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041U -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041U
TWM588041U TW108208327U TW108208327U TWM588041U TW M588041 U TWM588041 U TW M588041U TW 108208327 U TW108208327 U TW 108208327U TW 108208327 U TW108208327 U TW 108208327U TW M588041 U TWM588041 U TW M5880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witch
knob
switch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8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新捷
Original Assignee
慶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慶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慶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8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04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041U/zh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包括:一動力輸入單元、一轉速切換單元,、一衝擊驅動單元、以及一輸出模式切換單元;其中,該輸出模式切換單元可以通過旋轉旋鈕而切換電鑽模式、錘鑽模式及沖擊起子模式等三種輸出模式;該轉速切換單元可以在前述電鑽模式與錘鑽模式之下通過撥動切換鈕而切換輸出軸為高轉速或低轉速;並且,當在低轉速輸出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可以自動地將低轉速切換到高轉速,而在高轉速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則維持該高轉速輸出狀態。

Description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應用於電動工具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特別是該切換裝置除了可以在電鑽模式、錘鑽模式與沖擊起子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之外,還可以切換旋轉速度,以及在低轉速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可以自動地切換到高轉速。
習知用於鑽、鎖等工作的電動工具,其結構是將馬達的動力經由齒輪系統傳遞到輸出軸而輸出動力;此外,為了讓螺絲鎖得更緊,或是將鎖緊的螺絲能順利地卸下,有些鑽、鎖用的電動工具還具備震動衝擊功能,藉以在鎖緊螺絲的瞬間將螺絲鎖得更緊,或在卸下螺絲的瞬間讓螺絲鬆弛以便於卸下。
台灣專利公告第M394214號係揭露一種可以在持續旋轉(電鑽模式)、旋轉同時產生軸向震動(錘鑽模式)、以及雙向衝擊旋轉(沖擊起子模式)等三種輸出型態之間切換的切換裝置;惟,該習知的切換裝置無論切換到哪一種輸出型態模式,均只能以單一轉速輸出動力,使用者無法依據實際使用情況的差異選擇低轉速高扭力,或高轉速低扭力來操作。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電動工具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除了可以在電鑽模式、錘鑽模式與沖擊起子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之外,還可以切換旋轉速度,並且在低轉速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可以自動地切換到高轉速,以符合實際使用狀況的需求。
