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6326U - 連桿結構 - Google Patents

連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6326U
TWM586326U TW108206767U TW108206767U TWM586326U TW M586326 U TWM586326 U TW M586326U TW 108206767 U TW108206767 U TW 108206767U TW 108206767 U TW108206767 U TW 108206767U TW M586326 U TWM586326 U TW M5863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ositioning
lever
perforat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6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俊良
徐國容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6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63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86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6326U/zh
Priority to CN202020341239.6U priority patent/CN212155425U/zh
Priority to US16/826,954 priority patent/US10851830B1/en
Priority to EP20165130.4A priority patent/EP3744991A1/en
Priority to KR2020200001049U priority patent/KR200494624Y1/ko
Priority to JP2020001193U priority patent/JP3226581U/ja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6Adjustable connecting-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3Shafts; Axles telescop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23Shafts; Axles made of several parts, e.g. by we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7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by clamping together two fac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with bolted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6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threaded parts, e.g. bolt and nut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8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splines, serrations or similar profiles to prevent movement between joined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桿結構,其包括第一桿件、第二桿件以及鎖定件。第一桿件包括第一桿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自第一桿部的一側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相隔。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穿孔,且第二限位部具有對準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第二桿件包括第二桿部與連接第二桿部的定位部。定位部具有穿槽,其中定位部位於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之間。穿槽的內徑大於第一穿孔的內徑與第二穿孔的內徑。鎖定件穿過第一穿孔、穿槽以及第二穿孔,以鎖定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

Description

連桿結構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連桿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調整長度的連桿結構。
連桿結構常見於轉向裝置、定位裝置、自動化裝置、傳動裝置或其他機械化裝置,其中連桿結構大多由多個桿件連接而成,且每一桿件的長度固定,若欲改變連桿結構的長度,則需更替部分桿件,此過程不僅耗時,且容易產生組裝誤差。雖已有伸縮桿組被提出,但現有伸縮桿組的伸縮機制與鎖定機制並不完善,因此,在伸縮桿組的兩桿件相對滑移的過程中,此兩桿件可能產生偏斜,或者是,在鎖定此兩桿件後,此兩桿件仍具有相對滑動的裕度。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連桿結構,其可調整長度,且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本新型創作的連桿結構,其包括第一桿件、第二桿件以及鎖定件。第一桿件包括第一桿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自第一桿部的一側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相隔。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穿孔,且第二限位部具有對準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第二桿件包括第二桿部與連接第二桿部的定位部。定位部具有穿槽,其中定位部位於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之間,且穿槽位於第一穿孔與第二穿孔之間。穿槽的內徑大於第一穿孔的內徑與第二穿孔的內徑。鎖定件穿過第一穿孔、穿槽以及第二穿孔,以鎖定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連桿結構中,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可相對滑動,以調整連桿結構的長度。在將連桿結構調整至預定長度後,操作人員可藉由鎖定件鎖定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以防止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任意地相對滑移,故本新型創作的連桿結構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的拆解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連桿結構100包括第一桿件110、第二桿件120以及鎖定件130,其中第一桿件110滑接第二桿件120,且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可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滑移。在藉由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相對滑移以將連桿結構100調整至預定長度後,操作人員可藉由鎖定件130鎖定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以限制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沿著第一軸向A1滑移的運動自由度。也就是說,在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被鎖定件130鎖定後,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便無法沿著第一軸向A1滑移,需先解除鎖定件130對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的鎖定關係,才能使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再次沿著第一軸向A1滑移。
