互卡接的至少一卡接部和/或至少一卡合槽。
  23.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還包括一導光柱,所述導光柱位於所述第二導光單元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之間,所述導光柱具有一轉接入射面與一轉接出光面,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朝向所述導光柱的所述轉接入射面,所述轉接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入光面。
  24.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還包括一載板,所述第一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共同固定於所述載板上,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及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各形成一對滑軌,所述載板可組裝於所述滑軌。
  25.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殼體具有一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二容置殼體具有一第二限位結構;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一組裝結構,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二組裝結構,所述第一組裝結構組裝於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內,所述第二組裝結構組裝於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內。
  2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殼體更包括: 一第一子容置殼體,設置於第一階,且可容置所述第二發光單元,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内形成一直線垂直通道; 一第二子容置殼體,設置於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頂面且定義為第二階,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内形成一非直線垂直通道,所述非直線垂直通道與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的所述直線垂直通道相互連通;以及 一第三子容置殼體,設置於第二階,與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呈水平耦接且位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頂面,其中所述第三子容置殼體内形成一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與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的所述非直線垂直通道相互連通,所述水平通道可容置所述第二導光單元。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內部形成一傾斜面分別面對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的所述直線垂直通道及所述第三子容置殼體的所述水平通道。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還包括一第四子容置殼體,所述第四子容置殼體內形成一直線垂直通道; 其中,所述第四子容置殼體設置於第二階,所述第一階包括兩個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其依序排列於所述第一容置殼體的後方,最後方的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容納一第三發光單元; 所述第四子容置殼體設置於第二階的最後面,且位於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的後面,並位於第一階最後面的所述第一子容置殼體的頂面; 所述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的第三階包括兩個所述第三子容置殼體及一個所述第二子容置殼體依序由前往後設置,每個所述子容置殼體的所述通道相互連通,並且最前面的所述第三子容置殼體收容一第三導光單元; 其中,所述第三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線可經由所述第三導光單元向外照射,從而形成多階陣列狀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29. 一種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適於安裝在一電路板上,其包括: 一中空容置殼體,具有一第一子殼體和一第二子殼體,所述第一子殼體和所述第二子殼體相互耦合,所述第一子殼體更包括: 一分隔結構,其凸設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內側壁,以界定出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以及 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其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內表面; 一導光模組,設置於所述中空容置殼體內,其包括: 一第一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中,且被所述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而限位於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和一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以及 一第二導光單元,設置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中,且被所述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而限位於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光面和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以及 一發光模組,所述發光模組與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相互耦合,其包括: 一第一發光單元,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具有一第一發光面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發光面朝向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二發光單元,所述第二發光單元具有一第二發光面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發光面朝向所述中空容置殼體的所述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焊接部外露於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和所述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可以分別從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和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進入並分別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分隔結構為不透光。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為凸肋或凸點,並且凸設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內表面、以及所述分隔結構的頂面和/或底面,以限制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和所述第二導光單元而避免從所述第一子殼體內位移或脫落。
  32.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底面更包括形成有一組裝結構,所述第一子殼體具有一前壁、一底壁、以及一形成於所述前壁與所述底壁之間的一第二限位結構,所述第二限位結構限制所述組裝結構,以限制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從所述第一子殼體位移。
  33.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一由內側壁向外突出的凸柱,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突出的第一組裝結構,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突出的第二組裝結構,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組裝結構具有一第一組裝通孔,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組裝結構具有一第二組裝通孔,所述第一和第二組裝通孔相疊地套接於所述第一限位結構。
  34. 如請求項33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組裝結構的厚度為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一半厚度,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組裝結構的厚度為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一半厚度,所述第一和第二組裝結構彼此錯位套接於所述第一限位結構,使所述第一與第二導光單元的側表面彼此齊平。