本創作提供的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包括:一動力輸入單元,包含有一行星齒輪盤,該行星齒輪盤具有一太陽齒輪,該行星齒輪盤通過一輸入軸與複數第一行星齒輪被驅動旋轉。一轉速切換單元,包含:一殼座,具有一內空間;一凸輪軸,穿設於該殼座內,該凸輪軸的一端設有複數第二行星齒輪,且該凸輪軸的外徑形成有一V形溝槽,該V形溝槽內設置有滾珠;一滑動環齒輪,具有一內環齒,該滑動環齒輪軸向滑動地配合於該殼座的該內空間;一切換臂,連接於該滑動環齒輪,該切換臂具有至少一個突桿;一切換鈕,可移動地設於該殼座,並且連接該切換臂;一切換環,可移動地設於該殼座並且連接該切換鈕,該切換環設有至少一個引導槽孔,該切換臂的該突桿可滑動地配合於該引導槽孔。一衝擊驅動單元,包含:一定位座,為圓筒狀,其外徑形成有一環凹槽,其內徑的相對兩側壁分別形成軸向延伸的一滑槽;一定位墊圈,設於該凸輪軸,該定位墊圈的一端形成有軸向延伸的二突部,該等突部可軸向滑動地進入該定位座的該滑槽;一撞鎚,連接至該凸輪軸以被該滾珠驅動旋轉,該撞鎚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一突出部,該等突出部可軸向滑動地進出該定位座的該滑槽。一輸出模式切換單元,包含:一外殼,其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在圓周方向彎曲延伸的一引導溝槽,以及在軸向方向直線延伸的一延伸溝槽;二滑塊,分別滑動配合於該外殼的該等引導溝槽,該等滑塊分別具有一引導軸,該引導軸滑動配合於該定位座的該環凹槽內;二棘齒滑塊,分別滑動配合於該外殼的該等延伸溝槽,該棘齒滑塊具有一桿柱與一卡掣塊;一凸輪環,設於該外殼,該凸輪環之一端形成用以匹配該桿柱的複數個凸輪部,且該凸輪環的外徑設有複數突塊;一輸出軸,可軸向移動地設置一第一棘輪以及不可移動地設置一第二棘輪,且該第一棘輪與該第二棘輪軸向地面對嚙合,該輸出軸設有一鎚砧;以及一旋鈕,其內徑設有一弧形凹槽與一直形凹槽,並且在側壁設有一穿孔,該旋鈕組合於該外殼,使該弧形凹槽配合該定位墊圈的該突部、該直形凹槽配合該凸輪環的該突塊、以及使該穿孔滑動配合該滑塊。
本創作操作該切換鈕往相對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動以帶動該切換環旋轉時,該切換環通過該引導槽孔導引該切換臂而使該滑動環齒輪軸向地往前或往後移動,當該滑動環齒輪往前移動致使該內環齒嚙合該第二行星齒輪時,該凸輪軸被驅動以低速旋轉,當該滑動環齒輪往後移動致使該內環齒脫離該第二行星齒輪並且嚙合該行星齒輪盤時,該凸輪軸被驅動以高速旋轉。
本創作操作該旋鈕位於一基準位置時,該棘齒滑塊的該卡掣塊脫離該第一棘輪,且該定位座的該等滑槽嵌合該定位墊圈的該等突部,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撞鎚與該鎚砧驅動該輸出軸旋轉,以形成為電鑽模式。
本創作操作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旋轉一第一角度時,該旋鈕帶動該凸輪環旋轉以推動該棘齒滑塊,使該卡掣塊卡住該第一棘輪,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撞鎚與該鎚砧驅動該輸出軸旋轉的同時,該第一棘輪與該第二棘輪相對地軸向震動,以形成為錘鑽模式。
本創作操作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旋轉一第二角度時,該定位座的該等滑槽脫離該定位墊圈的該等突部,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V形溝槽與該滾珠驅動該撞鎚撞擊該鎚砧以驅動該輸出軸旋轉,以形成為沖擊起子模式。
其中,該內環齒嚙合該等第二行星齒輪的低速輸出狀態下該旋鈕被旋轉至該沖擊起子模式時,該旋鈕的該弧形凹槽的一端推動該切換環的該凸部以使該切換環旋轉,進而使該切換環驅使該切換臂帶動該滑動環齒輪往後移動,使該內環齒脫離該第二行星齒輪並且嚙合該行星齒輪盤,以將該凸輪軸從低速旋轉狀態切換至高速旋轉狀態。
其中,當該內環齒嚙合該行星齒輪盤的高速輸出狀態下該旋鈕被旋轉至該沖擊起子模式時,該旋鈕的該弧形凹槽的一端沒有推動該切換環的該凸部,使該滑動環齒輪維持該內環齒嚙合該行星齒輪盤的高速輸出狀態。
