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929U -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 Google Patents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929U
TWM578929U TW107216334U TW107216334U TWM578929U TW M578929 U TWM578929 U TW M578929U TW 107216334 U TW107216334 U TW 107216334U TW 107216334 U TW107216334 U TW 107216334U TW M578929 U TWM578929 U TW M5789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luster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devic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6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建安
范牧樹
陳建佑
Original Assignee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78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92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應用此叢集式散熱裝置之機箱。叢集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吸熱歧管、複數個吸熱頭以及複數個管路。吸熱歧管具有一進水腔以及一出水腔,進水腔包括至少一第一入水口以及複數個第一出水口,出水腔包括複數個第二入水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出水口。吸熱歧管係與一第一熱源做熱接觸。複數個管路,連接吸熱頭與第一出水口,以及連接吸熱頭與第二入水口。

Description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散熱裝置,特別是一種應用於機箱散熱的叢集式散熱裝置。
在大型的散熱系統中,歧管的功能是用來發送或是匯集冷卻液,本身並不負責吸熱或是散熱,例如冷水歧管的功能是用來接收冷卻液後發送至各吸熱頭,熱水歧管則是匯集被加熱的冷卻液後傳遞至外部的冷凝裝置或降溫裝置。但由於歧管本身也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因此若是能夠使其兼具吸熱或是其他元件的功能,勢必可以在維持甚至於縮小整個散熱系統的體積下,提升散熱的效能。
針對上述大型散熱系統可改善的缺失,本案提出一種叢集式散熱裝置,特別適用於安裝在機櫃內的伺服器或是其他同時具有多個熱源的電子裝置或設備,可用來同時吸收或是帶走個個熱源運作時所產生的熱能,特別的是,本創作所提出叢集式散熱裝置中的吸熱歧管,本身同時兼具歧管與吸熱頭的功能,因而能夠提升整體的散熱效能。
本創作提供一種叢集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吸熱歧管、複數個吸熱頭以及複數個管路,其中吸熱歧管,具有一進水腔以及一出水腔,進 水腔包括至少一第一入水口以及複數個第一出水口,出水腔包括複數個第二入水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出水口,吸熱歧管係與一第一熱源做熱接觸。複數個管路則連接吸熱頭與第一出水口,以及連接吸熱頭與該第二入水口。
於一實施例中,吸熱頭係與一第二熱源熱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熱源與第二熱源可以是不同的發熱元件,也可是同一發熱元件不同的發熱部位。
於一實施例中,進水腔與出水腔可以是上下分隔設置或是左右分隔設置。
於一實施例中,吸熱頭可以是單腔體或複數腔體的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吸熱歧管之材質可選自下列之一材質:銀、銅、金、鋁、鐵、包含前述之一金屬的合金、以及石墨。
於一實施例中,叢集式散熱裝置在執行散熱功能時,內部的管路導入一冷卻液。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入水口係與一冷卻液供給管路連接,接收已降溫冷卻液,並經由複數個第一出水口而傳送至複數個吸熱頭。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出水口係與一冷卻液排出管路連接,將已升溫的冷卻液傳遞至外部對應的一冷凝裝置或是一熱交換裝置來進行降溫。
於一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快速接頭連接第一出水口以及管路,或是連接第二入水口以及管路。
於一實施例中,快速接頭包括一外套接管、一內套接管以及一彈性圈體。外套接管包括一外管體以及一擴口部。內套接管包括一內管 體以及一罩體,罩體包括一入口部以及一容置部。當外套接管與該內套接管組合在一起時,擴口部被彈性圈體套住而卡合於容置部內。
於一實施例中,內管體的外緣形成一環槽,該環槽外套設一墊圈。
本創作提供一種機箱,包括一電子裝置、複數個吸熱頭以及一吸熱歧管。電子裝置具有至少三個熱源。複數個吸熱頭與至少三個熱源中至少二個熱源做熱接觸。吸熱歧管連接一冷卻液供給管路以及一冷卻液排出管路,用以將一冷卻液分配給複數個吸熱頭,並將流經複數個吸熱頭而升溫的冷卻液匯集至冷卻液排出管路;其中,該吸熱歧管係與該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在一實施例中,熱源係指單獨的發熱元件或是發熱元件中不同的發熱部位。
在一實施例中,吸熱歧管具有一進水腔以及一出水腔,進水腔係與冷卻液供給管路連接在一起,出水腔係與冷卻液排出管路連接在一起
