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2286U - Pull handle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Pull handle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2286U
TWM582286U TW108201791U TW108201791U TWM582286U TW M582286 U TWM582286 U TW M582286U TW 108201791 U TW108201791 U TW 108201791U TW 108201791 U TW108201791 U TW 108201791U TW M582286 U TWM582286 U TW M58228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andle
handle structure
buckle
carrie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林志維
謝博仰
Original Assignee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2286U/zh
Publication of TWM582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2286U/zh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拉把結構,係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藉此,可通過拉把帶動載體使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Description

拉把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拉把結構,尤指一種用於結合在第一物體及第二物體上,進行展開、收合及鎖定之操作使用。
按,許多物體上都設有把手,使用者通過握持把手施力的方式,使該物體更易於與其他物體進行組合與分離,例如現今的伺服器機箱的機箱蓋上會結合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把手,以便機箱蓋與機箱組扣與分離。
然而,各物體上的把手係直接外露在物體上,且該把手欠缺安全鎖定機制,因此把手容易被誤用,例如:被不當開啟機箱蓋。
另外,也有一些其他把手可通過按壓的方式收合在物體上,當需要使用時再將把手拉出,反之不需要使用時將把手收合起來。
但,習知可以收合與取出的把手設計,還是不具有鎖扣的功能,仍然會被任意拉出來使用;再者,現今的把手需要使用者用力施力,才能使其結合的物體產生組扣或分離的動作,並沒有利用該把手產生特別省力的效果。
因此,如何使把手能夠收合並安全扣合,而又能夠快速地解扣以將把手取出來展開使用,而且把手在翻轉時更能利用槓桿原理,省力地帶動該物體進行組扣與分離,即為本創作所要積極揭露的技術。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憾,創作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進而研發出一種拉把結構,使把手具有省力操作的槓桿構造,並具有安全鎖扣的構造,以期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拉把結構,其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穿設於該孔部之對應部用以與限位部限位,或限位部用以穿過孔部與對應部限位。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 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對應部,該對應部係穿設於該孔部進行移動,或該限位部穿設孔部進行移動,用以界定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之開關位置,或使該對應部與限位部進行限位。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具有載體與拉把,該拉把活動組合於載體,該載體係用以設於一第一物件。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具有孔部,且該第二物體具有對應部,而該孔部用以使該第二物體之對應部穿設。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孔部可為長條狀、長寬不等之結構、圓形結構、長寬相等之結構、長形結構、凹部、凹槽、穿孔或長條狀穿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為柱狀、塊狀、階級狀、凸部、凹部、孔部、槽部、平面、弧面或斜面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之方式為扣接、穿接、鎖接、槓桿活動、套接、擋止、栓接、線性移動、滾動、推動或滑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物體具有第一組裝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物體具有第一組裝部,或第二物體具有第二組裝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組裝部與第二組裝部相互干涉或扣接或組合。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組裝部或第二組裝部可為勾體、扣體、槽體、孔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穿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具有扣部,或載體具有對扣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部與對扣部相互扣接或干涉或組合。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部或對扣部可為扣體、鎖接體、凸體、凹體、槽體、平面體、穿孔、彈性體、柱體、栓體、片體或勾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可為凹孔、凹槽、穿孔、凹部、凸部、柱體、桿體、弧面體、推拉體、勾體、平面體、凸體、軸體、輪狀體、螺紋體、內扣體、外扣體、內螺紋體、塊體或階級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可具有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用以與第二物體分離或干涉或帶動第一物體運動或回歸,或帶動第二物體運動或回歸。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具有組合部或載體具有組接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組合部與組接部相互活動組接。