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2602U - 拉繩扣 - Google Patents
拉繩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62602U TWM562602U TW107202682U TW107202682U TWM562602U TW M562602 U TWM562602 U TW M562602U TW 107202682 U TW107202682 U TW 107202682U TW 107202682 U TW107202682 U TW 107202682U TW M562602 U TWM562602 U TW M56260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age
- preset
- base
- hole
- rop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有關一種拉繩扣,該本體中空基座內部形成有供繩帶穿設之通道,並於通道二側上方開口處形成有供繩帶穿入於通道內之穿孔,且基座底側剖設有連通於通道處之透孔,再於通道內部形成有對應於透孔處用以收容繩帶尾部上所形成的擋止結構之容置槽,而本體表面上設有勾持部,即可透過勾持部來使本體勾持於繩帶上呈一穩固定位,以避免本體於使用者在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產生晃動之情形,藉此可使繩帶之擋止結構穩定收容於容置槽內不易脫離,進而達到提升整體安全性之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拉繩扣,尤指將繩帶二端之尾部為由本體之穿孔處穿入並沿著通道穿出於透孔打一擋止結構後,再拉動於繩帶使擋止結構收容於容置槽內呈一定位,便可透過本體表面之勾持部來勾持於繩帶上呈一定位,以避免本體於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產生晃動之情形。
按,現今扣具之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之扣具有不同的扣合方式,便可將扣具應用於背包、鞋體、成衣等物品上使用,然,扣具通常係利用繩帶穿設於其內,並將繩帶二端頭部穿出,再由另一扣具由二頭部套入,使扣具可沿著繩帶表面滑動位移以供調整背包、鞋體或成衣等物品上之開口大小使用。
再者,一般物品上的拉鍊所具之拉鍊頭片或繩帶結尾使用之繩尾扣,大多會利用繩帶結合一中空之塑膠件固定使用,其係將繩帶二端尾部為穿出於塑膠件內之中空通道,並打一繩結作為擋止之結構,即可防止繩帶脫出,不過此種作法繩結部分仍會外露於物品表面而顯得相當突兀且不甚美觀,且使用者拉動時也容易因壓到繩結產生不舒適感。
然而,便有業者採用將繩帶二端尾部為直接利用繩尾扣來予以扣合,並利用齒部咬合的方式進行固定,其雖可方便繩尾扣與繩帶作
組裝結合,並使繩帶二端尾部不會外露,不過當使用者用力拉動於繩帶或繩帶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時,便會因齒部的咬合力量不足而造成繩帶容易脫出於繩尾扣之外;另,亦有業者採用將繩帶二端之尾部穿入於繩尾扣之本體內部,並打一繩結作為擋止之結構而具有防脫之效果,習用繩尾扣係由公扣及母扣二個部品組合使用,而公扣材質為硬料、母扣為軟料,並將繩帶二端之尾部穿入於公扣之穿孔內,再各打一個繩結固定於公扣內部使繩帶不易脫出,但此種繩帶力量的傳遞需要透過公扣,並於公扣上需要組合一母扣使用,整體構件較為複雜且增加組裝工序使生產成本無法降低,當使用者拉動於母扣時,若是手指較滑便不能確實的拉住母扣而輕易造成有滑脫之情況發生,且因公扣為硬料並無軟質之手感,若是施加較大力量按壓於母扣時,仍會導致使用者之不舒適性。
而且,由於繩尾扣於使用者行走、跑步時會發生晃動之情形,以致於繩帶二端尾部容易從繩尾扣中脫離而影響安全性,且繩尾扣晃動時,亦容易受到碰撞,導致繩尾扣裂開、毀損,所以一般業者會利用彈性織帶來車縫於繩尾扣表面上,以減少繩尾扣所能產生的晃動幅度,但是,其彈性織帶成本較高,且車縫組裝工序複雜,又不美觀,導致生產成本、美觀性皆需要改善。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
