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7232U -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 Google Patents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7232U
TWM607232U TW109213548U TW109213548U TWM607232U TW M607232 U TWM607232 U TW M607232U TW 109213548 U TW109213548 U TW 109213548U TW 109213548 U TW109213548 U TW 109213548U TW M607232 U TWM607232 U TW M6072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rtion
shielding
clamping
board
shiel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3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勝彬
賴柏吟
曾源毅
賴哲宏
王千宜
張權德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3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7232U/zh
Publication of TWM607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723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揭示一種檢測定位器包括一載板、二夾合部與二遮蔽組件。載板具有一貫穿口。此些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貫穿口上。二遮蔽組件分別可樞轉地連接載板及此些夾合部。如此,當此二夾合部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一待測裝置時,藉由夾合部分別連動對應之遮蔽組件相應轉動,此二遮蔽組件與此二夾合部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匹配待測裝置之尺寸且重疊貫穿口的收音口。本案更揭示一個具有此檢測定位器之噪音檢測裝置。

Description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檢測定位器,特別有關一種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傳統進行噪音測試時,係將一待測裝置放置於一測試台上,並朝向測試台之一收音開孔配置,使得待測裝置能夠透過收音開孔將噪音傳導至一收音器,以進行後續的噪音檢測程序。
然而,若上述收音開孔之尺寸不匹配待測裝置時,收音器將無法準確地接收待測裝置的全部噪音,導致無法取得精準的檢測成果,並且不同尺寸之待測裝置也需要更換具有特定之收音開孔的治具板,不僅浪費操作時間,也浪費材料成本。
本創作提供一種檢測定位器。此檢測定位器包括一載板、一第一夾合部、一第二夾合部、一第一遮蔽組件與一第二遮蔽組件。載板具有一貫穿口。第一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載板上。第二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載板上,相對第一夾合部配置。貫穿口介於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之間。第一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載板及第一夾合部。第二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載板及第二夾合部,且相對第一遮蔽組件配置。如此,當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一待測裝置時,藉由第一夾合部連動第一遮蔽組件相應轉動,以及第二夾合部連動第二遮蔽組件相應轉動,第一遮蔽組件、第二遮蔽組件、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匹配上述待測裝置之尺寸且重疊貫穿口的收音口。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噪音檢測裝置。此噪音檢測裝置包括一音箱、一檢測定位器與一收音器。音箱設有一容置槽。檢測定位器包括一載板、一第一夾合部、一第二夾合部、一第一遮蔽組件與一第二遮蔽組件。載板覆蓋音箱之所述面,且具有一接通容置槽之貫穿口。第一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載板上。第二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載板上,相對第一夾合部配置,貫穿口介於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之間。第一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載板及第一夾合部。第二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載板及第二夾合部,且相對第一遮蔽組件配置。如此,當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一待測裝置時,藉由第一夾合部連動第一遮蔽組件相應轉動,以及第二夾合部連動第二遮蔽組件相應轉動,第一遮蔽組件、第二遮蔽組件、第一夾合部與第二夾合部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匹配所述待測裝置之尺寸且重疊貫穿口的收音口,且收音器用以接收待測裝置從收音口所傳來之噪音。