具體而言,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的局部重疊或接觸,其中第一桿件110包括第一桿部111、第一限位部112以及第二限位部113,其中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自第一桿部111的一側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相隔。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第一軸向A1,在第二軸向A2(垂直於第一軸向A1)上,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並列設置,且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之間保持間距,以收容第二桿件120的局部。
第二桿件120包括第二桿部121與連接第二桿部121的定位部122,且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之間的間距可用以收容定位部122。也就是說,定位部122位於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之間,在第二軸向A2上,第一限位部112、定位部122以及第二限位部113的位置重疊。另一方面,在第一軸向A1上,第一桿部111與第二桿部121分別位於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3以及定位部122的相對兩側。在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滑移的過程中,因第二桿件120的定位部122被限位於第一桿件110的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之間,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不會在第二軸向A2上產生相對滑移,以確保連桿結構100不會產生偏斜。
特別說明的是,第一桿件110的第一桿部111的末端1111與第二桿件120的第二桿部121的末端1211位於連桿結構100的相對兩端,第一桿部111的末端1111與第二桿部121的末端1211可為球座,分別用以承接球窩接頭11、12,惟本新型創作對於第一桿部111的末端1111與第二桿部121的末端1211的應用或結構型態不加以限制。
圖3與圖4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於兩不同方向剖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4,第一限位部112具有第一穿孔112a,且第二限位部113具有第二穿孔113a,在第二軸向A2上,第一穿孔112a對準第二穿孔113a。定位部122具有穿槽122a,且穿槽122a位於第一穿孔112a與第二穿孔113a之間。在第二軸向A2上,第一穿孔112a、穿槽122a以及第二穿孔113a的位置重疊。在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滑移的過程中,定位部122相對於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滑移,且第一穿孔112a及第二穿孔113a與穿槽122a的相對位置亦隨之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穿槽122a的內徑大於第一穿孔112a的內徑與第二穿孔113a的內徑。具體來說,在第一軸向A1上,穿槽122a的內徑大於第一穿孔112a的內徑與第二穿孔113a的內徑,在鎖定件130穿過第一穿孔112a、穿槽122a以及第二穿孔113a但未鎖定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的情況下,鎖定件130可在穿槽122a內沿第一軸向A1滑移。此處所稱的鎖定件130未鎖定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其係指鎖定件130尚未旋緊,而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未迫緊於或壓抵定位部122的相對兩側。一旦鎖定件130旋緊,則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受鎖定件130驅動而迫緊於或壓抵定位部122的相對兩側,此時,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便無法沿著第一軸向A1滑移。
舉例來說,鎖定件130可為螺絲,而第二穿孔113a可為螺孔。在旋緊鎖定件130的過程中,鎖定件130穿入第二穿孔113a的深度加深,並施加作用力於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使得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迫緊於或壓抵定位部122的相對兩側。因此,在將連桿結構100調整至預定長度後,操作人員可藉由鎖定件130鎖定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以防止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任意地相對滑移,故連桿結構100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請繼續參考圖1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桿件110還包括凸出於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限位凸部114,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朝向第二限位部113延伸,且第一穿孔112a貫穿第一限位凸部114。相應地,第二限位部113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結構設計。第一桿件110還包括凸出於第二限位部113的第二限位凸部115,其中第二限位凸部115朝向第一限位部112延伸,且第二穿孔113a貫穿第二限位凸部115。在第二軸向A2上,第一限位凸部114與第二限位凸部115的位置重疊,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與第二限位凸部115位於第一限位部112與第二限位部113之間,且第一限位凸部114與第二限位凸部115之間保持間距,以收容第二桿件120的定位部122。
另一方面,定位部122具有面向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定位凹陷122b,以及面向第二限位部113的第二定位凹陷122c,其中穿槽122a的相對兩端分別位在第一定位凹陷122b與第二定位凹陷122c內。具體來說,第一定位凹陷122b與第二定位凹陷122c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平行於第一軸向A1,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滑設於第一定位凹陷122b內,且第二限位凸部115滑設於第二定位凹陷122c內。舉例來說,第一限位凸部114的外輪廓與第一定位凹陷122b的內輪廓相配合,且第二限位凸部115的外輪廓與第二定位凹陷122c的內輪廓相配合。因此,在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沿著第一軸向A1相對滑移的過程中,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不會在第三軸向A3(垂直於第一軸向A1與第二軸向A2)上產生相對滑移,以確保連桿結構100不會產生偏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凸部114面對第二限位凸部115的一側具有第一限位鋸齒114a,且第二限位凸部115面對第一限位凸部114的一側具有第二限位鋸齒115a。另一方面,定位部122還具有位於第一定位凹陷122b內的第一定位鋸齒122d與位於第二定位凹陷122c內的第二定位鋸齒122e,且穿槽122a的相對兩端分別貫穿第一定位鋸齒122d與第二定位鋸齒122e。具體而言,第一限位凸部114透過第一限位鋸齒114a接觸第一定位鋸齒122d,且第二限位凸部115透過第二限位鋸齒115a接觸第二定位鋸齒122e,藉由第一限位鋸齒114a與第一定位鋸齒122d之間的結構干涉,以及第二限位鋸齒115a與第二定位鋸齒122e之間的結構干涉,被鎖定件130鎖定後第一桿件110與第二桿件120不易相對滑脫。
