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511U - 快接由令 - Google Patents

快接由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511U
TWM583511U TW108207989U TW108207989U TWM583511U TW M583511 U TWM583511 U TW M583511U TW 108207989 U TW108207989 U TW 108207989U TW 108207989 U TW108207989 U TW 108207989U TW M583511 U TWM583511 U TW M5835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shaft
tube
diameter surface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介垚
丁上杰
Original Assignee
大瑞空壓機械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瑞空壓機械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瑞空壓機械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7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351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3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511U/zh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快接由令,其在內管的內套管的外徑表面設置止漏槽以固定止漏環,且讓外管的外套管的內徑表面緊密接觸止漏環而達到密封效果;又外套管具有由外而內貫穿至內徑表面的開槽,並開槽設置相對轉動的鎖固件,藉由轉動鎖固件,即可決定鎖固件是否伸入開槽,而決定內套管與外套管是否可以分離,據此轉動該鎖固件即可操作內管與外管是否接合,而可形成快速拆接的結構,其在接合與拆卸的操作上相當的快速,可滿足快速拆接(快接)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快接由令
本創作有關於管路組配結構,尤其關於連接不同管路的快接由令。
壓縮空氣為製造業相當重要的動力源,除了用於驅動氣動工具與機台之外,更可用於除塵、乾燥、吹瓶加壓定型等等,具有相當廣泛的應用。
傳統上,壓縮空氣可利用空氣泵來加壓空氣而產生,並壓縮空氣為經由設置廠房內的高壓管路來輸送提供,而為了安裝上的便利性與維修上局部更換管路的需求,在設置高壓管路時,不同的管路之間會使用由令加以連接。
傳統的由令,如台灣公告第M562913號或第493702號所示,為藉由轉動的方式來連接不同的管路,因此在安裝上頗為費時,且為了增加廠房的使用空間,高壓管路多為設置於接近廠房天花板的高處,而要高空配管作業,在天花板高處使用此傳統的由令來連接不同的管路,在安裝鎖緊螺牙時,極容易出現公母螺紋對接鎖牙不正,造成由令密封不良的問題;另一方面,利用鎖接方式固定的由令,在鎖緊後即不能轉動,否則容易會有洩漏的問題。因此一旦當配管角度有偏差,不同的管路無法接合時,只能透過強制彎曲管路的方式來完成接管,會導致管路承受額外的局部應力,會導致氣密元件提早損壞而有洩漏的風險。
如上所述,習知的由令,在使用上,拆裝緩慢且會造成高空作業上的額外風險,難以滿足使用上的需求。
爰是,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揭露一種可以快速接合與拆卸的由令,滿足布置管路的需求。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為一種快接由令,用於接合一第一管路與一第二管路,其包含一內管、一外管以及至少一鎖固件,其中該內管的一端具有一內管鎖接部,該內管鎖接部鎖接該第一管路,該內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內套管,又該內套管具有一外徑表面,該外徑表面具有一環形卡槽與至少一止漏槽,該環形卡槽鄰近該內管鎖接部,而該至少一止漏槽遠離該內管鎖接部,且該至少一止漏槽分別裝設一止漏環。
該外管為供接合該內管,該外管的一端具有一外管鎖接部,該外管鎖接部鎖接該第二管路;該外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外套管,該外套管具有一內徑表面,又該外套管具有至少一開槽,該至少一開槽由外而內貫穿至該內徑表面,於該外管與該內管接合時(即該內套管穿入該外套管時),該內徑表面的位置對應該外徑表面的位置,且該內徑表面緊密接觸該止漏環,並該至少一開槽的位置對應該環形卡槽的位置。
