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949U - 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949U
TWM588949U TW108211506U TW108211506U TWM588949U TW M588949 U TWM588949 U TW M588949U TW 108211506 U TW108211506 U TW 108211506U TW 108211506 U TW108211506 U TW 108211506U TW M588949 U TWM588949 U TW M5889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ottom wall
wall portion
heat sourc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1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柏毅
Original Assignee
蔡柏毅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柏毅 filed Critical 蔡柏毅
Priority to TW108211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949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94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裝置,適用於導出一熱源之熱能,並包含一承載單元,及一連接該承載單元的導熱單元。該承載單元包括一適用於供該熱源設置的本體。該導熱單元包括一連接該本體的連接件,及多個由該連接件彼此間隔向外延伸且垂直地面的鰭片件,每二相鄰的該等鰭片件間隔界定出一縱向貫通的導熱通道。藉由該等垂直於地面的鰭片件,因煙囪效應而垂直向上的上升氣流將不受遮擋地縱向通過該等導熱通道並帶走熱能,達成有效散熱的功效。

Description

散熱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配件,特別是指一種散熱裝置。
熱能總是伴隨著負載產品的運作產生,若是沒有好好處理,熱能的累積將會影響負載產品的效能及其壽命。而現有一散熱裝置9,適用於設置在前述之負載產品8上,該散熱裝置9包含一連接該負載產品8頂面的基板91,及多個由該基板91彼此平行且相間隔而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92。該負載產品8所產生的熱能將通過該基板91向上傳導至該等散熱鰭片92而散發至空氣中,如環境中有空氣流動,則更能增加散發熱能的效率。
現有之該散熱裝置9確實能藉由該等散熱鰭片92,提升散熱的表面積來達成散熱的效果,但若是該負載產品8設置於室內,較少的自然風將降低空氣吹拂帶走熱能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該負載產品8設置於室內的相對高處,由於室內容易產生空氣對流垂直上升的煙囪效應,使得由下往上流動的空氣會先被該基板91所遮蔽,而完全無法吹拂至該等散熱鰭片92,散熱效率將大打折扣。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藉由垂直對流散熱的散熱裝置。
於是,本新型散熱裝置,適用於導出一熱源之熱能,並包含一適用於供該熱源設置的承載單元,及一連接該承載單元的導熱單元。
該承載單元包括一適用於供該熱源設置的本體。
該導熱單元包括一連接該本體的連接件,及多個由該連接件彼此間隔向外延伸且垂直於地面的鰭片件,每二相鄰的該等鰭片件間隔界定出一縱向貫通的導熱通道。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等垂直於地面的鰭片件間隔出的導熱通道,因為煙囪效應而垂直向上流動的空氣將順暢地通過該等導熱通道,進而帶走位於室內相對高處之熱源的熱能,達成提升散熱效率之功效。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3,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適用於供該熱源H設置的承載單元1,及一連接該承載單元1的導熱單元2。
該承載單元1包括一適用於供該熱源H設置的本體11,該本體11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111,及一由該底壁部111向該熱源H延伸的導熱部112,該導熱部112表面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111之四邊向該熱源H延伸的側面113。
該導熱單元2包括一連接該本體11的連接件21,及多個由該連接件21彼此間隔向外延伸且垂直於地面的鰭片件22。該連接件21具有四分別蓋接該等側面113的遞移部211;而每二相鄰的該等鰭片件22間隔界定出一縱向貫通的導熱通道23。
具體來說,在製造及組裝上,可以將該等鰭片件22與該等遞移部211分別一體製造並分為四組,再分別將該等遞移部211分別蓋接於該等側面113,即可完成該第一實施例的組裝。且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該承載單元1及該導熱單元2之材質皆應選用導熱性佳、耐鏽蝕,且具有高強度的銅、鋁金屬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參閱圖3,以下將具體說明該第一實施例導出該熱源H之熱能的機制,該熱源H所產生的熱能將經由該導熱部112,沿該等遞移部211(因視角被遮蔽而未繪示)傳導至該等鰭片件22,同時間,因為煙囪效應而垂直上升的氣流將縱向通過該等導熱通道23,與該等鰭片件22進行熱交換後繼續垂直上升流動,達成利用煙囪效應來縱向帶走熱能的效果。
參閱圖4,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本體11的形狀,該等遞移部211及對應之該等鰭片件22的數量,在本第二實施例中,該本體11具有一呈三角形的底壁部111(因視角被遮蔽而未繪示),及一由該底壁部111向該熱源H延伸的導熱部112,其中,該導熱部112形成有三分別由該底壁部111之三邊向該熱源H延伸的側面113;而該連接件21則具有三分別蓋設該等側面113的遞移部211。
