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3379U -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3379U
TWM573379U TW107213206U TW107213206U TWM573379U TW M573379 U TWM573379 U TW M573379U TW 107213206 U TW107213206 U TW 107213206U TW 107213206 U TW107213206 U TW 107213206U TW M573379 U TWM573379 U TW M5733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ifting
fixed
adjusting device
angle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3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智明
Original Assignee
瀚江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瀚江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瀚江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3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3379U/zh
Publication of TWM573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3379U/zh

Link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其中角度調整裝置用以調整一百葉窗的多個葉片之角度,且包含至少一調整組件、一傳動軸以及一控制繩。至少一調整組件包含一基座、一繞線座以及一第一齒輪。繞線座樞接於基座。第一齒輪固定於繞線座。傳動軸包含一軸體以及至少一外齒部。至少一外齒部固定於軸體且嚙合於第一齒輪,而能帶動第一齒輪旋轉。控制繩設置於繞線座,並用以串接葉片。其中,第一齒輪之軸向方向垂直於傳動軸之軸向方向。

Description

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特別是一種優化空間配置的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
百葉窗用於透過升降葉片及調整葉片角度控制由窗戶穿透進來的光線量。因此,百葉窗的框架中設有葉片捲放機構及葉片角度調整機構。其中,葉片角度調整機構通常包含串接葉片的控制繩、用於帶動控制繩改變葉片角度的齒輪以及增加操作便利性的傳動軸。一般而言,齒輪立於框架且齒輪的軸向方向平行於傳動軸的軸向方向。
然而,框架有限的空間中必須同時容納葉片角度調整機構以及葉片捲放機構,又葉片捲放機構中用於捲放葉片的滾筒於軸向上佔據框架中大部分的空間,且滾筒、傳動軸及齒輪之旋轉軸彼此平行。因此,葉片角度調整機構中的齒輪僅能並排地設置於滾筒旁。如此一來,便增加葉片捲放機構及葉片升降機構軸向上的機構複雜度。另一方面,由於框架需保留足夠的寬度以容納並排的齒輪及滾筒,框架中的空間配置便因而被劣化。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以解決因滾筒、傳動軸及齒輪之旋轉軸彼此平行,而僅能將齒輪並排地設置於滾筒旁,進而增加軸向上的機構複雜度及劣化框架中的空間配置之問題。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角度調整裝置用以調整一無升降拉繩百葉窗的多個葉片之角度。角度調整裝置包含至少一調整組件、一傳動軸以及一控制繩。至少一調整組件包含一基座、一繞線座以及一第一齒輪。繞線座樞接於基座。第一齒輪固定於繞線座。傳動軸包含一軸體以及至少一外齒部。至少一外齒部固定於軸體且嚙合於第一齒輪,而能帶動第一齒輪旋轉。控制繩設置於繞線座,並用以串接葉片。其中,第一齒輪之軸向方向垂直於傳動軸之軸向方向。
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包含一框架、一角度調整裝置、一升降機構以及多個葉片。框架包含一底板以及二側板。二側板分別立於底板的相對兩側。二側板以及底板圍繞而形成一容置槽。角度調整裝置設置於容置槽。升降機構包含一滾筒以及至少一升降繩。滾筒設置於容置槽且可轉動地承靠於調整組件的基座。至少一升降繩纏繞於滾筒。控制繩以及至少一升降繩串接葉片而使葉片垂掛於框架之一側。其中,第一齒輪位於滾筒以及底板之間。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因第一齒輪之軸向方向垂直於傳動軸的軸向方向,使第一齒輪能位於底板及升降機構之滾筒之間,而不是並排地設置於滾筒旁。如此一來,共同位於框架中的角度調整裝置及升降機構於軸向上的機構複雜度能被降低,進而優化框架內的空間配置。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立體圖。圖2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分解圖。
