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8247U - 把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把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8247U
TWM608247U TW109203040U TW109203040U TWM608247U TW M608247 U TWM608247 U TW M608247U TW 109203040 U TW109203040 U TW 109203040U TW 109203040 U TW109203040 U TW 109203040U TW M608247 U TWM608247 U TW M6082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actuating
elastic element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3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廖家慶
張桐榮
Original Assignee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3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8247U/zh
Publication of TWM608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824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扣接狀態或形成解扣狀態,藉此組成本創作之把手結構。

Description

把手結構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把手,尤指一種能夠進行扣接或解扣的把手結構。
習知結合在電器產品機箱蓋或其他物體上的把手組裝結構,通常在一把手靠近一端處設有一螺孔,另在一機箱蓋或其他物體上設有一穿孔,再使用一螺絲從穿孔的背面穿出,然後鎖合在把手靠近一端的螺孔,藉此將把手固定在機箱蓋或其他物體上。
然而上述的固定結構,將導致把手無法進行活動並同時進行扣接,不利於市場競爭力。因此,如何創作出一種把手結構,使把手結構活動並同時進行扣接或解扣,有能夠克服上述的問題,其構造又精簡而能降低成本,為本創作所要積極解決的課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創作人研發出一種把手結構,以期達到該把手結構能夠進行扣接或解扣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較佳的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扣接狀態或形成解扣狀態。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較佳的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凸出該座體之狀態,或形成不凸出該座體狀態。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較佳的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操控件。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較佳的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伸展狀態或形成回縮狀態。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把手結構,其較佳的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以及一作動部。該操控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該作動部活動設於該座體且推抵於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伸展狀態或形成回縮狀態。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及一握持部,該操控件活動組合於該握持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操控件。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頂推部具有一抵頂面,該扺頂面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且抵頂該作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頂推部具有一抵頂面,該作動部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扺靠部,該桿體與該扺靠部之間具有一擋止部,該扺頂面抵頂於該扺靠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作動部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擋止部,該扺頂面抵頂於該擋止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扺靠部,該扺靠部為滾動體。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作動部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作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連動部,該連動部連動該作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連動部包括有一拉桿、一連桿及一軸體,該拉桿活動連接該操控件,該軸體活動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拉桿與該連桿,該連桿活動連接該作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作動部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擋止部,該連桿連接該擋止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桿體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桿體。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具有至少一固定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一軸部及一驅動件,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軸部該座體活動組合。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連接該軸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其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連接該操控件,用以使操控件可以因簧力而往復旋動。