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9076U -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9076U
TWM599076U TW109206764U TW109206764U TWM599076U TW M599076 U TWM599076 U TW M599076U TW 109206764 U TW109206764 U TW 109206764U TW 109206764 U TW109206764 U TW 109206764U TW M599076 U TWM599076 U TW M5990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shaft
electronic device
extension
coup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6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鍾現
邱士瑋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6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9076U/zh
Publication of TWM599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9076U/zh
Priority to US17/328,848 priority patent/US11797060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第二機體及樞軸結構。樞軸結構設置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之間使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活動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軸結構包含軸件、第一結合件及第二結合件。軸件具有軸心。第一結合件結合於軸件並連接第一機體。第二結合件具有抵頂部並樞設於軸件且連接第二機體。在第一位置時,抵頂部與第一結合件位於軸心的同一側,且第一機體之底部平行於抵頂面;在第二位置時,抵頂部與第一結合件分別位於軸心的不同側,且抵頂部抵頂於抵頂面使第一機體抬升並與抵頂面產生夾角。本案另揭示一種樞軸結構。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本案與樞軸結構有關。
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多半需要置放於一平面(抵頂面)以利使用者操作。而在電子裝置使用的過程中,電子裝置將因內部機件的運作而產生熱能,當電子裝置大面積地貼靠於抵頂面使用時將不利於電子裝置的散熱,而有影響運作效能之虞。因此,現有電子裝置會在既有的結構基礎下配置另外的機構來產生散熱效果,如此將會產生額外的空間需求,提高了內部機件配置的限制。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第二機體及樞軸結構。樞軸結構連接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且使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活動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軸結構包含軸件、第一結合件及第二結合件。軸件具有軸心。第一結合件結合於軸件並用以連接第一機體。第二結合件樞設於軸件並用以連接第二機體,第二結合件具有抵頂部。在第一位置時,抵頂部與第一結合件位於軸心的同一側,且第一機體之底部平行於抵頂面;在第二位置時,抵頂部繞軸心旋轉而與第一結合件分別位於軸心的不同側,且抵頂部抵頂於抵頂面產生抵頂力,使第一機體抬升並與抵頂面產生夾角。
本案另提供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透過樞軸結構活動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軸結構包含軸件、第一結合件及第二結合件。軸件具有軸心。第一結合件結合於軸件並用以連接第一機體。第二結合件樞設於軸件,並用以連接第二機體,第二結合件具有抵頂部。其中在第一位置時,抵頂部與第一結合件位於軸心的同一側,且第一機體之底部平行於抵頂面;當在第二位置時,抵頂部繞軸心旋轉而與第一結合件分別位於軸心的不同側,且抵頂部抵頂於抵頂面產生一抵頂力,使第一機體抬升並與抵頂面產生夾角。
請配合參閱圖1,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位於第一位置P1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電子裝置可以是筆記型電腦、顯示面板、揚聲器、播放媒體裝置,或其他輸出/輸入裝置,本案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1,電子裝置包含樞軸結構100、第一機體M1以及第二機體M2。樞軸結構100設置在第一機體M1與第二機體M2之間,以使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透過樞軸結構100而能相對開闔活動於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之間。
請參閱圖2至圖4,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100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請參考圖2,樞軸結構100包含軸件10、第一結合件20以及第二結合件30。軸件10具有軸心O。
第一結合件20結合於軸件10並用以連接第一機體M1。第二結合件30樞設於軸件10並用以連接第二機體M2,且第二結合件30具有抵頂部A。於第一位置P1時,抵頂部A與第一結合件20位於軸心O的同一側,且第一機體M1之底部平行於抵頂面S;當在第二位置P2時,抵頂部A繞軸心O旋轉而與第一結合件20分別位於軸心O的不同側,且抵頂部A抵頂於抵頂面S產生抵頂力,使第一機體M1抬升並與抵頂面S產生夾角。
