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525U -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525U
TWM577525U TW108200696U TW108200696U TWM577525U TW M577525 U TWM577525 U TW M577525U TW 108200696 U TW108200696 U TW 108200696U TW 108200696 U TW108200696 U TW 108200696U TW M577525 U TWM577525 U TW M57752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ens group
carrier body
shielding member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世偉
朱致成
Original Assignee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0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525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525U/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像模組包含一承載本體、一遮蔽件、一攝像鏡頭組與一帶動件。遮蔽件可滑動地位於承載本體上。攝像鏡頭組安裝於承載本體上,且位於承載本體與遮蔽件之間。帶動件固接遮蔽件,用以連動遮蔽件,以選擇性地使遮蔽件遮蔽及露出攝像鏡頭組。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攝像模組,尤指一種位於電子裝置內部且裝備有遮蔽件之攝像模組。
一般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除了具備網路通訊功能,還能透過開啟攝影鏡頭以對外進行影像擷取。然而,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電子裝置因駭客入侵而透過攝影鏡頭進行影像擷取,電子裝置在機殼外側加上可滑移擋板,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遮蔽攝影鏡頭,而保護使用者的隱私。
然而,由於上述擋板未被鎖固於機殼外側,容易因操作不當而意外脫離機殼或遺失,進而無法遮蔽攝影鏡頭。
故,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本創作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用以解 決先前技術的問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攝像模組包含一承載本體、一遮蔽件、一第一攝像鏡頭組與一帶動件。遮蔽件可滑動地位於承載本體上。第一攝像鏡頭組安裝於承載本體上,且位於承載本體與遮蔽件之間。帶動件固接遮蔽件,用以帶動遮蔽件,以選擇性地使遮蔽件遮蔽或曝露出第一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上述之攝像模組中,遮蔽件包含一第一框體、一第二框體與一連接部。第一框體可滑動地銜接至承載本體之一側,且與第二框體彼此交替排列。連接部連接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承載本體位於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之間。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上述之攝像模組中,第一框體具有一第一貫孔。第一貫孔形成於第一框體之一部份,用以外露出第一攝像鏡頭組。第一框體之其餘部份用以遮蔽第一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上述之攝像模組中,第一框體更具有一辨識標記。辨識標記位於第一框體之表面,且圍繞第一貫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之攝像模組更包含一第二攝像鏡頭組。第二攝像鏡頭組安裝於承載本體上相對第一攝像鏡頭組之一面,且位於承載本體與遮蔽件之間。帶動件更用以帶動遮蔽件同步遮蔽第一攝像鏡頭組與第二攝像鏡頭組,或者同步曝露出第一攝像鏡頭組與第二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上述之攝像模組中,第 二框體具有一第二貫孔。第二貫孔形成於第二框體之一部份,用以外露出第二攝像鏡頭組。第一框體之其餘部份用以遮蔽第一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之攝像模組更包含一支撐架與一轉接電路板。支撐架固接承載本體之一側。轉接電路板受承載於支撐架上,且電性連接第一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在上述之攝像模組中,承載本體包含一線槽。線槽之長軸方向與承載本體之長軸方向平行,帶動件包含一勾體,勾體穿過線槽,且可滑移地扣接於線槽之一側。
依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電子裝置包含一機殼、一處理器、一網路通訊模組與一攝像模組。機殼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處理器位於機殼內。網路通訊模組位於機殼內,且電性連接處理器。攝像模組包含一承載本體、一鎖固部、一遮蔽件、一第一攝像鏡頭組、一第二攝像鏡頭組與一帶動件。承載本體位於機殼內。鎖固部將承載本體固定至機殼之內表面。遮蔽件可滑動地位於承載本體上,且面向第一開口。第一攝像鏡頭組電性連接處理器,安裝於承載本體之一面,位於承載本體與遮蔽件之間,用以透過第一開口對外進行影像擷取。第二攝像鏡頭組電性連接處理器,安裝於承載本體相對第一攝像鏡頭組之一面,且位於承載本體與遮蔽件之間,用以對外進行影像擷取。帶動件固接遮蔽件,且伸出第二開口,用以被移動以帶動遮蔽件,以選擇性地使遮蔽件遮蔽或曝露出第一攝像鏡頭組。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透光前蓋。透光前蓋覆蓋機殼之一面,且第一攝像鏡頭組透過透光前蓋對外進行影像擷取。