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與該操控件之間具有一安全結構,使該座體與該操控件形成活動限制,該安全結構活動設於該座體或該操控件,且該安全結構可移除地限位於該操控件或該座體。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安全結構包括有一操動部及一限制部,該座體或該操控件具有一對應限制部,該操動部可帶動該限制部可移除地限位於該對應限制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安全結構更包括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兩端分別抵頂該座體與該操動部。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具有一視窗部,該操動部具有分別對應該視窗部之一第一顏色區及一第二顏色區。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具有一維修口,該維修口連通該座體之內側與外側。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具有一封蓋,該封蓋可開啟地封閉該維修口。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頂推部具有滾動體。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作動部具有滾動體。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座體與該操控件旋動活動組合。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可旋動操控該作動部進行運動。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可旋動頂推該作動部進行運動。
上述之把手結構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以扺頂該作動部。
藉此,本創作之把手結構,可使把手結構能夠進行扣接或解扣的目的。
1:座體
11:固定部
12:握持部
13:對應限制部
14:視窗部
15:維修口
16:封蓋
2:操控件
21:頂推部
22:抵頂面
23:連動部
231:拉桿
232:連桿
233:軸體
24:軸部
25:驅動件
26:對應限制部
3:作動部
31:桿體
32:扺靠部
33:擋止部
4:第一彈性元件
5:第二彈性元件
10a:第一物體
20a:第二物體
1a:活動體
11a:本體
12a:彎折部
13a:第一組合部
14a:第一對應部
15a、15a’:作動部
16a:干涉部
17a:作動桿
17a’:對應活動體
171a’:頭部
172a’:斜面結構
18a:致動槽
181a:斜面結構
19a:操作部
2a:座體
21a:第二組合部
22a:組接部
221a:鎖接結構
222a:扣接結構
223a:擴接結構
224a:鉚接結構
23a:第二對應部
24a:槽部
241a:回縮空間
25a:活動槽
27a:對應限位部
3a、3a’:彈性元件
31a:螺旋彈簧
32a:扭簧
33a:彈片
4a:致動構件
5a:套筒
6a:活動體限位件
7:該安全結構
71:操動部
711:第一顏色區
712:第二顏色區
72:限制部
73:彈性件
[圖1]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5]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6]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10]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12]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13]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4]係本創作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14a]係本創作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示意圖。
[圖15]係本創作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16]係本創作第五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7]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六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18]係圖17活動把手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19]係圖17活動把手較佳實施之前視示意圖。
[圖20]係圖17活動把手較佳實施之旋轉活動示意圖。
[圖21]係圖17活動把手較佳實施致動於致動構件之動作示意圖。
[圖22]係本創作座體的第二組合部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3]係本創作彈性元件為扭簧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4]係本創作彈性元件為彈片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5]係本創作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6]係本創作彈性元件為彈片另一較佳實施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27]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七較佳實施之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28]係圖27活動把手第七較佳實施之前視示意圖。
[圖29]係圖27活動把手第七較佳實施之動作示意圖。
[圖30]係圖27活動把手第七較佳實施移動第二物體之俯視第一動作示意圖。
[圖31]係圖27活動把手第七較佳實施移動第二物體之俯視第二動作示意圖。
[圖32]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33]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34]係圖33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
[圖35]係圖33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動作示意圖。
[圖36]係圖33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7]係圖33活動把手第八較佳實施之作動件與作動部之示意圖。
[圖38]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九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
