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7042U -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7042U
TWM607042U TW109208038U TW109208038U TWM607042U TW M607042 U TWM607042 U TW M607042U TW 109208038 U TW109208038 U TW 109208038U TW 109208038 U TW109208038 U TW 109208038U TW M607042 U TWM607042 U TW M6070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spark plug
locomotive
dual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8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茂霖
陳姵伶
鄭憲隆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8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7042U/zh
Publication of TWM607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704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上,該機車包括有一引擎及一車架,該引擎具有一汽缸頭及一汽缸,該車架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一主管及二副管,每一副管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及一後段副管。本創作之主要技術特徵在於:引擎之汽缸頭具有一第一火星塞、一第二火星塞、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由機車的上方觀察,該第一火星塞與該第二火星塞分別位於該進氣口的相對二側。藉此,本創作藉由在機車引擎上配置第二顆火星塞,可使引擎於燃燒作動行程下提升燃燒效率,並可進一步降低油耗及汙染。

Description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尤指一種適用於機車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機車為一種由引擎驅動,利用把手操縱方向的二輪或三輪車輛,由於有著操縱簡單、行動方便的特點,為目前便利的交通工具,且在台灣機車種類中,速克達型之機車為最大宗。
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環保法規的嚴格要求與能源危機的問題,因此各機車製造廠積極地研發低污染、低油耗與高性能的引擎。過去,內燃機之汽缸頭係使用一個火星塞點火,但在各操作與負載下已無法應付未來愈來愈嚴格的法規,以致於油耗與污染無法兼顧。因此,雙火星塞的配置就是特別要解決在機車起步與加速時,引擎混合氣較濃,需要燃燒更有較效率,以避免排氣污染嚴重,進而減少排氣後處理的觸媒轉換器貴金屬使用量,因此可降低引擎油耗與污染。
創作人緣因於此,本於積極發明創作之精神,亟思一種「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藉由在速克達機車引擎上配置第二顆火星塞,使引擎於燃燒作動行程下提升燃燒效率,除了可優化燃燒室外,亦可進一步降低油耗及汙染,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創作。
本創作之目的係藉由在機車引擎上配置第二顆火星塞,可使引擎於燃燒作動行程下提升燃燒效率,並可進一步降低油耗及汙染。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上,該機車包括有一引擎及一車架,該引擎具有一汽缸頭及一汽缸,該車架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一主管及二副管,每一副管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及一後段副管。本創作之主要技術特徵在於:引擎之汽缸頭具有一第一火星塞、一第二火星塞、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由機車的上方觀察,該第一火星塞與該第二火星塞分別位於該進氣口的相對二側。
此外,上述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由機車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位於每一副管之前段副管的上方及後段副管的下方。
另外,本創作之另一態樣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上,該機車包括有一引擎及一車架,該引擎具有一汽缸頭及一汽缸,該車架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一主管及二副管,每一副管包括有依序相連接之一彎折連接部、一直線連接部、一彎折上升部、一直線上升部、一彎折擴張部、一直線擴張部、一彎折漸縮部及一直線漸縮部。本創作之主要技術特徵在於:該汽缸頭具有一第一火星塞、一第二火星塞、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由機車的上方觀察,該第一火星塞與該第二火星塞分別位於該進氣口的相對二側。
此外,上述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由機車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位於該直線連接部之軸線的上方及該彎折擴張部的下方。
上述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由該機車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位於引擎之汽缸頭及汽缸結合面的前方。
上述機車之一引擎吊點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點與該機車之後輪中心點之連線、及該引擎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的下方,該引擎吊點一般稱之引擎之下吊點。
上述機車之一引擎吊點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與該機車之後輪中心之連線、及該引擎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C2的上方,該引擎吊點一般稱之引擎之上吊點。
上述二副管之設計,可因第二火星塞之位置維修性,而使二側車架相互不對稱或對稱。
上述機車係指速克達機車。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而有關本新型的其他目的與優點,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請參閱圖1與圖2,其分別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及側視圖。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1上,該機車1包括有一引擎20及一車架10,引擎20具有一汽缸頭21及一汽缸22,車架10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11、一主管12及二副管13,14,二副管13,14即為左副管14與右副管13,該左副管14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141及一後段副管142,該右副管13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131及一後段副管132。
本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係為引擎20之汽缸頭21具有二火星塞,即汽缸頭21具有一第一火星塞211、一第二火星塞212、一進氣口213及一排氣口214,引擎20之配置由該機車1的上方觀察,第一火星塞211與第二火星塞212分別位於進氣口213的相對二側。此外,由機車1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212位於該二副管13,14之前段副管131,141的上方及後段副管132,142的下方,且第二火星塞212位於汽缸頭21與汽缸22結合面C1的前方。
此外,如圖2所示,機車1之一引擎吊點29位於引擎20之曲軸中心點27與機車之後輪中心點28之連線C2、及引擎20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C3的下方,該引擎吊點29一般稱之引擎20之下吊點。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二副管13,14即左副管14與右副管13二者,因第二火星塞212之位置維修性而採相互不對稱之設計。又,本實施例之機車1係指速克達型之機車1。