圖5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應用於車輛的轉向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2以及圖5,連桿結構100可應用於轉向裝置、定位裝置、自動化裝置、傳動裝置或其他機械化裝置,此處是以連桿結構100應用於車輛1的轉向裝置10舉例說明。進一步來說,第一車輪1a與第二車輪1b對稱設置於車輛1的底盤1c的相對兩側,且轉向桿101與連桿結構100亦對稱設置於車輛1的底盤1c。轉向桿101的長度固定不變,且可用以驅動第一車輪1a轉向。連桿結構100的長度可調,且可用以驅動第二車輪1b轉向。
在維修、調整或拆裝轉向裝置10的過程中,轉向桿101與連桿結構100的可能產生不等長的情況。因轉向桿101的長度固定不變,故操作人員可藉由定位治具2的輔助使第一車輪1a與轉向桿101固定不動,再調整連桿結構100的長度,使連桿結構100的長度等於轉向桿101的長度,以避免第一車輪1a或第二車輪1b產生偏斜。對於操作人員來說,連桿結構100的操作簡易直覺,不僅能大幅減省維修、調整或拆裝的工時,亦能減少安裝誤差。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連桿結構中,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可相對滑動,以調整連桿結構的長度。在將連桿結構調整至預定長度後,操作人員可藉由鎖定件鎖定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以防止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任意地相對滑移,故本新型創作的連桿結構具有良好的可靠度。另一方面,第二桿件的定位部被限位於第一桿件的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之間,第一桿件的第一限位凸部被定位於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凹陷內,且第一桿件的第二限位凸部被定位於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凹陷內。因此,在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沿著第一軸向相對滑移的過程中,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不會在第二軸向與第三軸向向上產生相對滑移,以確保連桿結構不會產生偏斜。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車輛
1a‧‧‧第一車輪
1b‧‧‧第二車輪
1c‧‧‧底盤
2‧‧‧定位治具
10‧‧‧轉向裝置
11、12‧‧‧球窩接頭
100‧‧‧連桿結構
101‧‧‧轉向桿
110‧‧‧第一桿件
111‧‧‧第一桿部
1111、1211‧‧‧末端
112‧‧‧第一限位部
112a‧‧‧第一穿孔
113‧‧‧第二限位部
113a‧‧‧第二穿孔
114‧‧‧第一限位凸部
114a‧‧‧第一限位鋸齒
115‧‧‧第二限位凸部
115a‧‧‧第二限位鋸齒
120‧‧‧第二桿件
121‧‧‧第二桿部
122‧‧‧定位部
122a‧‧‧穿槽
122b‧‧‧第一定位凹陷
122c‧‧‧第二定位凹陷
122d‧‧‧第一定位鋸齒
122e‧‧‧第二定位鋸齒
130‧‧‧鎖定件
A1‧‧‧第一軸向
A2‧‧‧第二軸向
A3‧‧‧第三軸向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的拆解示意圖。
圖3與圖4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於兩不同方向剖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連桿結構應用於車輛的轉向裝置的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連桿結構,包括:
    一第一桿件,包括一第一桿部、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自該第一桿部的一側延伸而出,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分相隔,該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且該第二限位部具有對準該第一穿孔的一第二穿孔;
    一第二桿件,包括一第二桿部與連接該第二桿部的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具有一穿槽,其中該定位部位於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之間,且該穿槽位於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之間,該穿槽的內徑大於該第一穿孔的內徑與該第二穿孔的內徑;以及
    一鎖定件,穿過該第一穿孔、該穿槽以及該第二穿孔,以鎖定該第一桿件與該第二桿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一桿件還包括凸出於該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一限位凸部,且該第一限位凸部朝向該第二限位部延伸,該第一穿孔貫穿該第一限位凸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定位部具有面向該第一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該第一限位凸部位於該定位凹陷內,該穿槽位於該定位凹陷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一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鋸齒,且該定位部還具有位於該定位凹陷內的一定位鋸齒,該限位鋸齒接觸該定位鋸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一穿孔貫穿該限位鋸齒,且該穿槽貫穿該定位鋸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二桿件還包括凸出於第二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凸部,且該第二限位凸部朝向該第一限位部延伸,該第二穿孔貫穿該第二限位凸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定位部具有面向該第二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該第二限位凸部位於該定位凹陷內,該穿槽位於該定位凹陷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二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鋸齒,且該定位部還具有位於該定位凹陷內的一定位鋸齒,該限位鋸齒接觸該定位鋸齒。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二穿孔貫穿該限位鋸齒,且該穿槽貫穿該定位鋸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桿結構,其中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位重疊於該穿槽。
TW108206767U 2019-05-29 2019-05-29 連桿結構 TWM586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767U TWM586326U (zh) 2019-05-29 2019-05-29 連桿結構