[圖39]係圖38活動把手第九較佳實施之側視示意圖。
[圖40]係圖38活動把手第九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41]係圖38活動把手第九較佳實施之動作示意圖。
[圖42]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
[圖43]係圖42活動把手第十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44]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一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
[圖45]係圖44活動把手第十一較佳實施之側視示意圖。
[圖46]係圖44活動把手第十一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47]係圖44活動把手第十一較佳實施之動作示意圖。
[圖48]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二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
[圖49]係圖48活動把手第十二較佳實施之側視示意圖。
[圖50]係圖48活動把手第十二較佳實施之立體示意圖。
[圖51]係圖48活動把手第十二較佳實施之動作示意圖。
[圖52]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一。
[圖53]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二。
[圖54]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三。
[圖55]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之剖面示意圖四。
[圖56]係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的作動部之動作示意圖。
[圖57]係活動把手第十三較佳實施的作動部驅動滑軌的開關之動作示意圖。
[圖58]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四較佳實施之外觀示意圖。
[圖59]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四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60]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四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61]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四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三。
[圖62]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四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四。
[圖63]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外觀示意圖。
[圖64]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65]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66]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三。
[圖67]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四。
[圖68]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五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五。
[圖69]係本創作活動把手第十六較佳實施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請參閱圖1至圖5,如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1、一操控件2以及一作動部3。
該操控件2與該座體1活動組合。
該作動部3活動設於該座體1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2,該操控件2可操控該作動部3形成扣接狀態或形成解扣狀態。另外,該作動部3亦可活動設於該座體1且連接該操控件2(或該作動部3可推抵於該操控件2)。
該操控件2可操控該作動部3形成凸出該座體1狀態,或形成不凸出座體1狀態;此外,亦可使該操控件2操控該作動部3形成伸展狀態或形成回縮狀態。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操控件2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21,該頂推部21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以扺頂該作動部3。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座體1具有至少一固定部11及一握持部12,該操控件2活動組合於該握持部12,該操控件2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21,該頂推部21抵頂該作動部3,並該頂推部21具有一抵頂面22,該扺頂面22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且抵頂該作動部3;該作動部3具有一桿體31,該桿體31一端具有一扺靠部32,該桿體31與該扺靠部32之間具有一擋止部33,該扺頂面22抵頂於該扺靠部32。
當組裝時,可將該固定部11結合在一第一物體上(圖未示,例如:電器產品機箱蓋或其他物體),且可施力於該握持部12作為移動該第一物體之使用;當欲扣接一第二物體(圖未示,例如:電器產品機箱框體或其他物體)時,可按壓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
