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7955U - 氣閥及運載容器 - Google Patents
氣閥及運載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07955U TWM607955U TW109212090U TW109212090U TWM607955U TW M607955 U TWM607955 U TW M607955U TW 109212090 U TW109212090 U TW 109212090U TW 109212090 U TW109212090 U TW 109212090U TW M607955 U TWM607955 U TW M60795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gas
- end surface
- channel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閥,適用於設置在運載容器的壁體上。氣閥包含外殼單元及逆止單元。外殼單元包括殼件及彈性固定圈。殼件具有管狀主體、環凸部及凸抵緣。管狀主體界定氣體通道。環凸部環繞管狀主體外周面且其一側形成固定槽之一側邊。凸抵緣環繞管狀主體外周面並較環凸部往外擴張。彈性固定圈被容置於固定槽內分別與環凸部與壁體形成氣密,且其外周緣凸出於環凸部外周緣而與凸抵緣共同夾置壁體。逆止單元設於氣體通道中,並具有閥體。閥體能在阻斷氣體通道的封閉位置及開啟氣體通道的開放位置間移動。藉由本創作之實施,可使氣閥便於組裝且不易滲漏。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氣閥,特別是指一種用於半導體基板之運載容器的氣閥。
一般用於半導體製程的基板需要被保持在高潔淨度的環境中,所以用以運送或儲存基板的運載容器,除了要能保持基板在搬運時不易破裂之外,也需要避免基板受汙染。
而在現今的半導體產業中,為了保持如晶圓等基板的潔淨,避免其因為吸附到環境中的微粒、水氣或是其他雜質氣體而被污染,因此常會在運載容器設有進氣閥及排氣閥以將潔淨乾燥空氣(Clean Dry Air,CDA)或乾燥氮氣等經過潔淨、乾燥及/或純化處理的氣體填充進這些運載容器,並將原本容器內未經潔淨、乾燥處理的空氣排出。
一般進氣閥及排氣閥安裝於運載容器的盒體或門之一壁體上的穿孔處,以將穿孔封閉並限制氣體只能單向通過。現有的氣閥有多種不同的結構設計,但在將這些不同結構設計的氣閥安裝到運載容器上時,經常還是採用如以螺牙搭配螺孔的螺旋鎖入,或是藉由氣閥外表面與穿孔之內表面間的摩擦力迫緊等習用的結構及方式固定。然而這些舊有的結構與固定方式,有時不僅需要花費較多的組裝時間,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組裝不良而使得氣閥與壁體間
密合不確實,進而導致內部潔淨氣體外洩、環境中的未經潔淨及乾燥處理的氣體滲入運載容器內部污染其中所承裝的基板的問題。因此,如何使氣閥結構較為簡單且容易安裝於運載容器的壁體,且又不致於產生組裝不良而導致的氣體洩漏,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且容易安裝的氣閥。
於是,本新型氣閥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適用於設置在一運載容器的一壁體的一穿孔處,該氣閥包含一外殼單元及一逆止單元。該外殼單元包括一殼件及一彈性固定圈。該殼件具有一管狀主體、一環凸部及一凸抵緣。該管狀主體環繞一中心軸線形成且具有位於沿該中心軸線的方向上之相反兩側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並界定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氣體通道。該第一端面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內部的方向,該第二端面則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外部的方向。該環凸部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該環凸部之一側鄰近於該第一端面,另一側則形成一固定槽之一側邊。該凸抵緣位於該固定槽與該第二端面之間並以該中心軸線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並較該環凸部往外擴張。該彈性固定圈係被容置於該固定槽內並被該環凸部及該壁體共同夾持而分別與該環凸部與該壁體形成氣密,且該彈性固定圈在受到夾持時其外周緣凸出於該環凸部外周緣而與該凸抵緣共同夾置該壁體。該逆止單元設於該氣體通道中,並具有一閥體,該閥體能在一阻斷該氣體通道的封閉位置及一開啟該氣體通道的開放位置間移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固定槽之另一側邊係由環繞設置於該管狀主體之外周面的一定位凸環或多個定位凸塊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定位凸環或該等定位凸塊外緣與該中心軸線之距離大於等於該環凸部之外徑之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殼件還具有一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以遮蔽該氣體通道的蓋體,且該蓋體具有多個氣孔以供氣體流通。該管狀主體鄰近該第一端面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凸塊,該蓋體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凸塊。且該等第二凸塊之位置、形狀與該等第一凸塊互補以共同構成該環凸部、該固定槽及該定位凸環。當該蓋體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上且該彈性固定圈容置於該固定槽中時,該蓋體藉由各該第二凸塊上共同構成該定位凸環的部分被該彈性固定圈所止擋而與該管狀主體相對固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端面與該蓋體之間夾設有一過濾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環繞該管狀主體的外周面鄰近於該第二端面之一端形成有一環凹槽,該外殼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接合件,該彈性接合件具有一套設固定於該環凹槽的固定部及一自該固定部往離開該第二端面方向往外逐漸擴大延伸的裙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殼件還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而凸出於該管狀主體內周面的環擋部,且該環擋部將該氣體通道分隔為一第一通道部及一第二通道部,該第一通道部相鄰該第一端面且該第二通道部相鄰該第二端面。該閥體具有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軸部及分別連接於該軸部兩端的一阻氣部及一可供氣體通過的靠抵部。該逆止單元還具有一設於該阻氣部的彈性密封件及一抵於
