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4068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4068U
TWM604068U TW109208276U TW109208276U TWM604068U TW M604068 U TWM604068 U TW M604068U TW 109208276 U TW109208276 U TW 109208276U TW 109208276 U TW109208276 U TW 109208276U TW M604068 U TWM604068 U TW M6040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w
plate
terminals
groun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8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雲
趙欣民
Original Assignee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8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4068U/zh
Publication of TWM604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4068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本體;一中心接地片,固設於本體中;一加強接地片,固定於中心接地片的外側緣,加強接地片設有一前壁部及相對兩側壁部,前壁部固定於中心接地片的前緣,前壁部的上、下邊緣皆超出中心接地片的上、下表面,前壁部上邊緣與中心接地片上表面形成一高度差,前壁部下邊緣與中心接地片下表面形成一高度差,前壁部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向中心接地片方向延伸的側壁部,側壁部分別設置於中心接地片的左右兩側;及一端子組,固設於所述本體中,端子組具有複數高速端子,複數高速端子設置於前壁部與兩側壁部所構成之範圍內。因此本創作電連接器具有較佳的防電磁干擾及高速傳輸的穩定性。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較佳傳輸穩定性的電連接器。
各式電子產品所經常使用之電連接器型式中,以通用序列匯流排(USB)規格的電連接器應用最多,隨著科技的進步,通用序列匯流排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如USB 2.0、USB 3.0、微型通用序列匯流排(Micro USB)、迷你通用序列匯流排(Mini USB)或者USB TYPE-C,其中USB TYPE-C電連接器已被普遍應用在各種電子產品上。
然,現有TYPE-C電連接器的接地片採用全平面設計,端子前方無遮擋,高頻訊號端子在高速資料傳輸作業下,會輻射某些頻率的電磁波而干擾外部其他有線或是無線設備,亦容易受到其他有線或無線設備輻射出的電磁波干擾,進而影響傳輸的穩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較佳傳輸穩定性的電連接器。
本創作之目的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本體;一中心接地片,固設於所述本體中;一加強接地片,所述加強接地片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外側緣,所述加強接地片設有一前壁部及相對兩側壁部,所述前壁部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前緣,所述前壁部的上、下邊緣皆超出所述中心接地片的上、下表面,所述前壁部上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上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壁部下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下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壁部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向所述中心接地片方向延伸的所述側壁部,所述側壁部分別設置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左右兩側;及一端子組,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端子組具有複數高速端子,所述複數高速端子設置於所述前壁部與兩所述側壁部所構成之範圍內。
選擇性地,所述側壁部包括一凸出部及一延伸臂,所述前壁部兩端分別連接向外側彎折的所述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後端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所述中心接地片設有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左、右兩側中間處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所述抵持部,所述延伸臂後端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之所述抵持部,且所述延伸臂後端包覆於所述本體內。
選擇性地,所述主體部後端之左、右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形成一平面長條狀的側翼部,所述側翼部外端之後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後端開設一定位孔。
選擇性地,所述端子組設有一上排端子組,所述上排端子組設有複數上排端子與一上基部,每一支上排端子皆設有一上固定部、一上接觸部及一上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固設於所述上基部內,所述上固定部固持於所述上基部內並且被所述上基部所包覆,所述上固定部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上基部前端的所述上接觸部,所述上固定部後端向上彎折延伸出所述上基部後端形成所述上焊接部,複數所述上排端子具有複數上排接地端子與複數上排高速端子,所述上排接地端子長度大於所述上排高速端子長度。
選擇性地,所述端子組設有下排端子組,所述下排端子組設有複數下排端子與一下基部,每一支下排端子皆設有一下固定部、一下接觸部及一下焊接部,所述下排端子固設於所述下基部內,所述下固定部固持於所述下基部內並且被所述下基部所包覆,所述下固定部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下基部前端的所述下接觸部,所述下固定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出所述下基部後端形成所述下焊接部,所述下排端子組與所述上排端子組相對設置,複數所述下排端子具有複數下排接地端子與複數下排高速端子,所述下排接地端子長度大於所述下排高速端子長度。
選擇性地,還包括一上接地片與一下接地片,所述上接地片設置於所述本體上表面,所述下接地片設置於所述本體下表面,所述上接地片與所述下接地片相對設置。
選擇性地,所述上接地片包括一上固定片、一上連接片、複數上焊接片及複數上延伸腳,所述上固定片前側設有向下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上連接片,所述上固定片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下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上焊接片,所述上固定片後側設有彎折向上延伸的所述上延伸腳。
