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9055U - Buckl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uckl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9055U
TWM579055U TW108200558U TW108200558U TWM579055U TW M579055 U TWM579055 U TW M579055U TW 108200558 U TW108200558 U TW 108200558U TW 108200558 U TW108200558 U TW 108200558U TW M579055 U TWM579055 U TW M57905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huck
pressing
electromagnetic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世光
陳柏村
陳瑞宗
Original Assignee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0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9055U/zh
Publication of TWM579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9055U/zh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種扣具裝置,包含一主體單元、一卡盤單元、一壓扣單元,及一彈力單元。該主體單元包括一扣具殼體。該卡盤單元包括至少一立式卡盤。該壓扣單元包括一按壓本體。該彈力單元包括一第一彈簧體。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設置於該立式卡盤。該第一彈簧體之另一端設置於該按壓本體。該第一彈簧體為推力彈簧可以延長該扣具裝置的使用壽命。

Description

扣具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扣具裝置,尤其是一種設置於椅子上的扣具裝置。
具有體感的椅子會設置固定帶及扣具,用以將人體固定於椅子上,以避免椅子提供體感動力時將人體拋出。
台灣專利M473859,揭露一種用於安全帶的扣具1,可以控制組合於該扣具1之扣片不會被乘坐於座椅之人員開啟,進一步於座椅提供體感之動力時,保護乘坐於座椅之人員。
參閱圖1,該扣具1包括一設置於一殼體101中之第一橫柱102、二設置於該第一橫柱102之第一連接部103、一設置於一殼體101中之第二橫柱104、二樞設於該第二橫柱104之立式卡盤105、二設置於該二立式卡盤105之第二連接部106,及二設置於該第一連接部103與該第二連接部106之第一彈簧107。該二第一彈簧107為一種拉力彈簧,用以拉動該二立式卡盤105於該殼體101中轉動。該二第一彈簧107之兩端分別設有呈圓圈之第一扣件108,該複數第一扣件108用以分別扣合該二第一連接部103及該二第二連接部105。
參閱圖2,該扣具1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殼體 101之第三橫柱109、一設置於該殼體101中之按壓體110、二設置於該按壓體110之第三連接部111,及二設置於該第三橫柱109與該第三連接部111間之第二彈簧112。該二第二彈簧112為一種拉力彈簧,用以拉動該按壓體110於該殼體101中移動。該二第二彈簧112之兩端分別設有呈圓圈之第二扣件113,該複數第二扣件113用以分別扣合該第三橫柱109及該二第三連接部111。
參閱圖3,該扣具1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殼體101之第四橫柱114、二設置於該殼體101之電磁構件115、二樞設於該二電磁構件115之金屬桿116、二設置於該二金屬桿116之第四連接部117,及二設置於該第四橫柱114與該第四連接部117間之第三彈簧118。該二第三彈簧118為一種拉力彈簧,用以拉動該二金屬桿116於該殼體101中移動。該二第三彈簧118之兩端分別設有呈圓圈之第三扣件119,該複數第三扣件119用以分別扣合該第四橫柱114及該第四連接部117。
其中,該第一彈簧107與該第一扣件108之連接處,該第二彈簧112與該第二扣件113之連接處,該第三彈簧118與該第三扣件119之連接處,會因為彈簧的使用次數或使用時間產生疲勞性的斷裂。
由上述說明可知,雖然習知揭露了用於安全帶的扣具,但實際使用上仍有下列缺點:
一、耐用度不足:
由於習知使用拉力彈簧,必須於拉力彈簧之 兩側設置環狀扣件才能扣住兩個物體,並提供兩物體間的拉力,而拉力彈簧與環狀扣件的連接處,於一定的伸縮次數後會發生斷裂現象,耐用度明顯不足。
二、組裝程序繁瑣:
續上所述,每一扣件必須扣合物體上的連接部,扣具零件複雜,必須依據固定的組裝程序進行組裝,組裝程序繁瑣,舉例來說,習知之第三橫柱109不僅要提供該第二彈簧112之第二扣件113扣住,更要穿過該按壓體110用以限制該按壓體110的移動範圍,零件之組裝上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結構複雜:
每一可動體必須設置一彈簧與固定於外殼的固定件,習知之第二連接部106及第四連接部117為螺絲零件,第一連接部103及第三連接部111為凸體結構,且使用之彈簧數量繁多,習知之扣具之結構較為複雜。
因此,如何提升扣具的耐用度,並將扣具結構簡單化,是相關技術人員亟需努力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扣具裝置,包括一主體單元、至少一卡盤單元、一壓扣單元,及一彈力單元。
該主體單元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之扣具殼體、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卡盤支撐體,及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按壓支撐體。
該卡盤單元包括至少一樞設於該卡盤支撐體之立式卡盤、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一鉗制部、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彈簧容置部、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彈簧卡盤支撐部,及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轉動限位部,該立式卡盤可於一卡盤鎖固位置及一卡盤解鎖位置間轉動,該按壓支撐體可以撐抵該轉動限位部。
