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683U - Cup construction - Google Patents

Cup constru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683U
TWM578683U TW108201198U TW108201198U TWM578683U TW M578683 U TWM578683 U TW M578683U TW 108201198 U TW108201198 U TW 108201198U TW 108201198 U TW108201198 U TW 108201198U TW M578683 U TWM578683 U TW M57868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cup
cup body
cutting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戰
Original Assignee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683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683U/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設在一杯型容器上之杯套構造,杯套本體包括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第一側面設置有一第一提帶,第二側面設置有一第二提帶,第一提帶的內外側緣及第一提帶的頂端分別設有切割線,第一提帶的尾端連接一第一翻摺線,第二提帶的內外側緣及第二提帶的頂端分別設有切割線,第二提帶的尾端連接一第二翻摺線,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分別從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撕開且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將以一嵌合方式連接一起而組成為一提把,使用者藉由提把以提拿套入在杯套中的杯型容器。

Description

杯套構造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杯套構造,尤指一種具有提把的杯套構造。
目前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在便利商店或飲料商店購買冷熱飲品(如咖啡)的習慣。為了讓消費者方便攜待盛裝有冷、熱飲品之容器,便利商店或飲料商店通常會提供可以提攜飲品容器之塑膠提袋。然而,塑膠提袋影響生態環境甚大,便利商店已逐漸停止提供塑膠提袋。
或者,便利商店或飲料商店尚提供有一具隔溫作用的瓦楞杯套。消費者能夠經由套在容器外壁上的杯套而握持住容器,以避免手部被容器中的熱飲燙傷。然而,以杯套方式握持容器,該握持容器的手將無法進一步拿取其他的東西,如此,將會造成消費者對於物品攜帶上的不便性。
本創作的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杯套構造,其杯套本體包括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第一側面包括有一第一提帶,第二側面包括有一第二提帶,第一提帶的內外側緣及第一提帶的頂端分別設有切割線,第一提帶的尾端連接一第一翻摺線,第二提帶的內外側緣及第二提帶的頂端分別設有切割線,第二提帶的尾端連接一第二翻摺線,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分別從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撕開且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將以一嵌合方式連接一起而組成為一提把,則,使用者藉由杯套本體上的提把以提拿套入在杯套中的杯型容器,如此據以實施,將可有效降低塑膠袋的使用次數,且增加消費者提拿杯型容器的便利性。
本創作的又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杯套構造,其提供有多個杯套本體,各杯套本體分別套入有一杯型容器,當各杯套本體的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分別從各杯套本體的側面撕開後,將從各杯套本體的側面上分別形成一鏤空部,最上方的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翻摺至上方時,最上方的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將嵌合成為一提把,其他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翻摺至上方時,其他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將穿過上方杯套本體之各側面的鏤空部而嵌固在上方杯套本體之各側面間的接合構造上,以便垂掛在上方杯套本體的下方,之後,使用者抓取最上方的杯套本體之提把即可以提起多個杯型容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杯套構造,包括:一杯套本體,其為一圓錐形的中空本體且包括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杯套本體套入有一杯型容器;一第一提帶,設置在第一側面上,第一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一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一外切割線,第一內切割線之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翻摺線,第一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頂端切割線;及一第二提帶,設置在第二側面上,第二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二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二外切割線,第二內切割線之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翻摺線,第二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頂端切割線;其中,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且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以一嵌合方式連接一起時,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將組成為一提把。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包括一第一頂部、一第一中間部及一第一尾部,第一中間部設置在第一頂部與第一尾部間,第一頂部的一端為第一提帶的頂端,第一頂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中間部之一端,第一尾部的一端為第一提帶的尾端且連接第一翻摺線,第一尾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中間部的另一端;其中第二提帶包括一第二頂部、一第二中間部及一第二尾部,第二中間部設置在第二頂部與第二尾部間,第二頂部的一端為第二提帶的頂端,第二頂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中間部之一端,第二尾部的一端為第二提帶的尾端且連接第二翻摺線,第二尾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中間部的另一端。