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300U -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300U
TWM605300U TW109210560U TW109210560U TWM605300U TW M605300 U TWM605300 U TW M605300U TW 109210560 U TW109210560 U TW 109210560U TW 109210560 U TW109210560 U TW 109210560U TW M605300 U TWM605300 U TW M6053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illars
dimp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0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厚燦
楊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蘇州璨鴻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蘇州璨鴻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蘇州璨鴻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0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5300U/zh
Publication of TWM605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30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稜鏡組以及油墨層。出光面連接於入光面。稜鏡組配置於出光面的整體表面。稜鏡組包括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這些第二稜鏡柱配置於兩第一稜鏡柱之間。兩第一稜鏡柱具有延伸方向,且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延伸方向上鄰近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油墨層配置於第一切面。本創作另提供一種光源模組。

Description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源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導光板以及使用此導光板的光源模組。
一般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而且由於液晶顯示面板本身不發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組提供面光源至液晶顯示面板。因此,背光模組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輝度以及高均勻度的面光源。
背光模組可分為側入式背光模組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在目前的側入式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可設計有稜鏡結構(如V溝、R溝等)以調整光線,使光線達到特定的效果(如出光方向的控制、打散光線等)。然而,在導光板的製作過程中,當將稜鏡結構配置於導光板基材後,會將導光板基材因應不同尺寸的導光板需求而進行裁切。此時,在導光板裁切處的稜鏡結構容易因為裁切而產生崩角受損的現象,使得光線傳遞至受損處時會造成不均勻的出光,影響背光模組的整體亮度均勻度。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瞭解本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此外,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並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創作提供一種導光板,能提升亮度均勻度。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源模組,能提升亮度均勻度。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稜鏡組以及油墨層。出光面連接於入光面。稜鏡組配置於出光面的整體表面。稜鏡組包括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這些第二稜鏡柱配置於兩第一稜鏡柱之間。兩第一稜鏡柱具有延伸方向,且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延伸方向上鄰近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油墨層配置於第一切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光板更包括兩側面,分別連接於入光面及出光面,兩第一稜鏡柱分別鄰近於兩側面,且第一切面位於兩第一稜鏡柱的鄰近兩側面的一側。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兩第一稜鏡柱的第一切面分別與其鄰近的兩側面共平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油墨層更配置於兩側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延伸方向垂直於入光面,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沿著平行於入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彼此相連,且多個第二稜鏡柱之間彼此相連。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稜鏡組遠離入光面的一側具有第二切面,油墨層更配置於第二切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切面垂直於出光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包括三角稜鏡柱。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組包括多個發光元件及上述的導光板。多個發光元件配置於入光面旁。
本創作實施例的光源模組中,導光板上的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延伸方向上鄰近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藉由在第一切面配置油墨層,可以達到吸光作用,避免第一切面在第一稜鏡柱經崩角受損後可能造成不均勻的出光。因此,本創作實施例的導光板可以提升亮度均勻度。而本創作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由於使用上述的導光板,因此也能提升亮度均勻度。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包括導光板10及多個發光元件20。導光板10包括入光面11、出光面12、稜鏡組100以及油墨層13。多個發光元件20配置於入光面11旁,適於發出光線L入射至入光面11。出光面12連接於入光面11。稜鏡組100例如是配置於出光面12的整體表面。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出光面12不具有空白區域,但不以此為限。圖1中的發光元件20的數量是以3個為例,但不以此為限。發光元件20可選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本創作並不限制光源種類,舉例而言,發光元件20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光源組件,例如燈管。
稜鏡組100包括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及多個第二稜鏡柱120。第一稜鏡柱110a、110b及第二稜鏡柱120例如包括三角稜鏡柱,但不以此為限。這些第二稜鏡柱120配置於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之間。具體而言,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是分別配置於稜鏡組100的兩側。本實施例的多個第二稜鏡柱120的數量僅為示例,本創作並不特別限制第二稜鏡柱120的數量。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具有延伸方向E,且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在延伸方向E上鄰近導光板10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111。圖1中是以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皆具有第一切面111為例,但不以此為限。由於第一切面111是因為稜鏡組100配置於導光板10後經裁切所形成,因此僅位於稜鏡組100兩側的稜鏡柱(本實施例的兩第一稜鏡柱110)有機率形成第一切面111,並且依據對齊的情況不同,也可能僅稜鏡組100其中一側的第一稜鏡柱110a或110b具有第一切面111,而另一側的第一稜鏡柱110a或110b則對齊於導光板10邊緣,不須經額外裁切。上述的油墨層13例如是配置於第一切面111,並適於吸收傳遞至第一切面111的光線L。
在本實施例中,延伸方向E例如是垂直於入光面11,但不以此為限。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及多個第二稜鏡柱120例如是沿著平行於入光面11的排列方向R排列,但亦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的稜鏡組100是為了方便說明及繪示,只要延伸方向E不平行於排列方向R,本創作並不特別限制稜鏡組100的配置方式。
導光板10還包括相對的兩側面14、15,分別連接於入光面11及出光面12。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例如是分別鄰近於兩側面14、15,且第一切面111位於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鄰近兩側面14、15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切面111例如是垂直於出光面12,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經裁切的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第一切面111例如是分別與鄰近的兩側面14、15共平面,但不以此為限。由於公差的因素,或者是出光設計的考量,第一切面111與鄰近的兩側面14、15之間也可以存在間距。在其他實施例中,因裁切角度,使得第一切面111例如是傾斜於出光面12,但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經裁切的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第一切面111例如是分別與鄰近的兩側面14、15具有一夾角,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及多個第二稜鏡柱120之間彼此相連,且多個第二稜鏡柱120之間彼此相連,如圖1及圖2所示。即稜鏡組100的稜鏡柱之間不具有間距,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稜鏡組100的稜鏡柱之間也可以具有間距,以調整出光的角度。
油墨層13例如是將油墨以塗布或噴塗的方式來配置。油墨層13的顏色例如包括黑色,但本創作並不特別限制油墨層13的顏色,只要能達到吸收光線的效果即可。
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中,導光板10上的兩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延伸方向E上鄰近導光板10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111,藉由在第一切面111配置油墨層13,可以達到吸光作用,避免第一切面111在第一稜鏡柱110a、110b經崩角受損後可能造成不均勻的出光。因此,導光板10可以提升亮度均勻度。而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由於使用導光板10,因此也能提升亮度均勻度。
圖3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導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0a與上述的導光板10結構及優點相似,差異僅在於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0a中,油墨層13a例如還配置於兩側面14、15。一般而言,由於第一稜鏡柱110a、110b的第一切面111在垂直於出光面12的方向上的高度H較小,因此在配置油墨層的過程中需較為精確,而以本實施例的方式使兩側面14、15也配置油墨層13a的話,除了能達到相同優點,在配置過程中也能更為簡單方便,減少生產時間。
圖4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導光板遠離發光元件的一側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0b與上述的導光板10結構及優點相似,差異僅在於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0b中,稜鏡組100b在遠離入光面11的一側具有第二切面130,並且油墨層13b例如還配置於第二切面130。具體而言,油墨層13b是配置於第一稜鏡柱110c、110d及第二稜鏡柱120b的遠離入光面11的一側的第二切面130。
本實施例的光源模組1中,導光板10可替換為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導光板。此外,各實施例的導光板之間的設計也可以搭配使用,本創作並不特別限制。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的光源模組中,導光板上的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延伸方向上鄰近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第一切面,藉由在第一切面配置油墨層,可以達到吸光作用,避免第一切面在第一稜鏡柱經崩角受損後可能造成不均勻的出光。基於類似地理由,稜鏡組在遠離入光面的一側具有第二切面,油墨層還可以配置於第二切面,並達到相同的效果。因此,本創作實施例的導光板可以提升亮度均勻度。而本創作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由於使用上述的導光板,因此也能提升亮度均勻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創作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光源模組 10、10a、10b:導光板 11:入光面 12:出光面 13、13a、13b:油墨層 14、15:側面 20:發光元件 100、100b:稜鏡組 110a、110b、110c、110d:第一稜鏡柱 111:第一切面 120、120b:第二稜鏡柱 130:第二切面 AA’:剖線 E:延伸方向 L:光線 R:排列方向 H:高度。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導光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導光板遠離發光元件的一側的示意圖。
10:導光板
12:出光面
13:油墨層
14、15:側面
100:稜鏡組
110a、110b:第一稜鏡柱
111:第一切面
120:第二稜鏡柱