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組合部為組設於拉把之結構體或與拉把一體成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組合部為柱體、扣體、勾體、凸體、凹體、槽體或穿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組接部為組設於載體之結構或與載體一體成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組接部為柱體、扣體、勾體、凸體、凹體、槽體或穿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具有放置拉把之凹槽。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具有固定部,用以與第一物體固定。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固定部為穿孔、凹體、凸體、槽體、扣體、彈性體、卡接體或焊接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可轉動之角度為0度至180度。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具有止擋部,用以與載體擋止。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具有被止擋部,用以與拉把擋止。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止擋部或被止擋部可為片體、塊體、柱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斜面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拉把活動組合,並在拉把轉動時連動活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轉動時限位部進行軸向或橫向活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活動用以與第二物體脫離或干涉。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拉把以一軸部活動組合。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與限位部之間係頂有一彈性元件。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二物體係以對應部用以與限位部組合或干涉或扣接或分離。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為凹部、凹槽、穿孔、凸部、柱體、桿體、弧面體、推拉體、勾體、平面體、凸體、軸體、輪狀體、螺紋體、內扣體、外扣體、內螺紋體、塊體或階級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載體或拉把係具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用以抵頂載體或拉把,用以使拉把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物件為板體、遍體、塊體、面板、機殼上蓋、蓋體、架體、支架體、門片體或門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二物件為盒體、箱體、柱體、塊體、片體、板體、架體、支架體、機箱、機殼、門體、門片體或蓋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結構與第一物件組成一模組。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結構與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組成一模組。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拉把結構之載體係與第一物件一體成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第一物體具有第一組裝部,該第二物體具有第二組裝部,該孔部用以使對應部或限位部在孔部範圍內進行限位移動,使第一物體之第一組裝部脫離或干涉第二物體之第二組裝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孔部用以使對應部或限位部於內部進行線性限位移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或限位部或第一組裝部或第二組裝部線性移動的距離為0mm至200mm。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孔部之長度為1mm至250mm。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第二物體干涉或組合或扣接後用以固定第一物體之位置。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第二物體的對應部干涉或組合或扣接,且將對應部限位於載體的孔部之橫向一端部,或孔部橫向之一線性側邊,用以固定第一物件之位置。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或限位部於載體的孔部進行之移動為線性移動或橫向或縱向移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或限位部為一柱體,孔部為長形之穿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載體具有卡部或拉把具有對應卡部,用以相互干設或限位。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卡部或對應卡部係為凸部、凹部、槽部、穿孔、勾體、階級部、平面部、斜面部、弧面部或扣體。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其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一對應部用以與限位部限位,或限位部用以穿過孔部與對應部限位。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包含有: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之載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之拉把;以及 設於該拉把之限位部,係用以與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對應部,該對應部係穿設於該孔部進行移動,或該限位部穿設孔部進行移動,用以界定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之開關位置,或使該對應部與限位部進行限位。