該環擋部與該靠抵部之間的彈性件,該阻氣部及該彈性密封件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一者,該靠抵部及該彈性件則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另一者,且該彈性件持續朝向該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該閥體之該靠抵部,使得該閥體在該封閉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抵於該環擋部並與該阻氣部共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不連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阻氣部具有一供該彈性密封件組合固定的組合部,且該阻氣部的外緣與該環擋部的內緣相配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合部係為圍繞形成於該阻氣部周緣的一頸縮段,該彈性密封件係為套設固定於該頸縮段的一O型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軸部的外徑小於該環擋部的內徑,該閥體在該開放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離開該環擋部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經由該軸部與該環擋部間之空隙以及該靠抵部相連通。
本新型之其中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前述氣閥的運載容器。
於是,本新型運載容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盒體以及一封蓋。該盒體界定一容置空間及一進出該容置空間的開口,並具有多個圍繞於該容置空間及該開口周圍的周壁。該封蓋可拆地蓋合於該盒體以封閉該開口,且該封蓋具有一內壁。其中,一該周壁或該內壁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及至少一氣閥。各該氣閥對應設置於一該第一穿孔處,且每一個該氣閥包含一外殼單元及一逆止單元。該外殼單元包括一殼件及一彈性固定圈。該殼件具有一管
狀主體、一環凸部及一凸抵緣。該管狀主體環繞一中心軸線形成且具有位於沿該中心軸線的方向上之相反兩側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並界定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氣體通道。該第一端面係朝向該容置空間的方向,該第二端面則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外部的方向。該環凸部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該環凸部之一側鄰近於該第一端面,該環凸部之另一側則形成一固定槽之一側邊。該凸抵緣位於該固定槽與該第二端面之間並以該中心軸線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較該環凸部往外擴張。該彈性固定圈係被容置於該固定槽內並被該環凸部及一該周壁或該內壁共同夾持而分別與該環凸部以及與該周壁或該內壁形成氣密,且該彈性固定圈在受到夾持時其外周緣凸出於該環凸部外周緣而與該凸抵緣共同夾置該周壁或該內壁。該逆止單元設於該氣體通道中,並具有一閥體,該閥體能在一阻斷該氣體通道的封閉位置及一開啟該氣體通道的開放位置間移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盒體具有四個該周壁,該至少一第一穿孔係設於其中一該周壁,該盒體還具有一相對於設有該至少一第一穿孔之該周壁設置的座體,且該座體設有數量與位置皆與該至少一第一穿孔相對應的至少一第二穿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封蓋還具有一位於該內壁外側並與該內壁相對之外壁,且該外壁設有數量與位置皆與該至少一第一穿孔相對應的至少一第二穿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固定槽之另一側邊係由環繞設置於該管狀主體之外周面的一定位凸環或多個定位凸塊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各該氣閥之該定位凸環或該等定