如此,透過以上實施例之架構,由於直接裝備遮蔽件之攝像模組位於電子裝置內部,並非加設於機殼之外側,不致容易因操作不當而意外脫離機殼或遺失,進而提高隱私保護之強度。此外,由於位於電子裝置內部之攝像模組已然直接裝備遮蔽件,電子裝置之機殼外側便不須另外加設擋板,而得以省略相關滑軌結構,不僅簡化機殼之整體結構,更能夠降低電子裝置之整體厚度。
再者,由於遮蔽件已整合至攝像模組內而提供出一模組化設計,故,當組裝攝像模組時,組裝者得以簡單地將攝像模組安裝於電子裝置之機殼內,不僅提升安裝便利性,也得以降低組裝人力與成本。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攝像模組
100‧‧‧承載本體
110‧‧‧第一凹槽
120‧‧‧第二凹槽
130‧‧‧線槽
200‧‧‧遮蔽件
210‧‧‧第一框體
211‧‧‧第一貫孔
212‧‧‧辨識標記
220‧‧‧第二框體
221‧‧‧第二貫孔
230‧‧‧連接部
310‧‧‧第一攝像鏡頭組
311‧‧‧第一攝影鏡頭
312‧‧‧第一電路板
320‧‧‧第二攝像鏡頭組
321‧‧‧第二攝影鏡頭
322‧‧‧第二電路板
400‧‧‧帶動件
410‧‧‧勾體
510‧‧‧支撐架
520‧‧‧轉接電路板
530‧‧‧紅外線發光器
531‧‧‧發光元件
532‧‧‧第一軟性電路
540‧‧‧揚聲器
541‧‧‧揚聲元件
542‧‧‧第二軟性電路
600‧‧‧鎖固部
700‧‧‧電子裝置
710‧‧‧透光前蓋
720‧‧‧機殼
730‧‧‧主殼體
731‧‧‧前側面
732‧‧‧後側面
733‧‧‧第一開口
740‧‧‧後蓋
741‧‧‧前面
742‧‧‧背面
743‧‧‧側邊部
744‧‧‧第二開口
745‧‧‧鏡頭表示區
750‧‧‧顯示面板
760‧‧‧處理器
770‧‧‧網路通訊模組
B1、B2、B3‧‧‧鎖固螺栓
D1、D2‧‧‧方向
F1、F2‧‧‧接口
L‧‧‧長軸方向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的立體圖;第2圖係第1圖之攝像模組的分解圖;第3圖係第1圖之攝像模組於相反視角的分解圖; 第4A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於遮蔽狀態的正視圖;第4B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於遮蔽狀態的後視圖;第5A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於啟用狀態的正視圖;第5B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於啟用狀態的後視圖;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立體圖;第7圖係第6圖之電子裝置的局部分解圖;以及第8圖係第6圖之電子裝置的電子方塊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攝像模組10的立體圖。第2圖係第1圖之攝像模組10的分解圖。第3圖係第1圖之攝像模組10於相反視角的分解圖。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攝像模組10包含一承載本體100、一遮蔽件200、一第一攝像鏡頭組310、一第二攝像鏡頭組320與一帶動件400。遮蔽件200具有不透光特性,且遮蔽件200可滑動地位於承載本體100之二相對面。遮蔽件200能夠於承載本體100上往返地直線滑動。第一攝像鏡頭組安裝於承載本體100之一面, 且位於承載本體100與遮蔽件200之間。第二攝像鏡頭組320於承載本體100之另面,且位於承載本體100與遮蔽件200之間。帶動件400固定地連接遮蔽件200,以供使用者移動遮蔽件200。
第4A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10於遮蔽狀態的正視圖。第4B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10於遮蔽狀態的後視圖。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當帶動件400帶動遮蔽件200朝方向D1於承載本體100上移動一幅度時,此時,攝像模組10進入一遮蔽狀態,遮蔽件200同步移至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之正前方,以同時遮蔽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進而同時阻擋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對外進行影像擷取。
第5A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10於啟用狀態的正視圖。第5B圖繪示第1圖之攝像模組10於啟用狀態的後視圖。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當帶動件400帶動遮蔽件200朝方向D2反向移動時,此時,攝像模組10位於一啟用狀態,遮蔽件200同時曝露出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以讓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得以對外進行影像擷取。舉例來說,攝像模組10在啟用狀態下,能讓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能夠同步看穿遮蔽件200,或是,能讓遮蔽件200同步離開第一攝像鏡頭組310與第二攝像鏡頭組320之正前方,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更具體地,承載本體100更包含一第一凹槽110與一第二凹槽120。第一凹槽110與第二凹槽120分別凹設於承載 本體100之二相對面,且彼此交替排列。第一凹槽110與第二凹槽120皆被遮蔽件200所覆蓋。