該壓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按壓本體、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按壓限位通孔、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按壓卡扣部,及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彈簧按壓支撐部,當該立式卡盤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按壓支撐體與該按壓限位通孔相配合,以使該按壓本體於一按壓鎖固位置及一按壓解鎖位置間移動,當該按壓本體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時,該第一鉗制部與該按壓卡扣部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該彈力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彈簧體,該第一彈簧體為推力彈簧,該彈簧卡盤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該彈簧按壓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之另一端,該彈簧容置部可以容置該第一彈簧體,該第一彈簧體用以推動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解鎖位置,該第一彈簧體用以推動該按壓本體於該按壓鎖固位置。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彈簧卡盤支撐部為突出於該立式卡盤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彈 簧按壓支撐部為突出於該按壓本體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之另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按壓支撐部。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彈簧卡盤支撐部設置於該彈簧容置部之側邊,以使該第一彈簧體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轉動。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外緣側凸體,該外緣側凸體用以撐抵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的外側。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轉動限位部之壺嘴止擋部,該壺嘴止擋部用以控制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解鎖位置的轉動角度。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扣具裝置適用於可分離地與一扣片裝置組合,該扣片裝置上設有一扣片卡扣體,該主體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扣片通孔,該扣片通孔用以提供該扣片卡扣體插設,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二鉗制部,當該按壓本體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時,該扣片卡扣體與該第二鉗制部嵌合,使該扣片裝置無法與該扣具裝置分離。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扣具裝置更包含至少一磁扣單元,該磁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電磁主體、一樞設於該電磁主體之電磁伸縮桿,及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電磁卡扣部,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三鉗制部,該彈力單元更 包括至少一第二彈簧體,當該立式卡盤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電磁伸縮桿可於一電磁鎖固位置及一電磁解鎖位置間移動,該電磁主體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推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該第二彈簧體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推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當該電磁伸縮桿移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時,該電磁卡扣部與該第三鉗制部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磁扣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電磁主體之彈簧磁體支撐部,及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彈簧桿體支撐部,該第二彈簧體為推力彈簧,該第二彈簧體套設於該電磁伸縮桿,該彈簧磁體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之一端,該彈簧桿體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之另一端。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主體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桿體支撐體,該磁扣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桿體限位孔,該桿體支撐體與該桿體限位孔相配合以限制該電磁伸縮桿於該電磁解鎖位置及該電磁鎖固位置間移動的位置。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與該彈簧按壓支撐部之設計可以提供該第一彈簧體不需使用扣環進行設置,且該第一彈簧體為推力彈簧,可以使該扣具裝置之使用壽命延長,該第一彈簧體更可以推力轉動該立式卡盤,以推力移動該按壓本體,保持該扣具裝置的基本功能。
1‧‧‧扣具
101‧‧‧殼體
102‧‧‧第一橫柱
103‧‧‧第一連接部
104‧‧‧第二橫柱
105‧‧‧立式卡盤
106‧‧‧第二連接部
107‧‧‧第一彈簧
108‧‧‧第一扣件
109‧‧‧第三橫柱
110‧‧‧按壓體
111‧‧‧第三連接部
112‧‧‧第二彈簧
113‧‧‧第二扣件
114‧‧‧第四橫柱
115‧‧‧電磁構件
116‧‧‧金屬桿
117‧‧‧第四連接部
118‧‧‧第三彈簧
119‧‧‧第三扣件
2‧‧‧扣片裝置