參閱圖2至圖4,一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20係固定結合於軸件10的其中一端。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20具有平板狀的第一結合部21用以結合第一機體M1。
參閱圖2至圖4,一實施例中,第二結合件30樞設於軸件10。於此實施例中,第二結合件30包含依序銜接的第一延伸段31、第二結合部32以及第二延伸段33。由圖2的俯視方向來看,第一延伸段31係沿垂直軸件10的方向延伸長度,第二結合部32沿垂直第一延伸段31的方向延伸長度並且平行於軸件10,第二延伸段33沿垂直第二結合部32的方向延伸長度。
一實施例中,第二結合件30的第一延伸段31、第二結合部32以及第二延伸段33可以是分體構件或是單體構件。在第一延伸段31、第二結合部32及第二延伸段33為分體構件的實施例中,可以便於使用者改變各分體構件的長度、形狀或尺寸以適用於不同的第一機體M1或第二機體M2。
參閱圖2,一實施例中,第二結合件30以第一延伸段31的一端樞接於軸件10。
參閱圖2,一實施例中,第二結合部32係銜接於第一延伸段31的另一端,於此實施例中,第二結合部32為平板結構用以結合第二機體M2。
參閱圖2,一實施例中,第二延伸段33遠離第二結合部32的一端為凸輪形平面的抵頂部A。在此,抵頂部A與第二結合部32的平板結構係概為垂直關係,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參閱圖2至圖4,一實施例中,抵頂部A的外輪廓形狀概為三角形,因此,抵頂部A的外輪廓具有第一抵頂端A1、第二抵頂端A2及定點端A3三個端點。以垂直軸件10的延伸方向來看(即圖3視圖方向),抵頂部A的定點端A3與軸件10之軸心O重疊,而第一抵頂端A1、第二抵頂端A2及定點端A3三者之間的連線可以大致構成為三角形。
參閱圖3,在第一位置P1時,抵頂部A與第一結合件20位於軸心O的同一側,且抵頂部A不接觸或以第一抵頂端A1接觸抵頂面S,進而使第一機體M1之底部處於平行於抵頂面S的狀態。在抵頂部A以第一抵頂端A1接觸抵頂面S的實施例中,第一抵頂端A1為平面以與抵頂面S貼合並且不抬升第一機體M1。
參閱圖3,一實施例中,在垂直軸件10的延伸方向來看,軸件10的軸心O與第一抵頂端A1之間的最短連線距離為第一長度L1,軸件10的軸心O與第二抵頂端A2之間的最短連線距離為第二長度L2,第二長度L2大於第一長度L1。
如此一來,由於定點端A3與軸件10的軸心O重疊,因此當第二結合部32隨第二機體M2轉動以活動至第二位置P2時,定點端A3係與軸件10的軸心O相同地僅於相同位置轉動,而抵頂部A之第一抵頂端A1及第二抵頂端A2則是環繞軸件10的軸心O樞擺,並且使得抵頂部A之第一抵頂端A1及第二抵頂端A2位移至軸心O的另一側,使抵頂部A的第一抵頂端A1及第二抵頂端A2與第一結合件20位於軸心O的不同側。
參閱圖1至圖4,圖1、圖2為樞軸結構100之一實施例位於第一位置P1的狀態,當樞軸結構100適用於電子裝置並位於第一位置P1時,第二機體M2是貼近於第一機體M1的閉合狀態。而圖4繪示樞軸結構100之一實施例位於第二位置P2的狀態,當樞軸結構100適用於電子裝置並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二機體M2是遠離第一機體M1的開啟狀態。
基於前述,參閱圖3及圖4,當第二機體M2相對第一機體M1開闔的動作過程中,第二機體M2的轉動動作帶動第二結合件30以軸件10為轉軸轉動位移,而在第二結合件30轉動位移的過程中,第二結合件30的抵頂部A以第一抵頂端A1或第二抵頂端A2相對於抵頂面S,並基於第二抵頂端A2與抵頂面S交互作用而致使第一機體M1成為與抵頂面S具有夾角的狀態。
如此一來,在第一機體M1與抵頂面S具有夾角時便能與抵頂面S間產生空隙進而提供第一機體M1散熱的管道,避免第一機體M1過熱影響效能,提高第一機體M1的使用壽命。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樞軸結構100除了能提供樞接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的既有功能之外,更能與第一機體M1交互作用而使電子裝置具有散熱效能,電子裝置不因滿足散熱效能而影響內部空間配置。
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第二結合件30與抵頂面S的交互作用具體是第二結合件30的第二抵頂端A2由不與抵頂面S作用的型態改變成為與抵頂面S作用並產生抵頂力的型態而撐起第一機體M1,使第一機體M1也成為傾斜於抵頂面S,而與抵頂面S產生夾角的樣態。
詳而言之,在第一位置P1時,第二結合件30的第二抵頂端A2不直接或間接靠抵於抵頂面S,而當第二機體M2由第一位置P1位移至第二位置P2時,第二機體M2帶動第二結合件30樞轉,第二結合件30以軸件10為轉軸樞轉,此時,第二結合件30的第二抵頂端A2繞軸件10轉動位移。在此過程中,第二抵頂端A2樞轉位移靠近抵頂面S,而由於此實施例之第二抵頂端A2與軸心O之間的第二長度L2大於第一抵頂端A1與軸心O之間的第一長度L1,因此,在第二位置P2時,第二抵頂端A2將會直接或間接抵靠於抵頂面S,而當第二抵頂端A2直接或間接抵靠於抵頂面S時,第二抵頂端A2施力於抵頂面S,而抵頂面S同時相對於第二抵頂端A2產生抵頂力。於此,抵頂力為抵頂面S相對於第二抵頂端A2產生的反作用力。
而由於樞軸結構100是設置於第一機體M1,因此,抵頂面S於此相對於第二結合件30產生的抵頂力也就相當於施加於第一機體M1,而第一機體M1便在受到抵頂力後被撐起而與抵頂面S產生夾角。
參閱圖3及圖4,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朝向抵頂面S且對應樞軸結構100的位置可以設有第一開口M11。於此實施例中,在第一位置P1時,樞軸結構100係完全不凸出於第一機體M1朝向抵頂面S的一面,且樞軸結構100的第二結合件30之第一抵頂端A1朝向抵頂面S。
參閱圖3及圖4,而在第二位置P2時,樞軸結構100的第二結合件30隨第二機體M2相對第一機體M1樞轉,在第二結合件30樞轉後,第二結合件30成為相對於抵頂面S傾斜的樣態。並且,第二結合件30樞轉後改以第二抵頂端A2朝向抵頂面S,且第二抵頂端A2由第一機體M1的第一開口M11伸出並抵靠於抵頂面S,當第二結合件30由第一開口M11伸出時,第二結合件30就能撐起第一機體M1設置樞軸結構100的一側,使第一機體M1的局部脫離抵頂面S,而與抵頂面S間產生間隙,進而提高散熱效果。
