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0068U -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 Google Patents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0068U
TWM590068U TW108210405U TW108210405U TWM590068U TW M590068 U TWM590068 U TW M590068U TW 108210405 U TW108210405 U TW 108210405U TW 108210405 U TW108210405 U TW 108210405U TW M590068 U TWM590068 U TW M5900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ne
dust collector
cooling
organic was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0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石治
扶亞民
Original Assignee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0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0068U/zh
Priority to CN201921751642.XU priority patent/CN21138444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0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0068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主要係將蓄熱氣經由不同路徑來進行回收或排放,另該蓄熱燃燒爐的排氣經由該冷卻器來進行熱交換,並於進行冷卻後再輸送到該廢氣進氣管路,使燃燒後的氣體進入該吸附轉輪之吸附區,而不經過該煙囪來進行排放,讓該煙囪的排放量降低,並使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提升,同時,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室的蓄熱氣提供給該加熱器來使用。

Description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尤指一種用來將蓄熱氣經由不同路徑來進行回收或排放,使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提升,同時,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室的蓄熱氣提供給該加熱器來使用,而適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學相關產業的有機廢氣處理系統或類似設備。
按,目前在半導體產業或光電產業的製造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具有揮發性有機氣體(VOC),因此,在各廠區都會安裝處理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的處理設備,以避免揮發性有機氣體(VOC)直接排入空氣中而造成空氣污染。而目前經由該處理設備所脫附的濃縮氣體大都是輸送到該焚燒爐來進行燃燒,再將燃燒後的氣體來輸送到煙囪來進行排放。
但是近年來,不管是中央政府或是各地方政府都對空氣汙染非常重視,也因此在煙囪的排放標準上訂定了有關懸浮微粒(PM10)及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標準,並依據其國內健康影響研究結果,以健康影響為優先考量,將「細懸浮微粒(PM2.5)」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5μg/m3。且環保署初步訂於民國109(2020)年達成全國細懸浮微粒濃度年平均值15μg/m3的目標,同時將依國際管制趨勢發展,逐期檢討 其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標準,並朝達成WHO提出之空氣品質準則值(24小時值訂為2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0μg/m3)為空氣品質改善目標。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提升有機廢氣處理效率的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創作人所欲研發之創作動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主要係將蓄熱氣經由不同路徑來進行回收或排放,另該蓄熱燃燒爐的排氣經由該冷卻器來進行熱交換,並於進行冷卻後再輸送到該廢氣進氣管路,使燃燒後的氣體進入該吸附轉輪之吸附區,而不經過該煙囪來進行排放,讓該煙囪的排放量降低,並使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提升,同時,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室的蓄熱氣提供給該加熱器來使用,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透過該加熱器係可以連接一熱氣輸出管路,且該熱氣輸出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連接,讓經由該熱氣輸出管路所輸送的熱氣傳輸到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內,再輸送到回流熱交換器內,另外,該加熱器也可以連接一熱氣排放管路,且該熱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連接至一煙囪,使經由該熱氣排放管路所輸送的熱氣傳輸到該煙囪來進行排放,進而增加整體之利用性。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 流冷卻系統,其中當該蓄熱燃燒爐係設為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是旋轉式蓄熱燃燒爐時,係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該掃氣(purge)管路的另一端係供新鮮空氣進入,或是與該加熱器所連接的熱氣回收管路之另一端連接,使經由該熱氣回收管路所輸送的熱氣傳輸到該掃氣(purge)管路內,再經由該掃氣(purge)管路來回到該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是旋轉式蓄熱燃燒爐內進行吹掃,進而增加整體之操作性。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A‧‧‧一側
B‧‧‧另一側
10‧‧‧蓄熱燃燒爐
101‧‧‧蓄熱床
11‧‧‧加熱室
111‧‧‧熱氣出口
12‧‧‧進氣管路
13‧‧‧出氣管路
14‧‧‧掃氣(Purge)管路
20‧‧‧吸附轉輪
201‧‧‧吸附區
202‧‧‧冷卻區
203‧‧‧脫附區
21‧‧‧廢氣進氣管路
22‧‧‧淨氣排放管路
221‧‧‧風車
222‧‧‧淨氣旁通管路
2221‧‧‧淨氣旁通控制閥門
23‧‧‧冷卻氣進氣管路
231‧‧‧氣體旁通管路
24‧‧‧冷卻氣輸送管路
241‧‧‧冷卻氣控制閥門
25‧‧‧熱氣輸送管路
251‧‧‧熱氣控制閥門
26‧‧‧脫附濃縮廢氣管路
261‧‧‧風車
27‧‧‧連通管路
271‧‧‧連通控制閥門
30‧‧‧加熱器
31‧‧‧蓄熱氣體回收管路
321‧‧‧熱氣輸出管路