位凸塊外緣與該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等於對應之該第一穿孔的內徑之半,並大於等於該環凸部之外徑之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殼件還具有一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以遮蔽該氣體通道的蓋體,且該蓋體具有多個氣孔以供氣體流通。該管狀主體鄰近該第一端面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凸塊,該蓋體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凸塊,且該等第二凸塊的位置、形狀與該等第一凸塊互補以共同構成該環凸部、該固定槽及該定位凸環。當該蓋體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上且該彈性固定圈容置於該固定槽中時,該蓋體藉由各該第二凸塊上共同構成該定位凸環的部分被該彈性固定圈所止擋而與該管狀主體組合固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端面與該蓋體之間夾設有一過濾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環繞該管狀主體的外周面鄰近於該第二端面之一端形成有一環凹槽。該外殼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接合件。該彈性接合件具有一套設固定於該環凹槽的固定部及一自該固定部往離開該第二端面方向往外逐漸擴大延伸的裙部,且該裙部之外周緣係相鄰於對應之該第二穿孔內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殼件還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而凸出於該管狀主體內周面的環擋部,且該環擋部將該氣體通道分隔為一第一通道部及一第二通道部,該第一通道部相鄰該第一端面且該第二通道部相鄰該第二端面,該閥體具有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軸部及分別連接於該軸部兩端的一阻氣部及一可供氣體通過的靠抵部,該逆止單元還具有一設於該阻氣部的彈性密封件及一抵於該環擋部與該靠抵部之間的彈性件,該阻氣部及該彈性密封件位於
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一者,該靠抵部及該彈性件則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另一者,且該彈性件持續朝向該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該閥體之該靠抵部,使得該閥體在該封閉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抵於該環擋部並與該阻氣部共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不連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阻氣部具有一供該彈性密封件組合固定的組合部,且該阻氣部的外緣與該環擋部的內緣相配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合部係為圍繞形成於該阻氣部周緣的一頸縮段,該彈性密封件係為套設固定於該頸縮段的一O型環。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軸部的外徑小於該環擋部的內徑,該閥體在該開放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離開該環擋部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經由該軸部與該環擋部間之空隙以及該靠抵部相連通。
本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彈性固定圈套設於該殼件的固定槽並與該凸抵緣相配合夾置該周壁或該內壁,而能使該氣閥的組裝及拆卸工序較為簡單、快速。而且該殼件的結構較為簡單,容易製造及組裝,也能節省製造成本。
100:運載容器
1:盒體
11:容置空間
12:開口
13:底壁
131:第一穿孔
14:頂壁
15:側壁
16:後壁
17:支撐肋
18:支撐懸臂
19:卡槽
2:封蓋
2a:內壁
2b:外壁
21:閂鎖機構
22:鎖孔
3:座體
31:第二穿孔
4:氣閥
5:外殼單元
51:殼件
511:管狀主體
511a:第一端面
511b:第二端面
511c:氣體通道
5111:第一通道部
5112:第二通道部
511d:環凹槽
512:環凸部
512a:固定槽
512b:第一凸塊
512c:第二凸塊
512d:定位凸環
513:凸抵緣
514:蓋體
514a:氣孔
515:環擋部
52:彈性固定圈
53:彈性接合件
531:固定部
532:裙部
6:逆止單元
61:閥體
611:軸部
612:阻氣部
612a:組合部
613:靠抵部
613a:缺槽
62:彈性密封件
63:彈性件
64:過濾片
4(A):進氣用氣閥
4(B):排氣用氣閥
C:中心軸線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運載容器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該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實施例之進氣用氣閥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說明該進氣用氣閥安裝於底壁的不完整的俯視圖;圖5是沿圖4中V-V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進氣用氣閥的閥體位於封閉位置;圖6是類似圖5的視圖,說明該進氣用氣閥的閥體位於開放位置;圖7是該實施例之排氣用氣閥的立體分解圖;圖8是說明該排氣用氣閥安裝於底壁的不完整的俯視圖;圖9是沿圖8中IX-IX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排氣用氣閥的閥體位於封閉位置;圖10是類似圖9的視圖,說明該排氣用氣閥的閥體位於開放位置;及圖11是本新型運載容器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運載容器100之一實施例,包含一盒體1以及一封蓋2。
該盒體1界定一容置空間11及一進出該容置空間11的開口12,並具有圍繞於該容置空間11及該開口12周圍的四個周壁。
在本實施例中,該盒體1的該開口12位於前側,圍繞於該開口12周圍的四個周壁則包括有底壁13、與該底壁13相對的一頂壁14及連接於該底壁13與該頂壁14兩側的兩個側壁15。該盒體1還具有一與該開口12相對的後壁16。底壁13之底側還連接有一座體3。
此外,在該等側壁15設有多個支撐肋17,在鄰近該後壁16處設有多個與位於該等側壁15的支撐肋17左右相對齊的支撐懸臂18,以由在高度位置相對應的兩個支撐肋17及支撐懸臂18共同支撐一基板(未圖示)。