在一實施例中,進水腔係與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在一實施例中,出水腔係與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在一實施例中,進水腔與複數個吸熱頭之間,係藉由一快速接頭以及一管路而連接在一起。
在一實施例中,出水腔與複數個吸熱頭之間,係藉由一快速 接頭以及一管路而連接在一起。
在一實施例中,吸熱歧管之材質可選自下列之一材質:銀、銅、金、鋁、鐵、包含前述之一金屬的合金、以及石墨。
1‧‧‧叢集式散熱裝置
11‧‧‧吸熱歧管
12‧‧‧進水腔
121‧‧‧入水口
122‧‧‧出水口
13‧‧‧出水腔
131‧‧‧入水口
132‧‧‧出水口
14‧‧‧冷卻液供給管路
15‧‧‧冷卻液排出管路
16‧‧‧吸熱頭
16A‧‧‧腔體
16B‧‧‧腔體
17‧‧‧吸熱頭
18A‧‧‧管路
18B‧‧‧管路
19A‧‧‧管路
19B‧‧‧管路
19C‧‧‧管路
2‧‧‧電子裝置
2A‧‧‧熱源
2B‧‧‧熱源
3‧‧‧快速接頭
31‧‧‧外套接管
311‧‧‧外管體
311A‧‧‧縮口部
311B‧‧‧擴口部
311C‧‧‧內緣
32‧‧‧內套接管
321‧‧‧內管體
321A‧‧‧環槽
321B‧‧‧外緣
322‧‧‧罩體
322A‧‧‧入口部
322B‧‧‧容置部
33‧‧‧墊圈
34‧‧‧彈性圈體
4‧‧‧機箱
第1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A圖係第1圖中,沿3-3剖面線所得到關於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歧管的剖面示意圖。
第3B圖係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歧管於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第1圖中,沿4-4剖面線所得到關於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頭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中,沿6-6剖面線所得到關於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頭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8A圖與第8B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中關於快速接頭的立體示意體以及立體拆解圖。
第8C圖至第8E圖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叢集式散熱裝置中關於快速接頭的組裝過程的剖面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第1-4圖,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叢集式散熱裝置1。叢集式散熱裝置1包括一吸熱歧管11、複數個吸熱頭16(或稱水冷頭Cold plate)、管路18A、18B以及冷卻液(圖中未示)。吸熱歧管11包括一進水腔12以及一出水腔13,進水腔12包括至少一入水口121以及複數個出水口122,出水腔13則包括複數個入水口131以及至少一出水口132。吸熱歧管11進水腔12之入水口121,係與一冷卻液供給管路14連接,接收溫度較低(已降溫)之冷卻液(圖中未示)後經由出水口122而傳送至各吸熱頭16。吸熱歧管11出水腔13之出水口132,則與一冷卻液排出管路15連接,經由各入水口131匯集各吸熱頭16內中已吸收熱能因而溫度升高(已升溫)的冷卻液後,再傳遞至外部對應的冷凝裝置或是熱交換裝置(圖中未示)來進行降溫。當冷卻液被降溫後,又會經由冷卻液供給管路14而回到吸熱歧管11的進水腔12。
各吸熱頭16係與電子裝置2的熱源2A做熱接觸,使得流經吸熱頭16內部的冷卻液得以升溫或進行相變化而帶走熱能,而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吸熱歧管11,除了具有傳統歧管分流與匯集的功能外,同時也兼具吸熱的功用。吸熱歧管11的材質,可選用導熱性良好的金屬、合金或是非金屬例如石墨等,如此一來,就可如第3圖所示,可與電子裝置2的熱源2B做熱接觸而吸收其所產生的熱能並傳遞至冷卻液。在本實施例中,熱接觸包括直接貼附於熱源2A或2B,或是兩者之間還夾設有導熱膏、黏著劑、銲料或是導熱塊等中間介質。此外,熱源2A或2B可以是指單獨的發熱元件,也 可是同一發熱元件的不同發熱部位,本創作並不予以限制,只要吸熱歧管11可直接與熱源做熱接觸而吸收或帶走其所產生的熱能即可。
本創作叢集式散熱裝置1的應用標的,是具有多熱源的電子裝置2,電子裝置2可以是桌上型主機、伺服器(Servers)、小型電腦、中型電腦、大型電腦甚至於是超級電腦等,其內部的CPU、GPU或是記憶體模組等多個元件在運作時都容易產生熱能而有散熱的需求。除此之外,由於本創作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具有吸熱歧管11,此歧管會與冷卻液供給管路14或是冷卻液排出管路15連結,因此也很適合應用在機櫃式(Rack)的散熱系統(圖中未示)裡,將叢集式散熱裝置1安裝在各層機箱(chassis)4內的電子裝置2上,本創作圖式第1圖與第2就是顯示設置在一機箱4內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與電子裝置2搭配時的情況,當然本創作並不以此應用為限。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中,吸熱歧管11係與複數個吸熱頭16配合,而各吸熱頭16也可視需要或配置而再與其他吸熱頭17串接或延伸。在第1-4圖中所顯示吸熱頭16的數量是4個,但其數量僅作為說明本創作之用,實際的數量只要不小於2即可,而由吸熱頭16再延伸或串接的吸熱頭17的數量則沒有限制,甚至也可刪除。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中,吸熱歧管11的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如第3A圖所示為上下分隔設置,出水腔13與熱源2B做熱接觸,但在依據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的位置也可互換,讓進水腔12在下層而出水腔13在上層,使得進水腔12來與熱源2B做熱接觸。