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3230U -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 Google Patents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3230U
TWM583230U TW108204367U TW108204367U TWM583230U TW M583230 U TWM583230 U TW M583230U TW 108204367 U TW108204367 U TW 108204367U TW 108204367 U TW108204367 U TW 108204367U TW M583230 U TWM583230 U TW M58323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loop
artificial
spontaneous
bu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4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鳥羽真由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愛德蘭絲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愛德蘭絲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愛德蘭絲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83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323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5/00Hair pieces, inserts, rolls, pads, or the like; Toupé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是為了提供:以低成本很容易就能夠實現人工毛與自髮的牢固連結之連結構造,因此,本創作所提供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20),是具備:第1環圈(10)與第2環圈(12)之兩個環圈,這兩個環圈是共有:由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並排在一起的髮毛束之交岔位置A,該第1環圈(10)是由:對於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根側的髮毛束(6B)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尖側的髮毛束(6A)通過其中的環圈;而該第2環圈(12)則是由:對於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通過其中的環圈;通過了第1環圈(10)中之後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2A)及自髮(4A);通過了第2環圈(12)中之後的髮根側的髮毛束(6B)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根側的人工毛(2B)及自髮(4B)。

Description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本創作是關於: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以往已知的增毛方法,是在人的自髮上安裝人工毛的方法。在這種增毛方法之中,曾有人提出一種技術方案,是將具有複數根人工毛的增毛髮片安裝到自髮,藉此來提高增毛的作業效率(請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72262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增毛方法,是將具有複數根人工毛的增毛髮片安裝到自髮上,因此,只要一次的安裝作業即可增加複數根人工毛。但是這種增毛方法,是在一根自髮的周圍捲繞一根人工毛而安裝固定在自髮上,單只依靠一根毛的摩擦力還是有其限度。因而,當拉動增 毛髮片時,有可能會將增毛髮片從自髮拔落下來。此外,這種增毛方法必須製造特別的增毛髮片,也必須使用特別的治具,因而有導致綜合的增毛成本居高不下的可能。
本創作是用來解決上述的技術課題的創作,目的是在於提供:以低成本很容易就能夠實現人工毛與自髮的堅固連結之連結構造以及連結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課題,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是具備:第1環圈與第2環圈之兩個環圈,這兩個環圈是共有:由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之交岔位置,該第1環圈是由:對於前述交岔位置而言是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通過其中的環圈;而該第2環圈則是由:對於前述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通過其中的環圈;通過了前述第1環圈中之後的前述髮尖側的髮毛束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及自髮;通過了前述第2環圈中之後的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根側的人工毛及自髮。
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是包含:步驟1:係將由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排列 在一起的髮毛束交岔而形成第1環圈;步驟2:將對於前述髮毛束的交岔位置而言是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在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的周圍環繞一圈而形成第2環圈,該第2環圈是讓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通過其環圈之中;步驟3:將已經在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的周圍環繞一圈後的前述髮尖側的髮毛束通過前述第1環圈中,並且予以拉出而使得髮尖側的人工毛及自髮朝向環圈的外部延伸。
如上所述,本創作係可提供:以低成本很容易就能夠實現人工毛與自髮的堅固連結之連結構造以及連結方法。
2‧‧‧人工毛
2A‧‧‧髮尖側的人工毛
2B‧‧‧髮根側的人工毛
4‧‧‧自髮
4A‧‧‧髮尖側的自髮
4B‧‧‧髮根側的自髮
6‧‧‧髮毛束
6A‧‧‧髮尖側的髮毛束
6B‧‧‧髮根側的髮毛束
10‧‧‧第1環圈