本實施例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10包含一框架100、一角度調整裝置200、一升降機構300以及多個葉片400。
框架100包含一底板101以及二側板102。二側板102分別立於底板101的相對兩側。二側板102以及底板101圍繞而形成一容置槽S1。
請參閱圖2及圖3。圖3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調整組件及升降繩之立體圖。角度調整裝置200設置於容置槽S1且包含至少一調整組件210以及一傳動軸220。
至少一調整組件210的數量例如為三,且每一調整組件210各包含一基座211、一繞線座212、一第一齒輪213、一控制繩214以及至少一防磨棒215。
每一調整組件210中,基座211包含一本體2110及一組裝板2111。本體2110設置於底板101。組裝板2111立於本體2110。組裝板2111例如具有二第一穿繩孔H1,且本體2110例如具有並排的三第二穿繩孔H2,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二第一穿繩孔亦可相連通而變成一個第一穿繩孔,類似地,三第二穿繩孔亦可相連通而變成一個第二穿繩孔。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組裝板亦可無須具有第一穿繩孔,且本體亦可無需具有第二穿繩孔。
每一調整組件210中,繞線座212樞接於本體2110,且具有一線槽S2。
每一調整組件210中,第一齒輪213固定於繞線座212。也就是說,第一齒輪213藉由繞線座212樞接於基座211的本體2110。
每一調整組件210中,控制繩214包含一第一調整段2141及一第二調整段2142。第一調整段2141遠離框架100的一端與第二調整段2142遠離框架100的一端相連接。第一調整段2141及第二調整段2142固定於繞線座212,且位於線槽S2並沿著線槽S2的相對兩側延伸而分別穿過二第一穿繩孔H1及其中二第二穿繩孔H2。具體而言,控制繩214所穿過的其中二第二穿繩孔H2分別位於另一第二穿繩孔H2的相對兩側。
每一調整組件210中,至少一防磨棒215的數量例如為二。二防磨棒215設置於本體2110且分別為一第一防磨棒2151及一第二防磨棒2152。第一防磨棒2151對應於三第二穿繩孔H2,而第二防磨棒2152僅對應於位在另外二第二穿繩孔H2之間的一第二穿繩孔H2。詳細來說,第一防磨棒2151的長度延伸於三個第二穿繩孔H2,而第二防磨棒2152的長度僅延伸於位於中間的一個第二穿繩孔H2。具體而言,二防磨棒215例如以金屬製成而具有光滑的表面,且第一調整段2141及第二調整段2142的彎折處承靠於第一防磨棒2151,而使第一調整段2141及第二調整段2142分別穿過其中二第二穿繩孔H2。如此一來,控制繩214便能於活動時摩擦具有光滑表面的防磨棒215,而能防止控制繩214磨損並增加控制繩214活動之順暢度。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無需設置防磨棒。
傳動軸220包含一軸體221以及至少一外齒部222,為了對應調整組件210的數量,本實施例中之至少一外齒部222的數量亦例如為三。詳細來說,三外齒部222固定於軸體221且分別嚙合於三調整組件210中的第一齒輪213,而能分別帶動三第一齒輪213旋轉。此外,這些第一齒輪213之軸向方向D1垂直於傳動軸220之軸向方向D2。具體而言,這些第一齒輪213之軸向方向D1及傳動軸220之軸向方向D2分別代表這些第一齒輪213之旋轉軸的延伸方向及傳動軸220之旋轉軸的延伸方向。再者,這些外齒部222以及這些第一齒輪213之齒數比例如為1:10。
角度調整裝置200更包含一齒輪座230、一第二齒輪235、一第三齒輪240以及一操作元件250。齒輪座230固定於底板101。第二齒輪235樞接於齒輪座230。第二齒輪235與第三齒輪240相嚙合。傳動軸220固定於第三齒輪240以令第三齒輪240能藉由傳動軸220帶動第一齒輪213旋轉。第二齒輪235以及第三齒輪240的齒數比例如為2:1。操作元件250例如為拉繩,且連接於第二齒輪235而能帶動第二齒輪235旋轉。
本實施例中,操作元件250為拉繩,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操作元件亦可改為操作組件,且操作組件包含一蝸桿、一蝸輪以及一操作桿。蝸桿固定於第二齒輪,蝸輪嚙合於蝸桿且操作桿固定於蝸輪而令操作桿能藉由蝸輪及蝸桿帶動第二齒輪旋轉。
請參閱圖3至圖5。圖4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升降機構之分解圖。圖5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升降機構之剖面示意圖。升降機構300包含一滾筒301、一固定座302、一調整件303、一定位件304、一連接桿305、一定位蓋306、一彈性元件307、一防塵蓋308以及至少一升降繩309。
滾筒301設置於容置槽S1且可轉動地承靠於這些基座211的本體2110。滾筒301的軸向方向D3垂直於這些第一齒輪213的軸向方向D1,而使這些第一齒輪213能位於滾筒301以及底板101之間,以降低角度調整裝置200及升降機構300軸向上的機構複雜度,並充分利用容置槽S1的空間。具體而言,滾筒301的軸向方向D3即為滾筒301之旋轉軸的延伸方向。
固定座302固定於框架100的底板101。
調整件303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座302。
定位件304固定於調整件303,且具有一第一齒部3040。