該封蓋2可拆地蓋合於該盒體1以封閉該開口12。當該封蓋2與該盒體1組裝固定時,能使該容置空間11密封。在本實施例中,封蓋2具有一內壁2a及一位於該內壁2a外側並與該內壁2a相對之外壁2b。
另外,該封蓋2的該內壁2a與該外壁2b之間設有兩組閂鎖機構21,且該封蓋2的外壁2b上具有兩個分別對應該等閂鎖機構21的鎖孔22。該盒體1的底壁13和頂壁14設有兩組上下對應的卡槽19,每組卡槽19供一組閂鎖機構21上下卡置。
當使用者或自動化裝卸設備開啟或封閉運載容器100時,可利用鑰匙(未圖示)伸入各鎖孔22內控制對應的閂鎖機構21卡入或退出卡槽19,以使該封蓋2能與該盒體1蓋合固定或是使該封蓋2與該盒體1分離。
在位於盒體1底部的周壁(即底壁13)上設有四個第一穿孔131。每一個第一穿孔131處設置有一個氣閥4。在本實施例中,靠近後壁16處的兩個氣閥4為進氣用氣閥4(A),靠近開口12處的兩個氣閥4則為排氣用氣閥4(B)。
該座體3與該盒體1的該底壁13連接。該座體3可以提供一穩固的基礎以使運載容器100具有足夠的整體結構強度,而不致在搬運的過程中發生變形。另一方面,座體3也可依照使用上的需要而設置或形成有各種與機台或自動化設備配合之連接介面或/及
感應手段。
座體3具有四個第二穿孔31。該等第二穿孔31的位置分別與該等第一穿孔131相對應,以使各對應的氣閥4之外側端外露,讓充氣設備(圖未示)可由外部與這些氣閥4連接,以將CDA或氮氣充入容置空間11中,並將原本在容置空間11中的氣體排出。
參閱圖3至圖6,首先以進氣用氣閥4(A)為例來說明氣閥4之結構、動作機制與組裝固定方法。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進氣用氣閥4(A)包含一外殼單元5及一逆止單元6。
該外殼單元5包括一殼件51及一彈性固定圈52。該殼件51具有一管狀主體511、一環凸部512及一凸抵緣513。該管狀主體511環繞一中心軸線C形成,且具有位於沿該中心軸線C的方向上之相反兩側的一第一端面511a及一第二端面511b,並界定一沿該中心軸線C延伸的氣體通道511c。第一端面511a係朝向容置空間11的方向,第二端面511b則係朝向運載容器100外部的方向。
該環凸部512以該中心軸線C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511外周面,且環凸部512的一側鄰近於該第一端面511a,另一側則形成一固定槽512a之一側邊。
該凸抵緣513位於固定槽512a及第二端面511b之間並以該中心軸線C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511外周面,且較該環凸部512往外擴張。
該彈性固定圈52被容置於該固定槽512a內,並被該環凸部512及底壁13共同夾持而分別與該環凸部512以及與該底壁13形成氣密。且該彈性固定圈52在受到夾持時,其外周緣凸出於該環凸部512外周緣而與該凸抵緣513共同夾置運載容器100之該底壁
13的壁體以使該氣閥4固定於該底壁13。
逆止單元6設於氣體通道511c中,並具有一閥體61。閥體61能在一阻斷氣體通道511c的封閉位置及一開啟氣體通道511c的開放位置間移動。
由於圖3至圖6所例示者為一進氣用氣閥4(A)。因此,如圖5所示,閥體61是向著第二端面511b的一側移動而到達封閉位置。當閥體61到達封閉位置時便可阻斷氣體通道511c,使得氣體無法經由氣體通道511c流通。
而如圖6所示,當閥體61向著第一端面511a的方向移動至開放位置的過程中,氣體通道511c因此開啟而不再被阻斷。位於外部的充氣裝置(圖未示)便可透過該進氣用氣閥4(A)向容置空間11內進行充氣。
當要將各該氣閥4組裝於該底壁13時,只要將該環凸部512自該座體3的外側依序穿過第二穿孔31及第一穿孔131伸入該容置空間11(見圖2),並使該凸抵緣513抵靠於該底壁13的底側,再將該彈性固定圈52從容置空間11中套置於該固定槽512a內,即可藉由該彈性固定圈52與該凸抵緣513的共同夾置該底壁13而將該氣閥4固定於該底壁13。
反之,當要拆卸該氣閥4時,則只要先將該彈性固定圈52從氣閥4上移離,即可將該殼件51反向移出,而將該氣閥4除了該彈性固定圈52之外的部份自該底壁13向外拆離。
藉此,能使組裝或拆卸該氣閥4的工序簡單、快速。而且,該彈性固定圈52除了可用來將氣閥4固定在底壁13的壁體上之外,還能提供該氣閥4與該底壁13之間的氣密性,以避免該容置空
間11內的氣體自該氣閥4與該底壁13之間的間隙洩漏,或是外界未經乾燥及潔淨處理的環境氣體滲入該容置空間11。
另外,環凸部512的外徑必須要小於等於第一穿孔131的內徑才能在安裝時穿過第一穿孔131。但是當殼件51到達裝設位置後,環凸部512鄰近第一穿孔131的一側又是直徑較環凸部512外徑更小的固定槽512a,因此若不在此處設置定位結構或元件,氣閥4就可能會在第一穿孔131內發生偏移。
若是氣閥的位置有所偏移,不僅會造成自動化充氣設備無法對正氣體通道511c並正確進行充氣,還可能造成彈性固定圈52因偏移而無法與第一穿孔131周緣的底壁13密接以形成氣密,使得容置空間11內、外的氣體從此處滲漏,造成容置空間11內的環境及承載物品被污染。
因此,為了讓氣閥4的外殼單元5能被正確且穩固地設置在第一穿孔131中,固定槽512a之另一側邊係由環繞設置於管狀主體511之外周面的一定位凸環512d形成。
一般而言,定位凸環512d的外緣與該中心軸線C之距離,即該定位凸環512d的外徑之半,需小於等於對應之該第一穿孔131之內徑之半。而為了有最好的定位效果,定位凸環512d的外徑最好是能與第一穿孔131之內徑相等,以使定位凸環512d的外緣能緊密地抵接於第一穿孔131的內側壁面,好讓氣閥4無法產生任何偏移。
除了以本實施例中所示的定位凸環512d外,固定槽512a的另一側邊也可以是由多個定位凸塊(圖未示)形成。類似地,藉由將這些定位凸塊呈一環狀排列,並將這些定位凸塊的外緣抵接
於第一穿孔131的內緣,也同樣可以達到固定氣閥4、使其不致在第一穿孔131內發生任何偏移的效果。
更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該殼件51還具有一覆蓋於該第一端面511a以遮蔽該氣體通道511c的蓋體514,且該蓋體514具有多個氣孔514a以供氣體流通。
該管狀主體511鄰近該第一端面511a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凸塊512b,該蓋體514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凸塊512c,且該等第二凸塊512c的位置和形狀都與該等第一凸塊512b互補,以共同構成該環凸部512、該固定槽512a及該定位凸環512d。