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拉繩扣之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本體所具之中空彎弧狀基座內部為形成有一通道,並於通道二側上方開口處形成有穿孔,且基座底側處剖設有連通於通道處之透孔,再於通道內部形成有容置槽,而本體表面上設有勾持部,即可將繩帶二端之尾部分別由本體之穿孔處穿入並沿著通道穿出於透孔而延伸至外部,再打一平結形成擋止結構,且使擋止結構收容於容置槽內,再利用勾持部來勾持繩帶上呈一穩固定位,以避免本體於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發生晃動之情形,藉此可使繩帶之擋止結構穩定收容於容置槽內不易脫離,進而達到提升整體安全性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當使用者將繩帶之尾部為由本體之穿孔處穿入,並沿著通道穿出透孔打一平結形成擋止結構後,便可拉動於繩帶與本體形成上下相對向外拉扯之狀態,並使繩帶之尾部為由阻擋部之置入口處沿著導引面迫入,由於置入口之預定間隙為小於繩帶之外徑,所以抵持凸塊受到尾部推擠的作用便會產生向外彈性變形,且待繩帶拉到底可使尾部越過抵持凸塊處,而擋止結構則由透孔開口處進入並抵持於容置槽內壁面處,便可藉由阻擋部之抵持凸塊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後抵持於尾部上形成擋止定位。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本體之容置槽位於透孔開口相對內側處為凸設有連接至二阻擋部上之擋塊,並由擋塊處朝外形成有擴張狀之頂推面,當繩帶之擋止結構進入容置槽內的過程中,亦可將擋止結構沿著頂推面迫入,並使擋止結構越過擋塊進入至容置槽內後,便可藉由擋塊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後抵持於擋止結構上形成擋止定位,更能夠有
效防止繩帶之擋止結構脫出。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乃在於本體為由軟質塑料一體成型出單件式成品,並使繩帶之擋止結構限制在本體之容置槽內而不會任意滑動,且因擋止結構收容於容置槽內部,即可避免使用者拉動於本體時不慎壓到擋止結構而產生不舒適感,讓使用者拉動於本體外部之按壓部時呈現彈性、軟質觸摸手感,並利用按壓部之複數防滑凸條來達到提升其整體握持牢靠之目的。
1‧‧‧本體
11‧‧‧基座
12‧‧‧通道
121‧‧‧穿孔
122‧‧‧齒部
13‧‧‧透孔
14‧‧‧容置槽
141‧‧‧擋塊
142‧‧‧頂推面
15‧‧‧阻擋部
150‧‧‧置入口
151‧‧‧抵持凸塊
152‧‧‧導引面
16‧‧‧勾持部
160‧‧‧收納空間
161‧‧‧彈臂
1611‧‧‧勾持體
162‧‧‧限位塊
1621‧‧‧導斜面
17‧‧‧按壓部
171‧‧‧防滑凸條
2‧‧‧繩帶
21‧‧‧尾部
22‧‧‧擋止結構
221‧‧‧平結
3‧‧‧鞋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使用時之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拉動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拉動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勾持部勾持繩帶時之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再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側視剖面圖及另一視角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有軟性材質製成之本體1,該本體1具有一中空之彎弧狀基座11,其中空內部形成有二側開口處向上之通道12,並於通道12二側上方開口處形成有穿孔121,且二穿孔121內壁面處形成有至少一個向內轉折之齒部122,而基座11底側處為朝穿孔121下方一距離位置剖設有連通於通道12處之透孔13,並於通道12內部中段位置形成有對應於透孔13處之容置槽14,且該容置槽14二側之前、後方壁面處朝透孔13方向分別設有倒勾狀之複數阻擋部15,並於各二相鄰之阻擋部15相對內側處分別形成有抵持凸塊151,且二相鄰抵持凸塊151之間形成有具預定間隙之漸縮狀置入口150,再由置入口150處為朝外形成有擴張狀之導引面152,又容置槽14位於透孔13開口相對內側處凸設有連接至二阻擋部15上之擋塊141,並由擋塊141處朝外形成有擴張狀之頂推面142,再於本體1表面上設有勾持部16,其勾持部16相鄰於容置槽14一側面設有反折狀之彈臂161,並於彈臂161末端朝基座11方向彎折有勾持體1611,且彈臂161內側處與基座11之間形成有收納空間160,而勾持部16位於基座11表面上凸設有相對於彈臂161二側處之複數限位塊162,且各限位塊162表面上設有導斜面1621,其限位塊162與彈臂161之勾持體1611間的水平距離為小於繩帶2的外徑;另外,該基座11外部為設有按壓部17,且按壓部17可在基座11表面上形成有複數防滑凸條171,而按壓部17
亦可設有各種紋路、圖案、溝槽、鏤空部位等,用以作為裝飾或止滑效果之使用。
