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459U - 自行車坐墊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坐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459U
TWM552459U TW106212058U TW106212058U TWM552459U TW M552459 U TWM552459 U TW M552459U TW 106212058 U TW106212058 U TW 106212058U TW 106212058 U TW106212058 U TW 106212058U TW M552459 U TWM552459 U TW M5524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bags
cushion
pressure relief
buff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 Su Wu
Original Assignee
Te Su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Su Wu filed Critical Te Su Wu
Priority to TW10621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459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459U/zh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坐墊
一種坐墊,尤指一種適用於自行車的坐墊。
現今生活,自行車的使用並沒有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而逐漸式微。相反的,隨著運動、便捷以及環保觀念的提倡,自行車的使用廣泛,其技術不斷的推陳出新。例如車架的結構,因適用於不同領域(如登山、越野、跑車、一般通行或是折疊)而有不同的結構設計以及材質的選擇。其中,自行車的坐墊也是相當重要的結構。
現有自行車的坐墊,除了要求舒適感之外,在長時間的騎乘下,必須能夠減震、舒緩臀部承受的壓力,若設計不良者,很容易造成神經的壓迫以及臀部、腰部的疼痛及痠痛。
因此,設計一種坐墊具有緩衝震動、可承受大壓力,並且能幫助按摩臀部、保護臀部的骨頭等功能,係為本案之創作人以及從事此相關行業之技術領域者亟欲改善的課題。
本創作提出一種坐墊,設置於自行車的椅架上,坐墊包含墊體、緩衝層與保護層。墊體包含第一部與第二部,第一部與第二部相連接,且第一部由第二部沿一軸線方向延伸出,在此軸線方向上,第一部的寬度小於第二部的寬度。緩衝層疊設於墊體上方,其中緩衝層包含複數凸出的氣囊,自緩衝層的表面朝外部延伸凸起排列,各氣囊為中空結構,且各氣囊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保護層覆蓋墊體及緩衝層。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各氣囊中相鄰的兩者相互接連。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各氣囊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且氣囊中相鄰的兩者,共用六邊形的其中一側邊。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氣囊包含複數舒壓氣囊與複數支撐氣囊,舒壓氣囊係對應於緩衝層上的舒壓區,舒壓區位於第二部上方,支撐氣囊對應於緩衝層中除了舒壓區的其他位置,其中舒壓氣囊內的壓力小於等支撐氣囊內之壓力。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各舒壓氣囊相互鄰接,其中各舒壓氣囊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且等舒壓氣囊中相鄰的兩者,共用六邊形的其中一側邊。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舒壓氣囊以平行於軸線方向之中央線呈鏡像對稱設置。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含黏接層,設置於墊體與緩衝層之間。
本創作還提出一種坐墊,設置於自行車的椅座上,包含墊體及保護層。墊體設置於椅座上方,墊體包含第一部與第二部,第一部與第二部連接,且第一部沿第二部的一軸線方向延伸出,在此軸線方向上,第一部的寬度小於第二部的寬度。墊體包含複數個氣室,各氣室由墊體的底部堆疊延伸至墊體的頂面,氣室中相鄰的兩者共用一側面,各氣室為中空結構,且各氣室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保護層覆蓋墊體。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各氣室為六角柱結構。