連接桿305固定於調整件303且位於滾筒301內。也就是說,連接桿305及定位件304皆固定於調整件303。
定位蓋306固定於滾筒301,且具有可樞轉的二第二齒部3060。二第二齒部3060可分離地卡扣於第一齒部3040。
彈性元件307例如為扭簧,且套設於連接桿305。彈性元件307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連接桿305以及定位蓋306。
防塵蓋308固定於定位蓋306遠離滾筒301的一側以防止外界干擾定位蓋306以及定位件304之間的運作。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升降機構亦可無需包含防塵蓋。
為了對應調整組件210的數量,至少一升降繩309的數量亦例如為三,三升降繩309纏繞於滾筒301,且分別穿過三本體2110之第二穿繩孔H2。詳細來說,三升降繩309分別穿過三本體2110中,位於其他二第二穿繩孔H2之間的一第二穿繩孔H2。此外,三升降繩309分別被三調整組件210中的二防磨棒215夾持。以防止這些升降繩309磨損並提升操作升降繩309的順暢度。
控制繩214以及這些升降繩309串接這些葉片400而使這些葉片400垂掛於框架100之一側。
此外,無升降拉繩百葉窗10更包含一板體500,板體500藉由升降繩309串接於於這些葉片400遠離框架100的一側。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為了操作方便而額外於板體遠離這些葉片的一側設置一握把。
本實施例中,無升降拉繩百葉窗10之名稱是指升降機構300無需藉由裸露於外的拉繩驅動,便能升降這些葉片400,然而,無升降拉繩百葉窗10之名稱並非用以限定升降機構300之外的組件。
本實施例中,角度調整裝置200包含三調整組件210,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根據葉片的長度(也就是安裝有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窗戶的寬度)增減調整組件的數量。此外,由於這些外齒部分別嚙合於這些調整組件的第一齒輪且這些升降繩分別穿過這些調整組件的第二穿繩孔,因此在增減調整組件的數量後,還需調整外齒部的數量以及升降繩的數量,才能使外齒部的數量、升降繩的數量及調整組件的數量一致而能一起做動。
使用者欲調整這些葉片400之角度時,需拉動操作元件250而帶動第二齒輪235轉動。接著,嚙合於第二齒輪235之第三齒輪240將被帶動而轉動,且固定於第三齒輪240的傳動軸220將被帶動而轉動。又傳動軸220的三外齒部222分別帶動三調整組件210的第一齒輪213轉動,且三第一齒輪213分別帶動三繞線座212轉動。最後,三繞線座212分別帶動三控制繩214,而使控制繩214的第一調整段2141及第二調整段2142分別於於二第二穿繩孔H2中以相反之方向活動,進而調整串接於控制繩214的這些葉片400之角度。
使用者欲展開這些葉片400時,需朝遠離框架100之方向拉動板體500,而帶動這些葉片400以及這些升降繩309展開。接著,這些升降繩309便帶動滾筒301旋轉,且滾筒301將帶動定位蓋306旋轉而令二第二齒部3060脫離於定位件304的第一齒部3040。此外,固定於定位蓋306的彈性元件307便因定位蓋306的轉動而儲存彈性位能。當使用者停止拉動這些葉片400時,定位蓋306的二第二齒部3060將卡扣於定位件304的第一齒部3040而將這些葉片400固定。當使用者再次朝遠離框架100之方向拉動板體500時,將使二第二齒部3060脫離與第一齒部3040的卡扣,同時,彈性元件307將釋放彈力位能,而帶動定位蓋306及滾筒301旋轉,進而將這些葉片400捲收於滾筒301上。
彈性元件307儲存的彈性位能不一定足以使這些葉片400全部捲收於滾筒301。另一方面,過大的彈性位能則有可能造成這些葉片400捲收的速度過快而損毀這些葉片400或滾筒301。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調整件303將彈性元件307所儲存的彈性位能適當地調整。詳細來說,使用者轉動調整件303時,將帶動連接桿305轉動。接著,由於彈性元件307之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連接桿305以及定位蓋306,因此,連接桿305的轉動將帶動彈性元件307相對定位蓋306轉動而調整彈性位能。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因第一齒輪之軸向方向垂直於傳動軸的軸向方向,使第一齒輪能位於底板及升降機構之滾筒之間,而不是並排地設置於滾筒旁。如此一來,共同位於框架中的角度調整裝置及升降機構於軸向上的機構複雜度能被降低,進而優化框架內的空間配置。
此外,透過設置對應於第二穿繩孔的防磨棒,能使控制繩以及升降繩操作時承靠於平滑的表面,而降低控制繩以及升降繩的磨損速度並提升操作的順暢度。
再者,透過調整桿、定位件以及連接桿的設計,使用者可根據使用狀況調整彈性元件所儲存的彈性位能,以防止彈性元件所釋放的儲存位能不足以完成葉片的捲收或彈性元件釋放過多的彈性位能而造成葉片或滾筒的損壞。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無升降拉繩百葉窗
100‧‧‧框架
101‧‧‧底板
102‧‧‧側板
200‧‧‧角度調整裝置
210‧‧‧調整組件
211‧‧‧基座
2110‧‧‧本體
2111‧‧‧組裝板
212‧‧‧繞線座
213‧‧‧第一齒輪
