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2852U -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 Google Patents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2852U
TWM572852U TW107215034U TW107215034U TWM572852U TW M572852 U TWM572852 U TW M572852U TW 107215034 U TW107215034 U TW 107215034U TW 107215034 U TW107215034 U TW 107215034U TW M572852 U TWM572852 U TW M5728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eat
connecting rod
seat tube
upper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5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威光
Original Assignee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5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2852U/zh
Publication of TWM572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285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2Sad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on the frame; Equipment therefor, e.g. springs
    • B62J1/06Saddles capable of parallel motion up and down
    • B62J1/065Saddles supported on a parallelogram lin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自行車避震座管,其包含一具有兩座管上連桿部的座管件、一具有兩坐墊上連桿部的坐墊件、一上連桿及一下連桿。上連桿的其中一端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另一端樞設於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下連桿樞設於座管件及坐墊件上相異於上連桿之處。藉由僅使用單一上連桿並使其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與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固上連桿僅朝向各樞軸的中央處施力,並且各樞軸的兩端會被兩座管上連桿部或兩坐墊上連桿部穩固地支撐。如此一來本創作即可避免在樞軸的兩端施力不均,進而可防止在各樞接處產生間隙而導致左右晃動。

Description

二連桿式避震座管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自行車座管,尤指一種具有避震功效的自行車座管。
自行車產業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成熟的產業,且現今仍不斷的改良並推陳出新。例如,為了使騎乘者能有更舒適的騎乘體驗,開發商研發了一種避震座管,其可吸收震動以避免騎乘者的臀部直接感受到因地面起伏所產生的衝擊。
請參閱圖7所示,現有技術的避震座管90包含有一座管件91、兩上連桿92、一下連桿93、一坐墊件94、兩連桿平頭螺絲95及一彈力組件。座管件91用以設於自行車的車架上,並且包含有一座管上連桿部911及一座管下連桿部912。兩上連桿92分別樞設於座管件91的座管上連桿部911的兩側。下連桿93樞設於座管件91的座管下連桿部912。坐墊件94用以架設坐墊且包含有一坐墊上連桿部941及一坐墊下連桿部942,坐墊下連桿部942樞設於下連桿93,兩上連桿92分別樞設於坐墊件94的坐墊上連桿部941的兩側。其中一連桿平頭螺絲95依序貫穿其中一上連桿92、座管件91的座管上連桿部911及另一上連桿92,其後以螺帽鎖固並作為樞軸同時樞設三者;另一連桿平頭螺絲95依序貫穿其中一上連桿92、坐墊件94的坐墊上連桿部941及另一上連桿92,其後以螺帽鎖固並作為樞軸同時樞設三者。彈力組件設於座管件91內且連接於下連桿93,用以提供彈力支撐下連桿93。