322‧‧‧熱氣排放管路
323‧‧‧熱氣輸送管路
50‧‧‧冷卻器
51‧‧‧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
52‧‧‧冷卻回流回收管路
60‧‧‧除塵設備
70‧‧‧煙囪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輸出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排放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另一實施方式的架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三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輸出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三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排放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三塔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輸送管路連 接架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輸出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排放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之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器的該熱氣輸送管路連接架構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9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創作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的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學相關產業的揮發有機廢氣處理系統或類似設備,主要是用來將蓄熱氣經由不同路徑來進行回收或排放,使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提升,同時,蓄熱燃燒爐10之加熱室11的蓄熱氣提供給該加熱器30來使用。
而本創作之主要實施方式的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主要係設有一蓄熱燃燒爐(RTO)10、一吸附轉輪20、一加熱器30及一冷卻氣50(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其中該加熱器30係連接有一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該冷卻器50係連接有一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及一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另該蓄熱燃燒爐(RTO)10內係設有蓄熱床101,並透過該蓄熱床101來進行蓄、放熱使用,以回收高溫排氣的熱能,來供預熱低溫進氣使用,且該蓄熱燃燒爐(RTO)10係設有一加熱室11、至少一進氣管路12及至少一出氣管路13, 該加熱室11係設有一熱氣出口111。另該蓄熱燃燒爐(RTO)10之加熱室11係組設有一燃燒機(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而該燃燒機係透過燃料氣體來進行燃燒,並將燃燒時之熱氣傳遞給蓄熱燃燒爐(RTO)10之加熱室11使用,再者,該燃燒機係設有一空氣管路,且該空氣管路係設有一風機,透過該風機以將該空氣管路內之空氣推送至該燃燒機內以幫助燃燒溫度提高。
而該吸附轉輪20係為沸石濃縮轉輪或是其他材質之濃縮轉輪,且該吸附轉輪20內係設有吸附區201、冷卻區202及脫附區203,該吸附轉輪20係設有一廢氣進氣管路21、一淨氣排放管路22、一冷卻氣進氣管路23、一冷卻氣輸送管路24、一熱氣輸送管路25及一脫附濃縮廢氣管路26(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而該廢氣進氣管路21的另一端係連接至該吸附轉輪20之吸附區201的一側A,以使該吸附轉輪20之吸附區201吸附該廢氣進氣管路21內的廢氣,且該淨氣排放管路22之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20之吸附區201的另一側B連接,讓該廢氣經該吸附轉輪20之吸附區201淨化後再由該淨氣排放管路22來輸送,而該淨氣排放管路22的另一端係連接一煙囪70,以將淨化後的氣體由該煙囪70來進行排放,另該淨氣排放管路22係設有一風車221,使將氣體來推至該煙囪70。
另該冷卻氣進氣管路23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20之冷卻區202的一側A連接,而該冷卻氣進氣管路23係有兩種實施態樣,其中第一種實施態樣為該冷卻氣進氣管路23乃是供外氣進入(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而該外氣係為新鮮空氣,以將該外氣用來輸送到該吸附轉 輪20之冷卻區202內提供降溫使用,另第二種實施態樣係該冷卻氣進氣管路23係設有一氣體旁通管路231(如第4圖所示),該氣體旁通管路231之一端係與該冷卻氣進氣管路23連接,而該氣體旁通管路231之另一端係與該廢氣進氣管路21連接,透過該氣體旁通管路231來將部份的廢氣輸送到該吸附轉輪20之冷卻區202內提供降溫使用。
另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20之冷卻區202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的另一端係與該加熱器30連接(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以將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內的冷卻氣輸送到該加熱器30內使用,其中該加熱器30係為空氣對空氣熱交換器、液體對空氣熱交換器、電加熱器、瓦斯加熱器之其中任一種,另該熱氣輸送管路25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20之脫附區203的另一側B連接,而該熱氣輸送管路25的另一端係與該加熱器30連接,且該吸附轉輪20之脫附區203的一側A係與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6的一端連接,使將經由該加熱器30所提升之熱氣透過該熱氣輸送管路25來傳輸到該吸附轉輪20之脫附區203來進行脫附使用,並將經過高溫所脫附下來的脫附濃縮氣體透過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6來傳輸運送,且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6的另一端係與該蓄熱燃燒爐10之至少一進氣管路12連接,讓該脫附濃縮氣體進入該蓄熱燃燒爐10來進行熱氧化破壞。另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6係設有一風車261(如第4圖所示),以將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26內的脫附濃縮氣體進行抽送。