當與該第二物體解扣時,可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不再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4,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一端抵頂該座體1,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另一端抵頂該操控件2。如此,當按壓該操控件2時可同時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4,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而當釋放該操控件2時則使該第一彈 性元件4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不再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進而使該操控件2藉由該第一彈性元件4達到自動回復之功效。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作動部3之桿體31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5,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一端抵頂該座體1,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另一端抵頂該擋止部33(或該作動部3)。如此,當按壓該操控件2時可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4,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而當釋放該操控件2時則使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之頂推部21不再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並同時以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回復力頂推擋止部33,使該頂推部21不再抵頂於該扺靠部32,而讓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進而使該操控件2與該作動部3分別藉由該第一彈性元件4與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配合達到自動回復之功效。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扺靠部32可為滾動體(例如:輪體或球體);另外,該頂推部21或該作動部3亦可具有滾動體(例如:輪體或球體,圖未示)。如此,可使該頂推部21與該扺靠部32相互抵頂做動時,具有順暢移動之功效。
再如圖6及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作動部3具有一桿體31,該桿體31一端具有一擋止部33,該扺頂面22抵頂於該擋止部33。如此,同樣可於扣接該第二物體時,按壓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 之頂推部21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
而當與該第二物體解扣時,可釋放該操控件2,使該頂推部21不再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使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再如圖8至圖10所示,本施例中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操控件2之一端具有一連動部23,該連動部23連動該作動部3,該連動部23包括有一拉桿231、一連桿232及一軸體233,該拉桿231活動連接該操控件2,該軸體233活動設於該座體1且連接該拉桿232與該連桿233,該連桿232活動連接該作動部3,並該作動部3有一桿體31,該桿體31一端具有一擋止部33,該連桿233連接該擋止部33。
如此,可按壓該操控件2,並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4,使該連動部23之拉桿231與連桿232推動該作動部3之擋止部33,使該連動部23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而當釋放該操控件2時則使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操控件2,且由該操控件2帶動該拉桿231與連桿232,並同時使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擋止部33,使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再如圖11至圖13所示,本施例中與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桿體31之扣接方向與不同,以符合實際使用之需求。且同樣可按壓該操控件2,並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4,使該連動部23之拉桿231與連桿232推動該作動部3之擋止部33,使該連動部23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壓 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而當釋放該操控件2時則使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操控件2,且由該操控件2帶動該拉桿231與連桿232,並同時使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擋止部33,使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再如圖14至圖16所示,本施例中與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旋動活動組合,使該操控件2可旋動操控或旋動頂推該作動部3進行運動,而該座體1具有至少一固定部11,該操控件2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21、一軸部24及一驅動件25,該頂推部21之扺頂面22抵頂於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該軸部24該座體1活動組合,該驅動件25設於該軸部24且連動該頂推部21,並使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一端連接該座體1,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另一端連接該操控件2之軸部24,用以使該操控件2可以因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簧力而往復旋動。
如此,可朝一方向旋動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藉由該轉軸24進行轉動,並於連動該軸部24時,使該轉軸24拉伸該第一彈性元件4,且同時以該驅動件25帶動該頂推部21移動,而使該頂推部21以該扺頂面22推動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讓該作動部3之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由該擋止部33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
