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2796U - 坐姿矯形坐墊 - Google Patents
坐姿矯形坐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2796U TWM612796U TW110201499U TW110201499U TWM612796U TW M612796 U TWM612796 U TW M612796U TW 110201499 U TW110201499 U TW 110201499U TW 110201499 U TW110201499 U TW 110201499U TW M612796 U TWM612796 U TW M61279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user
- seated
- orthopedic
-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坐姿矯形坐墊,包括一本體。於所述本體上設有前鞍橋部和適於容納使用者大腿的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包括第一、第二區域,而所述前鞍橋部係位於第一、第二區域之間,以引導使用者的大腿分別位於第一、第二區域上。前述坐姿矯形坐墊通過設置前鞍橋部以引導使用者之大腿分別位於第一、第二區域上,可確保使用者以正確的坐姿坐在前述坐姿矯形坐墊上。所述坐姿矯形坐墊另具有杯吸效果,能夠支撐骨盆、大腿部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伸展;當使用者完全坐下後,能夠提升和懸掛起使用者的坐骨結節,並能夠對脊柱施加最小的壓力,使關節、韌帶和肌肉保持鬆弛狀態,而達到通過改善姿勢減輕背痛的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涉及坐姿矯形領域,尤指一種坐姿矯形坐墊。
長期在辦公室伏案工作,由於保持一種坐姿的時間過長,脊柱長時間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工作人員經常感到腰酸背疼,而且臀部長期受壓,使臀肌向外伸展,對骨盆也會施加壓力。本創作特設計一種坐姿矯形坐墊,其能夠對脊柱施加最小的壓力,並使相應的關節、韌帶和肌肉保持鬆弛狀態,從而達到通過改善姿勢減輕背痛的效果。
本創作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坐姿矯形坐墊,通過設置前鞍橋部,實現引導使用者的大腿部位於第一、第二區域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了一種坐姿矯形坐墊,其包括一本體;所述本體上設有一前鞍橋部和一前端部;其中所述前端部包括一第一以及一第二區域;所述第一、第二區域分別位於所述前鞍橋部的兩側且向外延伸,以支撐使用者的大腿部。
進一步,於所述本體上另設有一後端部;所述後端部適於支撐使用者的骨盆,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伸展。
進一步,所述後端部包括一中央部分和一側面部分;其中所述中央部分包括:一呈碗底狀的中心區域以及分別位於該中心區域兩側的一左側區域、一右側區域。
進一步,所述側面部分包括一第一以及一第二側面區域;所述第一側面區域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左側區域;所述第二側面區域則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右側區域。
進一步,於所述本體上另設有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側面區域之間的一尾骨杯吸區域;所述尾骨杯吸區域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設有凹形槽。
進一步,於所述前鞍橋部之底面設有一抓握部件。
進一步,於所述本體上,相對於設有所述前端部之另一面設有一防滑部。
進一步,於所述本體上另設有通孔,以形成一手柄部。
進一步,於所述本體上另設有數個透氣通孔。
本創作之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通過設置前鞍橋部引導使用者的大腿部分別位於第一、第二區域上,確保使用者以正確的坐姿坐在所述坐姿矯形坐墊上;此外,於實施時,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另具有杯吸效果,而能夠支撐骨盆、大腿部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伸展,當坐墊本體從非承重狀態過渡至承重狀態的過程中,由使用者的身體重量產生的機械能迫使所述坐墊能夠使骨盆從中央部分的平衡點轉動至前端部上的平衡點,從而能夠提升和懸掛起使用者的坐骨結節,使得脊柱沿骨盆的方向進入中間位置,從而使椎骨相互堆疊,對脊柱施加最小的壓力,並使相應的關節、韌帶和肌肉保持鬆弛狀態,從而達到通過改善姿勢減輕背痛的效果。
1:坐姿矯形坐墊
2:尾骨杯吸區域
3:本體
4a:第一區域
4b:第二區域
5:中心區域
6a:左側區域
6b:右側區域
7a:第一側面區域
7b:第二側面區域
8a:前鞍橋部
8b:抓握部件
9:防滑部
10:手柄部
11:支撐面
12:透氣通孔
s:脊柱
p:骨盆
m:臀肌
t:大腿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創作作進一步之說明。
圖1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立體圖。
圖2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背面示意圖。
圖4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本體處於非承重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本體處於過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之坐姿矯形坐墊之本體處於承重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創作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創作之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創作有關之構成。