參閱圖7至圖10,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更包含第一蓋體M12,第一蓋體M12樞設於第一機體M1並能相對第一開口M11啟閉,於此,在第一位置P1時,第一蓋體M12係位於封閉第一開口M11的位置,藉此,使得電子裝置在未使用時保持完整、封閉的外觀,確保收納狀態時的防塵效果。如此一來,當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二結合件30的第二抵頂端A2作用於第一蓋體M12,使第一蓋體M12遠離第一開口M11並支撐於抵頂面S,於此狀態下,第一開口M11被開啟,使第一機體M1的內部空間透過第一開口M11與外界連通,以達快速散熱之效。
參閱圖5至圖10,在一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更包含導引件40以導引第二結合件30沿特定路徑位移。此實施例中,導引件40樞設於第一機體M1並具有導引部41,而第二結合件30連接於第二機體M2的另一端可滑移地設置於導引部41。如此一來,當第二結合件30隨第二機體M2樞轉時,第二結合件30連接於第二機體M2的另一端滑移於導引件40的導引部41內,並且施力於導引件40,使導引件40成為傾斜狀態以支撐起第一機體M1,第一機體M1被撐起而與抵頂面S間產生間隙而同樣能具有散熱之效。
參閱圖7至圖10,在第一機體M1具有第一蓋體M12的實施例中,導引件40可以是固定於第一蓋體M12上以形成與第一機體M1的樞接。於此實施例中,導引件40為立方體結構,導引部41為凹槽,而第二結合件30更包含導桿34,導桿34設置於第二結合件30的抵頂部A,第二結合件30的導桿34可滑移地設置於凹槽內。
如此一來,當第二結合件30隨第二機體M2樞轉時,第二結合件30的樞轉動作帶動導桿34,導桿34受到導引件40的導引部41之導引而滑移於導引部41內而能沿特定路徑位移。並且,在導桿34於導引部41內滑移的同時,導桿34施力於導引部41,使得導引件40帶動第一蓋體M12樞轉遠離第一開口M11,第一開口M11成為開放狀態,以利於第一機體M1的散熱。
值得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之導引件40的導引部41為凹槽,而第二結合件30以導桿34設置於導引部41,然本案之導引部41及導引部41的配合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將導引部41設為凸部,而第二結合件30上設置凹槽以配合凸部,也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思及者。
參閱圖7至圖10,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可以更設有第二蓋體M14。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朝向第二機體M2的一面設有連通第一機體M1內部的第二開口M13,第二蓋體M14樞設於第一機體M1朝向第二機體M2的一面並能相對第二開口M13啟閉。於此,在第一位置P1時,第二蓋體M14係位於封閉第二開口M13的位置,藉此同樣能夠保持電子裝置於未使用狀態時之外觀完整性及封閉性,確保收納狀態時的防塵效果。並且,當位於第二位置P2時,第二結合件30的第一抵頂端A1由第二開口M13伸出而推抵第二蓋體M14,使第二蓋體M14遠離第二開口M13,第二開口M13成為開啟狀態,使第一機體M1的內部空間能同時透過第一開口M11及第二開口M13與外界連通,提供更佳的散熱效果。
雖然本揭露已以一些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及潤飾。因此本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樞軸結構 10:軸件 20:第一結合件 21:第一結合部 30:第二結合件 31:第一延伸段 32:第二結合部 33:第二延伸段 34:導桿 A:抵頂部 A1:第一抵頂端 A2:第二抵頂端 A3:定點端 40:導引件 41:導引部 M1:第一機體 M11:第一開口 M12:第一蓋體 M13:第二開口 M14:第二蓋體 M2:第二機體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S:抵頂面 O:軸心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位於第一位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的樞軸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4]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圖5]為本案樞軸結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6]為圖5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立體外觀圖。 [圖7]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位於第二位置的立體外觀圖。 [圖8]為本案電子裝置另一實施例位於第二位置的局部立體結構剖視圖。 [圖9]為本案電子裝置另一實施例位於第一位置的側視圖。 [圖10]為本案電子裝置另一實施例位於第二位置的側視圖。
100:樞軸結構
10:軸件
20:第一結合件
21:第一結合部
30:第二結合件
31:第一延伸段
32:第二結合部
34:導桿
40:導引件
41:導引部
M1:第一機體
M11:第一開口
M12:第一蓋體
M13:第二開口
M14:第二蓋體
M2:第二機體
P2:第二位置
S:抵頂面
A:抵頂部
A1:第一抵頂端
A2:第二抵頂端
A3:定點端