另外亦可朝另一方向旋動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藉由該轉軸24進行另一方向之轉動,並於連動該軸部24時,使該第二彈性元件81因彈性回復力而呈緊縮狀態,且同時以該驅動件25帶動該頂推部21,而讓該頂推部21移動,以使該扺頂面22不再抵頂於該扺靠部32,並同時以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 回復力頂推擋止部33,而讓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參閱圖17、圖18及圖19所示,本創作包含:一活動體1a,該活動體1a具有一本體11a;及一座體2a,該座體2a與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活動組合用以使該活動體1a能夠活動。
該活動體1a為塑膠或金屬或複合材質其中之一所構成,該活動體1a亦可實施有一彎折部12a,該本體11a可為柱體、塊體、球體、楔形體或其他形體,該彎折部12a可向內彎折、向外彎折或向任一方向彎折;該座體2a為塑膠或金屬或複合材質其中之一所構成,該座體2a與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活動組合用以使該活動體1a能夠活動,該座體2a用以組接在一第一物體10a,致使該活動體1a能夠組接在該第一物體10a,並致使該活動體1a能夠在該第一物體10a上旋轉活動(如圖19及圖20所示)、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藉此組成本創作之活動把手。
再如圖17至圖19所示,上述該活動體1a較佳的具有一與該座體2a活動組合的第一組合部13a,利用該第一組合部13a與該座體2a的活動組合結構,使該活動體1a能夠旋轉活動(如圖17及圖19所示)、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或如圖22所示,該座體2a較佳的具有一與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活動組合的第二組合部21a,利用該第二組合部21a與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的活動組合結構,同樣使該活動體1a能夠旋轉活動、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上述該第一組合部13a或該第二組合部21a具體的可為扣體、螺紋體、柱體、內扣體、外扣體、凸體、凹體或片體其中之一。
再如圖17至圖19所示,上述該座體2a較佳的具有一用以與該第一物體10a構成組接的組接部22a,該組接部22a具體的可與該第一物體10a構成鎖接結構221a(如圖18、圖22或圖24所示)、扣接結構222a(如圖23所示)、擴接結構223a(如圖25所示)、鉚接結構224a(如圖26所示)、焊接結構、黏接結構或磁吸結構等構造。
再如圖23至圖26所示,本創作更包含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較佳的設置在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與該座體2a之間,使該彈性元件3a一端抵頂在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而該彈性元件2的另一端抵頂在該座體2a。具體的,該彈性元件3a可設置在該活動體1a的第一組合部13a,藉此使該彈性元件3a一端抵頂在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而該彈性元件3a的另一端抵頂在該座體2a;該彈性元件3a也可設置在該座體2a的第二組合部21a,藉此使該彈性元件3a一端抵頂在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而該彈性元件2的另一端抵頂在該座體2a。
上述該彈性元件3a可為螺旋彈簧31a(如圖25所示)、扭簧32a(如圖23所示)、彈片33a(如圖24及圖26所示)或彈性柱體其中之一,較佳的該彈性元件3a為驅動該活動體1a旋轉活動的扭簧32(如圖23所示),使該活動體1a能夠旋轉活動。更具體的,該活動體1a的本體11a可實施有一第一對應部14a,該座體2a實施有一第二對應部23a,該第一對應部14a或該第二對應部23a可為凹孔或凸部等構造,藉此使該彈性元件3a的一端干涉在該第一對應部14a,而該彈性元件3a的另一端干涉在該第二對應部23a。另外,如圖24至圖26所示,該彈性元件3a實施為螺旋彈簧31或彈片33時,該彈性元件3a的彈力可用於致使該活動體1a活動時與該座體2a或該彈性元件3a具有一產生阻力的摩擦構造。
另者,如圖17及圖19所示,上述該活動體1a的彎折部12a或其他部位可在旋轉活動、上下或左右活動之後,用以致動(例如按壓)一用於作用其他功能的致動構件4a或其他構件(如圖21所示),該致動構件4a或其他構件更可組設於一第二物體20a(或一第一物體10a),使該致動構件4a具有作用功能。
再如圖27及圖28及圖32至圖34所示,本創作包含:一活動體1a及一座體2a,該活動體1a與該座體2a活動組合或樞接組合,用以使該活動體1a能夠在該座體2a活動(如圖29或圖35所示);其中,該座體2a可實施為一把手或其他的構形,如圖所示可為ㄈ形或一字形或其他任何形狀,且該座體2a一端或二端具有一用以與一第一物體10a構成鎖接、扣接、鉚接、擴接、焊接、黏接或磁吸的組接部22a;而該活動體1a可實施為把手、按鍵、按鈕、桿體、塊體或其他形狀,使該活動體1a可活動組合(如圖28所示)或樞接組合(如圖34所示)在該座體2a內或外活動,用以帶動一第二物體20a(參閱圖29至圖31所示)。
如圖27、圖28及圖34所示,上述該座體2a的選定側(例如圖中內側)可實施有一槽部24a或孔部,藉此使該活動體1a活動地設置或樞接在該槽部24a或孔部,並使該槽部24a或孔部與該活動體1a之間形成有一回縮空間241a,進而使該活動體1a能在該槽部24a或孔部活動。
再者,上述該活動體1a可以實施有一於該座體2a內或該座體2a外活動的作動部15a、15a’,該作動部15a、15a’可為一桿體、柱體、塊體、球體或其他形體,該作動部15a、15a’可組合或一體成型在該活動體1a的任一側(如圖27或圖28所示),使該作動部15a、15a’可以在該座體2a內或該座體2a外活動,因此,當該活動體1a被操作活動時,能使該作動部15a、15a’用於移動一第二物體20(如圖29至圖31所示)。又如圖34至圖37所示,該作動部15a’可結合在一作動桿 17a,並使該作動桿17a樞接在該活動體1a,藉此當該活動體1a被操作活動時,能帶動作動桿17a與作動部15a’。
又如圖27、圖28、圖18、圖20與圖21所示,本創作更可以實施有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可設置在該槽部24a內或該槽部24a外,該彈性元件3a可為上述的螺旋彈簧31a、扭簧、彈片32a(如圖35至圖37所示)或彈性柱體其中之一,使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活動體1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座體11a,藉此通過其彈力推動該活動體1a回復原位或進行其他動作。
再如圖27及圖28所示,上述該活動體1a可以實施有一與該座體2a活動組合的干涉部16a,該干涉部16a可為一桿體、柱體、塊體、球體或其他形體,該干涉部16a可以與該活動體1a組合或一體成型,該干涉部16a亦可延伸出上述該作動部15a’,使該作動部15a’於該座體2a內或該座體2a外活動,使該作動部15a’可以移動一第二物體20(如圖29至31所示);而上述該座體2a可以實施有一活動槽25或活動孔,藉此使該干涉部16a及該作動部15a’在該活動槽25或活動孔所限定的範圍內活動。