  35. 如請求項31或33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導光單元呈類長條狀結構,其所述第一入光面直接面對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一發光面;所述第二導光單元呈倒L型,且所述第二入光面直接面對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所述第二發光面。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底部具有一第一承靠部、一第二承靠部,其分別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以供所述第一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容置和承靠。
  37. 如請求項36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承靠部和所述第二承靠部還分別形成有一第一容膠部及一第二容膠部,用以容納黏膠以使所述第一發光單元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黏固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底部。
  38.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底部更包括多個定位凸部,以定位安裝於所述電路板,而應用於一指示裝置。
  39.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定位安裝於所述電路板,可應用於一指示裝置。
  4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子殼體具有一側開口、第一前開孔及第二前開孔,所述第一前開孔及所述第二前開孔分別供所述第一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外露,所述第一子殼體的邊緣沿著所述側開口還形成有溝槽; 所述第二子殼體具有一側蓋本體及一對相對應於所述第一前開孔及所述第二前開孔的限位部,用以分別將所述第一導光單元與所述第二導光單元的前端限位於所述第一子殼體的所述第一前開孔及所述第二前開孔。
  41. 如請求項29所述的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所述第一子殼體的前面與後面各形成一前卡合槽、及後卡合槽; 所述第二子殼體的內側面朝向所述第一子殼體各突出一前卡勾及一後卡勾,所述前卡勾與所述後卡勾分別卡合於所述前卡合槽與所述後卡合槽。
TW109212956U 2020-05-22 2020-09-30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TWM6138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28617P 2020-05-22 2020-05-22
US63/028,617 2020-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826U true TWM613826U (zh) 2021-07-01

Family

ID=76185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2956U TWM613826U (zh) 2020-05-22 2020-09-30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213394670U (zh)
TW (1) TWM61382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8971A1 (zh) * 2023-01-10 2024-07-18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器
CN117133767B (zh) * 2023-04-13 2024-08-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Ppg封装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3719B2 (ja) * 1992-09-01 1997-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6953925B2 (en) * 2003-04-28 2005-10-11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icrolens integration
JP2006216887A (ja) * 2005-02-07 2006-08-17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オプトデバイス
CN1921126A (zh) * 2005-08-25 2007-02-28 矽格股份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封装结构
EP2073280A1 (de) * 2007-12-20 2009-06-2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flektive Sekundäroptik und Halbleiter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9305951B2 (en) * 2012-12-26 2016-04-05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Pixel structure of CMOS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343443B2 (en) * 2014-02-05 2016-05-17 Cooledge Lighting, Inc. Light-emitting dies incorporating wavelength-conversion material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6177009A (ja) * 2015-03-18 2016-10-06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反射材、シンチレータアレイ、シンチレータ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放射線検出器
US20180108797A1 (en) * 2016-10-17 2018-04-19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R.O.C. Compound light-concentrating structure
CN209342236U (zh) * 2019-03-13 2019-09-03 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敏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632A (zh) 2021-12-10
CN213394670U (zh) 2021-06-08
CN214254398U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3826U (zh) 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及多通道表面貼裝式發光模組
US7421184B2 (en) Light pipe assembly for use with small form factor connector
US7374322B2 (en) Center high mounted stop lamp including leds and tir lens
US8573805B2 (en) Mosaic LED tile
EP3591285A1 (en) Lighting device
KR101203133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EP2680053B1 (en) Lighting device
EP2677556A2 (en) Lighting device
US20120020109A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2679886B1 (en) Lighting device
KR100961236B1 (ko) 엘이디 시스템 조명등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유니트 조명등
EP2690356A2 (en) Lighting device
JP2013084574A (ja) 光半導体照明装置
US7390212B1 (en) Structure for fixing light guide element to an electric connector
US8942525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US20100284182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for generating uniform stripped light source
US20140241008A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513737A (zh) 长条形多件式透镜组以及具有这样的透镜组的灯
US7329034B2 (en) Multi-level surface mounted lightpipe package design with LED light sources
CN102345823A (zh) 车辆用室内灯
CN202182364U (zh) 发光二极管装置
US11774691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5727292A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KR20240014538A (ko) 조명장치
JP3367237B2 (ja) 表示素子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