藉由上述結構,兩上連桿92、座管件91、下連桿93及坐墊件94即環繞形成一四邊形,並且利用彈力組件連接於下連桿93來支撐其形狀;如此一來,當震動產生時,以上述元件所構成的該四邊形即可利用四邊相互樞設的結構以及彈力組件的彈性來產生壓縮變型,藉以吸收衝擊,使得衝擊力不會完整的傳遞到坐墊件94上,隨後再以彈力組件的彈力復位,以達到提供騎乘者更舒適的騎乘體驗的功效。
然而,同上所述,現有技術係以兩上連桿92分別樞設於座管上連桿部911的兩側,且利用連桿平頭螺絲95作為樞軸貫穿並樞設兩上連桿92與座管上連桿部911,之後再以螺帽鎖固,而坐墊上連桿部941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與兩上連桿92相互樞設。也就是說,兩上連桿92是分別設於各樞軸(也就是連桿平頭螺絲95)的兩端,並且在騎乘時兩上連桿92朝向各樞軸的兩端施力;如此一來,各樞接處則容易因為騎乘時的左右受力不均而在長期使用後於各樞接處產生間隙,進而導致左右晃動;並且,再加上各連桿平頭螺絲95是在貫穿相對應元件後另外以螺帽加以鎖固,於是在長期使用後螺帽容易因為受到晃動的上連桿92擠壓而鬆動,並且可能造成磨損,甚至可能無法再穩固地鎖固上連桿92,進而使晃動更加劇烈,使騎乘者有不好的騎乘感受。
此外,由於現有技術的避震座管90採用兩上連桿92的結構所以組裝零件多,如此一來不僅製造生產時的用料成本高,在組裝時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也會因為零件多而無形中的提高。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避震座管90確實有待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在長期使用後不會產生間隙,也不會因此導致晃動而讓騎乘者有不好的騎乘感受;並且,二連桿式避震座管的成本較低且較美觀,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包含: 一座管件,其包含有兩座管上連桿部; 一上連桿,該上連桿的其中一端位於該座管件的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樞設該兩座管上連桿部; 一坐墊件,其包含有兩坐墊上連桿部,該上連桿的另一端位於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且樞設該兩坐墊上連桿部; 一下連桿,其樞設於該座管件上相異於該上連桿之處,且樞設於該坐墊件上相異於該上連桿之處; 一彈力組件,其設於該座管件上,且連接於該下連桿;該彈力組件具有彈性並向該下連桿施力,使該上連桿、該坐墊件及該下連桿的相對位置固定。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僅使用單一上連桿,並使其樞設於座管件的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使其樞設於坐墊件的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如此一來,單一上連桿僅朝向各樞軸的中央處施力,並且各樞軸的兩端會被兩座管上連桿部或兩坐墊上連桿部穩固地支撐;藉此,本創作不會如同現有技術一樣,因為兩上連桿長期在樞軸的兩端施力不均,造成在各樞接處產生間隙進而導致左右晃動。綜上所述,本創作即可提供騎乘者更穩固且更舒適的騎乘感受。並且,僅使用單一上連桿可以降低製造生產時的用料成本,也同時可以減少在組裝時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而在外觀上也更有設計感更加美觀,藉此即可大幅增加本創作的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上螺桿軸,其中一該上螺桿軸依序貫穿該座管件的其中一該座管上連桿部與該上連桿,並螺合於另一該座管上連桿部;另一該上螺桿軸依序貫穿該坐墊件的其中一該坐墊上連桿部與該上連桿,並螺合於另一該坐墊上連桿部;該上連桿藉由該兩上螺桿軸分別樞設於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及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乾式軸承,該兩該乾式軸承分別套設於該兩上螺桿軸,且各該乾式軸承設於相對應的該上螺桿軸與該上連桿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乾式軸承,其中一該乾式軸承設於該上連桿與該座管件的樞接處,另一該乾式軸承設於該上連桿與該坐墊件的樞接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該上連桿夾設於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該上連桿夾設於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該上連桿包含有一上連桿平面,且該下連桿包含有一抵靠部,該抵靠部選擇性地抵靠於該上連桿平面;當該抵靠部抵靠於該上連桿平面時,該上連桿、該坐墊件、該下連桿及該座管件之間形成有一防夾指空間。