而該至少一鎖固件分別具有一桿身、一非平滑曲線頭部與一彈性固定件,該至少一桿身分別樞接且穿設於該至少一開槽上,該桿身具有一實體部與一缺口,且該桿身可相對該開槽轉動而讓該桿身具有一第一轉動位置與一第二轉動位置,該桿身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時,該桿身的該實體部伸入該環形卡槽,故當該內套管穿入該外套管時,即可卡制該內套管,讓該內套管無法脫離該外套管;而該桿身於該第二轉動位置時,為讓該缺口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亦即該桿身不再卡制該內套管,該內套管即可脫離該外套管。又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與該彈性固定件分別設置於該桿身的兩端,且該桿身於設置該彈性固定件的一端具有一凹槽,該凹槽可供一驅動工具插入而轉動該桿身,讓使用者藉由該驅動工具轉動該桿身至該第一轉動位置或該第二轉動位置。
又該桿身可相對該開槽滑動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具有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於該第一狀態時,該非平滑曲線頭部不會接觸該外管,因而該桿身具轉動自由度;而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於該第二狀態時,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被該外管卡制而讓該桿身不具轉動自由度,且該彈性固定件為抵壓該外管上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常態處於該第二狀態,因而使用者藉由該驅動工具壓制該凹槽時,即可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由該第二狀態轉變為該第一狀態,即可轉動該桿身。
據此,本新型的特點至少包含:
1.藉由設置在該外徑表面與該內徑表面之間的該止漏環,形成良好的氣密結構,可有效避免習知由令鎖接易產生密封不良之問題。
2.可為透過驅動工具插入該凹槽,來轉動該鎖固件(桿身),使用者只要將該內管與該外管接合,再轉動該桿身即可快速完成接合動作,而要拆卸只要反向操作亦可快速完成。
3.透過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與該彈性固定件的設置,可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常態被該外管卡制,因而該鎖固件(桿身)即無法轉動,確保該內套管與該外套管處於無法脫離的狀態,而增加安全性。
茲有關本創作的詳細內容及技術說明,現以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創作實施之限制。
請參閱「圖1」、「圖2」與「圖3」所示,本創作為一種快接由令,用於接合一第一管路(圖未示)與一第二管路(圖未示),其包含一內管10、一外管20以及至少一鎖固件30,其中該內管10的一端具有一內管鎖接部11,該內管鎖接部11可以具有一第一八角外徑111與一第一螺旋內徑112,該第一螺旋內徑112為鎖接該第一管路該內管10的另一端具有一內套管12,又該內套管12具有一外徑表面121,該外徑表面121具有一環形卡槽122與至少一止漏槽123,該環形卡槽122鄰近該內管鎖接部11,而該至少一止漏槽123遠離該內管鎖接部11,且該至少一止漏槽123分別裝設一止漏環124,較佳的,該至少一止漏槽123的數量為二個。
該外管20的一端具有一外管鎖接部21,該外管鎖接部21可以具有一第二八角外徑211與一第二螺旋內徑212,該第二螺旋內徑212為鎖接該第二管路,該外管20的另一端具有一外套管22,該外套管22具有一內徑表面221,且該內徑表面221具有一限制該內套管12穿入該外套管22之距離的內斜面222,而該外徑表面121具有一對應該內斜面222的外斜面125;又該外套管22具有至少一開槽23,較佳的,該至少一開槽23的數量為二個,且該二開槽23對稱設置於該外套管22上,該至少一開槽23由外而內貫穿至該內徑表面221。
當該外管20與該內管10接合時(如圖3所示),亦即該內套管12為穿入該外套管22時,該內徑表面221的位置對應該外徑表面121的位置,且該內徑表面221緊密接觸該止漏環124,可形成良好的氣密效果。另該外徑表面121可以接抵該外管鎖接部21的邊緣,使流體接觸之管內緣表面平整度提高,減少凸緣銳角之影響,抑制管路流動壓降損失。
又該至少一開槽23的位置對應該環形卡槽122的位置,而該至少一鎖固件30分別具有一桿身31、一非平滑曲線頭部32與一彈性固定件33,該至少一桿身31分別樞接且穿設於該至少一開槽23上,該桿身31具有一實體部311與一缺口312,且該桿身31可相對該開槽23轉動,而讓該桿身31具有一第一轉動位置與一第二轉動位置;該桿身31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時,該桿身31的該實體部311伸入該環形卡槽122,故當該內套管12穿入該外套管22時,即可卡制該內套管12,讓該內套管12無法脫離該外套管22;而該桿身31於該第二轉動位置,為讓該缺口312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122(如圖3所示),較佳的,該缺口312的輪廓曲率大於為對應該內徑表面221的輪廓曲率,因而該桿身31(實體部311)不再卡制該內套管12,該內套管12即可脫離該外套管22。