本創作之另一拉把結構係具有載體與拉把,該拉把活動組合於載體,該載體係用以設於一第一物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該載體或該拉把係具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用以抵頂該載體或該拉把,用以使該拉把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用以扣入該第二物體之對應部,該對應部具有用以被該限位部扣入之一對應扣部,該對應扣部具有一寬孔部及一被扣部,該寬孔部大於該限位部,該被扣部小於該限位部,該限位部用以穿過該寬孔部後扣入該被扣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具有一軸體與一扣體,其中該軸體之寬度小於該扣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具有一軸體與一扣體,其中該軸體之寬度小於該扣體,用以使該扣體穿過該第二物體,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之該軸體扣入該第二物體之被扣部,用以使該扣體扣住該第二物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體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或卡扣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或對應部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具有齒輪部或齒部,該對應部具有對應齒輪部或對應齒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具有齒輪部或齒部,該對應部具有對應齒輪部或對應齒部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或該對應部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卡扣體或滾動體。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或該對應部表面可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對應部具有一輪子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該對應部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限位部與該對應部具有一輪子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體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
上述之拉把結構中,該扣體表面可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藉此,本創作之拉把結構,可通過拉把帶動載體使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閱圖1及圖2,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及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拉把結構,其至少係由一載體1、一拉把2以及一限位部3所構成。
上述所提之載體1係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4,且該載體1係具有孔部11及對扣部12,該孔部11之長度為1mm至250mm,該孔部11可為長條狀、長寬不等之結構、圓形結構、長寬相等之結構、長形結構、凹部、凹槽、穿孔或長條狀穿孔,而該對扣部12可為扣體、鎖接體、凸體、凹體、槽體、平面體、穿孔、彈性體、柱體、栓體、片體或勾體,且該載體1具有被止擋部13,該被止擋部13可為片體、塊體、柱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斜面體,其中該第一物體4具有第一組裝部41,該第一組裝部41可為勾體、扣體、槽體、孔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穿孔,且該載體1具有放置拉把2之凹槽14,而該第一物件4為板體、片體、塊體、面板、機殼上蓋、蓋體、架體、支架體、門片體或門體,另該載體1具有固定部15,用以與第一物體4固定。
該拉把2係活動組合於該載體1,而該拉把2具有扣部21,該扣部21與對扣部12相互扣接或干涉或組合,且該扣部21可為扣體、鎖接體、凸體、凹體、槽體、平面體、穿孔、彈性體、柱體、栓體、片體或勾體,而該拉把2具有與被止擋部13形成擋止之止擋部22用以與載體1擋止,該止擋部22可為片體、塊體、柱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斜面體。
該限位部3係設於該拉把2,而該限位部3可為凹孔、凹槽、穿孔、凹部、凸部、柱體、桿體、弧面體、推拉體、勾體、平面體、凸體、軸體、輪狀體、螺紋體、內扣體、外扣體、柱體、內螺紋體、塊體或階級部,且該限位部3係以扣接、穿接、鎖接、槓桿活動、套接、檔止、栓接、線性移動、滾動、推動或滑動等方式與第二物體5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5係具有穿設於該孔部11之對應部51用以與限位部3限位,或用以使該限位部3穿過孔部11與對應部51限位,而該對應部51為柱狀、塊狀、階級狀、凸部、孔部、槽部、平面、弧面、斜面部、凹槽、穿孔、柱體、桿體、弧面體、推拉體、勾體、平面體、凸體、軸體、輪狀體、螺紋體、內扣體、外扣體、內螺紋體、塊體或階級部,且第二物體5具有第二組裝部52,而該第二組裝部52係與該第一組裝部41相互干涉或扣接或組合,且該第二組裝部52可為勾體、扣體、槽體、孔體、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或穿孔,而該第二物件5為盒體、箱體、柱體、塊體、片體、板體、架體、支架體、機箱、機殼、門體、門片體或蓋體。
另外,該對應部51係穿設於該孔部11進行移動,用以界定第一物體4與第二物體5之開關位置,或使該對應部51與限位部3進行限位,而該第二物體5係以對應部51與限位部3組合或干涉或扣接或分離,且該孔部11用以使對應部51或限位部3於內部進行線性限位移動,該對應部51、限位部3、第一組裝部41及第二組裝部52線性移動的距離為0mm至200mm,此外,該拉把結構係可與第一物件4組成一模組,或該拉把結構與第一物件4及第二物件5組成一模組,或該拉把結構之載體1與第一物件4為一體成型。
請參閱圖1~圖6,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及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當本創作於操作使用時,今以圖1之狀態為例,係將拉把2由載體1之凹槽14中移出,讓該拉把2之止擋部22與載體1之被止擋部13形成擋止,且使限位部3與對應部51脫離,並同時使對應部51於孔部11中因線性活動(或橫向、縱向移動)產生位移,之後再由拉把2往一側施力,讓對應部51在孔部11範圍內進行限位移動,使第一物體4之第一組裝部41脫離第二物體5之第二組裝部52,如此,即可對拉把2施以向上之拉力,而將載體1及第一物體4由第二物件5上分離。
而當與進行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5之組裝時,係將載體1之孔部11對應第二物體5之對應部51,再由拉把2往另一側施力,讓對應部51在孔部11範圍內進行限位移動,且使第一物體4之第一組裝部41與第二物體5之第二組裝部52相互結合,之後再將拉把2移入由載體1之凹槽14中,使限位部3與第二物體5之對應部51組合,而讓限位部3與第二物體5之對應部51組合後固定第一物體4之位置,並使對應部51限位於孔部11之橫向一端部(或孔部11橫向之一線性側邊) 用以固定第一物件4之位置,並將該拉把2之扣部21與對扣部12相互扣接,藉以使拉把2固定於載體1之凹槽14中,如此,即可完成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5之組裝。
