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0633U -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0633U
TWM560633U TW107201823U TW107201823U TWM560633U TW M560633 U TWM560633 U TW M560633U TW 107201823 U TW107201823 U TW 107201823U TW 107201823 U TW107201823 U TW 107201823U TW M560633 U TWM560633 U TW M5606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
barcode
electronic invo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1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一泓
Original Assignee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1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0633U/zh
Publication of TWM560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0633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使用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包括:電子發票整合平台;電子支付伺服器,連接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以及行動裝置,連接至電子支付伺服器。行動裝置透過應用程式接收申請請求,其中申請請求包括對應使用者之手機號碼、電子信箱及驗證碼。行動裝置傳送申請請求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行動裝置接收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申請確認,其中申請確認包括對應手機號碼之手機條碼;以及行動裝置透過應用程式整合手機條碼至付款條碼中,使使用者透過付款條碼執行交易時,無須出示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交易之電子發票直接存入應用程式中。

Description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本創作一般涉及電子交易服務領域,且更加具體地說係有關於使用一行動裝置中之應用程式(Application,亦簡稱APP)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發票的快速發展,電子發票的普及引領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無紙化電子發票取代紙質發票,降低了紙張及耗材的消耗,更加環保。電子發票降低成本支出,提高效率,也促使了企業的節能減碳。
然而,經政府推行電子發票以來,民眾對於電子發票以及電子發票載具仍有許多疑惑與困擾,導致電子發票的推行仍然困難重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為電子商務平台提供更安全、便捷、即時和有效的電子發票服務。
以下創作內容僅為示例性的,且不意指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除所述說明性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徵之外,通過參照附圖和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其他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徵也將顯而易見。即,以下創作內容被提供以介紹概念、重點、益處及本文 所描述新穎且非顯而易見的技術優勢。所選擇,非所有的,實施例將進一步詳細描述如下。因此,以下創作內容並不意旨在所要求保護主題的必要特徵,也不意旨在決定所要求保護主題的範圍中使用。
本創作提供一種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本創作提出一種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上述系統包括:一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一電子支付伺服器,連接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以及一行動裝置,連接至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其中,上述行動裝置執行一應用程式並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接收一申請請求,其中上述申請請求係包括對應一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一驗證碼;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上述申請請求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接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一申請確認,其中上述申請確認係包括對應上述手機號碼之一手機條碼;以及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整合上述手機條碼至一付款條碼中,以使上述使用者透過上述付款條碼執行一交易時,無須出示上述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上述交易之一電子發票直接存入上述應用程式中。
100‧‧‧系統
110‧‧‧行動裝置
120‧‧‧電子支付伺服器
130‧‧‧電子發票整合平台
150‧‧‧網路
200‧‧‧通訊系統
202‧‧‧輸入裝置
204‧‧‧輸出裝置
206‧‧‧控制電路
208‧‧‧中央處理器
210‧‧‧記憶體
212‧‧‧程式碼
214‧‧‧收發器214
S305、S310、S315、S320、S325、S330、S335‧‧‧步驟
S405、S410、S415、S420、S425、S430、S435‧‧‧步驟
500‧‧‧方法
S505、S510、S515、S520‧‧‧步驟
600‧‧‧方法
S605、S610、S615、S620、S625、S630、S635‧‧‧步驟
S705、S710、S715、S720、S725‧‧‧步驟
附圖被包括以提供本創作進一步理解且被合併並組成本創作的一部分。附圖係說明本創作的實施例且連同描述一起用以解釋本創作的原理。其可理解附圖不一定按比例描繪,一些元件可以超過在實際實施方式的大小來顯示,以清楚地說明本創 作的概念。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中一系統的示例性示意圖。
第2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簡化功能方塊圖。
第3A~3B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申請手機條碼之訊息序列圖。
第4A~4B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設定手機條碼之訊息序列圖。
第5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6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支付伺服器匯入中獎獎金至一使用者之帳戶的流程圖。
第7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設定電子發票捐贈之訊息序列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申請手機條碼的頁面示意圖。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設定手機條碼的頁面示意圖。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產生付款條碼的頁面示意圖。