如上述之坐墊,在一實施例中,氣室包含複數舒壓氣室與複數支撐氣室,舒壓氣室係對應於墊體上的舒壓區,舒壓區位於第二部,支撐氣室對應於墊體中除了舒壓區的其他位置,舒壓氣室內的壓力小於等支撐氣室內之壓力。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提供的坐墊,緩衝層是由熱塑形膜所形成。氣囊內部充滿氣體,且各氣囊為封閉式的結構,因此內部氣體不相互流通,以此結構能提供良好彈性,使騎乘者感受舒適。除此之外,在一實施例中,為保護騎乘者的臀部骨頭以及協助臀部支撐上部的脊椎,針對臀部的坐骨以及神經,緩衝層還設置有舒壓區,讓騎乘者在長時間的騎乘下,舒緩壓力致臀部不會感受疼痛、痠痛。
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坐墊不包含緩衝層,由墊體作為減震、按摩以及舒緩坐骨及其神經的主要部件。由於墊體是由熱塑形模製成,且包含複數獨立的氣室,因此墊體整體保有相當好的彈性,能夠發揮減緩震動的效果。更進一步的,墊體的頂面設置有舒壓區,針對騎乘者的坐骨或是其他抵靠墊體的骨頭而設置,舒壓區內的舒壓氣室可以充分發揮按摩及舒壓坐骨、減少神經壓迫的效果。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已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請參閱圖1至圖2,分別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以及組合圖。坐墊100可設置於自行車的椅架上,坐墊100包含墊體13、緩衝層12與保護層11。墊體13包含第一部13A與第二部13B,第一部13A與第二部13B相連接,且第一部13A由第二部13B沿一軸線L方向延伸出,在此軸線L方向上,第一部13A的寬度小於第二部13B的寬度。換言之,第一部13A是朝向自行車前進方向,第二部13B作為騎乘者臀部抵靠的主要部份,支撐騎乘者上半身的壓力。
緩衝層12疊設於墊體13上方,緩衝層12的形狀與墊體13形狀相對應。其中緩衝層12包含複數凸出的氣囊121,氣囊121自緩衝層12的表面朝外部延伸凸起排列,各氣囊121為中空結構,且各氣囊121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因此,當個別氣囊121遭穿刺或破裂時,並不影響其他氣囊121內部的氣體,其他氣囊121仍維持一定的飽和程度。保護層11覆蓋墊體13及緩衝層12,作為保護墊體13以及緩衝層12所用。
坐墊100進一步包含黏接層14,設置於墊體13與緩衝層12之間,固定墊體13與緩衝層12。在一些實施例中,坐墊100不包含黏接層14,因墊體13與緩衝層12皆為熱塑性膜材質時,可以高週波黏合技術將兩者相黏合,使其成為一體的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墊體13為實心結構,內含填充物,例如泡棉。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墊體13以及緩衝層12皆是以薄膜構造形成,墊體13內部也充滿氣體而具有彈性以及支撐的能力。
關於墊體13以及緩衝層12的材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墊體13以及緩衝層12是由熱塑性材料製成,墊體13以及緩衝層12的材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聚乙烯(PE)製造。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PU、乳膠等發泡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製造。優選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採用的是熱塑性聚氨酯(TPU)製造,其優點在於熱塑性聚氨酯的彈性佳、具有緩衝、減震效果,並且具有高支撐強度,可承受騎乘者的重量,舒緩臀部的支撐壓力。
請參閱圖3A-3C,分別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二、三、四實施例之緩衝層12之上視圖。在第二實施例中,多數氣囊121外表面呈現圓球狀或類似圓球狀,相鄰的兩者相互接連。而相鄰的球狀氣囊121之間,因周邊形狀無法完全對接,而產生「中間」結構(上表面類似為三角形),須說明的是,球狀氣囊121是獨立、封閉的結構並無疑問,而「中間」結構可以是一種獨立的氣囊121,也可以是空隙。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相鄰的球狀氣囊121是緊密連接且之間並無中間結構產生。無論何者,都可達到使緩衝層12的受力面積減小,並且分散壓力的功效。