CN202020341239.6U CN212155425U (zh) 2019-05-29 2020-03-18 连杆结构
US16/826,954 US10851830B1 (en) 2019-05-29 2020-03-23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EP20165130.4A EP3744991A1 (en) 2019-05-29 2020-03-24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KR2020200001049U KR200494624Y1 (ko) 2019-05-29 2020-03-26 링크 구조
JP2020001193U JP3226581U (ja) 2019-05-29 2020-04-02 リンク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767U TWM586326U (zh) 2019-05-29 2019-05-29 連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6326U true TWM586326U (zh) 2019-11-11

Family

ID=6918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6767U TWM586326U (zh) 2019-05-29 2019-05-29 連桿結構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1830B1 (zh)
EP (1) EP3744991A1 (zh)
JP (1) JP3226581U (zh)
KR (1) KR200494624Y1 (zh)
CN (1) CN212155425U (zh)
TW (1) TWM58632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37934A (en) * 1953-06-19 1958-06-10 Gen Motors Corp Adjustable linkage
US3318099A (en) * 1964-07-06 1967-05-09 Robbins & Assoc James S Adjustable tunnel sets
US3617078A (en) * 1969-10-07 1971-11-02 Ford Motor Co Adjustable tie rod linkage
US3745853A (en) * 1972-03-22 1973-07-17 Trico Products Corp Adjustable connecting arm
US3782221A (en) * 1972-12-05 1974-01-01 Ford Motor Co Adjustable tie rod link
IT8553204V0 (it) 1985-04-03 1985-04-03 Piemontese Radiatori Asta di comando di lunghezza registrabile particolarmente per l azionamento di portelle in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per autoveicoli
FR2651285B1 (fr) * 1989-08-28 1991-11-29 Aerospatiale Bielle de liaison mecanique reglable.
FR2705744A1 (fr) * 1993-05-28 1994-12-02 Peugeot Dispositif d'accrochage réglable d'une tige sur un organe.
ES2128233B1 (es) * 1996-03-15 2000-02-01 Fico Cables Sa Dispositivo autoajustador para terminales de cables de mando.
JP4322334B2 (ja) * 1998-12-04 2009-08-26 Thk株式会社 心間調整が可能なボールジョイント付きコンロッド
US6612594B2 (en) * 2001-03-26 2003-09-0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rod
US7472627B2 (en) * 2004-10-19 2009-01-06 Generals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id adjust linkage
US8770602B1 (en) * 2011-05-10 2014-07-08 Trw Automotive U.S. Llc Steering linkag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732786B2 (en) * 2013-02-20 2017-08-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djustable linking arm assembly
CN105434025A (zh) 2015-11-27 2016-03-30 周建明 脊柱内固定用横向连接装置
TWI653126B (zh) 2018-05-08 2019-03-11 鑫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Torque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8434A1 (en) 2020-12-03
EP3744991A1 (en) 2020-12-02
CN212155425U (zh) 2020-12-15
KR200494624Y1 (ko) 2021-11-17
KR20200002685U (ko) 2020-12-10
US10851830B1 (en) 2020-12-01
JP3226581U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527B (zh) 接頭、套管及套管製造方法
US10072782B2 (en) Hoop as well a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use method of hoop
WO2017094171A1 (ja) 軸継手
WO2024021950A1 (zh) 一种带二次紧固的纹绣仪
CN104930280A (zh) 异形夹
TWM586326U (zh) 連桿結構
JP2007321488A (ja) セグメントの継手構造
KR20170002800U (ko) 볼트너트의 이중피치 나사
US2560929A (en) Tool for assembling radiator sections or the like
US2460091A (en) Means for securing mechanical members to shafts or the like
US10480553B2 (en) Shaft assembly
JPH04231712A (ja) ロック兼カウンタロックユニット
JP2015094394A (ja) カップリングのボルト穴の位置合わせ用治具
US9193054B2 (en) Pneumatic impact tool with a spindle positioning device
US2857771A (en) Adjustable sheaves
US768294A (en) Locking device for pneumatic tools.
US20150047164A1 (en) Tool for Installing Swage-Type Hardware
TWM639043U (zh) 具有快拆固定結構的伸縮桿裝置
US20160305165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a metal lever and a metal link via a metal pin
US1602367A (en) Lock means
JP4050731B2 (ja) アーチェリー用照準器
US738611A (en) Pulley-fastening.
TWM455092U (zh) 零組件構造
TW202014633A (zh) 快速連接器
JP2005140208A (ja) 中空ねじ、中空ねじ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