本創作的切換裝置除了可以在電鑽模式、錘鑽模式與沖擊起子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之外,該轉速切換單元還可以在前述電鑽模式與錘鑽模式之下通過撥動切換鈕而切換輸出軸為高轉速或低轉速;並且,當在低轉速輸出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可以自動地將低轉速切換到高轉速,而在高轉速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則維持該高轉速輸出狀態,使得應用於電動工具時的實用性更高。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術領域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其中,以下對於不同元件所述的「第一端」均代表指向一相同的方向,所述的「第二端」則為相反於該第一端的另一方向。
本創作提供之具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係一種應用於輸出旋轉動力的電動工具(例如電鑽)的裝置,其可用於將電動工具的輸出軸切換為持續旋轉(電鑽模式)、旋轉同時產生軸向震動(錘鑽模式)、以及雙向衝擊旋轉(沖擊起子模式)等三種輸出動力模式;並且可以在電鑽模式與錘鑽模式之下切換輸出軸為高轉速或低轉速;以及,當在低轉速輸出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可以自動地將低轉速切換到高轉速,而在高轉速狀態下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時則維持該高轉速輸出狀態不變。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創作提供的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可以包括:一動力輸入單元1、一轉速切換單元2、一衝擊驅動單元3、以及一輸出模式切換單元4 (如圖2所示);該動力輸入單元1、轉速切換單元2、衝擊驅動單元3以及輸出模式切換單元4組合後構成如圖1所示的外觀形態以及如圖8、圖9所示之結構。
如圖2及圖3所示,本創作之動力輸入單元1包含有一輸入軸10、一端蓋11、一墊片12、一固定環齒輪13、複數個第一行星齒輪14、以及一行星齒輪盤15;其中,行星齒輪盤15是用來連接轉速切換單元2的元件,該行星齒輪盤15軸向的第一側設有一太陽齒輪152,相對的第二側則設有複數支軸向延伸的第一行星輪軸151,每一支第一行星輪軸151分別穿設一個所述第一行星齒輪14。固定環齒輪13的內徑具有環齒部132,外徑沿著圓周具有複數個凸肋131;組合於行星齒輪盤15的各個第一行星齒輪14係組合於固定環齒輪13的內徑中並且同時與環齒部132嚙合;外徑具有軸齒的輸入軸10則穿過端蓋11與墊片12後在中心位置與各個第一行星齒輪14嚙合,輸入軸10係通過傳動機構被馬達(圖中未顯示)驅動,因此,輸入軸10被驅動旋轉時會帶動各個第一行星齒輪14圍繞著固定環齒輪13旋轉,同時使得行星齒輪盤15一起旋轉。
如圖2及圖4所示,本創作之轉速切換單元2係連接動力輸入單元1並且用來切換高轉速輸出或低轉速輸出的機構,其包含有:一殼座20、一切換鈕21、一切換環22、一凸輪軸24、一滑動環齒輪26、複數個第二行星齒輪27與一切換臂28。其中,殼座20為具有內空間的筒狀體,其相對兩側分別設置有沿著軸向延伸的直線形槽孔201,並且在殼座20的相對兩側沿著外徑的切線方向形成有定位槽202。
凸輪軸24係配合軸承25安裝於殼座20內並且用來連接行星齒輪盤15的元件,該凸輪軸24的第一端為長形的軸體,第二端具有一盤體241,該盤體241的第二端設有軸向延伸的複數支第二行星輪軸242,每一支第二行星齒輪軸242分別穿設一個第二行星齒輪27;此外,凸輪軸24的外徑形成有一V形溝槽244,該V形溝槽244內設置複數個滾珠245,例如在本創作中係設置二個滾珠245;凸輪軸24的適當位置還進一步形成有一多角軸243,該多角軸243的邊數可不受到限制,在本創作的實施例為四角軸。
滑動環齒輪26為一環狀體,其內徑具有內環齒262,外徑設有沿著圓周延伸的環溝槽261,以及在外徑設有圓周分佈的複數齒狀部263。由金屬桿成型為弧形狀的切換臂28被套入環溝槽261後與滑動環齒輪26一起組裝於殼座20的內空間,該滑動環齒輪26通過該等齒狀部263軸向滑動地配合於殼座20之內空間壁面所形成的齒凹部(圖中未顯示),使得滑動環齒輪26可以在殼座20內軸向地往復移動但不能旋轉;滑動環齒輪26在殼座20內往第一方向移動後可以使內環齒262和各個第二行星齒輪27嚙合,並且往第二方向移動後可以使內環齒262脫離各個第二行星齒輪27並且嚙合行星齒輪盤15。弧形狀的切換臂28兩端分別延伸出一突桿281,因此,當切換臂28與滑動環齒輪26一起安裝至殼座20內後,兩突桿281從殼座20內部往外部穿出殼座20兩側之槽孔201,並且突桿281可以沿著槽孔201往復移動。
