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4056U - 隔熱結構 - Google Patents
隔熱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4056U TWM594056U TW108216464U TW108216464U TWM594056U TW M594056 U TWM594056 U TW M594056U TW 108216464 U TW108216464 U TW 108216464U TW 108216464 U TW108216464 U TW 108216464U TW M594056 U TWM594056 U TW M59405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heat insulation
- ultraviolet absorption
- substrate
- absorption hea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揭露一種隔熱結構包括一基材、一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以及一第一離型層。基材具有一表面。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基材的該表面。第一離型層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該表面的一側。本新型的隔熱結構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Description
本新型關於一種隔熱結構,特別關於一種可吸收紅外線與紫外線的隔熱結構。
許多現代建築都採用玻璃幕牆、大玻璃和落地玻璃門(陽臺),這種情況在改善房間景觀的同時,卻使傳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量增多,增加了房間空調的用電。目前建築能耗中的第一殺手就是空調,空調能耗已經占到了建築能耗的20%到50%,汽車也有相同情況。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隔熱膜,它具有隔熱、節能、美觀舒適、安全防爆等功能,有效便捷的解決了玻璃帶來太陽輻射熱量增多的問題。
本新型之目的為提供一種新型態的隔熱結構,可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依本新型之一種隔熱結構,包括一基材、一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以及一第一離型層。基材具有一表面。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基材的該表面。第一離型層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基材至少部分透光。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包括有紅外線吸收劑及紫外線吸收劑。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包括有複數個抗紅外線奈米粒子及抗紫外線奈米粒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還包括有多個石墨烯微片,石墨烯微片的厚度大於等於0.3奈米,且小於等於3奈米,第一石墨烯微片的片徑大於等於4.5微米,且小於等於25微米。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耐磨層,其設置於基材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金屬反光膜,其設置於基材與耐磨層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金屬反光膜,其設置於基材與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其設置於耐磨層與基材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金屬反光膜及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金屬反光膜設置於基材與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之間。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基材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隔熱結構更包括一第二離型層,其設置於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基材的一側。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具有相同的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具有不同的材料。
承上所述,在本新型之隔熱結構中,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基材的第一表面,且第一離型層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基材之第一表面之一側的結構設計,使得本新型之隔熱結構為一種新型態的隔熱結構,當要使用隔熱結構時,可撕開第一離型層,以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將隔熱結構貼附於建築物或汽車玻璃上,藉此達到良好的隔熱效果。此外,本新型的隔熱膜結構可選擇性地讓可見光穿透過並阻隔紅外線和紫外線,當貼附於建築物或汽車玻璃上時,可阻隔紅外線及紫外線以抑制室內或車內的溫度上升;或者避免紅外線及紫外線對人體直射而引起身體發生病變;或者避免紅外線及紫外線損壞傢俱和裝潢,同時可避免玻璃內面人員的視線受到影響。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新型一些實施例之隔熱結構,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以下圖式中出現的元件尺寸(長、寬或高)、比例只是說明元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與真實元件的尺寸與比例無關。
本新型的隔熱結構可為隔熱膜或隔熱紙,其可貼附於例如但不限於建築的玻璃,或是汽車的玻璃上,以阻絕太陽光的輻射熱能進入室內或車內。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隔熱結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包括一基材11、一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及一第一離型層13。
基材11至少部分透光,其材質可例如為塑膠類或紙類。塑膠類基材可例如但不限於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材、聚丙烯(PP)基材、聚乙烯(PE)基材、或聚醯亞胺(PI)基材,並不限制。本實施例的基材11具有高的可見光穿透率(Visible Light Transmission),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及清晰度,使室內或車內的使用者可維持良好的視野。
基材11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可簡稱為“表面”)111及與第一表面111相反的一第二表面112,而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則設置於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顧名思義,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用於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亦即可以在陽光直射下阻隔太陽光中之紅外線和紫外線,不讓其通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至少包括有紅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及膠材,紅外線吸收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混合於膠材中,藉由紅外線吸收劑與紫外線吸收劑可吸收紅外線與紫外線;或者,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可包含均勻分佈於膠材的複數個抗紅外線奈米粒子與複數個抗紫外線奈米粒子。具體地說,抗紅外線奈米粒子及抗紫外線奈米粒子的粒徑均不超過100nm,其中,抗紅外線奈米粒子可選用對紅外線有強吸收性能的奈米粒子;較佳地,抗紅外線奈米粒子為摻雜有單一或多元素之結晶型複合氧化鎢奈米粒子,其一般式為M1
xM
2yWO或M1
xM2
yWOR
z或M1
xWOR
yS
z,其中,M1為IA~IIIA族或過渡金屬元素,M2為IA~IIIA族或過渡金屬元素,W為鎢元素,O為氧元素,R、S為IVA~VIIA族元素;值得一提的是,所摻雜之元素可賦予氧化鎢對波長超過1500nm之紅外線之吸收效果。另外,抗紫外線奈米粒子可選用對紫外線有強吸收性能的奈米粒子,例如二氧化鈦(TiO