第1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查詢電子發票的頁面示意圖。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對本創作的各方面進行更充分 的描述。然而,本創作可以具體化成許多不同形式且不應解釋為侷限於貫穿本創作所呈現的任何特定結構或功能。相反地,提供這些方面將使得本創作周全且完整,並且本創作將給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地傳達本創作的範圍。基於本文所教導的內容,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意識到,無論是單獨還是結合本創作的任何其它方面實現本文所創作的任何方面,本創作的範圍旨在涵蓋本文中所創作的任何方面。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提出任意數量的裝置或者執行方法來實現。另外,除了本文所提出本創作的多個方面之外,本創作的範圍更旨在涵蓋使用其它結構、功能或結構和功能來實現的裝置或方法。應可理解,其可透過申請專利範圍的一或多個元件具體化本文所創作的任何方面。
在本文中使用術語「應用程式」意在涵蓋可執行和不可執行的軟體檔、原始資料、合計資料、修補程式和其它程式碼片段。術語「示範性」意味著所揭示的元件或實施例僅為一實例,且不指示使用者的任何偏好。此外,相同的數字在所有若干圖示中指示相同的元件,且除非在描述中另有指定,冠詞「一」和「上述」包含複數的參考。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中一系統100的示例性示意圖。系統100包括行動裝置110、電子支付伺服器120、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以及網路150。
電子支付伺服器120主要負責提供一個第三方支付平台,像是歐付寶支付平台,供行動裝置110以電子支付的方式進行電子商務。此外,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可透過網路150連接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以執行申請手機條碼或處理電子發票的相關 服務。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可利用電子支付伺服器120所提供的資料介面,開發其專屬的應用程式(為方便理解,於此後簡稱為一APP)(例如,歐付寶APP),供使用者下載到其行動裝置110,讓使用者可透過APP來對電子交易進行結帳付款、申請手機條碼或儲存電子發票等服務。須注意的是,使用者須先透過APP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註冊成為會員才能執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提供之服務。
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可為一金融機構伺服器(例如,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以管理、儲存和/或存取電子發票及手機條碼等資訊,其可連接到任何類型數據網路的網路主機。
行動裝置110係由一使用者所使用,其可為具備網路通訊功能以及顯示功能之一運算裝置。使用者亦可透過行動裝置110下載並安裝由電子支付伺服器120所開發其專屬的APP。透過其顯示功能,行動裝置110可產生與一交易相關之付款條碼,其中付款條碼可為一快速回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QR Code)、一維條碼、二維條碼、多維條碼等。透過網路通訊功能,行動裝置110可透過網路150與電子支付伺服器120進行申請手機條碼等服務。行動裝置110可為一電腦或一通訊裝置,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裝置,其可具備運行應用程式之能力。
網路150可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任何類型的網路,其可使用各種通訊上可用協定中的任一種來支援數據通訊,包括但不侷限於TCP/IP等等。舉例來說,網路150可為一本地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像是乙太網路等等、一虛擬網路,包括但不侷限於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網際網路(Internet)、無線網路和/或這些和/或其他網路之任何組合。
接下來,參閱第2圖,第2圖係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200之簡化功能方塊圖。在第2圖中,通訊裝置200可用以具體化第1圖中之行動裝置110。通訊裝置200可包括一輸入裝置202、一輸出裝置204、一控制電路206、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08、一記憶體210、一程式碼212、一收發器214。控制電路206在記憶體210中透過中央處理器208執行程式碼2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裝置200中所進行之作業。通訊裝置200可利用輸入裝置2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裝置2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2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之訊號送往控制電路2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206所產生之訊號。
第3A~3B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申請手機條碼之訊息序列圖,並參考第1圖。在此實施例,APP可由程式碼所組成並由中央處理器208載入執行於行動裝置110,其中,APP係用以於輸出裝置204顯示申請手機條碼之一頁面,使使用者可透過上述頁面輸入資訊。第3A圖係假設一手機號碼尚未被用以申請對應此手機號碼之手機條碼。第3B圖係假設一手機號碼已被用以申請對應此手機號碼之手機條碼。
如第3A圖所示,在步驟S305中,使用者可操作行動裝置110中APP輸入一申請請求,以請求申請一手機條碼,其中上述申請請求係至少包括對應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 一驗證碼。應注意的是,同一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不可用以申請多組手機條碼。
接著,在步驟S310中,行動裝置11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申請請求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接收行動裝置110所傳送之申請請求後,在步驟S315中,判斷包括在申請請求中之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是否尚未被用以申請一手機條碼。
當判斷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尚未被用以申請手機條碼時,在步驟S320中,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申請確認至行動裝置110,其中上述申請確認包括對應上述手機號碼的一手機條碼。
行動裝置11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接收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申請確認後,在步驟S325中,行動裝置110透過APP可整合手機條碼至APP所產生之一付款條碼中,以使使用者透過付款條碼執行一交易時,無須出示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交易之一電子發票直接存入APP中。
