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4180U - 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4180U
TWM594180U TW109200944U TW109200944U TWM594180U TW M594180 U TWM594180 U TW M594180U TW 109200944 U TW109200944 U TW 109200944U TW 109200944 U TW109200944 U TW 109200944U TW M594180 U TWM594180 U TW M5941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ength
heat
preset
sin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奇咸
Original Assignee
搏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搏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搏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4180U/zh
Publication of TWM594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418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散熱裝置,可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係包括二相對式散熱片所組成,而二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貼合面,各散熱片一側分別凸設有散熱部,各散熱部二外側分別設有可供相對嵌扣、卡固之對接單元,且二側對接單元之間即分別設有複數散倒V形狀之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而各散熱部的二相對外側乃分別設有抵壓體,則利用二相對式散熱片相對內側之貼合面分別抵貼於預設發熱源,再藉由二散熱部外側之抵壓體抵持於預設發熱源之側緣,方便抵推預設發熱源進行安裝或拆卸,同時藉由二散熱片之散熱部的複數散熱鰭片、通風槽供空氣流通順暢,以輔助預設發熱源進行快速散熱。

Description

散熱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尤指一種可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利用二相對式散熱片於散熱部分別設有複數倒V形之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可供氣流順暢流通進而輔助預設發熱源快速散熱,達到提升散熱功效之目的。
按,現今電腦科技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使得電腦之發展趨勢亦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之方向邁進,且隨著電腦相關領域也趨向於高速、高頻發展,而直接導致電腦主機內部電子零組件及記憶體模組,皆會相應產生許多熱能,若以記憶體模組存取頻寬來分析、比較可知,從早期PC100 SDRAM以100MT/s的傳輸速率運作,拓展至現今DDR4的傳輸速率目前可達2133~3200MT/s,甚至是到多通道之平台,則可將頻寬大幅擴增至二倍以上,使其無論是工作時脈或是傳輸頻寬,明顯都是朝高速、高頻的發展,以配合主機板中央處理器能維持高速度的運算處理。
且電腦產品的不斷進步與創新、功能亦不斷提升,則電腦主機內部之主機板上,亦必須增加更多的處理、運算用之中央處理器,近年來坊間陸續推出雙核心(雙中央處理器)、四核心(四個中央處理器) 以及更多核心數的主機板,所以主機板上的散熱問題亦必須同時解決,則在主機板上設置多組風扇與散熱鰭片組等,藉以輔助主機板進行快速的散熱,但也在電腦主機內部形成多數氣流進出、交換的循環現象,即造成氣流在電腦主機內部產生亂流的情況,亦存在諸多的缺失與困擾,如:
(1)電腦主機內部配合主機板的各中央處理器等發熱源,分別設置複數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散熱風扇、散熱鰭片,則導致電腦主機內部空間,形成多道氣流的流竄,即形成各氣流間的相互干擾而產生亂流,影響熱空氣與外界冷空氣交換、傳送的流通,造成散熱效果差、亂流易發出噪音等情況。
(2)電腦主機內部主機板上所插設之記憶體、介面卡等,雖設有散熱片,但因內部空氣形成亂流的影響,導致冷空氣與熱空氣的亂竄,即造成記憶體、介面卡上之散熱片的散熱效果變差,無法快速散熱,易影響記憶體的運作。
