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6088U - 隱形齒列矯正器 - Google Patents

隱形齒列矯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6088U
TWM606088U TW109210634U TW109210634U TWM606088U TW M606088 U TWM606088 U TW M606088U TW 109210634 U TW109210634 U TW 109210634U TW 109210634 U TW109210634 U TW 109210634U TW M606088 U TWM606088 U TW M6060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orthodontic appliance
jaw dentition
dentition
fix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0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人豪
劉軒宏
Original Assignee
勘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勘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勘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0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6088U/zh
Publication of TWM606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608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隱形齒列矯正器,包括一第一牙套與一第二牙套。第一牙套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一牙套的一第一外側面與一第一內側面上。第二牙套,對位於第一牙套且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二牙套的一第二外側面與一第二內側面上。其中,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分別套設於一上顎齒列與一下顎齒列,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夾持在上顎齒列與下顎齒列的牙齦上。

Description

隱形齒列矯正器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齒列矯正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以矯正牙齒排列形狀的隱形齒列矯正器。
現有技術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在矯正過程中,為了能夠將該矯正器緊固與牙齒上,需使用黏著劑,將一個或多個固定器(attachments) 分別黏合於一顆或多顆牙齒表面上,藉此增強隱形齒列矯正器的固定力量,使該隱形齒列矯正器可以產生更大的固定力量,緊固於牙齒上,藉由隱形齒列矯正器本身形狀,改變牙齒排列位置。
然而,採用黏接固定器(attachments)緊固方法具有下列缺點:1. 附件的緊固力道非常大,會使得牙套對該牙齒產生過度的拉扯力量,造成齒列的受傷甚至扯落牙齒。2. 固定器 (attachments) 的黏接過程,會造成病患疼痛與不舒服。3.齒列矯正療程結束後,還需進行額外的療程以移除黏接在牙齒表面上的一個或多個固定器 (attachments)。
因此,發展出一種可避免齒列受傷、避免牙齒被過大力道拔起、容易安裝以及無需移除固定器 (attachments) 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將是本新型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隱形齒列矯正器,具備齒列矯正功能,且無需於牙齒表面黏接固定器(attachments)。本新型創作為附帶固定部之隱形齒列矯正器,該固定部可套設於上下顎齒列的牙齦處,若隱形齒列矯正器出現過大的拉扯力道時,固定部會自行跳出該凹處,隱形齒列矯正器即可跳脫離開牙齒,可避免拉扯時對齒列造成之傷害,與減少安裝與移除時的疼痛與不舒服感。
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包括一第一牙套與一第二牙套。第一牙套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一牙套的一第一外側面與一第一內側面上。第二牙套,對位於第一牙套且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二牙套的一第二外側面與一第二內側面上。其中,多個第一固定部一體成形在第一外側面與第一內側面上,多個第二固定部一體成形在該第二外側面與該第二內側面上。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分別套設於一上顎齒列與一下顎齒列,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夾持在上顎齒列與下顎齒列的牙齦上。
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的製作方法,包括製作一實體齒模;在實體齒模的一上顎齒列與一下顎齒列之間的牙齦處,形成一個或多個孔洞;將一成形材料覆蓋於實體齒模,使成形材料分別貼合於上顎齒列齒模與下顎齒列齒模,並填滿上述一個或多個孔洞;待成形材料固化後,自實體齒模取下並割除固定部下方不必要的成形材料,即形成一第一牙套與一第二牙套。其中,第一牙套,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一牙套的一第一外側面與一第一內側面上,第二牙套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配置在第二牙套的一第二外側面與一第二內側面上。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具有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分別套設於人體的上下顎齒列,利用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夾持在上下顎齒列的牙齦上,以進行上下顎齒列的矯正。由於,隱形齒列矯正器是透過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而緊固於上下顎齒列,當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外力拉扯過度時,只會讓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脫離上下顎齒列的牙齦,可避免造成上下顎齒列的傷害。
進一步而言,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不需在牙齒上黏接額外的固定器 (attachments),在齒列矯正療程結束後,亦不需進行額外的療程移除黏接在牙齒表面的固定器(attachments)。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隱形齒列矯正器包括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的平面示意圖。圖2A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配帶於上下顎齒列的立體示意圖。圖2B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配帶於上下顎齒列的另一立體示意圖。圖2C是圖2A的第二牙套配帶於下顎齒列的剖面示意圖。圖2D是圖2A的第二牙套配帶於上顎齒列的剖面示意圖。