接著,請參閱第3B圖。當在步驟S315中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判斷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已被用以申請手機條碼時,在步驟S330中,則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通知訊息至行動裝置110,以通知行動裝置110上述手機號碼已有對應的手機條碼。在步驟S335中,行動裝置110可顯示上述通知訊息告知使用者上述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已被用以申請手機條碼,以使使用者重新輸入手機條碼。
第4A~4B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 設定手機條碼之訊息序列圖,並參考第1圖。在此實施例,APP可由程式碼所組成並由中央處理器208載入執行於行動裝置110,其中,APP係用以於輸出裝置204顯示設定手機條碼之一頁面,使使用者可透過上述頁面輸入資訊。第4A圖係假設一手機號碼及驗證碼已具有對應的手機條碼。第4B圖係假設一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未有對應的手機條碼。
如第4A圖所示,在步驟S405中,使用者可操作行動裝置110中APP輸入一設定請求,以請求設定一手機條碼,其中上述設定請求係至少包括對應使用者之手機號碼及驗證碼。
接著,在步驟S410中,行動裝置11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設定請求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接收行動裝置110所傳送之設定請求後,在步驟S415中,判斷包括在設定請求中之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是否已有對應的手機條碼。
當判斷手機號碼及驗證碼已有對應的手機條碼時,在步驟S420中,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設定確認至行動裝置110,其中上述設定確認包括對應上述手機號碼的手機條碼。
行動裝置11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接收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設定確認後,在步驟S425中,行動裝置110透過APP可整合手機條碼至APP所產生之一付款條碼中,以使使用者透過付款條碼執行一交易時,無須出示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交易之一電子發票直接存入APP中。
接著,請參閱第4B圖。當在步驟S415中電子發票整 合平台130判斷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未有對應的手機條碼時,在步驟S430中,則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通知訊息至行動裝置110,以通知行動裝置110上述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未有對應的手機條碼。在步驟S435中,行動裝置110可顯示上述通知訊息告知使用者上述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未有對應的手機條碼,以使使用者重新輸入手機號碼及驗證碼。在另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0可顯示一詢問頁面,以詢問使用者是否忘記驗證碼。使用者可於上述詢問頁面透過輸入對應手機條碼之手機號碼及電子信箱。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在接收上述資訊後,將重新傳送對應手機條碼之驗證碼至上述電子信箱,以供使用者取得上述驗證碼。
第5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方法500的流程圖,其中此方法500可用於第1圖之系統100中。
在步驟S505中,由一行動裝置執行一應用程式並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接收一申請請求,其中上述申請請求係包括對應一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一驗證碼。接著,在步驟S510中,由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一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上述申請請求至一電子發票整合平台。
再來,在步驟S515中,由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接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一申請確認,其中上述申請確認係包括對應上述手機號碼之一手機條碼。在步驟S520中,由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整合上述手機條碼至一付款條碼中,以使上述使用者透過上述付款條碼執行一交易 時,無須出示上述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上述交易之一電子發票直接存入上述應用程式中。
此外,在第5圖之S510中,行動裝置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申請請求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即,以手機號碼、電子信箱及驗證碼申請手機條碼載具)之流程可以用以下虛擬程式碼(pseudo code)來表示,其中「///」及其右側的文字表示程式中之許解。
第6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支付伺服器匯入中獎獎金至一使用者之帳戶的流程圖,並參考第1圖。
首先,在流程開始之前,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可產生對應電子支付伺服器之一中獎清冊,並傳送上述中獎清冊及款項至對應電子支付伺服器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銀行帳戶。
在步驟S605中,電子支付伺服器接收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中獎清冊。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可在接收中獎清冊後判斷中獎金額與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匯入銀行帳戶之金額是否相符。當判斷中獎金額與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匯入銀行帳戶之金額不相符時,電子支付伺服器可通知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匯入銀行帳戶之金額之不符。當判斷中獎金額與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匯入銀行帳戶之金額相符時,才繼續執行此流程。
在步驟S610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可根據中獎清冊判斷對應行動裝置之手機條碼的電子發票是否中獎。當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行動裝置之手機條碼的電子發票中獎時(在步驟S610中的「是」),在步驟S615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上述手機條碼之使用者是否具有對應APP之一儲值帳戶(即,使用者是否有透過APP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請一儲值帳戶)。回到步驟S610,當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行動裝置之手機條碼未有電子發票中獎時(在步驟S610中的「否」),結束此流程。