12‧‧‧第2環圈
20‧‧‧連結構造
30‧‧‧接髮鉤針
32‧‧‧鉤狀部
34‧‧‧軸部
A‧‧‧交岔位置
第1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之示意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中的環結予以鬆開狀態的示意立體圖(照片)。
第3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的示意立體圖(照片)。
第4圖是顯示以第3圖的連結方法所形成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的示意立體圖(照片)。
第5圖是顯示使用接髮鉤針之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的示意立體圖(照片)。
第6圖是顯示使用第5圖所示的接髮鉤針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之更詳細的步驟的示意圖。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連結構造的詳細說明)
首先,佐以第1圖以及第2圖來說明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此處,第1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之示意立體圖。第2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中的環結予以鬆開狀態的示意立體圖(照片)。此外,在第2圖中是以不同顏色的細繩來表示人工毛以及自髮。
本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20,係從顯示出將環結予以鬆開狀態的第2圖可以看出,係由兩個環圈10、12共有:由一根人工毛2與一根自髮4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6的交岔位置A。具體而言,連結構造20是具備:第1環圈10和第2環圈12,而第1環圈10是由:對於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根側的髮毛束6B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尖側的髮毛束6A通過其中的環圈;第2環圈12則是由:對 於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通過其中的環圈。此處所稱的「髮尖側」係指:自髮上的髮尖側,「髮根側」係指:自髮上的髮根側(頭皮側)之意。
此外,連結構造20也具有:已經通過了第1環圈10中之後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之朝向環圈外部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2A及自髮4A;以及已經通過了第2環圈12中之後的髮根側的髮毛束6B之朝向環圈外部延伸的髮根側的人工毛2B及自髮4B。自髮4則是在圖面的左側,與頭皮連結在一起(未圖示)。
本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20,亦可利用下列的方式來表示。
連結構造20是具有:由一根人工毛2與一根自髮4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6(具體而言,是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進行交岔而形成的第1環圈10;以及在與第1環圈10鄰接的位置處,係由對於髮毛束的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在髮根側的髮毛束6B的周圍環繞一圈而形成的第2環圈12,而該第2環圈12係讓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通過其圓環中。並且,在連結構造20當中,環繞在髮根側的髮毛束6B的周圍一圈後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是具有:通過由髮根側的髮毛束6B所形成的第1環圈10中而朝向環圈的外部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2A及自髮4A。並且,在連結構造20當中,髮根側的髮毛束6B,是具有:通過由髮尖側的髮毛束6A所形成的第2環圈12中而朝向環圈的外部延伸的髮根 側的人工毛2B及自髮4B。
如上所述,在第1環圈10及第2環圈12、以及在通過這些環圈10、12中的領域中,人工毛2與自髮4是以排列在一起的狀態來進行配置,因此,是以髮毛束6來表示,在通過環圈10、12而朝向外部延伸之後,則是以個別的人工毛2以及自髮4來表示。
本實施方式中的髮毛束6,雖然是以一根人工毛2與一根自髮4排列在一起的形態來表示,但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是一根自髮連結複數根人工毛的形態。此外,如果是自髮的強度較弱的情況下,也可以是複數根自髮連結一根或複數根人工毛的情況。換言之,在本創作中,係可使用:將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
本實施方式的連結構造20,是從第2圖所示的狀態,將朝向外部延伸的人工毛2A與自髮4A(圖面右側)、以及朝向外部延伸的人工毛2B及自髮4B(圖面左側)往左右方向抽拉,即可形成第1圖所示的環結。此時,在第1環圈10中,形成環圈之髮根側的髮毛束6B與通過環圈中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之間,可獲得因摩擦而產生的拘束力。同樣地在第2環圈12中,形成環圈之髮尖側的髮毛束6A與通過環圈中的髮根側的髮毛束6B之間,亦可獲得因摩擦而產生的拘束力。此外,被加諸了朝向第1環圈10與第2環圈12互相靠近的方向的力量而可獲得依據第1環圈10與第2環圈12之間的面壓的摩擦而產生的拘束力。由於這 些拘束力的互相協同作用而可實現環結不會鬆開之牢固的連結構造。
換言之,可獲得類似:以使用螺栓與螺帽來進行締結鎖固時的利用雙螺帽加固的情況之強大牢固的連結力。具有這種強大牢固連結力的連結構造,不必使用特製的構件,只要利用簡單的環結的組合即可獲得。因此能夠提供:以低成本即可很容易達成牢固的連結之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此外,如果從第1環圈10中延伸出來的髮尖側的人工毛2A的長度,與從第2環圈12中延伸出來的髮根側的人工毛2B的長度大致相同的話,則看起來宛如是從一根人工毛長出兩根毛髮的樣子。因此,可實現很有效率的增毛。但是,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依據植毛的位置和用途的不同,而刻意地將從第1環圈10延伸出來的髮尖側的人工毛2A的長度,與從第2環圈12延伸出來的髮根側的人工毛2B的長度,予以設定成不同的長度。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連結方法的說明)