21‧‧‧扣片卡扣體
3‧‧‧主體單元
31‧‧‧容置空間
32‧‧‧扣具殼體
33‧‧‧扣片通孔
34‧‧‧卡盤支撐體
35‧‧‧按壓支撐體
36‧‧‧桿體支撐體
4‧‧‧卡盤單元
41‧‧‧立式卡盤
42‧‧‧彈簧容置部
43‧‧‧彈簧卡盤支撐部
44‧‧‧外緣側凸體
45‧‧‧轉動限位部
46‧‧‧壺嘴止擋部
47‧‧‧第一鉗制部
48‧‧‧第二鉗制部
49‧‧‧第三鉗制部
5‧‧‧壓扣單元
51‧‧‧按壓本體
52‧‧‧按壓限位通孔
53‧‧‧按壓卡扣部
54‧‧‧彈簧按壓支撐部
6‧‧‧磁扣單元
61‧‧‧電磁主體
62‧‧‧電磁伸縮桿
63‧‧‧電磁卡扣部
64‧‧‧彈簧磁體支撐部
65‧‧‧彈簧桿體支撐部
66‧‧‧桿體限位孔
7‧‧‧彈力單元
71‧‧‧第一彈簧體
72‧‧‧第二彈簧體
圖1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習知一種扣具裝置之一第一彈簧的設置狀況;圖2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習知扣具裝置之一第二彈簧的設置狀況;圖3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習知扣具裝置之一第三彈簧的設置狀況;圖4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本新型一種扣具裝置之一較佳實施例,一扣片裝置與該扣具裝置扣合,一立式卡盤於一卡盤鎖固位置,一按壓本體於一按壓鎖固位置,一電磁伸縮桿於一電磁鎖固位置;圖5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鎖固位置,該按壓本體於一按壓解鎖位置,該電磁伸縮桿於該電磁鎖固位置;圖6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鎖固位置,該按壓本體於於該按壓鎖固位置,該電磁伸縮桿於該電磁解鎖位置;及圖7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中,該扣片裝置與該扣具裝置分離,該立式卡盤於一卡盤解鎖位置,該按壓本體於一按壓解鎖位置,該電磁伸縮桿於該電磁解鎖位置。
有關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參閱圖4,為本新型一種扣具裝置之較佳實施例,該扣具裝置適用於可分離地與一扣片裝置2組合。該扣片裝置2上設有一扣片卡扣體21。
於該較佳實施例,該扣具裝置包括一主體單元3、二卡盤單元4、一壓扣單元5、二磁扣單元6,及一彈力單元7。
該主體單元3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31之扣具殼體32、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32之扣片通孔33、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卡盤支撐體34、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按壓支撐體35,及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31之桿體支撐體36。
每一卡盤單元4包括一樞設於該卡盤支撐體34之立式卡盤41、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彈簧容置部42、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彈簧卡盤支撐部43、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外緣側凸體44、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轉動限位部45、一設置於該轉動限位部45之壺嘴止擋部46、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第一鉗制部47、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第二鉗制部48,及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之第三鉗制部49。
該壓扣單元5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32 之按壓本體51、二設置於該按壓本體51之按壓限位通孔52、二設置於該按壓本體51之按壓卡扣部53,及二設置於該按壓本體51之彈簧按壓支撐部54。
每一磁扣單元6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32之電磁主體61、一樞設於該電磁主體61之電磁伸縮桿62、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62之電磁卡扣部63、一設置於該電磁主體61之彈簧磁體支撐部64、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62之彈簧桿體支撐部65,及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62之桿體限位孔66。
該彈力單元7包括二設置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與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間之第一彈簧體71,及二設置於該彈簧磁體支撐部64與該彈簧桿體支撐部65間之第二彈簧體72。
實際實施時,該卡盤單元4、該按壓限位通孔52、該按壓卡扣部53、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該第一彈簧體71及該第二彈簧體72的設置數量應以實際狀況為主,不應以此為限。
該扣片卡扣體21設置於該扣片裝置2之一端,該扣片裝置2之另一端與座椅的安全帶連接。配合該卡盤單元4之數量,該扣片卡扣體21上設置二扣孔,該主體單元3之扣片通孔33用以提供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插設。實際實施時,該扣片卡扣體21上之扣孔數量應配合該卡盤單元4的設置數量,不應以此為限。
於該較佳實施例,該卡盤支撐體34、該按壓 支撐體35及該桿體支撐體36為橫設於該容置空間31的圓形柱體,且該卡盤支撐體34、該按壓支撐體35及該桿體支撐體36之兩端固定於該扣具殼體32上。
該第一彈簧體71為推力彈簧,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71之另一端。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為突出於該立式卡盤41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為突出於該按壓本體51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71之另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