當判斷使用者具有對應APP之儲值帳戶時(在步驟S615中的「是」),在步驟S620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匯入對應電子發票之中獎獎金至上述儲值帳戶。當判斷使用者不具有對應APP 之一儲值帳戶時(在步驟S615中的「否」),在步驟S625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手機條碼之使用者是否有申請綁定一銀行帳戶於APP。
當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上述手機條碼之使用者有申請綁定銀行帳戶於上述APP時,(在步驟S625中的「是」),在步驟S630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匯入對應上述電子發票之中獎獎金至上述銀行帳戶。當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上述手機條碼之使用者未申請綁定銀行帳戶於上述APP時,(在步驟S625中的「否」),在步驟S635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可傳送一得獎通知至行動裝置,以通知使用者關於電子發票中獎之資訊。
此外,在流程結束後,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可產生一撥款清冊,並回傳上述撥款清冊及未成功匯入使用者帳戶之款項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支付伺服器可預設多種會員等級作為是否匯入中獎獎金至儲值帳戶之依據。舉例來說,電子支付伺服器可預設僅匯入中獎獎金至對應會員等級為「黃金」等級(例如,儲值帳戶額度底限為一萬元)以上之會員的儲值帳戶。若此使用者之會員等級未到此預設等級時,電子支付伺服器不將中獎獎金匯入使用者的儲值帳戶,而是直接匯入至使用者之銀行帳戶中。此外,電子支付伺服器亦可設定一金額限制門檻作為是否匯入中獎獎金至儲值帳戶之依據。舉例來說,電子支付伺服器可預設中獎獎金大於五萬以上時,電子支付伺服器不將中獎獎金匯入使用者的儲值帳戶,而是直接匯入至使用者之銀行帳戶中。
此外,在第6圖中,電子支付伺服器整合中獎清冊及 將中獎獎金自動匯入對應使用者的銀行帳戶之流程可以用以下虛擬程式碼(pseudo code)來表示,其中「///」及其右側的文字表示程式中之註解。
第7圖係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設定電子發票捐贈之訊息序列圖,並參考第1圖。在此實施例,APP可由程式碼所組成並由中央處理器208載入執行於行動裝置110,其中,APP係用以於輸出裝置204顯示設定電子發票捐贈之一頁面,使使用者可透過上述頁面輸入資訊。
在步驟S705中,行動裝置110可透過APP接收使用者所輸入之一捐贈發票資訊,其中上述捐贈發票資訊係至少包括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接著,在步驟S710中,行動裝置110可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捐贈發票資訊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
在接收上述捐贈發票資訊後,在步驟S715中,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驗證上述捐贈發票資訊是否正確。例如,是否存在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碼。當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驗證上述捐贈發票資訊為正確時,在步驟S720中,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捐贈單位請求至行動裝置110。在接收上述捐贈單位請求後,在步驟S725中,行動裝置110根據使用者之一輸入透過電子支付伺服器120傳送一捐贈單位資訊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130。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在使用整合手機條碼的一付款條碼於一店家完成交易後,店家將會產生對應此交易之電子發票資訊並上傳至電子發票整合平台。電子支付伺服器將在交易完成後一時間期間內(例如,48小時)接收由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對應此交易的電子發票資訊。電子支付伺服器可將電子發票資訊整合至APP中,供使用者透過APP查詢發票明細。在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透過行動裝置中APP選擇欲捐贈之發票及欲捐贈之單位,傳送欲捐贈之發票至電子支付伺服器,完成捐贈發票。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申請手機條碼的頁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使用者可操作行動裝置中APP輸入一申請請求,其中申請請求係至少 包括對應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一驗證碼。使用者可透過此申請頁面進行手機條碼之申請。
第9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設定手機條碼的頁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使用者可操作行動裝置中APP輸入一設定請求,其中設定請求可包括對應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一驗證碼。使用者可透過此申請頁面進行手機條碼之設定。
第10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產生付款條碼的頁面示意圖。如圖所示,由於行動裝置中APP已整合手機條碼至付款條碼,因此使用者無須另外出示手機條碼,僅需出示付款條碼即可完成交易並將對應交易之電子發票直接存入APP中。
第1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中APP查詢電子發票的頁面示意圖。如圖所示,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中APP查詢儲存於APP中手機條碼的電子發票,並可查詢對應電子發票之明細。在第11圖中透過行動裝置中APP查詢電子發票之資訊可用以下虛擬程式碼(pseudo code)來表示,其中「///」及其右側的文字表示程式中之註解。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更可透過行動裝置中APP修改或更換對應使用者之驗證碼。修改或更換對應使用者之驗證碼之流程可用下方虛擬程式碼(pseudo code)表示,其中「///」及其右側的文字表示程式中之註解。
此外,中央處理器208也可執行程式碼212以執行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動作和步驟,或其它在說明書中內容之描述。
如上所述,透過本創作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可達到付款與電子發票歸戶同時進行,更可幫助使用者自動進行電子發票之對獎及匯入獎金,帶來了便捷、即時和有效的電子發票服務。