請參閱圖7、圖8及圖9,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係本創作第三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及係本創作第四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該載體1具有組接部16,而該拉把2具有組合部23,而該組合部23與組接部16相互活動組接,該組合部23為組設於拉把2之結構體或與拉把一體成型,其中該組合部23可為柱體、扣體、勾體、凸體、凹體、槽體或穿孔,而該組接部16為組設於載體1之結構或與載體1一體成型,其中該組接部16為柱體、扣體、勾體、凸體、凹體、槽體或穿孔,藉以使該拉把2可利用組合部23與組接部16之相互活動組接,而具有0度至180度之轉動角度;另該限位部3可為柱體,而該對應部51可為穿孔。
請參閱圖10、圖11及圖12,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五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及本創作限位部之不同實施態樣示意圖。如圖所示:該載體1具有固定部15,用以與第一物體4固定,其中該固定部15為穿孔、凹體、凸體、槽體、扣體、彈性體、卡接體或焊接體,且該限位部3與拉把2以一軸部31活動組合,並在拉把2轉動時連動活動,而該拉把2轉動時限位部3進行軸向(或橫向)活動,另該載體1與限位部3之間係頂有一彈性元件6,該彈性元件6套設於限位部3用以抵頂載體1,使該拉把2可進行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其中該限位部3可為螺紋體(如圖12之a部分)、外扣體(如圖12之b部分)、內扣體(如圖12之c部分)、柱體(如圖12之d部分)或內螺紋體(如圖12之e部分)。
請參閱圖13及圖14,係本創作第六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該限位部3可具有第一限位部32或第二限位部33,該第一限位部32或第二限位部33係與對應部51扣接或分離,用以與第二物體5分離或干涉或帶動第一物體4運動或回歸,或帶動第二物體5運動或回歸,且該拉把2之組合部23設有彈性元件6,該彈性元件6抵頂於載體1與拉把2,使該拉把2可進行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
請參閱圖5,係本創作第七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該載體1之兩內側係分別設有一卡部17,而該拉把2之兩側係設有分別與各卡部17相互干設或限位之對應卡部24,使該拉把2不致由載體1之凹槽14中輕易移出;而該卡部17或對應卡部24係可為凸部、凹部、槽部、穿孔、勾體、階級部、平面部、斜面部、弧面部或扣體。
請參閱圖16及圖17,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及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拉把結構,其至少係由一載體1、一拉把2以及一限位部3所構成。
上述所提之載體1係用以設置於第一物體4,且該載體1係具有孔部11,該孔部11可為長條狀、長寬不等之結構、圓形結構、長寬相等之結構、長形結構、凹部、凹槽、穿孔或長條狀穿孔,而該第一物體4為板體、片體、塊體、面板、機殼上蓋、蓋體、架體、支架體、門片體或門體,另該載體1具有固定部12,用以與第一物體4固定。
該拉把2係活動組合於該載體1之孔部11。
該限位部3係設於該拉把2,該第二物體5係具有一對應部51用以與限位部3限位,或用以使該限位部3穿過孔部11與該對應部51限位,而該第二物體5為盒體、箱體、柱體、塊體、片體、板體、架體、支架體、機箱、機殼、門體、門片體或蓋體。
當使用時,可扳動該拉把2,使該拉把2於該孔部11中移動,而讓該限位部3進行移動,用以使該限位部3與該對應部51限位並移動,用以界定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之開關位置。藉此,可通過該拉把2配合該限位部3之帶動使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另外,該限位部3或該對應部51可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例如:於該限位部3或該對應部51表面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圖未示)。藉此,可使該限位部3與該對應部51具有順暢移動之功效。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載體1或拉把2係具有一彈性元件6,該彈性元件6用以抵頂該載體1或該拉把2,用使該拉把2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藉此,除可增加該拉把2扳動時之手感外,更可使該拉把2於扳動時具有較佳之穩定性。
請參閱圖18至圖21,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用以扣入該第二物體5之對應部51,該對應部51具有用以被該限位部3扣入之一對應扣部52,該對應扣部52具有一寬孔部521及一被扣部522,該寬孔部521大於該限位部3,該被扣部522小於該限位部3,該限位部3用以穿過該寬孔部521後扣入該被扣部522。且該限位部3具有一軸體31與一扣體32,其中該軸體31之寬度小於該扣體32,用以使該扣體32穿過該第二物體5之寬孔部521,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522之該軸體31扣入該第二物體5之被扣部522,用以使該扣體32扣住該第二物體5。藉此,可通過該拉把2配合該限位部3之帶動使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扣體32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或卡扣體,且該扣體32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例如:於該扣體32表面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圖未示)。藉此,可使該扣體32與該對應扣部52具有順暢移動之功效。
