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425U - 连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425U
CN212155425U CN202020341239.6U CN202020341239U CN212155425U CN 212155425 U CN212155425 U CN 212155425U CN 202020341239 U CN202020341239 U CN 202020341239U CN 212155425 U CN212155425 U CN 212155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ositioning
limiting
hol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12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俊良
徐国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6Adjustable connecting-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3Shafts; Axles telescop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16C3/023Shafts; Axles made of several parts, e.g. by we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7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by clamping together two fac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with bolted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6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threaded parts, e.g. bolt and nut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8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splines, serrations or similar profiles to prevent movement between joined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杆结构,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锁定件。第一杆件包括第一杆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自第一杆部的一侧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隔。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穿孔,且第二限位部具有对准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第二杆件包括第二杆部与连接第二杆部的定位部。定位部具有穿槽,其中定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穿槽的内径大于第一穿孔的内径与第二穿孔的内径,锁定件穿过第一穿孔、穿槽以及第二穿孔,以锁定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借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可相对滑动,以调整连杆结构的长度。

Description

连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长度的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连杆结构常见于转向装置、定位装置、自动化装置、传动装置或其他机械化装置,其中连杆结构大多由多个杆件连接而成,且每一杆件的长度固定,若欲改变连杆结构的长度,则需更替部分杆件,此过程不仅耗时,且容易产生组装误差。虽已有伸缩杆组被提出,但现有伸缩杆组的伸缩机制与锁定机制并不完善,因此,在伸缩杆组的两个杆件相对滑移的过程中,此两个杆件可能产生偏斜,或者是,在锁定此两个杆件后,此两个杆件仍具有相对滑动的裕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结构,其可调整长度,且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锁定件。第一杆件包括第一杆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自第一杆部的一侧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隔。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穿孔,且第二限位部具有对准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第二杆件包括第二杆部与连接第二杆部的定位部。定位部具有穿槽,其中定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且穿槽位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之间。穿槽的内径大于第一穿孔的内径与第二穿孔的内径。锁定件穿过第一穿孔、穿槽以及第二穿孔,以锁定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杆件还包括凸出于该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一限位凸部,且该第一限位凸部朝向该第二限位部延伸,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限位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定位部具有面向该第一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该第一限位凸部位于该定位凹陷内,该穿槽位于该定位凹陷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锯齿,且该定位部还具有位于该定位凹陷内的一定位锯齿,该限位锯齿接触该定位锯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穿孔贯穿该限位锯齿,且该穿槽贯穿该定位锯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杆件还包括凸出于第二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凸部,且该第二限位凸部朝向该第一限位部延伸,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限位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定位部具有面向该第二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该第二限位凸部位于该定位凹陷内,该穿槽位于该定位凹陷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锯齿,且该定位部还具有位于该定位凹陷内的一定位锯齿,该限位锯齿接触该定位锯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穿孔贯穿该限位锯齿,且该穿槽贯穿该定位锯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位重叠于该穿槽。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可相对滑动,以调整连杆结构的长度。在将连杆结构调整至预定长度后,操作人员可通过锁定件锁定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以防止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任意地相对滑移,故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于两个不同方向剖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应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车辆