又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與該彈性固定件33分別設置於該桿身31的兩端,且該桿身31於設置該彈性固定件33的一端具有一凹槽34。又該桿身31可相對該開槽23滑動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具有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於該第一狀態時,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不會接觸該外管20,因而該桿身31具轉動自由度;而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於該第二狀態時,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被該外管20卡制而讓該桿身31不具轉動自由度。且該彈性固定件33為抵壓該外管20上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常態處於該第二狀態,並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受到一制動固定力量,避免產生鬆動位移。
另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可以具有一直線邊緣321與相連該直線邊緣321的一非平滑曲線邊緣322,而該桿身31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時,該直線邊緣321為切齊接觸該外管20,而於該第二轉動位置時,該非平滑曲線邊緣32接觸該外管20,故只要觀察該直線邊緣321是否切齊接觸該外管20,即可判斷該桿身31是否位於該第一轉動位置,又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直線邊緣321即可被該外管20卡制而無法轉動,讓該桿身31保持在該第一轉動位置,確保該內套管12與該外套管22處於無法脫離的狀態,而增加安全性。
較佳的,該彈性固定件33可以具有一圓環331與複數彈性腳332,該圓環331卡固於該桿身31,而該複數彈性腳332與該圓環331一體成形,且該複數彈性腳332抵壓於該開槽23上。
請再一併參閱「圖4A」、「圖4B」與「圖4C」所示,為本創作接合連續動作剖視圖,首先如「圖4A」所示,此時該桿身31處於該第二轉動位置,而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為處於該第二狀態,亦即該缺口312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122(即該實體部311沒有伸入該環形卡槽122),該內套管12可以穿入該外套管22到達如「圖3」所示之位置而不會被該實體部311卡制。
接著如「圖4B」所示,該凹槽34可供一驅動工具50插入而轉動該桿身31,讓使用者藉由該驅動工具50轉動該桿身31至該第一轉動位置。此時該內套管12即會被卡制而無法脫離該外套管22,且在以驅動工具50轉動該鎖固件30(桿身31)的過程中不用壓縮該彈性固定件33,該彈性固定件33會持續推移該鎖固件30(桿身31)下移,而直接形成如「圖4C」之狀態;而如「圖4B」所繪製的狀態,為利用驅動工具50壓縮該彈性固定件33,故會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沒有下移而維持在該第一狀態。最後如「圖4C」所示,當驅動工具50離開該凹槽34時,該彈性固定件33即會推壓該外管20,讓該鎖固件30滑動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由該第一狀態移至該第二狀態,此時由於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被該外管20卡制,故無法轉動該鎖固件30,可形成鎖固效果,而確保該內套管12不會脫離該外套管22。
而要拆卸時,如上之流程只要反向操作即可,亦即先利用驅動工具50壓縮該彈性固定件33,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移動至該第一狀態(如「圖4B」所示),此時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不會被該外管20卡制,故可以轉動該鎖固件30(桿身31),讓該缺口312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122(即該實體部311沒有伸入該環形卡槽122) (如「圖4A」所示),因此該內套管12即可以脫離該外套管22。且值得一提的是,當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的直線邊緣321接觸該外管20時,驅動工具50必需先下壓壓縮該彈性固定件33,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的直線邊緣321不再接觸該外管20,方能轉動該桿身31;但該非平滑曲線頭部32的非平滑曲線邊緣322接觸該外管20時,該驅動工具50無須下壓即能轉動該桿身31,可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另,請參閱「圖5」所示,為了方便操作轉動該鎖固件30,該鎖固件30上更可以設置一轉桿40,該轉桿40可以連動轉動該鎖固件30,其無需使用驅動工具50,即能轉動該鎖固件30,於高空中操作時,可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如上所述,本新型至少包含下列優點。