參閱圖5,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三實施例,同樣地,該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及該第二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本體11的形狀,該等遞移部211及對應之該等鰭片件22的數量。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本體11具有一呈五邊形的底壁部111,及一由該底壁部111向該熱源H延伸的導熱部112,其中,該導熱部112形成有五分別由該底壁部111之五邊向該熱源H延伸的側面113;而該連接件21則具有五分別蓋設該等側面113的遞移部211。從該第一實施例到該第三實施例的設置差異可知,藉由改變該等遞移部211及該等鰭片件22的組數,能夠對應熱源種類、成品外觀、散熱效率、施用環境,或是成本控管等諸多需求進行設置。
參閱圖6,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四實施例,考慮到熱能在由內而外的過程中,將受到空氣流動而遞減,也就是說遠離該本體11的該等遞移部211及該等鰭片件22之區域211A,相較於鄰近該本體11的該等遞移部211及該等鰭片件22的區域211B而言,遲滯的熱能較少,亟欲需要帶走的熱能較低,因此實質上所需用來散熱的表面積較少。為了空間與成本上的考量,該第四實施例的該等遞移部211是向外漸縮延伸,而該等鰭片件22之縱向長度也分別對應該等遞移部211漸縮。具體而言,在本第二實施例中,每一遞移部211的截面是呈一個三角形,且該等鰭片件22的縱向長度也分別對應該等遞移部211漸縮。配合上述熱能遞減的原理,該第四實施例能在維持縱向導通的前提下,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並能夠減少鰭片件22的用料而降低成本。
繼續參閱圖6並配合圖1,同時,為了證明本新型散熱裝置,相較於現有之該散熱裝置9而言確實有效,以下將會把現有之該散熱裝置9設置於一功率為100瓦的熱源,而該第四實施例則是設置於發熱量較高之一功率為125瓦的熱源,並將該等熱源在一環境溫度為33℃的環境下開始驅動,驅動一測試時間後,量測其最終溫度,即可得以下表一:
表一:
物件名稱 環境溫度 最終溫度 測試時間 熱源功率
現有 33℃ 80.5℃ 90分鐘 100W
本新型 33℃ 80.5℃ 90分鐘 125W
由上可知,該第四實施例在同樣時間下,即使承載較高發熱量的熱源,也能夠在同樣的測試時間內,將最終溫度控制於與現有之該散熱裝置相同的80.5℃,說明該第四實施例確實具有較為良好的散熱性。再配合前述之減少該等遞移部211及該等鰭片件22之體積的設置概念,說明該第四實施例能夠藉由結構的改變,減少製造上的用料,還能夠承載並導出較高發熱量的熱源。
參閱圖7,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五實施例,相較於前述之實施例而言,該第五實施例之該本體11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111(因視角被遮蔽而未繪示),及一由該底壁部111向該熱源H延伸的導熱部112,其中,該導熱部112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111之四邊向該熱源H延伸的側面113;而該連接件21具有二分別平行地蓋接其中兩相反側之該等側面113的遞移部211。熱源H所產生的熱能將經由該導熱部112,沿著該等側面113及該等遞移部211,傳導至該等鰭片件22,並經由垂直上升流動的氣流所產生的熱交換,達成散除熱能的效果。
參閱圖8,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六實施例,該第六實施例與該第五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承載單元1包括至少一適用於供至少一熱源H設置的本體11,每至少一該本體11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111,及一由該底壁部111向該熱源H延伸的導熱部112,該導熱部112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111之四邊向對應之該熱源H延伸的側面113;而該連接件21具有二分別平行且彼此相間隔地連接該等本體11的遞移部211。藉由上述的設置,使用者可視需求調整本體11的數量,以對應所需的熱源H數量設置,達成同時將多個熱源H的熱能導出並散除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新型散熱裝置,藉由該等遞移部211及該等垂直設置的鰭片件22,能夠將該熱源H的熱能導出,並被煙囪效應所影響的垂直上升氣流來縱向帶走,且能改變該底壁部111及該等遞移部211的數量及態樣,達成提升適用性且更有效率地製造並散熱,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H‧‧‧熱源 1‧‧‧承載單元 11‧‧‧本體 111‧‧‧底壁部 112‧‧‧導熱部 113‧‧‧側面 2‧‧‧導熱單元 21‧‧‧連接件 211‧‧‧遞移部 211A‧‧‧區域 211B‧‧‧區域 22‧‧‧鰭片件 23‧‧‧導熱通道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現有之一散熱裝置; 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 圖3是一示意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散熱機制; 圖4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 圖5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三實施例; 圖6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四實施例; 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五實施例;及 圖8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散熱裝置之一第六實施例。
H‧‧‧熱源
1‧‧‧承載單元
11‧‧‧本體
111‧‧‧底壁部
112‧‧‧導熱部
113‧‧‧側面
2‧‧‧導熱單元
21‧‧‧連接件
211‧‧‧遞移部
22‧‧‧鰭片件
23‧‧‧導熱通道