是以,如何解決習目前記憶體、介面卡等散熱效果變差之問題,導致記憶體運作受影響的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有此種散熱裝置之新型專利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其二相對式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貼合面、一側分別凸設有散熱部,各散熱部分別 設有複數倒V形之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及位於二外側之對接單元,而各散熱部的二相對外側乃分別設有抵壓體,則利用二相對式散熱片相對內側之貼合面分別抵貼於預設發熱源,再藉由二散熱部外側之抵壓體抵持於預設發熱源之側緣,方便抵推預設發熱源進行安裝或拆卸,同時藉由二散熱片之散熱部的複數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供空氣流通順暢,以輔助預設發熱源進行快速散熱,而該二散熱片上之各尺寸數據為:散熱片長度=126mm;散熱部總長度=106mm;通風槽長度=5.0mm;散熱鯺片總長度=79.1mm;對接單元長度=7.0mm,通風槽開口角度=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21°。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二相對式散熱片於散熱部二外側所設之對接單元,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持、固定之凸扣體、扣孔,且二散熱片係分別於二側對接單元分別設有凸扣體及扣孔;亦可於任一個散熱片二側對接單元分別設有凸扣體、另一個散熱片二側對接單元即分別設有扣孔,以供二相對式散熱片可以利用對接單元相互嵌扣、結合。
1‧‧‧散熱片
10‧‧‧散熱空間
11‧‧‧貼合面
110‧‧‧氣流交換空間
12‧‧‧散熱部
120‧‧‧通風槽
121‧‧‧散熱鰭片
13‧‧‧對接單元
130‧‧‧扣孔
131‧‧‧凸扣體
14‧‧‧抵壓體
2‧‧‧散熱片
20‧‧‧散熱空間
21‧‧‧貼合面
210‧‧‧氣流交換空間
22‧‧‧散熱部
220‧‧‧通風槽
221‧‧‧散熱鰭片
23‧‧‧對接單元
230‧‧‧扣孔
231‧‧‧凸扣體
24‧‧‧抵壓體
30‧‧‧容置空間
4‧‧‧發熱源
41‧‧‧側緣
42‧‧‧對接部
43‧‧‧緩衝片
44‧‧‧導電片
5‧‧‧連接器
CT‧‧‧中心切線
D1‧‧‧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
G1‧‧‧對接單元至相鄰散熱鯺片間距
G2‧‧‧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
L1‧‧‧散熱片長度
L2‧‧‧1/2散熱片長度
L3‧‧‧散熱部總長度
L4‧‧‧通風槽長度
L5‧‧‧散熱鯺片總長度
L6‧‧‧對接單元長度
L7‧‧‧1/2對接單元長度
L8‧‧‧扣孔長度
L9‧‧‧凸扣體長度
L10‧‧‧抵壓體長度
L11‧‧‧底邊長度
L12‧‧‧中心凸緣長度
L13‧‧‧1/2中心凸緣長度
L14‧‧‧外凹緣長度
L15‧‧‧內凹緣長度
L16‧‧‧側凸緣長度
T1‧‧‧板材厚度
T2‧‧‧散熱鯺片厚度
T3‧‧‧對接單元厚度
T4‧‧‧抵壓體厚度
θ1‧‧‧通風槽開口角度
θ2‧‧‧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插接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片具體尺寸之前視結構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片具體尺寸之俯視結構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片具體尺寸之側視結構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實施之方法等,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1至4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及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散熱裝置係包括二相對式散熱片1、2所組成,而各構件之細部結構及連接關係如下述:
該二相式散熱片1、2係於相對內側面分別凸設有貼合面11、21,且各貼合面11、21外部即形成氣流交換空間110、210,並於各貼合面11、21一側分別凸設有散熱部12、22,而各散熱部12、22係分別設有複數呈倒V形之散熱鰭片121、221,且相鄰之各散熱鰭片121、221間再設有通風槽120、220,則於複數散熱鰭片121、221及複數通風槽120、220的二外側,即分別設有呈倒L形之對接單元13、23,其中一側散熱片1於二側邊之對接單元13,為分別設有凸扣體131、扣孔130,另側散熱片2之二側邊對接單元23,則分別設有扣孔230、凸扣體231;再於二相對式散熱片1、2的二對接單元13、23之相對外側,分別凸設有倒 L形之抵壓體14、24。