請參閱圖22,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對應部51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本實施例中該對應部51具有一輪子結構53。進而可於該拉把2移動時,以該限位部3與該第二物體5之輪子結構33限位並移動,用以界定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之開關位置。藉此,可通過該拉把2配合該限位部3之帶動使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請參閱圖23,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與該對應部51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本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與該對應部51分別具有一輪子結構33、53。進而可於該拉把2移動時,以該限位部3之輪子結構33與該對應部51之輪子結構33限位並移動,用以界定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之開關位置。藉此,可通過該拉把2配合該限位部3之帶動使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請參閱圖24,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或該扣體32)具有齒輪部34(或齒部),該對應部51具有對應齒輪部54(或對應齒部),進而可於該拉把2移動時,以該限位部3之齒輪部34與該對應部51之對應齒輪部54相互配合並移動,用以界定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之開關位置,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藉此,可通過該拉把2配合該限位部3之帶動使該第一物體4與該第二物體5進行組合或分離,而達到安全鎖扣、簡易方便、省力與快速操作之功效。
請參閱圖25,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或該對應部51可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卡扣體或滾動體。而本實施例中該限位部3與該對應部51為弧面體與曲面體之配合。藉此,可使本創作能更符合實際使用之需求。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載體 11‧‧‧孔部 12‧‧‧對扣部 13‧‧‧被止擋部 14‧‧‧凹槽 15‧‧‧固定部 16‧‧‧組接部 17‧‧‧卡部 2‧‧‧拉把 21‧‧‧扣部 22‧‧‧止擋部 23‧‧‧組合部 24‧‧‧對應卡部 3‧‧‧限位部 31‧‧‧軸部 32‧‧‧第一限位部 33‧‧‧第二限位部 32‧‧‧扣體 33‧‧‧輪子結構 34‧‧‧齒輪部 4‧‧‧第一物體 41‧‧‧第一組裝部 5‧‧‧第二物體 51‧‧‧對應部 52‧‧‧第二組裝部 52‧‧‧對應扣部 521‧‧‧寬孔部 522‧‧‧被扣部 53‧‧‧輪子結構 54‧‧‧對應齒輪部 6‧‧‧彈性元件
[圖1] 係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3]~ [圖6]係本創作第一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 係本創作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8] 係本創作第三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9] 係本創作第四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10] 及[圖11]係本創作第五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12] 係本創作限位部之不同實施態樣示意圖。 [圖13] 及[圖14]係本創作第六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15] 係本創作第七具體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16] 係本創作第八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17]係本創作第八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18]係本創作第九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19] 係本創作圖18之側視狀態示意圖。 [圖20] 係本創作第九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21] 係本創作圖20之側視狀態示意圖。 [圖22] 係本創作第十一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3] 係本創作第十二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4] 係本創作第十三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5] 係本創作第十四具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Claims (27)

  1. 一種一種拉把結構,其包含: 一載體,係用以設置於一第一物體; 一拉把,係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以及 一限位部,係設於該拉把,用以與一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
  2. 一種拉把結構,其包含: 一載體,係用以設置於一第一物體,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 一拉把,係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以及 一限位部,係設於該拉把,用以與一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一對應部用以與該限位部限位,或該限位部用以穿過孔部與該對應部限位。
  3. 一種拉把結構,其包含: 一載體,係用以設置於一第一物體,且該載體係具有孔部; 一拉把,係活動組合於該載體;以及 一限位部,係設於該拉把,用以與一第二物體組合或干涉或扣接,該第二物體係具有對應部,該對應部係穿設於該孔部進行移動,或該限位部穿設孔部進行移動,用以界定第一物體與第二物體之開關位置,或使該對應部與限位部進行限位。
  4. 一種拉把結構,具有載體與拉把,該拉把活動組合於載體,該載體係用以設於一第一物體。
  5.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該載體或該拉把係具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用以抵頂該載體或該拉把,用以使該拉把彈性活動或彈性轉動。
  6.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用以扣入該第二物體之對應部,該對應部具有用以被該限位部扣入之一對應扣部,該對應扣部具有一寬孔部及一被扣部,該寬孔部大於該限位部,該被扣部小於該限位部,該限位部用以穿過該寬孔部後扣入該被扣部。
  7.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具有一軸體與一扣體,其中該軸體之寬度小於該扣體。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具有一軸體與一扣體,其中該軸體之寬度小於該扣體,用以使該扣體穿過該第二物體,再用以寬度小於該被扣部之該軸體扣入該第二物體之被扣部,用以使該扣體扣住該第二物體。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或卡扣體。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或卡扣體。
