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0835U - 液冷式散熱結構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散熱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0835U
TWM600835U TW109206807U TW109206807U TWM600835U TW M600835 U TWM600835 U TW M600835U TW 109206807 U TW109206807 U TW 109206807U TW 109206807 U TW109206807 U TW 109206807U TW M600835 U TWM600835 U TW M6008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member
liquid
structure according
row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6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信威
Original Assignee
威銓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威銓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威銓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6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0835U/zh
Publication of TWM60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083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包括殼體、散熱構件群及蓋體,殼體包括底板及自底板的周緣延伸的圍板,在圍板和底板之間形成有容腔;散熱構件群佈設在容腔內且包括散熱構件,每一散熱構件包括頭段及自頭段延伸出的桿段,頭段的寬度大於桿段的寬度,各頭段是相互抵靠排列並且固結在底板上,在任二相鄰的桿段之間形成有液體流道;蓋體是對應容腔封蓋在殼體上,且蓋體設有連通容腔的進水孔和出水孔。藉此,不僅能夠增加各散熱構件的數量,且各液體流道的間距又可獲得控制,進而大幅度地提昇散熱效能。

Description

液冷式散熱結構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散熱的技術,尤指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
散熱結構已被普遍性的使用在電子發熱源上,藉以在電子發熱源運作後所產生的高熱量能夠被散逸出去,其中液冷式散熱結構中所使用的液體,其密度遠高於一般空氣之密度,是以其導散熱效能較氣冷式散熱結構更加出色,並被廣泛性地青睞和採用。
現有的液冷式散熱結構,主要包括一殼體及複數柱體,各柱體是以燒結等方式形成在殼體內部。由於此種液冷式散熱結構的各柱體受到製程上的限制,在單位面積內並沒有辦法被廣泛性的佈設,導致其導散熱效能明顯不彰。
業界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於是在一內板上開設有複數通孔,並將各柱體對應於各通孔做穿接,再將各柱體與內板的組合結構置入殼體內,以構成一液冷式散熱結構。惟,此種液冷式散熱結構雖可解決前述之問題,但其製作過程相當的繁瑣和複雜,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因而喪失其經濟價值。
有鑑於此,本新型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新型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不僅能夠增加各散熱構件的數量,且各液體流道的間距又可獲得控制,進而大幅度地提昇散熱效能。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包括一殼體、一散熱構件群及一蓋體,該殼體包括一底板及自該底板的周緣延伸的一圍板,在該圍板和該底板之間形成有一容腔;該散熱構件群係佈設在該容腔內,且該散熱構件群包括複數散熱構件,每一該散熱構件包括一頭段及自該頭段延伸出的一桿段,該頭段的寬度大於該桿段的寬度,各該頭段係相互抵靠排列並且固結在該底板上,在任二相鄰的該桿段之間形成有一液體流道;該蓋體係對應該容腔封蓋在該殼體上,且該蓋體設有連通該容腔的一進水孔和一出水孔。
本新型還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各凹坑的設置,以在底板的內表面形成擾流結構,流體可以均勻地與散熱構件各部分接觸,提高熱傳性能,以促進散熱效率。藉由各環圈的設置,能夠有效地擴增散熱表面積。透過各散熱構件的頭段寬度大於桿段寬度,可藉助震動盤的震動來使各散熱構件立設排列,再批量置入殼體之容腔A中,從而大幅度地簡化製作流程。
有關本新型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新型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主要包括一殼體10、一散熱構件群20及一蓋體30。