所述切換鈕21與切換環22共同可移動地設於殼座20,用以控制連接及控制該切換臂28的移動。其中,切換鈕21為弧形的板狀體,其中間突設有一撥動部211,並且在撥動部211兩側的切換鈕21表面可以設置數字「1」與「2」,以分別代表切換後的轉速為低轉速與高轉速;該切換鈕21的相對兩側分別具有複數個用來與切換環22扣合連接的扣合塊212。切換環22為半筒狀的弧形體,該切換環22的本體相對兩側均設有複數個扣孔221以及一個引導槽孔222,甚至在一適當位置設置有一長孔224,切換環22在其第一端的端緣處進一步一體成型地形成有二個凸部223;切換鈕21與切換環22共同包圍於殼座20的外部後通過扣合塊212與扣孔221相互扣合連接固定,以及利用固定銷23穿過殼座20的定位槽202以將切換環22限制在殼座20,使得切換鈕21與切換環22能夠一起相對於殼座20旋轉移動,並且使得切換臂28的突出槽孔201的二支突桿281分別可滑動配合地穿出引導槽孔222;該引導槽孔222具有預設的彎曲角度或弧形狀,因此,當撥動切換鈕21以帶動切換環22轉動時,通過具有彎曲角度或弧形狀的引導槽孔222的移動將可導引切換臂28在軸向方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滑動環齒輪26往第一方向移動以嚙合第二行星齒輪27,或往第二方向移動以脫離第二行星齒輪27而嚙合行星齒輪盤15。
如圖2及圖5所示,衝擊驅動單元3用來接收由凸輪軸24傳遞的動力,其包含有:一撞鎚30、一定位座31、一定位墊圈37與一彈簧35。其中,定位座31為圓筒狀,其外徑形成有一環凹槽311,其內徑的相對兩側壁分別形成軸向延伸的一滑槽312。定位墊圈37係形成為盤狀體,其中心位置形成有與凸輪軸24之多角軸243對應的多角孔371,並且在定位墊圈37的第一端端緣形成有軸向延伸的二個突部372,該等突部372可軸向滑動地進入定位座31的滑槽312。
所述撞鎚30為具有較大重量的圓柱體,其第一端面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突出的鎚塊302,並且在相對兩側形成有與該兩鎚塊302連接且突出撞鎚30外徑的突出部3021,該等突出部3021可軸向滑動地進出定位座31的滑槽312;撞鎚30的中心形成有一軸向貫通的中心孔301,該中心孔301的內徑形成有用以容納滾珠245的滾珠凹槽(圖中未顯示)。
前述轉速切換單元2中的凸輪軸24組裝於殼座20後,再依序穿過墊片34b、止推軸承38、定位墊圈37的多角孔371後以扣環36將定位墊圈37定位在凸輪軸24的多角軸243,然後凸輪軸24再依序穿過彈簧35、墊片34a與撞鎚30的中心孔301,使得滾珠245在凸輪軸24的V形溝槽244和中心孔301的滾珠凹槽之間作為凸輪軸24和撞鎚30之間的傳動媒介,並且在中心孔301中的內緣與墊片34a之間設置複數滾珠33以作為軸承,撞鎚30的突出部3021則滑動進入定位座31的滑槽312。藉此,當突出部3021進入滑槽312時,凸輪軸24旋轉將帶動撞鎚30與定位座31一起旋轉,當突出部3021沒有進入滑槽312時,凸輪軸24旋轉則只帶動撞鎚30旋轉。
如圖2及圖6所示,所述輸出模式切換單元4用來接收由衝擊驅動單元3傳遞的動力,其包含有:一外殼40、二個滑塊406、一凸輪環41、二個棘齒滑塊42、一第一棘輪44、一第二棘輪47、一彈簧46、一輸出軸48與一旋鈕49。其中,外殼40為筒狀體,其第一端一體延伸有一延伸管401,該外殼40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在圓周方向彎曲延伸的一引導溝槽404,兩引導溝槽404之間的外殼40上設有凹陷的一安裝部405;延伸管401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在軸向方向直線延伸的一延伸溝槽402,並且在延伸管401的下側壁面設有一扣環溝403;所述安裝部405用以供安裝定位彈片407於其中,使得形成於定位彈片407上之突起4071突出外殼40的表面;所述二個引導溝槽404分別供一滑塊406的引導軸4061穿過,同時使得引導軸4061可滑動地插入定位座31之環凹槽311,使得滑塊406沿著引導溝槽404滑動時可以通過引導軸4061在環凹槽311中推動定位座31軸向移動。
凸輪環41為一環狀體,其外徑分佈有複數突塊411,其朝向第一端的一端緣形成有複數凸輪部412,該凸輪環41可移動地被組合於外殼40的延伸管401的外徑。該棘齒滑塊42的一側具有一桿柱421,相對的另一側具有一卡掣塊422,將兩棘齒滑塊42置入延伸管401內並且使其桿柱421分別滑動配合於延伸溝槽402,然後將一U形環408扣入形成在延伸管401外徑的扣環溝403以阻擋棘齒滑塊42脫離延伸管401。該第一棘輪44的第一端面形成有複數第一單向棘齒441,並且在外徑形成有複數卡塊442;第二棘輪47的第二端面則形成有複數第二單向棘齒471。
