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5692U -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 Google Patents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5692U
TWM555692U TW106213111U TW106213111U TWM555692U TW M555692 U TWM555692 U TW M555692U TW 106213111 U TW106213111 U TW 106213111U TW 106213111 U TW106213111 U TW 106213111U TW M555692 U TWM555692 U TW M5556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composite
base portion
end surface
inn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fang Yu
Original Assignee
Yu Chun F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 Chun Fang filed Critical Yu Chun Fang
Priority to TW106213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5692U/zh
Publication of TWM555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5692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Description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本創作提供一種鍋具,尤指一種以鈦為主的雙金屬複合材所構成的鍋具。
目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鍋具,常見的材質有鐵、鋁、不銹鋼及其合金產品...等。一般而言,鐵質鍋具是人們傳統使用的鍋具,但是鐵鍋具笨重、易氧化生銹,鐵所產生的鐵銹,而鐵鍋中的鐵原子與空氣中的氧原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氧化鐵,就已知的醫學報導中,氧化鐵對人類的肝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鋁質鍋具重量輕、導熱快,但耐磨性差,且據研究證實,長期使用鋁製品之鍋具可能致使鋁過量攝取而對健康不利,且鋁極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由其是在食物或佐料中的酸、鹼物質的影響下被快速釋出,長時間的吸收下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長期過量攝入鋁將導致早衰,甚至會引起老年性癡呆。
而不銹鋼材質鍋具是現今消費者最接受的產品之一,其優點在耐高溫、不易氧化且強度高;然而,不銹鋼是由鐵鉻合金滲入鎳、鉬、鈦、鎘、錳等微量金屬元素製成,然而這些微量金屬元素部份是對人體有害,在高溫酸鹼性物質、食物實施在不銹鋼材質物中烹煮炒時,這些有害 的金屬元素將會釋放出來,不銹鋼鍋最容易出現鉻、鎳、錳元素超標之情事。
為瞭解決上述問題所在,就鍋具的材料選擇上現今是有人選擇了鈦材質;鈦是所有金屬裡唯一對人體有親和作用的金屬,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鈦更是一種耐酸、耐鹼、耐腐蝕的金屬,用鈦金屬來做鍋具可以有效提高鍋具的使用壽命,並且易於清洗、抑菌等功效。
然而以純鈦來製作鍋具是有成本過高的問題,且鈦在焊接、外觀處理等加工上也較為繁瑣不便,現今多為以鈦為主的複合材料金屬來製作鍋具。
就金屬復合材料來說,是有雙金屬復合結構材料,雙金屬復合結構材料為將鈦與鋼或不鏽鋼、銅、鋁…等結合;或有,三種(或三種以上)金屬復合結構材料(多層金屬復合結構材料),結構層越多,材料價格越昂貴。
在雙金屬復合結構中,由於鈦與鋼、不鏽鋼、銅、鋁…等金屬的膨脹係數差異非常大,如以雙金屬復合結構材料實施在須要經常接受高溫實施的烹飪鍋具時,長期下來,在兩金屬相異的熱膨脹係數拉扯下,金屬鍋體將產生變形,此等缺失常發生在平底鍋具上。當然,如果選擇了三種(或三種以上)金屬復合結構材料實施,鈦與鋼或不鏽鋼、銅、鋁…等金屬材料間施予一間隔金屬層,藉由該間隔金屬層緩衝兩外側金屬層的膨脹係數差,以降低了該三層金屬復合結構材的變形率。然而,三層或三層以上的鈦金屬複合材價格昂貴,並不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而廣為使用鈦金屬鍋具。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省材料成本且質輕、耐用、不易變形的鈦金屬複合鍋具。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創作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係具有下述構成。該鍋具包括一容器以及熔接在該容器底部的一基底材;該容器具有鈦金屬或其合金構的內層以及由相異金屬所構成的外層,該容器更包括一基底部以及由該基底部外緣向上延伸的側壁,該基底部具有一外表面,基底部與側壁間形成有一彎折部;該基底材在一厚度方向區隔呈有一上端面以及一下端面,該上端面熔接於該基底部的外表面,該基底材上端面的外周緣具有一環壁,該環壁收納包覆該彎折部。
較佳的,該外層選自不銹鋼或鋁、鐵、鋼的其一金屬。
較佳的,該基底材厚在約2mm至約7mm之間。
較佳的,該基底材選擇銅或鋁的金屬。
較佳者,鈦金屬內層的厚度佔內層與外層整體厚度的20~35%之間;鈦金屬內層的最佳厚度在0.2mm~0.35mm之間。
關於本創作之其他目的、優點及特徵,將可由以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並參照所附圖式來了解。
20‧‧‧鍋具
21‧‧‧側壁
212‧‧‧外表面
22‧‧‧底部
23‧‧‧彎折部
24‧‧‧容器
25‧‧‧內層
26‧‧‧基底材
262‧‧‧上端面
264‧‧‧下端面
266‧‧‧環壁
27‧‧‧外層
28‧‧‧基底部
282‧‧‧外表面
圖1. 顯示本創作一剖視圖。
圖2. 顯示圖1之A部份局部放大圖。
為使貴審查委員方便瞭解本新型之內容,以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示列舉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為本創作一剖視圖,該鍋具20具有基本上為平坦的一底部22,以適於置放在氣體或電氣標的的燃燒器或加熱線圈上,並且因此構成鍋具20的加熱區域。
該鍋具20包括了一容器24以及熔接在該容器24底部的一基底材26。
該容器24包括一平坦的基底部28以及由該基底部28外緣向上延伸的側壁21,以形成用於製備食物的容器,該基底部28與該側壁21間形成一彎折部23,該基底部28形成有一外表面282。而該側壁21的外表面212通常可設置有握柄以供抓取該鍋具20,圖式中雖未揭示握柄元件,然,握柄為此項物品操作者所能輕易思及,文中不再多加闡述。
該容器24為由鈦金屬或其合金為主的雙層複合金屬構成,以提供烹飪鍋具20整體重量最小化;配合圖2所示,顯示該容器24由兩層金屬組成,即一鈦金屬或其合金構成得內層25以及由相異金屬所構成的外層27,該外層27優選地由不銹鋼製成,以具耐磨性佳、耐氧化,次之,外層27或可為鋁、鐵或鋼的一種。圖2中雖然是表現在該側壁21的局部放大視圖,想當然爾,該基底部28相同具有內層25與外層27的雙複合金屬結構。
該基底材26在一厚度方向區隔呈有一上端面262以及一下端面264,該基底材26之上端面262熔接於該容器24基底部28的外表面282,該基底材26上端面262的外周緣更包括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出的環壁266,該彎折部23收納在該環壁266的內表面268,該下端面264構成該鍋具20底部22。
一優選者,該基底材26選擇為導熱效果較佳的銅或鋁。
該容器24基底部28的外表面282與該基底材26上端面262的熔接上,可包括摩擦熔接法、流動熔接法、超音波熔接法…等可行的熔接方式。
就本創作以雙層複合金屬來實現鈦運用在鍋具、鍋具物品中,此結構降低了鍋具的製作成本,耐用度大大提高。就克服雙層複合金屬在兩相異熱膨脹系數下所產生的變形問題上,該基底材26除了支撐了該容器24的基底部28而使平坦的基底部28不容易變形外,該基底材26選擇了導熱效果較佳的銅或鋁實施,使得外部或火源、加熱源的熱能較為均勻的分部在該基底部28,熱膨脹效果能均勻分散。再者,該基底材26環壁266包覆了該彎折部23,使得熱源能均勻的施予在該彎折部23並傳導至側壁21,側壁21下方與基底材26的溫差降低,減低熱膨脹效應。
較佳者,基底材26的厚度優選為約2mm至約7mm,更優選為約4~5mm。
較佳者,鈦金屬內層25的厚度佔內層25與外層27整體厚度的20~35%之間;鈦金屬內層25最佳厚度在0.2mm~0.35mm之間。
在前述說明書中,本創作僅是就特定實施例做描述、,而依本創作的設計特徵是可做多種變化或修改。是以,對於熟悉此項技藝人士可作之明顯替換與修飾,仍將併入於本創作所主張的專利範圍之內。
20‧‧‧鍋具
21‧‧‧側壁
212‧‧‧外表面
22‧‧‧底部
23‧‧‧彎折部
24‧‧‧容器
25‧‧‧內層
26‧‧‧基底材
262‧‧‧上端面
264‧‧‧下端面
266‧‧‧環壁
27‧‧‧外層
28‧‧‧基底部
282‧‧‧外表面

