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875U - 發光排線結構 - Google Patents

發光排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875U
TWM611875U TW110200612U TW110200612U TWM611875U TW M611875 U TWM611875 U TW M611875U TW 110200612 U TW110200612 U TW 110200612U TW 110200612 U TW110200612 U TW 110200612U TW M611875 U TWM611875 U TW M61187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ircuit board
optical fiber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旭伸
Original Assignee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0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875U/zh
Priority to US17/180,797 priority patent/US11675150B2/en
Publication of TWM61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875U/zh
Priority to US18/139,97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77689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15Cables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G02B6/4416Heterogeneous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9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active devices and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7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e.g.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05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 G02B6/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the light being emitted alo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fibre

Abstract

一種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第一電路板、第二電路板、至少一發光模組、以及包覆殼體。透過將該發光排線中的複數個訊號組設置於該發光排線中的複數個光纖下方一段距離,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往該複數個訊號組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被允許從該垂直投影處發出,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Description

發光排線結構
本創作為一種排線結構,尤指一種發光排線結構。
為了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具有電子訊號傳遞功能的排線不僅需要具有基本的傳輸訊號功能,更需要藉由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來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僅有傳輸訊號功能的傳統排線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故有必要提供一種發光排線結構,以在傳輸訊號的過程中發出光線來增加視覺效果,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排線結構,以在傳輸訊號的過程中發出光線來增加視覺效果,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本創作提供一種發光排線結構,包含:
發光排線,包含複數個光纖、複數個訊號組、外被、複數個第一端子、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該複數個光纖彼此間隔設置且用以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該複數個光纖的材料為導光材質,該外被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且用以包覆該複數個光纖以及該複數個訊號組,每個第一端子設置於每個訊號線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設置於每個訊號線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以及每個第二端子為每個訊號線的延伸;
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發光排線的一端,與該發光排線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電連接;
第二電路板,設置於該發光排線的另一端,與該發光排線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電連接;
至少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上或該第二電路板上,至少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用以對該複數個光纖的一端發出光線;以及
包覆殼體,用以包覆設置於該發光排線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該複數個第二端子、以及該複數個發光元件,
其中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往該複數個訊號組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被允許從該垂直投影處發出。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每個訊號組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組的金屬遮蔽層,該金屬遮蔽層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為鋁箔。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外被為一體成形的結構。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外被還包含複數個收容腔,該複數個收容腔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以一對一的方式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中。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外被還包含複數個收容槽,該複數個收容槽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以一對一的方式扣合於該複數個收容槽中。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第一電路板包含位於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該複數個第一端子連接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該第二電路板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該複數個第二端子連接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發光排線結構還包含連接器,該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第一電路板還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第二電路板還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發光模組還包含外部連接裝置,該外部連接裝置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和外部連接線,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該外部連接裝置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該複數個發光元件依據經由該外部連接線接收到的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發光排線結構還包含至少一支撐板,該支撐板設置在該發光模組以及設置於該發光模組下的電路板之間,該支撐板用以使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的高度與該複數個光纖的高度符合。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發光排線結構還包含至少一光纖定位件,該光纖定位件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上或該複數個第二端子上,該光纖定位件包含複數個對準孔洞,該發光排線還包含複數個突出光纖,每個突出光纖設置於每個光纖的一端,每個突出光纖為每個光纖的延伸,該複數個突出光纖扣合於該複數個對準孔洞。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第三殼體、以及第四殼體,該第一殼體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側,該第二殼體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一側,該第四殼體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還包含第一接合孔,該第一殼體還包含第一孔洞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該第二殼體還包含第二孔洞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該第一孔洞以及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接合孔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對應該複數個光纖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對應該外被設置,該第二電路板還包含第二接合孔,該第三殼體還包含第三孔洞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該第四殼體還包含第四孔洞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該第三孔洞以及該第四孔洞與該第二接合孔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對應該複數個光纖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對應該外被設置,透過鎖固元件將該第一電路板、該第一殼體、以及該第二殼體鎖固,並且將該第二電路板、該第三殼體、以及該第四殼體鎖固。