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7367A -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7367A
TW201947367A TW107115803A TW107115803A TW201947367A TW 201947367 A TW201947367 A TW 201947367A TW 107115803 A TW107115803 A TW 107115803A TW 107115803 A TW107115803 A TW 107115803A TW 201947367 A TW201947367 A TW 2019473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n
touch
stylus pen
magnetic element
accommoda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5562B (zh
Inventor
陳奕輔
李俊瑋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5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55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5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5562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85267.2A priority patent/CN11047154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7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736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觸控筆包括筆身、第一磁性元件及回復元件。筆身界定第一容置空間連通於外部。第一磁性元件可移動地對應第一吸附元件的位置設置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受第一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初始位置是第一磁性元件位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的位置,工作位置是第一磁性元件部分凸出於筆身的位置。回復元件設置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對應第一磁性元件設置,回復元件用以提供一回復力以使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從工作位置回復到初始位置。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包含觸控筆及觸控本體的觸控裝置。

Description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筆及觸控裝置,特別關於一種具有磁性元件及回復元件的觸控筆及與包含觸控筆的觸控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的功能性不斷提升,且更加以追求便利為主要訴求,因此,電子周邊技術中亦追尋提高人機介面之使用效率,而其中,觸控技術即為一項具有高度人性化之人機介面技術。目前,觸控技術已廣泛地應用於例如平板電腦(tablet)、行動電話(Cellular Phone)、衛星導航(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型電腦(Palm-Size PC)及資訊家電(Information Appliance)等電子產品。而此類電子產品的顯示螢幕上皆建置有一觸控面板,供使用者觸控操作。其中,為了提高使用者之操作便利性,觸控面板可搭配觸控筆以作為點擊輸入或是於觸控面板上書寫或畫圖等輸入動作。
傳統上,為了方便攜帶觸控筆及觸控裝置,會將觸控筆以外接式零件的方式固定在觸控裝置上,然而,上述方式不只需要人力輔助,在使用上,以外接式零件固定的方式需在觸控裝置上加裝額外零件,造成觸控裝置的上有凸出的結構,不只占用空間更容易受到碰撞,導致損壞或掉落。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接近觸控裝置的觸控本體時即可自動吸附到觸控本體的觸控筆,並進而自動卡固到觸控本體上,以避免觸控筆及觸控本體的吸附不穩固,進而避免受到碰撞時容易歪斜、脫落或損壞,並且在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分開時,能避免觸控筆或觸控本體的表面有凸出結構,進而避免凸出結構佔用空間、易受碰撞或割傷人體,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觸控筆及包含觸控筆的觸控裝置,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觸控筆包括磁性元件及回復元件,觸控裝置的觸控本體包括吸附元件,觸控筆的磁性元件能夠受到觸控本體的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筆身內凸出並吸附卡固到觸控本體上,增加觸控筆及觸控本體吸附的穩固性,避免受到碰撞時容易掉落的情形。另外,在使用者欲使用觸控筆,將觸控筆從觸控本體上分離時,觸控筆的磁性元件可藉由回復元件提供的回復力的作用而回到筆身內,避免觸控筆的表面有凸出結構,藉此避免凸出結構易受碰撞或割傷人體的情形。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筆,可分離地連接於觸控本體。觸控本體至少包括第一吸附元件。觸控筆包括筆身、第一磁性元件及回復元件。筆身界定第一容置空間連通於筆身的外部。第一磁性元件可移動地對應第一吸附元件的位置設置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受第一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初始位置是第一磁性元件位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的位置,工作位置是第一磁性元件部分凸出於筆身的位置。回復元件設置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對應第一磁性元件設置,回復元件用以提供一回復力以使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從工作位置回復到初始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磁性元件呈T型,且第一容置空間對外連通的部分對應第一磁性元件凸出筆身的形狀而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回復元件是磁性回復元件或彈性回復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筆更包括一緩衝元件,設置於筆身的第一容置空間內,並位於第一磁性元件與第一容置空間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觸控本體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筆身,並與第二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觸控本體更包括一充電座,筆身更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及包括一充電元件,充電元件設置於筆身的第二容置空間 內,與充電座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充電元件包括至少一接頭,至少一接頭從第二容置空間外露至筆身外,與充電座電性連接。