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4657B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34657B CN109834657B CN201711224500.3A CN201711224500A CN109834657B CN 109834657 B CN109834657 B CN 109834657B CN 201711224500 A CN201711224500 A CN 201711224500A CN 109834657 B CN109834657 B CN 1098346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ing
- transmission
- power tool
- driving
- centr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包括:输出轴、原动机、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原动机包括驱动轴,传动装置用于在输出轴和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传动装置具有一个以上的不同的传动状态;传动装置包括: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活动件和装置壳体;第一活动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滑动连接;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换挡元件和操作件;第一换挡元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活动连接并在相对装置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一活动件滑动;操作件与壳体构成活动连接;操作件还形成或者连接有: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与第一换挡元件接触并在操作件相对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一换挡元件活动的第一驱动斜面。该动力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具体涉及动力工具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电钻、螺丝批一类的动力工具中通常会包括用于减速的齿轮箱。齿轮箱通常会具有多个不同的减速比,因此为了使得动力工具能够具有不同的输出转速,动力工具还包括用于使得齿轮箱在不同的减速比之间进行切换的换挡装置,但是,现有的换挡装置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结构比较简单的换挡装置的动力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输出轴、原动机、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原动机包括或者连接有驱动轴,壳体用于容纳原动机,传动装置用于在输出轴和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传动装置具有使得输出轴以不同的转速进行输出的一个以上的不同的传动状态,换挡装置用于驱动传动装置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切换;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活动件和装置壳体;第一活动件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装置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动件的容纳腔;其中,第一活动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滑动连接;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换挡元件和操作件;第一换挡元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活动连接并在相对装置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一活动件滑动,操作件用于供用户操作;操作件与壳体构成活动连接;操作件还形成或者连接有: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与第一换挡元件接触并在操作件相对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一换挡元件活动的第一驱动斜面。
进一步地,操作件与壳体构成以述中心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斜面所在的平面与中心轴线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第一换挡元件与装置壳体构成以第一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斜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操作件与壳体构成以述中心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一换挡元件相对装置壳体转动的第一轴线与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传动装置还形成有沿围绕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孔,第一换挡元件穿过第一弧形孔。
进一步地,第一换挡元件包括:第一换挡部、第一转轴部和第一受驱部;第一换挡部与第一活动件连接,第一转轴部为第一换挡元件与装置壳体构成转动连接的转轴点,第一受驱部用于与第一驱动结构接触以受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其中,第一换挡部和第一受驱部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换挡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压元件;第一偏压元件产生一个用于使第一换挡元件和第一驱动结构保持接触的偏压力。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结构还包括与第一驱动斜面连接的第一直面,第一直面与第一驱动斜面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传动装置还包括:围绕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沿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滑动连接;换挡装置包括:第二换挡元件;第二换挡元件与装置壳体构成活动连接并在相对装置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二活动件滑动;操作件还形成或者连接有: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与第二换挡元件接触并在操作件相对壳体活动时驱动第二换挡元件活动的第二驱动斜面。
