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535U -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 Google Patents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535U
TWM577535U TW108200722U TW108200722U TWM577535U TW M577535 U TWM577535 U TW M577535U TW 108200722 U TW108200722 U TW 108200722U TW 108200722 U TW108200722 U TW 108200722U TW M577535 U TWM577535 U TW M5775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ving structure
pen body
stylus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璽丹
陳永祥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0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535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535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筆,可拆卸地固定於一電子裝置。觸控筆包括一筆身以及一移動結構。筆身具有一穿槽。移動結構透過穿槽相對筆身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移動結構包括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第二部件連動於第一部件。當移動結構在第一位置時,第一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位於筆身內。當移動結構在第二位置時,第一部件位於筆身內,第二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適於連接於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觸控筆及電子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筆與具有此觸控筆的電子系統。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使用者大多使用觸控顯示面板輸入資料至電子裝置中,觸控顯示面板允許使用者使用手指或者觸控筆來進行觸控控制。以觸控筆而言,目前市面上的觸控筆與電子裝置是分開裝設,例如是以吸附的方式固定在電子裝置的側邊,或者是收納於電子裝置的內部。然而,當觸控筆在使用時,現有觸控筆的設計沒有考慮到使用者在移動過程中的攜帶問題,而使觸控筆容易遺漏。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筆,可拆卸地固定於一電子裝置。觸控筆包括一筆身以及一移動結構。筆身具有一穿槽。移動結構透過穿槽相對筆身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移動結構包括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第二部件連動於第一部件。當移動結構在第一位置時,第一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位於筆身內。當移動結構在第二位置時,第一部件位於筆身內,第二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適於連接於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亦提供一種電子系統,包括一電子裝置以及一觸控筆。電子裝置包括一連接埠。觸控筆包括一筆身以及一移動結構。筆身具有一穿槽。移動結構透過穿槽相對筆身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移動結構包括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第二部件連動於第一部件。當移動結構在第一位置時,第一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位於筆身內。當移動結構在第二位置時,第一部件位於筆身內,第二部件凸出筆身。第二部件適於連接於電子裝置。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筆配置有移動結構。移動結構具有能夠相對移動的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而能夠相對筆身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換。當移動結構在第一位置時,第一部件凸出筆身,方便使用者在移動過程中隨身攜帶。當移動結構在第二位置時,第二部件凸出筆身,能夠連接在電子裝置的連接埠,使觸控筆固定於電子裝置。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系統的部分示意圖。圖2A是圖1的觸控筆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觸控筆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3A是圖1的觸控筆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觸控筆的部分剖面示意圖。需說明的是,為使圖式簡單易懂,圖2A省略電子裝置。請參閱圖1、圖2A、圖2B、圖3A與圖3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系統10包括一電子裝置20以及一觸控筆100。電子裝置20是以一筆記型電腦為例,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也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等。
觸控筆100包括一筆身110以及一移動結構120。在本實施例中,筆身110包括一觸控端112以及相對於觸控端112的一末端114。筆身110具有靠近末端114的一穿槽116(即筆身110的內部空間)。移動機構120位於穿槽116內且可移動地設置於筆身110。
具體地,移動結構120包括一第一部件121以及一第二部件122。第二部件122相對於第一部件121,並藉由連動件123(繪示於圖2B及圖3B)連動於第一部件121。需說明的是,圖2B及圖3B中連動件123僅為示意性地表示,本新型創作對連動件123的結構及形式不加以限制。此外,圖2B及圖3B中省略筆身110的內部構造。筆身110的內部構造能夠限制移動結構120沿垂直於筆身110的軸向方向移動。移動結構120適於相對筆身110在一第一位置P1(如圖2A所示)與一第二位置P2(如圖3A所示)之間移動。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一位置P1時,第一部件121凸出筆身110,第二部件122位於筆身110內。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二位置P2時,第一部件121位於筆身110內,第二部件122凸出筆身110,此時,第二部件122適於連接於電子裝置20的一連接埠22。
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移動結構120的第一部件121包括一筆夾。如圖2A、2B所示,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一位置P1時,第一部件121的一部分與筆身110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隙G,且第二部件122的一外表面126與筆身110的一表面111齊平。另一方面,如圖3B所示,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二位置P2時,第一部件121的一外表面124與筆身110的表面111齊平。
請回到圖2A及圖2B,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一位置P1時,由於第一部件121是凸出筆身110且形成第一間隙G。在此種結構配置下,使用者能夠藉由第一部件121將觸控筆100夾在身上或是筆記本上,讓使用者在移動過程中或是不在電子裝置20附近時,提供隨身攜帶的功能,且可以降低觸控筆100遺失的可能性。
當然,本新型創作對第一部件121的形式不加以限制,第一部件121也可以視需求設計為一散熱片或一電池蓋。當觸控筆100安裝在電子裝置10且第一部件121作為散熱片時,電子裝置10內部的廢熱可以藉由散熱片引導置外界,以提供散熱的功能。或者,當第一部件121作為電池蓋時,觸控筆100的電池可以直接配置在第一部件121與筆身110之間形成的穿槽116,方便電池的更換。
圖4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筆作為按鈕時的部分上視圖。請參閱圖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件121還可作為一按鈕,當使用者將移動結構120從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按鈕(即第一部件121)與筆身110的一內壁118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D。具體而言,此第二間隙D為一按壓行程,當使用者再進一步將第一部件121按壓至抵貼於內壁118時,能夠驅動觸控筆100執行一傳輸功能,例如是使觸控筆100內的資料傳遞至電子裝置20。本新型創作對第一部件121的形式不加以限制。
請回到圖3A,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部件122包括一連接器,適於連接並插設在電子裝置20的連接埠22,使觸控筆100電性連接於電子裝置20,以方便對觸控筆100進行充電或是將資料經由觸控筆100傳遞至電子裝置20。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埠22例如是通用序列連接埠,如USB Type-C連接埠,或其他通訊連接埠,但本新型創作對連接埠22的種類與型態不加以限制。