214‧‧‧控制繩
2141‧‧‧第一調整段
2142‧‧‧第二調整段
215‧‧‧防磨棒
2151‧‧‧第一防磨棒
2152‧‧‧第二防磨棒
220‧‧‧傳動軸
221‧‧‧軸體
222‧‧‧外齒部
230‧‧‧齒輪座
235‧‧‧第二齒輪
240‧‧‧第三齒輪
250‧‧‧操作元件
300‧‧‧升降機構
301‧‧‧滾筒
302‧‧‧固定座
303‧‧‧調整件
304‧‧‧定位件
3040‧‧‧第一齒部
305‧‧‧連接桿
306‧‧‧定位蓋
3060‧‧‧第二齒部
307‧‧‧彈性元件
308‧‧‧防塵蓋
309‧‧‧升降繩
400‧‧‧葉片
500‧‧‧板體
S1‧‧‧容置槽
S2‧‧‧線槽
H1‧‧‧第一穿繩孔
H2‧‧‧第二穿繩孔
D1、D2、D3‧‧‧軸向方向
圖1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所述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立體圖。 圖2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分解圖。 圖3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調整組件及升降繩之立體圖。 圖4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升降機構之分解圖。 圖5為圖1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之升降機構之剖面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角度調整裝置,用以調整一無升降拉繩百葉窗的多個葉片之角度,該角度調整裝置包含: 至少一調整組件,包含一基座、一繞線座以及一第一齒輪,該繞線座樞接於該基座,該第一齒輪固定於該繞線座;一傳動軸,包含一軸體以及至少一外齒部,該至少一外齒部固定於該軸體且嚙合於該第一齒輪,而能帶動該第一齒輪旋轉;以及一控制繩,該控制繩設置於該繞線座,並用以串接該些葉片;其中,該第一齒輪之軸向方向垂直於該傳動軸之軸向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度調整裝置,其中該基座包含一本體及一組裝板,該繞線座樞接於該本體,該組裝板立於該本體,該組裝板具有至少一第一穿繩孔,該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二穿繩孔,該控制繩穿過該至少一第一穿繩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穿繩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角度調整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調整組件更包含至少一防磨棒,該至少一防磨棒設置於該本體,且對應於該至少一第二穿繩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度調整裝置,其中該傳動軸的該至少一外齒部以及該第一齒輪之齒數比為1: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度調整裝置,更包含一第二齒輪、一第三齒輪以及一操作元件,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三齒輪相嚙合,該傳動軸固定於該第三齒輪以令該第三齒輪能藉由該傳動軸帶動該第一齒輪旋轉,該操作元件連接於該第二齒輪而能帶動該第二齒輪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角度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二齒輪以及該第三齒輪的齒數比為2:1。
  7. 一種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包含: 一框架,包含一底板以及二側板,該二側板分別立於該底板的相對兩側,該二側板以及該底板圍繞而形成一容置槽;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任一項所述之該角度調整裝置,設置於該容置槽;一升降機構,包含一滾筒以及至少一升降繩,該滾筒設置於該容置槽且可轉動地承靠於該至少一調整組件的該基座,該至少一升降繩纏繞於該滾筒;以及多個葉片,該控制繩以及該至少一升降繩串接該些葉片而使該些葉片垂掛於該框架之一側;其中,該第一齒輪位於該滾筒以及該底板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其中該升降機構包含: 一固定座,固定於該框架的該底板;一調整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固定座;一定位件,固定於該調整件;一定位蓋,固定於該滾筒,且可分離地卡扣於該定位件;一連接桿,固定於該調整件;以及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該連接桿以及該定位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其中該升降機構更包含一防塵蓋,該防塵蓋固定於該定位蓋遠離該滾筒的一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其中該至少一調整組件的數量、該至少一外齒部的數量及該至少一升降繩的數量皆為三。