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中間部與第一頂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一夾角、第一中間部與第一尾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二夾角、第二中間部與第二頂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三夾角及第二中間部與第二尾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四夾角,第一夾角、第二夾角、第三夾角及第四夾角分別介於90°~135°之間。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之提帶寬度介於0.8cm~3cm之間。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以杯套本體的底部或以一水平線作為基準,第一翻摺線或第二翻摺線的傾斜角度介於20°~40°之間。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之第一頂部的內側緣設有一第一內切口,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一提帶透過第一內切口以嵌合在第二提帶的外側緣上。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二提帶之第二頂部的外側緣設有一第二外切口,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透過第一內切口與第二外切口間的嵌合以連接一起。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之第一頂部的頂端製作成一圓弧凸件,第二提帶之第二頂部設置有一圓弧開口件,當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一提帶與第二提帶透過圓弧凸件與圓弧開口件間的嵌合以連接一起。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杯套本體係由一雙層紙板的構造。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杯套本體為一瓦楞紙板。
本創作又提供一種杯套構造,包括:一第一杯套本體;至少一第二杯套本體,第一杯套本體及第二杯套本體分別為一圓錐形的中空本體且分別包括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第一杯套本體套入有一第一杯型容器,第二杯套本體套入一第二杯型容器;一第一提帶,分別設置在第一杯套本體及第二杯套本體的第一側面上,第一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一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一外切割線,第一內切割線之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翻摺線,第一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頂端切割線;及一第二提帶,分別設置在第一杯套本體及第二杯套本體的第二側面上,第二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二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二外切割線,第二內切割線之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翻摺線,第二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頂端切割線,當各第一提帶及各第二提帶分別從對應的第一側面及對應的第二側面被撕開,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部;其中,各第一提帶的一第一頂部包括有一第一內切口,各第二提帶的一第二頂部包括一第二內切口,當第一杯套本體的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第一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一杯套本體的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經由第一內切口或第二內切口嵌合一起而組成為一提把;當第二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翻摺至第二杯套本體的上方時,第二杯套本體的第一提帶之第一頂部從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的鏤空部穿入至第一杯套本體與第一杯型容器間之空隙中且從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二側面或第一側面的鏤空部穿出,第二杯套本體之第一提帶的第一內切口嵌固在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間之接合構造上,第二杯套本體的第二提帶之第二頂部從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二側面或第一側面的鏤空部穿入至第一杯套本體第一杯型容器間之空隙中且從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的鏤空部穿出,第二杯套本體之第二提帶的第二內切口嵌固在第一杯套本體之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間之接合構造上。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為本創作杯套一實施例之上視圖、正面圖、反面圖、本創作杯套之第一提帶延著切割線撕開後之示意圖、本創作杯套之第二提帶延著切割線撕開後之示意圖及本創作具有提把的杯套應用在提拿杯型容器之立體圖。如第1圖至第6圖,本創作杯套為一具有提把的杯套,其包括一杯套本體10、一第一提帶11及一第二提帶13。杯套本體10為一圓錐形的中空態樣,包括有一上開口101及一下開口103,上開口101的直徑將大於下開口103的直徑。一杯型容器20能夠將從上開口101進入至杯套本體10,以使杯套本體10套設在杯型容器20之杯身上。
杯套本體10包括一第一側面102及一第二側面104。第一提帶11設置在第一側面102上。第一提帶11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一內切割線121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一外切割線123。第一內切割線121之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123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翻摺線122。第一內切割線121之另一端與第一外切割線123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頂端切割線124。第二提帶13設置在第二側面104上。第二提帶13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二內切割線141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二外切割線143。第二內切割線141之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143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翻摺線142。第二內切割線141之另一端與第二外切割線143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頂端切割線144。