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包含有一座管件10、一坐墊件20、一上連桿30、兩上螺桿軸40、兩乾式軸承50、一下連桿60及一彈力組件70。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座管件10包含有兩座管上連桿部11;具體來說座管件10係用以將本創作連接裝設於自行車的車架上,其大致呈長管狀。並且在本實施例中,兩座管上連桿部11係突出形成於座管件10的頂端(也就是遠離與自行車的車架連接處的一端),但不以此為限,兩座管上連桿部11可以形成於座管件10上管身的任意處,並且也可以是凹設形成,僅要能共同樞設上連桿30即可。此外,在本創作中座管件10由於不包含有螺孔座,於是可以直接於頂端鑽孔而不需要使用深孔鑽,如此一來可以更進一步地降低製造時的加工成本。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坐墊件20包含有兩坐墊上連桿部21;具體來說坐墊件20係用以架設坐墊,其形式及結構皆不限,僅要能穩固地於上方架設坐墊並且於下方樞設至上連桿30與下連桿60即可。進一步而言,兩坐墊上連桿部21係向下突出形成於坐墊件20的底側,但不以此為限,可以形成於坐墊件20的任意處且也可以是凹設形成,僅要能共同樞設上連桿30即可。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上連桿30的其中一端樞設於座管件10的兩座管上連桿部11之間,且另一端樞設於兩坐墊上連桿部21之間;具體來說也就是兩座管上連桿部11與兩坐墊上連桿部21皆分別於兩側夾設上連桿30,並且更進一步而言是兩座管上連桿部11與兩坐墊上連桿部21皆分別透過乾式軸承50以及墊片夾設抵靠於上連桿30的側壁面,藉此上連桿30即可更穩固地樞設於相對應的元件之間,進而可避免樞接處橫向受力磨損導至產生間隙。但不以此為限,上連桿30也可以僅是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11與兩坐墊上連桿部21之間而不受到該等元件抵靠夾設,即使如此也會因為僅有單一上連桿30於樞軸中央處施力而達到不容易產生間隙而晃動的功效。
請進一步參閱圖2及圖5所示,其中一上螺桿軸40依序貫穿座管件10的其中一座管上連桿部11與上連桿30,並螺合於另一座管上連桿部11;另一上螺桿軸40依序貫穿坐墊件20的其中一坐墊上連桿部21與上連桿30,並螺合於另一坐墊上連桿部21;而上連桿30則是藉由兩上螺桿軸40分別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11之間及兩坐墊上連桿部21之間。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上螺桿軸40的一端設有螺紋而另一端形成有一環凸緣,且中央處為平滑面,並且其中一座管上連桿部11與其中一坐墊上連桿部21凹設形成有螺孔;藉此即可在貫穿相對應的元件後以螺紋鎖固於座管上連桿部11或是坐墊上連桿部21上,並且於另一側以環凸緣抵靠於座管上連桿部11或是坐墊上連桿部21上,藉以穩固並且簡單地將上連桿30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11或是兩坐墊上連桿部21之間。如此一來,就不需要在貫穿樞設相對應的元件之後還需要額外用螺帽鎖固,藉此即可避免螺帽鬆脫或是被擠壓磨損產生間隙的情況。但上述結構皆不以此為限,上連桿30可以不是由上螺桿軸40貫穿樞設,例如可以是上連桿30本身具有兩凸柱分別樞設於兩側的座管上連桿部11或是坐墊上連桿部21等等;並且,上螺桿軸40也不一定要具有螺紋來螺合於相對應的元件,而是以其他不會因為擠壓磨損產生間隙或是其他相較於螺帽穩固的結構來固定於相對應的元件上。
請進一步參閱圖2、圖5及圖6所示,其中一乾式軸承50設於上連桿30與座管件10的樞接處,而另一乾式軸承50設於上連桿30與坐墊件20的樞接處。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兩乾式軸承50係分別套設於兩上螺桿軸40上,且各乾式軸承50設於相對應的上螺桿軸40與上連桿30之間。藉此即可利用乾式軸承低摩擦係數以及不會磨損的特性,在樞接處達到潤滑且不會因為磨損而產生間隙的功效,如此一來在各樞接處即可更緊密的結合藉以提供更穩固且更舒適的騎乘體驗。但上述結構皆不以此為限,在沒有上螺桿軸40的實施例中乾式軸承50也可以直接設於上連桿30與座管件10或是坐墊件20的樞接處,甚至也可以沒有乾式軸承50;如此則可以是在各元件的表面加工更細緻或是材料的選擇更優異,又或是在各元件的結合處做更高精密度的配合加工,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功效。