进一步地,动力工具包括:用于连接钻头的夹头;夹头连接至输出轴。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换挡装置结构简单,用户比较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动力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部分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在操作件位于1挡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部分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在操作件位于2挡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部分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在操作件位于3挡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的部分壳体、传动装置和换挡装置在操作件位于4挡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3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12是图4中的装置壳体与换挡装置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是图4中的换挡装置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3中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中的动力工具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装置壳体和换挡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9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9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23是图22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9中的换挡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中的操作件、第一换挡元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中的操作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11、原动机12、输出件13、传动装置20和换挡装置30。壳体11用于容纳原动机12、输出件13和传动装置20,壳体11还可以形成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把手111。原动机12用于驱动输出件13,原动机12可以为电机、引擎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电机为例。输出件13用于输出动力,输出件13具体可以为一个输出轴。传动装置20设置在原动机12和输出件13之间,用于在原动机12和输出件13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传动装置20具有使输出件13以不同的动力进行输出的多个传动状态。换挡装置30用于驱动传动装置20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换挡装置30包括用于供用户操作位于不同的挡位上的操作件31。
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工具100具体以电钻为例,事实上只要该工具包括能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传动装置20以及本发明所包含的换挡装置30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原动机12包括或者固定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121,驱动轴121相对壳体11能以一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驱动轴121还形成有沿中心轴线101方向延伸的驱动齿121a。
传动装置20包括:装置壳体21、第一行星轮系22、第二行星轮系23和第三行星轮系24,通过这三组行星轮系能够使得传动装置20具有四种不同的传动状态,从而使得输出件13以不同的转速进行输出。
装置壳体21围绕中心轴线101形成容纳腔211,第一行星轮系22、第二行星轮系23和第三行星轮系24设置在容纳腔211内。第一行星轮系22用于将驱动轴121输出的动力引入传动装置20,第二行星轮系23用于将传动装置20的动力输出至输出件13,第三行星轮系24设置在第一行星轮系22和第二行星轮系23之间。
第一行星轮系22包括:第一活动件221、第一行星轮架222和第一行星轮223。第一活动件221围绕中心轴线101设置,第一活动件221在围绕中心轴线101的圆周方向上相对装置壳体21固定,第一活动件221还与装置壳体21在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上构成滑动连接。第一行星轮架222设置在装置壳体21内,第一行星轮架222可以围绕中心轴线101转动,也即是说,第一行星轮架222可转动的设置在装置壳体21所形成的容纳腔211内。第一行星轮223的数目为多个,具体可以为3个,三个第一行星轮223围绕驱动轴121设置。三个第一行星轮223通过销可转动的安装至第一行星轮架222。第一行星轮架222的外周形成有第一啮合齿222a。第一活动件221形成有能与第一啮合齿222a配合以锁定第一行星轮架222的转动的第一锁定齿221a。第一行星轮223具体的包括:固定连接的大行星轮部223a和小行星轮部223b,其中大行星轮部223a与驱动轴121上的驱动齿121a啮合,小行星轮部223b与驱动轴1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使得它们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啮合。
第三行星轮系24包括:第三活动件241、第三行星轮242和第三行星轮架243。其中,第三活动件241具体为内周形成有第三内齿241a的第三内齿圈,第三活动件241围绕中心轴线101设置并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第三活动件241相对装置壳体21还能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第三活动件241的外周还形成有第三外齿241b,第一活动件221朝向第三活动件241还形成有能与第三外齿241b配合以锁定第三活动件241相对装置壳体21的转动的第二锁定齿221b。第一行星轮223的小行星轮部223b还与第三活动件241的第三内齿241a构成啮合。第三行星轮242与驱动轴121上的驱动齿121a构成啮合。第三行星轮242的数目为多个,具体可以为3个,3个第三行星轮242通过销可转动的安装至第三行星轮架243,第三行星轮架243的外周还形成有第三啮合齿243a。