1a:第一车轮
1b:第二车轮
1c:底盘
2:定位治具
10:转向装置
11、12:球窝接头
100:连杆结构
101:转向杆
110:第一杆件
111:第一杆部
1111、1211:末端
112:第一限位部
112a:第一穿孔
113:第二限位部
113a:第二穿孔
114:第一限位凸部
114a:第一限位锯齿
115:第二限位凸部
115a:第二限位锯齿
120:第二杆件
121:第二杆部
122:定位部
122a:穿槽
122b:第一定位凹陷
122c:第二定位凹陷
122d:第一定位锯齿
122e:第二定位锯齿
130:锁定件
A1:第一轴向
A2:第二轴向
A3:第三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的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结构100包括第一杆件110、第二杆件120以及锁定件130,其中第一杆件110滑接第二杆件120,且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可沿着第一轴向A1相对滑移。在通过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相对滑移以将连杆结构100调整至预定长度后,操作人员可通过锁定件130锁定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以限制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沿着第一轴向A1滑移的运动自由度。也就是说,在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被锁定件130锁定后,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便无法沿着第一轴向A1滑移,需先解除锁定件130对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的锁定关系,才能使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再次沿着第一轴向A1滑移。
具体而言,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的局部重叠或接触,其中第一杆件110包括第一杆部111、第一限位部112以及第二限位部113,其中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自第一杆部111的一侧延伸而出,且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相隔。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轴向A1,在第二轴向A2(垂直于第一轴向A1)上,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并列设置,且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之间保持间距,以收容第二杆件120的局部。
第二杆件120包括第二杆部121与连接第二杆部121的定位部122,且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之间的间距可用以收容定位部122。也就是说,定位部122位于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之间,在第二轴向A2上,第一限位部112、定位部122以及第二限位部113的位置重叠。另一方面,在第一轴向A1上,第一杆部111与第二杆部12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3以及定位部122的相对两侧。在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沿着第一轴向A1相对滑移的过程中,因第二杆件120的定位部122被限位于第一杆件110的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之间,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不会在第二轴向A2上产生相对滑移,以确保连杆结构100不会产生偏斜。
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杆件110的第一杆部111的末端1111与第二杆件120的第二杆部121的末端1211位于连杆结构100的相对两端,第一杆部111的末端1111与第二杆部121的末端1211可为球座,分别用以承接球窝接头11、12,然而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杆部111的末端1111与第二杆部121的末端1211的应用或结构型态不加以限制。
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于两个不同方向剖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4,第一限位部112具有第一穿孔112a,且第二限位部113具有第二穿孔113a,在第二轴向A2上,第一穿孔112a对准第二穿孔113a。定位部122具有穿槽122a,且穿槽122a位于第一穿孔112a与第二穿孔113a之间。在第二轴向A2上,第一穿孔112a、穿槽122a以及第二穿孔113a的位置重叠。在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沿着第一轴向A1相对滑移的过程中,定位部122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滑移,且第一穿孔112a及第二穿孔113a与穿槽122a的相对位置亦随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穿槽122a的内径大于第一穿孔112a的内径与第二穿孔113a的内径。具体来说,在第一轴向A1上,穿槽122a的内径大于第一穿孔112a的内径与第二穿孔113a的内径,在锁定件130穿过第一穿孔112a、穿槽122a以及第二穿孔113a但未锁定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的情况下,锁定件130可在穿槽122a内沿第一轴向A1滑移。此处所称的锁定件130未锁定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其是指锁定件130尚未旋紧,而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未迫紧于或压抵定位部122的相对两侧。一旦锁定件130旋紧,则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受锁定件130驱动而迫紧于或压抵定位部122的相对两侧,此时,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便无法沿着第一轴向A1滑移。
举例来说,锁定件130可为螺丝,而第二穿孔113a可为螺孔。在旋紧锁定件130的过程中,锁定件130穿入第二穿孔113a的深度加深,并施加作用力于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使得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迫紧于或压抵定位部122的相对两侧。因此,在将连杆结构100调整至预定长度后,操作人员可通过锁定件130锁定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以防止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任意地相对滑移,故连杆结构100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10还包括凸出于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限位凸部114,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朝向第二限位部113延伸,且第一穿孔112a贯穿第一限位凸部114。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13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设计。第一杆件110还包括凸出于第二限位部113的第二限位凸部115,其中第二限位凸部115朝向第一限位部112延伸,且第二穿孔113a贯穿第二限位凸部115。在第二轴向A2上,第一限位凸部114与第二限位凸部115的位置重叠,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与第二限位凸部115位于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3之间,且第一限位凸部114与第二限位凸部115之间保持间距,以收容第二杆件120的定位部122。