組裝時,先將蓋體514覆蓋於管狀主體511的第一端面511a上,然後將該彈性固定圈52組裝容置於該固定槽512a中。如此就可藉由各該第二凸塊512c上共同構成該定位凸環512d的部分被該彈性固定圈52所止擋而使該蓋體514與該管狀主體511組合固定。
藉此,使該蓋體514容易被拆裝。此外,由於該等第二凸塊512c位置和形狀都與該等第一凸塊512b互補,因此可使該蓋體514與該管狀主體511容易對位相組合。
在一較佳的實施態樣中,該第一端面511a與該蓋體514之間還可夾設有一過濾片64。如此一來,即使通入的氣體中仍具有少量的微粒,還是能藉由該過濾片64將其濾除。故能更進一步降低微粒汙染的風險。
而過濾片64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欲進行更換時,作業人員只要先拆下該彈性固定圈52,即可將該蓋體514與該管狀主體
511分離,然後就可很容易地更換過濾片64。更換完畢後再依相反的程序動作即可將該蓋體514與該管狀主體511組合固定。更換工序簡單、快速。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環繞該管狀主體511的外周面鄰近於該第二端面511b之一端還形成有一環凹槽511d。該外殼單元5還包括一彈性接合件53。該彈性接合件53具有一套設固定於該環凹槽511d的固定部531及一自該固定部531往離開該第二端面511b方向往外逐漸擴大延伸的裙部532,且該裙部532之外周緣係相鄰於對應之該第二穿孔31內緣。
該彈性接合件53的裙部532用以與前述充氣設備(未圖示)接合,並藉由彈性接合件53的彈性以確保氣閥4與該前述充氣設備相接處在充氣的過程中能維持氣密,而不會有氣體由該處滲漏、甚至導致外界環境中的微粒因此而隨之混入。
在本實施例中,該殼件51還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C而凸出於該管狀主體511內周面的環擋部515,且該環擋部515將該氣體通道511c分隔為一第一通道部5111及一第二通道部5112。而且該第一通道部5111相鄰該第一端面511a且該第二通道部5112相鄰該第二端面511b。
本實施例中的閥體61則具有一沿該中心軸線C延伸的軸部611,以及分別連接於該軸部611兩端的一阻氣部612和一可供氣體通過的靠抵部613。該軸部611的外徑小於該環擋部515的內徑。該阻氣部612及該靠抵部613概呈圓盤狀,但是該靠抵部613設有多個缺槽613a以供氣體通過。
另外,逆止單元6還具有一設於該阻氣部612的彈性密
封件62及一抵於該環擋部515與該靠抵部613之間的彈性件63。且彈性件63持續朝向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閥體61之靠抵部613,使得閥體61在封閉位置時,彈性密封件62抵於環擋部515並與阻氣部612共同使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不連通。
基本上,阻氣部612及彈性密封件62位於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中之一者,靠抵部613與彈性件63則分別位於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之另一者,且彈性件63持續朝向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靠抵部613,使得閥體61在未受到外力將其朝向開放位置頂推時,恆回復於封閉位置而使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不連通。
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本實施例中之氣閥4可藉由將阻氣部612和彈性密封件62以及靠抵部613和彈性件63設置位置的不同,而設定開啟的方向以供充氣或排氣之用。由於圖3至圖6中所示的是一進氣用氣閥4(A),因此阻氣部612及彈性密封件62位於第一通道部5111,靠抵部613與彈性件63則是位於第二通道部5112。
至於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彈性件63具體為一壓縮彈簧,用以持續朝向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靠抵部613,使得閥體61在未受到外力將其朝向開放位置頂推時,恆回復於封閉位置而使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不連通。
該阻氣部612具有一供該彈性密封件62組合固定的組合部612a,且該阻氣部612的外緣與該環擋部515的內緣相配合以在閥體61位於封閉位置時能相互密合而達到最佳的氣密效果。而在本實施例中,組合部612a為一供彈性密封件62套設的頸縮段,該彈性密封件62則為套設固定於該頸縮段的一個O型環。
當該閥體61在該封閉位置時,彈性件63持續朝向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靠抵部613,亦即向著第二端面511b的方向頂推,連帶使得套設在阻氣部612外圍的頸縮段(即組合部612a)內之該彈性密封件62周緣緊密抵接於該環擋部515而使該第一通道部5111與該第二通道部5112不連通,藉此阻斷該氣體通道511c。
而當要進行充氣時,首先將前述充氣設備(未圖示)與進氣用氣閥4(A)的裙部532緊密相接,或是將前述充氣設備的氣嘴(未圖示)由外部伸入第二通道部5112這一側的氣體通道511c內。
然後,依照結構設計及/或與前述充氣設備連接方式的不同,進氣用氣閥4(A)可藉由從前述氣嘴通入氣體通道511c內的氣體之頂推,或者是藉由前述氣嘴本身的頂推,使得該閥體61朝該蓋體514移動至該開放位置,而使套設在該阻氣部612上的該彈性密封件62離開該環擋部515。
如此一來,該第一通道部5111與該第二通道部5112便可經由靠抵部613上的該等缺槽613a以及軸部611和阻氣部612與管狀主體511內周面間的空隙相連通,於是氣體即可通過該氣體通道511c及該蓋體514的氣孔514a而被充入該容置空間11(見圖2)中。
當前述充氣設備停止對靠氣體頂推而開啟的進氣用氣閥4(A)通氣,或是前述氣嘴被從第二通道部5112這一側的氣體通道511c中抽出時,施加於該閥體61的推力被移除,該閥體61即藉由該彈性件63的回復力回復至該封閉位置。
反之,若氣體自該容置空間11進入靠近第一端面511a一側的該氣體通道511c,也就是第一通道部5111內。則即使該閥