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如前所述的觸控筆以及一觸控本體。觸控筆可分離地連接於觸控本體。觸控本體包括一殼體及一第一吸附元件。第一吸附元件設置於殼體內。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界定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與第一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筆身,觸控本體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設置於殼體,第二磁性元件與第二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筆的筆身更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及包括一充電元件,充電元件設置於筆身的第二容置空間內,觸控本體更包括一充電座,充電元件與充電座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界定一第二開口,第二開口與充電座對應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觸控筆的充電元件包括至少一接頭,至少一接頭從第二容置空間外露至筆身外,與充電座電性連接。
承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筆包括磁性元件及回復元件,觸控裝置的觸控本體包括吸附元件,觸控筆的磁性元件受到觸控本體的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筆身內凸出並吸附卡固到觸控本體上,增加觸控筆及觸控本體吸附的穩固性,避免受到碰撞時容易掉落的情形。另外,在使用者欲使用觸控筆,將觸控筆從觸控本體上分離時,觸控筆的磁性元件可藉由回復元件提供的回復力的作用而回到筆身內,避免觸控筆的表面有凸出結構,藉此避免凸出結構易受碰撞或割傷人體的情形。再者,觸控筆更可包括充電元件、觸控本體更可包括充電座,在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吸附固定時,可同時對觸控筆進行充電的動作,提供使用者方便性。
1‧‧‧觸控筆
11‧‧‧筆身
12‧‧‧第一磁性元件
13‧‧‧回復元件
13a‧‧‧磁性回復元件
13b‧‧‧彈性回復元件
14‧‧‧緩衝元件
15‧‧‧充電元件
151‧‧‧接頭
152‧‧‧電源元件
16‧‧‧第二磁性元件
2‧‧‧觸控本體
21‧‧‧殼體
22‧‧‧第一吸附元件
23‧‧‧第二吸附元件
24‧‧‧充電座
3‧‧‧觸控裝置
C1‧‧‧一般狀態
C2‧‧‧彈性狀態
D1‧‧‧線性方向
E‧‧‧端部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P1‧‧‧初始位置
P2‧‧‧工作位置
S1‧‧‧第一容置空間
S2‧‧‧另一容置空間
S3‧‧‧第二容置空間
圖1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配合的外觀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分開的外觀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觸控裝置的第一實施例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配合的示意圖。
圖2C為圖2B的平面圖。
圖2D為第一實施例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分開的示意圖。
圖2E為圖2D的平面圖。
圖2F為圖2B中元件對應位置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的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配合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平面圖。
圖3C為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分開的示意圖。
圖3D為圖3C的平面圖。
圖3E為圖3A中元件對應位置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觸控筆及觸控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A、圖1B及圖2A,圖1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3中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配合的外觀示意圖,如圖1A所示,觸控筆1吸附在觸控本體2上。圖1B為本發明觸控裝置3中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分開的外觀示意圖,如圖1B所示,觸控筆1可與觸控本體2分開。於此,觸控筆1是可分離地連接於觸控本體2。圖2A為本發明觸控裝置3中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A所示,其為將圖1A的觸控本體2翻轉使其底面朝上,以方便查看觸控本體2與觸控筆1的配合情形。
請參照圖2A至圖2F以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3中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配合的第一實施例。如圖2A所示,觸控裝置3包括觸控筆1 及觸控本體2。觸控筆1包括筆身11、第一磁性元件12及回復元件13。觸控本體2包括殼體21及第一吸附元件22。第一吸附元件22設置於殼體21內。