第一攝像鏡頭組310包含一第一攝影鏡頭311與一第一電路板312。第一電路板312連接第一攝影鏡頭311,例如,第一電路板312為軟性電路板,且第一攝影鏡頭311焊設於第一電路板312上,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第一攝影鏡頭311與部分之第一電路板312容納至第一凹槽110內,且被遮蔽件200之一部分所覆蓋。其餘之第一電路板312放置於承載本體100之一面。第二攝像鏡頭組320包含一第二攝影鏡頭321與一第二電路板322。第二電路板322連接第二攝影鏡頭321,例如,第二電路板322為軟性電路板,且第二攝影鏡頭321焊設於第二電路板322上,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第二攝影鏡頭321與部分之第二電路板322容納至第二凹槽120內,且被遮蔽件200之另部分所覆蓋。其餘之第二電路板322放置於承載本體100之另面。
承載本體100更包含一線槽130,線槽130貫設於承載本體100上,且鄰近其長側邊緣,同時接通第一凹槽110與第二凹槽120,且線槽130與承載本體100之長軸方向L彼此平行。帶動件400具有一勾體410,勾體410穿過線槽130,且可滑移地扣接於線槽130之一側,有助遮蔽件200更穩定地於承載本體100上滑移。
更具體地,遮蔽件200包含一第一框體210、一第二框體220與一連接部230。第一框體210可滑動地銜接至承載本體100上,且恰覆蓋第一攝影鏡頭311與第一凹槽110。第二 框體220與第一框體210交替排列,且第二框體220恰覆蓋第二攝影鏡頭321與第二凹槽120,使得承載本體100位於第一框體210與第二框體220之間。連接部230連接第一框體210與第二框體220。第二框體220固接帶動件400,例如透過鎖固螺栓B1與帶動件400相互鎖固。舉例來說但不作為本創作之限制,遮蔽件200為一個經由彎折而成之板金架,例如,經由沖壓製程而彎折而成之板金架,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第一框體210具有一第一貫孔211。第一貫孔211形成於第一框體210之一部份,第一框體210之其餘部分為不透光區域。第二框體220具有一第二貫孔221。第二貫孔221形成於第二框體220之一部份,第二框體220之其餘部分為不透光區域。
如此,當移動遮蔽件200,使得第一框體210之第一貫孔211正對第一攝影鏡頭311、第二框體220之第二貫孔221正對第二攝影鏡頭321時,可從第一貫孔211與第二貫孔221同時外露出第一攝影鏡頭311與第二攝影鏡頭321。故,第一攝影鏡頭311與第二攝影鏡頭321能夠分別透過第一貫孔211與第二貫孔221對外進行影像擷取。舉例來說,當攝像模組10於啟用狀態下,第一貫孔211與第一攝影鏡頭311同軸地對齊,且第二貫孔221與第二攝影鏡頭321同軸地對齊,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反之,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當移動遮蔽件200,使得第一框體210之第一貫孔211橫向離開第一攝影鏡頭311之正前方時,第一框體210之其餘部分恰位於第一攝影鏡 頭311之正前方而遮蔽第一攝影鏡頭311。故,第一攝影鏡頭311無法透過第一框體210之其餘部分對外進行影像擷取。同時間下,第二框體220之第二貫孔221橫向離開第二攝影鏡頭321之正前方,使得第二框體220之其餘部分恰位於第二攝影鏡頭321之正前方而遮蔽第二攝影鏡頭321,故,第二攝影鏡頭321無法透過第二框體220之其餘部分對外進行影像擷取。
在本實施例中,攝像模組10更包含一支撐架510與一轉接電路板520。支撐架510固接承載本體100,例如,支撐架510透過鎖固螺栓B2固接承載本體100之一側。轉接電路板520位於支撐架510上,且透過接口F1之連接,轉接電路板520電性連接第一攝像鏡頭組310之第一電路板312。
攝像模組10更包含一揚聲器540與一紅外線發光器530。紅外線發光器530位於承載本體100與支撐架510上。具體來說,紅外線發光器530包含發光元件531與第一軟性電路532。發光元件531焊接至第一軟性電路532上,且位於第一凹槽110中。揚聲器540位於承載本體100與支撐架510上。具體來說,揚聲器540包含揚聲元件541與第二軟性電路542。揚聲元件541焊接至第二軟性電路542上,且位於第一凹槽110之外。透過接口F2之連接,第二軟性電路542電性連接轉接電路板520。
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700的立體圖。第7圖係第6圖之電子裝置700的局部分解圖。第8圖係第6圖之電子裝置700的電子方塊圖。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電子裝置700包含一機殼720、一處理器760、一網路通訊模組770 與上述攝像模組10。攝像模組10、處理器760、網路通訊模組770與攝像模組10分別位於機殼720上,且網路通訊模組770與攝像模組10分別電性連接處理器760,且攝像模組10之第一攝像鏡頭組310、第二攝像鏡頭組320、揚聲器540與紅外線發光器530分別電性連接處理器760。
更具體地,機殼720包含一主殼體730與一後蓋740。主殼體730具有一前側面731、一後側面732與一第一開口733。前側面731與後側面732彼此相對。第一開口733貫穿主殼體730,連接前側面731與後側面732。後蓋740蓋合至主殼體730之後側面732。後蓋740具有一前面741、一背面742與多個側邊部743。前面741與背面742彼此相對,這些側邊部743圍繞且鄰接前面741與背面742。後蓋740具有一鏡頭表示區745,且鏡頭表示區745凸設於後蓋740之背面742。後蓋740之其中一側邊部743具有一第二開口744。帶動件400伸出第二開口744,以便使用者透過帶動件400帶動電子裝置700內之遮蔽件20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00包含一透光前蓋710與一顯示面板750。顯示面板750電性連接處理器760。顯示面板750夾合於透光前蓋710與機殼720之間,意即,顯示面板750夾合於主殼體730之前側面731與透光前蓋710之間,且透光前蓋710覆蓋主殼體730之前側面731與第一開口733。