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呈現之內容可獨立利用其他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之實施或一種方式之執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討論的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也可基於脈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一些情況,併行之頻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將了解訊息及訊號可用多種不同 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之數據、指令、命令、訊息、訊號、位元、符號、以及晶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熟知此技術之人士更會了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用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設計之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之組合)、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與指示作為連結之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之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之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之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藝之人士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之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之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之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之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編程閘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之組合之設計 以完成在此文內描述之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之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之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及一微電腦之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類似之配置。
在此所揭露程序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純為一舉例之方式。基於設計上之偏好,必須了解到程序上之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之步驟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範圍內被重新安排。伴隨之方法申請專利範圍以一示範例順序呈現出各種步驟之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本揭露說明書所展示之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創作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以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數位視頻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 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使用者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使用者設備的方式,包含於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範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7)

  1. 一種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上述系統包括:一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一電子支付伺服器,連接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以及一行動裝置,連接至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其中,上述行動裝置執行一應用程式並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接收一申請請求,其中上述申請請求係包括對應一使用者之一手機號碼、一電子信箱及一驗證碼;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上述申請請求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接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一申請確認,其中上述申請確認係包括對應上述手機號碼之一手機條碼;以及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整合上述手機條碼至一付款條碼中,以使上述使用者透過上述付款條碼執行一交易時,無須出示上述手機條碼並將對應上述交易之一電子發票直接存入上述應用程式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在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接收上述行動裝置所傳送之上述申請請求後,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 述電子信箱是否尚未被用以申請上述手機條碼;當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電子信箱尚未被用以申請上述手機條碼時,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包括上述手機條碼之上述申請確認至上述行動裝置;或當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電子信箱已被用以申請上述手機條碼時,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一通知訊息至上述行動裝置,以通知上述手機號碼已有對應的手機條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在接收上述申請請求之前,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接收一設定請求,其中上述設定請求係包括對應上述使用者之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碼;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上述設定請求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接收上述設定請求,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碼是否已有對應的上述手機條碼;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碼已有對應的上述手機條碼時,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一設定確認至上述行動裝置,其中上述設定確認係包括上述手機條碼;上述行動裝置透過上述應用程式整合上述手機條碼至上述付款條碼中;以及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判斷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 