O:軸心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一第一機體; 一第二機體;以及 一樞軸結構,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之間使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活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包含: 一軸件,具有一軸心; 一第一結合件,結合於該軸件,並連接該第一機體;以及 一第二結合件,樞設於該軸件,並連接該第二機體,該第二結合件具有一抵頂部; 其中,在該第一位置時,該抵頂部與該第一結合件位於該軸心的同一側,且該第一機體之底部平行於一抵頂面;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抵頂部繞該軸心旋轉而與該第一結合件分別位於該軸心的不同側,且該抵頂部抵頂於該抵頂面產生一抵頂力,使該第一機體抬升並與該抵頂面產生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開口,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抵頂部由該開口伸出。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第一蓋體,該第一蓋體樞設於該第一機體的一面,該第一蓋體可相對該開口啟閉。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導引件,該導引件設置於該第一蓋體並具有一導引部,該第二結合件的該抵頂部可滑移地設置於該導引件的導引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導桿設置於該第二結合件的抵頂部,該導引部為凹槽,該導桿可滑移地設置於該導引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結合件包含依序銜接的一第一延伸段、一第二結合部以及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樞接於該軸件,該第二延伸段具有該抵頂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抵頂部包含一第一抵頂端、一第二抵頂端及一定點端,在垂直該軸件的延伸方向上,該定點端重疊於該軸件的軸心,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抵頂端抵頂於該抵頂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在垂直該軸件的延伸方向上,該定點端、該第一抵頂端及該第二抵頂端三者間的連線構成三角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在垂直該軸件的延伸方向上,該定點端與該第一抵頂端及該第二抵頂端之間的最短連線距離分別為一第一長度及一第二長度,該第一長度小於該第二長度。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更具有一第二蓋體,該第二蓋體樞設於該第一機體,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抵頂端朝向該第二蓋體並致使該第二蓋體局部分離於該第一機體。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該第二結合部延伸長度的方向平行於該軸件延伸長度的方向,該第一延伸段及該第二延伸段延伸長度的方向分別垂直該第二結合部延伸長度的方向。
  12. 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機體及一第二機體,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透過該樞軸結構活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該樞軸結構包含: 一軸件,具有一軸心; 一第一結合件,結合於該軸件,用以連接該第一機體;以及 一第二結合件,樞設於該軸件,用以連接該第二機體,該第二結合件具有一抵頂部; 其中,在該第一位置時,該抵頂部與該第一結合件位於該軸心的同一側,且該第一機體之底部平行於一抵頂面;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抵頂部繞該軸心旋轉而與該第一結合件分別位於該軸心的不同側,且該抵頂部抵頂於該抵頂面產生一抵頂力,使該第一機體抬升並與該抵頂面產生一夾角。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二結合件包含依序銜接的一第一延伸段、一第二結合部以及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樞接於該軸件,該第二延伸段具有該抵頂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樞軸結構,該第二結合部延伸長度的方向平行於該軸件延伸長度的方向,該第一延伸段及該第二延伸段延伸長度的方向分別垂直該第二結合部延伸長度的方向。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樞軸結構,其中該抵頂部包含一第一抵頂端、一第二抵頂端及一定點端,在垂直該軸件的延伸方向上,該定點端重疊於該軸件的軸心,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抵頂端抵頂於該抵頂面。
TW109206764U 2020-05-29 2020-05-29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TWM599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764U TWM59907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US17/328,848 US11797060B2 (en) 2020-05-29 2021-05-24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 structur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764U TWM59907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9076U true TWM59907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260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764U TWM59907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7060B2 (zh)
