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529U - Rope buckle - Google Patents

Rope buck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529U
TWM578529U TW108201490U TW108201490U TWM578529U TW M578529 U TWM578529 U TW M578529U TW 108201490 U TW108201490 U TW 108201490U TW 108201490 U TW108201490 U TW 108201490U TW M578529 U TWM578529 U TW M5785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female
male
male buckl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霈玄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8529U/zh
Publication of TWM578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529U/zh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繩帶扣,係包括母扣、公扣及彈性元件,其中該母扣及公扣為呈不對稱狀,且該母扣內部形成有上方具開孔之容置空間,並於母扣相對二側橫向貫通有與容置空間連通且供繩帶穿過之穿孔,而容置空間相對於二穿孔另側壁面處設有結合部,再於容置空間內收納有公扣之柱身,且柱身上橫向貫通有供與複數穿孔形成對正或錯位以迫緊於繩帶上之通道,而公扣相對於通道另側設有與結合部間形成單側結合之對接部,再於母扣與公扣之間設有彈性元件,其因母扣之結合部與公扣之對接部為透過單側結合方式相互結合成一體,以使母扣與公扣設計成不對稱狀同時,亦可順暢脫模,以及母扣與公扣穩定結合而不會脫離,進而提升製造便利性及組裝、使用上之穩定性。

