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210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210U
TWM580210U TW108200071U TW108200071U TWM580210U TW M580210 U TWM580210 U TW M580210U TW 108200071 U TW108200071 U TW 108200071U TW 108200071 U TW108200071 U TW 108200071U TW M580210 U TWM580210 U TW M5802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n
stylus
engaging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cl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惟庭
陳莉芳
陳逸珍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80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210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裝置本體、一觸控筆及一退取組件。裝置本體具有一凹槽。觸控筆包括一筆身及一筆夾,且筆夾可動地連接於筆身。退取組件配置於裝置本體及觸控筆的至少其中之一。筆夾適於藉由退取組件而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凹槽,或筆夾適於藉由退取組件而內縮於筆身。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
隨著觸控及顯示技術的日新月異,無論是筆記型電腦、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的製造商,皆有利用觸控顯示面板來取代傳統顯示面板的趨勢。在使用觸控顯示面板的過程中,為了精準地點選觸控螢幕,可搭配觸控筆進行觸控操作。當使用者不使用觸控筆時,如何提升觸控筆結合於電子裝置的便利性,是電子裝置及觸控筆設計上的重要課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可提升觸控筆結合於電子裝置的便利性。
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包括一裝置本體、一觸控筆及一退取組件。裝置本體具有一凹槽。觸控筆包括一筆身及一筆夾,其中筆夾可動地連接於筆身。退取組件配置於裝置本體及觸控筆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筆夾可藉由退取組件而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凹槽,且筆夾可藉由退取組件而內縮於筆身。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裝置本體在凹槽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卡合部,筆夾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且第二卡合部可卡合於第一卡合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夾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對於筆身移動以從筆身突伸出或內縮於筆身,且觸控筆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對於裝置本體移動以使第二卡合部卡合於或分離於第一卡合部。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是裝置本體的外殼的一部分且在凹槽內定義一卡合槽,第二卡合部可卡合於卡合槽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退取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件及一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配置於凹槽內,第二磁性件配置於筆身,筆夾可藉由第一磁性件與筆夾之間的磁力而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凹槽,且筆夾可藉由第二磁性件與筆夾之間的磁力而內縮於筆身。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性件的磁力大於第二磁性件的磁力。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身具有一開槽,開槽對位於筆夾,且筆夾可透過開槽而從筆身突伸出或內縮於筆身。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中,觸控筆的筆夾可動地連接於觸控筆的筆身,筆夾可透過退取組件而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裝置本體的凹槽,且觸控筆的筆夾可透過退取組件而內縮於觸控筆的筆身。藉此,可提升觸控筆結合於裝置本體的便利性,且可使分離於裝置本體的觸控筆有簡潔的外觀。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其將裝置本體及觸控筆繪示為相互分離。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其包括一裝置本體110、一觸控筆120及一退取組件130。裝置本體110包括一凹槽112。觸控筆120包括一筆身122及可動地連接於筆身122的一筆夾124。退取組件130配置於裝置本體110及觸控筆120的至少其中之一,筆夾124可藉由退取組件130從筆身122突伸出並進入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且筆夾124可藉由退取組件130而內縮於筆身122。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也可以是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其他應用觸控筆的裝置,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如上所述,退取組件130能夠使觸控筆120的筆夾124從筆身122突伸出並進入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故可提升觸控筆120結合於裝置本體110的便利性。此外,退取組件130能夠使觸控筆120的筆夾124內縮於筆身122,故可使分離於裝置本體110的觸控筆120有簡潔的外觀。
在本實施例中,裝置本體110的外殼的一部分構成一第一卡合部114,此第一卡合部114位於凹槽112的一端,且凹槽112的內部定義出一卡合槽112a。第一卡合部114位於卡合槽112a及外界之間,且凹槽112位於裝置本體110靠近後側S1的一側。此外,本實施例的觸控筆120的筆身122具有一開槽122a,開槽122a與筆夾124相互對位,且筆夾124可透過開槽122a而從筆身122沿一第一方向A1突伸出或內縮於筆身122。觸控筆120的筆夾124具有對應第一卡合部114的一第二卡合部124a,且第二卡合部124a例如是朝向觸控筆120的觸控端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裝置本體110與觸控筆120可藉其他適當形式的結構進行卡合,本新型創作不對此加以限制。
以下具體說明本實施例的退取組件130的組成及作用方式。退取組件130包括一第一磁性件132及一第二磁性件134,第一磁性件132例如是磁鐵且配置於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內,第二磁性件134例如是磁鐵且配置於觸控筆120的筆身122。當觸控筆120如圖1所示遠離於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時,第二磁性件134與觸控筆120的筆夾124相互磁吸,使得筆夾124固定於筆身122內。在本實施例中,筆夾124例如是可導磁的金屬,其可受到第二磁性件134的吸引而內縮於筆身122。
圖2是圖1的觸控筆移近裝置本體且筆夾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凹槽內的示意圖。當使用者欲將觸控筆120結合於裝置本體110時,可如圖1至圖2所示使觸控筆120沿第一方向A1移動而靠近裝置本體110並使觸控筆120的筆夾124對準於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由於第一磁性件132的磁力被配置成大於第二磁性件134的磁力,故當筆夾124對準於凹槽112時,筆夾124會如圖2所示被第一磁性件132磁吸而沿第一方向A1從筆身122突伸出並進入凹槽112內。
圖3是圖1的觸控筆的筆夾卡入於裝置本體的卡合槽的示意圖。當筆夾124如圖2所示位於裝置本體110的凹槽112內時,使用者可施力使觸控筆120沿垂直於第一方向A1的第二方向A2朝向裝置本體110的前側S2移動,以使筆夾124的第二卡合部124a如圖3所示移入並卡合於裝置本體110的卡合槽112a內。當筆夾124的第二卡合部124a位於裝置本體110的卡合槽112a內時,裝置本體110的第一卡合部114與筆夾124的第二卡合部124a相互卡合,以阻止觸控筆120沿第一方向A1分離於裝置本體110。
當使用者欲將觸控筆120從裝置本體110上取下時,可沿第二方向A2施力於觸控筆120而使其如圖3至圖2所示沿第二方向A2朝裝置本體110的後側S1移動,使得第二卡合部124a如圖2所示移出卡合槽112a並分離於第一卡合部114。接著,使用者可沿第一方向A1施力於觸控筆120而使其如圖2至圖1所示沿第一方向A1移動遠離裝置本體110,以使筆夾124移出凹槽112。此時,筆夾124如圖1所示受到第二磁性件134的磁力吸引而沿第一方向A1內縮於筆身122。