TW (1) TWM599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712B (zh) * 2021-05-10 2022-05-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595A (en) * 1997-12-10 2000-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deployment of legs for portable personal computer for enhanced cooling
US6053589A (en) * 1998-09-10 2000-04-25 Inventec Corp. Automatic inclination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6961240B2 (en) * 2003-07-31 2005-11-01 Gateway Inc. Device foot incorporating lid-actuated extension member
TWI333604B (en) * 2007-05-16 2010-11-21 Inventec Corp Pressing-type pad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0942143A (en) * 2008-03-19 2009-10-01 Micro Star Int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
CN101739081A (zh) * 2008-11-12 2010-06-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235421A (zh) 2010-04-21 2011-11-09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
US20110292605A1 (en) * 2010-06-01 2011-12-01 Kuan-Chih Chen Heat-dissipating hinge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TWI401378B (zh) * 2010-12-27 2013-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US9507376B2 (en) * 2011-12-14 2016-11-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Overlapping displays
US8891231B2 (en) * 2012-07-30 2014-11-18 Intel Corporation Hinge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76870B (zh) * 2013-03-29 2017-08-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765767B (zh) * 2016-08-23 2020-06-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582093B (zh) 2018-12-29 2024-02-23 昆山刚毅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壳顶升散热铰链的轮间歇旋转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712B (zh) * 2021-05-10 2022-05-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US11429156B1 (en) 2021-05-10 2022-08-30 Quanta Computer Inc. Notebook compu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73613A1 (en) 2021-12-02
US11797060B2 (en)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84B (zh) 電子裝置
TWI791137B (zh) 電子裝置
TW201829931A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201915350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M506445U (zh) 薄型鉸鍊
US112216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928578A (zh) 電子裝置
TWI764712B (zh) 筆記型電腦
TW201419671A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JP2012154481A (ja) 持ち上げ可能な連動機構
TWM599076U (zh) 電子裝置與其樞軸結構
TW201439719A (zh) 電子裝置
CN212536417U (zh) 电子装置与其枢轴结构
JP4396043B2 (ja) 電子機器
JP3141510U (ja) ヒートシンクフィン組み込み構造
TWI727601B (zh) 電子裝置
TWM601511U (zh) 電子裝置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I80794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46276B (zh) 電子裝置及筆記型電腦
TWI764155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801996B (zh) 切換曲率結構及顯示裝置
TW201443615A (zh) 電子裝置
TWI780733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TWM607423U (zh) 輸入模組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