值得一提的是,本新型之第一彈簧體71使用推力彈簧,因此,該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該第一彈簧體71之另一端套設於該彈簧按壓支撐部54可以推動該按壓本體51移動,有效避免早期使用拉力彈簧之兩側端必須使用扣環來提供兩物體間的拉力,其扣環與拉力彈簧的連接處具有金屬彈性疲勞性的斷裂的特性。本新型確實可以延長該扣具裝置的使用壽命。
該立式卡盤41概呈板體,該卡盤支撐體34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中心處,該彈簧容置部42為凹陷於該立式卡盤41外緣的凹槽,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設置於該彈簧容置部42的側邊,以使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且該彈簧容置部42可以容置該第一彈簧體71。該外緣側凸體44設置於該立式卡盤41於該彈 簧卡盤支撐部43的外側,該外緣側凸體44用以撐抵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之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的外側,可以避免該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超出該立式卡盤41的外緣,並避免該第一彈簧體71與其他結構體干涉卡住,讓該立式卡盤41轉動不順暢。
該立式卡盤41可於該卡盤支撐體34轉動,且該立式卡盤41一卡盤鎖固位置及一卡盤解鎖位置間轉動。
該扣片卡扣體21可以由該扣片通孔33進入該主體單元3之容置空間31,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由該扣片通孔33伸入該容置空間31時,該扣片卡扣體21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至該卡盤鎖固位置。
該第二彈簧體72為推力彈簧,該第二彈簧體72套設於該電磁伸縮桿62,該彈簧磁體支撐部64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72之一端,該彈簧桿體支撐部65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72之另一端。該第二彈簧體72可以推動該電磁伸縮桿62移動於該電磁鎖固位置。
當該電磁主體61通電時,可以反抗該第二彈簧體72的推力,以將該電磁伸縮桿62推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當該電磁主體61沒有通電時,該第二彈簧體72可以推動該電磁伸縮桿62移動。
該桿體支撐體36與該桿體限位孔66相配合以限制該電磁伸縮桿62於該電磁解鎖位置及該電磁鎖固位置間移動的位置。
參閱圖4、5,當該立式卡盤41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按壓支撐體35與該按壓限位通孔52相配合,以使該按壓本體51於一按壓鎖固位置及一按壓解鎖位置間移動。
當該按壓本體51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時,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推動該按壓本體51於該按壓鎖固位置,該第一鉗制部47與該按壓卡扣部53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41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該按壓本體51可接收外力反抗該第一彈簧體71之推力,以使該按壓本體51移動至該按壓解鎖位置。
其中,該電磁卡扣部63與該第三鉗制部49相互嵌合,因此當該按壓本體51於該按壓解鎖位置,該第一鉗制部47與該按壓卡扣部53分離,該立式卡盤41也不會被轉動並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參閱圖4、6,當該立式卡盤41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電磁伸縮桿62可於一電磁鎖固位置及一電磁解鎖位置間移動。該電磁主體61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62推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該第二彈簧體72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62推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
當該電磁伸縮桿62移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時,該電磁卡扣部63與該第三鉗制部49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41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當該電磁伸縮桿62移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時,由於該按壓本體51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該扣片卡扣 體21與該第二鉗制部48嵌合,該立式卡盤41不會被轉動並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當該立式卡盤41被該按壓本體51或該電磁伸縮桿62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無法與該扣具裝置分離。
參閱圖7,當該按壓本體51位於該按壓解鎖位置,同時該電磁伸縮桿62位於該電磁解鎖位置時,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配合該按壓支撐體35撐抵該轉動限位部45,以使該立式卡盤41轉動至該卡盤解鎖位置。
該轉動限位部45凸伸於該立式卡盤41的外緣,該轉動限位部45用以撐抵該第一彈簧體71施予該立式卡盤41的推力,使該立式卡盤41位於該卡盤解鎖位置。
該壺嘴止擋部46為該轉動限位部45凸緣上的斜邊,該壺嘴止擋部46用以控制該立式卡盤41於該卡盤解鎖位置的轉動角度。
當該卡盤解鎖位置時,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可自該扣片通孔33抽離該容置空間31,且當該按壓本體51由外力推動至該按壓解鎖位置,同時該電磁伸縮桿62由該電磁主體61推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於該卡盤解鎖位置,並將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向外推出。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新型扣具裝置確實具有下列功效:
一、延長使用壽命:
本新型之第一彈簧體71及第二彈簧體72使用推力彈簧,因此可以改善早期使用拉力彈簧時所發生之金屬彈性疲勞性的斷裂的特性,可以延長本新型之扣具裝置的使用壽命。
二、彈簧做動順暢:
該外緣側凸體44可以撐抵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之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的外側,可以避免該第一彈簧體71之一端超出該立式卡盤41的外緣,並避免該第一彈簧體71與其他結構體干涉卡住,令該第一彈簧體71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順暢。
三、準確控制位置:
該壺嘴止擋部46為該轉動限位部45凸緣的斜邊,可以精準提供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41轉動於該卡盤解鎖位置,並將該扣片裝置2之扣片卡扣體21向外推出,更可以避免該轉動限位部45與該按壓本體51相互干涉產生結構性的摩擦。
綜上所述,本新型將該第一彈簧體71及第二彈簧體72使用推力彈簧,再於該立式卡盤41上設置該彈簧容置部42、該彈簧卡盤支撐部43及該外緣側凸體44,該按壓本體51上設置彈簧按壓支撐部54,以使該第一彈簧體71可以分別轉動該立式卡盤41及移動該按壓本體51,有效減少彈簧的設置數量並維持該扣具裝置的動作,且利用推力彈簧之該第一彈簧體71及第二彈簧體72不易 發生金屬彈性疲勞性的斷裂的特性,可以延長本新型之扣具裝置的使用壽命,故確實可以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扣具裝置,包括:一主體單元,包括一圍繞界定一容置空間之扣具殼體、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卡盤支撐體,及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按壓支撐體;至少一卡盤單元,包括一樞設於該卡盤支撐體之立式卡盤、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一鉗制部、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彈簧容置部、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彈簧卡盤支撐部,及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轉動限位部,該立式卡盤可於一卡盤鎖固位置及一卡盤解鎖位置間轉動,該按壓支撐體可以撐抵該轉動限位部;一壓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按壓本體、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按壓限位通孔、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按壓卡扣部,及至少一設置於該按壓本體之彈簧按壓支撐部,當該立式卡盤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按壓支撐體與該按壓限位通孔相配合,以使該按壓本體於一按壓鎖固位置及一按壓解鎖位置間移動,當該按壓本體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時,該第一鉗制部與該按壓卡扣部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及一彈力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彈簧體,該第一彈簧體為推力彈簧,該彈簧卡盤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該彈簧按壓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一彈簧體之另一端,該彈簧容置部可以容置該第一彈簧體,該第一 彈簧體用以推動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解鎖位置,該第一彈簧體用以推動該按壓本體於該按壓鎖固位置。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彈簧卡盤支撐部為突出於該立式卡盤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卡盤支撐部。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彈簧按壓支撐部為突出於該按壓本體之凸緣,以使該第一彈簧體之另一端可以套設於該彈簧按壓支撐部。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彈簧卡盤支撐部設置於該彈簧容置部之側邊,以使該第一彈簧體可以推動該立式卡盤轉動。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外緣側凸體,該外緣側凸體用以撐抵該第一彈簧體之一端的外側。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轉動限位部之壺嘴止擋部,該壺嘴止擋部用以控制該立式卡盤於該卡盤解鎖位置的轉動角度。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適用於可分離地與一扣片裝置組合,該扣片裝置上設有一扣片卡扣體,該主體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扣片通孔,該扣片通孔用以提供該扣片卡扣體插設,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二鉗制部,當該按壓 本體位於該按壓鎖固位置時,該扣片卡扣體與該第二鉗制部嵌合,使該扣片裝置無法與該扣具裝置分離。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扣具裝置,更包含至少一磁扣單元,該磁扣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扣具殼體之電磁主體、一樞設於該電磁主體之電磁伸縮桿,及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電磁卡扣部,該卡盤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立式卡盤之第三鉗制部,該彈力單元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彈簧體,當該立式卡盤位於該卡盤鎖固位置時,該電磁伸縮桿可於一電磁鎖固位置及一電磁解鎖位置間移動,該電磁主體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推動至該電磁解鎖位置,該第二彈簧體用以將該電磁伸縮桿推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當該電磁伸縮桿移動至該電磁鎖固位置時,該電磁卡扣部與該第三鉗制部嵌合以使該立式卡盤固定於該卡盤鎖固位置。