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本創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透過將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下方一段距離,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往該複數個訊號組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被允許從該垂直投影處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透過將該外被與該複數個光纖設計成一體成形的結構,簡化組裝該發光排線結構的步驟;透過將該外被設計成具有該複數個收容腔,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降低使用者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費用;透過將該外被設計成具有該複數個收容槽,讓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該複數個收容槽還有利於使用者更換光纖,為使用者帶來更換光纖上的方便;當該發光模組包含第一發光模組與第二發光模組時,透過將該第一發光模組與該第二發光模組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的兩端(即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二端子),使該複數個光纖可以同時接收到兩端所傳遞的光線,增加光線於該複數個光纖中的亮度,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列舉較具體的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創作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語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第1A圖與第1B圖,第1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1B圖為第1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以及包覆殼體70。
第2圖為沿第1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結合第1A圖、第1B圖、第2圖所示,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外被13。該複數個光纖10彼此間隔設置,其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外被13為一體成形的結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簡化安裝設置複數個光纖的步驟。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其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其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和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模組5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電路板20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模組6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電路板30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3A圖與第3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連接器40用以與其它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與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請參閱第5A圖與第5B圖,第5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5B圖為第5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包覆殼體70、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第二光纖定位件82。
第6圖為沿第5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結合第5A圖、第5B圖、以及第6圖所示,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以及外被13。該外被13包含有複數個收容腔131,該複數個收容腔131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以一對一的方式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131中;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亦或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131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具有該複數個收容腔131的該發光排線10的好處是,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降低使用者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費用。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結合第5A圖、第5B圖、以及第7圖所示,第7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81的示意圖。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一端,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與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為每個光纖11的延伸,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具有長度D;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沿該複數個光纖11的延伸方向具有寬度W。該長度D不小於該寬度W,該長度D較佳地等於該寬度W。進一步地,每個光纖11具有第一半徑R1,每個收容腔131具有第二半徑R2,該第二半徑R2不小於該第一半徑R1。由於該第二半徑R2不小於該第一半徑R1,使該複數個光纖11具有一定空間範圍來調整位置。而且,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包含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如第7圖所示),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
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和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模組5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電路板20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模組6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電路板30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8A圖與第8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連接器40用以與其它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二電路板30上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9A圖與第9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請參閱第10A圖與第10B圖,第10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10B圖為第10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包覆殼體70、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第二光纖定位件82。
第11圖為沿第10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結合第10A圖、第10B圖、以及第11圖所示,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以及外被13。該外被13包括有複數個收容槽132,該複數個收容槽132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以一對一的方式扣合於該外被13中;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亦或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槽132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具有該複數個收容槽132的該發光排線10的好處是,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該複數個收容槽132還有利於使用者更換光纖,為使用者帶來更換光纖的方便。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結合第10A圖、第10B圖、以及第12圖所示,第12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81的示意圖。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一端,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與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為每個光纖11的延伸,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具有長度D;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沿該複數個光纖11的延伸方向具有寬度W。該長度D不小於該寬度W,該長度D較佳地等於該寬度W。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包含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如第12圖所示),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光纖11可以根據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與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的位置來更加精準的地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
