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338U -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 Google Patents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338U
TWM557338U TW106214999U TW106214999U TWM557338U TW M557338 U TWM557338 U TW M557338U TW 106214999 U TW106214999 U TW 106214999U TW 106214999 U TW106214999 U TW 106214999U TW M557338 U TWM557338 U TW M5573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valve
gas
exhaust
inta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4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石治
呂權訓
Original Assignee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華懋環保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4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7338U/zh
Priority to CN201820042918.6U priority patent/CN208042169U/zh
Publication of TWM557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338U/zh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主要係透過一蓄熱式焚燒爐、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及一煙囪之設計,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係設置有氣體管路,而該氣體管路係連接至一氣體輸送管路,且該氣體輸送管路係能與該廢氣管路相連接,或是將該氣體輸送管路連接至外氣,以形成正壓系統或負壓系統,使具有防止未經燃燒之廢氣或燃燒未完全之廢氣流竄到煙囪之效能,讓廢氣處理效率能達到98%以上。

Description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尤指一種透過一蓄熱式焚燒爐、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及一煙囪之設計,讓廢氣處理效率能達到98%以上,而適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工相關產業之廠房的廢氣處理者。
近年來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有關氣體排放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如何提昇廢氣處理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目前很多廠家都會透過用蓄熱式焚燒爐(RTO)的方式,將有機廢氣進行以高溫方式進行焚燒,再將乾淨且符合環保標準的氣體自煙囪中排出。且在使用蓄熱式焚燒爐(RTO)時,不管是兩塔式、三塔式或多塔式都不會一直使用單一蓄熱床,而會於一定時間來進行蓄熱床的切換,讓蓄熱床能有冷卻再使用的機會。
但是,目前在切換過程中,不管是進氣或排氣都會有些殘留的氣體留在管路間,並不會經過焚燒,或是有些廢氣因在切換過程而致使燃燒不完全便進入排氣的管路間,這些最後都是經由煙囪來排放至大氣中,使得蓄熱式焚燒爐(RTO)都會產生固定洩漏率。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降低洩漏率的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創作人所欲研創之創作動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主要係透過一蓄熱式焚燒爐、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及一煙囪之設計,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係設置有氣體管路,而該氣體管路係連接至一氣體輸送管路,且該氣體輸送管路係能與該廢氣管路相連接,或是將該氣體輸送管路連接至外氣,以形成正壓系統或負壓系統,使具有防止未經燃燒之廢氣或燃燒未完全之廢氣流竄到煙囪之效能,讓廢氣處理效率能達到98%以上,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並透過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係各自設有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且該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係呈相互疊置,以方便於控制氣體流向,另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的氣體管路亦各自設有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藉以,透過上述之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的設計,讓氣體不會有洩漏之虞,以確保所排放至煙囪的氣體能符合環保之規定,進而增加整體之使用性者。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為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係包括有一蓄熱式焚燒爐、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及一煙囪,而 該蓄熱式焚燒爐內係設有一加熱室及至少三蓄熱床,且該至少三蓄熱床係分別設有對應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其中該廢氣進氣管路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連接,而該淨氣排放管路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排氣管路連接,且該淨氣排放管路之另一端係於煙囪連接,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係設置有氣體管路,而該氣體管路係連接至一氣體輸送管路。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10‧‧‧蓄熱式焚燒爐
11‧‧‧加熱室
12‧‧‧蓄熱床
121‧‧‧第一蓄熱床
122‧‧‧第二蓄熱床
123‧‧‧第三蓄熱床
13‧‧‧進氣管路
131‧‧‧第一進氣管路
1311‧‧‧第一閥門
1312‧‧‧第二閥門
132‧‧‧第二進氣管路
1321‧‧‧第一閥門
1322‧‧‧第二閥門
133‧‧‧第三進氣管路
1331‧‧‧第一閥門
1332‧‧‧第二閥門
14‧‧‧排氣管路
141‧‧‧第一排氣管路
1411‧‧‧第一閥門
1412‧‧‧第二閥門
142‧‧‧第二排氣管路
1421‧‧‧第一閥門
1422‧‧‧第二閥門
143‧‧‧第三排氣管路
1431‧‧‧第一閥門
1432‧‧‧第二閥門
20‧‧‧廢氣進氣管路
21‧‧‧風機
30‧‧‧淨氣排放管路
40‧‧‧煙囪
50‧‧‧燃燒機
51‧‧‧空氣管路
52‧‧‧風機
60‧‧‧氣體管路
61‧‧‧第一氣體管路
611‧‧‧第一閥門
612‧‧‧第二閥門
62‧‧‧第二氣體管路
621‧‧‧第一閥門
622‧‧‧第二閥門
63‧‧‧第三氣體管路
631‧‧‧第一閥門
632‧‧‧第二閥門
70‧‧‧氣體輸送管路