另一方面,定位部122具有面向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定位凹陷122b,以及面向第二限位部113的第二定位凹陷122c,其中穿槽122a的相对两端分别位在第一定位凹陷122b与第二定位凹陷122c内。具体来说,第一定位凹陷122b与第二定位凹陷122c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平行于第一轴向A1,其中第一限位凸部114滑设于第一定位凹陷122b内,且第二限位凸部115滑设于第二定位凹陷122c内。举例来说,第一限位凸部114的外轮廓与第一定位凹陷122b的内轮廓相配合,且第二限位凸部115的外轮廓与第二定位凹陷122c的内轮廓相配合。因此,在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沿着第一轴向A1相对滑移的过程中,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不会在第三轴向A3(垂直于第一轴向A1与第二轴向A2)上产生相对滑移,以确保连杆结构100不会产生偏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部114面对第二限位凸部115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锯齿114a,且第二限位凸部115面对第一限位凸部114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锯齿115a。另一方面,定位部122还具有位于第一定位凹陷122b内的第一定位锯齿122d与位于第二定位凹陷122c内的第二定位锯齿122e,且穿槽122a的相对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定位锯齿122d与第二定位锯齿122e。具体而言,第一限位凸部114通过第一限位锯齿114a接触第一定位锯齿122d,且第二限位凸部115通过第二限位锯齿115a接触第二定位锯齿122e,通过第一限位锯齿114a与第一定位锯齿122d之间的结构干涉,以及第二限位锯齿115a与第二定位锯齿122e之间的结构干涉,被锁定件130锁定后第一杆件110与第二杆件120不易相对滑脱。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杆结构应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5,连杆结构100可应用于转向装置、定位装置、自动化装置、传动装置或其他机械化装置,此处是以连杆结构100应用于车辆1的转向装置10举例说明。进一步来说,第一车轮1a与第二车轮1b对称设置于车辆1的底盘1c的相对两侧,且转向杆101与连杆结构100亦对称设置于车辆1的底盘1c。转向杆101的长度固定不变,且可用以驱动第一车轮1a转向。连杆结构100的长度可调,且可用以驱动第二车轮1b转向。
在维修、调整或拆装转向装置10的过程中,转向杆101与连杆结构100可能产生不等长的情况。因转向杆101的长度固定不变,故操作人员可通过定位治具2的辅助使第一车轮1a与转向杆101固定不动,再调整连杆结构100的长度,使连杆结构100的长度等于转向杆101的长度,以避免第一车轮1a或第二车轮1b产生偏斜。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连杆结构100的操作简易直觉,不仅能大幅减省维修、调整或拆装的工时,亦能减少安装误差。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可相对滑动,以调整连杆结构的长度。在将连杆结构调整至预定长度后,操作人员可通过锁定件锁定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以防止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任意地相对滑移,故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靠度。另一方面,第二杆件的定位部被限位于第一杆件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第一杆件的第一限位凸部被定位于定位部的第一定位凹陷内,且第一杆件的第二限位凸部被定位于定位部的第二定位凹陷内。因此,在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沿着第一轴向相对滑移的过程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不会在第二轴向与第三轴向上产生相对滑移,以确保连杆结构不会产生偏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杆件,包括一第一杆部、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自该第一杆部的一侧延伸而出,且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隔,该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且该第二限位部具有对准该第一穿孔的一第二穿孔;
一第二杆件,包括一第二杆部与连接该第二杆部的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一穿槽,其中该定位部位于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且该穿槽位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之间,该穿槽的内径大于该第一穿孔的内径与该第二穿孔的内径;以及
一锁定件,穿过该第一穿孔、该穿槽以及该第二穿孔,以锁定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件还包括凸出于该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一限位凸部,且该第一限位凸部朝向该第二限位部延伸,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限位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具有面向该第一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该第一限位凸部位于该定位凹陷内,该穿槽位于该定位凹陷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锯齿,且该定位部还具有位于该定位凹陷内的一定位锯齿,该限位锯齿接触该定位锯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孔贯穿该限位锯齿,且该穿槽贯穿该定位锯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杆件还包括凸出于第二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凸部,且该第二限位凸部朝向该第一限位部延伸,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限位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具有面向该第二限位部的一定位凹陷,且该第二限位凸部位于该定位凹陷内,该穿槽位于该定位凹陷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凸部具有一限位锯齿,且该定位部还具有位于该定位凹陷内的一定位锯齿,该限位锯齿接触该定位锯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孔贯穿该限位锯齿,且该穿槽贯穿该定位锯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重叠于该穿槽。