如此,透過以上所述架構,本創作能夠透過夾合待測裝置之過程中,同步調整匹配待測裝置之尺寸的收音口,不僅不須準備多個不同收音口尺寸之治具板,又能夠快速且準確地檢測待測裝置的全部噪音,進而解決浪費操作時間及浪費材料成本的問題及缺陷。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噪音檢測裝置10包括一音箱100、一檢測定位器200與一收音器700。音箱100具有一頂面110並設有一容置槽120,容置槽120與頂面110連通,收音器700位於容置槽120內,用以接收待測裝置(圖中未示)傳來之噪音。檢測定位器200包括一載板210、一第一夾合部300、一第二夾合部400、一第一遮蔽組件500與一第二遮蔽組件600。載板210位於音箱100之頂面110,且覆蓋音箱100之容置槽120。載板210具有一接通容置槽120之貫穿口250。第一夾合部300可滑移地位於載板210上。第二夾合部400可滑移地位於載板210上,且相對第一夾合部300配置。第一遮蔽組件500可樞轉地連接載板210及第一夾合部300。第二遮蔽組件600可樞轉地連接載板210及第二夾合部400,且相對第一遮蔽組件500配置。
第4A圖與第4B圖分別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10的檢測定位器200於夾持第一待測裝置800的正視圖與後視圖。如第1圖所示,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滑移而彼此遠離時,貫穿口250外露於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之間,反之,如第4A圖所示,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分別滑移而彼此接近時,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能夠共同夾持一位於貫穿口250上方之第一待測裝置800。
如此,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此第一待測裝置800時,藉由第一夾合部300連動第一遮蔽組件500相應轉動,以及第二夾合部400連動第二遮蔽組件600相應轉動,第一遮蔽組件500、第二遮蔽組件600、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能夠共同定義出重疊貫穿口250的一第一收音口A1。
在本實施例中,舉例來說,第一待測裝置800為一風扇。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待測裝置也可能為馬達等可發出噪音的裝置。
更具體地,如第2圖與第4A圖所示,載板210包括一板體220、一第一軌道230及一第二軌道240。板體220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面221與一第二面222。板體220覆蓋或取代上述音箱100之頂面110(第1圖),使得板體220之第二面222面向容置槽120。第一軌道230與第二軌道240皆線性地位於板體220之第一面221,彼此同軸地對齊,並且貫穿口250位於第一軌道230與第二軌道240之間。貫穿口250貫通板體220,意即,貫穿口250連接板體220之第一面221與第二面222,以接通載板210下方之容置槽120。
如第2圖與第4A圖所示,第一夾合部300包括一第一本體310、一第一滑軌330與一第一夾塊340。第一滑軌330位於第一本體310之底面312,且可滑移地連接第一軌道230。第一夾塊340位於第一本體310之頂面311。第二夾合部400包括一第二本體410、一第二滑軌430與一第二夾塊440。第二滑軌430位於第二本體410之底面412,且可滑移地連接第二軌道240。第二夾塊440固定於第二本體410之頂面411。
第一夾塊340與第二夾塊440用以抵壓第一待測裝置800之二相對側(第4A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夾塊340與第二夾塊440為橡膠、矽膠或泡棉等緩衝材料,然本創作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夾塊340與第二夾塊440也可能不是緩衝材料,而是在第一夾塊340與第二夾塊440彼此面對之一側上施加橡膠、矽膠或泡棉等緩衝材料。
更具體地,如第2圖與第4A圖所示,第一夾合部300包括一第一滑塊350、一第一桿體360及一第一彈性體370。第一滑塊350可滑移地位於第一本體310之頂面311,第一桿體360分別連接第一滑塊350與第一夾塊340,且平行第一滑軌330。第一彈性體370固定地套接於第一桿體360上,且連接第一滑塊350,用以在第一夾合部300壓迫第一待測裝置800時,提供緩衝彈力。第二夾合部400包括一第二滑塊450、一第二桿體460及一第二彈性體470。第二滑塊450可滑移地位於第二本體410之頂面311。第二桿體460分別連接第二滑塊450與第二夾塊440,且平行第二滑軌430。第二彈性體470固定地套接於第二桿體460上,且連接第二滑塊450,用以在第二夾合部400壓迫第一待測裝置800時,提供緩衝彈力。
第一本體310更包含第一引導溝320。第一引導溝320貫穿第一本體310之底面312與頂面311,且與第一軌道230相互平行。第二本體410更包含第二引導溝420。第二引導溝420貫穿第二本體410之頂面411與底面412,且與第二軌道240相互平行。故,在第一待測裝置800受夾持於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之間後,使用者能夠透過一穿過第一引導溝320之第一固定栓321而將第一滑塊350鎖固於板體220上,同理,透過一穿過第二引導溝420之第二固定栓421而將第二滑塊450鎖固於板體220上。如此,第一待測裝置800便能夠更穩定地固持於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之間。