當使用者欲利用杯套進行杯型容器20之提拿時,沿著第一側面103上的第一頂端切割線124、第一內切割線121及第一外切割線123撕開第一提帶11,且沿著第一翻摺線122將撕開後的第一提帶11翻摺至杯套本體10的上方處;相似地,沿著第二側面104上的第二頂端切割線144、第二內切割線141及第二外切割線143撕開第二提帶13,且沿著第二翻摺線142將第二提帶13翻摺至杯套本體10的上方處。當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皆翻摺至杯套本體10的上方處(如上開口101的上方處)時,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能夠以一嵌合方式連接一起而組成為一提把15。則,使用者經由杯套的提把15以提拿杯型容器20。此外,當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從杯套本體10的第一側面102及第二側面104撕開後,第一側面102及第二側面104上分別產生有一鏤空部105。
進一步地,第一提帶11呈現出一近似於W型的態樣,其包括有一第一頂部111、一第一中間部113及一第一尾部115。第一頂部111及第一尾部115對稱地或不對稱地設置在第一中間部113之兩側。第一中間部113的中間處微微往上凸設。第一頂部111的一端為第一提帶11的頂端,而另一端連接第一中間部113之一端。第一尾部115的一端為第一提帶11的尾端且連接第一翻摺線122,而另一端連接第一中間部113的另一端。同樣地,第二提帶13也呈現出一近似於W型的態樣,其包括一第二頂部131、一第二中間部133及一第二尾部135。第二頂部131及第二尾部135對稱地或不對稱地設置在第二中間部133之兩側。第二中間部133的中間處微微往上凸設。第二頂部131的一端為第二提帶13的頂端,而另一端連接第二中間部133之一端。第二尾部135的一端為第二提帶13的尾端且連接第二翻摺線142,而另一端連接第二中間部133的另一端。再者,第一中間部113與第一頂部111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一夾角(θ1)、第一中間部113與第一尾部115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二夾角(θ2)、第二中間部133與第二頂部131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三夾角(θ3)及第二中間部133與第二尾部135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四夾角(θ4)。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夾角(θ1)、第二夾角(θ2)、第三夾角(θ3)及第四夾角(θ4)分別介於90°~135°之間。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之提帶寬度(W)介於0.8cm~3cm之間。再者,以杯套本體10的底部(如下開口103處)或水平線(如X軸方向線)作為基準,內切割線121/141與外切割線123/143存在有一高度差(H)。藉由內切割線121/141與外切割線123/143間之高度差(H)的調整,以使翻摺線122/142之傾斜角度(θ)能夠被設計介於20°~40°之間。經由實驗測試,本創作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選擇以傾斜角度(θ=20°~40°)往上翻摺至杯套本體10上方,不僅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能夠順利地嵌合一起,且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能夠適度地向外擴展而令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所組成出的提把15有較寬的握持空間,藉以便利於使用者提拿杯型容器20。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11之第一頂部111的內側緣設有一第一內切口1111,當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翻摺至杯套本體10的上方時,第一提帶11透過第一內切口1111嵌合至第二提帶13的外側緣上,以使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組成為提把15,如第6圖所示。或者,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第二提帶13之第二頂部131的外側緣設有一第二外切口1313,則,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透過第一內切口1111與第二外切口1313間的嵌合,以增加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間的嵌合力進而提高提把15的穩固性。進一步地,第一提帶11之第一頂部111的外側緣設有一第一外切口1113,第二提帶13之第二頂部131的內側緣設有一第二內切口1311,使用者可以選擇以第一內切口1111與第二外切口1313進行嵌合,或者選擇以第二內切口1311與第一外切口1113進行嵌合。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以切口方式嵌合一起。或者,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中,第一提帶11之第一頂部111的頂端製作成一圓弧凸件,第二提帶13之第二頂部131設置有一圓弧開口件,當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翻摺至杯套本體10的上方時,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透過圓弧凸件嵌入至圓弧開口件中,以使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嵌合為提把15。當然,上述兩種嵌合方式僅是本創作的部分實施例,泛可以將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嵌固一起的相關構件,皆是本創作欲主張之權利。
再者,本創作杯套本體10為一雙層紙板的構造。較佳者,杯套本體10為一瓦楞紙板製作而成。在此,選擇瓦楞紙板作為杯套,不僅可以達到較佳的隔溫效果,且拿來作為提把15之提帶11/13能夠有較佳的強度,致使降低使用者利用杯套之提把15提拿杯型容器20時提帶11/13斷裂的情況。