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坐姿矯形坐墊1,其包括一本體3。所述本體3上設有一前鞍橋部8a和一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包括一第一、一第二區域(4a、4b),且所述第一、第二區域(4a、4b)係分別位於所述前鞍橋部8a的兩側且向外延伸,以支撐使用者的大腿部。
具體言之,所述前鞍橋部8a係靠近前端部,並位於該第一、第二區域(4a、4b)之間,從而可以引導使用者坐在坐姿矯形坐墊1的正確位置上,即引導使用者的大腿部分別位於該第一、第二區域(4a、4b)上,
而得以確保使用者以正確的坐姿坐在前述坐姿矯形坐墊1上。所述前鞍橋部8a係呈向外的曲線狀,且所述前鞍橋部8a的高度不會入侵使用者的恥骨區域,也不高於使用者的腿部。
具體言之,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3具有一定之韌性,而且是以例如但不限於聚丙烯、記憶保持尼龍或其它塑膠材料所製成。所述本體3於使用面上另可附著一襯墊層,該襯墊層是採用例如但不限於泡沫、醋酸乙酸乙烯酯、EVA或其它緩衝材料。所述本體3大體係呈碗狀,以實現當使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位於一支撐面11上時,所述本體3適於在所述支撐面11上旋轉。
具體而言,所述前端部是所述本體3上最柔軟的區域。
於所述本體3上,另設有一後端部。所述後端部係適於支撐使用者的骨盆,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伸展。
具體而言,為了便於描述,假定使用者使用前,所述本體3係呈非承重狀態;當使用者接觸所述本體3並將身體重量傳遞到本體3時,所述本體3係呈過渡狀態;當使用者的下骨盆區域位於所述後端部,並向前前屈使所述本體3旋轉至其前端部貼於支撐面11上時,所述本體3則係呈承重狀態。
所述後端部包括中央部分和側面部分,其中所述中央部分包括一呈碗底狀的中心區域5以及分別位於該中心區域5兩側的左側區域6a以及右側區域6b。
具體而言,所述本體3係適於以所述中心區域5的中心為平衡點進行旋轉。當所述本體3係呈承重狀態時,使用者左側連接下骨盆和尾骨之間的臀肌係位於所述左側區域6a,使用者右側連接下骨盆和尾骨之間的臀肌則係位於所述右側區域6b;由於所述中心區域5呈碗底狀,能夠對
使用者的下骨盆區域施加向上和向所述中心區域5內的壓縮力,實現傾斜和向內的杯吸功能,即將使用者的臀肌限制住,進而確保使用者的臀肌不會向外伸展。
所述側面部分包括一第一以及一第二側面區域(7a、7b)。所述第一側面區域7a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左側區域6a;所述第二側面區域7b則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右側區域6b。
具體而言,該第一、第二側面區域(7a、7b)為所述本體3上柔韌性較低的張力區域;在使用者的身體重量下,該第一、第二側面區域(7a、7b)會向上並朝向所述中央部分運動,進一步實現傾斜和向內的杯吸功能,將使用者支撐在承重狀態。
於所述本體3上另設有一位於該第一、第二側面區域(7a、7b)之間的尾骨杯吸區域2。所述尾骨杯吸區域2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設有凹形槽。
具體而言,所述尾骨杯吸區域2是所述本體3上最厚且最不柔軟的區域。當使用者坐在前述坐姿矯形坐墊上時,通過所述凹形槽,能夠確保使用者的下骶骨關節和尾骨不直接接觸所述本體3的表面,從而減少了所述本體3對使用者的下骶骨關節和尾骨的壓迫。所述尾骨杯吸區域2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而可以使所述尾骨杯吸區域2靠近中央部分的一側起到輪狀結構的作用,亦即,使所述本體3在使用者的身體重量下,從非承重狀態向前旋轉到承重狀態。
所述前鞍橋部8a於底面設有抓握部件8b。
具體而言,通過所述抓握部件8b便於使用者調整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之相對於支撐面11的位置和方向。
於所述本體3上,相對於設有前端部的另一面設有防滑部9。
具體而言,所述防滑部9適於附著在所述本體3上,且係採用例如但不限於由熱塑性橡膠(TPR)或其它橡膠或其它防滑材料製成的防滑材料。當所述本體3呈非承重狀態時,所述本體3的防滑部9與所述支撐面11相接觸,通過所述防滑部9可以防止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在支撐面11上的滑動。所述防滑部9可以為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具有圓形邊緣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圓角矩形、橢圓形等。
於所述本體3上另設有通孔,以形成手柄部10。
具體而言,所述手柄部10係設置在例如但不限於所述後端部之位置;通過所述手柄部10便於使用者移動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也便於使用者調整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在支撐面11上的位置和方向,並且通過手柄部10還能夠採用懸掛的方式收納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
於所述本體3上另設有若干透氣通孔12。
具體而言,通過各透氣通孔12,得以提高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的透氣性。另外,通過各透氣通孔12還能夠傳導熱量和散發使用者皮膚的水分(如汗液等)。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坐姿矯形坐墊通過設置前鞍橋部8a引導使用者的大腿部t分別位於第一、第二區域(4a、4b)上,確保使用者以正確的坐姿坐在所述坐姿矯形坐墊1上。另外,本實施例的坐姿矯形坐墊還具有杯吸效果,能夠支撐骨盆p、大腿部t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m伸展;當本體3從非承重狀態過渡至承重狀態的過程中,由使用者的身體重量產生的機械能迫使所述坐姿矯形坐墊能夠使骨盆p從中央部分的平衡點轉動至前端部上的平衡點,從而能夠提升和懸掛起使用者的坐骨結節,使得脊