如第2圖與第4B圖所示,第一遮蔽組件500包括多數個(例如二個)第一遮蔽片510及多數個(例如二個)第一連桿520。這些第一遮蔽片510配置於板體220之第二面222的同一側。每個第一遮蔽片510遠離第二遮蔽組件600之一端透過第一樞軸P1樞接至板體220之第二面222。每個第一連桿520之一端樞接其中一第一遮蔽片510,另端經過貫穿口250樞接至第一夾合部300上。第二遮蔽組件600包括多數個(例如二個)第二遮蔽片610及多數個(例如二個)第二連桿620。此些第二遮蔽片610配置於板體220之第二面222的同一側。每個第二遮蔽片610遠離第一遮蔽組件500之一端透過第二樞軸P2樞接至板體220之第二面222。貫穿口250介於這些第一遮蔽片510與第二遮蔽片610之間。每個第二連桿620之一端樞接其中一第二遮蔽片610,另端經過貫穿口250樞接至第二夾合部400上。
如此,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分別滑移而彼此接近時,第一夾合部300透過第一連桿520分別轉動第一遮蔽片510彼此接近,從而讓第一遮蔽片510部分地覆蓋貫穿口250,第二夾合部400透過這些第二連桿620分別轉動第二遮蔽片610彼此接近,從而讓第二遮蔽片610部分地覆蓋貫穿口250。
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舉例來說,第一待測裝置800為圓形輪廓之大風扇,且大風扇之直徑為88毫米(mm)。故,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皆同步前進第一距離並共同夾持此第一待測裝置800時,因為第一遮蔽組件500之此些第一遮蔽片510及第二遮蔽組件600之此些第二遮蔽片610能夠依據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彼此接近之幅度於貫穿口250上作相應程度的覆蓋,使得第一遮蔽組件500、第二遮蔽組件600、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匹配上述第一待測裝置800之尺寸的第一收音口A1。
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待測裝置800之直徑也能為40~120毫米之間。
第5A圖與第5B圖分別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10的檢測定位器200於夾持第二待測裝置900的正視圖與後視圖。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除了第一待測裝置800的尺寸之外,檢測定位器200亦可以夾持不同尺寸的待測裝置,並相應地縮放出對應尺寸之收音口。舉例來說,第二待測裝置900為方形輪廓之小風扇,且小風扇之尺寸為40x40毫米(mm)。故,當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同步前進大於第一距離之第二距離並共同夾持此第二待測裝置900時,因為第一遮蔽組件500之此些第一遮蔽片510及第二遮蔽組件600之此些第二遮蔽片610能夠依據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彼此接近之幅度於貫穿口250上作相應程度的覆蓋,使得第一遮蔽組件500、第二遮蔽組件600、第一夾合部300與第二夾合部400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小於第一收音口A1之第二收音口A2。第二收音口A2匹配上述第二待測裝置900之尺寸。然而,本創作不限於第二待測裝置900之尺寸。
如此,透過以上各實施例之所述架構,本創作能夠透過夾合待測裝置之過程中,同步調整匹配待測裝置之尺寸的收音口,不僅不須準備多個不同收音口尺寸之治具板,又能夠快速且準確地檢測待測裝置的全部噪音,進而解決浪費操作時間及浪費材料成本的問題及缺陷。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創作中。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噪音檢測裝置 100:音箱 110:頂面 120:容置槽 200:檢測定位器 210:載板 220:板體 221:第一面 222:第二面 230:第一軌道 240:第二軌道 250:貫穿口 300:第一夾合部 310:第一本體 311:頂面 312:底面 320:第一引導溝 321:第一固定栓 330:第一滑軌 340:第一夾塊 350:第一滑塊 360:第一桿體 370:第一彈性體 400:第二夾合部 410:第二本體 411:頂面 412:底面 420:第二引導溝 421:第二固定栓 430:第二滑軌 440:第二夾塊 450:第二滑塊 460:第二桿體 470:第二彈性體 500:第一遮蔽組件 510:第一遮蔽片 520:第一連桿 600:第二遮蔽組件 610:第二遮蔽片 620:第二連桿 700:收音器 800:第一待測裝置 900:第二待測裝置 A1:第一收音口 A2:第二收音口 P1:第一樞軸 P2:第二樞軸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噪音檢測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的檢測定位器的分解圖; 第3圖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的檢測定位器的後視圖; 第4A圖與第4B圖分別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的檢測定位器於夾持一第一待測裝置的正視圖與後視圖;以及 第5A圖與第5B圖分別為第1圖之噪音檢測裝置的檢測定位器於夾持一第二待測裝置的正視圖與後視圖。
10:噪音檢測裝置
100:音箱
110:頂面
200:檢測定位器
250:貫穿口
300:第一夾合部
400:第二夾合部
500:第一遮蔽組件
600:第二遮蔽組件
700:收音器

Claims (16)