  11.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或對應部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
  12.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具有齒輪部或齒部,該對應部具有對應齒輪部或對應齒部。
  13.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具有齒輪部或齒部,該對應部具有對應齒輪部或對應齒部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
  1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或該對應部為凸體、凹體、弧面體、曲面體、圓形體、桿狀體、勾體、卡扣體或滾動體。
  15.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或該對應部表面可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16.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對應部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
  17.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對應部具有一輪子結構。
  18.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與該對應部具有可轉動或可旋動的結構。
  19.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限位部與該對應部具有一輪子結構。
  2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
  2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為一種可用以降低摩擦力的表面或結構。
  22.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
  23. 如請求項8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
  24.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
  25. 如請求項8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具有齒輪部或齒部以用以省力驅動或省空間驅動。
  26. 如請求項7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表面可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27. 如請求項8所述之拉把結構,其中該扣體表面可塗裝可降低摩擦力的塗裝品用以降低表面摩擦力。
TW108201791U 2019-02-01 2019-02-01 Pull handle structure TWM582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791U TWM582286U (zh) 2019-02-01 2019-02-01 Pull handl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791U TWM582286U (zh) 2019-02-01 2019-02-01 Pull handl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2286U true TWM582286U (zh) 2019-08-11

Family

ID=6831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791U TWM582286U (zh) 2019-02-01 2019-02-01 Pull handle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22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401B (zh) * 2020-02-25 2021-09-21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鎖扣結構及具有該鎖扣結構的伺服器主機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401B (zh) * 2020-02-25 2021-09-21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鎖扣結構及具有該鎖扣結構的伺服器主機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41180U (zh) 拉把結構
TWM515256U (zh) 機箱面板的助拔裝置
TWM550344U (zh) 扣體結構
CA2810062C (en) Lock shell assembly
TWM550350U (zh) 扣接結構
TWM505783U (zh) 快拆扣件
US9138875B2 (en) Ratchet tool device
TWM45907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82286U (zh) Pull handle structure
TWM517265U (zh) 具有保護扣接的扣件
TWM518280U (zh) 具有把手之扣件
US8806985B2 (en) Reversing device for a ratchet wrench
US20110091268A1 (en) Driving Assembly with Locking Function
US20180297177A1 (en)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without switch knob
JP2016061365A (ja) フレーム連結具
WO2014109113A1 (ja) キーロック付きバックル
TWI653007B (zh) Removable handle structure
JP2005186818A (ja)
TWM572289U (zh) Screwdriver structure with rotation and telescopic function
TWM529350U (zh) 具有驅動作用的把手
EP3078457B1 (en) Pipe pressing device
TWM570370U (zh) Quick release fastener
TWM579220U (zh) Button body structure
CN111395884A (zh) 拉把结构
TWI802091B (zh) 助拉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