第二行星轮系23包括:第二太阳轮231、第二行星轮232、第二活动件233和第二行星轮架234。第二太阳轮231与第三行星轮架243构成固定连接。第二行星轮232的数目为多个,具体可以为4个,4个第二行星轮232通过销可转动的安装至第二行星轮架234上,第二行星轮232还分别与第二太阳轮231构成啮合。第二活动件233具体为内周形成有第二内齿233a的第二内齿圈,第二活动件233围绕中心轴线101可转动的设置在装置壳体21所形成的容纳腔211内。第二活动件233的外周还形成有第二外齿233b。第二行星轮架234用于安装第二行星轮232,第二行星轮架234还与输出件13构成同步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至输出件13。第二活动件233能以中心轴线101为轴可转动的设置在装置壳体21内,第二活动件233还与装置壳体21构成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方向的滑动连接。传动装置20还包括一个锁定件25,锁定件25形成有在与第二外齿233b啮合时锁定第二活动件233的转动的锁定齿251。第三行星轮架243和锁定件25设置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当第二活动件233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方向移动至第二内齿233a与第三啮合齿243a啮合时,第二活动件233与第三行星轮架243构成同步转动,而当第二活动件233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方向移动至第二外齿233b与锁定齿251啮合时,锁定件25锁定第二活动件233的转动。
这样,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当操作件31被用户操作位于1挡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至第一轴向位置时,第一锁定齿221a与第一啮合齿222a啮合从而锁定第一行星轮架222的转动,而同时第二活动件233滑动至第三轴向位置,这时,锁定件25的锁定齿251与第二外齿233b啮合,从而锁定第二活动件233的转动。从而这时,传动装置20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一传动比,这时输出件13将会以一个相对较低的第一速度进行转动,也即是说,这时的传动装置20处于第一传动状态,动力工具100这时能够输出一个较高的扭力。
而如图5、图6和图11所示,当操作件31被用户操作位于2挡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滑动至第二轴向位置时,第二锁定齿221b与第三外齿241b啮合从而锁定第三活动件241的转动,而同时第二活动件233保持在第三轴向位置。从而这时,传动装置20具有相对第二传动比,这时输出件13将会以一个第二速度进行转动,也即是说,这时的传动装置20处于第二传动状态,其中,传动装置20的第二传动比大致为第一传动比的一半。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当操作件31被用户操作位于3挡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21恢复至第一轴向位置时,这时第一行星轮架222的转动再次被锁定,同时第二活动件233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移动至第四轴向位置,第二活动件233的第二内齿233a与第三啮合齿243a啮合从而与第三行星轮架243构成同步转动。从而这时,传动装置20具有第三传动比,这时输出件13将会以一个第三速度进行转动,也即是说,这时的传动装置20处于第三传动状态,其中,传动装置20的第三传动比小于第二传动比。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当操作件31被用户操作位于4挡位置时,第一活动件221再次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且第二活动件233保持在第四轴向位置,第三活动件241相对装置壳体21的转动再次被锁定且第二活动件233与第三行星轮架243构成同步转动。从而这时,传动装置20具有第四传动比,这时输出件13将会以一个第四速度进行转动,也即是说,这时的传动装置20处于第四传动状态,其中,传动装置20的第四传动比为第三转动比的一半,这时,动力工具100能够输出一个较大的转速。
而为了使得传动装置20能够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换挡装置30需要使得第一活动件221和第二活动件233在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换挡装置30能够使得第一活动件221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且还能够使得第二活动件233在第三轴向位置和第四轴向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11至图16所示,换挡装置30包括以上所说的操作件31,还包括:连接件32、第一换挡元件33和第二换挡元件34。其中,操作件31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使得传动装置20处于不同的传动状态,连接件32连接操作件31和第二换挡元件34,第一换挡元件33与第一活动件221连接,第二换挡元件34与第二活动件233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换挡元件33与装置壳体21构成能以第一轴线102为轴的转动连接,该第一轴线102与中心轴线101相互垂直。第一换挡元件33在以第一轴线102为轴相对装置壳体21转动时能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换挡元件33具体包括:第一换挡部331、第一转轴部332和第一受驱部333。第一换挡部331与第一活动件221连接,当第一换挡元件3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换挡部331能驱动第一活动件221相对装置壳体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而当第一换挡元件3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换挡部331能驱动第一活动件221相对装置壳体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具体而言,第一活动件221形成有第一环形槽221c,第一换挡部331插入至第一环形槽221c内。第一转轴部332作为第一换挡元件33以第一轴线102为轴转动的转轴点,第一受驱部333与操作件31连接并受到操作件31的驱动,第一受驱部333和第一换挡部331设置在第一转轴部332的两侧,且第一受驱部333和第一换挡部331还设置在第一轴线102的两侧,这样,当第一受驱部333受到操作件31的驱动时能够使得第一换挡元件3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换挡部331驱动第一活动件221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线103位置之间切换。