  1. 一種檢測定位器,包括: 一載板,具有一貫穿口; 一第一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該載板上; 一第二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該載板上,相對該第一夾合部配置,且該貫穿口介於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之間; 一第一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該載板及該第一夾合部;以及 一第二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該載板及該第二夾合部,且相對該第一遮蔽組件配置, 其中當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一待測裝置時,藉由該第一夾合部連動該第一遮蔽組件相應轉動,以及該第二夾合部連動該第二遮蔽組件相應轉動,該第一遮蔽組件、該第二遮蔽組件、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共同定義出一匹配該待測裝置之尺寸且重疊該貫穿口的一收音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載板包括一板體及一第一軌道,該第一軌道線性地位於該板體之一第一面;以及 該第一夾合部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滑軌與一第一夾塊,該第一滑軌位於該第一本體之一底面,且可滑移地連接該第一軌道,該第一夾塊位於該第一本體之一頂面,用以觸壓該待測裝置之一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第一夾合部包括一第一滑塊、一第一桿體及一第一彈性體,該第一滑塊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本體之該頂面,該第一桿體分別連接該第一滑塊與該第一夾塊,且平行該第一滑軌,該第一彈性體固定地套接於該第一桿體上,且連接該第一滑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載板更包括一第二軌道,該第二軌道線性地位於該板體之該第一面,且同軸地對齊該第一軌道,其中該貫穿口介於該第一軌道與該第二軌道之間;以及 該第二夾合部包括一第二本體、一第二滑軌與一第二夾塊,該第二滑軌位於該第二本體之一面,且可滑移地連接該第二軌道,該第二夾塊固定於該第二本體之該另面,用以觸壓該待測裝置之另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第二夾合部包括一第二滑塊、一第二桿體及一第二彈性體,該第二滑塊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二本體之該頂面,該第二桿體分別連接該第二滑塊與該第二夾塊,且平行該第二滑軌,該第二彈性體固定地套接於該第二桿體上,且連接該第二滑塊。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第一遮蔽組件包括: 複數個第一遮蔽片,相對地配置於該板體之一第二面,每一該些第一遮蔽片遠離該第二遮蔽組件之一端樞接至該板體之該第二面;以及 複數個第一連桿,每一該些第一連桿之一端樞接該些第一遮蔽片其中之一,另端經過該貫穿口樞接至該第一夾合部上, 其中當該第一夾合部朝該第二夾合部滑移,該第一夾合部透過該些第一連桿分別轉動該些第一遮蔽片彼此接近,從而讓該些第一遮蔽片部分地覆蓋該貫穿口。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檢測定位器,其中該第二遮蔽組件包括: 複數個第二遮蔽片,相對地配置於該板體之該第二面,每一該些第二遮蔽片遠離該第一遮蔽組件之一端樞接至該板體之該第二面,其中該貫穿口介於該些第一遮蔽片與該些第二遮蔽片之間;以及 複數個第二連桿,每一該些第二連桿之一端樞接該些第二遮蔽片其中之一,另端經過該貫穿口樞接至該第二夾合部上, 其中當該第二夾合部朝該第一夾合部滑移,該第二夾合部透過該些第二連桿分別轉動該些第二遮蔽片彼此接近,從而讓該些第二遮蔽片部分地覆蓋該貫穿口。
  8. 一種噪音檢測裝置,包括: 一音箱,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與該音箱的一頂面連通; 一收音器,位於該容置槽內;以及 一檢測定位器,包括: 一載板,覆蓋該音箱之該頂面,且具有一接通該容置槽之貫穿口; 一第一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該載板上; 一第二夾合部,可滑移地位於該載板上,相對該第一夾合部配置,其中該貫穿口介於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之間; 一第一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該載板及該第一夾合部;以及 一第二遮蔽組件,可樞轉地連接該載板及該第二夾合部,且相對該第一遮蔽組件配置, 其中當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彼此接近從而共同夾持一待測裝置時,藉由該第一夾合部連動該第一遮蔽組件相應轉動,以及該第二夾合部連動該第二遮蔽組件相應轉動,該第一遮蔽組件、該第二遮蔽組件、該第一夾合部與該第二夾合部能夠共同定義出一匹配該待測裝置之尺寸且重疊該貫穿口的一收音口,且該收音器用以接收該待測裝置從該收音口所傳來之噪音。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載板包括一板體及一第一軌道,該第一軌道線性地位於該板體之一第一面;以及 該第一夾合部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滑軌與一第一夾塊,該第一滑軌位於該第一本體之一底面,且可滑移地連接該第一軌道,該第一夾塊位於該第一本體之一頂面,用以觸壓該待測裝置之一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夾合部包括一第一滑塊、一第一桿體及一第一彈性體,該第一滑塊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一本體之該頂面,該第一桿體分別連接該第一滑塊與該第一夾塊,且平行該第一滑軌,該第一彈性體固定地套接於該第一桿體上,且連接該第一滑塊。