而二相對式散熱片1、2於組裝時,係藉由二對接單元13、23分別以凸扣體131、231以傾斜狀嵌入另側對接單元13、23之扣孔130、230,並將二散熱片1、2轉成相對平行狀,以供二凸扣體131、231嵌扣、卡持、固定在另側扣孔130、230內,且二散熱片1、2之二外側抵壓體14、24,則呈相對頂持狀,二散熱片1、2之散熱部12、22的各散熱鰭片121、221亦呈相對抵持狀,各散熱鰭片121、221係由各散熱片1、2向外部呈漸縮狀之倒V形設計,各相對之散熱鰭片121、221間則呈倒L形狀的相互抵持,而供散熱部12、22內形成中空狀的散熱空間10、20,並利用散熱空間10、20與各V形之通風槽120、220形成貫通狀,則供V形狀之通風槽120、220由散熱片1、2向外部呈擴散狀之設計,則供複數倒V形之散熱鰭片121、221、複數V形通風槽120、220呈相鄰間隔狀的排列設計,並可導引散熱片1、2所吸收之熱空氣向外排散,則於二散熱片1、2的相對內側貼合面11、21間,形成容置空間30,二散熱片1、2的組裝、結合相當簡易、方便,並不需利用其他工具組裝,具有省時、省工、省力等實質功效。
請參閱第5、6、7圖所示,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較佳實施例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另一實施例插接前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二相對式散熱片1、2於實際組裝、使用時,係利用一側散熱片1內側之貼合面11,抵貼於預設發熱源4(記憶體或介面卡等)的一側,且貼合面11與預設發熱源4 之間更係設有一緩衝片43,而緩衝片43係由一泡棉膠所構成,而預設發熱源4另側,再供另一散熱片2藉由對接單元23之凸扣體231嵌入另側散熱片1之扣孔130內,並將另一散熱片2旋轉後利用貼合面21抵貼於預設發熱源4的另側表面,且貼合面21與預設發熱源4之間更係設有一導熱片44,而導熱片44係由一導熱背膠所構成,以供預設發熱源4被夾持、收納、定位於二散熱片1、2所形成之容置空間30內,並藉由二散熱片1、2之抵壓體14、24分別抵持在預設發熱源4的頂部側緣41,即快速又簡易的完成相對式散熱片1、2組裝、夾固於預設發熱源4之作業。
前述本實施例之預設發熱源4係為單面顆粒記憶體模組,由於設有複數記憶體顆粒之一側的發熱量較大,故於散熱片1之貼合面11與預設發熱源4設有複數記憶體顆粒側之間貼覆有導熱片44,以使複數記憶體顆粒的熱量傳導至二散熱片1、2進行散熱,而未設有記憶體顆粒之一側則貼覆有緩衝片43來填補。相同地,若預設發熱源4為雙面顆粒記憶體模組時,而二側之複數記憶體顆粒的發熱量皆為大,此時二散熱片1、2之貼合面(11、21)及與預設發熱源4之間皆需貼覆導熱片44(此時即不需使用緩衝片43),以使預設發熱源4二側之複數記憶體顆粒的熱量傳導至二散熱片1、2進行散熱。故預設發熱源4為單面或雙面顆粒記憶體模組,決定了預設發熱源4與二散熱片1、2之間需要使用緩衝片43及導熱片44的數量。
則將組裝後之二散熱片1、2及預設發熱源4,透過預設發熱源4(電腦用記憶體或介面卡等)之對接部42,予以插接在相對型 式之預設連接器5內(設置於預設電腦主機內部之主機板上),為可利用二散熱片1、2於散熱部12、22二外側之抵壓體14、24供施力按壓,以輔助預設發熱源4方便、快速組裝於預設連接器5;則當預設發熱源4進行運作而發熱時,可以藉由二散熱片1、2之各貼合面11、21及導熱片44吸收預設發熱源4之熱能,再將熱能傳送至散熱部12、22的散熱空間10、20,透過散熱空間10、20外側的複數散熱鰭片121、221及複數V形之通風槽120、220,導引空氣流通順暢,並輔助冷空氣與熱空氣的快速交換,避免空氣四處流竄而產生亂流、噪音,進而完成快速散熱之效用,而將二散熱片1、2所吸收預設發熱源4之熱能向外排散,進而輔助預設發熱源4快速散熱;而二散熱片1、2於貼合面11、21外側之氣流交換空間110、210即可輔助預設發熱源4之熱能,由周邊散出二散熱片1、2外部,進而提升散熱之效用。
請參閱第8、9、10圖,係為本創作散熱片具體尺寸之前視結構圖、俯視結構圖及側視結構圖,其中可看出散熱片1或散熱片2中心處具有一中心切線CT,而關於該散熱片1或該散熱片2之距離及間距各種尺寸為: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D1=3.0mm(公釐);對接單元至相鄰散熱鯺片間距G1=5.0mm(公釐);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G2=2.5mm(公釐)。
關於該散熱片1或該散熱片2之長度的各種尺寸為:散熱片長度L1=126mm(公釐);1/2散熱片長度L2=63mm(公釐);散熱部總長度L3=106mm(公釐)、通風槽長度L4=5.0mm(公釐)、散熱鯺片總長度L5=79.1mm(公釐);對接 單元長度L6=7.0mm(公釐);1/2對接單元長度L7=3.5mm(公釐);扣孔長度L8=5.2mm(公釐);凸扣體長度L9=4.9mm(公釐);抵壓體長度L10=9.0mm(公釐);底邊長度L11=120mm(公釐);中心凸緣長度L12=26mm(公釐);1/2中心凸緣長度L13=13mm(公釐);外凹緣長度L14=34mm(公釐);內凹緣長度L15=27mm(公釐);側凸緣長度L16=13mm(公釐)。