Claims (10)

  1. 一導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連接於該入光面; 一稜鏡組,配置於該出光面的整體表面,該稜鏡組包括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該些第二稜鏡柱配置於該兩第一稜鏡柱之間,其中該兩第一稜鏡柱具有一延伸方向,且該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延伸方向上鄰近該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一第一切面;以及 一油墨層,配置於該第一切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更包括兩側面,分別連接於該入光面及該出光面,該兩第一稜鏡柱分別鄰近於該兩側面,且該第一切面位於該兩第一稜鏡柱的鄰近該兩側面的一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兩第一稜鏡柱的該第一切面分別與其鄰近的該兩側面共平面。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油墨層更配置於該兩側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延伸方向垂直於該入光面,該兩第一稜鏡柱及該些第二稜鏡柱沿著平行於該入光面的一排列方向排列。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兩第一稜鏡柱及該些第二稜鏡柱彼此相連,且該些第二稜鏡柱之間彼此相連。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稜鏡組遠離該入光面的一側具有一第二切面,該油墨層更配置於該第二切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切面垂直於該出光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兩第一稜鏡柱及該些第二稜鏡柱包括三角稜鏡柱。
  10. 一光源模組,包括: 一導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連接於該入光面; 一稜鏡組,配置於該出光面的整體表面,該稜鏡組包括兩第一稜鏡柱及多個第二稜鏡柱,該些第二稜鏡柱配置於該兩第一稜鏡柱之間,其中該兩第一稜鏡柱具有一延伸方向,且該兩第一稜鏡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該延伸方向上鄰近該導光板的邊緣的一側具有一第一切面;以及 一油墨層,配置於該第一切面;以及 多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入光面旁。
TW109210560U 2020-08-14 2020-08-14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TWM605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560U TWM60530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560U TWM60530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300U true TWM605300U (zh) 2020-12-11

Family

ID=7467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0560U TWM60530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5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435A (zh) * 2021-01-05 2021-07-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435A (zh) * 2021-01-05 2021-07-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8565B (zh) 導光板與光源模組
US2012001381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1065052A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220113591A1 (en)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TW201837557A (zh) 光源模組及其稜鏡片
US968410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TWI655480B (zh) 背光模組及其面光源組件
US20160123554A1 (en) Lens,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ens,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US20180239076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Assembly Thereof
TW201915982A (zh) 拼接顯示裝置
TW202020521A (zh)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TWM616691U (zh) 背光模組
JP66613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53412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M605300U (zh)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US20240134227A1 (en) Optical sheet laminate,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backlight unit
KR2014007535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M602646U (zh)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WO2016184111A1 (zh) 反射组件、背光模组和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US20220260771A1 (en) Front light module
KR2016005900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240019337A (ko) 광학 시트 적층체, 백라이트 유닛, 액정표시장치, 정보기기, 및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TWM276217U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2024694A (zh) 背光模組
TWI817775B (zh) 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