2)奈米粒子或氧化鋅(ZnO)奈米粒子。此外,膠材可例如但不限於為壓感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其材料可例如包括橡膠系、壓克力系、或矽利康系,或其組合;而化學構成可為橡膠類、丙烯酸類、或有機硅類、或其組合,本新型不限定。
除了可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材料外,本實施例的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還包括有協助遮蔽(或吸收)紅外線和紫外線的材料,該材料例如但不限於包含石墨烯微片、碳、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奈米碳管、或金屬粒子,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該材料是以石墨烯微片,且石墨烯微片也混合於膠材中為例。在一些實施例中,有一部分的石墨烯微片可位於內部,但是另一部分的石墨烯微片可突出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的兩個相對表面;或者,全部的石墨烯微片皆位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的內部,本新型不限制。因此,在本實施例的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中,還可藉由石墨烯微片協助遮蔽(或吸收)紅外線和紫外線,而且石墨烯微片可對可見光進行調光,使得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的可見光穿透率也相當高。
前述的之石墨烯微片的厚度可大於等於0.3奈米(nm),且小於等於3奈米(0.3nm ≤ d ≤ 3nm),而其片徑(即最大寬度)可大於等於4.5微米,且小於等於25微米(4.5μm ≤ L ≤ 25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石墨烯微片佔總體含量可大於0且小於等於15%(0 >石墨烯微片含量≤ 15%),例如1.5%、3.2%、5%、7.5%、11%、13%,或其他。
第一離型層13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遠離第一表面111的一側。於此,第一離型層13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背向基材11的表面。第一離型層13的材質可例如但不限於為紙類、布類、或聚脂類(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其組合,並不限制。因此,要將隔熱結構1貼附於物體(例如玻璃)時,使用者可撕開第一離型層13而露出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背向基材11的表面,以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將隔熱結構1貼附於玻璃(例如大樓的玻璃幕牆、或汽車的擋風玻璃)上,藉此阻絕熱能進入室內。
承上,在本實施例之隔熱結構1中,由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中包括有紅外線吸收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或複數個抗紅外線奈米粒子與複數個抗紫外線奈米粒子,使得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同時具有紅外線及紫外線的吸收能力,避免紅外線及紫外線進入室內或車內。另外,本實施例的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還包括有多個石墨烯微片,透過石墨烯微片可協助遮蔽(或吸收)紅外線和紫外線,可使隔熱結構1有更好的隔熱效果,同時具有高的可見光穿透率。此外、石墨烯微片具有高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因此可以增加整體強度,使隔熱結構1具有較高的防爆能力。
在一實驗例中證明,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隔熱結構1可排除約90%~100%之紫外線輻射和約80%~100%之紅外線輻射,且對於波長約400~780nm之可見光的穿透率可達到88%以上。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可選擇性地讓可見光穿透過,同時阻隔紅外線和紫外線而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請參照圖2A至圖2E所示,其分別為本新型不同實施例的隔熱結構的示意圖。
如圖2A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a與前述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其元件組成及各元件的連接關係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a中,還包括一耐磨層15,耐磨層15設置於基材11遠離第一表面111的一側。於此,耐磨層15設置於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2。其中,耐磨層15包括有超強耐磨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 PVC),使隔熱結構1具有抗刮的能力,避免施工或未來使用時產生刮痕,影響隔熱結構1的外觀與清晰度。
另外,如圖2B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b與前述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a其元件組成及各元件的連接關係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b中,還可包括一金屬反光膜14,金屬反光膜14設置於基材11與耐磨層15之間。於此,金屬反光膜14設置於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2,並位於基材11與耐磨層15之間。金屬反光膜14的材料可包括高反射率的銀、鋁、金、鉑、或鉻等金屬材料(粒子),以將太陽光直接反射,避免進入室內或車內。
另外,如圖2C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c與前述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b其元件組成及各元件的連接關係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c中,金屬反光膜14設置於基材11與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之間。
另外,如圖2D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d與前述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c其元件組成及各元件的連接關係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d中還包括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設置於耐磨層15與基材11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可具有相同的材料(同時具有紅外線吸收材料、紫外線吸收材料、石墨烯微片及膠材);或者,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可具有不同的材料,但同樣具有阻隔紅外線與紫外線的能力,本新型不限制。