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分別為本創作具有提把之杯套應用在提拿多杯杯型容器之立體圖及第7圖之A部分構造放大圖,並同時參閱第6圖。本創作能夠以多個杯套來提拿多杯杯型容器20。如第6圖、第7圖及第8圖所示,首先,第一杯型容器20套入第一杯套(如上方杯套)本體10之中,將第一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與第二提帶13嵌合一起而成為一提把15。接著,將第二杯型容器20套入第二杯套(如下方杯套)本體10之中,將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的第一頂部111從第一杯套本體10之其中一側面(如第二側面104)的鏤空部105穿入至第一杯套本體10與第一杯型容器20間之空隙中且從另一側面(如第一側面102)穿出,以將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之第一頂部111的第一內切口1111嵌固在第一杯套本體10之第一側面102與第二側面104間之接合構造上;同樣地,將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二提帶13的第二頂部131從第一杯套本體10之其中一側面(如第一側面102)的鏤空部105穿入至第一杯套本體10與第一杯型容器20間之空隙中且從另一側面(如第二側面104)穿出,以將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二提帶13的第二頂部131之第二內切口1311嵌固在第一杯套本體10之第一側面102與第二側面104間之接合構造上,以便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及第二提帶13將可以垂掛在第一杯套本體10的側面102、104間的接合構造上,之後,使用者抓起第一杯套本體10的提把15即可提起第一杯套本體10中的第一杯型容器20及垂掛在第一杯套本體10下方的第二杯套本體10中的第二杯型容器20。或者,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中,第二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的第一頂部111及第二提帶13的第二頂部131也可以選擇以訂書針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杯套本體10的第一側面102及第二側面104的構造上。當然,上述兩種固定提帶的方式僅是本創作的部分實施例,泛可以將下方杯套本體10之第一提帶11的第一頂部111及第二提帶13的第二頂部131固定在上方杯套本體10之上的方式,皆是本創作欲主張的權利。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本體
101‧‧‧上開口 102‧‧‧第一側面
103‧‧‧下開口 104‧‧‧第二側面
105‧‧‧鏤空部 11‧‧‧第一提帶
111‧‧‧第一頂部 1111‧‧‧第一內切口
1113‧‧‧第一外切口 113‧‧‧第一中間部
115‧‧‧第一尾部 121‧‧‧第一內切割線
122‧‧‧第一翻摺線 123‧‧‧第一外切割線
124‧‧‧第一頂端切割線 13‧‧‧第二提帶
131‧‧‧第二頂部 1311‧‧‧第二內切口
1313‧‧‧第二外切口 133‧‧‧第二中間部
135‧‧‧第二尾部 141‧‧‧第二內切割線
142‧‧‧第二翻摺線 143‧‧‧第二外切割線
144‧‧‧第二頂端切割線 15‧‧‧提把
20‧‧‧杯型容器
第1圖:本創作杯套一實施例之上視圖。
第2圖:本創作杯套一實施例之正面圖。
第3圖:本創作杯套一實施例之反面圖。
第4圖:本創作杯套之第一提帶延著切割線撕開後之示意圖。
第5圖:本創作杯套之第一提帶及第二提帶延著切割線撕開後之示意圖。
第6圖:本創作具有提把的杯套應用在提拿杯型容器之立體圖。
第7圖:本創作具有提把之杯套應用在提拿多杯杯型容器之立體圖及。
第8圖:第7圖之A部分構造放大圖。

Claims (11)

  1. 一種杯套構造,包括: 一杯套本體,其為一圓錐形的中空本體且包括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該杯套本體套入有一杯型容器; 一第一提帶,設置在該第一側面上,該第一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一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一外切割線,該第一內切割線之一端與該第一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翻摺線,該第一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該第一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頂端切割線;及 一第二提帶,設置在該第二側面上,該第二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二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二外切割線,該第二內切割線之一端與該第二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翻摺線,該第二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該第二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頂端切割線; 其中,當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杯套本體的上方且該第一提帶與該第二提帶以一嵌合方式連接一起時, 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將組成為一提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一提帶包括一第一頂部、一第一中間部及一第一尾部,該第一中間部設置在該第一頂部與該第一尾部間,該第一頂部的一端為該第一提帶的頂端,該第一頂部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一中間部之一端,該第一尾部的一端為該第一提帶的尾端且連接該第一翻摺線,該第一尾部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一中間部的另一端;其中該第二提帶包括一第二頂部、一第二中間部及一第二尾部,該第二中間部設置在該第二頂部與該第二尾部間,該第二頂部的一端為該第二提帶的頂端,該第二頂部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中間部之一端,該第二尾部的一端為該第二提帶的尾端且連接該第二翻摺線,該第二尾部的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中間部的另一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一中間部與該第一頂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一夾角、該第一中間部與該第一尾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二夾角、該第二中間部與該第二頂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三夾角及該第二中間部與該第二尾部間之連接處存在一第四夾角,該第一夾角、該第二夾角、該第三夾角及該第四夾角分別介於90°~135°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之提帶寬度介於0.8cm~3c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以該杯套本體的底部或以一水平線作為基準,該第一翻摺線或該第二翻摺線的傾斜角度介於20°~40°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一提帶之該第一頂部的內側緣設有一第一內切口,當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杯套本體的上方時,該第一提帶透過該第一內切口以嵌合在該第二提帶的外側緣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二提帶之該第二頂部的外側緣設有一第二外切口,當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杯套本體的上方時,該第一提帶與該第二提帶透過該第一內切口與該第二外切口間的嵌合以連接一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第一提帶之該第一頂部的頂端製作成一圓弧凸件,該第二提帶之該第二頂部設置有一圓弧開口件,當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杯套本體的上方時,該第一提帶與該第二提帶透過該圓弧凸件與該圓弧開口件間的嵌合以連接一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杯套本體係由一雙層紙板的構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杯套構造,其中該杯套本體為一瓦楞紙板。