另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與該熱氣輸送管路25之間係設有比例風門(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而該比例風門係設有兩種實施設 計,其中第一種實施設計乃為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與該熱氣輸送管路25之間設有一連通管路27,且該連通管路27係設有一連通控制閥門271,而該熱氣輸送管路25係設有一熱氣控制閥門251(如第3圖所示),並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271及該熱氣控制閥門251來形成比例風門,另第二實施設計乃為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與該熱氣輸送管路25之間設有一連通管路27,且該連通管路27係設有一連通控制閥門271,而該冷卻氣輸送管路24係設有一冷卻氣控制閥門241(如第4圖所示),並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271及該冷卻氣控制閥門241來形成比例風門,藉此,不管是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271及該熱氣控制閥門25之設計的比例風門或是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271及該冷卻氣控制閥門241之設計的比例風門,皆能調整控制風力之大小,讓該熱氣輸送管路25內的溫度保持一定高溫來提供給該吸附轉輪20之脫附區203使用。
另該加熱器30係連接有一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的另一端係與該蓄熱燃燒爐10之加熱室11的熱氣出口111連接(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藉此,使該蓄熱燃燒爐10之加熱室11內的蓄熱氣經由該熱氣出口111來進入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再經由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來將蓄熱氣輸送至該加熱器30內進行使用。
另該冷卻器50內係設有冷卻液管路(如第2圖至第10圖所示),以一進一出的方式來將流經該冷卻器50的高溫熱氣進行降溫,且該冷卻器50係為殼管式冷卻器、鰭管式冷卻器或板式熱交換器冷卻器 之其中任一,而該冷卻器50係連接有一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及一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的一端係與該冷卻器50的一端連接,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的另一端該蓄熱式焚燒爐10之出氣管路13連接,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的一端係與該冷卻器50的另一端連接,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的另一端係與該廢氣進氣管路21連接。再者,該冷卻器50之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及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係可以同時各設有一除塵設備60來使用(第4圖所示),或是只於該冷卻器50之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上來單獨設有一除塵設備60來使用(如第3圖所示),或是只於該冷卻器50之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上來單獨設有一除塵設備60來使用(圖未示),讓經過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內的氣體或是經過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的氣體可以透過該除塵設備60進行過濾,其中該除塵設備60係為袋式除塵器、電袋式複合除塵器、慣性除塵器、靜電除塵器、離心式除塵器、濾筒式脈衝除塵器、脈衝袋式除塵器、脈衝濾芯除塵器、脈衝噴吹袋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濕式電除塵器、濕式靜電除塵器、水膜除塵器、文丘里管除塵器、旋風分離器、煙道除塵器、多層除塵器、負壓反吹濾袋除塵器、低壓長袋脈衝除塵器、臥式靜電除塵器、無動力除塵器、荷電水霧除塵器、多管旋風除塵器、防爆除塵器之其中任一,且該冷卻器50之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係設有一風車521,以將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內的氣體推向該廢氣進氣管路21內。
藉此,將經過該蓄熱燃燒爐10所燃燒後之氣體由連接的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來輸送到該冷卻器50內與該冷卻液管路進行熱 交換,再透過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52來輸送到該除塵設備60內以進行粉塵或二氧化矽(SiO2)等氧化物的分離,最後再將由該除塵設備60所輸出的氣體輸送到該廢氣進氣管路21內,使燃燒後的氣體進入該吸附轉輪20之吸附區201循環利用,而不經過該煙囪70來進行排放,讓該煙囪70的排放量降低,並使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提升。
而上述之蓄熱燃燒爐10係設為二塔式蓄熱燃燒爐(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三塔式蓄熱燃燒爐(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如第8圖至第10圖所示)之其中任一,而該加熱器30係設有三種連接路徑,其中該第一種路徑係當該蓄熱燃燒爐10為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時,該加熱器30係連接一熱氣輸出管路321(如第2圖、第5圖及第8圖所示),該熱氣輸出管路321的另一端係與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連接,讓由該熱氣出口111所輸出的蓄熱氣經由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來輸送到該加熱器30內進行使用,再透過該熱氣輸送管路321來輸送到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內,使該蓄熱氣進入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51內並輸送到該冷卻器50內,使具有再循環利用之效能。
而第二種路徑係當該蓄熱燃燒爐10為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時,該加熱器30係連接一熱氣排放管路322(如第3圖、第6圖及第9圖所示),該熱氣排放管路322的另一端係連接至一煙囪70,讓由該熱氣出口111所輸出的蓄熱氣經由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來輸送到該加熱器30內進行使用,再透過該熱氣排放管路322來輸送到煙囪70來進行排放,使該蓄熱氣透過 該煙囪70來將蓄熱氣進行排放至大氣中。
另第三種路徑係當該蓄熱燃燒爐10為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時,都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14,該加熱器30係連接一熱氣輸送管路323(如第7圖及第10圖所示),該熱氣輸送管路323的另一端係與該掃氣(purge)管路14的另一端連接,讓由該熱氣出口111所輸出的蓄熱氣經由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31來輸送到該加熱器30內進行使用,再透過該熱氣輸送管路323來輸送到該掃氣(purge)管路14內,使該蓄熱氣透過該掃氣(purge)管路14來再入該蓄熱燃燒爐10內,使具有再循環利用之效能。