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和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模組5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2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電路板20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模組6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312,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電路板30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13A圖與第13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連接器40用以與其它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二電路板30上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14A圖與第14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請參閱第15A圖與第15B圖,第15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15B圖為第15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以及包覆殼體70。
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排線10沿第15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可以參考第2圖。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外被13。該複數個光纖10彼此間隔設置,其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外被13為一體成形的結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簡化安裝設置複數個光纖的步驟。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其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 和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包含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 和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包含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元件51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上的該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元件61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上的該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16A圖與第16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還包含第一外部連接線522,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還包含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該連接器40與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用以與其他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一發光模組50的該第一外部連接線522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的該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在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一電路板20之間可以設置第一支撐板91,使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在該第二發光模組60和該第二電路板30之間可以設置第二支撐板92,使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17A圖與第17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請參閱第18A圖與第18B圖,第18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18B圖為第18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包覆殼體70、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第二光纖定位件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排線10沿第18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可以參考第6圖。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以及外被13。該外被13包含有複數個收容腔131,該複數個收容腔131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以一對一的方式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131中;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亦或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131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具有該複數個收容腔131的該發光排線10的好處是,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降低使用者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費用。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結合第18A圖、第18B圖、以及第19圖所示,第19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81的示意圖。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一端,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與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為每個光纖11的延伸,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具有長度D;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沿該複數個光纖11的延伸方向具有寬度W。該長度D不小於該寬度W,該長度D較佳地等於該寬度W。進一步地,每個光纖11具有第一半徑R1,每個收容腔131具有第二半徑R2,該第二半徑R2不小於該第一半徑R1。由於該第二半徑R2不小於該第一半徑R1,使該複數個光纖11具有一定空間範圍來調整位置。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包含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如第19圖所示),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
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其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 以及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包含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 以及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包含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元件51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上的該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元件61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上的該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20A圖與第20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還包含第一外部連接線522,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還包含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該連接器40與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用以與其他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一發光模組50的該第一外部連接線522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的該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在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一電路板20之間可以設置第一支撐板91,使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在該第二發光模組60和該第二電路板30之間可以設置第二支撐板92,使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17A圖與第17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請參閱第22A圖與第22B圖,第22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第22B圖為第22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該發光排線結構包含發光排線10、第一電路板20、第二電路板30、連接器40、第一發光模組50、第二發光模組60、包覆殼體70、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第二光纖定位件82。
