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504U -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504U
TWM592504U TW108211854U TW108211854U TWM592504U TW M592504 U TWM592504 U TW M592504U TW 108211854 U TW108211854 U TW 108211854U TW 108211854 U TW108211854 U TW 108211854U TW M592504 U TWM592504 U TW M5925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ox
dryer
air guide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1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義
Original Assignee
協和特精密鈑金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協和特精密鈑金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協和特精密鈑金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1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50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50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該烘乾機包含一導風箱、一導流罩,藉以達到氣流分流輸出之作用。其中導風箱分隔設置出一第一、二、三風道之空間,箱體之兩側面分別對應連通第一、二、三風道而設置第一、二、三送風口,而導流罩內設置一流通區,導流罩凹設一相通流通區之缺槽,藉以導風箱之第一、二、三送風口,以分別對應各導流罩之各缺槽凹凸設置固定,使該等送風口與缺槽、流通區呈連通,達到欲烘乾之氣流係分流進入導風箱,再分流送入導流罩,以由導流罩之引導而均勻送風至烘箱、風嘴,讓各個位置的風嘴均勻受風,提供送風乾燥效果均勻完整。

Description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涉及於印刷過程結束,用以烘乾印刷油墨的技術領域,尤指烘乾機係改以分流方式,導引烘乾的氣流均勻地送風烘乾油墨。
按由凹板印刷機印刷膜帶的生產過程中,印刷機在膜帶上印刷吸附一層油墨,必須要進行烘乾處理,來使油墨充份乾燥,牢固吸附在膜帶上,以進行下一種顏色的印刷,俾使印刷出之膜帶產品套色準確,印刷品質良好。
目前的烘乾機大抵包含一進氣口、烘箱、導流罩、風嘴,熱風經進氣口送風進入烘箱,復由導流罩引導,經風嘴送風至膜帶上。其中,欲烘乾的熱風經由管道送入進氣口,進氣口多是斷面為方形之管道,進氣口送入的風進入烘箱,通過烘箱上方的導流罩,引導熱氣由各烘箱底側的風嘴送出去,來烘乾膜帶上印刷的油墨。
但是,目前烘乾機在進氣口的設計會造成一些問題;其中,進氣口僅為斷面為管狀的型態,因此當烘乾的熱氣流經由進氣口送出到烘箱、風嘴之時,距離進氣口較近的風嘴之輸 出氣壓量較大,但是,與距離進氣口較遠之風嘴,其輸出氣壓量較小,也就是,距離進氣口較近之風嘴,其烘乾油墨的效果較佳,愈遠離進氣口之風嘴,其受風量較小以致烘乾效果較遜色,造成膜帶上油墨烘乾效果不一致,有的區域已烘乾,有的區域卻未完全烘乾,以致膜帶印製完成而欲捲收時,便發現未乾的油墨與膜帶產生沾黏,甚至油墨脫落,因此,膜帶縱使經過烘乾流程,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確保所有油墨都已乾燥,始能進行下一流程。如此一來,將會增加製造成品的工時,拉長作業時間,降低生產效率,以及低降膜帶的印刷品質。
本創作人有鑑於前述的問題,進而研究開發,因此本創作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主要係進氣口位置,本創作之導風箱經由分隔而有數出風道,各連通至側面有一出風口,各出風口各配合設置一導流罩來分流,確保烘乾之熱氣係均勻分流,讓無論距離導風箱遠近的風嘴都能均勻受風,提昇烘乾效率、縮短等待乾燥之時間。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該烘乾機包含:一導風箱,其係一箱體之兩端分別為一分流端、一封閉端,該分流端面朝該箱體內分隔設置至少一第一、二風道之空間,該箱體之兩側面分別對應連通該第一、二風道而設置至少一第一、二送風口; 數供該導風箱組合之導流罩,其係為弧形長罩體,內部形成一開口朝烘箱之流通區,用以該流通區引導氣流,該導流罩於該流通區上凹設一缺槽,該缺槽底部、兩側均相通於該流通區之空間;藉該導風箱之該第一、二送風口以分別對應各該導流罩之該缺槽凹凸設置固定,形成該第一、二送風口與該缺槽、該流通區呈連通;藉以該氣流自該導風箱分流進入該導流罩而均勻送風。
因此本創作之功效,主要係於烘乾機設置一導風箱、配置數導流罩,其中於導風箱端面之分流端分隔設置第一、二、三風道,側面分別對應第一、二、三風道而設有第一、二、三送風口,藉以導風箱利用第一、二、三送風口位置跨設固定於導流罩的缺槽上,利用缺槽來與導流罩內之流通區呈連通,讓氣流經由第一、二、三風道而分流進入,復由第一、二、三送風口分流送出至各導流罩、烘箱、風嘴,因此均勻分流之熱氣,可以均勻、全方位地經由流通區導流至風嘴,無論風嘴與導風箱距離遠近,藉以熱氣分流機制,讓風嘴受風均勻,如此一來,風嘴送出乾燥油墨的熱風也會平均,確保膜帶受風平均,膜帶各處油墨收到平均之乾燥效果,膜帶之油墨因為乾燥效果平均一致,進而縮短作業時間,增加油墨乾燥效率,在捲收膜帶就不會產生油墨未完全烘乾,導致油墨沾黏、印刷圖樣缺損的品質顧慮,保障印刷品質理想的目的。
10‧‧‧烘乾機
20:導風箱
21:箱體
211:第一面
212:第二面
22:分流端