參考圖1至圖2B,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100為符合患者上下顎齒列形狀的透明外殼,主要由彈性材質所製成且分別套設在上下顎齒列,本實施例的隱形齒列矯正器於配帶時可密合患者的口腔。
參考圖1至圖2C,本實施例的隱形齒列矯正器100包括一第一牙套110與一第二牙套120。
第一牙套110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111,分別配置在第一牙套110的一第一外側面OS1與一第一內側面IS1上。多個第一固定部111一體成形在第一外側面OS1與第一內側面IS1上。第二牙套120,對位於第一牙套110且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21,分別配置在第二牙套120的一第二外側面OS2與一第二內側面IS2上。多個第二固定部121一體成形在第二外側面OS2與第二內側面IS2上。其中,第一牙套110與第二牙套120分別套設於一上顎齒列T1與一下顎齒列T2。第一牙套110的多個第一固定部111與第二牙套120的多個第二固定部121分別夾持在上顎齒列T1與下顎齒列T2的牙齦G1、G2上。
參考圖2A及圖2B,第一牙套110具有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一矯正空間S1。第一開口連通第一矯正空間S1,患者的上顎齒列T1適於從第一開口進入並定位於第一矯正空間S1。第二牙套120對位於第一牙套110且具有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二矯正空間S2。第二開口連通第二矯正空間S2,患者的下顎齒列T2適於從第二開口入並定位於第二矯正空間S2。其中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分別朝向相反方向,使得第一牙套110與第二牙套120可相互咬合接觸。第一牙套110與第二牙套120彎曲為U型結構,而適於密合上顎齒列T1與下顎齒列T2。
配合參考圖2D,多個第一固定部111對向設置在第一牙套110的第一外側面OS1與第一內側面IS1。各第一固定部111具有一第一凹孔H1及一第一凸塊B1。多個第一凹孔H1自第一外側面OS1與第一內側面IS1凹陷成形且相互對應。如此,對向設置的多個第一凸塊B1之間的一第一間距L1小於第一牙套110的一第一內徑D1。
配合參考圖2C,多個第二固定部121對向設置在第二牙套120的第二外側面OS2與第二內側面IS2。各第二固定部121具有一第二凹孔H2及一第二凸塊B2。多個第二凹孔H2自第二外側面OS2與第二內側面IS2凹陷成形且相互對應。如此,對向設置的多個第二凸塊B2之間的一第二間距L2小於第二牙套120的一第二內徑D2。
簡言之,由於多個第一凸塊B1的一第一間距L1小於第一牙套110的一第一內徑D1,故多個第一凸塊B1可夾持在上顎齒列T1的牙齦G1上。多個第二凸塊B2的一第二間距L2小於第二牙套120的一第二內徑D2,故多個第二凸塊B2可夾持在下顎齒列T2的牙齦G2上。使得第一牙套110與第二牙套120可分別套固在上顎齒列T1與下顎齒列T2上,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凸塊B1與第二凸塊B2的數量包括四個,分別兩兩成形在第一牙套110與第二牙套120上。
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數量可依據夾固力量的大小而自行調增減,當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數量越多時,則夾持於牙齦的力量越大,反之當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數量越少時,則夾持於牙齦的力量越小。
圖3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的製作方法流程圖。
請參考圖1及圖3,以下簡述本新型創作隱形齒列矯正器的製作方法,步驟Step1,透過影像掃描技術獲取患者的齒模立體影像圖,並依據患者的齒模掃描資訊製作一實體齒模。步驟Step2,在實體齒模的上顎齒列與下顎齒列的牙齦處形成多個孔洞。步驟Step3,將一成形材料覆蓋於實體齒模。步驟Step4,使成形材料貼合於實體齒模的上顎齒列與下顎齒列並填滿多個孔洞。步驟Step5,從實體齒模取下固化後的成形材料。步驟Step6,割除不必要的部分成形材料,即形成一第一牙套110與一第二牙套120。
補充而言,成形後的隱形齒列矯正器100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111與多個第二固定部121,並在表面形成多個第一凹孔H1(見圖2D)與多個第二凹孔H2(見圖2C),當穿戴於人體的上顎齒列T1與下顎齒列T2時,各個第一凸塊B1與各個第二凸塊B2分別嵌合在上顎齒列T1的空隙處(牙齦G1)與下顎齒列T2的空隙處(牙齦G2)。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具有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分別套設於人體的上下顎齒列,利用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夾持在上下顎齒列的牙齦上,以進行上下顎齒列的矯正。由於,隱形齒列矯正器是透過多個第一固定部與多個第二固定部而緊固於上下顎齒列,當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外力拉扯過度時,只會讓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脫離上下顎齒列的牙齦,可避免造成上下顎齒列的傷害。
進一步而言,本新型創作的隱形齒列矯正器不需在上下顎齒列的上黏接額外的固定器 (attachments),在齒列矯正療程結束後,不需進行額外的療程以移除黏接在上下顎齒列的固定器。
100:隱形齒列矯正器
110:第一牙套
111:第一固定部
120:第二牙套
121:第二固定部
B1:第一凸塊
B2:第二凸塊
D2:第二內徑
H1:第一凹孔
H2:第二凹孔
L2:第二間距
S1:第一矯正空間
S2:第二矯正空間
T1:上顎齒列
T2:下顎齒列
IS1:第一內側面
IS2:第二內側面
OS1:第一外側面
OS2:第二外側面
Step1~Step6:步驟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隱形齒列矯正器包括第一牙套與第二牙套的平面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配帶於上下顎齒列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配帶於上下顎齒列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第二牙套配帶於下顎齒列的剖面示意圖。 圖2D是圖2A的第二牙套配帶於上顎齒列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隱形齒列矯正器的製作方法流程圖。
100:隱形齒列矯正器
110:第一牙套
111:第一固定部
120:第二牙套
121:第二固定部
H1:第一凹孔
H2:第二凹孔
IS1:第一內側面
IS2:第二內側面
OS1:第一外側面
OS2:第二外側面