在第三實施例中,緩衝層12的氣囊121相鄰兩者也是相接連,且皆為獨立、封閉的結構,相鄰的氣囊121共用一側邊,與第二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氣囊121的上表面沒有一定的形狀,相鄰的氣囊121是緊密連接。以此方式,緩衝層12同具有支撐、緩和壓力的效果。
請參閱圖3C,第四實施例的緩衝層12的各氣囊121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且氣囊121中相鄰的兩者,共用六邊形的其中一側邊。換言之,各氣囊121相鄰兩者是相連接,複數氣囊121組織形成蜂巢式結構,如此,可使緩衝層12的受力面積減小,並且分散壓力的功效更為明顯,使坐墊100整體更有緩衝、舒壓的效果。
如請參閱圖4,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五實施例之緩衝層12之上視圖。同樣為了使坐墊100能達到按摩臀部、舒緩臀部的骨頭及神經,緩衝層12的氣囊121包含複數舒壓氣囊1212與複數支撐氣囊1211,其中舒壓氣囊1212內的壓力小於等支撐氣囊1211內之壓力。換言之,舒壓氣囊1212內部的氣體的飽和度相較於支撐氣囊1211內部氣體來的小,因此對於坐骨抵靠舒壓區121A,能夠感受柔軟、舒適與按摩的感覺。另一方面,支撐氣囊1211有較高的氣體飽和度,保有一定的彈力及支撐力,能支撐騎乘者的重量,並且在騎乘中因路顛簸造成震動時,能減緩震動。在此實施例中,舒壓區121A設置對位置係對應於騎乘者的臀部坐骨,因此二舒壓區121A以平行墊體13軸線L方向的中央線M作鏡像對稱。承如上述,對於每個騎乘者的需求不同,舒壓區121A可為單一或是複數個。在舒壓氣囊1212內部的壓力小於支撐氣囊1211內部的壓力下,舒壓區121A的舒壓氣囊1212氣體飽和度也可調整,例如在一坐墊100中,緩衝層12的舒壓氣囊1212氣體飽和度為60%。在另一坐墊100中,緩衝層12的舒壓氣囊1212氣體飽和度為50%。
請參閱圖5,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六實施例之緩衝層12之上視圖。在第六實施例中,舒壓區121A內的各舒壓氣囊1212相鄰兩者互為連接,其中各舒壓氣囊1212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複數舒壓氣囊1212組織成蜂巢式結構,其對於坐骨以的舒緩、減少坐骨神經受壓迫的效果較明顯。除此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氣囊121間內部氣體飽和程度不同達到按摩、舒緩臀部坐骨的功效。換言之,針對騎乘者需要按摩、舒緩的部位,舒壓區121A的位置對應設置,位在舒壓區121A的舒壓氣囊1212的內部壓力小於外部的支撐氣囊1211的內部壓力,藉此達到上述效果。
請參閱圖6,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七實施例之墊體15之立體示意圖。墊體15可直接應用在坐墊100內,而使坐墊100不包含緩衝層12。如上所述的實施例的墊體15外型,墊體15包含第一部15A與第二部15B,第一部15A與第二部15B相互連接且第一部15A自第二部15B沿一軸線L方向延伸。墊體15包含複數個氣室151,各個氣室151中相鄰的兩個相互連接共用一側面,複數的氣室151形成層疊結構,由墊體15的底部堆疊延伸至墊體15的頂面。其中層疊結構的層疊數量沒有限制,其應視氣室151的尺寸大小、配合坐墊100的大小而定。由於墊體15是由熱塑性膜製成,其成形多個氣室151,各氣室151為中空結構且各氣室151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因此墊體15極具彈性,除了能支撐騎乘者的重量,進一步能夠舒緩壓力,騎乘者在騎乘過程中能感受到舒適感。如此即能將墊體15直接作為緩衝震動、按摩臀部以及支撐重量的主要部件。
請參閱圖7,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八實施例之墊體15之立體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氣室151採用六角柱的結構,相鄰的氣室151共用六角柱的一個側面,複數個氣室151形成層疊結構,由墊體15底面堆疊至墊體15的頂面。承如上述,層疊結構的堆疊數量並無限制,仍應視氣室151的尺寸大小與自行車的車型大小而有所不同,墊體15的外表面形成蜂巢式結構,除了支撐騎乘者的重量外,更能有效的減緩震動以及分散墊體15承受的壓力。
除此之外,請參閱圖8,為本創作坐墊100之第九實施例之墊體15之上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墊體15的頂面包含有舒壓區151A,位於第二部15B。舒壓區151A是針對騎乘者的臀部坐骨以及坐骨神經而設置。氣室151區分為複數舒壓氣室1512與複數支撐氣室1511,複數舒壓氣室1512是位於舒壓區151A內,複數支撐氣室1511分布於舒壓區151A外部。舒壓氣室1512內部的壓力小於支撐氣室1511的內部壓力,如此,當騎乘者乘坐時,臀部壓坐在第二部15B上,由舒壓區151A的複數舒壓氣室1512支撐臀部的坐骨,可以有效的舒緩臀部的坐骨以及神經,達到按摩的功效。且坐墊100整體不失去支撐、減緩震動的功能。