柱s沿骨盆p的方向進入中間位置,從而使椎骨相互堆疊,對脊柱s施加最小的壓力,並使相應的關節、韌帶和肌肉保持鬆弛狀態,從而達到通過改善姿勢減輕背痛的效果。
在上述依據本創作之理想實施例的啟示下,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創作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創作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
1:坐姿矯形坐墊
2:尾骨杯吸區域
3:本體
4a:第一區域
4b:第二區域
5:中心區域
6a:左側區域
6b:右側區域
7a:第一側面區域
7b:第二側面區域
8a:前鞍橋部
8b:抓握部件
10:手柄部
12:透氣通孔
Claims (9)
- 一種坐姿矯形坐墊,其包括:一本體,所述本體上設有一前鞍橋部和一前端部;其中所述前端部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所述第一、第二區域分別位於所述前鞍橋部的兩側且向外延伸,以支撐使用者的大腿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本體另設有一後端部;所述後端部適於支撐使用者的骨盆,並限制使用者的臀肌伸展。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後端部包括:一中央部分和一側面部分;所述中央部分更包括:一呈碗底狀的中心區域以及分別位於該中心區域兩側的一左側區域以及一右側區域。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側面部分包括:一第一側面區域以及一第二側面區域;所述第一側面區域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左側區域;所述第二側面區域則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局部圍繞所述右側區域。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本體另設有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側面區域之間的一尾骨杯吸區域;所述尾骨杯吸區域係呈向上傾斜的曲面,且設有凹形槽。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前鞍橋部之底面設有一抓握部件。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於所述本體上,相對於設有所述前端部之另一面設有一防滑部。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本體另設有通孔,以形成手柄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坐姿矯形坐墊,其中:所述本體另設有數個透氣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1499U TWM612796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坐姿矯形坐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1499U TWM612796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坐姿矯形坐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2796U true TWM612796U (zh) | 2021-06-01 |
Family
ID=7751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1499U TWM612796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坐姿矯形坐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12796U (zh) |
-
2021
- 2021-02-05 TW TW110201499U patent/TWM61279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36369B2 (ja) | 姿勢保持具 | |
US20210022512A1 (en) | Posture seat | |
TWI606799B (zh) | 坐墊 | |
AU2016262706B2 (en) | A sitting device for prevention of spinal diseases | |
US10667611B1 (en) | Active seating apparatus | |
TWM612796U (zh) | 坐姿矯形坐墊 | |
JP2009148536A (ja) | 椅子および椅子装着具 | |
CN210672593U (zh) | 一种便携式护腰矫姿坐垫 | |
JPH10192094A (ja) | 座り装置 | |
CN209499232U (zh) | 一种坐垫装置 | |
CN209769725U (zh) | 一种新型坐垫装置 | |
CA2960301C (en) | Chair | |
AU2005232245B2 (en) | Improved Seat | |
JP3123499U (ja) | 椅子用姿勢矯正補助マット | |
JP3152536U (ja) | 座禅用座具 | |
KR20180007942A (ko) | 관절형 등받이 의자 | |
JP3160803U (ja) | 手摺り付き座禅用座具 | |
CN107136816B (zh) | 一种坐姿矫正坐具 | |
CN109965591A (zh) | 一种坐垫装置 | |
JP4596461B2 (ja) | 椅子 | |
CN204994975U (zh) | 人体工程学座椅 | |
TW202110367A (zh) | 適臀墊 | |
US20180199720A1 (en) | Seat cushion | |
US20100078977A1 (en) | Posture trainer | |
CN216316635U (zh) | 一种坐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