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排線10沿第22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10之剖面圖可以參考第11圖。該發光排線10包含複數個光纖11、複數個訊號組12、以及外被13。該外被13包括有複數個收容槽132,該複數個收容槽132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以一對一的方式扣合於該外被13中;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元件,利用光線的全反射原理來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亦或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槽132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12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1211;該複數個光纖11和和該複數個訊號組12被該外被13所包覆,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具有該複數個收容槽132的該發光排線10的好處是,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該複數個收容槽132還有利於使用者更換光纖,為使用者帶來更換光纖的方便。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訊號組12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線1211的金屬遮蔽層1212,該金屬遮蔽層1212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12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1212較佳地為鋁箔。
結合第22A圖、第22B圖、以及第23圖所示,第23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81的示意圖。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一端,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設置於每個光纖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突出光纖111與每個第二突出光纖112為每個光纖11的延伸,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具有長度D;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以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沿該複數個光纖11的延伸方向具有寬度W。該長度D不小於該寬度W,該長度D較佳地等於該寬度W。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包含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111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如第23圖所示),該複數個第二突出光纖112扣合於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該複數個光纖11可以根據該複數個第一對準孔洞811與該複數個第二對準孔洞821的位置來更加精準的地設置該複數個光纖11。
該連接器40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該第一發光模組50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一端),其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例如發光二極體) 以及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每個第一發光元件51包含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包含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於該發光排線10的另一端),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例如發光二極體) 以及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每個第二發光元件61包含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包含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該發光排線10還包含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123,每個第一端子122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123設置於每個訊號線1211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122與每個第二端子123為每個訊號線1211的延伸;該第一電路板20包含位於第一面(例如正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211(第一側邊),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例如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第二側邊);該第二電路板30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第二側邊),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第一側邊)。該第一光纖定位件81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上,該第二光纖定位件82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上。該第一側邊可以為下邊,該第二側邊可以為上邊。
進一步地,該連接器4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41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外部連接部211,該第一發光元件51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焊腳511連接於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上的該複數個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5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的電連接;該第二發光元件61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焊腳611連接於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上的該複數個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621,以實現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的電連接。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22,此時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該發光排線1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32,此時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另一端抵靠接觸,由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發出的光線得以傳遞至該複數個光纖11中,如第24A圖與第24B圖所示。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外部連接裝置52還包含第一外部連接線522,該第二外部連接裝置62還包含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該連接器40與該第二外部連接部311用以與其他元件連接,使設置有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裝置得以實現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功能,而外部電子元件(未圖示)可以通過該第一發光模組50的該第一外部連接線522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的該第二外部連接線622與該發光排線結構連接,該外部電子元件可以用以傳遞電源控制訊號,使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二發光模組60可以依據該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在本創作中,由於該複數個光纖11為導光材質、該外被13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使用者可以看到在該複數個光纖11中傳遞的光線,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11往該複數個訊號組12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垂直投影處為一透光區,在此透光區上不設置該訊號組12,該透光區允許光纖中的光線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在該第一發光模組50和該第一電路板20之間可以設置第一支撐板91,使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在該第二發光模組60和該第二電路板30之間可以設置第二支撐板92,使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與該複數個光纖11的的高度符合。
在本實施例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7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該第一殼體71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一側,該第二殼體72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20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73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一側,該第四殼體74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30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20還包含第一接合孔213,該第一殼體71還包含第一孔洞711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該第二殼體72還包含第二孔洞721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71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72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一孔洞711以及該第二孔洞721與該第一電路板20上的該第一接合孔213,以將該第一電路板20、該第一殼體71、以及該第二殼體72鎖固。該第二電路板30還包含第二接合孔313,該第三殼體73還包含第三孔洞731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該第四殼體74還包含第四孔洞741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732對應該複數個光纖11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742對應該外被13設置,可以使用鎖固元件(例如螺絲與螺絲帽) 穿過該第三孔洞731以及該第四孔洞741與該第二電路板30上的該第二接合孔313,以將該第二電路板30、該第三殼體73、以及該第四殼體74鎖固。如第25A圖與第25B圖所示,透過該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72、第三殼體73、以及第四殼體74,可以將設置於該發光排線10的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122、該複數個第二端子123、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51、以及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元件61遮蓋保護,避免外部環境對該發光排線結構造成損害。