請進一步參閱圖2、圖3及圖4所示,下連桿60樞設於座管件10上相異於上連桿30之處,且樞設於坐墊件20上相異於上連桿30之處;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下連桿60樞設於座管件10與坐墊件20的方式與上連桿30完全相同,如此一來即可使整體結構更加穩固不晃動。但不以此為限,下連桿60僅要樞設於相異於上連桿30之處即可,也就是說若是上連桿30的結構已經足以穩固支撐不晃動,下連桿60也可以用更加節省成本的方式來設計組裝。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上連桿30包含有一上連桿平面31,且下連桿60包含有一抵靠部61,抵靠部61選擇性地抵靠於上連桿平面31,並且當抵靠部61抵靠於上連桿平面31時,上連桿30、坐墊件20、下連桿60及座管件10之間形成有一防夾指空間A。也就是說當整個連桿組件下壓到下死點後,抵靠部61會頂到上連桿平面31而使整體不在下壓變形,並且此時上連桿30、坐墊件20、下連桿60及座管件10之間形成的防夾指空間A就可以避免夾到手指而受傷,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沒有上連桿平面31與抵靠部61而是以其他方式避免夾到手指。
請進一步參閱圖2、圖3及圖4所示,彈力組件70設於座管件10上,且連接於下連桿60;彈力組件70具有彈性並向下連桿60施力,使上連桿30、坐墊件20及下連桿60的相對位置固定。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彈力組件70設於座管件10內部,且包含有一拉桿71、一抵靠件72及一壓縮彈簧73,拉桿71的一端連接於下連桿60延伸於座管件10內部的一端,抵靠件72則固設於拉桿71的另一端,壓縮彈簧72抵靠於座管件10內壁面的環凸緣以及抵靠件72之間。藉由上述結構,在一般狀態下彈力組件70可以支撐並維持座管件10、上連桿30、坐墊件20及下連桿60所圍繞形成的四邊形的形狀及結構;並且在經過地面起伏時,坐墊件20即會向下施力,此時下連桿60拉動拉桿71並使壓縮彈簧73向上壓縮變形,藉此使前述四邊形整體壓縮變形並使坐墊件20相對於座管件10下壓,進而達到吸收衝擊力且避震的效果。但彈力組件70的結構皆不以上述為限,也可以是設於座管件10的外壁面,又或者可以是連接於上連桿30,且也不一定要有拉桿71、抵靠件72及壓縮彈簧73而是以其他結構提供支撐並且吸收衝擊的功效。
本創作僅使用單一上連桿30,並使其樞設於兩座管上連桿部11與兩坐墊上連桿部21之間,藉此上連桿30僅會朝向各樞軸的中央處施力,並且各樞軸的兩端會被兩座管上連桿部11或兩坐墊上連桿部21穩固地支撐;如此一來,本創作即可避免在樞軸的兩端施力不均,進而可防止在各樞接處產生間隙而導致左右晃動。並且,上螺桿軸40直接螺合於座管件10與坐墊件20的結構,以及與乾式軸承50的配合,則可以更進一步排除由螺帽鎖固所產生的問題並且可以更加精密的樞設的使整體不會產生間隙而晃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座管件
11‧‧‧座管上連桿部
20‧‧‧坐墊件
21‧‧‧坐墊上連桿部
30‧‧‧上連桿
31‧‧‧上連桿平面
40‧‧‧上螺桿軸
50‧‧‧乾式軸承
60‧‧‧下連桿
61‧‧‧抵靠部
70‧‧‧彈力組件
71‧‧‧拉桿
72‧‧‧抵靠件
73‧‧‧壓縮彈簧
A‧‧‧防夾指空間
91‧‧‧座管件
911‧‧‧座管上連桿部
912‧‧‧座管下連桿部
92‧‧‧上連桿
93‧‧‧下連桿
94‧‧‧坐墊件
941‧‧‧坐墊上連桿部
942‧‧‧坐墊下連桿部
95‧‧‧連桿平頭螺絲
圖1係本創作的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的元件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的側視剖面圖。 圖4係本創作的動作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的上螺桿軸與座管件螺合處的前視剖面圖。 圖6係本創作的乾式軸承的立體外觀圖。 圖7係現有技術的避震座管的立體外觀圖。

Claims (6)