在具有上述該干涉部16a的實施例中,本創作同樣可以實施有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可為上述的螺旋彈簧31a、扭簧、彈片或彈性柱體其中之一,使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活動體1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座體11a,藉此通過其彈力推動該活動體1a回復原位或進行其他動作。
再如圖38至圖40所示,為本創作同樣包含一活動體1a及一座體2a,且同樣具有一槽部24a;該活動體1a直線活動地設置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中,該活動體1a一端具有一用以帶動其他構件的致動部18a(或具有一用以對應活動的對應活動體17a’),另一端具有一用以操作該致動部18a的操作部19a,藉 此通過該致動部18a驅動一對應活動體17a’;具體的,該活動體1a一端的致動部18a可以驅動該對應活動體17a’的頭部171a’(或身部173’),該致動部18a及(或)該頭部171a’具有一斜面結構181a、172a’(或弧面結構或曲面結構),通過該致動部18a的斜面結構181a推動該頭部171a’的斜面結構172’;藉此,本實施例可使該對應活動體17a’帶動一作動部15a’移動,該作動部15a’可被該活動體1a或該對應活動體17a’移動一距離,該距離為0.5mm至500mm。另外,該對應活動體17a’可與該作動部15a’一體成型或組合成型。
再如圖38至圖41所示,本創作更可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活動體1a的操作部19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又可另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對應活動體17a’用以推動該活動體1a與該對應活動體17a’可在移動後回復原位。
再如圖42及圖43所示,本創作更包含一套筒5a,套設於彈性元件3a’,以限制彈性元件3a’的活動。
此外,如圖42所示,本創作更包含一活動體限位件6a,固定於座體2a,並穿設於該活動體1a或該對應活動體17a’,以限制該活動體1a或該對應活動體17a’的最大活動距離。
再如圖44至圖46所示,本創作同樣包含一活動體1a及一座體2a,且同樣具有一槽部24a;該活動體1a直線活動地設置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中,且該活動體1a具有一轉折,該活動體1a一端具有一用以帶動其他構件的致動部18a(或具有一用以對應活動的對應活動體17a’),另一端具有一用以操作該致動部18a的操作部19a,藉此通過該致動部18a驅動一對應活動體17a’;具體 的,該活動體1a一端的致動部18a可以驅動該對應活動體17a’的頭部171a’,該致動部18a及(或)該頭部171a’具有一斜面結構181a、172a’,通過該致動部18a的斜面結構181推動該頭部171a’的斜面結構172’;藉此,本實施例可使該對應活動體17a’帶動一作動部15a’移動,該作動部15a’可被該活動體1a或該對應活動體17a’移動一距離,該距離為0.5mm至500mm。
再如圖44至圖47所示,本創作更可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活動體1a的操作部19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又可另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對應活動體17a’用以推動該活動體1a與該對應活動體17a’可在移動後回復原位。
此外,本創作更包含一套筒5a,套設於彈性元件3a’,以限制彈性元件3a’的活動。
再如圖48至圖50所示,本創作同樣包含一活動體1a及一座體2a,且同樣具有一槽部24a;該活動體1a直線活動地設置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中,且該活動體1a具有一轉折,該活動體1a一端具有一用以帶動其他構件的致動部18a(或具有一用以對應活動的對應活動體17a’),另一端具有一用以操作該致動部18a的操作部19a,該致動部18a可為槽、孔、平面、弧面、曲面、凸部或凹部,藉此通過該致動部18a驅動一對應活動體17a’;具體的,該活動體1a一端的致動部18a可以驅動該對應活動體17a’的頭部171a’,該致動部18a及(或)該頭部171a’具有一斜面結構181a、172a’,通過該致動部18a的斜面結構181推動該頭部171a’的斜面結構172’;藉此,本實施例可使該對應活動體17a’帶動一作動部 15a’移動,該作動部15a’可被該活動體1a或該對應活動體17a’移動一距離,該距離為0.5mm至500mm。
再如圖48至圖51所示,本創作更可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活動體1a的操作部19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的槽部24a,又可另實施一彈性元件3a’,該彈性元件3a’一端頂靠在該座體2a,該彈性元件3a’另一端頂靠在該對應活動體17a’用以推動該活動體1a與該對應活動體17a’可在移動後回復原位。再如圖52至圖55所示,本創作之實施例中該作動部15a’可相對於該座體2a伸縮。
此外,如圖56及圖57所示,該作動部15a’可與該對應活動體17a’同軸,當作動部15a’移動時,可驅動一滑軌100的開關101移動。
再如圖58至圖62所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之間具有一安全結構7,該安全結構7活動設於該操控件2,且該安全結構7可移除地限位於該座體1,使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形成活動限制;其中該安全結構7包括有一操動部71及一限制部72,該限制部72設於該操動部71之一端,且該座體1具有一對應限制部13,該操動部71可帶動該限制部72可移除地限位於該對應限制部13;而該安全結構7更包括有一彈性件73,該彈性件73兩端分別抵頂該座體1與該操動部2。
如此,可按壓該操動部71,使該操動部71帶動該限制部72由該該對應限制部13移除,而讓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不再形成活動限制,之後可朝一方向旋動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藉由該轉軸24進行轉動,並於連動該軸部24時,使該轉軸24拉伸該第一彈性元件4,且同時以該驅動件25帶動該頂推部21移動,而使該頂推部21以該扺頂面22推動該作動部3之扺靠部32,讓該作動部3 之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由該擋止部33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
另外,亦可朝另一方向旋動該操控件2,使該操控件2藉由該轉軸24進行另一方向之轉動,並於連動該軸部24時,使該第二彈性元件81因彈性回復力而呈緊縮狀態,且同時以該驅動件25帶動該頂推部21,而讓該頂推部21移動,以使該扺頂面22不再抵頂於該扺靠部32,並同時以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回復力頂推擋止部33,而讓該扺靠部32帶動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再如圖63至圖68所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安全結構7活動設於該座體1之握持部12,且該安全結構7可移除地限位於該操控件2,且該操控件2具有一對應限制部26,該座體1具有一視窗部14,該操動部71具有分別對應該視窗部14之一第一顏色區711及一第二顏色區712,當該安全結構7使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形成活動限制狀態時,該第一顏色區711。