體61原本並非位於該封閉位置,但這時閥體61會同時受到由容置空間11流出的氣體與彈性件63兩者同時頂推而回到該封閉位置,使得該外流的氣體被阻擋,不會從該氣體通道511c中向外流出。
換言之,當該閥體61未受外力將其向著開放位置頂推的狀態下,氣體無法進出該氣體通道511c。故該進氣用氣閥4(A)為一僅能容許氣體往進入該容置空間11方向單向流通的單向閥。
參閱圖7至圖10,說明排氣用氣閥4(B)。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排氣用氣閥4(B)的結構與前述進氣用氣閥4(A)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排氣用氣閥4(B)之阻氣部612及彈性密封件62是位於第二通道部5112,靠抵部613與彈性件63則是位於第一通道部5111。
也就是說,該排氣用氣閥4(B)中的閥體61的安裝方向與該進氣用氣閥4(A)中的閥體61為上下顛倒設置,使得該彈性密封件62與該彈性件63在該環擋部515兩側的位置互換--該彈性密封件62位於該環擋部515下方,該彈性件63抵靠於該環擋部515上側。
如圖9所示,該排氣用氣閥4(B)的閥體61在封閉位置時,該靠抵部613靠近該蓋體514。同樣地,該彈性密封件62抵於該環擋部515並與該阻氣部612共同使該第一通道部5111與該第二通道部5112不連通,藉此阻斷該氣體通道511c。
請參見圖10,當該排氣用氣閥4(B)與一排氣設備(未圖示)連接時--通常是和前述充氣設備(未圖示)與進氣用氣閥4(A)連接的同時。容置空間11(見圖2)內的氣體壓力因為充入的氣體而升高,使得容置空間11內部相對於外界形成正壓差。
當該排氣用氣閥4(B)內外的壓差達到足以克服彈性件63對該閥體61施加的頂推力時,閥體61被容置空間11內部的氣體推動而往該第二端面511b的方向移動至開放位置,同時帶動該阻氣部612及該彈性密封件62離開該環擋部515。
這時,該第一通道部5111與該第二通道部5112同樣可經由靠抵部613上的該等缺槽613a以及軸部611和阻氣部612與管狀主體511內周面間的空隙相連通,氣體就可自該容置空間11經由該蓋體514的氣孔514a進入該氣體通道511c,再通過該氣體通道511c而被排出。
同樣地,當該閥體61往靠近該第二端面511b方向移動至開放位置時,該彈性件63被壓縮並蓄積回復力。而當閥體61兩端的壓差不再足以克服彈性件63對閥體61施加的頂推力時,閥體61即藉由彈性件63的回復力回復至封閉位置,使第一通道部5111與第二通道部5112不再連通而阻斷氣體通道511c。
換言之,當該閥體61在未受到足夠的外力將其往開放位置頂推的狀態下,氣體無法進出該氣體通道511c。因此該排氣用氣閥4(B)為一僅能容許氣體往排出該容置空間11方向單向流通的單向閥。
另外需說明的是--由於在本實施例中所示範的進氣用氣閥4(A)與排氣用氣閥4(B)之差異僅在於兩者中的逆止單元6設置在氣體通道511c中的方向不同。因此,為了避免組裝時發生混淆,該排氣用氣閥4(B)的殼件51的外徑小於該進氣用氣閥4(A)的殼件51的外徑,以使兩者可由外觀大小不同來區別。
請參閱圖11,圖11所示者為本新型運載容器100之另
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之運載容器100同樣包含一盒體1以及一封蓋2,而其與前述圖1與圖2所示之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僅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的開口12是位於盒體1底側,封蓋2則是由運載容器100底側向上與盒體1結合。
另一個不同之處是本實施例中之第一穿孔(圖未示)是設於封蓋2之內壁(圖未示)上,第二穿孔31則對應設於封蓋2之外壁2b上,因此各氣閥4,不論是進氣或排氣用,也都是對應設在封蓋2上分別與各第二穿孔31對應之各第一穿孔(圖未示)處。至於各氣閥4之結構、動作機制乃至於組合固定方式,皆與前一實施例中所述者相同。故此處就不再重複贅述。
綜上所述,藉由該彈性固定圈52套設於該殼件51的固定槽512a並與該凸抵緣513相配合夾置該周壁或該內壁2a之壁體,而能使該氣閥4的組裝及拆卸工序較為簡單、快速。而且該殼件51的結構較為簡單,容易製造及組裝,也能節省製造成本。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3:底壁
131:第一穿孔
3:座體
31:第二穿孔
4(A):進氣用氣閥
5:外殼單元
51:殼件
511:管狀主體
511a:第一端面
511b:第二端面
511c:氣體通道
5111:第一通道部
5112:第二通道部
511d:環凹槽
512:環凸部
512a:固定槽
512b:第一凸塊
512c:第二凸塊
512d:定位凸環
513:凸抵緣
514:蓋體
514a:氣孔
515:環擋部
52:彈性固定圈
53:彈性接合件
531:固定部
532:裙部
6:逆止單元
61:閥體
611:軸部
612:阻氣部
612a:組合部
613:靠抵部
62:彈性密封件
63:彈性件
64:過濾片
C:中心軸線
Claims (22)
- 一種氣閥,適用於設置在一運載容器的一壁體的一穿孔處,該氣閥包含:一外殼單元,包括一殼件,具有一管狀主體、一環凸部及一凸抵緣,該管狀主體環繞一中心軸線形成且具有位於沿該中心軸線的方向上之相反兩側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並界定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氣體通道,該第一端面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內部的方向,該第二端面則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外部的方向,該環凸部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該環凸部之一側鄰近於該第一端面,另一側則形成一固定槽之一側邊,該凸抵緣位於該固定槽與該第二端面之間並以該中心軸線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較該環凸部往外擴張,及一彈性固定圈,其係被容置於該固定槽內並被該環凸部及該壁體共同夾持而分別與該環凸部與該壁體形成氣密,且該彈性固定圈在受到夾持時其外周緣凸出於該環凸部外周緣而與該凸抵緣共同夾置該壁體;及一逆止單元,設於該氣體通道中,並具有一閥體,該閥體能在一阻斷該氣體通道的封閉位置及一開啟該氣體通道的開放位置間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氣閥,其中,該固定槽之另一側邊係由 環繞設置於該管狀主體之外周面的一定位凸環或多個定位凸塊形成。