接下來,佐以第3圖及第4圖,來說明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此處,第3圖是顯示本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的示意立體圖(照片);第4圖是顯示以第3圖的連結方法所形成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的示意立體圖(照片)。第3圖以及第4圖都是以不同顏色的繩子來表示人工毛以及 自髮。
本實施方式的連結方法,如第3圖(a)所示,實施的步驟1,是將至少一根(在圖面中是只顯示一根)人工毛2與至少一根(在圖面中是只顯示一根)自髮4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6進行交岔而形成第1環圈10。如此一來,可由對於髮毛束的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根側的髮毛束6B來形成第1環圈10。
接下來,如第3圖(b)、(c)所示般地實施步驟2,是將對於髮毛束的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在髮根側的髮毛束6B的周圍環繞一圈而形成其環圈中是讓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通過之第2環圈12。
接下來,如第3圖(d)所示般地實施步驟3,是將在髮根側的髮毛束6B的周圍環繞一圈之後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通過由髮根側的髮毛束6B所形成的第1環圈10中並且往環圈10的外部抽拉,以使得髮尖側的人工毛2A以及自髮4A朝向環圈10的外部延伸出去。
如此一來,即可獲得如第4圖(a)所示的連結構造20。第4圖(b)是顯示該連結構造20的環結部分的詳細構造。其基本的構造是與第1圖所示的情況相同。
(使用接髮鉤針的連結方法之說明)
接下來,佐以第4圖以及第5圖來說明使用接髮鉤針之本創作的實施方式之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此處,第5圖是顯示使用了接髮鉤針之本創作的實施方式的人工毛 與自髮的連結方法之示意立體圖(照片),第6圖是顯示第5圖所示的使用接髮鉤針之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方法之更詳細的步驟之示意圖。
使用了接髮鉤針之本實施方式的連結方法,其基本的連結方法是與第3圖所示的連結方法相同。此外,所稱的「接髮鉤針」係指:如第6圖的#8、#10所示之具有可開閉的鉤狀部32的治具。在打開的狀態下,將由人工毛與自髮所組成的髮毛束置入鉤狀部32內,再將鉤狀部32關閉,如此一來,髮毛束就不會掉落出來,而可將髮毛束進行交岔或者可將髮毛束從環圈中抽拉出來。在第5圖中,是以淺色的紗線表示人工毛,以深色的紗線表示自髮。
首先,是以如第5圖(a)、(b)所示的方式,實施步驟1,其係在將至少一根(圖面中是顯示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圖面中是顯示一根)自髮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6置入接髮鉤針30的前端的鉤狀部32的狀態下,將接髮鉤針30大致旋轉半圈,以使髮毛束6進行交岔,以形成第1環圈10。接下來,實施步驟2,其是以如第5圖(c)所示的方式,將第1環圈10移動到接髮鉤針30的軸部34,然後,以如第5圖(d)所示的方式,將對於髮毛束的交岔位置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在接髮鉤針30的軸部34周圍大致環繞一圈,而形成其環圈中是讓髮根側的髮毛束6B通過的第2環圈12。接下來,實施步驟3,其是以如第5圖(e)、(f)所示的方式,利用鉤狀部32來捕捉住已大致環繞一圈後的髮尖 側的髮毛束6A的狀態(將髮毛束置入之後將鉤狀部32予以關閉的狀態)下,使鉤狀部32通過第1環圈10中並且拉出接髮鉤針30而使得髮尖側的人工毛2A與自髮4A朝向環圈的外部延伸。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接髮鉤針30,能夠在短時間內很容易就形成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尤其是特藉由使用接髮鉤針30,可以一邊將複數根人工毛保持在手指與手指之間,一邊在短時間內連續地形成複數個連結構造,因而可實現非常有效率的增毛作業。接髮鉤針是一般的治具,不必使用特別的構件和特別的治具,只要以低成本很容易就可獲得人工毛與自髮之牢固的連結構造。
第6圖也顯示出同樣的步驟,#1、2是顯示:將至少一根(圖面中是顯示一根)人工毛2與至少一根(圖面中是顯示一根)自髮4排列在一起而形成髮毛束6的工序,#3是顯示:將這個髮毛束6勾掛到接髮鉤針30的前端的鉤狀部32的工序,#4、5、6是顯示:將髮毛束6置入鉤狀部32內的狀態下,將接髮鉤針30大致旋轉半圈而使得髮毛束6交岔而形成第1環圈10的工序。藉由進行這樣的#1起迄#6的工序,來實施步驟1。
接下來,#7是顯示:將第1環圈10移動到接髮鉤針30的軸部34的工序,#8、9是顯示:將對於髮毛束的交岔位置而言是髮尖側的髮毛束6A在接髮鉤針30的軸部34的周圍大致環繞一圈,以形成其環圈中可讓髮根側的髮毛束通過之第2環圈12的工序。藉由進行這樣的#7起迄#9 的工序,來實施步驟2。
接下來,#10是顯示:利用鉤狀部32捕捉住大致環繞一圈後的髮尖側的髮毛束6A(將髮毛束6A置入後將鉤狀部32關閉)的工序,#11~#14是顯示:在利用鉤狀部32捕捉住髮尖側的髮毛束6A的狀態下,使鉤狀部32通過第1環圈10中,並且拉出接髮鉤針30以使髮尖側的人工毛2A與自髮4A朝向環圈外部延伸的工序。藉由進行這樣的#10~14的工序,來實施步驟3。利用以上的這種工序,即可獲得如#15所示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20。
在上述的這種連結方法的步驟1中,亦可在人工毛的大致中央位置處將髮毛束進行交岔,藉此,就可以將從第1環圈延伸出去的髮尖側的人工毛的長度,與從第2環圈延伸出去的髮根側的人工毛的長度,設定成大致相同的長度。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創作的實施方式,但是所揭示的內容,亦可在結構的細部加以變化,實施方式中的構成要件的組合和順序的變化等,只要是在不脫離所本創作所申請的範圍及技術思想的範圍的話,亦可能達成。

Claims (3)

  1. 一種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是具備:第1環圈與第2環圈之兩個環圈,這兩個環圈是共有:由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之交岔位置,該第1環圈是由:對於前述交岔位置而言是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通過其中的環圈;而該第2環圈則是由:對於前述交岔位置A而言是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所形成的,並且是讓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通過其中的環圈;通過了前述第1環圈中之後的前述髮尖側的髮毛束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及自髮;通過了前述第2環圈中之後的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之朝向環圈外延伸的髮根側的人工毛及自髮。