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載板更包括一第二軌道,該第二軌道線性地位於該板體之該第一面,且同軸地對齊該第一軌道,其中該貫穿口介於該第一軌道與該第二軌道之間;以及 該第二夾合部包括一第二本體、一第二滑軌與一第二夾塊,該第二滑軌位於該第二本體之一底面,且可滑移地連接該第二軌道,該第二夾塊位於該第二本體之一頂面,用以觸壓該待測裝置之另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二夾合部包括一第二滑塊、一第二桿體及一第二彈性體,該第二滑塊可滑移地位於該第二本體之該頂面,該第二桿體分別連接該第二滑塊與該第二夾塊,且平行該第二滑軌,該第二彈性體固定地套接於該第二桿體上,且連接該第二滑塊。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遮蔽組件包括: 複數個第一遮蔽片,相對地配置於該板體之一第二面,每一該些第一遮蔽片遠離該第二遮蔽組件之一端樞接至該板體之該第二面;以及 複數個第一連桿,每一該些第一連桿之一端樞接該些第一遮蔽片其中之一,另端經過該貫穿口樞接至該第一夾合部上, 其中當該第一夾合部朝該第二夾合部滑移,該第一夾合部透過該些第一連桿分別轉動該些第一遮蔽片彼此接近,從而讓該些第一遮蔽片部分地覆蓋該貫穿口。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二遮蔽組件包括: 複數個第二遮蔽片,相對地配置於該板體之該第二面,每一該些第二遮蔽片遠離該第一遮蔽組件之一端樞接至該板體之該第二面,其中該貫穿口介於該些第一遮蔽片與該些第二遮蔽片之間;以及 複數個第二連桿,每一該些第二連桿之一端樞接該些第二遮蔽片其中之一,另端經過該貫穿口樞接至該第二夾合部上, 其中當該第二夾合部朝該第一夾合部滑移,該第二夾合部透過該些第二連桿分別轉動該些第二遮蔽片彼此接近,從而讓該些第二遮蔽片部分地覆蓋該貫穿口。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待測裝置為一風扇或一馬達。
  16. 如請求項8所述之噪音檢測裝置,其中該待測裝置之直徑為40~120毫米。
TW109213548U 2020-10-15 2020-10-15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TWM607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548U TWM60723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548U TWM60723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7232U true TWM607232U (zh) 2021-02-01

Family

ID=75782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3548U TWM60723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72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980B (zh) * 2021-09-16 2023-06-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緩衝材料的測試治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980B (zh) * 2021-09-16 2023-06-0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緩衝材料的測試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342B (zh) 電路板測試系統、電路板測試方法及電路板安裝裝置
TWI470201B (zh) 具有夾持治具的摩擦測試裝置及其摩擦測試方法
CN203869609U (zh) 汽车操纵板加强件的检具
TW200707619A (en) IC test sorting machine
CN101662719A (zh) 音频测试隔离箱
TWM607232U (zh) 噪音檢測裝置及其檢測定位器
NO20055104L (no) Testapparat for vasking
WO2020019722A1 (zh) 用于检测面板的点灯治具
KR20080102082A (ko) 음향방출센서용 위치조정 및 잡음제거장치
US10841718B2 (en) Acoustic testing apparatus
CN103203695A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检具卡接结构
CN202362327U (zh) 屏蔽板材测试窗结构
TWI623662B (zh) 托盤驅動系統、托盤驅動設備及托盤
CN208477071U (zh) 一种pcb板检测装置
CN104374958B (zh) 一种组装、测试夹具
KR101800651B1 (ko) 판형소재 가압시험장치
MX2022002519A (es) Dispositivo de prueba, montaje y metodo.
CN204807006U (zh) 一种汽车门扣手检具
CN208155198U (zh) 一种汽车仪表台工具箱检测设备的右侧板检测机构
CN104713462A (zh) 双轴平行度检测用工装的使用方法
CN208206069U (zh) 一种汽车仪表台工具箱检测设备
CN205561727U (zh) 一种右纵梁后加强板检具
CN206326573U (zh) 汽车底盘前下摆臂检测器具
CN109269373A (zh) 一种侧滑轨link支架组件检具
CN210274334U (zh) 摄像头测试光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