  11. 一種杯套構造,包括: 一第一杯套本體; 至少一第二杯套本體,該第一杯套本體及該第二杯套本體分別為一圓錐形的中空本體且分別包括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其中該第一杯套本體套入有一第一杯型容器,該第二杯套本體套入一第二杯型容器; 一第一提帶,分別設置在該第一杯套本體及該第二杯套本體的該第一側面上,該第一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一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一外切割線,該第一內切割線之一端與該第一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翻摺線,該第一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該第一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一頂端切割線;及 一第二提帶,分別設置在該第一杯套本體及該第二杯套本體的該第二側面上,該第二提帶的內側緣設置一第二內切割線而外側緣設置一第二外切割線,該第二內切割線之一端與該第二外切割線之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翻摺線,該第二內切割線之另一端與該第二外切割線之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第二頂端切割線,當各該第一提帶及各該第二提帶分別從該對應的第一側面及該對應的第二側面被撕開,各該第一側面及各該第二側面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部; 其中,各該第一提帶的一第一頂部包括有一第一內切口,各該第二提帶的一第二頂部包括一第二內切口,當該第一杯套本體的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第一杯套本體的上方時,該第一杯套本體的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經由該第一內切口或該第二內切口嵌合一起而組成為一提把;當該第二杯套本體之該第一提帶及該第二提帶翻摺至該第二杯套本體的上方時,該第二杯套本體的該第一提帶之該第一頂部從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的該鏤空部穿入至該第一杯套本體與該第一杯型容器間之空隙中且從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二側面或該第一側面的該鏤空部穿出,該第二杯套本體之該第一提帶的該第一內切口嵌固在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間之接合構造上,該第二杯套本體的該第二提帶之該第二頂部從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二側面或該第一側面的該鏤空部穿入至該第一杯套本體與該第一杯型容器間之空隙中且從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的該鏤空部穿出,該第二杯套本體之該第二提帶的該第二內切口嵌固在該第一杯套本體之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間之接合構造上。
TW108201198U 2019-01-25 2019-01-25 Cup construction TWM578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198U TWM5786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Cup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198U TWM5786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Cup construc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683U true TWM578683U (zh) 2019-06-01

Family

ID=6770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198U TWM5786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Cup construc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6332B (zh) * 2019-01-25 2020-03-01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杯套構造
TWI694799B (zh) * 2019-07-10 2020-06-01 黃泓錞 飲品攜行杯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6332B (zh) * 2019-01-25 2020-03-01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杯套構造
TWI694799B (zh) * 2019-07-10 2020-06-01 黃泓錞 飲品攜行杯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1199A1 (zh) 杯套构造
EP3334659B1 (en) Cup sleeve
US9480353B1 (en) Cup sleeve with handle
JP3210954U (ja) 包装用バッグ
TWM578683U (zh) Cup construction
JP6216948B2 (ja) 取っ手
CN210144403U (zh) 杯套构造
KR20140028487A (ko) 일회용 컵의 홀더
US11819150B2 (en) Handled holder for cups, containers, and the like
TWI686332B (zh) 杯套構造
US20100096397A1 (en) Cup Carrier for Inserting in a Bag
US20140239053A1 (en) Food containing device
JP3147232U (ja) 箱の取手構造
CN106061332A (zh) 折叠式杯子
US20050001126A1 (en) Holders for beverage containers
KR20130022674A (ko) 크기 가변형 일회용 음료용기 홀더
CA2858045C (en) Cup sleeve with handle
JP3073010U (ja) 角底包装袋
KR101942085B1 (ko) 다기능 용기
JP3223261U (ja) ドリンクカップ用袋
KR200420658Y1 (ko) 음식물 보관용 종이박스
KR20160000943U (ko) 그립수단을 구비하는 컵홀더
KR200474056Y1 (ko) 세울 수 있는 접철식 봉투형 종이컵
WO2013088588A1 (ja) 水平保持手提げ袋及び水平保持手提げ袋の製造方法
KR20160069104A (ko) 컵홀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