再者,上述本體1之基座11為由軟質塑料以埋入射出方式所一體成型,並具有彈性、良好的增韌效果且觸摸手感、防滑性俱佳,不易因拉扯產生有裂痕或結構破壞,而基座11外部也可具有紅色、橘色或黃色等各種顏色呈現出不同之視覺效果,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形式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之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另請搭配參閱第六、七、八、九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使用時之示意圖、拉動時之側視剖面圖、拉動後之側視剖面圖及勾持部勾持繩帶時之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本體1為可應用於鞋體3、衣物(如成衣、外套等)、袋體(如背包、手提袋等)或其它可利用繩帶2固定之結合物上,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將繩帶2配合拉鍊上之拉鍊頭片來調整結合物之開口大小,並作為一繩帶配件或拉繩扣使用。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將至少一條繩帶2之尾部21從穿孔121處穿設於本體1之通道12內,其較佳實施係利用繩帶2二端之尾部21穿入於穿孔121內,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利用二條繩帶2一端之尾部21分別穿入於穿孔121內,並使繩帶2之尾部21沿著通道12內壁面處向下穿出於透孔13處而延伸至基座11外部後,再將繩帶2二端之尾部21或以二條繩帶2一端之尾部21打一平結221後形成擋止結構22僅為一種較佳之實施狀態,也可利用銅扣、鉚釘、套環、串珠等固定件(圖中未示出)將尾部21結合固定,或者是利用車縫的方
式結合固定形成一擋止結構22,使繩帶2繞設形成一環狀,且繩帶2的力量傳遞不需透過本體1,以利於使用者拉動於繩帶2。
且待至少一條繩帶2之尾部21形成出擋止結構22後,便可向上拉動於繩帶2與本體1形成上、下相對向外拉扯之狀態,並使繩帶2之尾部21從阻擋部15之置入口150處沿著導引面152迫入定位,其因阻擋部15之置入口150預定間隙為小於繩帶2之外徑,所以抵持凸塊151受到尾部21推擠的作用便會產生相對向外之彈性變形,且待繩帶2拉到底後可使尾部21越過抵持凸塊151處,而擋止結構22之平結221則由透孔13開口處進入並抵持於容置槽14內壁面處,便可藉由阻擋部15之抵持凸塊151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後抵持於尾部21上形成擋止定位。
又擋止結構22進入於容置槽14內的過程中,亦可將平結221沿著頂推面142迫入,並使平結221越過擋塊141而進入至容置槽14內,便可藉由擋塊141抵持於平結221上形成擋止定位,並可配合穿孔121內壁面處向內轉折之齒部122來咬合於繩帶2上,以更能有效防止繩帶2脫出,此種本體1為由軟質塑料所一體成型出單件式成品,讓使用者拉動於本體1之按壓部17上時呈現彈性、軟質觸摸手感,並利用按壓部17之複數防滑凸條171提升其整體握持牢靠之效果,亦可藉由阻擋部15為呈一倒勾狀之結構設計,可防止繩帶2之擋止結構22滑出於容置槽14之外,並將擋止結構22之平結221限制在容置槽14內不會任意滑動,使擋止結構22收容於容置槽14內部隱藏而不會外露,以避免使用者拉動於本體1時不慎壓到擋止結構22所產生
之不舒適感。
而待繩帶2之擋止結構22穩固收容於本體1之容置槽14內部後,即可將繩帶2從勾持部16之彈臂161與基座11間的開口推入,其繩帶2便會沿著複數限位塊162之導斜面1621導引進入,然而,由於限位塊162與彈臂161之勾持體1611間的水平距離為小於繩帶2的外徑,所以繩帶2即會推擠於彈臂161,以使彈臂161與基座11間的開口向外擴大,而繩帶2便可持續向內推動,以推入於收納空間160內呈一限位,且待繩帶2推入於收納空間160內後,該彈臂161便會產生彈性復位,進而可藉由複數限位塊162底面及彈臂161之勾持體1611來防止限制繩帶2脫出,以可藉由勾持部16來使繩帶2呈一穩固勾持定位,進而避免本體1於使用者在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產生晃動之情形,藉此可使繩帶2之擋止結構22穩定收容於本體1之容置槽14內不易脫離,從而達到提升整體安全性之效果。
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拉繩扣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Claims (10)