選擇性地,所述下接地片包括一下固定片、一下連接片與複數焊接片,所述下固定片前側設有向上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下連接片,所述下固定片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上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下焊接片。
選擇性地,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本體,設有一本體部與一由本體部之前側面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設有相對兩表面、相對兩側緣與一前緣;一中心接地片,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中心接地片設有一固設於所述舌部內的主體部,所述主體部設有相對兩板面、相對兩側板緣及一前板緣,所述相對兩板面對應於所述舌部之相對兩表面,所述相對兩板緣對應於所述舌部之相對兩側緣,所述前板緣對應於所述舌部之前緣;一加強接地部,設有一前壁部與相對兩側壁部,所述前壁部設置於所述主體部之前板緣前端,兩所述側壁部分別設置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相對兩側板緣外側,所述前壁部設有一內板面與相對兩板緣,各所述側壁部設有一內板面與相對兩板緣,所述前壁部之內板面對應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前板緣,兩所述側壁部之內板面對應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兩側板緣;一端子組,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端子組具有複數高速端子,所述複數高速端子設置於所述前壁部與所述兩側壁部所構成之範圍內。
選擇性地,所述側壁部包括一凸出部及一延伸臂,所述前壁部兩端分別連接向外側彎折的所述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後端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所述主體部左、右兩側中間處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所述抵持部,所述延伸臂後端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之所述抵持部,且所述延伸臂後端包覆於所述本體內。
為詳細說明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達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茲例舉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予說明。在本實施例中,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為TYPE-C電連接器,在具體實施時,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亦可為其他類型之電連接器。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包括一本體1、一中心接地片2、一加強接地片3、一端子組4、一上接地片5及一下接地片6。所述端子組4固設於所述本體1中,所述中心接地片2位於所述端子組4中間,並固設於所述本體1中,所述加強接地片3設置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前側與相對左、右兩側,所述上接地片5設置於所述本體1上表面,所述下接地片6設置於所述本體1下表面,所述上接地片5與所述下接地片6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接地片3焊接所述中心接地片2,藉此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前側與相對左、右兩側,另外,亦可提升本創作電連接器100整體結構強度並提升電磁干擾防護。
所述本體1包括一本體部10、一舌部11、兩階梯部12、兩尾翼部13及兩定位穿孔14。所述主體部1前側面向前延伸形成所述舌部11,所述舌部11上、下表面連接所述本體部10處分別設有所述階梯部12,所述本體部10後側面底部之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尾翼部13,各所述尾翼部13末端開設有貫穿所述尾翼部13上、下表面的所述定位穿孔14。所述本體1前端包覆有一前基部7。
請參閱第三圖與第四圖所示,所述中心接地片2設有一主體部21、兩側翼部22、兩延伸部23、複數抵持部24及兩定位孔25,所述端子組4設置於所述主體部21上、下表面,所述主體部21後端之左、右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形成一平面長條狀的所述側翼部22,所述側翼部22用於定位所述上接地片5與所述下接地片6之位置,兩所述側翼部22外端之後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一平面長條狀的所述延伸部23,各所述延伸部23後端皆開設一大致呈圓形的所述定位孔25。所述主體部21左、右兩側中間處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所述抵持部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抵持部24焊接於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對應機構,以加強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強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3上表面裸露出所述本體1是為了便於封膠製程,利於生產製造。
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主體部21後端與所述側翼部22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內。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主體部21前端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舌部11與所述階梯部12內。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延伸部23分別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兩所述尾翼部13內,各所述延伸部23之所述定位孔25於上、下方向對齊各所述尾翼部13之所述定位穿孔14。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七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接地片3為ㄇ形結構,所述加強接地片3焊接於所述主體部21,以固定於所述主體部21的前側與相對左、右兩側,以實現所述加強接地片3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定位固持。
所述加強接地片3包括一前壁部31及相對兩側壁部32,所述前壁部31固定於所述主體部21之前緣並連接所述主體部21之前緣,所述前壁部31的上下邊緣皆高出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上、下表面,使所述前壁部31的上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上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壁部31的下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下表面形成一高度差,藉此對所述端子組4之對應機構減少電磁干擾,提升高速傳輸的穩定性。