221:第一隔片
2211、2221:弧形端
222:第二隔片
223:第三隔片
23:封閉端
24:第一風道
241:第二風道
242:第三風道
25:第一送風口
251:第二送風口
252:第三送風口
26:網片
30:導流罩
31:流通區
311:引片
32:結合面
33:缺槽
40:烘箱
41:定位面
42:排風孔
50:風嘴
60:印刷機
62:輥輪組
70:膜帶
第1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結合於印刷機之組合示意側視平面圖。
第2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烘乾機部份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導風箱之立體圖。
第4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導風箱、導流罩、烘箱、風嘴之組合側視圖。
第5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導風箱與導流罩之組合立體仰視圖。
第6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導風箱與導流罩之組合立體俯視圖。
第7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烘箱底視平面圖。
本創作係一種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請參看第1圖之烘乾機10係架設於印刷機60上方,印刷機60上面設置一輥輪組62,其係用以帶動膜帶70輸送移動,供烘乾機10烘乾油墨;該烘乾機10係包含一供送風與導風之導風箱20、數用以導引氣流的導流罩30、一供氣流於內流佈之烘箱40、數供氣流送出之風嘴50,如第2圖所示,導風箱20底側跨設數導流罩30,數導流罩30底緣係固定於烘箱40之頂緣上,烘箱40對應風嘴50之該面為定位面41,定位面41以垂直於導流罩30跨設於烘箱40的方向鏤空設置數排排 風孔42<如第7圖所示>,而風嘴50係呈現長條形,一排排風孔42配置一條風嘴50,風嘴50係通體固定於定位面41,以相通排風孔42,使烘乾的熱風由進氣結構進入導風箱20、導流罩30、排風孔42、風嘴50,對正該受到輥輪組62移動的膜帶70送風,有效烘乾膜帶70上的油墨。
請參看第2、3圖所示,該導風箱20係一呈長箱形之箱體21,箱體21底側面為一第一面211,頂部為一第二面212,箱體21兩端分別為一分流端22、一封閉端23,自分流端22端面方向朝箱體21內以平行第一、二面211、212處間隔地水平設置一第一隔片221、一第二隔片222,如第3、4圖所示,第一隔片221係位在下方,末端呈現封閉的弧形端2211,第二隔片222位於第一隔片221上方,第二隔片222之延伸長度較第一隔片221為長,末端亦呈封閉之弧形端2221,箱體21內相對第二隔片222接近封閉端23處,內設有一第三隔片223,第三隔片223呈現弧形片狀;以及於第一隔片221與箱體21之第一面211之間形成一第一風道24,第一、二隔片221、222之間形成一第二風道241,第二隔片222與箱體21之第二面212之間形成一第三風道242,箱體21之垂直於分流端22之兩側面,分別對應垂直連通第一風道24係形成一第一送風口25,同理,對應第二、三風道241、242分別形成第二、三送風 口251、252,讓分流端22進入的熱氣,係由第一、二、三風道24、241、242分流進入箱體21內,復經由第一、二、三送風口25、251、252分別送風出去,箱體21底面分別對應第二、三送風口251、252底側係設置為一網片26;該導流罩30係如第2、5、6圖所示,導流罩30係為弧形長罩體,內部形成一開口朝烘箱40之流通區31,流通區31內面間隔地立設數引片311,引片311可以是板片或是網片,用以將流通區31內的熱氣引導至烘箱40、風嘴50,而導流罩30朝向導風箱20係形成水平面之結合面32,於結合面32上凹設一缺槽33,使缺槽33底部、兩側均相通於流通區31之空間;藉以導風箱20以其第一、二、三送風口25、251、252,以分別對應各導流罩30之缺槽33凹凸放置並且焊接固定,因此由導流罩30底側的流通區31角度來看,可以看到導風箱20之網片26,而第一、二、三送風口25、251、252藉由導流罩30之缺槽33,與導流罩30之流通區31呈連通。
再其次,各導流罩30底緣固定連接烘箱40之頂緣、風嘴50固定於烘箱40之定位面41,並且如第4、7圖所示,來對應相通各排風孔42,讓熱風經風嘴50而吹送出去,此即組成烘乾機10。
本創作之特點乃在於導風箱20與導流罩30之組合,提供一均勻送風之功能;請參看第4、5、6圖所示,當熱風由導風箱20之分流端22進入,係由第一、二、三隔片221、222、223所分隔之第一、二、三風道24、241、242進入,因此熱風進入導風箱20即已被分流進入導風箱20,透過第一、二、三隔片221、222、223之引導導流,搭配第一、二、三隔片221、222、223的弧形端2211、2221的弧面引導,讓熱風由第一、二、三風道24、241、242,分別由第一、二、三送風口25、251、252送風出去,造成熱風分流進入導風箱20,亦分流出導風箱20,讓分流出導風箱20之熱風,由各導流罩30之缺槽33送到流通區31、進入烘箱40內,而由排風孔42、風嘴50送出來烘乾第1圖膜帶70之油墨。
如此一來,因為導風箱20、導流罩30之分流設計,可以有效引導熱氣均勻分流在不同方向,讓熱氣在各導流罩30之各流通區31內,全方位導流至烘箱40、風嘴50烘乾膜帶70,達到良好的烘乾效果,不致膜帶70未完全乾燥而致油墨沾黏。
綜合上述,本創作所揭露之整體確具產業實用性及創新效益,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感德便。
20:導風箱
21:箱體
221:第一隔片
2211、2221:弧形端
222:第二隔片
223:第三隔片
23:封閉端
24:第一風道
241:第二風道
242:第三風道
25:第一送風口
251:第二送風口
252:第三送風口
31:流通區
40:烘箱
42:排風孔
50:風嘴