觸控筆1的筆身11界定第一容置空間S1連通於筆身11的外部。第一磁性元件12可移動地對應第一吸附元件22的位置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呈T型,且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對應第一磁性元件12凸出筆身11的形狀而設置。詳細而言,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是對應T型的下半部(亦即類似I型的部份,其寬度較窄)的形狀而設置。因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是對應寬度較窄的部份的形狀而設置,故可使T型的下半部(寬度較窄)凸出筆身而使得T型的上半部(寬度較寬的部份)無法凸出於筆身,對於第一磁性元件12具有限位作用,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2從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脫落。特別地,圖2A至圖2F中雖顯示第一磁性元件12為T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的形狀可依照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來調整,僅需注意要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2從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脫落即可,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能夠受到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如圖2D及圖2E所示,初始位置P1是第一磁性元件12完全位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的位置,如圖2B及圖2C所示,工作位置P2是第一磁性元件12部分凸出於筆身11的位置。於此,如圖2D所示,觸控本體2的殼體21界定第一開口O1,第一開口O1與第一吸附元件22對應設置。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將觸控筆1靠近觸控本體2時,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會受到觸控本體2的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使得第一磁性元件12部分凸出於筆身11,凸出筆身11的部分第一磁性元件12則進入觸控本體2殼體21的第一開口O1內,並與第一吸附元件22磁性吸附,使得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不僅能藉由磁性與觸控本體2吸附,亦可藉由其凸出筆身11的部分結構,與觸控本體2殼體21的第一開口O1 形成卡固結構,加強固定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
如圖2A所示,觸控筆1的回復元件13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並對應第一磁性元件12設置。特別地,圖2A中雖顯示回復元件13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旁的另一容置空間S2內,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另一容置空間S2與第一容置空間S1可以是連通的,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回復元件13是磁性回復元件13a為例加以說明。然而,回復元件13亦可以是彈性回復元件13b,詳細說明如後,於此不先贅述。舉例而言,當使用者欲使用觸控筆1,並將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分開時,磁性回復元件13a用以提供一磁性回復力以使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能夠受到磁性回復元件13a的磁性回復力的作用而從工作位置P2(如圖2B、圖2C所示)回復到初始位置P1(如圖2D、圖2E所示)。亦即第一磁性元件12從部分凸出筆身11的位置回到完全容置於筆身11內的位置。藉由此設計,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觸控筆1時,觸控筆1的筆身11表面不會有凸出的結構,避免受到碰撞而損壞或割傷人體的情形發生,亦可保持觸控筆1筆身11的流線形,以便於使用者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包括但不限於磁鐵、磁石、或其他帶有磁性的元件。
在本實施例中,回復元件13是磁性回復元件13a。磁性回復元件13a包括但不限於磁鐵、磁石、或其他帶有磁性的元件、或馬口鐵。磁性回復元件13a亦可以是由鐵、鈷、鎳、鐵合金、鈷合金、鎳合金、或鐵、鈷、鎳上另外鍍有其他金屬的可被磁性吸附的材料所組成的元件(例如馬口鐵是由鐵上鍍錫所組成的元件)。特別地,本發明中的磁性回復元件13a的材質可依照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來調整,本發明並無限制,僅需注意第一磁性元件12與磁性回復元件13a的磁性吸附力需小於第一磁性元件12與觸控本體2的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力,以確保觸控筆1在接近觸控本體2時,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確實會被第一吸附元件22磁性吸附而凸出觸控筆1的筆身11。
請先參考圖3A至圖3E,以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3中觸控 筆1與觸控本體2配合的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僅在於觸控筆1的回復元件13,觸控筆1的其他元件及觸控本體2的元件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已詳細敘述如前,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回復元件13是彈性回復元件13b為例加以說明。然而,回復元件13亦可以是磁性回復元件13a,磁性回復元件13a的詳細說明如第一實施例所述,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觸控筆1的筆身11界定第一容置空間S1連通於筆身11的外部。第一磁性元件12可移動地對應第一吸附元件22的位置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呈T型,且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對應第一磁性元件12凸出筆身11的形狀而設置。詳細而言,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是對應T型的下半部(亦即類似I型的部份,其寬度較窄)的形狀而設置。因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是對應寬度較窄的部份的形狀而設置,故可使T型的下半部(寬度較窄)凸出筆身而使得T型的上半部(寬度較寬的部份)無法凸出於筆身,對於第一磁性元件12具有限位作用,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2從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脫落。