透光前蓋710例如為透光玻璃板或透光塑膠板,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攝像模組10固設於後蓋740之前面741與主殼體 730之後側面之間,且覆蓋鏡頭表示區745、第一開口733與第二開口744,使得第二攝影鏡頭321(第5B圖)同軸地對準鏡頭表示區745,且第一攝影鏡頭311(第5A圖)同軸地對齊第一開口733。更具體地,上述之攝像模組10更包含多個鎖固部600。這些鎖固部600包含鎖固螺栓B3。透過鎖固螺栓B3將承載本體100固定至後蓋740之前面741,使得遮蔽件200之第二框體220(第5B圖)面向鏡頭表示區745,且第一框體210(第5A圖)透過第一開口733面向透光前蓋710。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如此,當使用者透過帶動件400移動遮蔽件200,使得第二框體220之第二貫孔221同軸地正對第二攝影鏡頭321以及鏡頭表示區745(第7圖),第一框體210之第一貫孔211同軸地正對第一攝影鏡頭311321以及透光前蓋710(第7圖)。故,第二攝影鏡頭321能夠透過第二貫孔221對外進行影像擷取,第一攝影鏡頭311能夠透過第一貫孔211以及透光前蓋710對外進行影像擷取。
更具體地,在此實施例中,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第一框體210更具有一辨識標記212。辨識標記212位於第一框體210之外表面,且圍繞第一貫孔211。如此,無論使用者是否意識到第一攝影鏡頭311已於遮蔽件200所外露,透過辨識標記212之配置,當使用者從第一開口733看到辨識標記212時,使用者可被提示此攝像模組10正處於啟用狀態中,不致讓使用者產生困擾或不便。
由於第二攝影鏡頭321面向機殼720後方,第二框體220不須設置辨識標記212。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其他 實施例中之第一框體210與第二框體220也可以皆具有辨識標記212,也不限其辨識標記212必須圍繞對應之貫孔。
如此,透過以上實施例之架構,由於直接裝備遮蔽件200之攝像模組10位於電子裝置700內部,並非加設於機殼720之外側,不致容易因操作不當而意外脫離機殼720或遺失,進而提高隱私保護之強度。此外,由於位於電子裝置700內部之攝像模組10已然直接裝備遮蔽件200,電子裝置700之機殼720外側便不須另外加設擋板,而得以省略相關滑軌結構,不僅簡化機殼720之整體結構,更能夠降低電子裝置700之整體厚度。
再者,由於遮蔽件200已整合至攝像模組10內而提供出一模組化設計,故,當組裝攝像模組時,組裝者得以簡單地將攝像模組10安裝於電子裝置700之機殼720內,不僅提升安裝便利性,也得以降低組裝人力與成本。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創作中。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攝像模組,包含:一承載本體;一遮蔽件,可滑動地位於該承載本體上;一第一攝像鏡頭組,安裝於該承載本體上,且位於該承載本體與該遮蔽件之間;以及一帶動件,固接該遮蔽件,用以帶動該遮蔽件,以選擇性地使該遮蔽件遮蔽及曝露出該第一攝像鏡頭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遮蔽件包含一第一框體、一第二框體與一連接部,該第一框體可滑動地銜接至該承載本體之一側,與該第二框體彼此交替排列,該連接部連接該第一框體與該第二框體,其中該承載本體位於該第一框體與該第二框體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一框體具有一第一貫孔,該第一貫孔形成於該第一框體之一部份,用以外露出該第一攝像鏡頭組,該第一框體之其餘部份用以遮蔽該第一攝像鏡頭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一框體更具有一辨識標記,該辨識標記位於該第一框體之表面,且圍繞該第一貫孔。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攝像模組,更包含: 一第二攝像鏡頭組,安裝於該承載本體上相對該第一攝像鏡頭組之一面,且位於該承載本體與該遮蔽件之間,其中該帶動件更用以帶動該遮蔽件同步遮蔽該第一攝像鏡頭組與該第二攝像鏡頭組,及曝露出該第一攝像鏡頭組與該第二攝像鏡頭組。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第二框體具有一第二貫孔,該第二貫孔形成於該第二框體之一部份,用以外露出該第二攝像鏡頭組,該第二框體之其餘部份用以遮蔽該第二攝像鏡頭組。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模組,更包含:一支撐架,固接至該承載本體之一側;以及一轉接電路板,受承載於該支撐架上,且電性連接該第一攝像鏡頭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像模組,其中該承載本體包含一線槽,該線槽之長軸方向與該承載本體之長軸方向平行,該帶動件包含一勾體,該勾體穿過該線槽,且可滑移地扣接於該線槽之一側。
  9.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機殼,具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一處理器,位於該機殼內; 一網路通訊模組,位於該機殼內,且電性連接該處理器;以及一攝像模組,包含:一承載本體,位於該機殼內;一鎖固部,將該承載本體固定至該機殼上;一遮蔽件,可滑動地位於該承載本體上,且面向該第一開口;一第一攝像鏡頭組,電性連接該處理器,安裝於該承載本體之一面,位於該承載本體與該遮蔽件之間,用以透過該第一開口對外進行影像擷取;一第二攝像鏡頭組,電性連接該處理器,安裝於該承載本體相對該第一攝像鏡頭組之一面,且位於該承載本體與該遮蔽件之間,用以對外進行影像擷取;以及一帶動件,固接該遮蔽件,且伸出該第二開口,用以帶動該遮蔽件以選擇性地遮蔽及曝露出該第一攝像鏡頭組與該第二攝像鏡頭組。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透光前蓋,覆蓋該機殼之一面,其中該第一攝像鏡頭組透過該透光前蓋對外進行影像擷取。
