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7234U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7234U
CN210537234U CN201921626309.6U CN201921626309U CN210537234U CN 210537234 U CN210537234 U CN 210537234U CN 201921626309 U CN201921626309 U CN 201921626309U CN 210537234 U CN210537234 U CN 210537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ottom wall
heat source
wall part
side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63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柏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6263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7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7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7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承载单元,及连接所述承载单元的导热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通过所述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因烟囱效应而垂直向上的上升气流将不受遮挡地纵向通过所述导热通道并带走热能,达成有效散热的功效。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热能总是伴随着负载产品的运作产生,若是没有好好处理,热能的累积将会影响负载产品的效能及其寿命。而现有一个散热装置9,适用于设置在前述的负载产品8上,所述散热装置9包含一个连接所述负载产品8顶面的基板91,及多个由所述基板91彼此平行且相间隔而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92。所述负载产品8所产生的热能将通过所述基板91向上传导至所述散热鳍片92而散发至空气中,如环境中有空气流动,则更能增加散发热能的效率。
现有的所述散热装置9确实能通过所述散热鳍片92,提升散热的表面积来达成散热的效果,但若是所述负载产品8设置于室内,较少的自然风将降低空气吹拂带走热能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所述负载产品8设置于室内的相对高处,由于室内容易产生空气对流垂直上升的烟囱效应,使得由下往上流动的空气会先被所述基板91所遮蔽,而完全无法吹拂至所述散热鳍片92,散热效率将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垂直对流散热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承载单元,及连接所述承载单元的导热单元。
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
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三角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三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三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五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五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五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五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递移部分别由所述侧面向外渐缩延伸,而所述鳍片件的纵向长度则分别对应所述递移部渐缩。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地盖接其中两相反侧的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适用于供至少一个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至少一个本体分别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对应的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所述本体的递移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间隔出的导热通道,因为烟囱效应而垂直向上流动的空气将顺畅地通过所述导热通道,进而带走位于室内相对高处的热源的热能,达成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的一个散热装置;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散热机制;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及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适用于供所述热源H设置的承载单元1,及一个连接所述承载单元1的导热单元2。
所述承载单元1包括一个适用于供所述热源H设置的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四边形的底壁部111,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表面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四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
所述导热单元2包括一个连接所述本体11的连接件21,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21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22。所述连接件21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22间隔界定出一个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23。
具体来说,在制造及组装上,可以将所述鳍片件22与所述递移部211一体制造并分为四组,再将四组所述递移部211分别盖接于所述侧面113,即可完成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承载单元1及所述导热单元2的材质皆选用导热性佳、耐锈蚀,且具有高强度的铜、铝金属的其中一个或其组合。
参阅图3,以下将具体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导出所述热源H的热能的机制,所述热源H所产生的热能将经由所述导热部112,沿所述递移部2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传导至所述鳍片件22,同时间,因为烟囱效应而垂直上升的气流将纵向通过所述导热通道23,与所述鳍片件22进行热交换后继续垂直上升流动,达成利用烟囱效应来纵向带走热能的效果。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本体11的形状,所述递移部211及对应的所述鳍片件22的数量,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底壁部1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三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则具有三个分别盖设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同样地,所述第三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本体11的形状,所述递移部211及对应的所述鳍片件22的数量。在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五边形的底壁部1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五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五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则具有五个分别盖设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从所述第一实施例到所述第三实施例的设置差异可知,通过改变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组数,能够对应热源种类、成品外观、散热效率、施用环境,或是成本控管等多种需求进行设置。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考虑到热能在由内而外的过程中,将受到空气流动而递减,也就是说远离所述本体11的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区域211A,相较于邻近所述本体11的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区域211B而言,迟滞的热能较少,亟欲需要带走的热能较低,因此实质上所需用来散热的表面积较少。为了空间与成本上的考虑,所述第四实施例的所述递移部211是向外渐缩延伸,而所述鳍片件22的纵向长度也分别对应所述递移部211渐缩。具体而言,在本第四实施例中,每一个递移部211的截面是呈一个三角形,且所述鳍片件22的纵向长度也分别对应所述递移部211渐缩。配合上述热能递减的原理,所述第四实施例能在维持纵向导通的前提下,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并能够减少所述鳍片件22的用料而降低成本。