特別地,圖3A至圖3E中雖顯示第一磁性元件12為T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的形狀可依照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來調整,僅需注意要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2從第一容置空間S1對外連通的部分脫落即可,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能夠受到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如圖3C及圖3D所示,初始位置P1是第一磁性元件12完全位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的位置,如圖3A及圖3B所示,工作位置P2是第一磁性元件12部分凸出於筆身11的位置。於此,如圖3C所示,觸控本體2的殼體21界定第一開口O1,第一開口O1與第一吸附元件22對應設置。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將觸控筆1靠近觸控本體2時,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會受到觸控本體2的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使得第一磁性元件12部分凸出於筆身11,凸出筆身11的部分第一磁性元件12 則進入觸控本體2殼體21的第一開口O1內,並與第一吸附元件22磁性吸附,使得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不僅能藉由磁性與觸控本體2吸附,亦可藉由其凸出筆身11的部分結構,與觸控本體2殼體21的第一開口O1形成卡固結構,加強固定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
如圖3A至圖3E所示,觸控筆1的彈性回復元件13b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並對應第一磁性元件12設置。特別地,圖中雖顯示第一磁性元件12為T型,彈性回復元件13b的一端設置於T型與第一容置空間S1之間的空隙中,然而,彈性回復元件13b亦可位於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一容置空間S1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例如端部E)之間,視彈性回復元件13b的類型而決定,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以彈性回復元件13b為扭簧為例加以說明,然而,彈性回復元件13b亦可以是彈簧、彈片、或風琴狀結構元件、或其他受到外力形變後會產生彈力使其回復原本形狀的元件,本發明並無限制。另外,彈性回復元件13b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由金屬、橡膠、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具有彈性的材質製成。
詳細而言,如圖3A至圖3D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2能夠受到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時,因第一磁性元件12位移帶動了彈性回復元件13b從一般狀態C1被拉伸或壓縮至彈性狀態C2,彈性回復元件13b具有從彈性狀態C2回復成一般狀態C1的彈性回復力。因此,當使用者欲使用觸控筆1,並將觸控筆1與觸控本體2分開時,觸控筆1的第一磁性元件12會受到彈性回復元件13b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而從工作位置P2回復到初始位置P1。亦即第一磁性元件12從部分凸出筆身11的位置回到完全容置於筆身11內的位置。藉由此設計,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觸控筆1時,觸控筆1的筆身11表面不會有凸出的結構,避免受到碰撞而損壞或割傷人體的情形發生,亦可保持觸控筆1筆身11的流線形,以便於使用者使用。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以彈性回復元件13b是扭簧為例說明,當第一磁性元件12會受到第一吸附元件22的磁性吸附而從初始位置P1位移至工作位置P2時,彈性回復元件13b是從一般狀態C1被拉伸至彈性狀態C2,然而,若彈性回復元件13b是彈 簧、或風琴狀結構元件、或其他結構,彈性回復元件13b可以是從一般狀態C1被壓縮至彈性狀態C2,視彈性回復元件13b的類型及其設置方式而決定,本發明並無限制。
請再參考圖2A,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1更可包括一緩衝元件14,設置於筆身11的第一容置空間S1內,並位於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一容置空間S1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之間(例如圖2F及圖3E所示第一磁性元件12與端部E之間,或者位於端部E),用以避免第一磁性元件12受回復元件13(磁性回復元件13a或彈性回復元件13b)的作用而從工作位置P2回復到初始位置P1時與第一容置空間S1的端部E產生碰撞。詳細而言,第一磁性元件12受回復元件13(磁性回復元件13a或彈性回復元件13b)的作用而從工作位置P2回復到初始位置P1時,是受到磁性或彈性的作用,將第一磁性元件12從部分露出筆身11的工作位置P2回復到完全容置於筆身11的初始位置P1,其回復過程可能使得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一容置空間S1的端部E產生碰撞,進而產生噪音,或是造成第一磁性元件12破裂,因此,在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一容置空間S1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之間加入緩衝元件14使得第一磁性元件12在回復過程中可避免與第一容置空間S1的端部E發生碰撞。舉例而言,緩衝元件14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泡棉、海綿、橡膠圈、或橡膠塊等具有緩衝功能的元件。特別地,當回復元件13是位於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一容置空間S1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之間的彈性回復元件13b時,回復元件13(彈性回復元件13b)可同時具有緩衝功能,亦即回復元件13(彈性回復元件13b)可同時為緩衝元件14,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1更包括第二磁性元件16,設置於筆身11,觸控本體2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23,設置於殼體21,觸控筆1的第二磁性元件16與觸控本體2的第二吸附元件23對應設置。第二磁性元件16可以設置於筆身11內,或筆身11外但不凸出筆身11,本發明並無限制。第二磁性元件16用於加強固定觸控筆1,避免只用第一磁性元件12與觸控本體2吸附的情形下,只用一個點進行固定,容易產生筆身11被碰撞時會旋轉的情形。