1.藉由設置在該外徑表面與該內徑表面之間的該止漏環,形成良好的氣密結構,可有效避免習知由令鎖接易產生密封不良之問題。
2.以轉動該鎖固件(桿身)的方式進行該內管與該外管的接合作業,讓該桿身處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或該第二轉動位置,而控制該實體部是否伸入該環形卡槽,當該實體部伸入該環形卡槽時,該桿身會卡制該內套管,讓該內套管與該外套管無法分離;而當該缺口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即該實體部沒有伸入該環形卡槽)時,該桿身不再卡制該內套管,該內套管與該外套管即可分離,可滿足快速拆接(快接)的使用需求,滿足高空作業的需求。
3.透過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與該彈性固定件的設置,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常態處於被該外管卡制的該第二狀態,由於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被該外管卡制不能轉動,故無法轉動該桿身,可形成鎖固結構,可讓該內套管與該外套管處於無法脫離的狀態,以確保安全。
4.該內徑表面具有該內斜面的設計,可限制該內套管穿入該外套管之距離,並可設計讓該外徑表面恰好接抵該外管鎖接部的邊緣,使流體接觸之管內緣表面平整度提高,減少凸緣銳角之影響,抑制管路流動壓降損失。
5.該彈性固定件的該圓環與該複數彈性腳為一體成形,可避免脫落的問題;於功能及應用上,該彈性固定件同時具有扣環、彈簧、擋片三者之複合優點,亦同時可滿足高空作業的需求。
6.該桿身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時,可讓該直線邊緣切齊接觸該外管,故只要觀察該直線邊緣是否切齊接觸該外管,即可判斷該桿身是否位於該第一轉動位置。
10‧‧‧內管
11‧‧‧內管鎖接部
111‧‧‧第一八角外徑
112‧‧‧第一螺旋內徑
12‧‧‧內套管
121‧‧‧外徑表面
122‧‧‧環形卡槽
123‧‧‧止漏槽
124‧‧‧止漏環
125‧‧‧外斜面
20‧‧‧外管
21‧‧‧外管鎖接部
211‧‧‧第二八角外徑
212‧‧‧第二螺旋內徑
22‧‧‧外套管
221‧‧‧內徑表面
222‧‧‧內斜面
23‧‧‧開槽
30‧‧‧鎖固件
31‧‧‧桿身
311‧‧‧實體部
312‧‧‧缺口
32‧‧‧非平滑曲線頭部
321‧‧‧直線邊緣
322‧‧‧非平滑曲線邊緣
33‧‧‧彈性固定件
331‧‧‧圓環
332‧‧‧彈性腳
34‧‧‧凹槽
40‧‧‧轉桿
50‧‧‧驅動工具
圖1,為本創作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創作結構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組合剖視圖。
圖4A-4C,為本創作接合連續動作剖視圖。
圖5,為本創作另一實施立體結構圖。

Claims (10)

  1. 一種快接由令,用於接合一第一管路與一第二管路,其包含:
    一內管,該內管的一端具有一鎖接該第一管路的內管鎖接部,該內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內套管,又該內套管具有一外徑表面,該外徑表面具有一鄰近該內管鎖接部的環形卡槽與至少一遠離該內管鎖接部的止漏槽,且該至少一止漏槽分別裝設一止漏環;
    一接合該內管的外管,該外管的一端具有一鎖接該第二管路的外管鎖接部,該外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外套管,該外套管具有一內徑表面,又該外套管具有至少一由外而內貫穿至該內徑表面的開槽,於該外管與該內管接合時,該內徑表面的位置對應該外徑表面的位置,且該內徑表面緊密接觸該止漏環,並該至少一開槽的位置對應該環形卡槽的位置;以及
    至少一鎖固件,該至少一鎖固件分別具有一桿身、一非平滑曲線頭部與一彈性固定件,該至少一桿身分別樞接且穿設於該至少一開槽上,該桿身具有一實體部與一缺口,且該桿身可相對該開槽轉動,而讓該桿身具有一讓該實體部伸入該環形卡槽的第一轉動位置與一讓該缺口完整涵蓋該環形卡槽的第二轉動位置,又該非平滑曲線頭部與該彈性固定件分別設置於該桿身的兩端,且該桿身於設置該彈性固定件的一端具有一凹槽,又該桿身可相對該開槽滑動,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具有一不會接觸該外管的第一狀態與一被該外管卡制的第二狀態,且該彈性固定件為抵壓該外管上而讓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常態處於該第二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內管鎖接部具有一第一八角外徑與一鎖接該第一管路的第一螺旋內徑,而該外管鎖接部具有一第二八角外徑與一鎖接該第二管路的第二螺旋內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鎖固件設置一轉動該鎖固件的轉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至少一