關於該散熱片1或該散熱片2之厚度及角度的各種尺寸為:板材厚度T1=0.8mm(公釐);散熱鯺片厚度T2=2.9mm(公釐);對接單元厚度T3=4.1mm(公釐);抵壓體厚度T4=3.0mm(公釐);通風槽開口角度θ1=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θ2=21°。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之相對式散熱片1、2,為藉由相對內側之貼合面11、21於一側所設之散熱部12、22,透過各散熱部12、22二外側所設之對接單元13、23,以散熱片1、2之凸扣體131、231嵌入另側相對之扣孔130、230,並將散熱片1、2固設於預設發熱源4外側,俾可達到藉由二散熱片1、2吸收預設發熱源4之熱能後,透過各散熱部12、22之複數散熱鰭片121、221與複數V形之通風槽120、220輔助氣流順暢流通、快速散熱之目的,並利用二散熱片1、2於各散熱部12、22的二外側所設之抵壓體14、24,輔助預設發熱源4與預設連接器5進行快速插接、拆卸等,具有散熱快 速及組裝方便之實用功效,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特徵、目的等及構造、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上述本創作之散熱裝置,於實際實施製造作業時,為可具有下列各項優點,如:
(一)該二相對式散熱片1、2於貼合面11、21一側,分別設有散熱部12、22,可利用散熱部12、22之複數散熱鰭片121、221及複數V形之通風槽120、220,供氣流的流通順暢、不亂竄、不產生亂流或噪音,達到輔助預設發熱源4快速散熱之目的。
(二)該二相對式散熱片1、2於各散熱部12、22的外側分別設有對接單元13、23,即藉由一側散熱片1的對接單元13之凸扣體131、扣孔130,與另側散熱片2的對接單元23之扣孔230、凸扣體231,相互嵌扣、卡持而固定,可將二散熱片1、2組裝、夾固於預設發熱源4外部。
(三)該二散熱片1、2於各散熱部12、22的外側所設之抵壓體14、24,係抵持在預設發熱源4的頂部側緣41,而將預設發熱源4組裝於預設連接器5時,亦可透過二側抵壓體14、24處,形成輔助施力按壓的施力位置,而方便將預設發熱源4組裝於預設連接器5內。
(四)該二散熱片1、2組裝於預設發熱源4外側,而預設發熱源4設置於電腦主機內的主機板上,可以輔助電腦主機內部的空氣流通、不會形成遮蔽或阻擋,而能輔助預設發熱源4進行快速散熱。
故,本創作為主要針對散熱裝置的散熱片之設計,係於二相對式散熱片的貼合面一側,分別設有散熱部,藉由散熱部之複數散熱鰭片、通風槽等,導引氣流的流通順暢,而可輔助散熱片進行快速散熱,再利用各散熱部二外側之對接單元呈相互嵌扣、卡持固定,供二散熱片組裝於預設發熱源外側,以達到透過二散熱片吸收預設發熱源之熱能,並藉由二散熱片之散熱部導引氣流順暢流通、輔助快速散熱為主要保護重點,且二散熱片為分別利用散熱部二外側之對接單元進行相對嵌扣、組裝,具有組裝簡易、散熱效能良好等實用之功能,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替換及等效原理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散熱裝置於實際執行、實施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研發,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研發、創設,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散熱片
10‧‧‧散熱空間
11‧‧‧貼合面
110‧‧‧氣流交換空間
12‧‧‧散熱部
120‧‧‧通風槽
121‧‧‧散熱鰭片
13‧‧‧對接單元
130‧‧‧扣孔
131‧‧‧凸扣體
14‧‧‧抵壓體
2‧‧‧散熱片
20‧‧‧散熱空間
21‧‧‧貼合面
22‧‧‧散熱部
220‧‧‧通風槽
221‧‧‧散熱鰭片
23‧‧‧對接單元
230‧‧‧扣孔
231‧‧‧凸扣體
24‧‧‧抵壓體
30‧‧‧容置空間

Claims (9)

  1. 一種散熱裝置,用以提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係包括相對式二散熱片所組成,透過該二散熱片夾持於一預設發熱源外部,以輔助該預設發熱源散熱,其特徵在於:
    該二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可抵貼於該預設發熱源之一貼合面,而該二散熱片再分別於各貼合面一側延設有凸起之一散熱部,且各散熱部分別設有複數倒V形狀之散熱鰭片、複數V形之通風槽,再於各散熱部的二外側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固之一對接單元,並於二側對接單元的相對外側分別設有抵持於該預設發熱源側緣之一抵壓體,該二散熱片於一側分別凸設之散熱部,於二外側對接單元之間為分別凸設有複數呈倒V形狀、由各散熱片向外漸縮之散熱鰭片,該些散熱鰭片並呈相對式的倒L形狀設計,而各相鄰的散熱鰭片之間為分別設有V形之通風槽,且各通風槽係由散熱片向外部呈擴散構造,而該些倒V形之散熱鰭片及該些V形通風槽呈相鄰間隔構造,而該二散熱片上之各尺寸數據為:散熱片長度=126mm;散熱部總長度=106mm;通風槽長度=5.0mm;散熱鯺片總長度=79.1mm;對接單元長度=7.0mm,通風槽開口角度=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21°。