- 如請求項2所述氣閥,其中,該定位凸環或該等定位凸塊外緣與該中心軸線之距離大於等於該環凸部之外徑之半。
- 如請求項2或3所述氣閥,其中,該殼件還具有一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以遮蔽該氣體通道的蓋體,且該蓋體具有多個氣孔以供氣體流通,該管狀主體鄰近該第一端面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凸塊,該蓋體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凸塊,且該等第二凸塊之位置、形狀與該等第一凸塊互補以共同構成該環凸部、該固定槽及該定位凸環,當該蓋體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上且該彈性固定圈容置於該固定槽中時,該蓋體藉由各該第二凸塊上共同構成該定位凸環的部分被該彈性固定圈所止擋而與該管狀主體相對固定。
- 如請求項4所述氣閥,其中,該第一端面與該蓋體之間夾設有一過濾片。
- 如請求項1所述氣閥,其中,環繞該管狀主體的外周面鄰近於該第二端面之一端形成有一環凹槽,該外殼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接合件,該彈性接合件具有一套設固定於該環凹槽的固定部及一自該固定部往離開該第二端面方向往外逐漸擴大延伸的裙部。
- 如請求項1所述氣閥,其中,該殼件還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而凸出於該管狀主體內周面的環擋部,且該環擋 部將該氣體通道分隔為一第一通道部及一第二通道部,該第一通道部相鄰該第一端面且該第二通道部相鄰該第二端面,該閥體具有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軸部及分別連接於該軸部兩端的一阻氣部及一可供氣體通過的靠抵部,該逆止單元還具有一設於該阻氣部的彈性密封件及一抵於該環擋部與該靠抵部之間的彈性件,該阻氣部及該彈性密封件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一者,該靠抵部及該彈性件則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另一者,且該彈性件持續朝向該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該閥體之該靠抵部,使得該閥體在該封閉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抵於該環擋部並與該阻氣部共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不連通。
- 如請求項7所述氣閥,其中,該阻氣部具有一供該彈性密封件組合固定的組合部,且該阻氣部的外緣與該環擋部的內緣相配合。
- 如請求項8所述氣閥,其中,該組合部係為圍繞形成於該阻氣部周緣的一頸縮段,該彈性密封件係為套設固定於該頸縮段的一O型環。
- 如請求項7所述氣閥,其中,該軸部的外徑小於該環擋部的內徑,該閥體在該開放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離開該環擋部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經由該軸部與該環擋部間之空隙以及該靠抵部相連通。
- 一種運載容器,包含:一盒體,界定一容置空間及一進出該容置空間的開 口,並具有多個圍繞於該容置空間及該開口周圍的周壁;以及一封蓋,可拆地蓋合於該盒體以封閉該開口,且該封蓋具有一內壁;其中,一該周壁或該內壁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及至少一氣閥,各該氣閥對應設置於一該第一穿孔處,且每一個該氣閥包含一外殼單元,包括一殼件,具有一管狀主體、一環凸部及一凸抵緣,該管狀主體環繞一中心軸線形成且具有位於沿該中心軸線的方向上之相反兩側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並界定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氣體通道,該第一端面係朝向該容置空間的方向,該第二端面則係朝向該運載容器外部的方向,該環凸部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該環凸部之一側鄰近於該第一端面,該環凸部之另一側則形成一固定槽之一側邊,該凸抵緣位於該固定槽與該第二端面之間並以該中心軸線為軸心環繞該管狀主體外周面且較該環凸部往外擴張,及一彈性固定圈,其係被容置於該固定槽內並被該環凸部及一該周壁或該內壁共同夾持而分別與該環凸部以及與該周壁或該內壁形成氣密,且該彈性固定圈在受到夾持時其外周緣凸 出於該環凸部外周緣而與該凸抵緣共同夾置該周壁或該內壁;及一逆止單元,設於該氣體通道中,並具有一閥體,該閥體能在一阻斷該氣體通道的封閉位置及一開啟該氣體通道的開放位置間移動。
- 如請求項11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盒體具有四個該周壁,該至少一第一穿孔係設於其中一該周壁,該盒體還具有一相對於設有該至少一第一穿孔之該周壁設置的座體,且該座體設有數量與位置皆與該至少一第一穿孔相對應的至少一第二穿孔。
- 如請求項11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封蓋還具有一位於該內壁外側並與該內壁相對之外壁,且該外壁設有數量與位置皆與該至少一第一穿孔相對應的至少一第二穿孔。
- 如請求項11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固定槽之另一側邊係由環繞設置於該管狀主體之外周面的一定位凸環或多個定位凸塊形成。
- 如請求項14所述運載容器,其中,各該氣閥之該定位凸環或該等定位凸塊外緣與該中心軸線之距離小於等於對應之該第一穿孔的內徑之半,並大於等於該環凸部之外徑之半。