由上述可知,各實施例中提供的坐墊,緩衝層是由熱塑形膜所形成。氣囊內部充滿氣體,且各氣囊為封閉式的結構,因此內部氣體不相互流通,以此結構能提供良好彈性、舒壓能力,使騎乘者感受舒適感。除此之外,在一實施例中,為保護騎乘者的臀部骨頭以及臀部上部的脊椎,針對臀部的坐骨以及坐骨神經,緩衝層還設置有舒壓區,讓騎乘者在長時間的騎乘下,舒緩壓力致臀部坐骨及其神經不會感受疼痛、痠痛。氣囊區分為舒壓氣囊與支撐氣囊,舒壓氣囊位於舒壓區,舒壓區內的舒壓氣囊內部壓力與支撐氣囊壓力相對較小,較為柔軟,可以緩和騎乘者臀部接觸的部位。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坐墊可不包含緩衝層,由墊體作為減震、按摩以及舒緩坐骨及其神經的主要部件。由於墊體是由熱塑形模製成,墊體由複數獨立的氣室堆疊形成,因此墊體整體保有相當好的彈性,能夠發揮減震的效果。更進一步的,墊體的頂面設置有舒壓區,針對騎乘者的坐骨或是其他抵靠墊體的骨頭而設置,舒壓區內的舒壓氣室柔軟,可以充分發揮按摩及舒壓坐骨,減少神經壓迫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解決騎乘者騎乘不適、腰部、臀部疼痛的問題。
雖然本創作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術領域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創作的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坐墊
11‧‧‧保護層
12‧‧‧緩衝層
121‧‧‧氣囊
121A/151A‧‧‧舒壓區
1211‧‧‧支撐氣囊
1212‧‧‧舒壓氣囊
13/15‧‧‧墊體
13A/15A‧‧‧第一部
13B/15B‧‧‧第二部
14‧‧‧黏接層
151‧‧‧氣室
1511‧‧‧支撐氣室
1512‧‧‧舒壓氣室
L‧‧‧軸線
M‧‧‧中央線
圖1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一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一實施例之組合圖。 圖3A-3C分別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二、三、四實施例之緩衝層之上視圖。 圖4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五實施例之緩衝層之上視圖。 圖5係本創作坐墊之第六實施例之緩衝層之上視圖。 圖6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七實施例之墊體之立體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坐墊之第八實施例之墊體之立體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坐墊之第九實施例之墊體之上視圖。
100‧‧‧坐墊
11‧‧‧保護層
12‧‧‧緩衝層
121‧‧‧氣囊
13‧‧‧墊體
13A‧‧‧第一部
13B‧‧‧第二部
14‧‧‧黏接層
L‧‧‧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坐墊,設置於一自行車之一椅架上,該坐墊包含: 一墊體,包含一第一部與一第二部,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相連接,且該第一部由該第二部沿一軸線方向延伸出,在該軸線方向上,該第一部的寬度小於該第二部的寬度; 一緩衝層,疊設於該墊體上方,其中該緩衝層包含複數凸出的氣囊,自該緩衝層之表面朝外部延伸凸起排列,各該氣囊為中空結構,且各該氣囊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及 一保護層,覆蓋該墊體及該緩衝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坐墊,其中各該氣囊中相鄰的兩者相互接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坐墊,其中各該氣囊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且該等氣囊中相鄰的兩者,共用該六邊形的其中一側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坐墊,其中該等氣囊包含複數舒壓氣囊與複數支撐氣囊,該等舒壓氣囊係對應於該緩衝層上的一舒壓區,該舒壓區位於該第二部之上方,該等支撐氣囊對應於該緩衝層中除了該舒壓區的其他位置,其中該等舒壓氣囊內的壓力小於該等支撐氣囊內之壓力。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坐墊,其中各該舒壓氣囊相互鄰接,其中各該舒壓氣囊的上表面呈六邊形狀,且該等舒壓氣囊中相鄰的兩者,共用該六邊形的其中一側邊。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坐墊,其中該等舒壓氣囊以平行於該軸線方向之一中央線呈鏡像對稱設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坐墊,進一步包含一黏接層,設置於該墊體與該緩衝層之間。