本創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透過將該複數個訊號組12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下方一段距離,並且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往該複數個訊號組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被允許從該垂直投影處發出,如此使用者可以從該發光排線結構的四面八方觀察到傳遞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光線,最大化地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透過將該外被13與該複數個光纖11設計成一體成形的結構,簡化組裝該發光排線結構的步驟;透過將該外被13設計成具有該複數個收容腔131,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降低使用者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的費用;透過將該外被13設計成具有該複數個收容槽132,讓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光纖來使用,或者在該光纖因使用年限到期而損毀時,可以僅需更換新的光纖即可繼續使用該發光排線結構,該複數個收容槽132還有利於使用者更換光纖,為使用者帶來更換光纖上的方便;透過將該第一發光模組50與該第二發光模組60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11的兩端(即該第一端子122與該第二端子123),使該複數個光纖11可以同時接收到兩端所傳遞的光線,增加光線於該複數個光纖11中的亮度,進而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需要說明的是,本創作中各個元件的組合較佳地形成上述六個實施例,但不應將此解釋為對本創作的限制,即本創作中各個元件還可以有更多組合方式,不限於上述六個實施例。
本創作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0:發光排線結構 11:光纖 111:第一突出光纖 112:第二突出光纖 12:訊號組 1211:訊號線 1212:金屬遮蔽層 122:第一端子 123:第二端子 13:外被 131:收容腔 132:收容槽 20:第一電路板 211:第一外部連接部 212:第一發光元件焊接部 213:第一接合孔 22:第一端子焊接部 30:第二電路板 311:第二外部連接部 312:第二發光元件焊接部 313:第二接合孔 32:第二端子焊接部 40:連接器 41:第一外部連接焊腳 50:第一發光模組 51:第一發光元件 511:第一發光元件焊腳 52:第一外部連接裝置 521:第三發光元件焊接部 522:第一外部連接線 60:第二發光模組 61:第二發光元件 611:第二發光元件焊腳 62:第二外部連接裝置 621:第四發光元件焊接部 622:第二外部連接線 70:包覆殼體 71:第一殼體 72:第二殼體 73:第三殼體 74:第四殼體 711:第一孔洞 712:第一凹陷部 721:第二孔洞 722:第一收容部 731:第三孔洞 732:第二凹陷部 741:第四孔洞 742:第二收容部 81:第一光纖定位件 811:第一對準孔洞 82:第二光纖定位件 821:第二對準孔洞 91:第一支撐板 92:第二支撐板
[第1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1B圖]為第1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2圖]為沿第1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之剖面圖。 [第3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3B圖]為第3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4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4B圖]為第4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第5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5B圖]為第5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6圖]為沿第5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之剖面圖。 [第7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的示意圖。 [第8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8B圖]為第8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9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9B圖]為第9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第10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10B圖]為第10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11圖]為沿第10A圖的A-A’切線的發光排線之剖面圖。 [第12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的示意圖。 [第13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13B圖]為第13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14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14B圖]為第14A圖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第15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15B圖]為第15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16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16B圖]為第16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17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17B圖]為第17A圖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第18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18B圖]為第18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19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的示意圖。 [第20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20B圖]為第20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21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21B圖]為第21A圖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第22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分解圖。 [第22B圖]為第22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分解圖。 [第23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複數個第一突出光纖扣合於第一光纖定位件的示意圖。 [第24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部分組合圖。 [第24B圖]為第24A圖的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部分組合圖。 [第25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發光排線結構的組合圖。 [第25B圖]為第25A圖發光排線結構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組合圖。
11:光纖
12:訊號組
13:外被
1211:訊號線
1212:遮蔽金屬層

Claims (14)