殼體10為以導熱性良好的材料所製成(如:銅、鋁、鎂或其合金),本實施例的殼體10為一矩形狀,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其主要包括一底板11及自底板11的周緣向上彎折延伸的一圍板12,在圍板12和底板11之間形成有一容腔A,底板11具有一內表面111,圍板12包括一對第一側板121及一對第二側板122,各第一側板121間隔且對向配置,各第二側板122鄰接在各第一側板121之間且對向配置,在各第一側板121和各第二側板122遠離底板11的一端設有一承載面B。
散熱構件群20是佈設在前述容腔A內,並在容腔A鄰近於各第二側板122的一端分別形成有一入水區13和一出水區14,此散熱構件群20包括複數散熱構件21,各散熱構件21皆以導熱性良好的材料所製成,每一散熱構件21主要包括一頭段211及自頭段211延伸出的一桿段212,本實施例的頭段211和桿段212皆為一圓柱,頭段211的寬度W1大於桿段212的寬度W1(即:頭段211的直徑大於桿段212的直徑);優選地,頭段211之寬度W1是桿段212之寬度W2的兩倍以上。
各散熱構件21的頭段211是相互抵靠的排列並且透過硬焊(Brazing)或熱壓擴散接合(Hot Press Diffusion Bonding)方式固結在前述底板11的內表面111上,在任二相鄰的桿段212之間形成有一液體流道C。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散熱構件群20包括複數第一散熱構件列200和複數第二散熱構件列201,各第一散熱構件列200的首、末端是被各第一側板121所夾持固定,各第二散熱構件列201則形成在第一散熱構件列200之間,每一第一散熱構件列200包括複數散熱構件21,每一第二散熱構件列201亦包括複數散熱構件21,且第一散熱構件列200的各散熱構件21與第二散熱構件列201的各散熱構件21是錯位配置,以在相鄰接的三個散熱構件21的頭段211之間形成有一凹坑D,各凹坑D在液體通過的過程中將產生紊流(或稱:擾流)。
蓋體30是對應於前述容腔A封蓋在殼體10上,蓋體30設有連通容腔A的一進水孔31和一出水孔32,且進水孔31是對應於前述入水區13設置,出水孔32則對應於前述出水區14設置。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蓋體30還包括一進水接頭33及一出水接頭34,進水孔31是形成在進水接頭33的中心處,出水孔32則形成在出水接頭34的中心處。
請參閱圖6和圖7所示,本新型的散熱構件除了可如上述實施例外,本實施例的散熱構件21A、21B還包括複數環圈213,各環圈213是形成在桿段212的表面,其中環圈213的斷面形狀可為三角形(如圖6)、矩形(如圖7)或其它各種不同的幾何形狀,藉以有效地擴增散熱表面積。
請參閱圖8所示,本新型的散熱構件群除了可如上述實施例外,本實施例的散熱構件群20包括複數第一散熱構件列200和複數第二散熱構件列201,各第一散熱構件列200的首、末端是被各第一側板121所夾持固定,各第二散熱構件列201則形成在第一散熱構件列200之間,第一散熱構件列200的各散熱構件21與第二散熱構件列201的各散熱構件21是對齊排列,以在相鄰接的四個散熱構件21的頭段211之間形成有一凹坑D。
請參閱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散熱構件21C包括一頭段211及自頭段211延伸出的一桿段212,其中頭段211為一正六邊體,桿段212為一圓柱體,頭段211的寬度W1大於桿段212的寬度W1。第一散熱構件列200的各散熱構件21與第二散熱構件列201的各散熱構件21是錯位配置,且在相鄰接的三個散熱構件21的頭段211之間是密封。
值得一提,散熱構件群20的各散熱構件21由於頭段211的寬度W1大於桿段212的寬度W1,可透過震動盤的震動來使各散熱構件21立設排列後,再批量置入殼體10之容腔A中,從而大幅度地簡化製作流程。
綜上所述,本新型液冷式散熱結構,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權利。
10:殼體
11:底板
111:內表面
12:圍板
121:第一側板
122:第二側板
13:入水區
14:出水區
20:散熱構件群
21、21A、21B、21C:散熱構件
211:頭段
212:桿段
213:環圈
W1:寬度
W2:寬度
200:第一散熱構件列
201:第二散熱構件列
30:蓋體
31:進水孔
32:出水孔
33:進水接頭
34:出水接頭
A:容腔
B:承載面
C:液體流道
D:凹坑
圖1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散熱構件外觀圖。
圖3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組合透視圖。
圖4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縱向剖視圖。
圖5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橫向剖視圖。
圖6係本新型之散熱構件第二實施例剖視圖。
圖7係本新型之散熱構件第三實施例剖視圖。
圖8係本新型第三實施例橫向剖視圖。
圖9係本新型第四實施例橫向剖視圖。
10:殼體
11:底板
111:內表面
12:圍板
121:第一側板
122:第二側板
20:散熱構件群
21:散熱構件
211:頭段
212:桿段
200:第一散熱構件列
201:第二散熱構件列
30:蓋體
31:進水孔
32:出水孔
33:進水接頭
34:出水接頭
A:容腔
B:承載面

Claims (12)