  2. 如請求項1之散熱裝置,其中更包括該二散熱片之距離及間距各種尺寸為: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3.0mm;對接單元至相鄰散熱鯺片間距=5.0mm;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2.5mm;該二散熱片之長度的各種尺寸為:對接單元長度=7.0mm;1/2 對接單元長度=3.5mm;扣孔長度=5.2mm;凸扣體長度=4.9mm;抵壓體長度=9.0mm;底邊長度=120mm;中心凸緣長度=26mm;1/2中心凸緣長度=13mm;外凹緣長度=34mm;內凹緣長度=27mm;側凸緣長度=13mm;該二散熱片之厚度及角度的各種尺寸為:板材厚度=0.8mm;散熱鯺片厚度=2.9mm;對接單元厚度=4.1mm;抵壓體厚度=3.0mm。
  3. 一種散熱裝置,用以提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係包括相對式二散熱片所組成,透過該二散熱片夾持於一預設發熱源外部,以輔助該預設發熱源散熱,其特徵在於:
    該二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可抵貼於該預設發熱源之一貼合面,而該二散熱片再分別於各貼合面一側延設有凸起之一散熱部,且各散熱部分別設有複數倒V形狀之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再於各散熱部的二外側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固之一對接單元,並於二側對接單元的相對外側分別設有抵持於該預設發熱源側緣之一抵壓體,該二相對式散熱片於相對內側的貼合面間,係形成供該預設發熱源置入之一容置空間,而該二散熱片上之各尺寸數據為:散熱片長度=126mm;散熱部總長度=106mm;通風槽長度=5.0mm;散熱鯺片總長度=79.1mm;對接單元長度=7.0mm,通風槽開口角度=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21°。
  4. 如請求項3之散熱裝置,其中更包括該二散熱片之距離及間距各種尺寸為: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3.0mm;對接單元至相鄰 散熱鯺片間距=5.0mm;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2.5mm;該二散熱片之長度的各種尺寸為:對接單元長度=7.0mm;1/2對接單元長度=3.5mm;扣孔長度=5.2mm;凸扣體長度=4.9mm;抵壓體長度=9.0mm;底邊長度=120mm;中心凸緣長度=26mm;1/2中心凸緣長度=13mm;外凹緣長度=34mm;內凹緣長度=27mm;側凸緣長度=13mm;該二散熱片之厚度及角度的各種尺寸為:板材厚度=0.8mm;散熱鯺片厚度=2.9mm;對接單元厚度=4.1mm;抵壓體厚度=3.0mm。
  5. 一種散熱裝置,用以提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係包括相對式二散熱片所組成,透過該二散熱片夾持於一預設發熱源外部,以輔助該預設發熱源散熱,其特徵在於:
    該二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可抵貼於預設發熱源之一貼合面,而二散熱片再分別於各貼合面一側延設有凸起之一散熱部,且各散熱部分別設有複數倒V形狀之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再於各散熱部的二外側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固之一對接單元,並於二側對接單元的相對外側分別設有抵持於該預設發熱源側緣之一抵壓體,該二相對式散熱片於相對內側設有凸起之一貼合面,並於各貼合面周邊分別形成一氣流交換空間,而該二散熱片上之各尺寸數據為:散熱片長度=126mm;散熱部總長度=106mm;通風槽長度=5.0mm;散熱鯺片總長度=79.1mm;對接單元長度=7.0mm,通風槽開口角度=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2 1°。
  6. 如請求項5之散熱裝置,其中更包括該二散熱片之距離及間距各種尺寸為: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3.0mm;對接單元至相鄰散熱鯺片間距=5.0mm;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2.5mm;該二散熱片之長度的各種尺寸為:對接單元長度=7.0mm;1/2對接單元長度=3.5mm;扣孔長度=5.2mm;凸扣體長度=4.9mm;抵壓體長度=9.0mm;底邊長度=120mm;中心凸緣長度=26mm;1/2中心凸緣長度=13mm;外凹緣長度=34mm;內凹緣長度=27mm;側凸緣長度=13mm;該二散熱片之厚度及角度的各種尺寸為:板材厚度=0.8mm;散熱鯺片厚度=2.9mm;對接單元厚度=4.1mm;抵壓體厚度=3.0mm。