當然,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也不限一定要上下分隔,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如第3B圖所示而左右分隔,此時就可選擇讓進水腔12或是出水腔 13來與熱源2B做熱接觸,或是進水腔12跟出水腔13都同時與對應的熱源2B做熱接觸。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中,吸熱歧管11為一件式結構,也就是內部同時形成有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但在依據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進水腔12或出水腔13也可分開設置,避免出水腔13較高的溫度影響到進水腔12的冷卻液,在這種情況下,進水腔12或是出水腔13同樣也可被選擇與熱源2B做熱接觸而發揮帶走熱能的效能。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中,複數個吸熱頭16(或17)與吸熱歧管11藉由管路18連接在一起,例如管路18A係用來連接吸熱歧管11進水腔12的出水口122與吸熱頭16,管路18B則用來連接吸熱頭16(或17)與吸熱歧管11出水腔13的入水口131。
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中,冷卻液進到吸熱歧管11進水腔12後,係先傳送到吸熱頭16,待冷卻液升溫後再傳回吸熱歧管11的出水腔13,而冷卻液會再吸收出水腔13下方熱源2B的熱能而產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升溫,這樣的安排是因應當熱源2A比熱源2B有更高的溫度,或是當熱源2A比熱源2B能夠產生更多的熱能,因而更需要優先解熱時所作的安排。反之,若是熱源2B有比熱源2A有更高的溫度,或是熱源2B有比熱源2A產生更多的熱能時,本創作也可安排在其他實施例中,將吸熱歧管11的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位置互換,例如讓進水腔12在下層而出水腔13在上層,此時冷卻液會先進到吸熱歧管11的進水腔12,吸收下方熱源2B所產生的熱能後進行第一次的升溫,之後再傳送到吸熱頭16,吸收熱源2A的熱量後做第二次的升溫,最後才回到吸熱歧管11上層的出水腔13。由此可 知,本創作可依照不同的解熱需求,彈性調整吸熱歧管11的進水腔12與出水腔13之間的結構配置關係。
請同時參考第1圖所示關於叢集式散熱裝置之立體示意圖以及第4圖所示關於吸熱頭16之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與吸熱歧管11搭配的吸熱頭16為單腔體之設計,冷卻液藉由管路18A從吸熱歧管11傳來後,會在吸熱頭16內部沿單方向移動,之後再藉由管路18B傳回吸熱歧管11。但本創作也可在其他實施例中,讓吸熱歧管11與具有雙腔體甚至於更多腔體的吸熱頭搭配運作。
請參考第5圖所示關於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以及第6圖所示關於吸熱頭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與前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在吸熱歧管11、冷卻液供給管路14以及冷卻液排出管路15等組成在結構與運作原理上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贅述,兩者的差別在於本實施例所提供與吸熱歧管11搭配的吸熱頭16,是一個雙腔體的設計,如第6圖所示吸熱頭16包含有腔體16A與16B。在此實施例中,冷卻液從吸熱歧管11流出後,會經由管路19A進到腔體16A,吸收下方熱源2A的部分熱能後,再傳至下一個一樣的吸熱頭16,一樣吸收下方熱源2A所產生的部分熱能,最後管路19B會在吸熱頭16的不同腔體間轉彎回來,讓冷卻液繞回到各吸熱頭16的腔體16B來吸收下方熱源2A其他部分的熱能,最後再經由管路19C傳回吸熱歧管11。與此種具有多腔體的吸熱頭搭配的好處,是各吸熱頭16之間可更平均地吸收熱能,不會因為排列順序而讓位在管路末端的吸熱頭因為進水溫度太高而無法有效發揮功用。
由上述說明可以了解,在本創作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歧管可與具有單腔體或是複數腔體的吸熱頭配合運作,可選擇相同種類的吸熱頭,也可混合搭配不同種類的吸熱頭,本創作並不予以限制。而吸熱歧管本身,可選擇單獨由進水腔或是出水腔來與熱源做熱接觸,也可同時讓進水腔跟出水腔都與熱接觸,而進水腔跟出水腔在結構上可連接在一起,間隔一距離或者是分開的設置。
在本創作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中,吸熱歧管的材質可選自熱傳導性佳的金屬,例如銀、銅、金、鋁、鐵等或是包含上述金屬之合金,或是其他導熱性佳之非金屬例如石墨,本創作並不予以限制。
請參照第7圖,其係依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在結構與運作原理上大致相同,而其最大的特色,係在吸熱歧管11進水腔12的出水口122與管路18A之間,或是在吸熱歧管11出水腔13的入水口131與管路18B之間,視需求而增設一快速接頭3,方便叢集式散熱裝置1的組裝或維修。