所述前壁部31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向後延伸的所述側壁部32,兩所述側壁部32分別設置於所述主體部21的左、右兩側,且垂直於所述主體部21,各所述側壁部32皆包括一凸出部321及一延伸臂322,所述前壁部31兩端分別連接向外側彎折的所述凸出部321,所述凸出部321用於提供本創作電連接器100在插拔時的保持力。各所述凸出部321後端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322,在本實施例中,各所述延伸臂322後端焊接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抵持部24,且所述延伸臂322後端包覆於所述本體1內,以加強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強度。
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前壁部31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舌部11之前表面,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兩凸出部321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舌部11之相對左、右兩側表面,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兩延伸臂322後端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階梯部12內。
在本創作中,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主體部21係以金屬片體沖壓製成,且所述主體部21之板面朝上、下方向之垂直方向設置,所述主體部21之板緣朝前、後、左、右方向之水平方向設置。所述加強接地片3係以金屬片體彎折製成,且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前壁部31之板面朝前、後方向之水平方向設置,所述前壁部31之板緣朝上、下方向之垂直方向設置,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兩側壁部32之板面朝左、右方向之水平方向設置,所述兩側壁部32之板緣朝上、下方向之垂直方向設置。藉此,所述中心接地片2與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設置方向互相垂直,以加強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強度。再者,由前、後、左、右方向之水平方向傳入或傳出的電磁干擾被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板面所阻擋,相較於習知技術藉由板緣來阻擋,可有效降低前、後、左、右方向之水平方向的電磁干擾。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與第八圖所示,所述端子組4設置於所述本體1中,所述端子組4包括一上排端子組41及一下排端子組42。所述上排端子組41設有複數上排端子411與一上基部4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排端子組41由十二支所述上排端子411組成,每一支上排端子411皆設有一上固定部413、一上接觸部414及一上焊接部415。所述上排端子411固設於所述上基部412內。所述上固定部413固持於所述上基部412內並且被所述上基部412所包覆。所述上固定部413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上基部412前端的所述上接觸部414,所述上固定部413後端向上彎折延伸出所述上基部412後端形成所述上焊接部415。複數所述上排端子411具有複數上排接地端子416與複數上排高速端子41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排接地端子416長度大於所述上排高速端子417長度,所述上排接地端子416前端超出所述前壁部31前端,所述上排高速端子417前端在所述主體部21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排端子組42設有複數下排端子421與一下基部4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排端子組42由十二支所述下排端子421組成,每一支下排端子皆設有一下固定部423、一下接觸部424及一下焊接部425。所述下排端子421固設於所述下基部422內。所述下固定部423固持於所述下基部422內並且被所述下基部422所包覆。所述下固定部423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下基部422前端的所述下接觸部424,所述下固定部423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出所述下基部422後端形成所述下焊接部425。複數所述下排端子421具有複數下排接地端子426與複數下排高速端子4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排接地端子426長度大於所述下排高速端子427長度,所述下排接地端子426前端超出所述前壁部31前端,所述下排高速端子427前端在所述主體部21上。
所述上排端子組41之所述上基部412後端、各所述上排端子411之所述上固定部413後端、所述下排端子組42之所述下基部422後端、各所述下排端子421之所述下固定部423後端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內。所述上排端子組41之所述上基部412前端、各所述上排端子411之所述上固定部413前端、所述下排端子組42之所述下基部422前端、各所述下排端子421之所述下固定部423前端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階梯部12內。各所述上排端子411之所述上接觸部414與各所述下排端子421之所述下接觸部424分別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舌部11上、下表面。各所述上排端子411之所述上焊接部432與各所述下排端子421之所述下焊接部425皆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後側面。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上接地片5與所述下接地片6相對設置在所述上固定部413處與所述下固定部423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接地片5與所述下接地片6分別焊接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上表面與下表面。所述上接地片5包括一上固定片51、一上連接片52、兩上焊接片53及複數上延伸腳54。所述上固定片51前側設有向下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上連接片52,當本創作電連接器100連接對接連接器時,所述上連接片52連接於對接連接器的接地結構。所述上固定片51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下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上焊接片53。所述上焊接片53焊接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所述側翼部22上表面。所述上固定片51後側設有彎折向上延伸的複數所述上延伸腳54,當本創作電連接器100設置於對應組件上時,所述上延伸腳54用於增加與對應組件的焊接面積。