Description

繩帶扣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繩帶扣,尤指母扣與公扣之間為透過單側結合之結合部與對接部相互結合成一體,以使母扣與公扣設計成不對稱狀同時,亦可順暢脫模,以及母扣與公扣穩定結合而不會脫離,進而提升製造便利性及組裝、使用上之穩定性。
按,目前扣具之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之扣具便有不同的扣合方式,並可同時分別應用於鞋子、袋子或衣物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繩索穿設於其內,並將繩索兩端的頭部穿出,即可利用一扣具為由二頭部外徑套入,而使扣具沿繩索外徑表面移動,以方便調整鞋子、袋子或衣物之開口大小使用。
再請參閱第九圖所示,係為習用繩索扣之立體分解圖,現今背包大都為以此類型之扣具使用,其中該習用之繩索扣係包括按鈕A、座體B及彈簧C,其中該按鈕A為呈一階梯狀設計,並於柱身A1上開設有一穿孔A2,且位於穿孔A2下端水平二側處分別延伸有凸塊A3,再於按鈕A底部凸設有固定柱A4,而座體B為具有一中空容置體B1,其中空部位形成有容置槽B2,並於容置槽B2底部凸設有一定位柱B3,且遠離定位柱B3之頂端二側內緣處則分別凸設有導斜面B4,再於中空 容置體B1外部開設有相對之透孔B5;另,彈簧C為定位於按鈕A及座體B之間,且彈簧C一端為套設按鈕A之固定柱A4上、另端則套設於座體B之定位柱B3上,藉此可將彈簧C收容於座體B之容置槽B2內,而於按壓時,其按鈕A之凸塊A3為沿著座體B內緣頂端所凸出之二導斜面B4處推入至二透孔B5中,並使穿孔A2與座體B上之二透孔B5相對正後,再將繩索之頭端穿入,以利按鈕A可藉由彈簧C所具之彈性復位力來將繩索迫緊固定於穿孔A2及座體B所對應之透孔B5內。
然而,習用繩索扣整體外觀都是以幾何對稱方式設計,以方便進行脫模作業猌但是,現今視覺上的美感越來越朝多樣性、特殊性發展,所以便有廠商欲製造出不對稱狀之繩索扣,但習用繩索扣存在下列之缺失,如:按鈕A為利用二側之凸塊A3來與座體B之二透孔B5形成二側結合,以避免按鈕A從座體B之容置槽B2內輕易脫離,而若繩索扣外觀設計成不對稱狀時,其按鈕A便會受限於二凸塊A3的結構設計而難以進行脫模作業,然而,目前習用繩索扣都是透過至少二側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結合,所以習用繩索扣設計成不對稱狀時,便無法快速、流暢地進行脫模作業,以致於無法大量生產,且良率低,導致造成製造上諸多不便之處。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 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繩帶扣之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母扣為呈不對稱狀,並於母扣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上方形成有開孔,再於母扣相對二側處橫向貫通有與容置空間連通且供預設繩帶穿過之穿孔,而容置空間相對於二穿孔另側壁面處設有結合部,且容置空間內收納有不對稱狀公扣之柱身,並於柱身上橫向貫通有供與複數穿孔形成對正或錯位以迫緊於預設繩帶上之通道,且公扣相對於通道另側處設有與結合部間形成單側結合之對接部,再於母扣與公扣之間彈性撐抵有彈性元件,其因母扣之結合部與公扣之對接部為透過單側結合方式相互結合成一體,以使母扣與公扣設計成不對稱狀同時,亦可順暢脫模,以及母扣與公扣穩定結合而不會脫離,進而提升製造便利性及組裝、使用上穩定性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公扣之通道為可透過開口的結構設計來方便進行脫模作業,且可使製造公扣的模具可減少滑塊機構使用,進而達到降低模具開發、製造成本之目的。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母扣與公扣之間為利用單側結合的方式結合成一體,所以母扣與公扣外觀設計成不對稱狀時,亦可順暢進行脫模之作業,進而不侷限母扣與公扣外觀的設計,以可提升母扣與公扣外觀設計的多樣性,藉此達到提升繩帶扣美觀性之目的。
1‧‧‧母扣
10‧‧‧容置空間
101‧‧‧開孔
102‧‧‧凸柱
11‧‧‧穿孔
12‧‧‧結合部
121‧‧‧滑軌
122‧‧‧滑移孔
13‧‧‧織帶孔
2‧‧‧公扣
21‧‧‧柱身
22‧‧‧通道
221‧‧‧開口
222‧‧‧止滑面
23‧‧‧對接部
231‧‧‧滑移塊
232‧‧‧扣塊
24‧‧‧限位槽
25‧‧‧按壓體
3‧‧‧彈性元件
31‧‧‧抵持端
4‧‧‧繩帶
5‧‧‧織帶
A‧‧‧按鈕
A1‧‧‧柱身
A2‧‧‧穿孔
A3‧‧‧凸塊
A4‧‧‧固定柱
B‧‧‧座體
B1‧‧‧中空容置體
B2‧‧‧容置槽
B3‧‧‧定位柱
B4‧‧‧導斜面
B5‧‧‧透孔
C‧‧‧彈簧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前視角之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繩帶組裝後之立體外觀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繩帶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繩帶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繩帶組裝後另一視角之側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習用繩索扣之立體分解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及前視角之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母扣1、公扣2及彈性元件3,其中:該母扣1外觀為呈不對稱狀,並於母扣1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10,且容置空間10上方形成有開孔101,而容置空間10底面處設有凸柱102,再於母扣1相對二側處橫向貫通有可與容置空間10連通之穿孔11,而容置空間10相對於二穿孔11另側壁面處設有結合部12,且結合部12位於容置空間10後側壁面處設有滑軌121,並於滑軌121中設有貫穿至母扣1外部之滑移孔122,而母扣1位於二穿孔11外側處分別設有織帶孔13。
該公扣2外觀為呈不對稱狀,並具有一柱身21,且柱身 21上橫向貫通有通道22,而通道22前方設有朝外連通之開口221,再於通道22內壁面上設有止滑面222,且公扣2相對於通道22另側處設有對接部23,其對接部23位於柱身21後側壁面設有滑移塊231,並於滑移塊231表面上凸設有扣塊232,又於柱身21下方設有限位槽24,而柱身21上方則設有不對稱狀且外徑較大之按壓體25。
該彈性元件3二端分別設有抵持端31。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可先將彈性元件3從母扣1上方之開孔101處置入於母扣1之容置空間10內,以使彈性元件3一端之抵持端31套設於容置空間10之凸柱102上,再將公扣2之柱身21壓入於母扣1之容置空間10中,該公扣2一側對接部23之滑移塊231即會進入至容置空間10一側結合部12之滑軌121內,且對接部23之扣塊232便會扣入至結合部12之滑移孔122中形成單側結合,同時,該彈性元件3另端之抵持端31為彈性撐抵於限位槽24內部,便可完成本創作組裝之作業。
請參閱第五、六、七、八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繩帶組裝後之立體外觀圖、繩帶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繩帶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及繩帶組裝後另一視角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本創作於實際使用時,係可先向下按壓於公扣2之按壓體25表面上,以使公扣2之柱身21沿著母扣1之容置空間10內壁面向下滑動且抵壓於彈性元件3呈一彈性壓縮變形,同時,該對接部23之滑移塊231及扣塊232為分別於結合部12之滑軌121及滑移孔122中向下滑移,且該公扣2之通 道22為與母扣1之二穿孔11形成對正狀態,再將繩帶4橫向穿過於形成對正之通道22及二穿孔11,便可再放開公扣2之按壓體25表面上,即可透過彈性元件3所具之彈性復位力來將公扣2向上推頂進行復位,此時,該公扣2之通道22便會與母扣1之二穿孔11形成錯位狀態,並對繩帶4進行迫緊定位,藉此可藉由彈性元件3所具之彈性復位力,來使繩帶4在外力扯動時受到母扣1及公扣2錯位迫緊、干涉後,可達到繩帶4固持牢靠、確實定位且不易鬆動或脫出於母扣1及公扣2外之效果。
此外,上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之繩帶扣主要為應用於結合物(如:背袋、衣服或鞋類等;圖中未示出)上,並將結合物上的織帶5穿設於母扣1二側之織帶孔13中,再利用車縫線(圖中未示出)車縫於結合物上,進而使母扣1服貼於結合物表面上呈一定位,以可作為背袋口束緊、調整衣服鬆緊、鞋類束緊固定或其它具繩帶4之物品束緊固定使用,藉此可藉由織帶5來防止使用時因不注意壓到母扣1所造成任意滑動之情形,同時亦可避免拉扯產生晃動、歪斜而鬆脫,使其整體結構保持較佳之穩定性。
然而,若使用者欲調整繩帶4的鬆緊狀態,僅需再次按壓公扣2之按壓體25來使公扣2之通道22與母扣1之二穿孔11形成對正狀態,進而釋放迫緊、干涉中之繩帶4,便可拉動繩帶4來調整鬆緊狀態,且因公扣2之通道22與母扣1之二穿孔11對正或錯位而形成不同孔徑大小,藉此可供穿設有不同尺寸大小之繩帶4使用,讓使用者方便調整對位至適當的鬆緊度,並達到操作簡易、快速之效用。
本創作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該不對稱狀之母扣1與公扣2為可透過結合部12與對接部23單側結合的方式來相互結合成一體,以使母扣1與公扣2設計成不對稱狀同時,可順暢進行脫模作業,以及母扣1與公扣2穩定結合而不會相互脫離,進而達到提升製造便利性及組裝、使用上穩定性之效果。
(二)該公扣2之通道22前方處為設有開口221,即可藉由開口221的結構設計來方便進行脫模作業,且可使製造公扣2的模具可減少滑塊機構使用,進而可降低模具開發、製造成本之效用。
(三)該母扣1與公扣2之間為利用單側結合的方式結合成一體,所以母扣1與公扣2外觀設計成不對稱狀時,亦可順暢進行脫模之作業,進而不侷限母扣1與公扣2外觀的設計,以可提升母扣1與公扣2外觀設計的多樣性,藉此達到提升繩帶扣整體美觀性之效果。
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繩帶扣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7)