Claims (7)

  1. 一種散熱裝置,適用於導出一熱源之熱能,並包含: 一承載單元,包括一適用於供該熱源設置的本體;及 一導熱單元,包括一連接該本體的連接件,及多個由該連接件彼此間隔向外延伸且垂直於地面的鰭片件,每二相鄰的該等鰭片件間隔界定出一縱向貫通的導熱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呈三角形的底壁部,及一由該底壁部向該熱源延伸的導熱部,其中,該導熱部形成有三分別由該底壁部之三邊向該熱源延伸的側面;而該連接件則具有三分別蓋接該等側面的遞移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及一由該底壁部向該熱源延伸的導熱部,其中,該導熱部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之四邊向該熱源延伸的側面;而該連接件則具有四分別蓋接該等側面的遞移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呈五邊形的底壁部,及一由該底壁部向該熱源延伸的導熱部,其中,該導熱部形成有五分別由該底壁部之五邊向該熱源延伸的側面;而該連接件則具有五分別蓋接該等側面的遞移部。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等遞移部分別由該等側面向外漸縮延伸,而該等鰭片件之縱向長度則分別對應該等遞移部漸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及一由該底壁部向該熱源延伸的導熱部,其中,該導熱部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之四邊向該熱源延伸的側面;而該連接件具有二分別平行地蓋接其中兩相反側之該等側面的遞移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包括至少一適用於供至少一熱源設置的本體,每至少一該本體具有一呈四邊形的底壁部,及一由該底壁部向該熱源延伸的導熱部,該導熱部形成有四分別由該底壁部之四邊向對應之該熱源延伸的側面;而該連接件具有二分別平行且彼此相間隔地連接該等本體的遞移部。
TW108211506U 2019-08-29 2019-08-29 散熱裝置 TWM588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506U TWM588949U (zh) 2019-08-29 2019-08-29 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506U TWM588949U (zh) 2019-08-29 2019-08-29 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949U true TWM588949U (zh) 2020-01-01

Family

ID=69944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1506U TWM588949U (zh) 2019-08-29 2019-08-29 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13163A (zh) 主動式散熱led照明燈具
KR20130075742A (ko) Led-라이트 히트싱크 및 led 램프
CN109904129A (zh) 一种芯片散热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TWM588949U (zh) 散熱裝置
TWI711799B (zh) 散熱裝置
KR20160095408A (ko) 히트싱크
CN205606214U (zh) 一种一对一快速散热led模组
CN210537234U (zh) 散热装置
CN201206808Y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3190368U (zh) 一种led灯散热装置
CN107438349A (zh) 一种利用烟囱效应的自然散热装置
CN104180350B (zh) 具有扁平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CN207476081U (zh) 散热装置
CN207298871U (zh) 散热片及其大功率led散热器装置
CN212874484U (zh) 一种程控电源盒的mos管多通道散热结构
CN201557358U (zh) 散热装置及其电子运算系统
CN205746080U (zh) Led灯具
CN104180351A (zh) 具有板式散热器的led灯具
CN204358464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4285002U (zh) 一种led灯具
CN107562147A (zh) 一种具有静音散热功能的计算机电路板基板
CN219328973U (zh) 散热结构以及投影机
CN208690789U (zh) 一种基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配电箱外置散热设备
CN203240308U (zh) Led强对流泛光灯
CN205726861U (zh) 一种功放器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