  1. 一種液冷式散熱結構,包括: 一殼體,包括一底板及自該底板的周緣延伸的一圍板,在該圍板和該底板之間形成有一容腔; 一散熱構件群,佈設在該容腔內,該散熱構件群包括複數散熱構件,每一該散熱構件包括一頭段及自該頭段延伸出的一桿段,該頭段的寬度大於該桿段的寬度,各該頭段係相互抵靠排列並且固結在該底板上,在任二相鄰的該桿段之間形成有一液體流道;以及 一蓋體,對應該容腔封蓋在該殼體上,該蓋體設有連通該容腔的一進水孔和一出水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構件還包括複數環圈,各該環圈係形成在該桿段的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環圈的斷面形狀為三角形或矩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頭段的寬度係該桿段的寬度的兩倍以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圍板包括一對第一側板及一對第二側板,各該第一側板係間隔且對向配置,各該第二側板係鄰接在各該第一側板之間且對向配置,在該散熱構件群和各該第二側板之間分別形成有一入水區和一出水區。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構件群包括複數第一散熱構件列和複數第二散熱構件列,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的首、末端係被各該第一側板所夾持固定,各該第二散熱構件列則形成在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之間,每一該第一散熱構件列包括一部分的各該散熱構件,每一該第二散熱構件列包括另一部分的各該散熱構件,且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的各該散熱構件與各該第二散熱構件列的各該散熱構件係錯位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每一該頭段為一圓柱體,在相鄰接的三個該頭段之間形成有一凹坑。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構件群包括複數第一散熱構件列和複數第二散熱構件列,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的首、末端係被各該第一側板所夾持固定,各該第二散熱構件列則形成在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之間,每一該第一散熱構件列包括一部分的各該散熱構件,每一該第二散熱構件列包括另一部分的各該散熱構件,且各該第一散熱構件列的各該散熱構件與各該第二散熱構件列的各該散熱構件係對齊排列。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每一該頭段為一圓柱體,在相鄰接的四個該頭段之間形成有一凹坑。
  10.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蓋體還包括一進水接頭及一出水接頭,該進水孔係形成在該進水接頭,該出水孔則形成在該出水接頭,該進水孔對應於該入水區設置,該出水孔則對應於該出水區設置。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頭段為一正六邊體,該桿段為一圓柱體。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結構,其中該頭段為一圓柱體,該桿段為一圓柱體。
TW109206807U 2020-06-01 2020-06-01 液冷式散熱結構 TWM60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807U TWM600835U (zh) 2020-06-01 2020-06-01 液冷式散熱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807U TWM600835U (zh) 2020-06-01 2020-06-01 液冷式散熱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0835U true TWM600835U (zh) 2020-09-01

Family

ID=73644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807U TWM600835U (zh) 2020-06-01 2020-06-01 液冷式散熱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0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56866A1 (en) * 2021-11-15 2023-05-18 Amulaire Thermal Technology, Inc.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structure with partial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56866A1 (en) * 2021-11-15 2023-05-18 Amulaire Thermal Technology, Inc.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structure with partial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24538A (en) Dimpled heat transfer su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594430B (zh) 用于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微通道散热器
US10015907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I435206B (zh) 電腦裝置散熱系統
CN207802629U (zh) 一种高密度散热模块
TWM600835U (zh) 液冷式散熱結構
TWM627557U (zh) 孔洞化浸沒式散熱基材結構
TW202001178A (zh) 均溫板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26932A (zh) 散熱裝置
TWM627038U (zh) 串聯式水冷散熱結構
CN110828404A (zh) 一种带凹穴结构的微通道均热板
US20070240868A1 (en) Air-guiding structure for heat-dissipating fin
TWM624377U (zh) 散熱模組
WO2018161614A1 (zh) 异形油道片式散热器
WO2024103670A1 (zh) 一种虹吸散热器及其散热翅片
JP3217608U (ja) 液冷伝熱装置
CN200997750Y (zh) 水冷头
TWM631865U (zh) 均溫板和熱管組接結構
CN210805756U (zh) 一种带凹穴结构的微通道均热板
CN104768356B (zh) 一种应用3d打印技术的新型水冷板结构
TWM590262U (zh) 具均溫板之散熱器
WO2018072607A1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燃烧器
JP3173130U (ja) 放熱器及び放熱部品
TWI805433B (zh) 具有針柱式鰭片的水冷散熱板、以及具有其的封閉式水冷散熱器
TWI790889B (zh) 串聯式水冷散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