TW107213206U 2018-09-28 2018-09-28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TWM573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3206U TWM573379U (zh) 2018-09-28 2018-09-28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3206U TWM573379U (zh) 2018-09-28 2018-09-28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3379U true TWM573379U (zh) 2019-01-21

Family

ID=6580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3206U TWM573379U (zh) 2018-09-28 2018-09-28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33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3428B (zh) * 2018-09-28 2019-10-01 瀚江工業有限公司 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
TWI692575B (zh) * 2019-03-22 2020-05-01 范富美 具有雙捲收裝置之窗簾軌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3428B (zh) * 2018-09-28 2019-10-01 瀚江工業有限公司 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
TWI692575B (zh) * 2019-03-22 2020-05-01 范富美 具有雙捲收裝置之窗簾軌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3986B2 (en) Spring counterbal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326508B2 (ja) 紐なし窓シェード、およびそのばね駆動システム
US6289965B1 (en) Take-up drum for a cordless shade counterbalance
AU2015203311B2 (en) Window Blind and Lift Control Module of Covering Structure Thereof
US20080185109A1 (en) Reeling device for curtain cords
US20090256021A1 (en) Assembly to wind cords in a motorized window covering
TWM573379U (zh) No lifting rope blinds and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CA3086296C (en) Semi-rigid chain assembly
JP7050181B2 (ja) ウィンドウシェード及びそのスプリング駆動システム
JP2020522626A (ja) 窓用シェード及びそのバネ駆動システム
JP6670540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US11686152B2 (en) Manual window treatment having a floating chain tensioner
TWI673428B (zh) 無升降拉繩百葉窗及其角度調整裝置
KR100767794B1 (ko) 우드 브라인드 커튼의 구동장치
JP5718130B2 (ja) ツインタイプの日射遮蔽装置
JP6621322B2 (ja) 遮蔽装置
US11047172B2 (en) Cord-resistance adjusting device
JP6640511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7274947B2 (ja) ブラインド用駆動装置
JPH11270253A (ja) スラット角度調節装置
JPH0413357Y2 (zh)
JP5768905B2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TWI431188B (zh) 整合式百葉窗控制器
RU98461U1 (ru) Оконная штора типа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жалюзи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ъема и опускания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жалюзи
JP6655262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