所述輸出軸48在第二端形成有一多角軸481,並且在第一端的外徑設置一洞孔484,該洞孔484內設置圓珠485,將輸出軸48的第二端依序穿過軸承43b、墊片45b、第二棘輪47、彈簧46、墊片45a、第一棘輪44及軸承43a後組合於外殼40內,使得第一棘輪44可以在輸出軸48上軸向地移動,但第二棘輪47在輸出軸48上不可移動,並且該第一棘輪44的第一單向棘齒441與第二棘輪47的第二單向棘齒471軸向地面對嚙合;當輸出軸48安裝於外殼40內後,再於輸出軸48的多角軸481組合一鎚砧32,該鎚砧32具有一用來和多角軸481配合的多角孔322,並且在鎚砧32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一砧塊321;輸出軸48的第一端具有用來組合諸如起子頭或鑽頭等工具頭的工具插孔483,並且在輸出軸48的第一端依序組合有襯套486、彈簧487、墊圈488與扣環489,利用襯套486配合彈簧487在軸向移動時對圓珠485提供彈性力,使得插入工具插孔483中的工具被具有彈力的圓珠485定位。
所述旋鈕49係將其第一端穿過外蓋492後再將外蓋492鎖固於電動工具本體(圖中未顯示),進而使旋鈕49組合於外殼40;該旋鈕49的內徑設有一弧形凹槽493與一直形凹槽494,並且在側壁設有一穿孔491,其中,所述弧形凹槽493係在旋鈕49之內徑第二端沿著圓周一長度所形成的凹槽,並且所述直形凹槽494係在旋鈕49之內徑第二端沿著軸向往第一端延伸一長度所形成的凹槽,當旋鈕49組合於外殼40時,使該弧形凹槽493配合該定位墊圈37的突部372,並且使該直形凹槽494配合該凸輪環41的突塊411,以及使該穿孔491滑動配合該滑塊406;因此,通過旋轉旋鈕49可以切換輸出型態之模式。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的操作方式:
《低轉速與高轉速的切換》
如圖7所示,本創作在撥動部211兩側的切換鈕21表面上分別設置「1」與」2」二個數字,其中的「1」代表低轉速、「2」代表高轉速。如圖8所示,當操作該切換鈕21往數字「1」的方向移動以帶動切換環22旋轉時,切換環22通過引導槽孔222導引切換臂28的突桿281而使滑動環齒輪26軸向地往前移動,致使內環齒262嚙合該等第二行星齒輪27,因而透過齒輪比的轉換使得凸輪軸24被驅動以低速旋轉。當操作該切換鈕21往數字「2」的方向移動以帶動切換環22反向旋轉時,切換環22通過引導槽孔222導引切換臂28的突桿281而使滑動環齒輪26軸向地往後移動,致使內環齒262脫離該等第二行星齒輪27並且嚙合行星齒輪盤15,此時設於盤體241的第一行星齒輪27被輸入軸10直接驅動以高速旋轉。
《電鑽模式之輸出型態》
如圖7、圖8及圖9所示,本創作在旋鈕49的外表面設置有三種圖案符號以分別代表「電鑽模式」、「錘鑽模式」與「沖擊起子模式」,並且在外蓋492的一個位置設置一個三角形箭頭符號,以便對準前述三種模式符號的其中一種。在本創作中,係假設圖7所示的電鑽模式為基準位置;如圖8及圖9所示,當該旋鈕49被旋轉至此電鑽模式時,棘齒滑塊42的卡掣塊422脫離第一棘輪44,並且定位座31的各個滑槽312嵌合於定位墊圈37的各個突部372,使得被驅動旋轉的凸輪軸24帶動撞鎚30旋轉,撞鎚30的鎚塊302則持續接觸鎚砧32的砧塊321驅動輸出軸48持續旋轉,以形成為電鑽模式。在此電鑽模式運轉模式狀態下,使用者可以隨時以前述方式操作切換鈕21,以在電鑽模式下將輸出輸48切換為低轉速輸出或高轉速輸出。
《錘鑽模式之輸出型態》
如圖10、圖11及圖12所示,當旋鈕49被旋轉至錘鑽模式時,旋轉中的旋鈕49會通過直形凹槽494帶動凸輪環41旋轉以利用凸輪部412推動棘齒滑塊42移動,使棘齒滑塊42上的卡掣塊422卡住第一棘輪44的卡塊442致使第一棘輪44固定不動,此時凸輪軸24驅動撞鎚30連動鎚砧32以驅動輸出軸48旋轉的同時,由於第一棘輪44被卡掣塊422固定但沒有被輸出軸48固定,並且第二棘輪47被輸送軸48固定且在軸向方向上被彈簧46抵觸,因此,在輸出軸48旋轉時使得第一棘輪44的第一單向棘齒441與第二棘輪47的第二單向棘齒471在相互嚙合狀態下不斷地跳動而產生相對的軸向震動,以形成為錘鑽模式。在此錘鑽模式運轉模式狀態下,使用者可以隨時以前述方式操作切換鈕21,以在錘鑽模式下將輸出輸48切換為低轉速輸出或高轉速輸出。
《沖擊起子模式之輸出型態》