如此,當該安全結構7使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形成活動限制狀態時,該第一顏色區711則對應該視窗部14,以顯示該安全結構7位於鎖定狀態;當使用時可按壓該操動部71,使該操動部71帶動該限制部72由該該對應限制部26移除,而讓該座體1與該操控件2不再形成活動限制,使該第二顏色區712對應該視窗部14,以顯示該安全結構7位於解鎖定狀態;之後可按壓該操控件2,並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4,使該連動部23之拉桿231與連桿232推動該作動部3之擋止部33,使該連動部23帶動該桿體31延伸出該座體1,並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5,藉以由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扣接狀態,而當釋放該操控件2時則使該第一彈性元件4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操控件2,且由該操控件2帶動該拉桿231與 連桿232,並同時使該第二彈性元件5之彈性回復力頂推該擋止部33,使該桿體31回縮入該座體1,藉以使該桿體31與該第二物體形成解扣狀態。
再如圖69所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座體1具有一維修口15,該維修口15連通該座體1之內側與外側,其中該座體1具有一封蓋16,該封蓋16可開啟地封閉該維修口15。如此,可開啟該封蓋16,而透過該維修口15對該座體1中之操控件2或該作動部3進行維修,以使本創作能更符合實際運用之需求。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座體
11:固定部
12:握持部
2:操控件
21:頂推部
22:抵頂面
3:作動部
31:桿體
32:扺靠部
33:擋止部
4:第一彈性元件
5:第二彈性元件

Claims (37)

  1. 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以及一作動部,其活動設於該座體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扣接狀態或形成解扣狀態。
  2. 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以及一作動部,其活動設於該座體且可移動地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凸出該座體之狀態,或形成不凸出該座體狀態。
  3. 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以及一作動部,其活動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操控件。
  4. 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一座體;一操控件,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以及一作動部,其活動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伸展狀態或形成回縮狀態。
  5. 一種把手結構,其包含: 一座體;一操控件,其與該座體活動組合;以及一作動部,其活動設於該座體且推抵於該操控件,該操控件可操控該作動部形成伸展狀態或形成回縮狀態。
  6.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具有至少一固定部及一握持部,該操控件活動組合於該握持部。
  7.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操控件。
  8.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頂推部具有一抵頂面,該扺頂面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且抵頂該作動部。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頂推部具有一抵頂面,該作動部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扺靠部,該桿體與該扺靠部之間具有一擋止部,該扺頂面抵頂於該扺靠部。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作動部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擋止部,該扺頂面抵頂於該擋止部。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扺靠部,該扺靠部為滾動體。
  13.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作動部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作動部。
  14.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具有至少一固定部。
  15.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連動部,該連動部連動該作動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連動部包括有一拉桿、一連桿及一軸體,該拉桿連接該操控件,該軸體設於該座體且連接該拉桿與該連桿,該連桿連接該作動部。
  17.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作動部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擋止部,該操控件之一連桿連接該擋止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桿體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桿體。
  19.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一軸部及一驅動件,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軸部該座體活動組合,該驅動件設於該軸部且連動該頂推部。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頂推部具有一抵頂面,該扺頂面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且抵頂該作動部。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作動部具有一桿體,該桿體一端具有一扺靠部,該桿體與該扺靠部之間具有一擋止部,該扺頂面抵頂於該扺靠部。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連接該軸部。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扺靠部為滾動體。