继续参阅图6并配合图1,同时,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相较于现有的所述散热装置9而言确实有效,以下将会把现有的所述散热装置9设置于一个功率为100瓦的热源,而所述第四实施例则是设置于发热量较高的一个功率为125瓦的热源,并将所述热源在一个环境温度为33℃的环境下开始驱动,驱动一段测试时间后,量测其最终温度,即可得以下表一:
表一:
对象名称 环境温度 最终温度 测试时间 热源功率
现有 33℃ 80.5℃ 90分钟 100W
本实用新型 33℃ 80.5℃ 90分钟 125W
由上可知,所述第四实施例在同样时间下,即使承载较高发热量的热源,也能够在同样的测试时间内,将最终温度控制于与现有的所述散热装置相同的80.5℃,说明所述第四实施例确实具有较为良好的散热性。再配合前述的减少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体积的设置概念,说明所述第四实施例能够通过结构的改变,减少制造上的用料,还能够承载并导出较高发热量的热源。
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相较于前述的实施例而言,所述第五实施例的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四边形的底壁部1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四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具有两个分别平行地盖接其中两相反侧的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热源H所产生的热能将经由所述导热部112,沿着所述侧面113及所述递移部211,传导至所述鳍片件22,并经由垂直上升流动的气流所产生的热交换,达成散除热能的效果。
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第六实施例,所述第六实施例与所述第五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承载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适用于供至少一个热源H设置的本体11,每至少一个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四边形的底壁部111,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四边向对应的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具有两个分别平行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所述本体11的递移部211。通过上述的设置,使用者可视需求调整本体11的数量,以对应所需的热源H数量设置,达成同时将多个热源H的热能导出并散除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通过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垂直设置的鳍片件22,能够将所述热源H的热能导出,并被烟囱效应所影响的垂直上升气流来纵向带走,且能改变所述底壁部111及所述递移部211的数量及态样,达成提升适用性且更有效率地制造并散热,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
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及
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三角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三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三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五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五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五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五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移部分别由所述侧面向外渐缩延伸,而所述鳍片件的纵向长度则分别对应所述递移部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地盖接其中两相反侧的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适用于供至少一个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至少一个本体分别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对应的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所述本体的递移部。
CN201921626309.6U 2019-09-27 2019-09-27 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537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309.6U CN2105372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309.6U CN2105372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7234U true CN210537234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6309.6U Active CN2105372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7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649B (zh) 散热器及led灯组件
CN210537234U (zh) 散热装置
CN102620268B (zh) 非均匀分布的半导体照明散热器
CN205158261U (zh) 一种电脑cpu散热片
CN204084665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TWI711799B (zh) 散熱裝置
CN213662272U (zh) 导风式散热模块
TWM588949U (zh) 散熱裝置
CN103471060A (zh) 一种组合型led散热器
TWI710743B (zh) 散熱器
CN203190368U (zh) 一种led灯散热装置
CN212874484U (zh) 一种程控电源盒的mos管多通道散热结构
CN202675028U (zh) 大功率led工矿灯
CN202769610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1690717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2544400U (zh) 一种带风管的鳍片散热片
CN206539931U (zh) 一种散热型led组合灯板
CN205987686U (zh) 一种电源均衡器外壳
CN205227430U (zh) 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CN209765430U (zh) 一种新型风冷散热器流道结构
CN205620888U (zh) 一种多功能散热机箱
CN204593490U (zh) 电磁炉的强制抽风散热结构
CN203686958U (zh) 散热器及led灯组件
CN204285002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8690789U (zh) 一种基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配电箱外置散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