於此,第二磁性元件16可以位於筆身11的 一端、第一磁性元件12位於筆身11的另一端,或者,只要第二磁性元件16與第一磁性元件12位於筆身11有一段距離即可,使得觸控筆1可以用兩個點與觸控本體2吸附固定,以加強固定觸控筆1。第二磁性元件16包括但不限於磁鐵、磁石、或其他帶有磁性的元件、或馬口鐵。第二磁性元件16亦可以是由鐵、鈷、鎳、鐵合金、鈷合金、鎳合金、或鐵、鈷、鎳上另外鍍有其他金屬的可被磁性吸附的材料所組成的元件(例如馬口鐵是由鐵上鍍錫所組成的元件)。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1的筆身11更可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S3及包括一充電元件15,充電元件15設置於筆身11的第二容置空間S3內,觸控本體2更包括一充電座24,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與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對應設置。於此,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是無線充電元件,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無線充電座,在觸控筆1吸附到觸控本體2上時,充電元件15與充電座24靠近即可對觸控筆1進行充電。舉例而言,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更連接一電源元件152,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對觸控筆1的電源元件152進行充電。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包括至少一接頭151,至少一接頭151從第二容置空間S3外露至筆身11外,與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電性連接。於此,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是有線充電元件,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有線充電座,觸控本體2的殼體21更界定一第二開口O2,第二開口O2與充電座24對應設置。在觸控筆1吸附到觸控本體2上時,充電元件15的至少一接頭151與充電座24電性連接即可對觸控筆1進行充電。舉例而言,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更連接一電源元件152,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對觸控筆1的電源元件152進行充電。
請參考圖2A至圖3E,雖然顯示第二容置空間S3與第一容置空間S1是不連通的,然而,第二容置空間S3與第一容置空間S1可以是連通的,形成一個大的容置空間,充電元件15與上述其他元件(第一磁性元件12、回復元件13、緩衝元件14)位於容置空間的不同位置。
請再參考圖1A至圖2A,用以說明本發明觸控裝置3。觸控 裝置3包括觸控筆1以及觸控本體2,觸控筆1的詳細敘述如前,於此不再重複贅述。觸控筆1可分離地連接於觸控本體2。觸控本體2包括殼體21及第一吸附元件22,第一吸附元件22設置於殼體21內。
請再參考圖2D及圖3C,觸控本體2的殼體21界定一第一開口O1,第一開口O1與第一吸附元件22對應設置。其中第一開口O1的用途的詳細敘述如前,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請再參考圖2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更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16,設置於筆身11,觸控本體2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23,設置於殼體21,觸控筆1的第二磁性元件16與觸控本體2的第二吸附元件23對應設置。特別地,圖中雖顯示第二吸附元件23是設置於殼體21內,然而,第二吸附元件23也可以設置於殼體21的外表面上,只要不凸出殼體21即可,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的筆身11更可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S3及包括一充電元件15,充電元件15設置於筆身11的第二容置空間S3內,觸控本體2更包括一充電座24,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與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對應設置。於此,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是無線充電元件,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無線充電座,在觸控筆1吸附到觸控本體2上時,充電元件15與充電座24靠近即可對觸控筆1進行充電。舉例而言,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更連接一電源元件152,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對觸控筆1的電源元件152進行充電。
請再參考圖2D及圖3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本體2的殼體21更可界定一第二開口O2,第二開口O2與充電座24對應設置。
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包括至少一接頭151,至少一接頭151從第二容置空間S3外露至筆身11外,與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電性連接。於此,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是有線充電元件,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有線充電座。在觸控筆1吸附到觸控本體2上時,充電元件15的至少一接頭151與充電座24電性連接即可對觸控筆1進行充電。舉例而言,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更連接一電源元件152,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是對觸控筆1的電源元件152進行充電。
另外,圖2D及圖3C雖顯示觸控本體2的殼體21界定第一開口O1及第二開口O2,第一開口O1與第一吸附元件22對應設置,第二開口O2與充電座24對應設置。特別地,若充電座24為無線充電座,則觸控本體2的殼體21可僅界定第一開口O1,視觸控本體2的充電座24及觸控筆1的充電元件15的類型而定,本發明並無限制。