再者,當第1種路徑與第2種路徑時,該蓄熱燃燒爐10為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時,其該蓄熱燃燒爐10係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14,而該掃氣(purge)管路14的另一端係供新鮮空氣進入(如第5圖、第6圖、第8圖及第9圖所示),讓該掃氣(purge)管路14由外部來送入新鮮空氣。
藉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A‧‧‧一側
B‧‧‧另一側
10‧‧‧蓄熱燃燒爐
101‧‧‧蓄熱床
11‧‧‧加熱室
111‧‧‧熱氣出口
12‧‧‧進氣管路
13‧‧‧出氣管路
20‧‧‧吸附轉輪
201‧‧‧吸附區
202‧‧‧冷卻區
203‧‧‧脫附區
21‧‧‧廢氣進氣管路
22‧‧‧淨氣排放管路
23‧‧‧冷卻氣進氣管路
24‧‧‧冷卻氣輸送管路
25‧‧‧熱氣輸送管路
26‧‧‧脫附濃縮廢氣管路
30‧‧‧加熱器
31‧‧‧蓄熱氣體回收管路
321‧‧‧熱氣輸出管路
50‧‧‧冷卻器
51‧‧‧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
52‧‧‧冷卻回流回收管路
70‧‧‧煙囪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係包括:一蓄熱燃燒爐,該蓄熱燃燒爐係設有一加熱室、至少一進氣管路及至少一出氣管路,該加熱室係設有一熱氣出口;一加熱器,該加熱器係連接有一蓄熱氣體回收管路,該蓄熱氣體回收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蓄熱燃燒爐之加熱室的熱氣出口連接;一吸附轉輪,該吸附轉輪係設有吸附區、冷卻區及脫附區,該吸附轉輪係連接有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一冷卻氣進氣管路、一冷卻氣輸送管路、一熱氣輸送管路及一脫附濃縮氣體管路,該廢氣進氣管路的另一端係連接至該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一側,該淨氣排放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之吸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冷卻氣進氣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一側連接,該冷卻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之冷卻區的另一側連接,該冷卻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加熱器連接,該熱氣輸送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另一側連接,該熱氣輸送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加熱器連接,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吸附轉輪之脫附區的一側連接,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蓄熱燃燒爐之至少一進氣管路連接;以及一冷卻器,該冷卻器係連接有一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及一冷卻回流回收管路,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冷卻器的一端連接,該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蓄熱燃燒爐之出氣管路連接,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的一端係與該冷卻器的另一端連接,該冷卻回流回收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廢氣進氣管路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加熱器係進一步連接一熱氣輸出管路,該熱氣輸出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回流熱氣回收管路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加熱器係進一步連接一熱氣排放管路,該熱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連接至一煙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蓄熱燃燒爐係進一步設為二塔式蓄熱燃燒爐、三塔式蓄熱燃燒爐或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之其中任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三塔式蓄熱燃燒爐係進一步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該掃氣(purge)管路的另一端係供新鮮空氣進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三塔式蓄熱燃燒爐係進一步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該加熱器係進一步連接一熱氣回收管路,該熱氣回收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掃氣(purge)管路的另一端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係進一步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該掃氣(purge)管路的另一端係供新鮮空氣進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旋轉式蓄熱燃燒爐係進一步設有至少一掃氣(purge)管路,該加熱器係進一步連接一熱氣回收管路,該熱氣回收管路的另一端係與該掃氣 (purge)管路的另一端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加熱器係進一步為空氣對空氣熱交換器、液體對空氣熱交換器、電加熱器、瓦斯加熱器之其中任一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氣輸送管路與該熱氣輸送管路之間係進一步設有一連通管路,該連通管路係設有一連通控制閥門,該熱氣輸送管路係設有一熱氣控制閥門,並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及該熱氣控制閥門來形成比例風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氣輸送管路與該熱氣輸送管路之間係進一步設有一連通管路,該連通管路係設有一連通控制閥門,該冷卻氣輸送管路係設有一冷卻氣控制閥門,並透過該連通控制閥門及該冷卻氣控制閥門來形成比例風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輸送外氣至該吸附轉輪之冷卻區,且該外氣係為新鮮空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氣體旁通管路,該氣體旁通管路之一端係與該冷卻氣進氣管路連接,該氣體旁通管路之另一端係與該廢氣進氣管路連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 統,其中該淨氣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係進一步連接一煙囪。