如圖13、圖14及圖15所示,當旋鈕49被旋轉至沖擊起子模式時,被旋鈕49帶動的滑塊406會帶動定位座31軸向移動而使得該等滑槽312脫離定位墊圈37的各突部372,此時,被驅動旋轉的凸輪軸24經由V形溝槽244與滾珠245驅動撞鎚30撞擊鎚砧32以驅動輸出軸48旋轉,以形成為沖擊起子模式。在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的過程中,倘若內環齒262是在嚙合各第二行星齒輪27的低速輸出狀態,則旋鈕49在旋轉至一特定角度時該弧形凹槽493的一端會推動切換環22的凸部223以使切換環22旋轉,進而使切換環22驅使切換臂28帶動滑動環齒輪26往後移動,使內環齒262脫離第二行星齒輪27並且嚙合行星齒輪盤15,以自動地將凸輪軸24從低速旋轉狀態切換至高速旋轉狀態,以因應實際錘鑽作業的需求。然而,在切換到沖擊起子模式的過程中,倘若內環齒262已是處在嚙合行星齒輪盤15的高速輸出狀態下時,則旋鈕49的弧形凹槽493的一端將不會踫觸到切換環22的凸部223,切換環22因而不會移動而使得滑動環齒輪26維持該內環齒262嚙合行星齒輪盤15的高速輸出狀態。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具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
1‧‧‧動力輸入單元
10‧‧‧輸入軸
11‧‧‧端蓋
12‧‧‧墊片
13‧‧‧固定環齒輪
131‧‧‧凸肋
132‧‧‧環齒部
14‧‧‧第一行星齒輪
15‧‧‧行星齒輪盤
151‧‧‧第一行星輪軸
152‧‧‧太陽齒輪
2‧‧‧轉速切換單元
20‧‧‧殼座
201‧‧‧槽孔
202‧‧‧定位槽
21‧‧‧切換鈕
211‧‧‧撥動部
212‧‧‧扣合塊
22‧‧‧切換環
221‧‧‧扣孔
222‧‧‧引導槽孔
223‧‧‧凸部
224‧‧‧長孔
23‧‧‧固定銷
24‧‧‧凸輪軸
241‧‧‧盤體
242‧‧‧第二行星輪軸
243‧‧‧多角軸
244‧‧‧V形溝槽
245‧‧‧滾珠
25‧‧‧軸承
26‧‧‧滑動環齒輪
261‧‧‧環溝槽
262‧‧‧內環齒
263‧‧‧齒狀部
27‧‧‧第二行星齒輪
28‧‧‧切換臂
281‧‧‧突桿
3‧‧‧衝擊驅動單元
30‧‧‧撞鎚
301‧‧‧中心孔
302‧‧‧鎚塊
3021‧‧‧突出部
31‧‧‧定位座
311‧‧‧環凹槽
312‧‧‧滑槽
32‧‧‧鎚砧
321‧‧‧砧塊
322‧‧‧多角孔
33‧‧‧滾珠
34a、34b ‧‧‧墊片
35‧‧‧彈簧
36‧‧‧扣環
37‧‧‧位定墊圈
371‧‧‧多角孔
372‧‧‧突部
38‧‧‧止推軸承
4‧‧‧輸出模式切換單元
40‧‧‧外殼
401‧‧‧延伸管
402‧‧‧延伸溝槽
403‧‧‧扣環溝
404‧‧‧引導溝槽
405‧‧‧安裝部
406‧‧‧滑塊
4061‧‧‧引導軸
407‧‧‧定位彈片
4071‧‧‧突起
408‧‧‧U形環
41‧‧‧凸輪環
411‧‧‧突塊
412‧‧‧凸輪部
42‧‧‧棘齒滑塊
421‧‧‧桿柱
422‧‧‧卡掣塊
43a、43b ‧‧‧軸承
44‧‧‧第一棘輪
441‧‧‧第一單向棘齒
442‧‧‧卡塊
45a、45b ‧‧‧墊片
46‧‧‧彈簧
47‧‧‧第二棘輪
471‧‧‧第二單向棘齒
48‧‧‧輸出軸
481‧‧‧多角軸
482‧‧‧前端部
483‧‧‧工具插孔
484‧‧‧洞孔
485‧‧‧圓珠
486‧‧‧襯套
487‧‧‧彈簧
488‧‧‧墊圈
489‧‧‧扣環
49‧‧‧旋鈕
491‧‧‧穿孔
492‧‧‧外蓋
493‧‧‧弧形凹槽
494‧‧‧直形凹槽
圖1為顯示本創作外觀形態之立體圖;
圖2為顯示本創作之主要元件組合關係之立體分解圖;
圖3為顯示本創作之動力輸入單元之元件組合關係之立體放大圖;
圖4為顯示本創作之轉速切換單元之元件組合關係之立體放大圖;
圖5為顯示本創作之衝擊驅動單元之元件組合關係之立體放大圖;
圖6為顯示本創作之輸出模式切換單元之元件組合關係之立體放大圖;
圖7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電鑽模式之外觀示意圖;
圖8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電鑽模式之俯視平面剖視圖;
圖9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電鑽模式之前視平面剖視圖;
圖10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錘鑽模式之外觀示意圖;
圖11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錘鑽模式之俯視平面剖視圖;
圖12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錘鑽模式之前視平面剖視圖;