71‧‧‧風機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種實施方式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種實施方式之氣體流動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二種實施方式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二種實施方式之氣體流動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創作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的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或化工相關產業之廠房的廢氣處理,並具有防止未經燃燒之廢氣或燃燒未完全之廢氣流竄到煙囪之效能,讓廢氣處理效率能達到98%以上。
而本創作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係包括有一蓄熱式焚燒爐10、一廢氣進氣管路20、一淨氣排放管路30及一煙囪40(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其中本創作之蓄熱式焚燒爐(RTO)10係以設有一加熱室11及至少三蓄熱床12為圖式說明,然,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不以本創作之圖示為限,且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也可以設為具有四蓄熱床、五蓄熱床或多組蓄熱床等實施態樣(圖未示),讓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能有多種變化。
當本創作之蓄熱式焚燒爐(RTO)10設有一加熱室11及至少三蓄熱床12時,該三個蓄熱床12係分別設為第一蓄熱床121、第二蓄熱床122及第三蓄熱床123(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而該第一蓄熱床121、第二蓄熱床122及第三蓄熱床123皆與加熱室11相通,且透過該蓄熱床12來進行蓄、放熱使用,以回收高溫排氣的熱能,來供預熱低溫進氣使用,並且該第一蓄熱床121、第二蓄熱床122或第三蓄熱床123之間係能互相進行切換使用。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之加熱室11係組設有一燃燒機50,而該燃燒機50係透過燃料氣體來進行燃燒,並將燃燒時之熱氣傳遞給蓄熱式焚燒爐(RTO)10之加熱室11使用,再者,該燃燒機50係設有一空氣管路51,且該空氣管路51係設有一風機52,透過該風機52以將該空氣管路51內之空氣推送至該燃燒機50內以幫助燃燒,讓燃燒機50內的燃燒溫度能更提高。
另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之至少三蓄熱床12係分別設有對應的進氣管路13及排氣管路14(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也就是該第一蓄熱床121設有第一進氣管路13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而第二蓄熱床即122設有第二進氣管路132及第二排氣管路142,另該第三蓄熱床123則設有第三進氣管133路及第三排氣管路143。其中該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係設有第一閥門1311及第二閥門1312,該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一閥門1311及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二閥門1312係呈相互疊置,而該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排氣管路141係設有第一閥門1411及第二閥門1412,該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一閥門141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二閥門1412係呈相互疊置。而該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進氣管路132係設有第一閥門1321及第二閥門1322,該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一閥門1321及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二閥門1322係呈相互疊置,而該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排氣管路142係設有第一閥門1421及第二閥門1422,該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一閥門1421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二閥門1422係呈相互疊置。再者,該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係設有第一閥門1331及第二閥門1332,該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一閥門1331及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二閥門1332係呈相互疊置,而該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排氣管路143係設有第一閥門1431及第二閥門1432,該第三 排氣管路143之第一閥門1431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二閥門1432係呈相互疊置。
而該廢氣進氣管路20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12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13連接(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也就是該廢氣進氣管路20係與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進氣管路132及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來形成連接,並透過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一閥門1311及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二閥門1312、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一閥門1321及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二閥門1322及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一閥門1331及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二閥門1332來控制廢氣之流向,再者,該廢氣進氣管路20係設有一風機21,以能將該廢氣進氣管路20內之廢氣能推送到該蓄熱式焚燒爐(RTO)10中。
而該淨氣排放管路30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12所分別設置的排氣管路14連接(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且該淨氣排放管路30之另一端係於煙囪40連接,也就是該淨氣排放管路30係與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排氣管路141、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排氣管路142及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排氣管路143來形成連接,並透過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一閥門141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二閥門1412、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一閥門1421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二閥門1422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一閥門1431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二閥門1432來控制氣體之流向。