Claims (6)

  1. 一種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包括:一容器(24),該容器(24)具有鈦金屬或其合金構的內層(25)以及由相異金屬所構成的外層(27),該容器(24)更包括一基底部(28)以及由該基底部(28)外緣向上延伸的側壁(21),該基底部(28)具有一外表面(282),基底部(28)與側壁(21)間形成有一彎折部(23);一基底材(26),該基底材(26)在一厚度方向區隔呈有一上端面(262)以及一下端面(264),該上端面(262)熔接於該基底部(28)的外表面(282),該基底材(26)上端面(262)的外周緣具有一環壁(266),該環壁(266)收納包覆該彎折部(2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其中該外層(27)選自不銹鋼或鋁、鐵、鋼的其一金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其中該基底材(26)厚在約2.5mm至約7mm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其中該基底材(26)選擇銅或鋁的金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其中該內層(25)的厚度佔內層(25)與外層(27)整體厚度的20~35%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所述之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其中該內層(25)厚度約在0.2mm~0.35mm之間。
TW106213111U 2017-09-04 2017-09-04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TWM555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111U TWM555692U (zh) 2017-09-04 2017-09-04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111U TWM555692U (zh) 2017-09-04 2017-09-04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5692U true TWM555692U (zh) 2018-02-21

Family

ID=6201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111U TWM555692U (zh) 2017-09-04 2017-09-04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5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680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浙江钛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胆、容器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680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浙江钛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胆、容器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8768B1 (ko) 인덕션 렌지에서 사용 가능한 마그네슘 합금 소재의 주방용기 제조방법
US2057254A (en) Receptacle
JP2010229549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のための強磁性合金
EP3675695A1 (fr) Support de cuisson multicouches pouvant être chauffe par induction
TWM555692U (zh) 以鈦為主的雙複合材鍋具
CN20887604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JPH11185945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調理器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883845U (zh) 锅具和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KR200429933Y1 (ko) 유도 가열용 용기
AU2002315730B2 (en) Application of a alloy in kitchen utensils manufacture
JP5927422B2 (ja) 炊飯器
JP3956900B2 (ja) 誘導加熱用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820969U (zh) 一种新型锅体
CN208524500U (zh) 一种多功能锅
JPH09140593A (ja) 調理用具
JP3111695U (ja) 加熱用調理容器
US20230248180A1 (en) Anti-stick titanium cookwa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6293784U (zh) 一种无油烟钛锅
CN214905835U (zh) 一种可控油烟炒锅
KR200368267Y1 (ko) 마그네슘 합금을 이용한 건강용 조리기구
CN217039728U (zh) 复合式钛金属锅具
CN211911270U (zh) 一种内铝外钢复合双层炊具
KR200361673Y1 (ko) 주방용기
CN201213698Y (zh) 电磁加热覆铜铁质炊具
JP3048099U (ja) 加熱調理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