此外,如圖2E所示,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e與前述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c其元件組成及各元件的連接關係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隔熱結構1e中沒有耐磨層15,而是包括有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及一第二離型層13a,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設置於基材11遠離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112,而第二離型層13a設置於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遠離基材11的一側。於此,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位於第二離型層13a與基材11之間。因此,在使用上,可撕開第一離型層13,以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將隔熱結構1e貼附於玻璃上;或者,可撕開第二離型層13a,以透過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12a將隔熱結構1e貼附於玻璃上。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之隔熱結構中,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基材的第一表面,且第一離型層設置於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基材之第一表面之一側的結構設計,使得本新型之隔熱結構為一種新型態的隔熱結構,當要使用隔熱結構時,可撕開第一離型層,以透過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將隔熱結構貼附於建築物或汽車玻璃上,藉此達到良好的隔熱效果。此外,本新型的隔熱膜結構可選擇性地讓可見光穿透過並阻隔紅外線和紫外線,當貼附於建築物或汽車玻璃上時,可阻隔紅外線及紫外線以抑制室內或車內的溫度上升;或者避免紅外線及紫外線對人體直射而引起身體發生病變;或者避免紅外線及紫外線損壞傢俱和裝潢,同時可避免玻璃內面人員的視線受到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新型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a~1e:隔熱結構
11:基材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
12a: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
13:第一離型層
13a:第二離型層
14:金屬反光膜
15:耐磨層
圖1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隔熱結構的示意圖。
圖 2A 至圖 2E 分別為本新型不同實施例之隔熱結構的示意圖。
1:隔熱結構
11:基材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
13:第一離型層
Claims (13)
- 一種隔熱結構,包括: 一基材,具有一表面; 一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該基材的該表面;以及 一第一離型層,設置於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基材至少部分透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包括有紅外線吸收劑及紫外線吸收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包括有複數個抗紅外線奈米粒子及抗紫外線奈米粒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還包括有多個石墨烯微片,該石墨烯微片的厚度大於等於0.3奈米,且小於等於3奈米,該第一石墨烯微片的片徑大於等於4.5微米,且小於等於25微米。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耐磨層,設置於該基材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金屬反光膜,設置於該基材與該耐磨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金屬反光膜,設置於該基材與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該耐磨層與該基材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金屬反光膜,設置於該基材與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之間;及 一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設置於該基材遠離該表面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隔熱結構,更包括: 一第二離型層,設置於該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遠離該基材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具有相同的材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中該第一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與第二紅外線/紫外線吸收隔熱膜具有不同的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16464U TWM59405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隔熱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216464U TWM59405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隔熱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4056U true TWM594056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113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216464U TWM59405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隔熱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940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5714B (zh) * | 2020-12-14 | 2023-03-1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紅外隱身布料及紅外隱身服裝 |
-
2019
- 2019-12-11 TW TW108216464U patent/TWM594056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5714B (zh) * | 2020-12-14 | 2023-03-1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紅外隱身布料及紅外隱身服裝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10361B2 (ja) | 遮熱断熱フィルム | |
JPH0517233Y2 (zh) | ||
CN110774673B (zh) | 一种辐射制冷透射膜 | |
JP2010527816A5 (zh) | ||
JP4748573B2 (ja) | シリカ殻からなるナノ中空粒子を用いた断熱塗料の製造方法 | |
CN102259448B (zh) | 纳米陶瓷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5089643A (ja) | 多機能透明性フィルムとこれを用いた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式カーテン及び洋傘 | |
TWM594056U (zh) | 隔熱結構 | |
CN110261943A (zh) |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光扩散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8471975U (zh) | 一种多功能防护膜 | |
US6699559B1 (en) | Honeycomb transparent insulation with improved insulating ability | |
TWM483172U (zh) | 防霧隔熱膜 | |
CN103302934B (zh) |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 |
JPH11116910A (ja) | 粘着シート | |
KR20200085981A (ko) | 열차단 및 흡음 복합 필름 | |
KR20230063409A (ko) | 100% 자외선 차단 효과를 갖는 차량용 및 건축용 윈도우 필름 | |
CN210257549U (zh) | 一种防紫外线的pvb中间膜 | |
CN209483080U (zh) | 一种热辐射电致变色抗震玻璃 | |
CN211994540U (zh) | 一种抗紫外线apet塑胶颗粒片材 | |
CN101255020A (zh) | 节能安全膜结构玻璃 | |
CN205243340U (zh) | 一种防辐射玻璃窗 | |
KR20190052420A (ko) | 차음 기능을 갖는 투명 태양열 차단 필름 | |
CN210030540U (zh) | 隔热膜 | |
TW202419282A (zh) | 具有耐衝擊性及隔熱性的樹脂膜 | |
CN207808667U (zh) | 改良结构的钢化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