圖13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沖擊起子模式之外觀示意圖;
圖14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沖擊起子模式之俯視平面剖視圖;以及
圖15為顯示本創作將旋鈕旋轉至沖擊起子模式之前視平面剖視圖。

Claims (4)

  1. 一種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包括:一動力輸入單元,包含有一行星齒輪盤,該行星齒輪盤具有一太陽齒輪,該行星齒輪盤通過一輸入軸與複數第一行星齒輪被驅動旋轉;一轉速切換單元,包含:一殼座,具有一內空間;一凸輪軸,穿設於該殼座內,該凸輪軸的一端設有複數第二行星齒輪,且該凸輪軸的外徑形成有一V形溝槽,該V形溝槽內設置有滾珠;一滑動環齒輪,具有一內環齒,該滑動環齒輪軸向滑動地配合於該殼座的該內空間;一切換臂,連接於該滑動環齒輪,該切換臂具有至少一個突桿;一切換鈕,可移動地設於該殼座,並且連接該切換臂;一切換環,可移動地設於該殼座並且連接該切換鈕,該切換環設有至少一個引導槽孔與至少一個凸部,該切換臂的該突桿可滑動地配合於該引導槽孔;一衝擊驅動單元,包含:一定位座,為圓筒狀,其外徑形成有一環凹槽,其內徑的相對兩側壁分別形成軸向延伸的一滑槽;一定位墊圈,設於該凸輪軸,該定位墊圈的一端形成有軸向延伸的二突部,該等突部可軸向滑動地進入該定位座的該滑槽;一撞鎚,連接至該凸輪軸以被該滾珠驅動旋轉,該撞鎚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一突出部,該等突出部可軸向滑動地進出該定位座的該滑槽;一輸出模式切換單元,包含:一外殼,其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在圓周方向彎曲延伸的一引導溝槽,以及在軸向方向直線延伸的一延伸溝槽;二滑塊,分別滑動配合於該外殼的該等引導溝槽,該等滑塊分別具有一引導軸,該引導軸滑動配合於該定位座的該環凹槽內;二棘齒滑塊,分別滑動配合於該外殼的該等延伸溝槽,該棘齒滑塊具有一桿柱與一卡掣塊;一凸輪環,設於該外殼,該凸輪環之一端形成用以匹配該桿柱的複數個凸輪部,且該凸輪環的外徑設有複數突塊;一輸出軸,可軸向移動地設置一第一棘輪以及不可移動地設置一第二棘輪,且該第一棘輪與該第二棘輪軸向地面對嚙合,該輸出軸設有一鎚砧;以及一旋鈕,其內徑設有一弧形凹槽與一直形凹槽,並且在側壁設有一穿孔,該旋鈕組合於該外殼,使該弧形凹槽配合該定位墊圈的該突部、該直形凹槽配合該凸輪環的該突塊、以及使該穿孔滑動配合該滑塊;其中,操作該切換鈕往相對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動以帶動該切換環旋轉時,該切換環通過該引導槽孔導引該切換臂而使該滑動環齒輪軸向地往前或往後移動,當該滑動環齒輪往前移動致使該內環齒嚙合該第二行星齒輪時,該凸輪軸被驅動以低速旋轉,當該滑動環齒輪往後移動致使該內環齒脫離該第二行星齒輪並且嚙合該行星齒輪盤時,該凸輪軸被驅動以高速旋轉;其中,當該旋鈕位於一基準位置時,該棘齒滑塊的該卡掣塊脫離該第一棘輪,且該定位座的該等滑槽嵌合該定位墊圈的該等突部,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撞鎚與該鎚砧驅動該輸出軸旋轉,以形成為電鑽模式,其中,當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旋轉一第一角度時,該旋鈕帶動該凸輪環旋轉以推動該棘齒滑塊,使該卡掣塊卡住該第一棘輪,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撞鎚與該鎚砧驅動該輸出軸旋轉的同時,該第一棘輪與該第二棘輪相對地軸向震動,以形成為錘鑽模式,其中,當該旋鈕從該基準位置旋轉一第二角度時,該定位座的該等滑槽脫離該定位墊圈的該等突部,使得該凸輪軸經由該V形溝槽與該滾珠驅動該撞鎚撞擊該鎚砧以驅動該輸出軸旋轉,以形成為沖擊起子模式,其中,當該內環齒嚙合該等第二行星齒輪的低速輸出狀態下該旋鈕被旋轉至該沖擊起子模式時,該旋鈕的該弧形凹槽的一端推動該切換環的該凸部以使該切換環旋轉,進而使該切換環驅使該切換臂帶動該滑動環齒輪往後移動,使該內環齒脫離該第二行星齒輪並且嚙合該行星齒輪盤,以將該凸輪軸從低速旋轉狀態切換至高速旋轉狀態,以及其中,當該內環齒嚙合該行星齒輪盤的高速輸出狀態下該旋鈕被旋轉至該沖擊起子模式時,該旋鈕的該弧形凹槽的一端沒有推動該切換環的該凸部,使該滑動環齒輪維持該內環齒嚙合該行星齒輪盤的高速輸出