  1. 一種繩帶扣,係包括母扣、公扣及彈性元件,其中:該母扣為呈不對稱狀,並於母扣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上方形成有開孔,再於母扣相對二側處橫向貫通有與容置空間連通且供預設繩帶穿過之穿孔,而容置空間相對於二穿孔另側壁面處設有結合部;該公扣為呈不對稱狀,並具有於容置空間內滑移之柱身,且柱身上橫向貫通有供與複數穿孔形成對正或錯位以迫緊於預設繩帶上之通道,而公扣相對於通道另側處設有與結合部間形成單側結合之對接部;該彈性元件二端分別設有彈性撐抵於母扣與公扣間之抵持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母扣之容置空間底面處為設有供彈性元件一端的抵持端套設之凸柱,而該公扣之柱身下方設有供彈性元件另端的抵持端置入之限位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母扣之結合部位於容置空間後側壁面處為設有滑軌,並於滑軌中設有貫穿至母扣外部之滑移孔,而該公扣之對接部位於柱身後側壁面設有供於滑軌內滑動位移之滑移塊,再於滑移塊表面上凸設有供扣入於滑移孔內且於滑移孔中滑動位移之扣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母扣位於二穿孔外側處為分別設有供預設織帶穿過之織帶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公扣之通道前方為設有朝外連通之開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公扣之通道內壁面上為設有止滑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繩帶扣,其中該公扣之柱身上方為設有不對稱狀且外徑較大之按壓體。
TW108201490U 2019-01-30 2019-01-30 Rope buckle TWM578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490U TWM578529U (zh) 2019-01-30 2019-01-30 Rope buck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490U TWM578529U (zh) 2019-01-30 2019-01-30 Rope buck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529U true TWM578529U (zh) 2019-06-01

Family

ID=6770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490U TWM578529U (zh) 2019-01-30 2019-01-30 Rope buck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5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6758A (zh) * 2022-11-28 2023-03-24 兰州工业学院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医用密封防护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6758A (zh) * 2022-11-28 2023-03-24 兰州工业学院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医用密封防护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5192B2 (en) Buckle
TWM594369U (zh) 繩帶扣
TWM578529U (zh) Rope buckle
TWM606186U (zh) 繩索扣之構造
TWI430759B (zh) Adjust the buckle
TWM512647U (zh) 繩索扣
CN210227112U (zh) 一种磁扣及使用该磁扣的产品
CN210124378U (zh) 绳带扣
CN109156934B (zh) 一种快脱式拉链拉链头
TWM400229U (en) Rope fastener
TWM526834U (zh) 旁開式繩帶扣
TWM562604U (zh) 繩帶扣
TWM512646U (zh) 繩索扣
TWM465041U (zh) 繩索扣
TWM617415U (zh) 推移扣之結構
TWI794818B (zh) 按壓扣
CN215775962U (zh) 按压扣
TWM563176U (zh) 繩帶扣
TWM559087U (zh) 繩索扣
TWM512321U (zh) 繩索扣
TWM528625U (zh) 繩帶扣
KR101886009B1 (ko) 지퍼용 파스너
TWM362617U (en) Rope buckle
TWM512645U (zh) 繩索扣
TWM522598U (zh) 繩帶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