  1. 一種發光排線結構,包含: 發光排線,包含複數個光纖、複數個訊號組、外被、複數個第一端子、以及複數個第二端子,該複數個光纖彼此間隔設置且用以傳遞光線,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於該複數個光纖下方一段距離,每個訊號組包含至少一個用以傳遞訊號的訊號線,該複數個光纖的材料為導光材質,該外被的材料為透光材質且用以包覆該複數個光纖以及該複數個訊號組,每個第一端子設置於每個訊號線的一端,每個第二端子設置於每個訊號線的另一端,每個第一端子以及每個第二端子為每個訊號線的延伸; 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發光排線的一端,與該發光排線上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電連接; 第二電路板,設置於該發光排線的另一端,與該發光排線上的該複數個第二端子電連接; 至少一發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上或該第二電路板上,至少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用以對該複數個光纖的一端發出光線;以及 包覆殼體,用以包覆設置於該發光排線兩端的該複數個第一端子、該複數個第二端子、以及該複數個發光元件, 其中該複數個訊號組設置在該複數個光纖往該複數個訊號組方向的垂直投影之外,該複數個光纖中的光線被允許從該垂直投影處發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每個訊號組還包含包覆該訊號組的金屬遮蔽層,該金屬遮蔽層用以避免鄰近的訊號組在傳遞訊號時彼此相互串擾,該金屬遮蔽層為鋁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外被為一體成形的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外被還包含複數個收容腔,該複數個收容腔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以一對一的方式設置於該複數個收容腔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外被還包含複數個收容槽,該複數個收容槽彼此間隔設置,該複數個光纖以一對一的方式扣合於該複數個收容槽中。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含位於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以及位於與該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該複數個第一端子連接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焊接部,該第二電路板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第二外部連接部,以及位於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該複數個第二端子連接於該複數個第二端子焊接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還包含連接器,該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焊腳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第一外部連接部。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第一電路板還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於該第一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第二電路板還包含位於該第一面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於該第二電路板上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發光模組還包含外部連接裝置,該外部連接裝置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和外部連接線,每個發光元件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腳連接該外部連接裝置的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焊接部,該複數個發光元件依據經由該外部連接線接收到的電源控制訊號來發出光線。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還包含至少一支撐板,該支撐板設置在該發光模組以及設置於該發光模組下的電路板之間,該支撐板用以使該複數個發光元件的高度與該複數個光纖的高度符合。
  12. 如請求項1或10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還包含至少一光纖定位件,該光纖定位件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端子上或該複數個第二端子上,該光纖定位件包含複數個對準孔洞,該發光排線還包含複數個突出光纖,每個突出光纖設置於每個光纖的一端,每個突出光纖為每個光纖的延伸,該複數個突出光纖扣合於該複數個對準孔洞。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包覆殼體包含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第三殼體、以及第四殼體,該第一殼體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一側,該第二殼體設置於該第一電路板的另一側,該第三殼體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一側,該第四殼體設置於該第二電路板的另一側,該第一電路板還包含第一接合孔,該第一殼體還包含第一孔洞與複數個第一凹陷部,該第二殼體還包含第二孔洞與複數個第一收容部,該第一孔洞以及該第二孔洞與該第一接合孔對齊,該複數個第一凹陷部對應該複數個光纖設置,該複數個第一收容部對應該外被設置,該第二電路板還包含第二接合孔,該第三殼體還包含第三孔洞與複數個第二凹陷部,該第四殼體還包含第四孔洞與複數個第二收容部,該第三孔洞以及該第四孔洞與該第二接合孔對齊,該複數個第二凹陷部對應該複數個光纖設置,該複數個第二收容部對應該外被設置,透過鎖固元件將該第一電路板、該第一殼體、以及該第二殼體鎖固,並且將該第二電路板、該第三殼體、以及該第四殼體鎖固。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排線結構,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TW110200612U 2021-01-18 2021-01-18 發光排線結構 TWM61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612U TWM611875U (zh) 2021-01-18 2021-01-18 發光排線結構
US17/180,797 US11675150B2 (en) 2021-01-18 2021-02-21 Light-emitting cable structure
US18/139,978 US20240077689A1 (en) 2021-01-18 2023-04-27 Light-emitting cabl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612U TWM611875U (zh) 2021-01-18 2021-01-18 發光排線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875U true TWM611875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612U TWM611875U (zh) 2021-01-18 2021-01-18 發光排線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5150B2 (zh)
TW (1) TWM61187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0445B1 (ko) * 2003-08-19 2007-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누드 플라스틱 광섬유를 이용한 칼라 광링크
WO2005106899A1 (en) * 2004-04-29 2005-11-10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n optically traceable transmission cable for transmitting data or electricity and a traceable conduit
CN102263335B (zh) * 2010-05-31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2948777U (zh) * 2012-10-23 2013-05-22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扁平光电混合缆
CN203850046U (zh) * 2014-05-20 2014-09-24 昆山柯斯美光电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缆
TWI579611B (zh) * 2015-11-02 2017-04-21 峰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轉換組件
JP6438377B2 (ja) * 2015-11-10 2018-12-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コネクタ
TWI647501B (zh) * 2016-12-13 2019-01-11 峰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光纜之製造方法
JP6423930B1 (ja) * 2017-07-28 2018-11-14 Smk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JP7063107B2 (ja) * 2018-05-18 2022-05-0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及び金属部材
CN209980819U (zh) * 2018-06-01 2020-01-2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扁平数据传输线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29247A1 (en) 2022-07-21
US20240077689A1 (en) 2024-03-07
US11675150B2 (en)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5926B1 (ko) 엘이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258978B2 (ja) Led基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3022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ライトユニット
EP2607783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KR101131070B1 (ko) 발광 장치의 두께를 감소시키는데 기여하고 고범용성을 갖는 배선판
US9103957B2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996998B2 (ja) 照明装置
US20090310339A1 (en)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6650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96015B (zh) 顯示裝置
US9046252B2 (en) LED lamp
KR20120098495A (ko) 변형 완화 부재를 갖는 고체 발광 어셈블리
US20100172124A1 (en) Light source, light-emitting module having the sam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JP2006310123A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M611875U (zh) 發光排線結構
CN110602293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KR20090123449A (ko) 모바일 단말기의 led 플래쉬 모듈
CN214203261U (zh) 发光排线结构
CN113572024A (zh) 光发射器、深度模组和终端
KR101191566B1 (ko) 엘이디 조명기기
JP2000332297A (ja) フルカラーledモジュール
CN210130026U (zh) 发光机壳
JP2018163985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機器
TWM588761U (zh) 發光裝置
KR102258930B1 (ko) 발광 소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