  2. 一種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是具備:第1環圈,係由至少一根人工毛與至少一根自髮排列在一起的髮毛束交岔而形成的;第2環圈,係在與前述第1環圈鄰接的位置處,由對於前述髮毛束的交岔位置而言是髮尖側的前述髮毛束在髮根側的前述髮毛束的周圍環繞一圈而形成的環圈,並且是讓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通過該環圈中;在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的周圍環繞一圈後的前述髮尖側的髮毛束通過前述第1環圈中而朝向環圈之外部延伸的髮尖側的人工毛及自髮;前述髮根側的髮毛束通過前述第2環圈中而朝向環圈的外部延伸的髮根側的人工毛及自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其中,自前述第1環圈中延伸出來的前述髮尖側的人工毛的長度,係與自前述第2環圈中延伸出來的前述髮根側的人工毛的長度大致相同。
TW108204367U 2016-10-19 2017-10-16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TWM5832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5298A JP2018066081A (ja) 2016-10-19 2016-10-19 擬毛及び地毛の連結構造及び連結方法
JP2016-205298 2016-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3230U true TWM583230U (zh) 2019-09-11

Family

ID=6201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4367U TWM583230U (zh) 2016-10-19 2017-10-16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TW106135300A TW201818852A (zh) 2016-10-19 2017-10-16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以及連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5300A TW201818852A (zh) 2016-10-19 2017-10-16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以及連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66081A (zh)
TW (2) TWM583230U (zh)
WO (1) WO20180742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63862B1 (en) 2018-03-29 2023-03-15 Mitsui Chemicals, Inc. Nonwoven fabric and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1476A (en) * 1986-11-21 1987-12-08 Helen L. Hanson Knot
JP3072401U (ja) * 2000-04-10 2000-10-20 龍興 折出 増毛結び器具
JP2004052183A (ja) * 2002-07-23 2004-02-19 Mitsuo Matsumura 毛束の結び目固定構造
JP2006063457A (ja) * 2004-08-24 2006-03-09 Artnature Co Ltd 増毛法
JP4994471B2 (ja) * 2010-03-26 2012-08-08 フェルモ株式会社 増毛用結び具及び増毛用結び具の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852A (zh) 2018-06-01
WO2018074211A1 (ja) 2018-04-26
JP2018066081A (ja)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1955B2 (en) Method for attaching a hair weaving tract
CN105011444A (zh) 在假发基底上编结毛发的方法、毛发的结扣构造、假发、以及植毛工具
TWM583230U (zh) 人工毛與自髮的連結構造
KR100720127B1 (ko) 붙임 머리
CN113873910B (zh) 人造毛紧固件和人造毛紧固方法
CA2690928C (en) Hair extension and hair extension process
KR101146751B1 (ko) 다단 붙임머리
TW201132309A (en) Tying tool for restoring hai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20130255707A1 (en) Extension hair attachment
KR101239154B1 (ko) 붙임머리 시술방법
US11641900B2 (en) Methods of attaching and removing a hair extension
KR101998181B1 (ko) 붙임머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붙임머리
JP2006063457A (ja) 増毛法
JP2013124420A (ja) 増毛具および増毛方法
KR101587726B1 (ko) 모발개수를 늘리는 방법
JP3177642U (ja) 多目的結束ストリップ
KR101090966B1 (ko) 붙임머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1236540A (ja) かつら取付部の編込み構造と編込み方法並びに補強編込み構造と補強編込み方法
KR101326674B1 (ko) 머리숱을 풍성히 하는 시술방법
US1067387A (en) Tying device.
JP3763363B2 (ja) かつらの固定方法
KR20150129569A (ko) 붙임머리 및 그 시술 방법
KR101295915B1 (ko) 일단위로 구성되는 가모 묶음을 포함하는 붙임 머리 시술 방법
JP2004052183A (ja) 毛束の結び目固定構造
JPH06313202A (ja) 増毛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増毛用毛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