所述下接地片6包括一下固定片61、一下連接片62與兩下焊接片63。所述下固定片61前側設有向上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下連接片62,當本創作電連接器100連接對接連接器時,所述下連接片62連接於對接連接器的接地結構。所述下固定片61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上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下焊接片63。所述下焊接片63焊接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所述側翼部22下表面。
所述上接地片5之所述上固定片51與兩所述上焊接片53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內。所述上接地片5之所述上連接片52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階梯部12上表面。所述上接地片5之所述上延伸腳54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之後側面。所述下接地片6之所述下固定片61與兩所述下焊接片53設置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內。所述下接地片6之所述下連接片62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階梯部12下表面。所述下接地片6之所述下固定片61後端緣外露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本體部10之後側面。
所述前基部7包覆於所述本體1之所述舌部11前端。所述前基部7設置於所述端子組4之前端,所述前基部7包覆所述上接觸部414與所述下接觸部424前端,以防止所述端子組4翹曲。另外,所述前基部7還包覆所述前壁部31。
當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組裝時,首先,先將複數所述上排端子411與所述上基部412一起射出成形,以形成所述上排端子組41,將複數所述下排端子421與所述下基部422一起射出成形,以形成所述下排端子組42。接著,將所述中心接地片2夾持於所述上排端子組41與所述下排端子組42中間。再來,將所述上接地片5設置於所述上排端子組41上方,將所述下接地片6設置於所述下排端子組42下方,將所述加強接地片3設置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前方與左、右兩側。之後,焊接所述上接地片5之所述上焊接片53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側翼部22,焊接所述下接地片6之所述下焊接片53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側翼部22,焊接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所述延伸臂322後端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之所述抵持部24。接著,將所述中心接地片2、所述加強接地片3、所述端子組4、所述上接地片5與所述下接地片6一起射出成形以在其外圍形成所述本體1。最後,在所述本體1前端射出成形以形成所述前基部7。
當本創作電連接器100插拔時,藉由所述加強接地片3垂直於所述主體部21,使所述中心接地片2與所述加強接地片3之間連接形成立體結構,以加強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結構強度,從而避免所述前基部7與所述端子組4在插拔時產生斷裂與變形,造成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產生毀損。
綜上所述,本創作電連接器100藉由所述加強接地片3點焊固定於所述主體部21的外側緣,所述前壁部31的上、下邊緣皆高於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上下表面,使所述前壁部31的上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上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避部31的下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2的下表面形成一高度差,藉此對所述上排高速端子417與所述下排高速端子427減少電磁干擾,提升高速傳輸的穩定性。因此本創作電連接器100具有較佳的防電磁干擾及高速傳輸的穩定性。
100:電連接器 1:本體 10:本體部 11:舌部 12:階梯部 13:尾翼部 14:定位穿孔 2:中心接地片 21:主體部 22:側翼部 23:延伸部 24:抵持部 25:定位孔 3:加強接地片 31:主體部 32:側壁部 321:凸出部 322:延伸臂 4:端子組 41:上排端子組 411:上排端子 412:上基部 413:上固定部 414:上接觸部 415:上焊接部 416:上排接地端子 417:上排高速端子 42:下排端子組 421:下排端子 422:下基部 423:下固定部 424:下接觸部 425:下焊接部 426:下排接地端子 427:下排高速端子 5:上接地片 51:上固定片 52:上連接片 53:上焊接片 54:上延伸腳 6:下接地片 61:下固定片 62:下連接片 63:下焊接片 7:前基部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部分立體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沿著第五圖中VI之局部放大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沿著第五圖中VII-VII線之剖面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端子組之分解圖。
2:中心接地片
31:前壁部
321:凸出部
322:延伸臂
4:端子組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本體;一中心接地片,固設於所述本體中;一加強接地片,所述加強接地片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外側緣,所述加強接地片設有一前壁部及相對兩側壁部,所述前壁部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前緣,所述前壁部的上、下邊緣皆超出所述中心接地片的上、下表面,所述前壁部上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上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壁部下邊緣與所述中心接地片下表面形成一高度差,所述前壁部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向所述中心接地片方向延伸的所述側壁部,所述側壁部分別設置於所述中心接地片的左右兩側;及一端子組,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端子組具有複數高速端子,所述複數高速端子設置於所述前壁部與兩所述側壁部所構成之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側壁部包括一凸出部及一延伸臂,所述前壁部兩端分別連接向外側彎折的所述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後端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所述中心接地片設有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左、右兩側中間處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所述抵持部,所述延伸臂後端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之所述抵持部,且所述延伸臂後端包覆於所述