Claims (6)

  1. 一種隱形齒列矯正器,包括:一第一牙套,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分別配置在該第一牙套的一第一外側面與一第一內側面上;以及一第二牙套,對位於該第一牙套且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分別配置在該第二牙套的一第二外側面與一第二內側面上,其中,該些第一固定部一體成形在該第一外側面與該第一內側面上,該些第二固定部一體成形在該第二外側面與該第二內側面上,該第一牙套與該第二牙套分別套設於一上顎齒列與一下顎齒列,該些第一固定部與該些第二固定部分別夾持在該上顎齒列與該下顎齒列的牙齦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其中該些第一固定部對向設置在該第一牙套的該第一外側面與該第一內側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其中各該第一固定部具有成形在該第一牙套上的一第一凹孔及一第一凸塊,該些第一凸塊之間的一第一間距小於該第一牙套的一第一內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其中各該第二固定部具有成形在該第二牙套上的一第二凹孔及一第二凸塊,該些第二凸塊之間的一第二間距小於該第二牙套的一第二內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其中該第一牙套具有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一矯正空間,該第一開口連通該第一矯正空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隱形齒列矯正器,其中該第二牙套具有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二矯正空間,該第二開口連通該第二矯正空間。
TW109210634U 2019-11-05 2019-11-05 隱形齒列矯正器 TWM606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634U TWM606088U (zh) 2019-11-05 2019-11-05 隱形齒列矯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634U TWM606088U (zh) 2019-11-05 2019-11-05 隱形齒列矯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6088U true TWM606088U (zh) 2021-01-01

Family

ID=75238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0634U TWM606088U (zh) 2019-11-05 2019-11-05 隱形齒列矯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60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880A (zh) * 2021-02-02 2021-05-14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抗蠕变的牙套及其制作方法
TWI830228B (zh) * 2022-05-17 2024-01-21 黃奇卿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880A (zh) * 2021-02-02 2021-05-14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抗蠕变的牙套及其制作方法
TWI830228B (zh) * 2022-05-17 2024-01-21 黃奇卿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7408B2 (en) Composite oral applian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JP5336517B2 (ja) 主コネクタを有する口腔内装置および製造のための方法
KR20180119521A (ko) 저작성 치아 교정기와 그 제조 방법
US7018203B2 (en) Mandibular advancer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KR100379987B1 (ko) 치열교정용 치아 브라켓의 정위 및 접착 보조장치
TWI704909B (zh) 具有開放式咬合面的口腔內吞嚥訓練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WO2009155223A1 (en) Composite oral applian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TWM606088U (zh) 隱形齒列矯正器
US10045836B2 (en) Flexible orthodontic splint
JP2013505756A (ja) 歯科矯正機能ワイヤアーチおよび該機能ワイヤアーチを含む歯科矯正治療システム
JP6684363B2 (ja) 歯列矯正具
JP2016171960A (ja) 歯列矯正装置
JPWO2020033528A5 (zh)
JP2010187934A (ja) 歯牙固定具
JP2003190185A (ja) 咬合補助装置
TW202207873A (zh) 包覆上顎齒的口腔內吞嚥輔具及其製造方法
KR100355842B1 (ko) 치과 교정 브라켓용 음형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트랜스퍼 트레이
JP6557637B2 (ja) 歯科用矯正器具
TWI524882B (zh) 齒顎矯正器
JPH0492659A (ja) スプリント
CN114246697A (zh) 牙齿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TWM587510U (zh) 齒列矯正器
CN220876953U (zh) 牵引扣及牙齿矫治器
CN112914760A (zh) 具有稳定下颌位置和咬合关系的新型隐形矫正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CN215130506U (zh) 口外附件及具有其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