如圖2A所示,觸控本體2的第一吸附元件22、第二吸附元件23及充電座24沿著一線性方向D1設置。於此,第一吸附元件22、第二吸附元件23及充電座24的排列雖以先第一吸附元件22、充電座24、再第二吸附元件23為例,然而其排列順序可依照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來調整,本發明並無限制。再者,觸控本體2亦可僅包括殼體21、第一吸附元件22;或者,觸控本體2亦可僅包括殼體21、第一吸附元件22、第二吸附元件23;或者,觸控本體2亦可僅包括殼體21、第一吸附元件22、充電座24;或者,觸控本體2亦可包括殼體21、第一吸附元件22、第二吸附元件23、充電座24,視與之配合的觸控筆1的元件而設置,本發明並無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本體2的第一吸附元件22及第二吸附元件23是磁鐵、磁石、或電磁鐵。第一吸附元件22及第二吸附元件23可相同或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A、圖1B所示,觸控裝置3雖以觸控本體2為筆記型電腦搭配觸控筆1為例,然而,觸控本體2亦可以是平板電腦、行動電話、衛星導航、個人數位助理、掌上型電腦及資訊家電(例如平面電視或其他具有觸控面板的家電)等電子產品,本發明並無限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觸控筆包括至少一個磁性元件及一回復元件,觸控本體包括至少一吸附元件,觸控筆的磁性元件受到觸控本體的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筆身內凸出並吸附卡固到觸控本體上,增加觸控筆及觸控本體吸附的穩固性,避免受到碰撞時容易掉落的情形,亦可藉由另一個磁性元件與觸控本體的吸附元件吸附,以提供兩點固定的功能,避免僅用一點固定時,受到碰撞而產生旋轉的情形發生。另外,在使用者欲使用觸控筆,將觸控筆從觸控本體上分離時,觸控筆的磁性元件可藉由回復元件的回復力的作用而回到筆身內,避免觸控筆的表面有凸出結構,藉 此避免凸出結構易受碰撞或割傷人體的情形發生。再者,觸控筆更可包括充電元件、觸控本體更可包括充電座,在觸控筆與觸控本體吸附固定時,可同時對觸控筆進行充電的動作,提供使用者方便性。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Claims (13)

  1. 一種觸控筆,可分離地連接於一觸控本體,該觸控本體至少包括一第一吸附元件,該觸控筆包括:一筆身,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連通於該筆身的外部;一第一磁性元件,可移動地對應該第一吸附元件的位置設置於該筆身的該第一容置空間內,該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受該第一吸附元件的磁性吸附而從一初始位置位移至一工作位置,該初始位置是該第一磁性元件位於該筆身的該第一容置空間內的位置,該工作位置是該第一磁性元件部分凸出於該筆身的位置;以及一回復元件,設置於該筆身的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對應該第一磁性元件設置,該回復元件用以提供一回復力以使該第一磁性元件能夠從該工作位置回復到該初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呈T型,且該第一容置空間對外連通的部分對應該第一磁性元件凸出該筆身的形狀而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回復元件是磁性回復元件或彈性回復元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一緩衝元件,設置於該筆身的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並位於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第一容置空間遠離對外連通的部份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觸控本體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該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該筆身,並與該第二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觸控本體更包括一充電座,該筆身更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及包括一充電元件,該充電元件設置於該筆身的該第二容置空間內,與該充電座對應設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充電元件包括至少一接頭,該至少一接頭從該第二容置空間外露至該筆身外,與該充電座電性連接。
  8.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 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的觸控筆;以及一觸控本體,該觸控筆可分離地連接於該觸控本體,該觸控本體包括:一殼體;及該第一吸附元件,設置於該殼體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殼體界定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一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筆更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該筆身,該觸控本體更包括一第二吸附元件,設置於該殼體,該第二磁性元件與該第二吸附元件對應設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筆的該筆身更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及包括一充電元件,該充電元件設置於該筆身的該第二容置空間內,該觸控本體更包括一充電座,該充電元件與該充電座對應設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殼體界定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與該充電座對應設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筆的該充電元件包括至少一接頭,該至少一接頭從該第二容置空間外露至該筆身外,與該充電座電性連接。
TW107115803A 2018-05-09 2018-05-09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TWI655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5803A TWI655562B (zh) 2018-05-09 2018-05-09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CN201910285267.2A CN110471542B (zh) 2018-05-09 2019-04-10 触控笔及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5803A TWI655562B (zh) 2018-05-09 2018-05-09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5562B TWI655562B (zh) 2019-04-01