-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殼件還具有一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以遮蔽該氣體通道的蓋體,且該蓋體具有多個氣孔以供氣體流通,該管狀主體鄰近該第一端 面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一凸塊,該蓋體的周緣連接有多個彼此相間隔的第二凸塊,且該等第二凸塊的位置、形狀與該等第一凸塊互補以共同構成該環凸部、該固定槽及該定位凸環,當該蓋體覆蓋於該第一端面上且該彈性固定圈容置於該固定槽中時,該蓋體藉由各該第二凸塊上共同構成該定位凸環的部分被該彈性固定圈所止擋而與該管狀主體組合固定。
- 如請求項16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第一端面與該蓋體之間夾設有一過濾片。
- 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運載容器,其中,環繞該管狀主體的外周面鄰近於該第二端面之一端形成有一環凹槽,該外殼單元還包括一彈性接合件,該彈性接合件具有一套設固定於該環凹槽的固定部及一自該固定部往離開該第二端面方向往外逐漸擴大延伸的裙部,且該裙部之外周緣係相鄰於對應之該第二穿孔內緣。
- 如請求項11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殼件還具有一環繞該中心軸線而凸出於該管狀主體內周面的環擋部,且該環擋部將該氣體通道分隔為一第一通道部及一第二通道部,該第一通道部相鄰該第一端面且該第二通道部相鄰該第二端面,該閥體具有一沿該中心軸線延伸的軸部及分別連接於該軸部兩端的一阻氣部及一可供氣體通過的靠抵部,該逆止單元還具有一設於該阻氣部的彈性密封件及一抵於該環擋部與該靠抵部之間的彈性件,該阻氣部及該彈性密封件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 道部中之一者,該靠抵部及該彈性件則位於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中之另一者,且該彈性件持續朝向該封閉位置之方向頂推該閥體之該靠抵部,使得該閥體在該封閉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抵於該環擋部並與該阻氣部共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不連通。
- 如請求項19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阻氣部具有一供該彈性密封件組合固定的組合部,且該阻氣部的外緣與該環擋部的內緣相配合。
- 如請求項20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組合部係為圍繞形成於該阻氣部周緣的一頸縮段,該彈性密封件係為套設固定於該頸縮段的一O型環。
- 如請求項19所述運載容器,其中,該軸部的外徑小於該環擋部的內徑,該閥體在該開放位置時,該彈性密封件離開該環擋部而使該第一通道部與該第二通道部經由該軸部與該環擋部間之空隙以及該靠抵部相連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2090U TWM60795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氣閥及運載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2090U TWM60795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氣閥及運載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7955U true TWM607955U (zh) | 2021-02-21 |
Family
ID=7578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12090U TWM60795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氣閥及運載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07955U (zh) |
-
2020
- 2020-09-15 TW TW109212090U patent/TWM607955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92020B (zh) | 快拆型氣閥模組、配置有快拆型氣閥模組之光罩傳送盒、配置快速氣閥模組於光罩傳送盒之方法 | |
JP7108004B2 (ja) | 基板収納容器の弁アセンブリ | |
TWI289534B (en) |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 |
JP5213440B2 (ja) | 基板容器及び基板容器用の作動サブアッセンブリ | |
JP4898740B2 (ja) | バルブ機構及び基板収納容器 | |
JP4204302B2 (ja) | 収納容器 | |
KR970008325B1 (ko) | 차폐 구조체 | |
JP4895222B2 (ja) | 基板収納容器 | |
JP4558594B2 (ja) | シャッター付きブレスフィルター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使用するシャッター押上げロッド並びにシャッター押上げロッド付きノズル | |
JP4201583B2 (ja) | 基板収納容器 | |
JP2007005599A5 (zh) | ||
TWM607955U (zh) | 氣閥及運載容器 | |
CN213278038U (zh) | 气阀及运载容器 | |
TWI753040B (zh) | 用於控制針對半導體基板之輸送及大氣儲存的傳輸外殼之緊密性的裝置及方法 | |
TWM532450U (zh) | 晶圓運送裝置 | |
JP2006035180A (ja) | 半導体ウェハ収納容器用ブレスフィルタ | |
TW202222668A (zh) | 基板收納容器 | |
JP2024117856A (ja) | 高気密性バルブ | |
JP2022088279A (ja) | 基板収納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