請參閱圖3與圖4,其分別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及側視圖。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於二者之引擎吊點不同,本實施例之引擎吊點291係為引擎200之上吊點,而第一實施例之引擎吊點29係為引擎20之下吊點,其餘結構則相同。
亦即,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2上,該機車2包括有一引擎200及一車架10,引擎200具有一汽缸頭21及一汽缸22,車架10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11、一主管12及二副管13,14,二副管13,14即為左副管14與右副管13,該左副管14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141及一後段副管142,該右副管13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131及一後段副管132。
如圖3所示,引擎200之汽缸頭21具有一第一火星塞211、一第二火星塞212、一進氣口213及一排氣口214,引擎200之配置由該機車2的上方觀察,第一火星塞211與第二火星塞212分別位於進氣口213的相對二側。此外,如圖4所示,由機車2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212位於二副管13,14之前段副管131,141的上方及後段副管132,142的下方,且第二火星塞212位於汽缸頭21與汽缸22結合面D1的前方。機車2之一引擎吊點291位於引擎200之曲軸中心點271與機車之後輪中心點281之連線D2、及該引擎200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D3的下方。
請參閱圖5與圖6,其分別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及側視圖。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二者之引擎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於二者之車架不同。
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3上,該機車3包括有一引擎40及一車架30,引擎40具有一汽缸頭41及一汽缸42,車架30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31、一主管32及二副管33,34,二副管33,34即為左副管34與右副管33,每一副管33,34包括有依序相連接之一彎折連接部331,341、一直線連接部332,342、一彎折上升部333,343、一直線上升部334,344、一彎折擴張部335,345、一直線擴張部336,346、一彎折漸縮部337,347及一直線漸縮部338,348。
本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係為引擎40之汽缸頭41具有一第一火星塞411、一第二火星塞412、一進氣口413及一排氣口414,由機車3的上方觀察,第一火星塞411與第二火星塞412分別位於進氣口413的相對二側。此外,由機車3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412位於二副管33,34之直線連接部332,342之軸線的上方及彎折擴張部335,345的下方,且第二火星塞412位於該汽缸頭41及該汽缸42結合面E1的前方。
此外,如圖6所示,該機車3之一引擎吊點49位於引擎40之曲軸中心點47與機車3之後輪中心點48之連線E2、及引擎40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E3的下方,該引擎吊點49一般稱之引擎40之下吊點。另外,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副管33,34即左副管34與右副管33二者採相互對稱之設計。又,本實施例之機車3係指速克達型之機車3。
請參閱圖7與圖8,其分別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及側視圖。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與第三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於二者之引擎吊點不同,本實施例之引擎吊點491係為引擎400之上吊點,而第三實施例之引擎吊點49係為引擎40之下吊點,其餘結構則相同。
亦即,本實施例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4上,該機車4包括有一引擎400及一車架30,引擎400具有一汽缸頭41及一汽缸42,車架30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31、一主管32及二副管33,34,每一副管33,34包括有依序相連接之一彎折連接部331,341、一直線連接部332,342、一彎折上升部333,343、一直線上升部334,344、一彎折擴張部335,345、一直線擴張部336,346、一彎折漸縮部337,347及一直線漸縮部338,348。
本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係為引擎400之汽缸頭41具有一第一火星塞411、一第二火星塞412、一進氣口413及一排氣口414,由機車4的上方觀察,第一火星塞411與第二火星塞412分別位於該進氣口413的相對二側。此外,由機車4的左方觀察,第二火星塞412位於二副管33,34之直線連接部332,342之軸線的上方及彎折擴張部335,345的下方,且第二火星塞412位於汽缸頭41及汽缸42結合面F1的前方。
此外,如圖8所示,該機車4之一引擎吊點491位於引擎400之曲軸中心點471與機車4之後輪中心點481之連線F2、及引擎400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F3的下方,該引擎吊點491一般稱之引擎400之上吊點。另外,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副管33,34即左副管34與右副管33二者採相互對稱之設計。又,本實施例之機車4係指速克達型之機車4。
藉此,本創作之四種不同實施例,其速克達型之機車1,2,3,4藉由在機車1,2,3,4的引擎20,200上配置一第二火星塞212,412,可使引擎20,200於燃燒作動行程下提升燃燒效率,並可進一步降低油耗及汙染。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2,3,4:機車 10:車架 11:頭管 12:主管 13:副管 131:前段副管 132:後段副管 14:副管 141:前段副管 142:後段副管 20,200:引擎 21:汽缸頭 211:第一火星塞 212:第二火星塞 213:進氣口 214:排氣口 22:汽缸 27,271:曲軸中心點 28,281:後輪中心點 29,291:引擎吊點 30:車架 31:頭管 32:主管 33:副管 331:彎折連接部 332:直線連接部 333:彎折上升部 334:直線上升部 335:彎折擴張部 336:直線擴張部 337:彎折漸縮部 338:直線漸縮部 34:副管 341:彎折連接部 342:直線連接部 343:彎折上升部 344:直線上升部 345:彎折擴張部 346:直線擴張部 347:彎折漸縮部 348:直線漸縮部 40,400:引擎 41:汽缸頭 411:第一火星塞 412:第二火星塞 413:進氣口 414:排氣口 42:汽缸 47,471:曲軸中心點 48,481:後輪中心點 49,491:引擎吊點 C1,D1,E1,F1:汽缸頭及汽缸結合面 C2,D2,E2,F2:曲軸中心點與後輪中心點之連線 C3,D3,E3,F3:曲軸軸線
圖1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側視圖。 圖3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 圖4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側視圖。 圖5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 圖6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側視圖。 圖7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上視圖。 圖8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之側視圖。
1:機車
10:車架
11:頭管
12:主管
141:前段副管
142:後段副管
21:汽缸頭
212:第二火星塞
214:排氣口
22:汽缸
27:曲軸中心點
28:後輪中心點
29:引擎吊點
C1:汽缸頭及汽缸結合面
C2:曲軸中心點與後輪中心點之連線