  7. 一種散熱裝置,用以提供快速對接組裝以進行輔助散熱之散熱裝置,係包括相對式二散熱片所組成,透過該二散熱片夾持於一預設發熱源外部,以輔助該預設發熱源散熱,其特徵在於:
    該二散熱片於相對內側分別設有可抵貼於預設發熱源之一貼合面,而二散熱片再分別於各貼合面一側延設有凸起之一散熱部,且各散熱部分別設有複數倒V形狀之散熱鰭片、V形之通風槽,再於各散熱部的二外側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固之一對接單元,並於二側對接單元的相對外側分別設有抵持於該預設發熱源側緣之一抵壓體,該二相對式散熱片於散熱部二側所設之一對接單元,係分別設有可相對嵌扣、卡持固定之一凸扣體及一扣孔,而該二散熱片上之各尺寸數據為:散 熱片長度=126mm;散熱部總長度=106mm;通風槽長度=5.0mm;散熱鯺片總長度=79.1mm;對接單元長度=7.0mm,通風槽開口角度=23°;對接單元側邊至相鄰散熱鯺片側邊夾角=21°。
  8. 如請求項7之散熱裝置,其中更包括該二散熱片之散熱部,分別於一側對接單元設有該凸扣體、另側對單元設有該扣孔;亦可於其中一個散熱片之散熱部二側對接單元分別設有該凸扣體,而另一個散熱片之散熱部二側對接單元即分別設有該扣孔。
  9. 如請求項7之散熱裝置,其中該二散熱片之距離及間距各種尺寸為:斜角垂直延伸線距離=3.0mm;對接單元至相鄰散熱鯺片間距=5.0mm;抵壓體至凸扣體間距=2.5mm;該二散熱片之長度的各種尺寸為:對接單元長度=7.0mm;1/2對接單元長度=3.5mm;扣孔長度=5.2mm;凸扣體長度=4.9mm;抵壓體長度=9.0mm;底邊長度=120mm;中心凸緣長度=26mm;1/2中心凸緣長度=13mm;外凹緣長度=34mm;內凹緣長度=27mm;側凸緣長度=13mm;該二散熱片之厚度及角度的各種尺寸為:板材厚度=0.8mm;散熱鯺片厚度=2.9mm;對接單元厚度=4.1mm;抵壓體厚度=3.0mm。
TW109200944U 2020-01-21 2020-01-21 散熱裝置 TWM594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944U TWM594180U (zh) 2020-01-21 2020-01-21 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944U TWM594180U (zh) 2020-01-21 2020-01-21 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4180U true TWM59418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113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0944U TWM594180U (zh) 2020-01-21 2020-01-21 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4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57072U (zh) 散热组件
TW200411358A (en)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removable cooler
TW202147970A (zh) 散熱模組
TWM594180U (zh) 散熱裝置
US20230328930A1 (en) Graphics card and computer host
CN108633238B (zh) 一种用于两片对插印制板的散热装置
JP5558536B2 (ja) 放熱装置
CN205623048U (zh) 散热模组
TW201905635A (zh) 電子設備及其面板裝置與殼體
CN203909706U (zh) 新型cpu散热风扇
TWM602222U (zh) 散熱裝置
CN206532226U (zh) 异材质结构的吸散热模组
TWM594853U (zh) 散熱裝置
TWI741615B (zh) 散熱裝置
TWI632456B (zh) 反光式散熱裝置
TWM521806U (zh) 散熱片
CN219329010U (zh) 一种多层次的工控主机散热板
CN208569526U (zh) 一种cpci标准板卡的散热结构
TWI820918B (zh) 電子裝置
TWM443877U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M564318U (zh) 具散熱結構之電子裝置
CN217307957U (zh) 一种抗氧化高频双面fpc软性线路板
TWM246693U (en) Structure of wind pipe
TWI303970B (zh)
TW202211773A (zh) 組合式散熱結構、電子裝置殼體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