  8. 一種坐墊,設置於一自行車之一椅座上,包含: 一墊體,設置於該椅座上方,該墊體包含一第一部與一第二部,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連接,且該第一部沿該第二部的一軸線方向延伸出,在該軸線方向上,該第一部的寬度小於該第二部的寬度,其中該墊體包含複數個氣室,各該氣室由該墊體的一底部堆疊延伸至該墊體的一頂面,該等氣室中相鄰的兩者共用一側面,各該氣室為中空結構,且各該氣室內的氣體之間不相互流通;及 一保護層,覆蓋該墊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坐墊,其中各該氣室為一六角柱結構。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坐墊,其中該等氣室包含複數舒壓氣室與複數支撐氣室,該等舒壓氣室係對應於該墊體上的一舒壓區,該舒壓區位於該第二部,該等支撐氣室對應位於該墊體中除了該舒壓區的其他位置,該等舒壓氣室內的壓力小於該等支撐氣室內之壓力。
TW106212058U 2017-08-15 2017-08-15 自行車坐墊 TWM552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058U TWM552459U (zh) 2017-08-15 2017-08-15 自行車坐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058U TWM552459U (zh) 2017-08-15 2017-08-15 自行車坐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459U true TWM552459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058U TWM552459U (zh) 2017-08-15 2017-08-15 自行車坐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7505B2 (en) Saddle having a cushion sandwiched between a pad and a base
CN106175041B (zh) 具有互通式气囊的背包结构
CA2896827C (en) Motorcycle sea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6510277A5 (zh)
US9144314B2 (en) Multifunctional posture seat
JPH11196970A (ja) 育児器具のクッション構造
US11597462B2 (en) Bicycle saddle
TWM564548U (zh) Bicycle seat cushion combined with biogel structure
US7635161B2 (en) Seat with adjustable omnidirectional suspension
JP3180755U (ja) クッション構造
TWM552459U (zh) 自行車坐墊
TWI422344B (zh) Pillow structure
US11453450B2 (en) Bicycle seat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mfort and support
US11584468B2 (en) Bicycle saddle
CN205469405U (zh) 分体式自行车坐垫
JP6517830B2 (ja) クッション
CN210027142U (zh) 一种组合式缓冲结构的汽车坐垫
TWM567213U (zh) 機車座墊結構
JP2017060626A (ja) 着座具
JP5657305B2 (ja) クッション
KR101308367B1 (ko) 자전거 바지용 보호 부재
TW201408514A (zh) 車輛座椅內層合綿結構
CN207311679U (zh) 具有双发泡吸振结构的记忆座垫
CN210018642U (zh) 一种儿童用座椅背垫
TWM517567U (zh) 多層支撐坐靠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