同样的,第二换挡元件34与装置壳体21构成能以第二轴线103为轴的转动连接,该第二轴线103与中心轴线101相互垂直,第二轴线103与第一轴线102相互平行。第二换挡元件34在以第二轴线103为轴相对装置壳体21转动时能转动至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换挡元件34具体包括:第二换挡部341、第二转轴部342和第二受驱部343。第二换挡部341与第二活动件233连接,当第二换挡元件34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换挡部341能驱动第二活动件233相对装置壳体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移动至第三轴向位置,而当第二换挡元件34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换挡部341能驱动第二活动件233相对装置壳体21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移动至第四轴向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活动件233形成有第二环形槽233c,第二换挡部341插入至第二环形槽233c内。第二转轴部342作为第二换挡元件34以第二轴线103为轴转动的转轴点,第二受驱部343与连接件32连接并受到连接件32的驱动,第二受驱部343和第二换挡部341设置在第二转轴部342的两侧,且第二受驱部343和第二换挡部341还设置在第二轴线103的两侧,这样,当第二受驱部343受到连接件32的驱动时能够使得第二换挡元件34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换挡部341驱动第二活动件233在第三轴向位置和第四轴向位置之间切换。
装置壳体21还形成有第一弧形孔212和第二弧形孔213。第一换挡元件33穿过第一弧形孔212,第一弧形孔212用于导向第一换挡元件33以第一轴线102为轴的转动,第一换挡部331位于装置壳体21内。第二换挡元件34穿过第二弧形孔213,第二弧形孔213用于导向第二换挡元件34以第二轴线103为轴的转动,第二换挡部341位于装置壳体21内。
操作件31至少部分露出壳体11以供用户操作。操作件31与壳体11构成能沿第一直线104方向滑动的滑动连接,操作件31还与壳体11构成能以中心轴线101为轴的转动连接。
操作件31形成有与第一换挡元件33连接的第一驱动部311。当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沿第一直线104方向滑动时,第一驱动部311驱动第一换挡元件33以第一轴线102为轴转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并且在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时,第一驱动部311还能够允许第一换挡元件33的位置保持固定。具体而言,第一驱动部311为弧形槽,该弧形槽沿围绕中心轴线101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一换挡元件33的第一受驱部333嵌入至弧形槽内。这样当操作件31滑动时,弧形槽与第一受驱部333接触并驱动第一受驱部333在沿第一直线104方向上位置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第一换挡元件33以第一轴线102为轴转动。而当操作件31转动时,第一受驱部333能够与弧形槽发生相对转动,也即是第一换挡元件33能够在位置保护固定的情况下允许弧形槽相对第一受驱部333转动。
操作件31还形成有第二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12与连接件32连接。当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时,第二驱动部312驱动连接件32随操作件31同步转动,同时在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沿第一直线104方向滑动时,第二驱动部312还能够允许连接件32的位置保持固定。具体而言,第二驱动部312为沿平行于第一直线104方向延伸的凸起312a,连接部形成有能使得该凸起312a嵌入的凹槽321,凹槽321也沿平行于第一直线104方向延伸。这样,当操作件31转动时,驱动能够驱动连接件32随操作件31同步转动,且当操作件31滑动时,操作件31可以相对连接件32沿第一直线104方向滑动。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312也可以为沿第一直线104方向延伸的凹槽,而连接部形成嵌入凹槽中的凸起。
连接件32还连接第二换挡元件34,当连接件32随操作件31同步转动时,连接件32能驱动第二换挡元件34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且此时的第一换挡元件33的位置保持固定。连接件32形成有第三驱动部322,第三驱动部322用于在连接件32转动时驱动第二换挡元件34以第二轴线103为轴转动至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具体而言,第三驱动部322包括斜面322a,斜面322a沿与中心轴线101倾斜相交的平面延伸,斜面322a所在的平面还与第二轴线103倾斜相交,第二换挡元件34的第二受驱部343与斜面322a接触。这样,当连接件32转动时,斜面322a能够驱动第二受驱部343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第二换挡元件34以第二轴线103为轴转动。第三驱动部322还包括:第一直面322b和第二直面322c,斜面322a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面322b和第二直面322c。这样,当第二受驱部343与第一直面322b接触时,第二换挡元件34处于第三轴向位置,这时用户拨动操作件31使得连接件32随操作件31一并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然后连接件32转动至斜面322a与第二受驱部343接触的位置,连接件32将驱动第二受驱部343在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第二换挡元件34以第二轴线103为轴转动,最后,连接件32转动至第二直面322c与第二受驱部343接触的位置,这时第二换挡元件34也转动至第四轴向位置。