再者,該至少三蓄熱床12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13及排氣管路14之間係設置有氣體管路60,而該氣體管路60係連接至一氣體輸送管路70(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也就是該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間係設有第一氣體管路61,其中該第一氣體管路61係設有第一閥門611及第二閥門612,以分別控制第一進氣管路13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氣體流向,而該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進氣管路132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間係設有第二氣體管路62,其中該第二氣體管路62係設有第一閥門621及第二閥門622,以分別控制第二進氣管路132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氣體流向,且該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間係設有第三氣體管路63,其中該第三氣體管路63係設有第一閥門631及第二閥門632,以分別控制第三進氣管路133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氣體流向。
而本創作之氣體輸送管路70係分有兩種實施方式,其中第一種係為該氣體輸送管路70之一端係與該廢氣管路20相連接(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也就是該第一氣體管路61、第二氣體管路62及第三氣體管路63係分別與該氣體輸送管路70連接,且透過該氣體輸送管路70之一端與該廢氣進氣管路20相連接,以形成負壓系統。當該廢氣進氣管路20內之廢氣係由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進入時(如第2圖所示),該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一閥門1311及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二閥門則1312為開啟狀態,且該第一氣體管路6 1之第一閥門611係呈關閉狀態,而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一閥門141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二閥門141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一氣體管路61之第二閥門612係呈開啟狀態。另當經由蓄熱式焚燒爐10焚燒後之氣體係由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排氣管路142排出時,該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一閥門1421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二閥門1422則為開啟狀態,且該第二氣體管路62之第二閥門622係呈關閉狀態,而該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一閥門1321及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二閥門132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二氣體管路62之第一閥門621係呈開啟狀態。另該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一閥門1331及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二閥門133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三氣體管路63之第一閥門631係呈開啟狀態,而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一閥門1431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二閥門143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三氣體管路63之第二閥門632係呈開啟狀態。讓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和第一排氣管路141、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進氣管路132和第二排氣管路142及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和第三排氣管路143在使用時,能將管路間的廢氣或氣體經由該氣體輸送管路70來抽送至廢氣進氣管路20中,使具有防止未經燃燒之廢氣或燃燒未完全之廢氣流竄到煙囪之效能。
再者,該氣體輸送管路70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係為該氣體輸送管路70係連接外氣,其中該外氣也就是外部之大氣或是空氣,且該氣 體輸送管路70係設有一風機71(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該風機71係能將外氣由外部往第一氣體管路61、第二氣體管路62及第三氣體管路63來推送,以形成正壓系統。當該廢氣進氣管路20內之廢氣係由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進入時(如第4圖所示),該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一閥門1311及第一進氣管路131之第二閥門1312則為開啟狀態,且該第一氣體管路61之第一閥門611係呈關閉狀態,而第一蓄熱床10之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一閥門1411及第一排氣管路141之第二閥門141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一氣體管路61之第二閥門612係呈開啟狀態。另當經由蓄熱式焚燒爐10焚燒後之氣體係由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排氣管路142排出時,該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一閥門1421及第二排氣管路142之第二閥門1422則為開啟狀態,且該第二氣體管路62之第二閥門622係呈關閉狀態,而該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一閥門1321及第二進氣管路132之第二閥門132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二氣體管路62之第一閥門621係呈開啟狀態。另該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一閥門1331及第三進氣管路133之第二閥門133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三氣體管路63之第一閥門631係呈開啟狀態,而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一閥門1431及第三排氣管路143之第二閥門1432則為關閉狀態,且該第三氣體管路63之第二閥門632係呈開啟狀態。讓第一蓄熱床121之第一進氣管路131和第一排氣管路141、第二蓄熱床122之第二進氣管路132和第二排氣管路1 42及第三蓄熱床123之第三進氣管路133和第三排氣管路143在使用時,能透過該氣體輸送管路70中的外氣來對該管路間之氣體形成阻力,讓未經燃燒的廢氣或是氣體能阻於該蓄熱式焚燒爐10內,使具有防止未經燃燒之廢氣或燃燒未完全之廢氣流竄到煙囪之效能。