  1. 一種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包含 一座管件,其包含有兩座管上連桿部; 一上連桿,該上連桿的其中一端位於該座管件的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樞設該兩座管上連桿部; 一坐墊件,其包含有兩坐墊上連桿部,該上連桿的另一端位於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且樞設該兩坐墊上連桿部; 一下連桿,其樞設於該座管件上相異於該上連桿之處,且樞設於該坐墊件上相異於該上連桿之處; 一彈力組件,其設於該座管件上,且連接於該下連桿;該彈力組件具有彈性並向該下連桿施力,使該上連桿、該坐墊件及該下連桿的相對位置固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上螺桿軸,其中一該上螺桿軸依序貫穿該座管件的其中一該座管上連桿部與該上連桿,並螺合於另一該座管上連桿部;另一該上螺桿軸依序貫穿該坐墊件的其中一該坐墊上連桿部與該上連桿,並螺合於另一該坐墊上連桿部;該上連桿藉由該兩上螺桿軸分別樞設於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及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乾式軸承,該兩該乾式軸承分別套設於該兩上螺桿軸,且各該乾式軸承設於相對應的該上螺桿軸與該上連桿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進一步包含兩乾式軸承,其中一該乾式軸承設於該上連桿與該座管件的樞接處,另一該乾式軸承設於該上連桿與該坐墊件的樞接處。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該上連桿夾設於該兩座管上連桿部之間,且該上連桿夾設於該兩坐墊上連桿部之間。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二連桿式避震座管,其中該上連桿包含有一上連桿平面,且該下連桿包含有一抵靠部,該抵靠部選擇性地抵靠於該上連桿平面;當該抵靠部抵靠於該上連桿平面時,該上連桿、該坐墊件、該下連桿及該座管件之間形成有一防夾指空間。
TW107215034U 2018-11-05 2018-11-05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TWM572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034U TWM572852U (zh) 2018-11-05 2018-11-05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034U TWM572852U (zh) 2018-11-05 2018-11-05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2852U true TWM572852U (zh) 2019-01-11

Family

ID=6580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5034U TWM572852U (zh) 2018-11-05 2018-11-05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2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8761B1 (en) Foldable pedal assembly
TWI689439B (zh) 避震裝置
ITTO20130650A1 (it) Sedia con schienale oscillante
TWM572852U (zh) Two-link suspension seat tube
JP3149433U (ja) 椅子用緩衝装置
TWI429552B (zh) 自行車座椅
US6845996B2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power wheelchair
CN213876202U (zh) 一种基于弹性连接件的眼镜架
US7789506B1 (en) Frame locking device for eyeglasses
CN208221350U (zh) 一种万向节及含有该万向节的座椅椅背
CN206552195U (zh) 可调角度的自行车避震装置
TWI614178B (zh) 自行車之車架及座管裝置
TWM528906U (zh) 避震裝置
TWM598259U (zh) 連桿式避震座管
TWM589672U (zh) 滑板車之收折機構
CN216589465U (zh) 一种家具用的防噪音的弹性连接装置
TWI786990B (zh) 具有後避震器的自行車架
KR102141013B1 (ko) 분할된 안경테의 연결구조체
CN206813217U (zh) 自行车避震装置
TWM547521U (zh) 具緩衝避震之可調式踏板結構
TWM540759U (zh) 腳輪樞軸結構
KR101931496B1 (ko) 변형자전거
TWM581555U (zh) Tighten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JP3108444U (ja) 靴の構造
TWM492284U (zh) 避震座管之結構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