本體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主體部後端之左、右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形成一平面長條狀的側翼部,所述側翼部外端之後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後端開設一定位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組設有一上排端子組,所述上排端子組設有複數上排端子與一上基部,每一支上排端子皆設有一上固定部、一上接觸部及一上焊接部,所述上排端子固設於所述上基部內,所述上固定部固持於所述上基部內並且被所述上基部所包覆,所述上固定部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上基部前端的所述上接觸部,所述上固定部後端向上彎折延伸出所述上基部後端形成所述上焊接部,複數所述上排端子具有複數上排接地端子與複數上排高速端子,所述上排接地端子長度大於所述上排高速端子長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組設有下排端子組,所述下排端子組設有複數下排端子與一下基部,每一支下排端子皆設有一下固定部、一下接觸部及一下焊接部,所述下排端子固設於所述下基部內,所述下固定部固持於所述下基部內並且被所述下基部所包覆,所述下固定部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外露於所述下基部前端的所述下接觸部,所述下固定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出所述下基部後端形成所述下焊接部,所述下排端子組與所述上排端子組相對設置,複數所述下排端子具有複數下排接地端子與複數下排高速端子,所述下排接地端子長度大於所述下排高速端子長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還包括一上接地片與一下接地片,所述上接地片設置於所述本體上表面,所述下接地片設置於所述本體下表面,所述上接地片與所述下接地片相對設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上接地片包括一上固定片、一上連接片、複數上焊接片及複數上延伸腳,所述上固定片前側設有向下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上連接片,所述上固定片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下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上焊接片,所述上固定片後側設有彎折向上延伸的所述上延伸腳。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下接地片包括一下固定片、一下連接片與複數焊接片,所述下固定片前側設有向上彎折後再向前延伸的所述下連接片,所述下固定片相對左、右兩端分別向上彎折後再向外延伸有所述下焊接片。
  9.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本體,設有一本體部與一由本體部之前側面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設有相對兩表面、相對兩側緣與一前緣;一中心接地片,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中心接地片設有一固設於所述舌部內的主體部,所述主體部設有相對兩板面、相對兩側板緣及一前板緣,所述相對兩板面對應於所述舌部之相對兩表面,所述相對兩板緣對應於所述舌部之相對兩側緣,所述前板緣對應於所述舌部之前緣;一加強接地部,設有一前壁部與相對兩側壁部,所述前壁部設置於所述主體部之前板緣前端,兩所述側壁部分別設置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相對兩側板緣外側,所述前壁部設有一內板面與相對兩板緣,各所述側壁部設有一內板面與相對兩板緣,所述前壁部之內板面對應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前板緣,兩所述側壁部之內板面對應於所述主體部之所述兩側板緣;一端子組,固設於所述本體中,所述端子組具有複數高速端子,所述複數高速端子設置於所述前壁部與所述兩側壁部所構成之範圍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側壁部包括一凸出部及一延伸臂,所述前壁部兩端分別連接向外側彎折的所述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後端向後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所述主體部左、右兩側中間處分別設有向外凸伸的所述抵持部,所述延伸臂後端固定於所述中心接地片之所述抵持部,且所述延伸臂後端包覆於所述本體內。
TW109208276U 2020-06-30 2020-06-30 電連接器 TWM604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276U TWM6040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276U TWM6040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068U true TWM604068U (zh) 2020-11-11

Family

ID=74202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8276U TWM6040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4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2207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514136U (zh) 插座連接器
TWM56309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3916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201547112A (zh) 插座連接器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535340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2928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110854625A (zh) 电连接器
TWM585436U (zh) 母端連接器及其傳輸片
TWM604068U (zh) 電連接器
TWM604503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202322491A (zh) 電連接器
TWM491283U (zh) 具有遮蔽殼體的電連接器
WO2021143764A1 (zh) 板对板插头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3184822U (zh) 电连接器
WO2021077632A1 (zh) 连接器公端组件
WO2021077634A1 (zh) 连接器母端组件
TWM542269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11376987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20895894U (zh) 电连接器
CN219591773U (zh) 屏蔽干扰并提升高频性能的连接器
TWI640132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tongu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