  2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桿體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一端抵頂該座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另一端抵頂該桿體。
  25.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更包括有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端連接該座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另一端連接該操控件,用以使操控件可以因簧力而往復旋動。
  26.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與該操控件之間具有一安全結構,使該座體與該操控件形成活動限制,該安全結構活動設於該座體或該操控件,且該安全結構可移除地限位於該操控件或該座體。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安全結構包括有一操動部及一限制部,該座體或該操控件具有一對應限制部,該操動部可帶動該限制部可移除地限位於該對應限制部。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安全結構更包括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兩端分別抵頂該座體與該操動部。
  29. 如請求項27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具有一視窗部,該操動部具有分別對應該視窗部之一第一顏色區及一第二顏色區。
  30.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具有一維修口,該維修口連通該座體之內側與外側。
  31.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具有一封蓋,該封蓋可開啟地封閉該維修口。
  32.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頂推部具有滾動體。
  33.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抵頂該作動部,該作動部具有滾動體。
  34.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座體與該操控件旋動活動組合。
  35.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可旋動操控該作動部進行運動。
  36.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可旋動頂推該作動部進行運動。
  37. 如請求項1、2、3、4或5所述之把手結構,其中該操控件之一端具有一頂推部,該頂推部為斜面、弧面或曲面以扺頂該作動部。
TW109203040U 2020-03-17 2020-03-17 把手結構 TWM608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3040U TWM608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把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3040U TWM608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把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8247U true TWM608247U (zh) 2021-03-01

Family

ID=76036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3040U TWM608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把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82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3946A (zh) * 2021-10-08 2022-01-07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断电保护功能的双辊破碎机
TWD218655S (zh) 2021-09-17 2022-05-01 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18655S (zh) 2021-09-17 2022-05-01 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
CN113893946A (zh) * 2021-10-08 2022-01-07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断电保护功能的双辊破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08247U (zh) 把手結構
US11454052B2 (en)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CN104302856B (zh) 用于门把手的安全机构
TWI805510B (zh) 收合鎖定機構
CN107105591B (zh) 活动把手
GB2393477A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track device
US20080011029A1 (en) Lock
JP4558291B2 (ja) ハンドル
WO2004076786A1 (en) Door lock device
CN210502813U (zh) 儿童推车的解锁装置、儿童用品的解锁装置及儿童推车
TWI810821B (zh) 具有離合器的鎖具
TWM605924U (zh) 活動把手
TW202130245A (zh) 活動把手
CN111101786B (zh) 门把手组装件
TWI649773B (zh) 可用來改變升降式按鍵狀態的樞軸機構及高度調整機構
JP4307963B2 (ja) 家具におけるラッチ装置
US20200225691A1 (en) Movable handle
TWI703429B (zh) 卡扣機構
TWI839209B (zh) 收合鎖定機構
CN219180383U (zh) 一种开关锁定机构
CN114376370B (zh) 一种防抖动驱动机构、沙发架体和沙发
TWI726782B (zh) 兩折反向傘之連動裝置改良結構
JP2001207698A (ja) 回動扉の開放機構。
WO2022009868A1 (ja) ラッチ部品及びスウェルラッチ構造
JPH0546615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