藉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係包括有一蓄熱式焚燒爐、一廢氣進氣管路、一淨氣排放管路及一煙囪,而該蓄熱式焚燒爐內係設有一加熱室及至少三蓄熱床,且該至少三蓄熱床係分別設有對應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其中該廢氣進氣管路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連接,而該淨氣排放管路係與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排氣管路連接,且該淨氣排放管路之另一端係於煙囪連接,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係設置有氣體管路,而該氣體管路係連接至一氣體輸送管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氣體輸送管路係進一步與該廢氣進氣管路相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氣體輸送管路係進一步連接外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氣體輸送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至少三蓄熱床之進氣管路係進一步設有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且該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係呈相互疊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至少三蓄熱床之排氣管路係進一步設有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且該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係呈相互疊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至少三蓄熱床所分別設置的進氣管路及排氣管路之間的氣體管路係進一步各自設有第一閥門及第二閥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廢氣進氣管路係進一步設有一風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蓄熱式焚燒爐之加熱室係進一步組設一燃燒機,而該燃燒機係透過燃料氣體來進行燃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其中該燃燒機係進一步設有一空氣管路,而該空氣管路係設有一風機。
TW106214999U 2017-10-12 2017-10-12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TWM557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999U TWM5573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CN201820042918.6U CN208042169U (zh) 2017-10-12 2018-01-11 蓄热式焚烧炉的风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4999U TWM5573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338U true TWM557338U (zh) 2018-03-21

Family

ID=6219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4999U TWM5573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2169U (zh)
TW (1) TWM557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5210B2 (en) 2015-11-17 2019-02-26 Arconic Inc. Blind fasten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186B (zh) * 2019-08-07 2021-09-21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冷卻系統及其方法
TWI741341B (zh) * 2019-08-07 2021-10-01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廢氣濃縮蓄熱燃燒回流系統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5210B2 (en) 2015-11-17 2019-02-26 Arconic Inc. Blind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2169U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57338U (zh) 蓄熱式焚燒爐之風壓系統
CN201106855Y (zh) 蓄热式焚化炉
CN206430171U (zh) 一种带余热回用的蓄热式焚烧炉
CN215372951U (zh) 一体式蓄热氧化余热油炉
CN201454389U (zh) 有机废气热氧化装置
TWM470924U (zh) 蓄熱氧化爐負壓抽氣管路結構
CN210979883U (zh) 两室高效蓄热燃烧装置
CN206669761U (zh) 蓄热式氧化系统
CN21414793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4345424U (zh) 节能型双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08398096U (zh) 废气蓄热式焚烧设备
CN211204074U (zh) Rto焚烧加热导热油装置
CN210206362U (zh) 节能型高浓缩倍数处理系统
CN209857084U (zh) 一种油漆烘干废气焚烧装置
CN102109170A (zh) 蓄热式焚化炉尾气切换峰值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16281439U (zh) 一种两室rto交换蓄热式燃烧炉
TWM511372U (zh) 雙塔蓄熱式焚化爐切換峰值削減系統
CN20666976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205807437U (zh) 燃烧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CN204438148U (zh) 一种环保型废气燃烧炉
CN203857469U (zh) 无泄漏蓄热式催化燃烧装置
CN214791179U (zh) 一种尾气处理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3810663U (zh) 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rto系统
CN207831399U (zh) 一种锅炉烟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07316936U (zh) 一种rto焚烧炉进气排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