如图12、图13和图16所示,动力工具100还包括限位组件14,限位组件14用于在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滑动时限制操作件31的转动且在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转动时限制操作件31的滑动。限位组件14包括:用于在操作件31沿第一直线104滑动时限制操作件31的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用于在操作件31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时限制操作件31滑动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具体包括:第一限位面141a和第二限位面141b,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面141c和第四限位面141d。具体而言,限位组件14包括装置壳体21上形成的第一限位凸起141和与第一限位凸起141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142。第一限位凸起141大致为矩形,矩形的其中一组对边形成了第一限位面141a和第二限位面141b,矩形的另一组对边形成了第三限位面141c和第四限位面141d,第一限位面141a和第二限位面141b均与第一直线104方向平行,第三限位面141c和第四限位面141d均与中心轴线101方向垂直。第二限位凸起142形成于操作件31上,第二限位凸起142大致为圆柱体,圆柱体的外壁能与第一限位面141a、第二限位面141b、第三限位面141c、第四限位面141d接触。从而,当操作件31以第一直线104滑动时,第一限位面141a或者第二限位面141b能够与第二限位凸起142接触以限制操作件31的转动,且当操作件31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时,第三限位面141c或者第四限位面141d能够与第二限位凸起142接触以限制操作件31的滑动。
动力工具100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将传动装置20保持在各个传动状态的保持组件15。保持组件15包括:弹簧151和保持件152,操作件3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簧151的孔313,弹簧151的两端分别抵持操作件31和保持件152。保持件152具体可以为铜帽,装置壳体21上形成有四个槽214,弹簧151偏压铜帽部分嵌入至槽214内。这样,当操作件31相对壳体11移动至不同的挡位处时,铜帽能够移动至相应的槽214内,从而可以使得传动装置20保持在相应的传动状态。同时铜帽移动到槽214的边缘时,弹簧151能够偏压铜帽突然的嵌入至槽214内,且铜帽还能够发出咔咔声,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另外弹簧151偏压的设置在操作件31和装置壳体21之间,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振作用,从而能够避免动力工具100在启动后因为振动而使得操作件31相对装置壳体21的位置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换挡装置30的切换能够使得传动装置20处于四个不同的传动状态。
图1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200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的壳体51、原动机52和输出件53,还包括内部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传动装置60,本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60的装置壳体6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装置壳体61略有区别,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200同样的包括用于使得传动装置60处于四个不同的传动状态的换挡装置70,本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60的装置壳体61与换挡装置70的结构相适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100与本实施例相适应的部分均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具体不再赘述。
如图17至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壳体61同样的围绕中心轴线201设置。换挡装置70具体包括:操作件71、第一换挡元件72和第二换挡元件73,其中,操作件71用于供用户操作,操作件71形成或者固定连接有能驱动第一换挡元件72转动的第一驱动结构711和能驱动第二换挡元件73转动的第二驱动结构712。
第一换挡元件72与装置壳体61构成能以第一轴线202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二换挡元件73与装置壳体61构成能以第二轴线203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一轴线202和第二轴线203相互平行,第一轴线202和第二轴线203均与中心轴线201相互垂直。第一换挡元件72具体包括:第一换挡部721、第一转轴部722和第一受驱部723,第一换挡部721和第一受驱部723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部722的两侧。第一换挡部721连接至第一活动件621以驱动第一活动件621沿中心轴线201方向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第一转轴部722作为第一换挡元件72以第一轴线202为轴转动的转轴点,第一受驱部723用于与第一驱动结构711构成配合。第二换挡元件73具体包括:第二换挡部731、第二转轴部732和第二受驱部733,第二换挡部731和第二受驱部733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轴部732的两侧。第二换挡部731连接至第二活动件633以驱动第二活动件633沿中心轴线201方向移动至第三轴向位置和第四轴向位置,第二转轴部732作为第二换挡元件73以第二轴线203为轴转动的转轴点,第二受驱部733用于与第二驱动结构712构成配合。
装置壳体61还形成有第一弧形孔612和第二弧形孔613,第一弧形孔612沿围绕第一轴线202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孔613沿围绕第二轴线203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一换挡元件72穿过第一弧形孔612,第二换挡元件73穿过第二弧形孔613,从而第一弧形孔612能够导向第一换挡元件72以第一轴线202为轴转动,第二弧形孔613能够导向第二换挡元件73以第二轴线203为轴转动。