Claims (9)

  1. 一種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上,該機車包括有一引擎及一車架,該引擎具有一汽缸頭及一汽缸,該車架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一主管及二副管,每一副管包括有相連接之一前段副管及一後段副管,其特徵在於:該汽缸頭具有一第一火星塞、一第二火星塞、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由該機車的上方觀察,該第一火星塞與該第二火星塞分別位於該進氣口的相對二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的左方觀察,該第二火星塞位於該前段副管的上方及該後段副管的下方。
  3. 一種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機車上,該機車包括有一引擎及一車架,該引擎具有一汽缸頭及一汽缸,該車架具有依序相連接之一頭管、一主管及二副管,每一副管包括有依序相連接之一彎折連接部、一直線連接部、一彎折上升部、一直線上升部、一彎折擴張部、一直線擴張部、一彎折漸縮部及一直線漸縮部,其特徵在於:該汽缸頭具有一第一火星塞、一第二火星塞、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由該機車的上方觀察,該第一火星塞與該第二火星塞分別位於該進氣口的相對二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的左方觀察,該第二火星塞位於該直線連接部之軸線的上方及該彎折擴張部的下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的左方觀察,該第二火星塞位於該汽缸頭及該汽缸結合面的前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機車之一引擎吊點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點與該機車之後輪中心點之連線、及該引擎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的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機車之一引擎吊點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與該機車之後輪中心之連線、及該引擎之曲軸之軸線所構成之正交平面的上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該二副管相互不對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機車係指速克達機車。
TW109208038U 2020-06-24 2020-06-24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TWM607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038U TWM607042U (zh) 2020-06-24 2020-06-24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038U TWM607042U (zh) 2020-06-24 2020-06-24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7042U true TWM607042U (zh) 2021-02-01

Family

ID=7578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8038U TWM607042U (zh) 2020-06-24 2020-06-24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7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5293B2 (en) Low-emission cylinder with external scavenging duct
TWM607042U (zh) 雙火星塞引擎之配置結構
JPS58180719A (ja) ト−チ点火式ガソリン内燃機関
JP6747573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CN213450656U (zh) 双火星塞引擎的配置结构
CN21085883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燃烧系统中的进气结构
CN107355297A (zh) 一种适用于柴油机改用汽油燃料燃烧的发动机燃烧室
CN107387229B (zh) 一种适用于柴油机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系统
CN202468065U (zh) 一种egr阀连接管
CN113482765A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
CN216278246U (zh) 摩托车引擎的点火结构
CN110966113A (zh) 汽油机及其活塞顶部结构
WO2021244393A1 (zh) 一种分层扫气活塞
CN210264972U (zh) 中置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燃烧系统
CN210013774U (zh) 一种汽车使用的节能器
CN208347916U (zh) 一种汽车全铝中冷器
CN107100756A (zh) 一种用于直喷汽油机通道型燃烧室的活塞
CN201982207U (zh) 一种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进气道
TWM626206U (zh) 機車引擎之點火結構
CN204755047U (zh) 集成式排气歧管总成及发动机的egr结构
CN211549824U (zh) 一种egr天然气发动机用排气管
CN206860304U (zh) 一种用于直喷汽油机通道型燃烧室的活塞
EP3874134A1 (e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08749438U (zh) 一种补气消音器
CN216406985U (zh) 一种汽缸盖部件及汽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