止漏槽的數量為二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至少一開槽的數量為二個,且該二開槽對稱設置於該外管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內徑表面具有一限制該內套管穿入該外套管之距離的內斜面,而該外徑表面具有一對應該內斜面的外斜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外徑表面接抵該外管鎖接部的邊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非平滑曲線頭部具有一直線邊緣與相連該直線邊緣的一非平滑曲線邊緣,該桿身於該第一轉動位置時,該直線邊緣為切齊接觸該外管,而於該第二轉動位置時,該非平滑曲線邊緣接觸該外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缺口的輪廓曲率大於該內徑表面的輪廓曲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快接由令,其中該彈性固定件具有一卡固於該桿身的圓環與複數與該圓環一體成形的彈性腳,且該複數彈性腳抵壓於該開槽上。
TW108207989U 2019-06-21 2019-06-21 快接由令 TWM583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989U TWM583511U (zh) 2019-06-21 2019-06-21 快接由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989U TWM583511U (zh) 2019-06-21 2019-06-21 快接由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511U true TWM583511U (zh) 2019-09-11

Family

ID=6862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989U TWM583511U (zh) 2019-06-21 2019-06-21 快接由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3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594B (zh) * 2019-06-21 2020-05-01 大瑞空壓機械有限公司 快接由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594B (zh) * 2019-06-21 2020-05-01 大瑞空壓機械有限公司 快接由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2594B (zh) 快接由令
KR101755002B1 (ko) 원터치 배관 연결 장치
WO2016106991A1 (zh) 快插结构及采用所述快插结构的发动机
EP2902686B1 (en) Tube fitting
TWM583511U (zh) 快接由令
US8534716B2 (en) Glueless plumbing union
JP5327546B2 (ja) 雌ねじ継手に連結するための雄継手
US5503437A (en) One-piece coupler for connecting hoses
CN203797207U (zh) 快插式气动管接头
US2806717A (en) Rotatably engageable lugged pipe-in-locket coupling with auxiliary latch
JP2003074768A (ja) 管継手の構造
CN108458190B (zh) 新型快插接头
CN105508781A (zh) 一种新型旋转卡扣式管道快速连接接头
CN110332397B (zh) 一种发动机管路快速连接结构
JP7310017B2 (ja) フィッティ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サービスバルブ
TWI671487B (zh) 插組式萬向氣壓連接器
CN212672652U (zh) 一种管接头
CN110926710B (zh) 用于气密性检测的管连接器
JP4740219B2 (ja) パイプの連結構造
US10948114B2 (en) Connector for fluidic connection between two hoses or the like and arrangement associated
CN106949591B (zh) 一种风管装置及其空调装置
US3356390A (en) Hose couplings, hose connections, etc., particularly for submersible pumps
CN219120022U (zh) 一种防漏管端连接头
CN104976477A (zh) 一种管件连接机构
US11994247B2 (en) Quick connector for end-to-end coupling of industrial conduit s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