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结构711具体包括:第一驱动斜面711a和第一直面711b,其中,第一驱动斜面711a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轴线202倾斜相交,且第一驱动斜面711a所在的平面还与中心轴线201倾斜相交。这样,当操作件71转动时,第一驱动斜面711a能够驱动第一换挡元件72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同样的,第二驱动结构712包括:第二驱动斜面712a和第二直面712b,其中,第二驱动斜面712a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轴线203倾斜相交,且第二驱动斜面712a所在的平面还与中心轴线201倾斜相交。这样,当操作件71转动时,第二驱动斜面712a能够驱动第二换挡元件73转动至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为了使得第一换挡元件72始终保持与第一驱动结构711的接触,换挡装置70包括第一偏压元件74,第一偏压元件74产生一个偏压第一换挡元件72与第一驱动结构711接触的偏压力。具体而言,装置壳体61上形成有第一滑槽614,第一滑槽614内设置有与第一换挡元件72的第一受驱部723接触的第一滑块615,第一滑块615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槽614内,第一偏压元件74偏压第一滑块615使得第一滑块615支撑第一受驱部723并使得第一受驱部723始终保持与第一驱动斜面711a或者第一直面711b的接触。
同样的,换挡装置70包括第二偏压元件75,第二偏压元件75产生一个偏压第二换挡元件73与第二驱动结构712接触的偏压力。具体而言,装置壳体61上形成有第二滑槽616,第二滑槽616内设置有与第二换挡元件73的第二受驱部733接触的第二滑块617,第二滑块617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槽616内,第二偏压元件75偏压第二滑块617使得第二滑块617支撑第二受驱部733并使得第二受驱部733始终保持与第二驱动斜面712a或者第二直面712b的接触。
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结构711包括三个第一驱动斜面711a和四个第一直面711b,如图26所示,它们依次间隔设置。第二驱动结构712包括一个第二驱动斜面712a和两个第二直面712b,如图26所示,第二驱动斜面712a的两端分别连接这两个第二直面712b。这样,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结构711和第二驱动结构712的对应关系可以使得在操作件71相对壳体51转动时能够使得传动装置60处于四个不同的传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71包括:操作部713和驱动部714,操作部713和驱动部714为两个零件,这两个零件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提高操作的稳定性。事实上,只要操作部713和驱动部714构成同步转动均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操作部713和驱动部714也可以一体成型。
操作件71还形成有四个凹槽715,装置壳体61上连接有能在传动装置60处于不同的传动状态时嵌入不同的凹槽715中的弹片618,通过凹槽715和弹片618的作用能够使得换挡装置70发出咔咔声,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另外弹片618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振作用,从而能够避免动力工具200在启动后因为振动而使得操作件71相对装置壳体61的位置发生变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
原动机,包括或者连接有驱动轴;
壳体,用于容纳所述原动机;
传动装置,用于在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使得所述输出轴以不同的转速进行输出的一个以上的不同的传动状态;
换挡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活动件,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
装置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动件的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沿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滑动连接;
所述换挡装置包括:
第一换挡元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活动连接并在相对所述装置壳体活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滑动;
操作件,用于供用户操作;
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构成活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
所述操作件还形成或者连接有:
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换挡元件接触并在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壳体活动时驱动所述第一换挡元件活动的第一驱动斜面,通过所述操作件的转动所述第一驱动斜面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以第一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轴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相对所述装置壳体转动的第一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还形成有沿围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穿过所述第一弧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包括:
第一换挡部,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
第一转轴部,为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转动连接的转轴点;
第一受驱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接触以受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
其中,所述第一换挡部和所述第一受驱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装置还包括:
第一偏压元件,产生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一换挡元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保持接触的偏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还包括与第一驱动斜面连接的第一直面,所述第一直面与所述第一驱动斜面倾斜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活动件,围绕所述中心轴线设置;
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沿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滑动连接;
所述换挡装置包括:
第二换挡元件,与所述装置壳体构成活动连接并在相对所述装置壳体活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活动件滑动;
所述操作件还形成或者连接有:
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换挡元件接触并在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壳体活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换挡元件活动的第二驱动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夹头,用于连接钻头;
所述夹头连接至所述输出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24500.3A CN109834657B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动力工具 |
US16/144,283 US10744632B2 (en) | 2017-11-29 | 2018-09-27 | Power tool |
EP18199502.8A EP3546132B1 (en) | 2017-11-29 | 2018-10-10 | Power too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24500.3A CN109834657B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34657A CN109834657A (zh) | 2019-06-04 |
CN109834657B true CN109834657B (zh) | 2021-01-19 |
Family
ID=66881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24500.3A Active CN109834657B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346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03646A1 (zh) * | 2021-12-08 | 2023-06-15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31289B1 (en) * | 2001-01-23 | 2002-08-13 | Black & Decker Inc. |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
EP2551063B1 (de) * | 2011-07-27 | 2014-04-02 | C. & E. Fein GmbH | Schaltvorrichtung und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Schaltvorrichtung |
US9494200B2 (en) * | 2013-03-14 | 2016-11-15 | Black & Decker Inc. | Clutch for power tool |
CN106914847B (zh) * | 2015-12-28 | 2019-03-08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扭力输出工具 |
CN205464445U (zh) * | 2015-12-31 | 2016-08-17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205852701U (zh) * | 2016-06-08 | 2017-01-04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扭力输出工具 |
-
2017
- 2017-11-29 CN CN201711224500.3A patent/CN10983465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34657A (zh) | 2019-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46895B1 (en) | Power tool | |
AU2002237814B2 (en) |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 |
EP2554306B1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JP5628079B2 (ja) | 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 |
US10513023B2 (en) | Power tool | |
US8545363B2 (en) | Switchable planetary gear set in a handheld machine tool | |
US8251156B2 (en) | Compliant shifting mechanism for right angle drill | |
US20030171185A1 (en) | Multispeed power tool transmission | |
US10525580B2 (en) | Power tool | |
JP2004237422A (ja) | 電動工具 | |
MX2014014320A (es) | Transmision cicloidal de multiples velocidades. | |
JP2017529248A (ja) | 増速双方向機械コンバータ | |
CN109834657B (zh) | 动力工具 | |
EP3546132B1 (en) | Power tool | |
JP4053865B2 (ja) | 電動工具 | |
JP6322988B2 (ja) | 締め付け工具のトルククラッチ機構 | |
JP2022158638A (ja) | 作業工具及びインパクト工具 | |
JP2002154062A (ja) | 電動工具 | |
JP4063641B2 (ja) | 電動工具 | |
JP2012006101A (ja) | 打撃工具 | |
CN208262765U (zh) | 动力工具 | |
CN208262764U (zh) | 动力工具 | |
JP2022158637A (ja) | 電動工具 | |
CN109834656A (zh) | 动力工具 | |
JP2021024010A (ja) | 変速機構を有する出力型切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