碼未有對應的上述手機條碼時,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一通知訊息至上述行動裝置,以通知上述手機號碼及上述驗證碼未有對應的上述手機條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根據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所傳送之一中獎清冊判斷對應上述手機條碼之上述電子發票是否中獎;當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對應上述手機條碼之上述電子發票中獎時,判斷上述使用者是否有申請綁定一銀行帳戶於上述應用程式;以及當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上述使用者有申請綁定上述銀行帳戶於上述應用程式時,匯入對應上述電子發票之中獎獎金至上述銀行帳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在判斷上述使用者是否有申請綁定對應之上述銀行帳戶之前,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更執行:判斷上述使用者是否具有對應上述應用程式之一儲值帳戶;以及當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判斷上述使用者具有上述儲值帳戶時,匯入對應上述電子發票之中獎獎金至上述儲值帳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上述行動裝置更透過上述應用程式 接收一捐贈發票資訊,並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上述捐贈發票資訊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其中上述捐贈發票資訊至少包括上述手機條碼及上述驗證碼;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驗證上述捐贈發票資訊是否正確;當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驗證上述捐贈發票資訊為正確時,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一捐贈單位請求至上述行動裝置;以及上述行動裝置根據上述使用者之一輸入透過上述電子支付伺服器傳送一捐贈單位資訊至上述電子發票整合平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其中上述付款條碼係為一快速回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QR Code)、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或多維條碼。
TW107201823U 2018-02-06 2018-02-06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TWM560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823U TWM560633U (zh) 2018-02-06 2018-02-06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1823U TWM560633U (zh) 2018-02-06 2018-02-06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0633U true TWM560633U (zh) 2018-05-21

Family

ID=6295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1823U TWM560633U (zh) 2018-02-06 2018-02-06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0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593B (zh) 2018-02-06 2019-03-11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593B (zh) 2018-02-06 2019-03-11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9253B2 (ja) 電子取引に関連して電子口座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595434B2 (ja) 情報処理サーバ、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6858203B2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nfcベースの取引方式およびデバイス
WO2019134543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761484A (zh) 一种资源转移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90187864A1 (en) Providing optimized displays on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user generated lists of items
KR20140097524A (ko) 비접촉식 모바일 결제 거래를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시스템, 결제 에이전트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TW200540670A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rovid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CN110264327A (zh) 一种转账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915747B2 (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created via inputs from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20190266595A1 (en) Wireless to magnetic transition smart card
US20160203471A1 (en) Wireless to magnetic transition smart card
JP2008112326A (ja) 決済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サーバ、認証課金サーバ、決済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67231B2 (en) Wireless to magnetic transition smart card
WO2020093812A1 (zh) 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10054A (zh) 用于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系统来提供银行服务的系统
KR20150133858A (ko) 실시간 모바일 지불 처리 시스템
WO2019179249A1 (zh) 一种支付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560633U (zh)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
CN109643353B (zh) 自动访问数据改变检测
WO2020093826A1 (zh) 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653593B (zh) 使用一行動裝置取得電子發票資訊的系統及方法
CN108876339B (zh) 基于通证的电子宠物交易方法及装置
CN111801696A (zh) 支付页面管理方法、设备、支付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AU2015337839A1 (en) Electronic money,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nic money and transaction method using electronic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