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其中,該切換鈕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複數個扣合塊,並且該切換環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對應該扣合塊的複數個扣孔,該切換鈕與該切換環通過該扣合塊與該扣孔相互扣合而相互連接固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其中,該定位墊圈的軸向中心具有一多角孔,並且該凸輪軸形成有一多角軸,該多角孔與該多角孔相互配合,以使該定位墊圈不可旋轉地組合於該凸輪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其中,該外殼設有一定位彈片,並且該旋鈕的內徑設有沿著圓周方向排列的複數個鋸齒部,該等鋸齒部與該定位彈片接觸,使得旋轉該旋鈕時該定位彈片在該鋸齒部彈性地跳動。
TW108208327U 2019-06-27 2019-06-27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TWM588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327U TWM588041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327U TWM588041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041U true TWM588041U (zh) 2019-12-21

Family

ID=6958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8327U TWM588041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9956B (zh)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JP4468786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EP2554306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7455121B2 (en) Power tool
US8047057B2 (en) Output mode switching apparatus
US7223195B2 (en)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US20050022358A1 (en) Housing with functional overmold
JP2003501276A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のスピンドルロック及びチッピング機構
US20090151966A1 (en) Switching Device For Impact Power Tool
JP2016153153A (ja)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JP2017529248A (ja) 増速双方向機械コンバータ
JP4391921B2 (ja) 震動ドリル
TWI755939B (zh) 棘動扳手
TWM526469U (zh) 輸出模式切換裝置
JP2010064247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115194693A (zh) 作业工具及冲击工具
JP6905558B2 (ja) 変速機構を有する出力型切換装置
TWM588041U (zh) 具有變速機構的輸出型態切換裝置
US4425828A (en) Right angle drive ratchet screw-driver
TWI579110B (zh) 往復式棘輪扳手
US11491614B2 (en) Ratchet wrench allowing easy change of rotation direction
JP2005161517A (ja) 電動工作機械
JP5888505B2 (ja) 締め付け工具
CN109834657B (zh) 动力工具
CN115194697A (zh) 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