觸控筆100更包括一第一磁性件130,且電子裝置20的連接埠22的一側設有適於與第一磁性件130相吸的一第二磁性件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30與第二磁性件24的數量為二,但本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制。當移動結構120在第二位置P2且第二部件122連接於電子裝置20時,第一磁性件130吸附第二磁性件24,以更穩固地將觸控筆100固定在電子裝置2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卡扣、卡勾或具有黏性的結構(例如魔鬼沾)等方式加強觸控筆與電子裝置之間的穩定。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筆在靠近一端處配置有移動結構,結構上有利於使用者攜帶。藉由相對移動的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移動結構能夠相對筆身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換。當移動結構在第一位置時,第一部件凸出筆身,方便使用者在移動過程中隨身攜帶。當移動結構在第二位置時,第二部件凸出筆身,能夠插設在電子裝置的連接埠,使觸控筆固定於電子裝置,更能夠對觸控筆提供充電功能,或是將資料經由觸控筆傳遞至電子裝置。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系統 20‧‧‧電子裝置 22‧‧‧連接埠 24‧‧‧第二磁性件 100‧‧‧觸控筆 110‧‧‧筆身 111‧‧‧表面 112‧‧‧觸控端 114‧‧‧末端 116‧‧‧穿槽 118‧‧‧內壁 120‧‧‧移動結構 121‧‧‧第一部件 122‧‧‧第二部件 123‧‧‧連動件 124‧‧‧第一部件的外表面 126‧‧‧第二部件的外表面 130‧‧‧第一磁性件 D‧‧‧第一間隙 G‧‧‧第二間隙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圖1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系統的部分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觸控筆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觸控筆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3A是圖1的觸控筆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觸控筆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筆作為按鈕時的部分上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觸控筆,可拆卸地固定於一電子裝置,該觸控筆包括: 一筆身,具有一穿槽;以及 一移動結構,透過該穿槽相對該筆身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移動結構包括: 一第一部件;以及 一第二部件,連動於該第一部件; 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部件凸出該筆身,該第二部件位於該筆身內,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位於該筆身內,該第二部件凸出該筆身,該第二部件適於連接於該電子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一部件為一筆夾、一散熱片、一電池蓋或一按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部件與該筆身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隙,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與該筆身的一內壁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二部件包括一連接器,適於連接於該電子裝置的一連接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一磁性件,該電子裝置設有一第二磁性件,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磁性件吸附該第二磁性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部件的一外表面與該筆身的一表面齊平,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的一外表面與該筆身的該表面齊平。
  7. 一種電子系統,包括 一電子裝置,包括一連接埠;以及 一觸控筆,包括; 一筆身,具有一穿槽;以及 一移動結構,透過該穿槽相對該筆身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移動結構包括:. 一第一部件;以及 一第二部件,連動於該第一部件;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部件凸出該筆身,該第二部件位於該筆身內,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位於該筆身內,該第二部件凸出該筆身,該第二部件連接於該電子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該第一部件包括一筆夾、一散熱片或一電池蓋或一按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部件與該筆身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隙,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與該筆身的一內壁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該第二部件包括一連接器,連接於該電子裝置的該連接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該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一磁性件,該電子裝置設有一第二磁性件,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磁性件吸附該第二磁性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系統,其中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部件的一外表面與該筆身的一表面齊平,當該移動結構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部件的一外表面與該筆身的該表面齊平。
TW108200722U 2019-01-16 2019-01-16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TWM577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722U TWM577535U (zh) 2019-01-16 2019-01-16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722U TWM577535U (zh) 2019-01-16 2019-01-16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535U true TWM577535U (zh) 2019-05-01

Family

ID=6735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722U TWM577535U (zh) 2019-01-16 2019-01-16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382B (zh) * 2020-02-17 2021-09-2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收納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382B (zh) * 2020-02-17 2021-09-2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收納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2432B (zh) 電子裝置
TW201202954A (en) Intelligent platform with an exchangeable intelligent core
TWI544312B (zh) 承載基座及電腦系統
TW201310288A (zh) 滑鼠及其類比觸控操作的方法
TWM463876U (zh) 觸控式條碼掃瞄器及具有該掃瞄器的條碼掃瞄裝置
TWI639104B (zh) 觸控筆殼體、輸入系統及運算裝置
TWI674709B (zh) 卡托和電子裝置
JP3100452U (ja) 無線入力装置を収納できる受信器
TW201636822A (zh) 保護套及應用該保護套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組件
TWM577535U (zh) 觸控筆及電子系統
TW201040799A (en) Chargeable wireless mouse
JP2007305042A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18209496A1 (zh) 卡托和电子装置
TWI439886B (zh) 觸控筆及具有該觸控筆之便攜式電子裝置
TWI515534B (zh) 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528881B (zh) 可攜式電腦
TWI731439B (zh) 觸控筆結構
TW201251578A (en) Wireless input device integrated with mobile device
CN205864512U (zh) 一种具有移动电源的蓝牙触控自拍杆
CN213042256U (zh) 一种平板电脑用磁吸式分体键盘
JP3220346U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用カメラ補助装置
CN213814878U (zh) 一种手持刷脸支付机
CN203982321U (zh) 一种移动设备控制笔
CN214846449U (zh) 一种磁吸拼接式pad
TW201248668A (en) Notebook computer including a detachable key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