請同時參照第8A圖至第8E圖關於快速接頭3的結構以及組裝方式,其中第8A與第8B圖係快速接頭3的立體示意體以及立體拆解圖,而第8C圖至第8E圖則是以剖面圖的方式顯示快速接頭的組裝過程。快速接頭3主要係由一外套接管31以及一內套接管32所組成,外套接管31包括一外管體311,外管體兩端可分別形成一縮口部311A以及一擴口部311B,其中縮口部311A可用來連接管路18A或管路18B。內套接管32包括一內管體321以及一罩體322,其中內管體321的外緣321B,係在靠近外套管體的方向形成有 至少一環槽321A,並且在環槽321A外套設一墊圈33,例如一O型環。而罩體322則設置在內管體321的外緣321B,設置的位置則是在靠近歧管11的方向(遠離外套管體311的方向)。此外,罩體322與內管體321之間設置有一彈性圈體34,例如一彈簧圈。罩體322與內管體321可以是一體成型的一件式結構,或者是由兩個不同的元件藉由套接卡合、壓合或是焊接等手段組合而成,本創作並不予以限制。
請同時參照第8C圖至第8E圖,快速接頭3的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在對接組裝的過程中,外管體311的內緣311C與內管體321的外緣321B在尺寸以及形狀上具有對應關係,因此可以沿著軸向而彼此套接在一起。此外,由於快速接頭3已在內管體321的外緣321B設置有環槽321A與墊圈33,因此在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套接的過程中,外管體311的內緣311C會擠壓到套設在環槽321A外的墊圈33,而墊圈33被擠壓變形後就會將外管體311的內緣311C與環槽321A之間的縫隙完全填滿,防止冷卻液的洩漏。
繼續參照第8C圖至第8E圖,為了防止組裝完成後的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兩者沿著軸向方向分離,因此快速接頭3係在內管體321的外緣設置有罩體322,同時對應地在外套接管31上設置有擴口部311B。罩體322具有一入口部322A以及一容置部322B,從剖視圖來看,容置部322B係從入口部322A向內延伸,並具有一個外窄內寬的弧形空間,此弧型空間內則設置有彈性圈體34。當外套接管31的擴口部311B如第8D圖所示穿過罩體322的入口部322A後,擴口部311B會抵壓到彈性圈體34,並沿著弧形空間而將彈性圈體34擴大。而當外套接管31的擴口部311B繼續向前而通過彈性 圈體34時,彈性圈體34就會套在擴口部311B外,並沿著擴口部311B的外型而向內縮,最後卡合在入口部322A與擴口部311B之間。如此一來,由於罩體322的入口部322A已被彈性圈體34所封閉,外套接管31的擴口部311B就可穩固地會卡合在容置部322B內,即使有外力的拉動,外套接管31的擴口部311B也無法自罩體322脫離,如此就可防止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沿著軸向而分離的情況發生。而日後若是要將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分離的話,則可藉由一管狀工具伸入擴口部311B與彈性圈體34之間的縫隙並將彈性圈體34撐開,使得外套接管31與內套接管32解除卡合狀態後,得以沿著組裝時的相反方向而分離。
本創作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1,於運作而執行散熱功能時,內部管路會導入或注入有冷卻液,而冷卻液在流經吸熱歧管、管路以及吸熱頭等內部的管路的過程中,可始終保持在液體狀態,或者也可進行液氣轉換變成蒸汽而帶走熱能。若是選擇可進行液氣轉換的冷卻液,就可選擇低沸點的電子工程液,如3M Fluorinert FC-72(沸點為56℃)、3M Novec Fluids 7000(沸點34℃)、或是3M Novec Fluids 7100(沸點61℃)等,藉由其沸點低的特性,很容易在升溫後轉換為氣態,並且在膨脹加壓過程中帶走大量的熱能。
本創作所提供的叢集式散熱裝置,主要負責吸取熱源所產生的熱能後,將被加熱的冷卻液向外傳遞,等冷卻液被降溫後,再傳回叢集式散熱裝置,再次吸收各熱源所產生的熱能而循環不已。因此,叢集式散熱裝置可選擇與冷凝裝置、降溫裝置、控制系統(例如CDU冷卻液分配控制單元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CDU)、幫浦、以及管路等搭配而組合成一個 大型的散熱系統例如是一個機櫃式的散熱系統。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的創作概念中。

Claims (20)

  1. 一種叢集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吸熱歧管,具有一進水腔以及一出水腔,該進水腔包括至少一第一入水口以及複數個第一出水口,該出水腔包括複數個第二入水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出水口,該吸熱歧管係與一第一熱源做熱接觸;複數個吸熱頭;以及複數個管路,連接該吸熱頭與該第一出水口,以及連接該吸熱頭與該第二入水口。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吸熱頭係與一第二熱源熱接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熱源與該第二熱源可以是不同的發熱元件,也可是同一發熱元件不同的發熱部位。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進水腔與該出水腔可以是上下分隔設置或是左右分隔設置。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吸熱頭可以是單腔體或複數腔體的結構。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吸熱歧管之材質可選自下列之一材質:銀、銅、金、鋁、鐵、包含前述之一金屬的合金、以及石墨。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叢集式散熱裝置在執行散熱功能時,內部的管路導入一冷卻液。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入水口係與一冷卻液供給管路連接,接收已降溫該冷卻液,並經由該複數個第一出水口而傳送至該複數個吸熱頭。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二出水口係與一冷卻液排出管路連接,將已升溫的該冷卻液傳遞至外部對應的一冷凝裝置或是一熱交換裝置來進行降溫。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快速接頭連接該第一出水口以及該管路,或是連接該第二入水口以及該管路。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該快速接頭包括:一外套接管,該外套接管包括一外管體以及一擴口部;一內套接管,該內套接管包括一內管體以及一罩體,該罩體包括一入口部以及一容置部;以及一彈性圈體;其中當該外套接管與該內套接管組合在一起時,該擴口部被該彈性圈體套住而卡合於該容置部內。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叢集式散熱裝置,該內管體的外緣形成一環槽,該環槽外套設一墊圈。