CN202020341239.6U 2019-05-29 2020-03-18 连杆结构 Active CN2121554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767U TWM586326U (zh) 2019-05-29 2019-05-29 連桿結構
TW108206767 2019-05-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425U true CN212155425U (zh) 2020-12-15

Family

ID=6918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1239.6U Active CN212155425U (zh) 2019-05-29 2020-03-18 连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1830B1 (zh)
EP (1) EP3744991A1 (zh)
JP (1) JP3226581U (zh)
KR (1) KR200494624Y1 (zh)
CN (1) CN212155425U (zh)
TW (1) TWM58632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37934A (en) * 1953-06-19 1958-06-10 Gen Motors Corp Adjustable linkage
US3318099A (en) * 1964-07-06 1967-05-09 Robbins & Assoc James S Adjustable tunnel sets
US3617078A (en) * 1969-10-07 1971-11-02 Ford Motor Co Adjustable tie rod linkage
US3745853A (en) * 1972-03-22 1973-07-17 Trico Products Corp Adjustable connecting arm
US3782221A (en) * 1972-12-05 1974-01-01 Ford Motor Co Adjustable tie rod link
IT8553204V0 (it) 1985-04-03 1985-04-03 Piemontese Radiatori Asta di comando di lunghezza registrabile particolarmente per l azionamento di portelle in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per autoveicoli
FR2651285B1 (fr) * 1989-08-28 1991-11-29 Aerospatiale Bielle de liaison mecanique reglable.
FR2705744A1 (fr) * 1993-05-28 1994-12-02 Peugeot Dispositif d'accrochage réglable d'une tige sur un organe.
ES2128233B1 (es) * 1996-03-15 2000-02-01 Fico Cables Sa Dispositivo autoajustador para terminales de cables de mando.
JP4322334B2 (ja) * 1998-12-04 2009-08-26 Thk株式会社 心間調整が可能なボールジョイント付きコンロッド
US6612594B2 (en) * 2001-03-26 2003-09-0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rod
US7472627B2 (en) * 2004-10-19 2009-01-06 Generals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id adjust linkage
US8770602B1 (en) * 2011-05-10 2014-07-08 Trw Automotive U.S. Llc Steering linkag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732786B2 (en) * 2013-02-20 2017-08-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djustable linking arm assembly
CN105434025A (zh) 2015-11-27 2016-03-30 周建明 脊柱内固定用横向连接装置
TWI653126B (zh) 2018-05-08 2019-03-11 鑫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Torque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8434A1 (en) 2020-12-03
EP3744991A1 (en) 2020-12-02
KR200494624Y1 (ko) 2021-11-17
KR20200002685U (ko) 2020-12-10
TWM586326U (zh) 2019-11-11
US10851830B1 (en) 2020-12-01
JP3226581U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99002A (ko) 2개의 패널을 조립하기 위한 장치
US20180229758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CN212155425U (zh) 连杆结构
KR100289458B1 (ko) 엔진블록을 기어블록에 연결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0954548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の連結デバイス
US5888139A (en) Elastic shaft coupling apparatus
US20150226277A1 (en) Parking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JPH02159408A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取付位置調整装置
US3485112A (en) Releasable connection
KR101710372B1 (ko) 로워암 조립장치
KR102523473B1 (ko) 척의 보정 방법
US20230109811A1 (en) Rotation limitation module and steering wheel module for a steer-by-wire steering system
US10738833B2 (en) Yoke to shaft attachment assembly
CN113330227B (zh) 转矩传递轴
US10480553B2 (en) Shaft assembly
US7287335B2 (en) Archery-sight
DE10106158B4 (de)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 Gabelstück
EP2985400B1 (en) Linking structure having metal pin interposed between metal link and metal lever
JP732709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0084897A (ja) 継手およびシャフトと継手との連結方法
KR101916101B1 (ko) 병렬구조로 구비된 엘리베이터 카 비상정지장치의 연동축
CN112224387B (zh) 一种舵机与舵面的连接装置
KR101728884B1 (ko) 동력전달용 구동축 연결장치
EP3687721B1 (en) Adjustable cartridge for boring bar
JP2009024792A (ja) 機器作動用ケーブル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