- 一種拉繩扣,係包括有本體,該本體為具有中空之彎弧狀基座,其中空內部形成有供預設繩帶穿設之通道,並於通道二側上方開口處形成有供預設繩帶穿入於通道內之穿孔,且基座底側處剖設有連通於通道處之透孔,再於通道內部形成有對應於透孔處用以收容預設繩帶尾部上所形成的擋止結構之容置槽,而本體表面上設有供勾持定位於預設繩帶上之勾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二穿孔內壁面處為向內轉折形成有至少一個咬合於預設繩帶上之齒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容置槽二側之前、後方壁面處為朝透孔方向分別設有複數阻擋部,而各二相鄰之阻擋部間形成有具預定間隙而可供預設繩帶尾部迫入之置入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各二相鄰之阻擋部相對內側處為分別形成有抵持於預設繩帶尾部上形成擋止定位之抵持凸塊,且二相鄰抵持凸塊間所形成漸縮狀之置入口預定間隙為小於預設繩帶之外徑,再由置入口處朝外形成有擴張狀之導引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容置槽位於透孔開口相對內側處為凸設有連接至二阻擋部上之擋塊,並由擋塊處朝外形成有擴張狀之頂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勾持部相鄰於容置槽一側面為設有反折狀之彈臂,並於彈臂末端朝基座方向彎折有勾持體,且彈臂內側處與基座之間形成有供預設繩帶推入之收納空間, 而勾持部位於基座表面上凸設有相對於彈臂二側處之複數限位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勾持部之限位塊表面上為設有供導引預設繩帶進入至收納空間內之導斜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勾持部之限位塊與彈臂之勾持體間的水平距離為小於預設繩帶的外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基座外部為設有具複數防滑凸條之按壓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繩扣,其中該本體之基座為由軟質塑料所一體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2682U TWM562602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拉繩扣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2682U TWM562602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拉繩扣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62602U true TWM562602U (zh) | 2018-07-01 |
Family
ID=6364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02682U TWM562602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拉繩扣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62602U (zh) |
-
2018
- 2018-02-27 TW TW107202682U patent/TWM562602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44802B2 (ja) | 係止具を備えたマスク | |
US20090282653A1 (en) | Cord lock | |
JP2017193802A5 (zh) | ||
KR101064014B1 (ko) | 스트랩 및 부속물의 연결장치 | |
TWM562602U (zh) | 拉繩扣 | |
TWM544812U (zh) | 繩尾定位扣 | |
TWM536860U (zh) | 調節扣 | |
TW201326605A (zh) | 繩帶扣具 | |
TWM491357U (zh) | 軟質拉繩扣 | |
TWM526301U (zh) | 繩尾定位扣 | |
TWM465794U (zh) | 緊固件構造 | |
TWM582779U (zh) | 磁吸式繩尾定位扣 | |
TWM582780U (zh) | 扣具 | |
TWM582777U (zh) | 扣具 | |
TWM522597U (zh) | 繩尾定位扣 | |
TWM562604U (zh) | 繩帶扣 | |
TWM536861U (zh) | 繩眼扣 | |
TWM465494U (zh) | 繩尾扣 | |
CN206324348U (zh) | 调节扣 | |
CN208114132U (zh) | 拉绳扣 | |
TWM559087U (zh) | 繩索扣 | |
CN210299783U (zh) | 磁吸式绳尾定位扣 | |
TWM559627U (zh) | 鞋眼扣 | |
TWM458118U (zh) | 止滑繩眼扣 | |
CN215013724U (zh) | 一种斜襟旗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