  13. 一種機箱,包括:一電子裝置,具有至少三個熱源;複數個吸熱頭,與該至少三個熱源中至少二個熱源做熱接觸;以及一吸熱歧管,連接一冷卻液供給管路以及一冷卻液排出管路,用以將一冷卻液分配給該複數個吸熱頭,並將流經該複數個吸熱頭而升溫的該冷卻液匯集至該冷卻液排出管路;其中,該吸熱歧管係與該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機箱,其中該熱源係指單獨的發熱元件或是發熱元件中不同的發熱部位。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機箱,該吸熱歧管具有一進水腔以及一出水腔,該進水腔係與該冷卻液供給管路連接在一起,該出水腔係與該冷卻液排出管路連接在一起。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機箱,該進水腔係與該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機箱,該出水腔係與該至少三個熱源之一熱源做熱接觸。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機箱,該進水腔與該複數個吸熱頭之間,係藉由一快速接頭以及一管路而連接在一起。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機箱,該出水腔與該複數個吸熱頭之間,係藉由一快速接頭以及一管路而連接在一起。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機箱,該吸熱歧管之材質可選自下列之一材質:銀、銅、金、鋁、鐵、包含前述之一金屬的合金、以及石墨。
TW107216334U 2017-12-13 2018-11-30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TWM5789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98133P 2017-12-13 2017-12-13
US62/598,133 2017-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929U true TWM578929U (zh) 2019-06-01

Family

ID=6695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6334U TWM578929U (zh) 2017-12-13 2018-11-30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TW107143053A TWI688329B (zh) 2017-12-13 2018-11-30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053A TWI688329B (zh) 2017-12-13 2018-11-30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9086857U (zh)
TW (2) TWM57892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329B (zh) * 2017-12-13 2020-03-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TWI694763B (zh) * 2019-10-09 2020-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631396A (zh) * 2019-10-09 2021-04-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812286B (zh) * 2022-06-16 2023-08-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系統及伺服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981B (zh) * 2020-04-10 2022-08-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流體分流裝置以及具有阻流器的流體分流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7718Y (zh) * 2006-09-19 2007-09-12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并联流道的水冷系统及其汇流装置
CN201084094Y (zh) * 2007-07-06 2008-07-09 曜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主机板的水冷式循环散热装置
US20090158757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Joseph Marsal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of variable heat loads in heat generating devices