TW201947367A true TW201947367A (zh) 2019-12-16

Family

ID=6699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803A TWI655562B (zh) 2018-05-09 2018-05-09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1542B (zh)
TW (1) TWI6555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937B (zh) * 2021-04-13 2022-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810B (zh) 2019-03-08 2024-0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0616B (zh) * 2019-06-20 2020-08-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電子系統
TWI761163B (zh) 2020-05-13 2022-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14202321U (zh) 2021-03-02 2021-09-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CN214202318U (zh) 2021-03-02 2021-09-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9085A (en) * 2008-11-14 2010-05-16 E Ten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Assembly for automatically fixing and ejecting apparatus styl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M396475U (en) * 2010-09-01 2011-01-11 China Steel Corp Magnetic attracting pen
CN203233195U (zh) * 2013-03-29 2013-10-09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
US20180039343A1 (en) * 2015-04-28 2018-02-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ylus pen housing with movable connector device
US10168804B2 (en) * 2015-09-08 2019-01-01 Apple Inc. Stylu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9053338A (ja) * 2015-12-21 2019-04-04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CN207281729U (zh) * 2017-09-28 2018-04-27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组件及具有该触控组件的智能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937B (zh) * 2021-04-13 2022-07-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US11644908B2 (en) 2021-04-13 2023-05-09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Styl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1542A (zh) 2019-11-19
CN110471542B (zh) 2023-05-26
TWI655562B (zh) 201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7367A (zh) 觸控筆及觸控裝置
CN108071907B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3809686A (zh) 电子装置
US8390411B2 (en) Tablet device
EP2450777A2 (en) Multi-direction input device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US8634196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9117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radling function
US9116670B2 (en) Surface contact for a support component
US20120069502A1 (en) Magnetic attachment
EP2749987B1 (en) Key input device
TWI462681B (zh) 用來鎖扣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殼體的鎖具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40022174A1 (en) External keyboard and sheath of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42068A (zh) 承載基座及電腦系統
US8319755B2 (en) Stylus
US20220351920A1 (en) Magnetic type keyswitch
CN202275758U (zh) 磁力式按键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US20180039343A1 (en) Stylus pen housing with movable connector device
CN101419487B (zh)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5575706A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机械键盘开关
US20110292002A1 (en) Stylus retain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55184B (zh) 可携式电脑
CN212487008U (zh)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218413422U (zh) 触觉回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