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磁扣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電磁主體之彈簧磁體支撐部,及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彈簧桿體支撐部,該第二彈簧體為推力彈簧,該第二彈簧體套設於該電磁伸縮桿,該彈簧磁體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之一端,該彈簧桿體支撐部用以支撐該第二彈簧體之另一端。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扣具裝置,其中,該主體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桿體支撐體,該磁扣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電磁伸縮桿之桿體限位孔,該桿 體支撐體與該桿體限位孔相配合以限制該電磁伸縮桿於該電磁解鎖位置及該電磁鎖固位置間移動的位置。
TW108200558U 2019-01-11 2019-01-11 Buckle device TWM579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58U TWM579055U (zh) 2019-01-11 2019-01-11 Buck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58U TWM579055U (zh) 2019-01-11 2019-01-11 Buckle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9055U true TWM579055U (zh) 2019-06-11

Family

ID=6770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558U TWM579055U (zh) 2019-01-11 2019-01-11 Buckle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90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541B (zh) * 2019-01-11 2020-02-1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裝置
CN11394115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智崴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装置
TWI782778B (zh) * 2020-07-16 2022-11-0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541B (zh) * 2019-01-11 2020-02-1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裝置
TWI782778B (zh) * 2020-07-16 2022-11-01 智崴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裝置
CN11394115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智崴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装置
CN113941159B (zh) * 2020-07-17 2023-10-31 智崴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4541B (zh) 扣具裝置
TWM579055U (zh) Buckle device
US10772373B2 (en) Helmet assembly and helmet fastening system
US8397362B2 (en) Device for setting a fastener element
WO2006136218A8 (en) A quick device for video and photographic equipment
JP6712148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ロックユニット
JP2009522523A (ja) 留め具
TW202203733A (zh)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夾鉗鎖具
EP3050450B1 (en) Locking clip and anchor assembly for a tether
US20140008954A1 (en) Detachable seating device
JP201114848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191956U (ja) フック装置
JP5426934B2 (ja) 球体のロック装置
US10485306B1 (en) Quick release system for body armor
CN214759522U (zh) 磁性扣接组
CN208719733U (zh) 快拆底座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RU222007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иксации предмета на двух поручнях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объекта
KR200342411Y1 (ko) 허리벨트
JP2017089717A (ja) 緊締具
TWM421400U (en) Extendable pole fixation device
GB2415034A (en) Light Fitting
TWM600333U (zh) 吊式拉門之上滑輪座組上吊掛螺桿具快速拆卸脫離之結構
JPH0835796A (ja) 警棒吊り
TW201408528A (zh) 可調整數個高度位置之座墊支架
TWM297264U (en) Transmission element fastening device of remote-controlled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