CN201663783U (zh) * 2010-01-25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冷却插箱和机柜
CN203369018U (zh) * 2013-06-04 2013-12-25 佳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件式水冷散热器结构
US9310859B2 (en) * 2013-11-12 2016-04-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 cooling of multiple components on a circuit board
TWM491868U (zh) * 2014-06-13 2014-12-11 Giga Byte Tech Co Ltd 適用於多熱源的散熱冷卻裝置
US9351428B2 (en) * 2014-08-29 2016-05-24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Blind docking apparatus to enable liquid cooling in compute nodes
CN204272568U (zh) * 2014-11-05 2015-04-15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热源的散热冷却装置
TWI572273B (zh) * 2015-12-21 2017-02-21 Man Zai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ooling heat sink
TWM534509U (en) * 2016-08-24 2016-12-21 Man Zai Ind Co Ltd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CN206411588U (zh) * 2016-10-09 2017-08-15 广州信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均衡的服务器
TWM578929U (zh) * 2017-12-13 2019-06-0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329B (zh) * 2017-12-13 2020-03-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TWI694763B (zh) * 2019-10-09 2020-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631396A (zh) * 2019-10-09 2021-04-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812286B (zh) * 2022-06-16 2023-08-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系統及伺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879A (zh) 2019-06-21
TWI688329B (zh) 2020-03-11
CN109917879B (zh) 2023-04-11
TW201929644A (zh) 2019-07-16
CN209086857U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329B (zh)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TWI616133B (zh) 液冷式散熱模組
TWI438388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CN105682423B (zh) 散热设备
US20070163270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with thermoeletric cooling module
US20150059360A1 (en) Liquid cooling device having diversion mechanism
WO2017148050A1 (zh) 用于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机柜和冷却系统
CN103528035B (zh) 大功率led用整体式热管散热方法及装置
WO2020155900A1 (zh) 相变散热装置
CN103307917A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104154787A (zh) 多级蒸发微通道热管传热散热装置
CN108235653A (zh) 一种液冷型平板铝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28675A (zh) 相變散熱裝置
TWM535934U (zh) 液冷式散熱模組
CN103269573A (zh) 均温超导散热器
CN201156860Y (zh) 散热用水冷头结构
TWM586876U (zh) 複合水冷排結構
CN207836048U (zh) 一种液冷型平板铝热管散热器
CN113613463A (zh) 机载穿通液冷模块通用冷板
TWI726806B (zh) 水冷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M442535U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TW202033922A (zh) 散熱裝置
CN111664733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结合热管的散热装置
CN104850197A (zh) 带有复合底板的重力热管式芯片散热器
CN204576403U (zh) 重力热管式芯片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