TW108200696U 2019-01-15 2019-01-15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TWM577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696U TWM577525U (zh) 2019-01-15 2019-01-15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696U TWM577525U (zh) 2019-01-15 2019-01-15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525U true TWM577525U (zh) 2019-05-01

Family

ID=6735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696U TWM577525U (zh) 2019-01-15 2019-01-15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52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541B (zh) * 2019-09-16 2021-04-01 東海大學 板金辨識方法
TWI736053B (zh) * 2019-12-09 2021-08-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TWI789697B (zh) * 2021-01-27 2023-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TWI794056B (zh) * 2022-03-17 2023-02-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結構
US11733589B1 (en) 2022-03-14 2023-08-22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amera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541B (zh) * 2019-09-16 2021-04-01 東海大學 板金辨識方法
TWI736053B (zh) * 2019-12-09 2021-08-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控制方法與電子裝置
TWI789697B (zh) * 2021-01-27 2023-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US11733589B1 (en) 2022-03-14 2023-08-22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amera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I794056B (zh) * 2022-03-17 2023-02-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77525U (zh)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模組
US10554868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0971563B1 (ko) 카메라 부착 휴대 전화기
JP2008113066A (ja) 撮像装置
US9250493B2 (en) Shie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CN107046588B (zh) 显示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19118197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amera mounting mechanism
CN110969151A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KR102350059B1 (ko) 광학 기기
JP2014006345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31598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270249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3008228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JP6895611B2 (ja) 電子機器
US116094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ddle frame thereof
JPH0851291A (ja) 電子機器
US20110279747A1 (en) Display panel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63173B (zh) 读取装置
JP2005257784A (ja) カメラ及びレンズ装置及び携帯型情報機器
JP2016201754A (ja) 画像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268676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568993B1 (ja) 電子機器
CN220104286U (zh) 电子设备
CN115248521B (zh) 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7478179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