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淨氣排放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脫附濃縮氣體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器之冷卻回流熱氣回收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除塵設備,該除塵設備係進一步為袋式除塵器、電袋式複合除塵器、慣性除塵器、靜電除塵器、離心式除塵器、濾筒式脈衝除塵器、脈衝袋式除塵器、脈衝濾芯除塵器、脈衝噴吹袋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濕式電除塵器、濕式靜電除塵器、水膜除塵器、文丘里管除塵器、旋風分離器、煙道除塵器、多層除塵器、負壓反吹濾袋除塵器、低壓長袋脈衝除塵器、臥式靜電除塵器、無動力除塵器、荷電水霧除塵器、多管旋風除塵器、防爆除塵器之其中任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器之冷卻回流回收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除塵設備,該除塵設備係進一步為袋式除塵器、電袋式複合除塵器、慣性除塵器、靜電除塵器、離心式除塵器、濾筒式脈衝除塵器、脈衝袋式除塵器、脈衝濾芯除塵器、脈衝噴吹袋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濕式電除塵器、濕式靜電除塵器、水膜除塵器、文丘里管除塵器、旋風分離器、煙道除塵器、多層除塵器、負壓反吹濾袋除塵器、低壓長袋脈衝除塵器、臥式靜電除塵器、無動力除塵器、荷電水霧除塵器、多管旋風除塵器、防爆除塵器 之其中任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器之冷卻回流回收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其中該冷卻器係進一步為殼管式冷卻器、鰭管式冷卻器或板式熱交換器冷卻器之其中任一。
TW108210405U 2019-08-07 2019-08-07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TWM590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405U TWM590068U (zh) 2019-08-07 2019-08-07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CN201921751642.XU CN211384445U (zh) 2019-08-07 2019-10-18 有机废气浓缩蓄热燃烧回流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405U TWM590068U (zh) 2019-08-07 2019-08-07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0068U true TWM590068U (zh) 2020-02-01

Family

ID=70413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0405U TWM590068U (zh) 2019-08-07 2019-08-07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84445U (zh)
TW (1) TWM590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2399B (zh) * 2021-08-04 2022-04-21 崑山科技大學 環保生質燃料之燃燒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186B (zh) * 2019-08-07 2021-09-21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2399B (zh) * 2021-08-04 2022-04-21 崑山科技大學 環保生質燃料之燃燒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84445U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2223U (zh) 直燃回流热回收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M590068U (zh)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
TWM599377U (zh) 具雙轉輪之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系統改良
TWI741341B (zh)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系統及其方法
CN210206363U (zh) 回流热回收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511720U (zh) 直燃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495806U (zh) 具有能源回收的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I701409B (zh) 回流熱回收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M586337U (zh)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系統
CN211384444U (zh) 蓄热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I686233B (zh) 具高溫脫附之轉輪系統及其方法
CN111520731B (zh) 直燃回流热回收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10410092U (zh) 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M591443U (zh) 觸媒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CN211384442U (zh) 直燃分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TWI740186B (zh)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及其方法
TWI722522B (zh) 蓄熱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I718521B (zh) 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I694226B (zh) 直燃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I714201B (zh) 觸媒回流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TWM608581U (zh) 節能型雙轉輪高濃度熱旁通過溫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