圖4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在圖4所示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中,裝置本體210、觸控筆220、筆身222、開槽222a、退取組件230、第一磁性件232及第二磁性件234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1的的電子裝置100中裝置本體110、觸控筆120、筆身122、開槽122a、退取組件130、第一磁性件132及第二磁性件134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圖4所示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卡合槽212a及第一卡合部214位於凹槽212的後端(即凹槽212的朝向後側S1的一端),而非如同圖1所示的卡合槽112a及第一卡合部114位於凹槽112的前端(即凹槽112的朝向前側S2的一端)。相應地,筆夾224的第二卡合部224a往觸控筆220的後端延伸,以使第二卡合部224a能夠在筆夾224進入凹槽212後沿第二方向A2往裝置本體210的後側S1移動而卡合至卡合槽212a。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中,觸控筆的筆夾可動地連接於觸控筆的筆身,筆夾可透過退取組件而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裝置本體的凹槽,且觸控筆的筆夾可透過退取組件而內縮於觸控筆的筆身。藉此,可提升觸控筆結合於裝置本體的便利性,且可使分離於裝置本體的觸控筆有簡潔的外觀。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電子裝置
110、210‧‧‧裝置本體
112、212‧‧‧凹槽
112a、212a‧‧‧卡合槽
114、214‧‧‧第一卡合部
120、220‧‧‧觸控筆
122、222‧‧‧筆身
122a、222a‧‧‧開槽
124、224‧‧‧筆夾
124a、224a‧‧‧第二卡合部
130、230‧‧‧退取組件
132、232‧‧‧第一磁性件
134、234‧‧‧第二磁性件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S1‧‧‧後側
S2‧‧‧前側
圖1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觸控筆移近裝置本體且筆夾從筆身突伸出並進入凹槽內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觸控筆的筆夾卡入於裝置本體的卡合槽的示意圖。 圖4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裝置本體,具有一凹槽; 一觸控筆,包括一筆身及一筆夾,其中該筆夾可動地連接於該筆身;以及 一退取組件,配置於該裝置本體及該觸控筆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該筆夾適於藉由該退取組件而從該筆身突伸出並進入該凹槽,或該筆夾適於藉由該退取組件而內縮於該筆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裝置本體在該凹槽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該筆夾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且該第二卡合部適於卡合於該第一卡合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筆夾適於沿一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筆身移動以從該筆身突伸出或內縮於該筆身,且該觸控筆適於沿一第二方向相對於該裝置本體移動以使該第二卡合部卡合於或分離於該第一卡合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合部是該裝置本體的外殼的一部分且在該凹槽內定義一卡合槽,該第二卡合部適於卡合於該卡合槽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退取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件及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配置於該凹槽內,該第二磁性件配置於該筆身,該筆夾適於藉由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筆夾之間的磁力而從該筆身突伸出並進入該凹槽,或該筆夾適於藉由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筆夾之間的磁力而內縮於該筆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件的磁力大於該第二磁性件的磁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筆身具有一開槽,該開槽對位於該筆夾,且該筆夾適於透過該開槽而從該筆身突伸出或內縮於該筆身。
TW108200071U 2018-01-04 2019-01-03 電子裝置 TWM5802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13416P 2018-01-04 2018-01-04
US62/613,416 2018-0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210U true TWM580210U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5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071U TWM580210U (zh) 2018-01-04 2019-01-03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6545U (zh)
TW (1) TWM5802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937B (zh) * 2021-04-13 2022-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US11385688B2 (en) 2020-05-13 2022-07-1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5688B2 (en) 2020-05-13 2022-07-1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70937B (zh) * 2021-04-13 2022-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US11644908B2 (en) 2021-04-13 2023-05-09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Styl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6545U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323B (zh) 擴充基座
TWM580210U (zh) 電子裝置
TW201444449A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201642068A (zh) 承載基座及電腦系統
TW201947367A (zh)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TWI478036B (zh) 電容式觸控筆
US2015014636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xpanding platform thereof
TWM459666U (zh) 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1431874B (zh) 扩充卡固定器
CN106695625B (zh) 电子设备的装配治具及电子设备的装配工艺
TWI65454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觸控筆
TW202130254A (zh) 固定裝置、功能模組及電子設備
CN103064603B (zh) 电子装置及控制其解除锁定状态的方法
TW201207678A (en) Touch pad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735765A (zh) 電子裝置之延伸固定裝置
TWM492602U (zh) 卡扣裝置與應用此卡扣裝置電子組件
TWM577535U (zh)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CN209497501U (zh) 保护套及滑盖式移动终端
CN214278778U (zh) 触控笔的锁扣机构
TWM528549U (zh) 伸縮卡合結構
TW201509239A (zh) 彈片組件
CN209731376U (zh) 保护套及滑盖式移动终端
TWI721868B (zh) 電子裝置
CN111447306B (zh)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TWM565819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