Claims (6)

  1. 一種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該烘乾機包含:一導風箱,其係一箱體之兩端分別為一分流端、一封閉端,該分流端面朝該箱體內分隔設置至少一第一、二風道之空間,該箱體之兩側面,分別對應連通該第一、二風道而設置至少一第一、二送風口;數供該導風箱組合之導流罩,其係為弧形長罩體,內部形成一呈開口之流通區,用以該流通區引導氣流,該導流罩於該流通區上凹設一缺槽,該缺槽底部、兩側均相通於該流通區之空間;藉以該導風箱之該第一、二送風口,以分別對應各該導流罩之該缺槽凹凸設置固定,形成該第一、二送風口與該缺槽、該流通區呈連通;藉以該氣流自該導風箱分流進入該導流罩而均勻送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中,該導風箱設有該第一、二風道以及一相鄰該第二風道之第三風道,相鄰該第二送風口係設置一與該第三風道呈相通之第三送風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中,該導風箱之該箱體呈長箱形,底側面為一第一面,頂部為一第二面,該分流端朝該箱體內以平行該第一、二面,間隔地水平設置一第一隔片、一第二隔片,該第一隔片係位在下方,末端呈封閉狀,該第二隔片位於第一隔片上方,該第二隔片之延伸長度較該第一隔片為長,末端亦呈封閉狀,該箱體內相對第二隔片接近該封閉端處,內設有一第三隔片,該第三隔片呈現弧形片狀,以於該第一隔片與該第一面之間形成該第一風道,該第一、 二隔片之間形成該第二風道,該第二隔片與該箱體之該第二面之間形成該第三風道,該箱體之分別對應垂直連通該第一、二、三風道形成該第一、二、三送風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中,該箱體底面分別對應該第二、三送風口、底側係設置為一網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中,該導流罩之該流通區內面間隔地立設數用以引導氣流流向之引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其中,該導流罩之該引片可呈網片狀。
TW108211854U 2019-09-04 2019-09-04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TWM592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854U TWM5925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854U TWM5925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504U true TWM592504U (zh) 2020-03-21

Family

ID=7076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1854U TWM592504U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8095A (zh) * 2023-06-09 2023-09-15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8095A (zh) * 2023-06-09 2023-09-15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CN116748095B (zh) * 2023-06-09 2024-04-09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1867B (zh) 一种柔性基材涂布机悬浮烘箱
CN103206845B (zh) 一种用于烘箱的气室及烘箱
US7254902B2 (en) Sheet dryer
CN104128303B (zh) 用于印刷及涂布设备的干燥箱
CN214487690U (zh) 一种烘箱风嘴结构及涂布机烘箱
JP2020016389A (ja) インク乾燥装置
TWM592504U (zh)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CN218854765U (zh) 烘箱热风系统
JP7241576B2 (ja) ウェブ乾燥装置およびウェブ乾燥方法
CN204018168U (zh) 用于印刷及涂布设备的干燥箱
CN216800481U (zh) 电池涂布烘箱风嘴
CN210357918U (zh) 一种烘箱用气翼式喷嘴
CN109916145B (zh) 一种不干胶生产用的干燥箱
TWM592503U (zh)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風嘴結構
CN201214304Y (zh) 柔版印刷单元的干燥装置
CN216880227U (zh) 一种涂布机
CN219650781U (zh) 薄膜复合设备烘干装置的箱体单元
CN211138550U (zh) 具有干燥装置的接装纸印刷机
CN219913879U (zh) 薄膜复合设备烘干装置的风嘴结构
CN218251092U (zh) 一种加工木皮表面油漆的设备
CN216261775U (zh) 一种光学膜片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6704930U (zh) 一种风嘴
CN214938801U (zh) 一种用于涂布干燥的高效孔型热风干燥箱
CN207683161U (zh) 底部烘干器的导流布风装置
CN214522862U (zh) 一种双面喷绘机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